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
」 法國 歐盟 歐洲議會 歐洲 馬克宏伊藤詩織拍片揭發性侵案真相 周末再度訪台暢聊自身經歷
紀錄片《黑箱日記》是女記者伊藤詩織繼2017年將自身遭受性暴力的經歷寫成書《黑箱:性暴力受害者的真實告白》後,親自擔任導演所完成的影像作品。歷經8年籌備,總共蒐集了400小時的素材,這個過程對伊藤詩織而言既是在為保護自己、尋求正義的蒐證之路,也是她療癒身心創傷的重要途徑。 2015年3月,滿懷抱負的年輕記者伊藤詩織被在政治圈、媒體界都有高度影響力的前輩山口敬之性侵了。當全球#MeToo運動風起雲湧,各界以行動翻轉對受害人不友善態度時,伊藤詩織卻仍面臨來自各方的斥責和檢討,從記者會的服裝、訴求的內容到莫須有的指控,排山倒海的壓力讓她一度撐不下去。儘管知道噤聲是最簡單的選擇,但面對日本在性暴力犯罪上過時保守的法律和輿論,她仍決定挺身而出對抗到底,就此開啟一條漫長的調查之路。從事發當天載客的計程車司機、飯店的門房、處理案件的調查員,伊藤詩織選擇以第三人稱記者的身分重新調查這起案件,並將整個過程詳實地記錄成一份完整的報告書,進而拍成紀錄片。在伊藤詩織挺身而出引起廣大迴響後,日本也將百年來未曾變更過的強姦罪修改為強制性交罪並加重了刑責。(圖/天馬行空提供)《黑箱日記》完成後,伊藤詩織帶著本片陸續走訪許多國際影展,從亞洲的香港電影節、金馬影展、釜山影展,到歐洲各大影展,並於美國正式上映展開巡迴。11月該片受邀前往歐洲議會放映,伊藤詩織與歐洲婦女權益領袖、相關法律權威展開對談,暢談女性在職場、社會上所遭受的性別暴力和,以及法律該如何為婦女提供更有效的保護傘,她更在歐洲議會高唱名曲〈I Will Survive〉,鼓勵性暴力受害者勇敢活下去。伊藤詩織除了用手機紀錄自己的心情自白,也收錄了與警方、調查員的錄音檔,試圖還原整起事件的真相和偵查過程的瑕疵,除了追求正義,也向僵化、不符合時代潮流的體制提出控訴。她在11月金馬影展的司法講堂上分享自己當年報案後,被要求獨自接受偵訊,不斷重述案發經過,甚至要用等身人偶重演案發現場。在伊藤詩織挺身而出引起廣大迴響後,日本也將百年來未曾變更過的強姦罪修改為強制性交罪並加重了刑責。伊藤詩織即將於本周末再度訪台,在12月15日、12月16日連續兩天,分別在光點華山電影館、真善美劇院、京站威秀影城舉辦三場映後座談場,與觀眾面對面暢聊自己的故事。對於此次即將再度訪台,伊藤詩織開心表示:「上次參加金馬影展時來不及吃到台灣的麻辣鍋,希望這次可以成功吃到。」《黑箱日記》將於12月13日在台上映。 ◎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走訪歐洲多國交流 蔡英文:告訴全世界台灣很重要
前總統蔡英文訪問歐洲的行程結束,於20日順利飛抵台灣。期間她與訪問團一同走訪了捷克、比利時、法國等國,並與一眾歐洲議會的議員們進行交流。由於此次的歐洲之行,是蔡英文卸任後的首次出訪,因此在外交的實務推動上,引發各界關注。蔡英文表示,結束了歐洲訪問的行程,已順利返抵國門。在捷克,向全世界分享了台灣的民主經驗,證明台灣對民主的決心與韌性,能夠面對全球性的挑戰,與威權主義的擴張。蔡英文指出,期間在法國,與友台議員們交流,傳遞台灣與法國共享自由、平等、博愛的民主精神,並期待雙方的產業持續合作,提升彼此的競爭力。訪問比利時的行成中,向歐洲的好朋友表達,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上,是重要且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希望歐洲能繼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針對媒體訪問是否滿意訪歐的成果?蔡英文表示,其實個人的滿不滿意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台灣人民對訪團的支持,還有世界因此看到了更多的台灣。她感謝所有所到之處,不論是在會議場外,舉牌支持、送可頌探班的台灣人,還是在知名景點,大聲喊出「台灣加油」的台灣旅客,各位的送暖,都是一起走向世界的力量。另外,也藉機感謝華航機組人員,在飛機上給訪團的照顧,讓其能好好休息,好好準備訪歐行程的工作。最後,蔡英文強調,台灣走向世界的腳步不會停止,而且還要加快步伐、無所畏懼、充滿自信,告訴全世界,台灣很重要,Taiwan matters。
蔡英文訪歐行畫句點 外交部:深化台歐關係共護區域繁榮
前總統蔡英文訪問歐洲之行於20日劃下句點,期間走訪捷克、比利時、法國,並與多名歐洲議會女性議員進行交流。期間她強調,台歐之間,共享民主、自由與人權價值,也是共同面對全球性挑戰的好夥伴。對此,外交部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台歐關係,共同守護全球及區域的安全與繁榮。外交部表示,前總統蔡英文訪問歐洲參與論壇期間,會晤捷克參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及眾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就增進台捷民主夥伴關係交換意見。 期間其還向故參議長柯佳洛(Jaroslav Kubera)的遺孀薇拉致意,以感謝柯佳洛對於台灣的堅定支持。針對蔡英文參訪法國參與「台法企業交流會」的致詞內容,外交部指出,台灣與法國共享的民主價值,是雙邊經貿及產業緊密相連的堅實基礎。台法未來在半導體、新能源、無人機及太空等領域都有增進合作的潛力,呼籲民主夥伴應共同強化國際供應鏈韌性。外交部提及,我國與歐洲理念相近夥伴關係密切友好,捷克總統帕維爾於1月13日接受媒體訪問時,公開祝賀我國順利完成民主選舉,是歐洲首位公開祝賀我國大選的國家元首。台法關係近年來持續升溫,除了2023年頒布的「7年建軍法案」重申法國將持續捍衛台海自由航行權,法國也是首個就中國大陸片面更改M503航線案公開表態的歐洲國家。歐盟也持續以具體行動支持台海和平與穩定,包括去年6月30日歐盟於領袖峰會結論中,首度納入對台海情勢的關切,顯示支持台海和平穩定、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及任何武力威脅已是歐盟全體會員國的共識。外交部強調,歐盟是台灣第5大貿易夥伴,歐洲各國對台灣投資金額已累積達718億美元,為我國最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而近年來台積電等半導體與高科技廠商也展開對歐洲的投資布局,顯示台歐關係日益密切。台灣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持續深化與歐洲理念相近夥伴的合作,共同守護全球及區域的安全與繁榮。
