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吐
」 衛福部 化療 醫師 食藥署小彤胰臟癌化療9次!腸胃翻攪狂吐「止吐藥也沒用」 堅強抗癌:絕不放棄
兩性作家小彤,在今年3月確診胰臟癌後,持續接受化療抗癌。而她日前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發文,表示她目前已經進行到第9次化療,每次療程需要持續進行60幾小時,而這次化療,她的腸胃嚴重翻攪狂嘔,連吃止吐藥都沒用,讓她感到相當不適。兩性作家小彤14日在自己的Facebook上發文,表示自己目前已經進行到第9次化療,每次療程都需要持續進行60幾小時。並透露,原先她以為自己會習慣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沒想到這次第一天就開始腸胃嚴重翻攪,以往只是噁心反胃,這回居然真的狂嘔起來,強效的止吐藥完全失靈。」此外,小彤也表示,進行化療後,閨蜜與眾多好友送來各式化療帽、包頭帽,還有超貴的H家絲巾,讓她每天可以有不同搭配,笑稱「原來現在連禿髮,也要講究時尚啊~」小彤也提到,自己收到許多久未聯繫或不熟的朋友紛紛一批一批送來昂貴的保健品與營養品,長期旅居大陸行醫的醫師好友也專程回來探望,讓她相當感動,「當年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善意與協助,沒想到他們卻還我以如此泉湧的回報。」而小彤也指出,很感謝老天爺讓她罹患癌症,「讓我領受那麼多朋友的關愛,更讓我知道:我也可以成為照亮別人的小小燭光!」並在文末堅定表示「我只是絕不放棄,永不言敗。」
超多人中諾羅病毒 耳鼻醫吐到不行:一家四口都中獎了
疾管署上周表示,腹瀉門急診人次創5年同期最高,而諾羅病毒占48.8%。對此,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說,最近很多人得腸胃炎,「連我們家四口都中獎了。」李典憲在臉書發文,「最近腸胃炎的病人非常多,連我們家四口都中獎了,大前天女兒先吐,前天換太太上吐下瀉;昨天我接兒子放學時說他肚子痛,我心想慘了,結果回家兒子就吐了,今天凌晨換我吐到不行。」李典憲說,「傳染力強,一下子全家都上吐下瀉,還是要想到是不是感染到諾羅病毒。早上我請護理師打了止吐針勉強把上午診看完,因為身體不舒服到無法專心看診,下午只能關診休息,真的對已經預約看診的病人很抱歉。最近病毒性腸胃炎的個案真的不少,大家還是要務必勤洗手,維護個人衛生,並且煮熟食材,避免感染發生。」疾管署表示,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 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疾管署指出,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
中秋烤肉潮釀「急診腸胃病患暴增」 30歲男子嚴重嘔吐「水都沒法喝」
今(17)日就是中秋節,相信不少人都會趁此機會烤肉歡慶一下,但近日也傳出,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急診室近期接連收治多起因烤肉引發的腸胃炎病例,引發外界關注。急診室主任陳莉瑋醫師表示,每逢中秋前後,急性腸胃炎病例通常會增加一到兩成。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陳莉瑋醫師表示,近日一名20歲女子在參加烤肉聚會後,出現嚴重腹瀉症狀。她不僅食用了烤肉和海鮮,還吃了自製的炒飯和炒麵。結果從當晚開始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痛症狀,一夜之間竟然腹瀉高達5次,整晚都無法離開馬桶。家人不得不緊急將她送往醫院就診。除此之外,陳莉瑋醫師也提到另一名個案,該名個案是一名30歲男性。他在前一晚參加了中秋節大餐,其中包含生魚片和海鮮。疑似是因為生魚片存放時間過長或海鮮未完全煮熟,他開始出現頭暈、胃痛,並伴隨嚴重的嘔吐和腹瀉。情況嚴重到連水都無法下嚥,甚至吐出了膽汁。他也被緊急送醫治療。陳莉瑋醫師提到,這兩位患者在醫院接受了類似的治療,分別是補充水分、服用止瀉藥和止吐藥,並在留觀後才被允許回家。為了讓民眾能夠安全享受中秋佳節,陳醫師特別提出「一要二不」的飲食建議。首先,食材一定要烤熟;其次,不要混合生熟食物;最後,避免食用烤焦的食物。遵循這些原則,不僅可以預防腸胃炎,還能夠降低致癌物質的攝入。除了烤肉之外,其實柚子也需要特別注意,陳莉瑋醫師表示,雖然柚子是富含纖維的健康水果,但它含有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影響特定藥物的代謝,如降血壓藥、抗凝血藥和降血脂藥物。這可能導致藥物在體內濃度升高,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正在服用這些藥物的民眾應該諮詢藥師意見,避免在服藥期間食用柚子。陳莉瑋醫師也提醒,如果民眾出現持續的腹痛、嘔吐或腹瀉症狀,不要輕視,應及時就醫。。
抗癌王被唱衰「日子剩不多」 作家小彤強撐嘔吐反擊:我要拚5年存活率
