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企業
」與國際接軌!台電、歐洲商會共同發表「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
台電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ECCT)5日共同發表「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Paving the Way to Net Zero Power Report)」,內容涵蓋碳中和策略、氫能發展與混燒技術,以及電動車等綠能議題,透過台電與歐洲商會部分成員如駐台辦事處及其企業會員共20個機構集思廣益,彙整取材自法、德、荷、日、美等超過10國的經驗,並依政策脈絡、供給面、電網面與需求面提出能源發展政策觀點與因應解方,是業界最佳淨零實務指引。「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發布會5日於台北君悅酒店舉行,由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及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將報告書共同呈遞給經濟部代表次長曾文生,歐洲商會執行長何飛逸、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法國在台協會、芬蘭辦事處代表與約50位歐洲企業代表等各界貴賓也出席見證。經濟部次長曾文生5日受邀出席「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發布會,見證台電與歐洲商會共同探討淨零轉型方向與邁向電力淨零路徑的努力成果(圖/台電提供)。台電表示,隨著各部門電氣化需求陸續成長,電業成為國家達成淨零的關鍵角色,為與國際接軌共同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台電專屬研發單位「綜合研究所」與歐洲商會轄下組織「低碳倡議行動(Low Carbon Initiative, LCI)」於2021至2022年間共同舉辦10場交流研討會,主題涵蓋碳中和策略、氫能、電動車、太陽能板及風機葉片回收、儲能等全球淨零趨勢及技術應用議題,累積逾1300人次交流討論,如今將研討會精華內容集結成冊,展示雙方探討淨零轉型方向與邁向電力淨零路徑的努力成果。台電也說明,報告書除了包含台電與歐商會員在各項領域的初步研討成果,也透過工作坊的形式,邀集如台灣德國萊因、施耐德電機、沃旭能源等眾多業界代表提出創新解決方案。例如在「碳中和策略方向及路徑規劃」主題,談到歐洲各國與日本在減碳技術、再生能源、氫、氨能、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發展策略,並討論擴大國際合作交流以加速達成減碳目標;報告書也針對氫能發展多有討論,包括探討氫能於國際上的實務應用,以及氫氨混燒的實例與技術可行性。台電指出,透過了解國際最新發展動態和產業現況,台電致力將各國經驗轉化為業務推動能量,並進一步發展新能源應用,如今年2月選定高雄興達電廠為混氫發電示範基地,並於11月與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中央研究院共同發布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研究成果,由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予以肯定。面對淨零轉型挑戰,台電依據經濟部「先低碳,後零碳」的策略架構,以「風、光、熱、海、氫、儲、匯」作為淨零轉型關鍵技術,並從供給面、電網面與需求面,分階段規劃推動電力淨零排放。台電表示,後續將規劃致贈報告書給國內外產官學研界各機構,及歐盟各會員國,未來也將透過綜研所與歐洲商會低碳倡議行動的各國會員展開進一步合作,針對電網安全、輸配電技術、智慧化資產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除了電力淨零,亦發展最佳減碳途徑,落實2050淨零排放能源轉型目標。台電廣告
台積電德國設12吋晶圓廠 投審會點頭放行投資35億歐元