華裔女疑涉間諜案 德國被逮補
德國檢察機關在當地時間1日表示,本周逮捕了一名涉嫌為中國情報機構工作的中國女子。指控她將德國一個主要機場的航空貨運中心情報,傳遞給另一名中國男性間諜。而今年4月,有3名德國公民因涉嫌向中國情報機構提供可用於軍事目的、潛在幫助強化中國海軍力量技術而被逮捕。據路透指出,過去一年德國總理蕭茲的對華政策進行調整,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要去風險,減少德國對中國供應鏈和生產鏈的依賴程度,以降低戰略風險。對中國定位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與系統性對手。新的對華政策引起北京不滿,兩國關係的緊張程度明顯上升。據VOA美國之音報導,對此事件,德國聯邦檢察官發表聲明指出,根據德國隱私規定,這名女子的身份暫定為Yaqi X.,是在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被逮捕,因涉嫌為中國情報部門工作,利用在一家為機場服務的物流公司工作的便利,將航班、貨運(包括軍事裝備)和乘客資訊提供給中國。之後有可能提出起訴,並已對她住的公寓和工作地點進行搜查。德國檢方聲明表示,從2023年8月到今年2月中旬,該名女嫌犯多次向德國華裔公民郭建(Jian Guo)傳遞情報。另據美聯社指出,郭建是極右翼歐洲議會議員馬克西米利安‧克拉赫(Maximilian Krah)的助手,已於4月因涉嫌從事向中國提供情報被捕。德國檢察官表示,傳遞的情報主要是有關軍事裝備以及與德國軍工企業有聯繫的個人訊息,但並未透露情報的具體內容。據路透報導,已就此事向中國駐柏林大使館提出置評要求,但沒有得到回應。
波蘭記者發聲挺林郁婷「為保護母親練拳的女性」 他感動喊:台灣盟友會越來越多
「台灣拳后」林郁婷在巴黎奧運表現亮眼,卻無端捲入性別爭議,令許多台灣民眾心疼又氣憤,紛紛在網上替她闢謠,國際間也陸續出現挺林郁婷的聲音。醫師杜承哲今(10)日分享一位波蘭記者挺林郁婷的發文,強調她是一名為了保護母親而練拳的女性,讓他感動喊「台灣盟友會越來越多」。杜承哲在臉書粉絲專頁貼出一張截圖,他在X上看見一名波蘭記者發聲挺林郁婷,從Google翻譯後得到的內容為,「林郁婷是一位為了保護母親免受家庭暴力,而自幼學習拳擊的女性」,並譴責歐洲議會議員Ewa Zajączkowska-Hernik是破壞女性成就的人。醫師杜承哲PO出一名波蘭記者發聲挺林郁婷的內容截圖。(圖/翻攝自X)對此,杜承哲在文中激動表示,「不用擔心每個波蘭人都跟那位拳擊手一樣,還沒打就輸不起!台灣一定會有盟友,而且會越來越多。」並舉例法國媒體,在搞清楚國際拳擊總會提出的性別爭議後,也公正報導林玉婷和阿爾及利亞女將克莉芙(Imane Khelif)是合法合規以女性身分參賽的選手。台灣網友們大多都很心疼林郁婷,看到國際間有越來越多人替她發聲,也感動地說「台灣人一起挺郁婷」、「當個台灣人除了要在國內闢謠,還要去跟外國人闢謠」、「一位已經奪金了,一位準備奪金,都是化羞辱為力量的利害女孩,這才是真正的運動家,用實力證明自己,在困境中更卓越更堅強。」◎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第四屆IPAC年會於台北舉辦 中國施壓多國議員出席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今年7月30日於台北舉辦第四屆年會,IPAC昨日在新聞稿中指出,中國在年會舉辦前夕,施壓IPAC成員,試圖阻止政要前來與會,外交部予以強烈譴責,並感謝IPAC友人堅定支持民主與台灣。此次IPAC台北年會成員共計有23國國會及澳洲議會,總計49名議員及政要將來台參與,IPAC新聞稿指出,至少有5個國家的8名議員報告指稱,在出發前往台北參加年會前,收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員的電子郵件或電話,以恐嚇、勸導等方法阻饒他們前往參加年會。IPAC對中國試圖干涉年度峰會表示遺憾與譴責,並表示,民主選舉產生的立法者可以自由訪問並支持他們選擇的事物,這是他們作為民選官員可以正常行使的權利及責任。中國針對IPAC年會採取的行動,是他們公然限制其他國家的民主特權,並否定台灣進行合法外交交往權利的又一例子。IPAC強調,由於這些互動不符合主權國家之間正常外交關係的行為,IPAC成員保留向各外交部提出正式交涉和投訴的權利。為了回應中國的恐嚇,IPAC決定提前宣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擴展,歡迎6個新國家加入聯盟,包括哥倫比亞、馬拉威、索羅門群島、伊拉克、甘比亞和烏拉圭。外交部今(29)日對中國施壓IPAC成員,試圖阻止政要前來與會的行為,予以強烈譴責,並感謝IPAC友人堅定支持民主與台灣。接著表示,賴清德總統將出席發表演說,過程全程轉播,蕭美琴副總統也將受邀出席年會國際記者會致詞,過去IPAC曾在義大利羅馬、美國華府、捷克布拉格舉辦年會,今年擇定在台北舉行,並以「台海和平與穩定」作為議程主軸。IPAC於2020年成立,是全球各國國會及歐洲議會議員所組成的聯盟,目前成員來自34國國會及歐洲議會,共有約250人,IPAC主要關注中國對民主國家造成的挑戰,並推動各國立法防止中國政治及經濟的滲透。
歷史性挫敗…法國大選首輪投票極右翼領先 總統馬克宏慘輸
法國總理艾塔爾選舉結果揭曉後,在巴黎總理官邸發表演說。(圖/美聯社)法國6月30日舉行下議院「國民議會」大選首輪投票,極右翼「國民聯盟」(RN)以33%得票率拔得頭籌,距奪得執政權只差臨門一腳。總統馬克宏的中間派執政聯盟僅獲得20%,掉到第3位,為歷史性挫敗。馬克宏此次慘輸,面臨可能得與極右翼「共治」的窘境,7月7日的決選將見真章。據法國內政部7月1日公布的結果,馬琳.雷朋的「國民聯盟」得票率大幅領先左翼和中間派對手,新成立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FP)以28%得票率位居第2,馬克宏的「同在」(Ensemble)聯盟排在第3。此前極右翼從未在首輪選舉獲勝,2022年其得票率為18%。法國大選將選出下議院577位議員,過半289席,選舉採取兩輪投票制。法國24台引據民調公司預估,國民聯盟最終可取得230至280席,若果真如此將出現「3黨不過半」局面,但Elabe民調預測國民聯盟可望過半。相較之下,馬克宏的聯盟僅能拿到70至100席。這次首輪投票率達近60%,較2022年的39.4%有明顯增加。