百萬暢銷兩性作家小彤老師今年3月因罹患「癌王」胰臟癌,緊急入院開刀切除腫瘤,目前正接受長達半年的12次預防性化療。豈料,竟有人在留言處唱衰「日子也剩不多了」,讓她無奈直呼「激勵我更加迎難而上」。小彤在臉書《兩性作家小彤》透露,第5次化療,噁心反胃突然異常劇烈,即使打了止吐針,加上每天一顆520元自費的止吐藥,胃裡翻攪洶湧依舊未減,只好請老公買來酸酸的梅肉,壓制噁心欲嘔的感覺,感謝好友們持續加油打氣。不過,卻有網友在底下唱衰留言「日子也剩不多了,加油」、「不可能的任務」。對此,小彤無奈回應,「親愛的,我絕不放棄,我要拚5年存活率,我信心滿滿,請祝福我喔,人因夢想而偉大,因勇敢而超越,因意志而成功,我全身充滿正能量,完全無懼任何打擊。」儘管有人不看好,小彤正面地說,「幸好人生一路走來,我早已習慣各種唱衰與不看好,這反而激勵我更加迎難而上、努力不懈。」貼文一出引起討論,不少人留言「吸引力法則,信念大於一切,一定可以抗癌成功的,心疼您的辛苦」、「小彤姐加油,妳一定可以的」、「祝你早日康復」、「正能量永遠可以戰勝一切,繼續加油,你終會反敗為勝」、「不用搭理這些網路酸人、幕後鍵盤俠,妳就是我們心中勇敢無懼的生命鬥士」。
輸液18元管銷成本用82元進口 藍委批衛福部:自滿缺藥數目少
近日爆發輸液之亂,而新冠藥品也缺貨。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批,降膽固的「立普妥」、糖尿病用藥「愛妥蜜」等都缺貨,「健保署一手揮霍健保資源,另一手則是自滿於『缺藥數目少』。」李彥秀在臉書發文,「過去1年間,從降膽固醇的『立普妥』、糖尿病用藥『愛妥蜜』、白內障用藥『柯寧優尼』,到小朋友的止吐止咳塞劑/退燒藥、藥品原料膠囊,甚至指示用藥普拿疼,基本的手術、洗腎用生理食鹽水,都接續出現缺貨。」李彥秀說,「缺藥,絕對不是比率問題、不是數量問題;每一項的缺藥,都代表著有民眾迫切等待治療、代表著民眾健康遭受疾病威脅。」去年2月27日,衛福部表示,「建立短中長期策略,確保穩定藥品供應」李彥秀談到,「時過1年,缺藥問題卻依然頻傳,衛福部則總有第101個理由與藉口。政策的原地踏步,策略交白卷,最後傷害的都是民眾權益,以及用珍貴的健保資源,為施政失敗買單。」李彥秀表示,「根據健保署5月底的會議資料,健保原支付單價25元的500mL生理食鹽水,現在卻要額外支出最高14.37元的運費、關稅、倉儲費用,以及18元的管銷成本,用高達82元的代價專案進口。健保署一手揮霍健保資源,另一手則是自滿於『缺藥數目少』。」
全家雙眼無神進診間…醫秒猜到「1病毒」作祟 恐怖都市傳說是真的
近期由於腸病毒、諾羅病毒肆虐,已經有不少專業醫師提出警告,呼籲家長應當要注意兒童的身體情況。小兒科醫師周一珊透露,最近看到一家人雙眼無神、拖著沉重的步伐一起進診間,幾乎可以馬上猜到是感染了諾羅病毒,由於諾羅傳染力強,且男女老少都是好發年齡層,可以說是「一人中獎全家分享」。周一珊在臉書粉專「波力診所-新北市新莊區」表示,最近只要看到一家人雙眼無神、拖著沉重的步伐一起進診間,都可以猜到「八成又是諾羅病毒這個小壞蛋!」由於諾羅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只要接觸過糞便、嘔吐物沒把手洗乾淨,少少的病毒量就能傳染給很多人,且男女老少都是好發年齡層,所以才有「一人中獎全家分享」的恐怖都市傳說。醫師說明,一般感染諾羅病毒後24小時至48小時,就會開始感到噁心、嘔吐,部分人會腹瀉,可能伴隨發燒、倦怠、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但諾羅來得快、去得也快,約2至3天就能痊癒,然而康復後3天至2週內,可能都還具有傳染性,還是需要特別注意。周一珊指出,諾羅病毒變異大,目前還沒有疫苗或特效藥,醫生會給予對症下藥的支持性療法,並且建議患者多補充水分、電解質,如果連喝水都會吐,最好停止進食4至6小時,期間小口飲水,讓腸胃道多休息,若還是不舒服可以請醫生開立止吐、止瀉藥等,「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勤洗手。症狀持續一段時間,還是要盡早來院檢查治療」。
留意腸病毒、諾羅肆虐中 專業醫:進入腦部恐導致腦炎
近期由於腸病毒、諾羅病毒嚴重肆虐中,已經有不少專業醫師提出警告,呼籲家長應當要注意兒童的身體情況。而現在兒科醫師傑登也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腸病毒與諾羅病毒可能入侵腦部,進而引發腦炎,最後有致死的可能,家長千萬不得不防。兒科醫師傑登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諾羅病毒和腸病毒都能全身趴趴走,有可能進入腦部導致腦炎,甚至有致死的風險喔。傑登醫師也在文章中解釋,腸病毒造成重症的前兆之一比較典型,被稱為「肌躍型抽搐」,是全身肢體突然的顫抖動作,類似受到驚嚇時的反應,在睡覺時特別頻繁發生。雖然在正常情況下偶爾會出現在兒童身上,但如果每小時發作數次,就屬於異常情況。此外「劇烈嘔吐」和「活力顯著下降」,也是常見的腸病毒重症前兆。而在諾羅病毒的部分,傑登醫師也提到,諾羅病毒造成的腦炎比較少見,但症狀比較多變,需要靠家長觀察。除此之外,傑登醫師也列出了腦炎常見的10種症狀,方便家長及時注意。而他也提醒,其實流感和新冠病毒等病症也有導致腦炎的風險,一定要多加留意:1. 頭痛:可以是輕微的不適感到劇烈的疼痛。2. 發燒:通常是持續性的,但溫度不一定很高。3. 意識狀態改變:包括混亂、嗜睡、昏迷等。4. 頭暈或眩暈:出現平衡問題,感到天旋地轉。5. 惡心和嘔吐:和腦壓增高有關,即使空腹或吃止吐藥也不會改善。6. 抽搐:可以是部分性或全身性的抽搐,具體表現形式因人而異。7. 肌肉痙攣或僵硬8. 感覺異常:麻木、刺痛、過敏反應等。9. 行為變化:易激怒、焦慮、煩躁等情緒變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10. 認知功能下降: 包括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HUR+出道集資突破600萬 蠟燭兩頭燒操到送急診