台積電赴德國德勒斯敦設廠26日獲經濟部投審會核准,經濟部強調,台積電赴歐投資沒有半導體高階技術外流疑慮。投審會這次通過1件僑外投資案與6件對外投資案,其中最受矚目的為台積電以35億歐元投資德國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UROPEAN SEMICONDUCTORMANUFATURING COMPANY GMBH,ESMC)。投審會核准通過台積電以35億歐元(約新台幣1198億元)規劃與歐洲企業合資於德國德勒斯登設置12吋晶圓廠,製程節點為16/28奈米成熟製程。根據經濟部表示,台積電為支持歐洲客戶及其下游廠商的需求,規劃與歐洲企業合資於德國德勒斯登設置12吋半導體晶圓廠,製程節點為16/28奈米成熟製程,因此沒有半導體高階技術外流疑慮,考量台積電赴德投資案除能滿足業者與客戶建立更緊密關係外,亦有利於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壯大以及加深供應鏈連結,經會議討論後,同意台積電德國投資案。台積電8月正式拍板宣布,與羅伯特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計劃共同投資位於德國德勒斯登的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目標於2024年下半年建廠,於2027年底開始生產。
減肥藥正夯!丹麥製藥巨頭市值破4600億美元大關 直逼台積電
看好旗下減肥神藥在美國市場的獲利前景,丹麥製藥巨頭諾和諾德(Novo Nordisk)今年第三度上調全年財測,助該藥廠13日股價連四漲,市值破4,600億美元大關,比前歐洲市值龍頭LVMH高出千億美元,更直逼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13日諾和諾德ADR一度飆高到104美元的歷史新高,收盤價102.14美元。該股連漲四天漲幅累計13%,市值破4,600億美元,比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市值3,550億美元,足足多出約1,000億美元,與台積電市值4,691.6億只有一步之遙。今年4月,LVMH榮膺首家市值跨過5,000億美元的歐洲企業,但歐洲市值王的頭銜,9月被諾和諾德超車取而代之。諾和諾德13日宣布上修今年全年營收增幅預測,從先前預估的27%到33%,調升到32%至38%。今年息稅前獲利(EBIT)展望,也自前估值增幅31%-37%,調高到40%~46%。該藥廠透露,今年前9個月營收年增33%,Q3營收年增38%;前三季營業利益(operating profit)年升37%,Q3營業利益年升47%。完整Q3季報預定11月2日揭曉。諾和諾德擠下LVMH登上歐洲市值龍頭寶座,多虧Wegovy與Ozempic這兩款藥成了減肥新寵、在全球熱賣的助攻。該家丹麥藥廠上調今年財測,正是看好Wegovy與Ozempic在美國的獲利前景。反觀美國製藥巨頭輝瑞(Pfizer),因口服新冠抗病毒藥Paxlovid銷售不如預期,13日盤後宣布大砍今年財測,將今年全年營收預測下修13%,並暗示要裁員及削減支出。輝瑞將今年營收預測從原估的670億到700億美元,下調為580億至610億美元。最新今年每股盈餘預估為1.45至1.65美元,低於先前預測的每股3.25到3.45美元。輝瑞還預計推動包括裁員在內的削減成本計畫,目標明年底前至少省下35億美元。受此衝擊,輝瑞13日盤後股價重挫7%。
歐股連漲四周顯疲態? 華爾街投行:「仍便宜」還有5%上漲空間
據外媒報導,歐洲股市剛結束連續四個月跑贏標普500指數的勢頭,而這是自2012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即便如此,高盛、德意志銀行和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的策略師們仍堅持自己的觀點,即認為歐洲股市更好的價值和依然強勁的收益超過了衰退和借貸成本上升帶來的風險。德意志銀行研究部高級策略師Maximilian Uleer表示,歐洲股市仍然很便宜,預計還會有5%的上漲空間。他也指出企業盈利可能出人意料地好、以及歐洲有能力利用中國經濟增長加快帶來的好處。此外,與聯準會不同,通膨居高不下令英國和歐元區的央行,在經濟增長放緩時幾乎沒有降息空間。美國銀行援引EPFR Global的數據稱,過去五周,投資者已從歐洲股市撤出了逾10億美元的資金,同時將約50億美元轉向美國股市。這也是歐洲道瓊600指數在3月份的回報率自去年10月以來首次落後於標普500指數。不過,今年4月以來,歐洲道瓊600指數再次跑贏標普500指數,連續四周上漲。美國銀行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預測,隨著美國經濟衰退的臨近,未來幾個月,歐洲和其他國際股票的表現將超過昂貴的美國科技股;花旗集團分析師則表示,歐洲是全球少數幾個企業盈利沒有出現淨下調的地區之一,反而12%的歐洲企業上調了盈利預期。不過股價並沒有反映出這一點,礦業和能源股的市盈率通常不如光鮮亮麗的科技股高。