馬克宏發表聲明說,高投票率表明法國人希望「澄清政治局面」。他呼籲選民在7月7日第二輪選舉時,團結起來阻擋國民聯盟。眼看極右派在首輪投票占優勢,許多民眾也聚集在巴黎的共和廣場抗議。一名抗爭者形容法國正在「走向極端」。6月9日,馬克宏的中間派聯盟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受重挫,慘敗給國民聯盟,他因此解散下議院提前大選,此舉被認為是「政治豪賭」,結果卻慘輸。馬琳.雷朋在首輪投票中就成功連任議員,她則呼籲選民幫助國民聯盟取得國會過半。國民聯盟若席次過半,年僅28歲的黨主席巴德拉(Jordan Bardella)料成為新總理,法國將出現二戰來首個極右翼政府。馬克宏一旦被迫與國民聯盟「共治」,其中間路線恐會告終。在首輪選舉初步結果公布後,法國總理艾塔爾即傳出,決定暫停推進一項失業保險改革計畫,這項計畫旨在削減失業保險金支出。國民聯盟對馬克宏主推的大部分政策皆持反對態度,包括移民問題、退休金改革和強化歐盟政策等。
法極右派國會當家恐還有變數 歐洲股匯不跌反漲
法國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會改選的政治豪賭慘輸,在30日舉行的國會首輪選舉,極右翼國民聯盟(RN)得票率衝第一遙遙領先,馬克宏領導的中間派聯盟落居第三。但RN的領先幅度不及民調,歐洲股匯不跌反漲,歐元升至兩周高點。法國內政部1日公布國會首輪選舉正式結果,極右派領袖勒朋(Marine Le Pen)帶領的國民聯盟贏得33%選票;左派聯盟新人民陣線(NFP)以28%得票率居次;馬克宏領軍的中間派聯盟慘敗,僅獲20%支持排第三。法國極右派勢力在國會改選首輪投票贏得歷史性勝利,雖在意料之中,但分析師也提到,國民聯盟的領先幅度不如預期。選前民調顯示,RN可望在國會取得絕對多數優勢。第二輪決選預定7日7日舉行,RN欲在國民議會577席中過半,至少須拿下289席。但馬克宏領導的中間派及左翼聯盟,預料可能在決選操作棄保以阻止極右派掌權,例如部分選區考慮不推派候選人。分析師認為極右派能否在國會過半仍有變數,反倒推升歐元走勢。 城市指數(City Index)資深市場分析師辛柯塔(Fiona Cincotta)指出,國民聯盟領先幅度遜於部分民調所示,因而助歐元開高。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外匯策略部門主管佛雷(Jane Foley)表示,左翼政黨已示意要撤換在首輪投票落後的候選人,以免決選時選票被瓜分,這應能阻礙極右派在國會贏得絕對多數。佛雷指出,這讓投資人在周一開盤鬆一口氣,然由於法國政局仍有高度不確定性,市場可能依舊戒慎恐懼。1日歐元上漲0.4%,來到兌1.0759美元的約兩周高點。自法國極右派在6月上旬的歐洲議會選舉壓倒性勝出,歐元兌美元挫跌1.2%,這也逼得馬克宏走提前大選的險棋,結果落得慘敗下場。法國股市同步攀高,CAC 40指數一度勁揚近3%,一掃上周五(30日)收在逾五個月低點的陰霾 。在法股領漲下,泛歐STOXX 600指數上揚0.6%,終結連續四個交易日收黑頹勢。
英國大選4日即將登場!民調不樂觀 執政保守黨恐落敗
英國將於7月4日舉行下議院大選,民調持續顯示,由首相蘇納克領導的執政保守黨,支持度大幅落後最大反對黨工黨,料會遭遇慘敗。而6月上旬,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顯示,極右派政黨在德國、法國及義大利的得票均大幅成長,政治光譜向右移動,但後脫歐時代的英國,卻將選出走溫和左派路線的工黨政府,可說頗為反諷。據BBC大選追蹤民調,工黨支持度平均領先保守黨20個百分點。英國下議院共650席,過半門檻為326席。保守黨前次在2019年取得365席、工黨203席。一般預料,這次工黨有望突破400席,甚至奪史上最大勝利,黨魁施凱爾將帶領工黨重返唐寧街首相府。保守黨很可能掉到100席上下,蘇納克恐成為英國首位輸掉議席的在位首相。5月22日,蘇納克宣布提前舉行大選,被視為孤注一擲的政治豪賭。外界原預期他會在秋季提前大選,因為屆時經濟形勢可能進一步改善,選民也能開始獲得新近減稅政策的好處,對保守黨才更有利。但6月20日英格蘭銀行(BoE,央行)決議維持5.25%的利率水準不變,8月仍可能降息,只是屆時保守黨政權便不復存在了。此次英國大選有個程咬金,令保守黨選情雪上加霜。他就是脫歐派大將法拉吉,帶領反移民、立場極右的「英國改革黨」參選。法拉吉原擔任「英國獨立黨」(UKIP)黨魁,2013年時任保守黨首相卡麥隆宣布舉行脫歐公投,就是為了對抗UKIP在選舉帶來的威脅。但2016年6月,英國民眾卻以52%贊成脫離歐盟,震撼全球,卡麥隆為此引咎辭職。日前英國市調公司「輿觀」的民調顯示,英國改革黨的支持度首次超車保守黨,而保守黨自卡麥隆起執政14年,經歷5位首相,2022年10月才上台的蘇納克極可能是最後一棒。
法國議會選舉首輪投票登場 極右派高機率勝出
法國議會選舉首輪投票6月30日登場。此次選舉對法國總統馬克宏至關重要,因為若極右派政黨「國民聯盟」取得過半席次,馬克宏可能將在2027年前剩餘的任期內,與該黨陷入尷尬的「共存」狀態。這將是法國總統22年來,首次與主流政治以外的政黨分享權力。馬克宏的中間派聯盟在6月上旬的歐洲議會選舉中,被極右派領袖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領導的國民聯盟擊敗。馬克宏隨即提早議會選舉,震驚全法。瑪琳·雷朋領導的歐洲懷疑論、反移民政黨長期以來受到排斥,但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權力。《路透》指出,法國此次議會選舉,可能讓該國迎來自二戰以來的首個極右派政府,為歐盟核心帶來巨大變化。據法廣報導,法國此次登記選民為4950萬,海外屬地和海外選民已提前1天於6月29日投票,而法國本土的投票站昨開放,截止時間一般定於晚上6時,但在巴黎、馬賽等大城市,關閉時間稍晚。首輪投票率預計可達66%,較上次2022年議會選舉首輪投票率高出近20個百分點,重回1997年的高投票率水平。本次選舉競爭主要圍繞在3大陣營,民調顯示,極右國民聯盟呼聲最高37%,其次是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28%,再來才是馬克宏的執政聯盟「同在」20%。法國議會共577席,當選者任期5年,任何政黨要想獲得絕對多數,須至少取得289席。選舉採二輪投票制,在首輪得票超過半數的候選人直接當選;若無人得票過半,則獲得不低於本選區12.5%登記選民支持的候選人進入二輪投票,得票最高者當選。極右派領軍人物巴德拉(Jordan Bardella)會不會取代艾塔爾(Gabriel Attal)登上總理的寶座?左翼聯盟會不會異軍突起,縮小國民聯盟得票空間?都有待今天首輪選舉結果出爐,若執政黨和極左與極右處在三角關係的情況下,馬克宏必須要決定第二輪要如何進行合縱連橫的策略。
