中共二十大倒數!習近平、官媒屢提歷史自信 學者分析:為連任鋪路
中共二十大即將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是否延任受關注。自中共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後,習近平與大陸官媒多次提及歷史自信,學者指出,這都是習在為其第三任鋪路。而過去十年,中共中央持續「收權」,習看似大權在握卻也有脆弱的部分,加上內外問題短期難解,習若延任,勢必面臨多重挑戰。中共十九屆七中全會9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做工作報告,並就中央委員會向中共二十大的報告討論稿向全會說明,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則就「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討論稿向全會說明。七中全會會期按慣例大約4天,還將討論中共黨章修正、中紀委在二十大的工作報告等文件,並決定二十大召開的具體議程。政大東亞所教授兼所長鍾延麟分析,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內容超過6成都是在講十八大以來開創的「新時代」。「習近平在有序鋪陳自己的歷史定位」,習肯定是想要再做下去,而無論是歷史決議或提出「歷史自信」,他都是要回答一個問題:「他有何政治資本和歷史資格可以延任?」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鍾延麟。(圖/報系資料照)習近平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鍾延麟指出,習是想要「擺正」大陸在國際格局的位置,而2010年大陸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以後的東西消長,習認為大陸已展現出制度優勢,自己也掌握機遇,做出「歷史性變革」,因而可以繼往開來、延年執政。習提出全球性的框架如「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也都是過去大陸領導人做不到或是只能局部做的事情。身為台灣少數鑽研中共黨史的學者,鍾延麟指出,習近平大概是鄧小平後最重視經營意識形態工作的中共領導人,他要為自身長期執政提供歷史依據。他判斷,側重記載習執政成果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其主要精神和實質內容一定會寫入二十大報告中,並可能與「歷史自信」的提法配合呼應。一方面給習多一層在黨內的政治保護和支撐,另一方面未來也可能成為一種政治指引或框架,成為政績辯護和抑制批判的官方基調和說詞。除了加緊意識形態工作,習近平還持續制度性集權。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指出,不僅中共向政府部門收權,中央也向地方收權,國家更向市場和社會收權。而包括國安委等機構的成立,加上反腐打貪,過去在國家與社會、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彈性空間不見了,權力逐漸集中到一人身上,卻也是最脆弱的部分。習近平若延任,將面臨哪些挑戰?王信賢說,政治上習沒太多挑戰,最大挑戰將是大陸內部全國性的經濟社會問題,及中美長期結構性戰略競爭,和高科技「卡脖子」問題,內外都存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