選秀節目《未來少女》出身的大勢女團 HUR+ CRIMZON,去年底以群眾集資方式推出亞洲出道應援計畫,上線10分鐘內便衝破 150萬元,最終獲得近2千名粉絲支持、共計641 萬元的好成績,團員也開心分享集資達標的心情:「能感受台灣粉絲對HUR+的熱情支持覺得非常感動與熱血,雷雷在線上線下的每一分心意都是我們都一直變強的原動力,我們一定會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一起努力的成果。」為了答謝粉絲們支持,HUR+將在4月14日舉行「2024 HUR+ 緋紅魅影音樂會」,同步為發片做暖身之餘,也希望藉著音樂會帶給歌迷全新氣象;而這也是HUR+ 以9人組合舉辦首場音樂會,團員們透露將準備在《未來少女》節目中從未公開表演的曲目,此外也將搭配9人隊形做歌曲上的全新改編。值得一提的是,9人為了排練因新隊形所編成的新版舞蹈,在剛開始練習走位時竟然狂出「車禍」,每個人不僅「互撞」還「迷路」,團員裴頡笑說:「因為這次有準備了節目上沒表演過的歌,有些舞步太久沒練完全忘記隊形及動作,導致常常音樂一下,團員們完全不記得自己隊形站哪及動作是哪邊!儘管過程有點搞笑,但透過影片回顧,大家都非常順利有效率的把舞蹈重新練習,很快就上手了!」HUR+將合體開唱,也預告要推出新作品。(圖/星鏈艾歐亞提供)演唱會倒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最近埋首於新單曲錄製及演唱會彩排的 HUR+團員不僅忙到蠟燭兩頭燒每天睡不到5小時,更各個操成「傷兵」,團員們不是感冒確診,就是練舞腳受傷;其中舞蹈擔當之一的子淇因為排舞不小心前腳扭傷,導致無法施展全力跳舞,忍痛帶傷上陣的她帶著自則心情說到:「受傷後每天都很擔心因為傷勢關係而無法在音樂會表現到最好,目前積極有持續治療中,希望能盡快恢復到戰鬥力100%,帶給大家最精彩最有能量的演出!」至於另一位「舞蹈擔當」連穎則因為自我要求導致壓力倍增,在狂操身體的狀況下不堪負荷而引發2次急性腸胃炎而送急診,甚至第二次還擔心影響工作而請護士打針止吐,硬拖病體上陣彩排的她苦笑說:「讓大家擔心了,身體頻頻出狀況自己有被嚇到,也提醒自己身體出現警訊應該不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一想到能與粉絲們近距離見面並分享新作品,女孩們即便辛苦也甘之如飴,更忍不住預告歌迷:「第二張專輯 CRIMZON 已經陸續出貨,後續還有很多新作品即將公布,期待大家看見全新面貌的我們!」製作人斐立普也透露年底將會公布正規演唱會的訊息,請大家拭目以待。
躺下、彎腰就暈眩 60歲男憂中風 醫徒手一招竟不藥而癒
一位年約60歲的男性患者平常就經常頭暈,近期不但發作頻繁,甚至還引起嘔吐、噁心等症狀。老翁擔心可能會有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做過各種身體檢查卻都沒有大礙,直到看了神經內科後才發現原來是「耳石位移」,奇妙的是,醫生僅用一招就讓症狀完全消失了。 這名60歲患者頭暈雖然只會持續5~6秒,但每次的暈眩卻都是天旋地轉的感受,老翁為此做了頸動脈超音波、腦電波、心臟超音波、24小時心電圖、聽力檢查、頸椎X光、頭部電腦斷層等檢查,卻都一切正常,醫生開的止吐、止暈藥也起不了作用,令他相當困擾。 患者後來到部桃醫院神經內科檢查,醫生劉一宏觀察到,患者在轉頭、點頭、彎腰、躺下的瞬間最容易有頭暈、噁心症狀,且當下都會引發「眼睛震顫」,因此立刻判斷為「耳石脫落症」,也就是「良性陣發姿勢性暈眩(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劉一宏立刻建議患者進行徒手的「耳石復位術」,以物理治療手法將耳石歸位;這是此一疾病最好的治療方式,患者治療後果真沒再復發,相當神奇。 另外,台中榮總物理治療師彭品維示範一套在家就能做的「Brandt-Daroff運動」。假設左耳有症狀,可先將頭轉右邊,側躺左邊,接著維持30秒看正上方,再快速將頭轉右邊,側躺左側,一樣頭看正上30秒。他表示,這一連串動作可能會產生頭暈,不過這也意味耳石正在回復原位中。 耳石位於內耳的橢圓囊內,當它受到撞擊、感染或老化等原因影響,就會從原來的位置脫落,掉進半規管內,當耳石落入半規管後,會於內淋巴裡漂浮,並增強液體流動時平衡神經的衝動,使2側內耳出現左右落差,讓人出現短暫頭暈目眩的症狀。
台灣麻醉死亡率「比日本高12倍」 7類人風險最高