2019年成為首位女主席!范德賴恩再獲歐盟執委會提名 預計7月投票
27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高峰會上,歐盟領袖就歐洲議會選舉後將領導歐執委會、歐洲理事會和歐盟最高外交官員等官員人選達成協議。現任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獲提名連任,葡萄牙前總理柯斯塔(Antonio Costa)將成為歐洲理事會主席,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則被提名為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據美國之音報導,65歲的德國政治家范德賴恩,預計將連任歐盟執委會主席。包括范德賴恩所屬的德國基督教民主黨(CDU)在內的中右翼歐洲人民黨(EPP),仍是歐洲議會中最大的黨團,為她的連任競選提供了助力。范德賴恩因在新冠疫情危機期間發揮領導力而獲得讚譽,當時歐盟為公民集體購買疫苗。不過她也因為與疫苗製造商的談判不透明,遭受嚴厲批評。另外,范德賴恩也讓歐盟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的計畫更具體化。然而在歐洲選舉前夕,她對綠色協議政策的承諾受到質疑,因為歐盟似乎謹慎地避免激怒那些認為歐盟環境和氣候法規正將他們推向破產的農民。范德賴恩的第2任期需要歐洲議會的批准,預計投票將於7月舉行。 2019年,范德賴恩以383票贊成、327票反對、22票棄權的微弱多數當選,成為歐盟執委會首位女性主席。62歲的葡萄牙前總理柯斯塔將接替米歇爾(Charles Michel),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任期2年半,可連任1次。柯斯塔所屬的社會黨在歐盟選舉位居第2,這一結果有助於他的當選。柯斯塔因其政府涉及一起大規模的腐敗調查而引起爭議,促使他去年辭去葡萄牙總理職務。柯斯塔本人則否認有任何不法行為,也未受到犯罪指控。柯斯塔以精明的政治協商者著稱,他也將與范德賴恩一起代表歐盟參加國際高峰會。他的前任米歇爾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關係緊張。現年47歲的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是烏克蘭堅定支持者。隨著她被提名為歐盟最高外交官員,她將擔任歐盟有史以來授予愛沙尼亞人的最高職位。儘管她所屬的自由派改革黨在歐洲選舉中失利,跌至第4位,落後於極右翼的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黨,但她仍被選為波瑞爾(Josep Borrell)的繼任者。與范德賴恩一樣,卡拉斯就任也須得到歐洲議會的批准。卡拉斯曾是律師,她是烏克蘭在歐洲最直言不諱的支持者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內部對俄羅斯的強烈批評者,她還敦促北約為與俄羅斯接壤的波羅的海3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提供更全面的防禦計畫。自2021年1月以來,卡拉斯一直領導與俄羅斯接壤的愛沙尼亞,並成為該國首位女性領袖,曾一度對成為北約下任秘書長表示興趣。不過,北約日前已宣布,這項職務會由即將離任的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將出任。
反對極右翼勢力崛起 法國25萬人走上街頭
在上周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法國極右翼「國民聯盟」以32%得票率遙遙領先法國總統馬克宏的復興黨,促使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提前大選。然而眼見選舉日程漸近,極右翼仍占優勢,至少25萬人15日在法國各大工會及左翼政黨號召下走上街頭,反對極右翼崛起。法國議會選舉首輪投票落在6月30日,第二輪則是7月7日。據民調機構Elabe近日針對1502名選民進行的民調顯示,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領導的國民聯盟預料將以31%得票率在首輪選舉勝出,左翼政黨聯盟將獲28%選票,馬克宏的政黨則將以18%得票率排名第3。此外,72%選民認為,馬克宏是他所在陣營競選的障礙。為阻止國民聯盟再獲勝,法國左翼政黨14日宣布組成政治聯盟「新人民陣線(NFP)」,合力迎戰議會選舉。法國左翼和各大工會也在15日號召民眾上街,呼籲掀起一場「全民浪潮」。據法國內政部統計,全法約25萬人參加了15日的反對極右大遊行,巴黎遊行隊伍更多達7.5萬人,現場部署2.1萬名警察和憲兵維持秩序。儘管天氣多雨多風,但那些擔心此次議會選舉將產生法國自二戰以來第1個極右翼政府的民眾仍無懼風雨選擇站出來,高舉寫著「人人自由、人人平等、人人博愛」的法國國家座右銘標語牌。示威者表示,他們擔心極右勢力再獲勝,致使瑪琳.雷朋的門徒、國民聯盟黨魁巴德拉(Jordan Bardella)入主總理府,與馬克宏「共治」的局面出現。就連法國前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15日也突然宣布重返政壇,將代表「新人民陣線」出征議會選舉。歐蘭德表示,「在特殊情況下作出了特殊決定,我並不是為自己尋求任何東西。我只是想提供服務。」歐蘭德表示自己支持新成立的左翼聯盟,「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確保極右翼分子不會在法國掌權」。不過,法新社指出,15日的反極右大遊行人數,遠低於2002年5月1日的人潮。當年,瑪琳.雷朋在第2輪總統選舉獲得參選資格後,有超過100萬人示威。
5年劇變!左派綠色浪潮成「最右傾世代」 歐洲極右翼崛起始末一次看