即便如此,許多人仍認為歐洲股票的估值低得離譜,歐洲道瓊6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為13.4倍,低於20年平均水平,相對標普500指數30%的折讓幅度則幾乎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儘管歐洲道瓊600指數在軟體、社交媒體和串流媒體服務方面的股票,並不像美股那麼豐富,但高盛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Peter Oppenheimer認為,歐洲道瓊600指數不斷變化的結構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如今,法商路威酩軒集團(LVMH)和愛馬仕等奢侈品集團、以及雀巢、晶片製造商阿斯麥和諾德製藥等企業,取代了電信和能源企業,進入了歐洲前十大企業名單。Peter指出,這些擁有國際收入流和強大定價權的優質企業目前佔歐洲道瓊600指數市值的四分之一。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首席EMEA策略師Karen Ward表示,投資者還應該關注歐盟改變了遊戲規則的8000億歐元的疫情恢復基金。Ward表示,股市尚未意識到歐洲已重獲力量,疫情恢復基金是歐洲數十年來在機構架構上邁出的最大一步。
2023最強「浪人」護照出爐! 台灣排全球第72
2023最強浪人(Nomad)護照出爐!根據Nomad Capitalist近日公布的2023年全球199國「浪人護照指數」(NOMAD PASSPORT INDEX),中華民國的護照以83.00的分數在全世界排名第72名。第1名為110.50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盧森堡及瑞士則以同分108.00並列第2。致力於投資移民、合法節稅、海外資金轉移等業務的Nomad Capitalist列出了「浪人護照指數排行榜」,並排名了全球199國的護照排名,其中台灣護照目前排名第72,總分83.00。這個評分標準不僅依據免簽入境的國家數量,還納入國際稅法、全球觀念、雙重國籍及個人自由等參考指標。而第1名的護照為110.50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是該國首次排進前10名,從去年的第35名直接躍升為第1,因為該國放寬了雙重國籍的法規。盧森堡及瑞士則以同分108.00並列第2。第4名為歐洲企業稅率最低的國家愛爾蘭及葡萄牙並列。捷克護照則連續4年擠進前10名,並在今年與德國並列第6,紐西蘭排名第8,瑞典則從去年第2名下降到第9名,芬蘭也不例外,儘管幾年前曾被評為第1,但更嚴苛的外籍人士稅收政策降低了該國的分數,使其與瑞典並列第9。
各國政府停止疫情支援 歐盟2022年Q4企業破產量「暴增27%」
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顯示,以2022年Q4而言,歐盟當地的企業破產申報數量暴增27%,創下8年來的新高。而這背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疫情趨緩、各國政府開始減緩、收回疫情時期對企業的支援,這也導致一些「殭屍企業」在減少政府補助的情況下,無力繼續支撐下去。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指出,其實在過去2年中,歐洲企業的破產數一直持續下降中,而這次的反轉則代表著在經濟增長腳步放緩、能源價格飆升、工資上漲的情形下,許多歐洲的企業經營狀況正面臨惡化。德國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蘇布蘭(Ludovic Subran)解釋,其實在2020年、2021年有許多企業都獲得了全年免費通行證,他們甚至不必支付一些債權人費用,在加上政府的一些補助,讓他們得以勉強支撐經營下去。但隨著政府對於疫情期間企業補助政策的收回或限制、相關企業運營成本的提升,這些公司就變得越來越難以支撐,甚至是「完全站不住腳」。蘇布蘭就推測,今年在西歐地區的破產企業數量很有可能會增加近20%。報導中也指出,在疫情期間,歐洲各國政府曾推出一系列支援企業的政策,這也讓當時破產企業數字直線下降,但野銀來不少抨擊,因為不少人認為,這些依靠國家援助與低利貸款才得以存活的企業,本身並不具備正常運作的能力,根本就是「殭屍企業」。歐盟雇主聯合會 BusinessEurope 首席經濟學家華生(James Watson)則表示,會造就企業大量倒閉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政府撤回了疫情期間對企業的支援政策,同時高通膨、經濟成整趨緩、利率上升,這些都是讓一些體質不良的企業加速倒閉的主要因素。