根據2010年台灣麻醉學雜誌發表的論文報告指出,台灣麻醉相關死亡率高達十萬分之十二,是美國和日本的12倍。其中年齡大於65歲、體重過重、多重慢性病、心血管病史(糖尿病、高血壓等)、睡眠呼吸中止症、肝腎功能不佳、曾發生術後呼吸困難等7類高風險者尤其要注意。不過,如今隨麻醉技術、藥物、儀器的進步,麻醉醫療安全性也持續提升。為解除民眾對麻醉的恐懼,台灣進行首次「台灣麻醉警世大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在簽署術前麻醉同意書時,有67%的民眾沒有注意麻醉醫師姓名,近7成民眾會因門診或健檢須要麻醉而會感到擔憂,進一步詢問發現「怕麻醉後會醒不過來(37.2%)」、「麻醉後不適症狀強烈(36.8%)」、「害怕手術中意外醒來(33.0%)」是民眾對麻醉的三大擔憂。本次調查更發現,有高達近6成民眾因擔心麻醉藥物有傷害器官的疑慮(54.8%) 或認為麻醉容易導致死亡(54.4%)而想要儘量避免接受麻醉;甚至有4成民眾(39.8%)可能因為擔心麻醉副作用而拒絕醫師提出的手術或檢查。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醫師表示,確實有民眾因為自身或親友是高風險族群,對麻醉有很多擔憂進而影響治療意願,但他提醒隨醫學進步,不僅麻醉專科醫師愈來愈被倚重,麻醉藥物安全性也有提升。例如,有心血管病史容易低血壓的病人,或睡覺常打呼、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易缺氧的病人,目前在臨床領域就有更安全的新型麻醉藥物可以使用,跟傳統麻醉藥物相比,發生低血壓機率減少75%、缺氧機率更減少85%,是相對有較高安全係數、降低風險的臨床藥物;此外,肝腎功能較差的病人,使用新型麻醉藥物也較能降低器官負擔;在常見的胃鏡檢查中,發生呼吸抑制可能性也能大幅減少。常見的術後噁心嘔吐,除使用止吐藥外,現在也可透過新型麻醉藥物來減少近8成的發生率,幫助病人有好的術後恢復品質。一般而言,健康條件愈差的病患其麻醉風險愈高,但隨醫學條件進步,理想的麻醉藥物陸續出現,讓即使是重大疾病患也有機會獲得更安全的治療。有研究指出,合併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心衰竭等慢性疾病的高齡病患,搭配新型麻醉藥物投入手術治療,該病患術後恢復過程良好也未有嚴重副作用。廖文進醫師建議,健康條件較差的病患更應主動向麻醉專科醫師諮詢、評估合適的麻醉藥物以降低不同病患的麻醉風險並提升術後恢復品質。麻醉不僅高度複雜也攸關治療品質,台灣麻醉醫學會建議病患主動向麻醉專科醫師說明病史、與麻醉專科醫師討論合適的麻醉給藥計畫並建立正確的麻醉安全認知,以安心平緩的心情接受安全與舒適兼顧的麻醉醫療與照護。
30歲孕媽懷胎竟贈「7小福」…胃痛嘔吐樣樣來 醫曝原因嘆:媽媽真的很辛苦
媽媽們的懷孕過程普遍相當辛苦,不僅可能痠痛、嘔吐,就連覺都沒辦法睡好。而在日前,禾馨民權內科診所院長林相宏就分享,一名30歲的年輕孕媽媽自懷孕4個月起,開始出現上腹部疼痛、背痛的症狀,若碰到油膩食物就會嘔吐,一查才發現,她的膽囊裡堆滿了7顆如豌豆大小的結石,而這也讓林相宏不免感嘆「媽媽真偉大」。林相宏醫師在25日於臉書粉專提到,那名30歲的孕媽媽從懷孕4個月起,起初是上腹部疼痛,吃了胃藥卻沒有改善,後來從胃痛延伸到背部和右邊背部,不論飯前飯後都很痛,甚至碰到一點油膩的食物就會開始吐,做了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膽囊裡堆滿了膽結石。林相宏表示,隨著孕媽媽的懷孕周數變多,除了寶寶長大外,就連結石也一起變大,膽囊壁逐漸增厚,明顯是屬慢性膽囊發炎、膽絞痛的症狀,在使用了包含胃藥PPI、膽囊放鬆劑、利膽劑、止吐藥、軟便劑、益生菌等保守治療藥物後,卻全部無效,而孕媽媽就這樣帶著結石撐到了順利生產。後來,終於能開刀將結石取出,總共有7顆像豌豆一樣大的結石,讓林相宏也驚呼是「懷1個寶寶附贈7小福8胞胎」。醫師發現孕媽媽的膽結石隨著懷孕周數逐漸增大。(圖/翻攝自臉書/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手術過後,年輕媽媽也慢慢恢復正常飲食,不再嘔吐。對此,林相宏介紹道,懷孕時由於雌激素增加膽固醇濃度,黃體激素讓膽囊收縮蠕動減少,使膽汁淤積並讓膽汁變濃稠,出現膽泥,會增加約30%膽結石的機率,而大約有8%的女性會在懷孕後期產生膽結石,但只有1%會真的出現症狀。如同豌豆大小的7顆膽結石。(圖/翻攝自臉書/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另外,林相宏提醒,懷孕過程仍有4項原則能避免產生膽結石,例如多吃高纖維飲食、選擇不飽和脂肪和omega-3脂肪(深海魚、植物油、堅果類),或減少糖和精緻碳水攝取、控制糖尿病,都有助於保持膽囊的健康。
印尼少女連5日腹部絞痛嘔吐不停 檢驗後才知道「身懷六甲」
印尼一名女醫師近期在網路上分享自己支援偏鄉時的特殊經驗,他表示當時他遇到一位「罹患怪病」的13歲少女,連續5日腹痛、嘔吐,甚至食不下嚥。但詢問後又排除了食物中毒、胃病的可能。一直到進行尿檢後,女醫師才知道,原來該名少女是懷孕了。根據《kisah dunia》報導指出,這位名叫Intan的女醫師表示,當時已經是晚間8點,一對夫婦帶著這名13歲的少女前來就診,這對夫婦表示,少女已經連續5日嘔吐、腹痛,而且食不下嚥。就常理病徵來看,Intan第一時間是懷疑少女可能食物中毒或是腸胃發炎。但Intan的推論卻被少女的母親給反駁,無奈之下,Intan只能選擇開一些止吐藥給少女。而就在這時候,一名長期在當地工作的護理師走到Intan身旁,建議Intan幫少女進行尿檢。Intan也隨即詢問少女,少女表示自己從去年開始就月經來潮,週期也十分正常,但截至就醫當天,少女的月經已經推遲了20多天。最後在少女父母的同意下,Intan隨即幫少女進行尿檢,結果直接顯示少女已經懷孕,而少女也坦承,他先前的確有與學校的學長偷吃禁果,但沒想到就此懷孕。Intan表示,當地性教育十分不普及,過去也經常發生未成年懷孕的事情,但也因為當地通訊不發達的關係,所以消息並沒有傳出去,以至於外界不曉得當地的實際情形。Intan也表示,當地非婚懷孕的數字其實一直不斷的在增加中。
中毒還被狂CALL要求撤文 高雄冰店受害者嗆衛生局「想蓋牌嗎」:氣死我了!