大西洋兩岸的民主國家年輕人(18至24歲)以往更傾向投票給中間偏左政黨,尤其在上屆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期間,曾有許多歐洲青少年走上街頭發起示威,要求各國政府嚴肅看待全球暖化等議題,被學界稱為「綠色浪潮的一代」,當時更有1/3的德國年輕人投票支持了國內的綠黨(GRÜNE)。然而,在經歷了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及隨之而來的能源和經濟危機後,本屆202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卻迎來了「最右傾的世代」,其中首次允許16歲公民投票的德國,更有16%的24歲以下年輕人,投給了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比5年前遽增11%。據CNN的報導,長期研究歐洲再生能源議題的德國作家哈克諾斯(Paul Hockenos)11日撰文指出,5年前的歐洲議會選舉期間,整個歐洲大陸的青少年紛紛走上街頭,要求各國政府嚴肅看待氣候變遷等議題,還喊出「如果能讓氣候降溫,我們就去上學」(We’ll go to school if you keep the climate cool)等口號,為他們翹課發起示威的行為進行辯護,被學界稱為「綠色浪潮的一代」,當時更有1/3的德國年輕人投票支持了國內的綠黨。哈克諾斯解釋,傳統上,18至24歲的大西洋兩岸年輕人,更傾向投票給提倡改革和社會主義的中間偏左政黨,因為他們還沒體會過社會的現實與殘酷,內心充滿著理想,也並未面臨經濟壓力,這也是為什麼歐洲右翼的保守派政黨長期以來皆反對政府賦予16歲或17歲青少年投票權。「然而,我們將時間快轉到5年後,這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據英國《金融時報》在本屆歐洲議會選舉前進行的民調顯示,千禧世代和首次投票的Z世代歐洲選民,竟然都呈現出政治傾向往右傾的大趨勢,包括1/3的法國年輕選民、1/3的25歲以下荷蘭選民,以及22%的德國年輕選民都支持國內的極右翼政黨。其中德國的16歲公民在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中首次擁有投票權,而奧地利、比利時、馬爾他和希臘等國,則早已開放國內的16歲或17歲年輕人參與投票。上述選前民調出爐後,隨即引發歐洲主流政黨對極右翼崛起的擔憂。最終選舉結果也顯示,歐盟領導國德法2國的執政黨得票率,皆輸給國內的極右翼政黨,包括法國「國民聯盟」(RN)以31.5%的得票率,成為自1984年以來首個在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得超過30%選票的法國政黨。相較之下,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所屬的「復興黨」(RE)僅獲得了15.2%的選票,逼得馬克宏必須提前舉行大選。另一方面,德國極右翼政黨AfD則擺脫選前一系列的醜聞陰霾,以15.6%的得票率躍居第2,領先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的「社會民主黨」(SPD),以及執政聯盟的另外2個政黨「綠黨」及「自由民主黨」(FDP)。更令人震驚的是,德國16至24歲的年輕人中,有高達16%的選民投給了AfD,比5年前遽增11%,且這個數據幾乎與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的得票率不相上下。雖然大多數德國青少年並沒有選擇AfD,但有鑑於該黨成員不斷在公眾場合重複著禁忌般的納粹口號,並毫不掩飾地展現對納粹主義的同情,甚至還積極宣揚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透過言語暴力煽動仇恨,AfD竟然能對德國年輕世代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對德國社會、乃至歐洲整體政治環境來說,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訊。尤其歐洲議會選舉前的6月6日,正值二戰諾曼第登陸80週年紀念日,這個結果無疑讓許多大西洋兩岸的選民和政治人物感到背脊發涼。AfD主要候選人之一克哈(Maximilian Krah)。(圖/達志/美聯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AfD主要候選人之一克哈(Maximilian Krah)曾在5月20日聲稱,納粹黨最惡名昭彰的準軍事部隊「黨衛軍」(Schutzstaffel)成員,並非每個都是罪犯,該爭議言論隨即引發歐洲輿論譁然,並導致歐洲議會的右翼民粹主義黨團「認同與民主黨」(ID)決議,將把AfD逐出隊伍之列,這也意味著,歐洲其他極右翼派系事實上已與德國極右翼分道揚鑣。然而,德國年輕人政治立場的遽變並非無跡可循。專門研究德國14至29歲Z世代年輕人的態度、趨勢和觀點的《2024年德國青年》(JUGEND IN DEUTSCHLAND 2024)報告指出,人們普遍對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現況感到不滿,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帶來的歐洲經濟蕭條,似乎讓年輕人對國家應對未來的能力感到憤怒且無奈,這反映在個人財務、工作機會、住房問題和社會認可等議題上,然而AfD沒有直接提出這類問題的解方,而是將矛頭轉向移民和歐盟的過度介入。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年輕選民向右傾的趨勢,並不僅限於德國;葡萄牙、義大利、瑞典、荷蘭和法國的選舉結果都顯示,年輕世代更支持主張極端民族主義、反對綠色政策及歐洲懷疑論的政黨,因此歐洲極右翼的崛起,也反映在「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黨團於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中大幅失去了18個席次,僅獲得53席。
歐洲議會極右翼勢力崛起!歐盟氣候、移民與國防政策將遇挑戰