受中國「清零」影響 歐企遷往越南Q4暴增41%
據《南華早報》昨(14日)報導,越南歐洲商會12日公佈該會針對200多家歐洲企業的調查,指出2022年第4季期間,已將中國部份業務遷到越南的歐洲企業比率,從前1季的13%,大增到41%;尚未將中國業務轉到越南的比率,則從76%大減到31%。越南歐洲商會會長Alain Cany說,在中國的歐洲投資者顯然在2022年第四季度,尋求更穩定的商業和投資條件。根據兩項調查,越來越多在中國的外國企業,為了更穩定的商業和投資環境,已經開始將業務轉移到越南、印度等鄰國。越南歐盟商會(EuroCham Vietnam)的最新調查,4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正將業務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比去年第三季度的13%有所上升。這表明了中國嚴苛的清零政策,已影響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另一份由德國貨櫃物流平台Container xChange 10日公佈調查中顯示,受訪的20多國2600家企業中,67%的人表示,在中國實施清零後,大多開始考慮調整供應鏈布局,他們擔憂COVID對中國的影響,認為這可能在2023年成為企業發展的阻力,越南、印度被認為是最有吸引力的地點。這份報告指出,中國依然具有重要性,但是製造生產公司將日漸把業務從中國往外分散、多元化。歐盟商會表示,在最新的商業環境指數(BCI)調查中,商會邀請了1300名會員提供有關越南商業環境的季度反饋,以及他們對該國業務的預測。商會補充說,這些會員幾乎代表了越南經濟的所有部門。根據調查,有69.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封鎖」是影響公司經營的全球性事件,其比例超過了全球通脹(53.8%)、俄烏戰爭(53.8%)、COVID-19的後續影響(50%)。報告指出,儘管中國仍有其重要性,但製造業將實現業務多元化、分散化。這家物流公司提到,我們將見證一個漸進的轉變,即產業不再完全依賴中國的生產能力和熟練的人力。此前,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提及,如果衛生政策是突然的或不可預測的,儘管在正常情況下,中國是最好的供應選擇,但中國的合作夥伴仍可能認為它是不可靠的。去年,上海長達兩個月的艱困封鎖,動搖了外國公司的信心,特別是在全球航運和汽車製造領域。上海是世界第二大港口,也是通用汽車、大眾汽車的中國合作夥伴,以及特斯拉的超級工廠的所在地。
看漲2023台股3/碧桂園漲六成中國房市起 受惠鋼鐵水泥股「這一時間」恐大爆發
面對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打出「擴大內需」牌,壓抑多年的房市號角重新響起,台股會有哪些供應鏈可受惠?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向CTWANT記者表示,「鋼鐵、水泥與塑化股」,股市聞人葉美麗則觀察,大陸11月解封後的經濟成長力道,到今年5月會更清晰。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中發布「2023年五大經濟工作」,第一要務為「擴大内需」,刺激消費最優先,另加碼政策扶持「房地產、新能源汽車、養老」等產業,並納入增強科技業自立自强及相關產業供應鏈安全等,依循著二十大報告,包括醫療醫藥、新能源(含電動車自駕車),自主可控及人工智能與軍工裝備等。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認為,通膨就像是隱形的加稅,英國等地的景氣衰退,勢必影響實質的消費力,也會牽動到非必須與必要的消費品,包括支出很大的科技品、汽車等。(圖/國泰金提供)針對新出爐的大陸經濟政策方針,「以前是穩就業,現在是穩增長,加強宏觀政策調控力道,將過去靠出口的外循環經濟,改為擴大內循環市場消費力。」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跟CTWANT記者說。這份新政策公布後,上証指數漲了6~7%,房地產股碧桂園股價也翻漲了約六成,「可見『房市』是重中之重,避免資金斷鍊,求穩後再求進步。」林啟超說。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出爐要加碼振興房市,消息一出,房地產股碧桂園股價大漲,圖為碧桂園執行董事兼總裁莫斌。(圖/中新社、翻攝自碧桂園官網)林啟超分析,「疫情期間中國民眾儲蓄力強,不過在封控政策下失業率偏高,因此要觀察大陸政府如何在『人、物、錢』,也就是就業市場人口及薪資、原物料成本與資金走向的每一環節,調整到對內循環經濟最好的有效力度。」