「冰」風暴持續席捲高雄!44名高雄冰店受害者之一的黃姓女子在社群指控,她會在PTT發文尋找相同受害者,是高雄市衛生局原先告知還無法要求店家立即停業,且衛生局稽查後雖要求停業,卻又在昨(20日)多次致電「要求撤下披露文章」,氣得她大罵:「氣死我了!」直嗆衛生局太官僚。而高雄市衛生局事後也發出聲明,表示「無要求吹哨者、或該貼文民眾刪文」。黃女在臉書發文,並曬出與高雄市衛生局食品科的電話紀錄,表示被要求撤下有關吃了該冰店食品後身體狀況的臉書文章,感到非常不解,接著反問:「請問要求民眾在自己FB敘述自己受害後身體狀況進行撤文的動機是什麼?蓋牌嗎?關心?」(圖/翻攝自當事人臉書)加上昨天下午又接到衛生局女官員的要求撤文電話,讓她忍無可忍,「太官僚,我都說我很累想休息了,一直打來居然只要求我徹文。早上打來的也有記者,要不要我跟記者說?!氣死我了」。文章曝光後引爆網友熱議。消息傳回PTT,不少鄉民直呼,「奇怪?衛生局的照顧對象應該是誰才對」、「這太誇張了。憑什麼管制別人的言論」、「好險中介法沒過 不然連電話都不用打」。還有人笑說,「家裡有沒有違建自己注意一下啊」、「死忠會質疑你是同路人」、「吃暖的食物不就沒事了? 幹嘛吃冰的」。對於民眾的指控,高雄市衛生局回應,並無要求吹哨者、或該貼文民眾刪文,且都有進行關懷與提供醫療協助。高雄市衛生局聲明全文如下:有關民眾於Facebook臉書張貼內容略以「我是12號接近晚上去吃欣豐冰店,我兒子的料只有粉圓和愛玉,…,都吐血了,都是血!…」乙案,本局於112年7月19日獲悉此案並多家媒體詢問,隨即主動致電該位民眾,對其自述之吐血症狀表達關心,並希望主動協助安排就醫,通話過程了解到該位民眾係於112年7月13日中午12時前往醫院急診就醫,經症狀治療後症狀緩解,並經醫師同意後予以出院返家休息,並開立相關止吐藥、止瀉藥等症狀治療物帶回家中繼續休養。據該位民眾表示目前症狀已緩解堅持無需就醫,衛生局並囑咐若有任何不適可隨時找衞生局提供協助,並無要求其撤文。特此澄清。
男童突爆瘦4公斤 竟是「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惹禍!醫1招改善
一位11歲的男孩三個月瘦了四公斤,食不下嚥,胃脹難忍,父母以為小孩得了厭食症,緊張得四處求醫,卻一再被以胃炎醫治,就醫經醫師詳細檢查發現,該男孩罹患了「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十二指腸被壓扁,食物無法通過,最佳的「處方」是增胖,一段養胖後,果然不藥而癒!先天性「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需手術 過瘦則可改吃流質營養物澄清醫院中港分院一般兒科醫師廖子涵表示,經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該男孩的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夾角只有23度,這個夾角正常時大約38到65度之間。該情況的原因常見為體重過輕,上腸繫膜動脈缺少脂肪支撐,壓迫到十二指腸,胃裡消化的食物較難順暢下到十二指腸,而導致食慾不振與頻繁的噁心嘔吐。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發生的原因如果是先天性,就需要手術處理,但如果是因為太瘦而造成的可考慮「增胖」,來增加上腸繫膜動脈支撐的脂肪,讓夾角慢慢的增大,以解除對十二指腸的壓迫。因此,廖子涵醫師下的「處方」是讓男孩改吃流質的營養食物,並給予適當的止吐和促進食慾的藥物,果然吃了兩個多月後,體重逐漸增加,病情也獲得很好的改善。孩子成長期 體重急速下降需儘快就醫 廖子涵指出,正在成長的孩子,體重應該是逐步增加,不應該有體重急速下降的情形。據醫學統計分析,兒童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的機率約為0.05%,孩子如有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就要求醫找出真正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年輕的女性如果過度減重,也有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的風險,故追求完美體態的同時,也須注意不要過度減重以免得不償失。
11歲男童「胃脹食不下嚥」暴瘦4kg 醫檢查見「1器官被壓扁」親曝解方