民粹與極右翼政黨勢力在這次歐盟議會選舉大幅擴張,未來五年勢必在政策制定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分析師表示,兩極化加劇的議會可能導致歐盟在氣候、移民與國防等議題立法遭遇挑戰,至於晶片政策料維持不變。其中,移民問題絕對是新一屆議會議程重點。極右派政黨將主張加強邊境控管,並對於來自歐盟以外國家的移民採取更強硬態度。而在生活成本高漲與經濟欲振乏力壓力下,氣候政策可能面臨更大阻力。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歐洲計畫資深研究員範瑞吉(Armida van Rij)指出,歐盟碳中和計畫「綠色新政」落實方面如今面臨「真正風險」。歐盟試圖在美中競合之間維持巧妙平衡,因此產業策略也可能發生變化。全球風險顧問公司Verisk Maplecroft分析師表示,歐盟可能持續專注於高科技與綠色產業,並繼續推動2023年《歐洲晶片法》與《關鍵原料法》,同時對於中國大陸進口產品採取強硬態度。
法國政治大地震!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會提前大選 歐元暴跌
第10屆歐洲議會選舉9日晚結束。初步選舉結果顯示,極右翼政黨快速崛起,席次大有斬獲,由於法國總統馬克宏所屬的復興黨慘敗,馬克宏9日出乎意料地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提前大選。此一決定導致歐元10日暴跌,法國債券和股票也受重創。五年一度的歐洲議會選舉於6日至9日在歐盟27個成員國舉行,此次選舉將選出720位議員,投票率為51%,略高於2019年的50.66%。依初步結果,持疑歐立場的民族主義極右翼黨派取得最大進展。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獲得185席,保持第一大黨團地位。中間偏左「社民黨」獲137席,中間立場的「復興歐洲」獲79席。3個中間黨派合計仍拿下超過400席,超過半數。右翼的歐洲保守及改革黨團獲71席,極右翼「認同與民主黨」獲58席,綠黨/歐洲自由聯盟組成的黨團獲52席,左翼聯盟黨團獲36席。由於傳統的中右和中左力量在歐洲議會仍保持多數地位,歐盟大政方針料不會有急劇變化,但政治光譜向右移動,歐洲大國執政黨表現不佳,可能為歐盟在移民、援助烏克蘭、綠色轉型等議題上的政策推進,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造成法國政治地震,法國極右翼領袖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所屬的國民聯盟,以超過32%得票率領先馬克宏的復興黨。眼見所屬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遭到極右翼擊敗,馬克宏9日宣布解散國民議會,並宣布6月30日舉行首輪選舉,並於7月7日舉行第2輪大選。馬克宏說,極右翼政黨在法國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拿下近4成選票,「是我無法接受的情況」。據分析,馬克宏希望他的中間派聯盟重新取得法國會絕對多數席位,並為他後續3年的總統任期注入新動力。法媒認為這是一場政治豪賭。馬克宏解散議會的消息令歐元和法國市場動蕩,歐元兌美元一度跌至1個月以來最低,法國政府公債下跌,CAC 40指數成為歐洲表現最差的指數,法國巴黎銀行等銀行股跌勢最大,市場擔心極右翼政黨勝選,馬克宏將失去國內事務發言權。貝倫貝格首席經濟學家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表示,「這對市場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為造成未預期的不確定因素。」
整個歐洲都在向右傾! 德法「極右翼」得票率皆贏過執政黨
歐洲議會選舉於當地時間9日正式落幕,歐洲懷疑主義及極右翼黨團「認同與民主」(ID)這次在總席次720席中贏得了58席,比上屆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多出9席。雖然純粹從數字來看,極右翼的收穫並不大,反而是結合了歐洲各國中間偏右基督教民主黨與保守黨的「歐洲人民黨」(EPP)囊括了189席,成為歐洲議會最大黨團,但極右翼在本次選舉取得的進展,仍對主導歐盟機構的親歐主流官員構成了重大挑戰。綜合CNN、BBC的報導,從帳面數字來看,親歐盟黨團此次可謂大獲全勝,中右翼的EPP、中左翼的社會民主主義黨團「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S&D),以及「歐洲自由民主聯盟」黨團的繼承者「復興歐洲」(RE),是本屆歐洲議會選舉的3大黨團。預期在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後的24小時內,EPP可能會組建「大聯盟」對抗極右翼的崛起,以避免中右翼分裂跑去與極右翼分子合作。EPP、S&D、RE是本屆歐洲議會選舉的3大黨團。(圖/翻攝自European Union)然而,歐洲議會中的黨團並不正式,也沒有投票的強制性,立法者會根據具體議題及情況進行投票。例如中右翼可以在支持烏克蘭等議題上與左翼一起投票,當然也可以在移民和氣候政策上與極右翼合作。尤其能影響布魯塞爾如何運作的,不僅有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的國內政治也不可避免地將對當選的歐洲議會議員施加壓力。尤其27個歐盟成員國中,目前有13位政府首長屬於歐洲極右翼及民粹主義政黨,例如剛遭到刺殺的斯洛伐克總理費佐(Robert Fico)、匈牙利總理奧班(Orbán Viktor)、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等。有「荷蘭川普」之稱的極右翼民粹政黨「自由黨」(PVV)黨魁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也有望成為荷蘭的新首相,就連其他不屬於任何歐洲議會黨團成員的歐洲領導人,也都普遍支持及同情極右翼的想法。有「荷蘭川普」之稱的極右翼民粹政黨「自由黨」(PVV)黨魁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圖/達志/美聯社)與此同時,歐盟領導國之一的法國,其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國民聯盟」(RN)女性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的崛起,也迫使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必須在國內大幅右傾,甚至採取越來越多的反移民和反伊斯蘭政策。