台中一名11歲男孩3個月暴瘦4公斤,食不下嚥,胃脹難忍,不時感覺噁心想吐,父母以為孩子得了厭食症四處求醫,卻被當胃炎醫治,後來輾轉到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兒科就診,醫師廖子涵發現該男孩是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造成十二指腸被壓扁,食物無法通過,該病症須透過「增胖」治療,醫師讓男孩改吃流質的營養食物,同時也開立促進食慾以及止吐藥物,一段時間後病情果然有所改善。廖子涵醫師指出,該名男孩3個月前突然胃口變得不好,且情況越來越差,一吃東西就想吐,後來甚至完全吃不下東西,體重也從30公斤瘦到26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僅剩15.05 kg/m2,父母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卻被當胃炎醫治,吃藥情況完全沒有好轉。後來男孩輾轉到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兒科就診,經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男孩的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夾角只有23度,不過正常角度為約38到65度之間,而造成該情況常見原因是體重過輕,導致上腸繫膜動脈缺少脂肪支撐,壓迫到十二指腸,導致食慾不振與頻繁的噁心嘔吐;若為此原因造成可考慮進行「增胖」治療,增加上腸繫膜動脈支撐的脂肪,讓夾角增大減少對十二指腸的壓迫。廖子涵醫師讓男孩改吃流質的營養食物,同時給予促進食慾以及止吐藥物,2個多月後,男孩體重逐漸增加,病情獲得改善。廖子涵指出,醫學統計分析顯示兒童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的機率約為0.05%,若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要盡快就醫找出真正的原因。
李坤城生前化療過程曝…「口腔破到喉嚨」下身全癱瘓 醫嘆:仁至義盡了
資深音樂人李坤城4月病逝後,兒子李卓軒出面槓上「繼母」林靖恩,控訴偽造文書、爭奪房產等,原本宣布休戰,卻突然公開一份錄音檔,指控林疑似酒後在家中大鬧,雙方鬧得不可開交。李卓軒12日公開爸爸生前的治療紀錄,透露他去年就已下半身癱瘓,連醫生都坦言「仁盡義至了,死馬當活馬醫」。李卓軒12日在臉書表示,爸爸去年8月時口腔黏膜破裂,導致吞嚥困難,同年9月14日下半身癱瘓,隔天開始接受化療、放射電療雙軌治療,他當時忍著病痛寫下「我的下半身肉體已經死去,化作靈魂出竅,以各種姿勢,飛行在室內的天空中。有時又會恢復靈肉合一,再次歸隊回到我的下半身。」貼文提到,李坤城的主治醫師曾坦言「仁盡義至了,死馬當活馬醫」,但他仍努力對抗病魔,同年10月開始,病體可以自己擺動,也可以自行出力,然而隨著化療持續,口腔黏膜破裂的狀況惡化,「從口腔到喉嚨都有破裂,疼痛難耐,喝水都會很痛,只能一滴滴喝」。李坤城臉書全文:2022/8/8 長新冠莫苗副作痛化療前注射:抗過敏、抗止吐、抗發炎、類固醇王醫師說:仁盡義至了死馬當活馬醫兩次上下各1個脊椎腫瘤電療繼續努力口乾 盜汗。腹瀉。口腔。黏膜。吞嚥困難。口腔粘膜破裂被動復健9/21背痛大幅度改善。紀錄食量 大小便。9/14下半身開始癱瘓。我的下半身肉體已經死去,化作靈魂出竅,以各種姿勢,飛行在室內的天空中。有時又會恢復靈肉合一,再次歸隊回到我的下半身。有一隻會叫的小精靈跑進來我的身體。9/15開始化療 放射電療雙軌治療。打類固醇消炎藥血糖會上升。胰島素可降低血糖。保護胃和肝。口乾 盜汗。腹瀉。口腔粘膜破裂化療副作用出現9/26化療第12天深夜副作用盜汗30幾次。9/29第二次化療黃昏時開始,這一次有四瓶,1.5小時二瓶、第三瓶夜宵瓶二小時,第四瓶主劑46小時。共計51小時。一樣是每小時10CC。9/30出現副作用吞嚥困難。9/30凌晨一時開始打第四瓶。10/1李坤城的病情發展報告:9/30排出第一次自己用力放的大便。下午二點第12次電療、電腦掃描檢查全身、繼續第二次化療、中醫針灸治療、復健師三人來進行半小時復健治療、靖恩按摩舒壓一個多小時。晚餐後約9點左右自己排便,11點檢查發現。沒有水的乾燥軟便。130公克。10/1半夜三點多到4點多又有多次自己想要排放大便的感覺,我趕緊出力排出沒有水的乾燥軟便。五點半檢查,發現第二次自己排便,依然是乾燥軟便,大約80公克。10/1處理好第二次排便,發現背部躺在床上太久了,皮膚有紅紅的小斑點,以及壓久的橫紋,於是側躺二十分鐘,讓背部皮膚通風。五分鐘後發現屁股有力,可以自己擺動,我自己擺動十幾分鐘,緊接著又有想自己繼續排便的感覺,六點左右自己排出第三次軟便,依然是乾燥軟便,大約100公克。從昨晚到今天早上,自己用力共排放出三次乾燥軟便,而且屁股抬高時還可以自己用力擺動。這是第一次身體小小脫離下半身完全癱瘓。早餐後10點半左右自己用力排出第四次,這次量較多,約130公克以上。雖然已經可以自己用力排便,但是使力很小,有時也會沒有感覺 。屁股搖擺一樣。10/2半夜四點醒來,第二次化療藥劑點滴結束。化療副作用口腔黏膜破裂出現嚴重發展。從口腔到喉嚨都有破裂,疼痛難耐,喝水都會很痛,只能一滴滴喝。叫醒阿美補擦一下藥膏,緩和疼痛,只喝了一二小小口的水。按鈴給護士站,護士長前來詳細說明,也教我應付方法。包括食物進食禁忌和選擇。喝水困難,李醫師會以多點滴葡萄糖、生理食鹽水來補充,所以不會口渴難耐,也不會缺營養太多。早餐以清粥進食配水煮蛋最好吃,可是週日慈濟沒有賣清粥,布丁、豆花、吐司都很好。