而RN此次也獲得了31.5%的得票率,成為自1984年以來首個在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得超過30%選票的法國政黨,相較之下,馬克宏所屬的「復興黨」(RE)僅獲得15.2%的選票,也因此外界普遍預期,勒龐應該會在202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中勝出。另一方面,歐盟領導國德國的極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AfD)則擺脫選前一系列的醜聞陰霾,以15.6%的得票率躍居第2,領先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的「社會民主黨」(SPD),以及執政聯盟的另外2個政黨「綠黨」(GRÜNE)及「自由民主黨」(FDP)。然而,部分AfD成員對納粹主義的同情,也導致法國「國民聯盟」急於與其切割,因此歐洲極右翼的德法2大派系事實上已陷入分裂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英國《金融時報》在歐洲議會選舉前進行的民調更顯示,千禧世代和首次投票的Z世代歐洲選民,竟然都呈現出政治傾向往右傾的大趨勢,大約1/3的法國年輕選民、25歲以下的荷蘭年輕選民,以及22%的德國年輕選民都支持國內的極右翼政黨,意味著自上屆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以來,該數據又獲得顯著成長。報導補充,極右翼的主張包括反對綠色政策,因此歐洲極右翼的崛起,也反映在「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黨團於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中大幅失去了18個席次,僅獲得53席。此外,極右翼對歐盟的運作模式多有怨言,也反對「布魯塞爾」對歐洲各國過多的干預。另一方面,歐洲議會的右傾,恐導致歐盟在移民問題上制定更嚴格的法律,例如「荷蘭川普」懷爾德斯便在選前承諾,將推出「有史以來最嚴厲的移民法」。不過,較反美的歐洲極右翼在烏克蘭的議題上則呈現分裂狀態,例如匈牙利為親俄立場,但義大利的梅洛尼相對上更支持布魯塞爾和北約的決策。
丹麥首相驚傳在官邸附近遭人毆打 行兇男子已遭逮捕
目前有消息指出,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於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官邸附近,遭一名男子襲擊毆打,目前該名男子已經遭警方逮捕,但丹麥警方拒絕透露更多細節。根據《BBC》報導指出,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辦公室發表一份聲明,指稱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於7日晚間在哥本哈根的首相官邸附近,遭到一名男子毆打。後續該名男子隨即遭到警方逮捕。但聲明中並未透露丹麥首相的傷勢如何。報導中也引述2名目擊證人阿德里安(Marie Adrian)和拉文(Anna Ravn)的證詞,他們表示,他們看到一名男子從相反方向過來,之後就用力地推了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的肩膀,讓他差點摔倒在地上。目擊證人也強調,這下推擊雖然讓弗雷德里克森失去平衡,但是弗雷德里克森並未摔倒在地。由於這起事件發生於丹麥歐盟選舉投票的前兩天,所以額外的引人關注。丹麥環境部長馬休尼克 (Magnus Heunicke) 在社群網站上發文痛批這種「懦弱的侵略行為」。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及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也紛紛發言譴責襲擊行為。
斯洛伐克總理逃過死劫「最快月底重掌職務」 費佐痛批:外國勢力勾結反對派煽動仇恨
政治立場較親中俄的斯洛伐克59歲總理費佐(Robert Fico)5月15日在漢德洛瓦鎮(Handlová)的1棟文化中心外對支持者發表演說時,遭到1名71歲的男詩人辛圖拉(Juraj Cintula)刺殺,導致身中數槍後一度生命垂危。如今正在養傷的他,也於5日在Facebook上傳了一段預錄的影片稱,他最快可能會在6月底奇蹟般地重返工作崗位,同時他更指責反對派煽動仇恨,激發了這起刺殺事件。據半島電視台的報導,在歐洲議會選舉(Elections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即將於6日至9日展開之際,費佐在他的Facebook上傳了一段預先錄製的演講,表示這次襲擊對他的健康造成了嚴重傷害,「如果我能在幾週內重返工作崗位,那將是一個小奇蹟」,他也承諾最快可能會在6月底或7月初重掌總理職務,並表示他已原諒了襲擊者,且心中「毫無怨恨」,因此預計不會對嫌犯採取法律行動。儘管如此,費佐還是猛烈抨擊了斯洛伐克的反對派人士:「很明顯,他(辛圖拉)只是邪惡和政治仇恨的信差。」費佐也直指,他對俄羅斯及俄烏戰爭的看法與歐洲主流輿論截然不同,這導致他成為受害者。他還批評反對派,以及由美國猶太裔金融家索羅斯(George Soros)等外國勢力資助的反政府媒體和政治性非政府組織,試圖在刺殺事件後,淡化刺客與他們之間的關係,並謊稱費佐的傷勢其實不嚴重。報導補充,費佐和他的左翼政黨「方向-社會民主黨」(SMER),在去年以親俄、反美的立場贏得了斯洛伐克9月30日的國民議會選舉,他也在選前承諾,將停止向烏克蘭供應武器,僅保留人道主義援助,並盡力啟動俄烏和談,同時他還指控烏克蘭的亞速營(Azov Brigade)是一個極右翼法西斯組織,這導致美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擔憂費佐將領導自己的國家進一步遠離西方主流的政治立場。
以軍空襲「拉法難民營」釀35死! 沙國外長嗆:沒有巴勒斯坦就沒有以色列