(阿美只買回水煮蛋和布丁)午餐清蒸海魚(紅斑魚)很好,蒸蛋、馬崗純豆花、布丁很好。白飯也很好,清粥是最好的。甜的鹹的軟食皆可,酸辣不能碰。每餐後要用藥用牙膏刷牙和喝伏羲。最後口腔內搽藥膏休息。這樣最好。保久乳也好。豆腐很好。中午蒸蛋、海魚配白飯營養豐富,應該已OK。還有蔬菜湯,今天不要太多杯。現在口腔有塗藥膏不會痛,喉嚨小痛,吞嚥小小困難,喝水不易只能一滴滴喝,早上西藥已服用(很辛苦吞下),中藥吃了早餐再來服用。今天8點要吃早餐了,起床曬太陽一小時,真好。因為不能多說話,所以用文字報告,我要吃早餐了。護士說打完這一劑化療,很多人都會跟我一樣有這副作用產生,少者ㄧ二天,有人長達一週,就會逐漸消失脫離這個痛苦。飲食要注意,小小口慢慢吃就好。10/6早上/昨天病情發展小筆記耳鼻喉科醫生前來檢察喉嚨,確定是喉嚨水腫吞嚥會痛,大口喝水會嗆、會刺激是化療正常副作用。若要減低疼痛,噴灑止痛藥劑、注射類固醇藥劑,就可以減輕一些,副作用幾天後會消失,忍耐幾天或一週不方便即可,不會影響小口正常進食。少說話疼痛會減半,進食會較快,喝小口溶柔水會較順利。口腔潰瘍已減輕,牙齒牙齦、舊傷臼齒蛀牙依然疼痛,定時抹藥用牙膏,可以止痛。大便排便次數多,但腹瀉已停止,昨天沒吃便秘軟便藥,今天再來吃。(腹瀉也是副作用)眼(會花)鼻(鼻水會乾)嘴唇口(會乾)臉皮膚(會乾),這些不會痛,尚可控制。昨天肢體感覺增加,特別是下肢到腳底,李主任醫師前來用筆戳腳底 ,有反射動作,也能擺動,他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李主任助理提醒補充熱量、蛋白質的食物不能減少,保持好元氣、白血球指數,治療才能更順利(明天早上四點,會來空腹抽血檢查,白天就能知道結果)。電療、化療治療開始有效果進展,中醫針灸、復健師按摩、翻身運動亦有進步效果。今天要再繼續努力,來改善下半身不動。凌晨三點開始出現頭痛副作用,四點吃一顆止痛藥。四點完成抽血。
不只軟便劑漲1倍 健保署揭「這2款藥品」6月1日起也一起漲價
國內缺藥問題持續,價格不敷成本則被認為是原因之一。健保署今(15日)宣布軟便劑氧化鎂價格,自6月1日起從0.16元調漲至0.32元,漲幅達1倍。另外2款退燒藥及兒童止吐栓劑,也將自6月1日起分別漲價1到7倍。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氧化鎂軟便劑、乙醯胺酚咀嚼錠 80mg(acetaminophen 80mg)、多普杜利栓劑 10mg(domperidone 10 mg)共3種藥品,在4月的共擬會議申請調整支付價格後獲准。其中指示用藥乙醯胺酚咀嚼錠,具生產許可的2間藥廠有1家提出申請,原價格為1顆0.24元,調整後約1.5至2元,每年健保用量超過3萬9千顆,預估1年約增加8萬元財務支出。同為處方用藥的多普杜利栓劑,有5間藥廠具生產資格,並有2家申請提高藥價,原價格5元,調整後為10元,去年健保用量超過4萬2千顆,預期1年增加17萬財務支出。衛福部因今年缺藥頻傳,於4月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協助橫向溝通,健保署亦針對無替代藥品提出應變措施,若廠商藥價不敷成本,可提出申請由健保署召開藥品共擬會議重新核價。蔡淑鈴表示,這次調整可撐到明年4月,之後會依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每年重新核價、檢討藥價。
腸胃型感冒要注意這「4點」 喝運動飲料恐加劇腹瀉
近期腸胃型感冒悄悄流行,食藥署表示,大部分的腸胃型感冒,其實不需要靠抗生素治療,「不建議飲用市售運動飲料,過多糖分可能加劇腹瀉。」關於腸胃型感冒,也有4點小常識大家要知道。近期腸胃型感冒悄悄流行。(圖/翻攝藥博士正藥臉書)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正藥」發文說,大部分的腸胃型感冒,也就是俗稱的病毒型腸胃炎,不需要吃抗生素治療,關於腸胃型感冒也有4點小常識:1.瞭解上吐下瀉的原因:如果身體上吐下瀉,應該就醫了解病因,才不會延誤治療。2.補充水分:患腸胃炎感冒,治療重點是避免脫水,也可以到藥局買口服電解液,補充身體的水分和電解質平衡,「不建議飲用市售運動飲料,過多糖分可能加劇腹瀉,急性期可先禁食,讓腸胃休息,再逐步從易消化的食物開始嘗試,如:吐司、粥。」3.正確用藥:目前沒有專門治療腸胃型感冒的藥,因為腸胃型感冒屬於病毒感染,而抗生素對病毒感染沒直接效果,醫師開的藥大多是緩解症狀,避免脫水,「用藥時應遵照藥袋標示,不可為了完全止吐或止瀉而過量用藥,反而導致不良反應發生。」4.妥善清潔:腸胃型感冒有傳染性,所以病人的嘔吐物及排泄物,要小心處理,「可使用稀釋後之漂白水,適時清潔與消毒環境。其他同住家人也應勤洗手,尤其是進食或準備食物前!」藥博士正藥呼籲,「一般來說,腸胃型感冒一周內就能自然康復。因此只要保持充足休息、多喝水就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30年最大缺藥潮1/血脂藥砍到「1粒7.5元」立刻沒貨 台灣憑什麼在全球搶藥?