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自去年10月7日以哈戰爭爆發以來,已屠戮接近3.6萬名巴勒斯坦人,如今加薩衛生部門也證實,特拉維夫於當地時間26日晚間再度空襲了上百萬加薩平民的最後一座避難城市拉法(Rafah),導致特爾蘇丹(Tel al-Sultan)難民營中至少35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死者包含婦女和兒童。對此,從事人道救援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醫生」(MSF)也對這場致命空襲表達震驚,「這再度表明加薩沒有地方是安全的。」綜合CNN及Al Jazeera的報導,人道組織「巴勒斯坦紅新月會」(Palestine Red Crescent Society)和加薩官員表示,以色列於當地時間26日晚間,再度空襲了被標示為「安全區」的8個加薩走廊巴勒斯坦難民營之一「特爾蘇丹難民營」,造成至少35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死者包含婦女和兒童。此外,以色列還轟炸了加薩北部Jabalia al-Nazlh地區的一棟房屋,導致至少12人死亡。對此,以色列軍方則聲稱,他們基於「精準的情報」打擊了位於拉法西北部「特爾蘇丹難民營」的哈瑪斯營,更強調該場空襲殺死了2名哈瑪斯高級官員拉比亞(Yassin Rabia)及納加爾(Khaled Nagar)。不過他們也坦承有誤傷平民的情事,目前正在調查相關事件。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主席發言人事後將該一事件稱為「大屠殺」,並敦促國際社會立即干預、制止以色列針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暴行,他還諷刺自詡為民主自由燈塔的美國,卻未能追究其盟友以色列的戰爭罪責任。與此同時,前歐洲議會議長、現任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兼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也表示,需要一個「強大」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才能實現中東的和平。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長阿紹德(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圖/達志/美聯社)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長阿紹德(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則在布魯塞爾與中東和歐洲各國的外交同行會面後表示,「以色列絕對有必要承認巴勒斯坦的主權,如果沒有巴勒斯坦國,以色列就不可能存在。巴勒斯坦國的建立方能實現以色列的國家安全。因此,我們真誠地希望以色列領導人能夠體認到,順應國際社會的『兩國方案』符合他們的國家利益。」據加薩走廊衛生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7日以哈戰爭爆發以來,已有接近3.6萬加薩平民死於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另有超過8萬人受傷、85%的加薩人口被迫流離失所。聯合國國際法院(ICJ)也在今年1月發布了一項臨時裁決,命令以色列停止其種族滅絕行為,並採取措施確保加薩平民能獲得人道主義援助。如今ICJ又在5月24日做出裁決,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針對加薩走廊南部邊境城市拉法的軍事行動,同時要求以色列即刻從加薩撤軍。
堅持既定立場!歐盟: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
520總統就職典禮前夕,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在美國針對台灣議題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我們的既定立場是,我們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未來也不會這樣做。」但他也補充,歐盟將在不承認國家地位的情況下與台灣保持經濟和文化關係。台灣問題沒有任何軍事解決的可能性。波瑞爾於5月12日至16日訪問加州矽谷,期間還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會面。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於當地時間16日釋出對波瑞爾的採訪內容,談及台灣議題、歐美關係、中歐關係及俄烏戰爭和中東迦薩衝突。波瑞爾也在採訪中表示,他不會參加下個月的歐洲議會選舉,這意味波瑞爾即將卸任。波瑞爾被問及大陸入侵台灣的可能性與歐盟會怎麼做時表示,我們一直這麼說:必須減少緊張局勢、排除任何軍事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我們既定的立場是,我們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未來也不會這樣做。「一個中國」意味我們不會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但波瑞爾也補充,我們將在不承認國家地位的情況下與台灣保持經濟和文化關係。我們也呼籲每個人都明白了解,這個問題(台灣)沒有軍事解決的方案。被問到歐盟和美國在一些涉中問題上意見是否一致,波瑞爾表示,我認為我們是盟友,我們擁有相同的經濟和政治模式。我們與華盛頓的距離永遠比與北京的距離更近。但這並不意味我們在所有問題上都百分之百一致。波瑞爾指出,美歐應該更好地就與中國技術和貿易方面協調行動。但美國之前在事先未與歐盟進行任何協商、通告和討論的情況下,提出並通過《降低通膨法》。現在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也是在沒有與歐盟進行任何協調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美國此舉讓吸收中國電動車過剩產能的主要市場變成歐洲。至於有關烏克蘭加入歐盟的進度,波瑞爾說,俄烏戰爭讓烏克蘭在創紀錄的時間內獲得歐盟候選成員國的地位。我們在不是軍事聯盟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提供最強有力的安全承諾,就代表其具備入歐盟資格,但烏克蘭仍需完成相關改革,以滿足成為歐盟成員國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