上百萬名高血脂患者使用的降膽固醇藥「立普妥」3月開始缺貨,再度敲響台灣醫藥警鐘,不少藥師向CTWANT記者坦言,「這是台灣30年來最大的缺藥潮!」全球缺藥主要受疫情、原物料短缺影響,但多位專家直指台灣「缺藥另有內情」,「4/1起『立普妥』健保給付從1粒9元降到7.5元,台灣砍藥價,這要怎麼搶藥?」「什麼?沒有我的降膽固醇藥物?那該怎麼辦?」46歲的阿華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身為三高族的他一直以來都是拿著慢性處方箋到藥局領藥,沒想到藥局沒藥,他只好回到醫院領藥,結果竟還是領不到藥。阿華拿不到的藥正是降膽固醇的第一線用藥「立普妥」,食藥署日前公告受到全球包材短缺、製造廠受颶風影響,「立普妥」10毫克劑型即將缺貨,最快要到5月才能恢復正常,由於「立普妥」屬於明星藥物,市占率約4~5成,恐怕影響上百萬名的三高患者。根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最新調查,台灣總計缺藥品項高達131款,食藥署則公告共有15大類缺藥品項,這些藥包括Amoxicillin(安蒙西林)、MGO(氧化鎂)、腸泌素(GLP-1)、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PPI(質子幫浦抑制劑)、小兒止吐止咳塞劑/退燒藥等,如今又再加上「立普妥」。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坦言,「這是30年來最大的缺藥潮!或者可以說,是從健保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缺藥狀況。」王明媛說,去年5、6月起就出現明顯的缺藥情形,那時大多是缺單一藥廠的藥,例如這陣子缺中化製藥旗下的藥物、過陣子換成信東生技的藥。「那時應該是受到疫情影響,例如生產線員工確診導致大規模停工,但現在已經變成幾乎什麼藥都缺了。」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明4/1後調降5500項藥品價格,有藥師認為已經缺藥還砍價,令人摸不著頭緒。(圖/劉耿豪攝)為什麼會缺藥?王明媛說,這是全球性的問題,包括俄烏戰爭導致原物料缺貨,有些藥物從生產源頭就有問題;再加上疫情導致物流運輸出狀況,而且受到通膨嚴重、各行各業缺人才影響,科技業大舉向藥廠挖角,導致人力出現緊縮狀況,所以不只台灣缺藥嚴重,日本、美國等國家也一樣無藥可用,各國都在下單,全球都在搶藥。「只是相較之下,台灣人口數少、健保藥價又低,想跟其他國家搶藥的競爭力太弱了,所以問題更加明顯!」王明媛說。以「立普妥」為例,廠商通知食藥署是因為生產藥物的波多黎各受到颶風影響而導致缺藥,但醫藥粉專《Dr.131醫生醫》撰文質疑,查詢波多黎各近來並未有風災,反而是台灣健保再砍藥價,4/1起「立普妥」的健保給付將從現在的1粒9元降到7.5元,降幅為16.6%。因此《Dr.131醫生醫》認為這波缺藥可能不是天災,而是砍藥價造成的人禍。健保署自102年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預設每年藥費支出目標值,讓藥費維持於穩定及合理範圍,在總額支付制度下,有效管控藥費支出,今年的藥價調整將於4/1生效,刪減藥價總金額81.8億元,調降5500項藥品價格。王明媛說,「以前每年都是降上百億元的藥價,今年才81.8億元,看得出來健保署已經手下留情,但已經缺藥了,又給這麼低的價格,這樣真能解決問題嗎?」藥師林士峰也在臉書直言,「影響缺藥的因素雖然不少,但以台灣來說,價格不對肯定是佔有一席之地。」林士峰舉例,缺雞蛋的時候,雞蛋漲價去下降供給面的壓力,以價制量減少需求,並且提供生產者的誘因,增加生產量,但現在發生缺藥潮,藥價卻反而下跌,「這完全顛覆了經濟學概念」。健保署長石崇良解釋,目前處於缺藥狀態的88項藥品,如部分第一線、後線抗生素均維持原價,將持續與醫界溝通,確保民眾用藥不會出現斷層。石崇良表示,DET已執行10年,他認為有幾個部分可以檢討,例如哪些藥不需要參加DET調整;再來就是金額的計算方式;以及屬於要保護的藥品,例如基本用藥、容易短缺藥品。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認為,缺藥是有結構性的問題,他呼籲請政府拿出具體方案,解決缺藥問題,確保2300萬民眾基本健康權益。
婦子宮外孕猝死醫判囚16月 申請釋憲裁定「不受理」
擁有美國醫學博士學歷的蘇姓婦產科名醫在新竹市開設診所,2010年鄭姓女子求診,蘇男未發現她子宮外孕狀況給予適當治療致她猝死,2019年最高法院依過失致死罪將他判囚1年4月定讞,他提再審遭駁回後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但遭憲法法庭審查庭裁定不受理。2010年11月9日當時34歲的鄭女因暈眩、下腹部劇痛抱著肚子進入診所,蘇男經超音波檢查後懷疑她有子宮外孕情況,但只開藥給她囑咐她返家休息多喝水補充水分,鄭女在家服藥後仍持續嘔吐,腹痛幾近休克,蘇男未採取必要的檢查也未安排轉診大醫院。因鄭女無法自行下車走到診所,蘇男逕行上車為她施打止吐針,要她回家休息,隔天凌晨,鄭女昏厥被送往台大新竹分院急診,經多日搶救治療,仍在同年月24日中午因腦部缺氧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死亡。一審將蘇男判刑2年,二審維持刑度但給予他緩刑2年、須賠償死者家屬300萬元,高院更一審提高賠償金額為480萬元,仍給予蘇男緩刑5年,但高院更二審認定蘇男沒有悔悟、未與死者家屬達成和解獲取諒解,改判刑1年半,上訴後,最高法院改判1年4月定讞。蘇男聲請再審被駁回確定後,主張各級法院裁判,僅憑誣告、偽證及臆測之詞等不存在之犯罪事實,違法判處他過失致人於死之罪責,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授權明確性原則及刑罰明確性原則,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憲法法庭審查庭認為蘇男只是對於法院認事用法當否之爭執,並泛稱相關各級法院裁判均屬違法及違憲,並未具體敘明確定終局裁定及何裁判究有何牴觸憲法之處,與憲訴法規定之要件不合,一致決裁定不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