「中國景氣及消費力的增長,對歐洲企業連動性較高,像是法國精品品牌等奢侈品,中國市場仍是最大購買族群。」一位投資大陸的台商告訴CTWANT記者,「人流就是金流,報復性消費確實會挹注民生消費品等營收」,「只是從『清零政策』放寬到『與病毒共存』,確診人數飆升,造成部分生產線停工,覺得還是要先觀望。」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進一步說,中國振興房市政策來看可望帶動台股的鋼鐵、水泥股,「觀察龍頭股的中鋼(2002)股價12月16日最高來到29.45元,漲到28日的30.6元,目前來到30元左右,台泥(1101)則在33~34元間,亞泥(1102)則從41.9元來到41.05元,目前漲幅幅度都不是很大。」「政策執行到民眾願花錢貸款購屋,還要等一段反映期,同時也可看看台塑(1301)、台化(1326),也應該是這一波振興房市的受惠股中」黃文清並提醒說台塑化(6505)主要經營石油製品,勿錯看個股。群益期貨首席分析師范振鴻說,商品期貨市場原本反應中國解封帶動原油需求,12月底又因擔憂「開放即封鎖」需求下降,美輕原油回跌;天然氣則是受暖冬需求低、自由港復港再延期,美國內需求降低,價格持續回落。
能源危機促汽車成本暴漲14倍 歐洲車產量縮減近40%
據俄羅斯媒體15日報道,汽車行業研究機構S&P Global Mobility日前發佈的一則報告顯示,受到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影響,歐洲能源危機使該汽車行業面臨巨大的能源成本壓力,甚至歐洲有可能開啟限電模式。汽車生產成本已經上升到每輛687至773歐元(約台幣2.1至2.4萬元)之間,遠高於能源危機前50歐元(約台幣1554元)的水平,這尤其給小型供應商帶來巨大的壓力。隨着歐洲能源價格的飆升,凜冬可能會使某些汽車製造商的生產線面臨無法繼續運轉的風險。在最壞的情況之下,能源危機可能使得其汽車產量在2023年年底前每季度減少近40%,換算成數量即超過100萬輛。該研究機構預測,從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年底,歐洲汽車組裝廠每季度的預計產量原本在400萬輛到450萬輛之間。然而,由於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和冬季來臨前政府對能源使用的限制,該機構預計,歐洲汽車企業每季度的產量將減少到最低275萬輛至300萬輛。該機構研究人員稱,整個汽車行業供應鏈中,尤其是金屬結構的壓制和焊接等,需要使用大量能源。研究人員預計,從今年11月份到明年春季,由於歐洲汽車生產商和供應商都將受到嚴格的能源使用限制,歐洲汽車行業供應鏈將出現嚴重中斷。歐洲企業為了降低能源成本,紛紛將生產線外遷,而外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就是美國。大眾集團今年6月在其位於田納西州的工廠啟動了一個電池實驗室,該公司到2027年將在北美總共投資71億美元。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3月在亞拉巴馬州開設了新的電池工廠。寶馬(BMW)宣佈10月在南卡羅來納州進行新一輪電動汽車投資。有媒體評論稱,高昂能源成本迫使不少歐洲國家的能源密集型企業減產或停產,令歐洲面臨去工業化挑戰。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歐洲工業結構可能永久性改變。
歐洲商會與台灣中油公司共同發表「2050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
台灣中油公司為與國際接軌共同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Taiwan, ECCT)今(12)日於台北君悅酒店共同發表「2050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Net Zero by 2050: Best Practices Report)」,內容涵蓋台灣中油的淨零轉型推動策略、國際因應淨零排放政策及企業因應作法,同時提供歐洲能源政策措施及淨零轉型的最佳解決方案等,並由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進行報告書摘要報告。 發表會邀請經濟部長王美花說明「台灣2050淨零路徑:經濟部政策及作為」,並由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及歐洲商會副理事長尹容將報告書呈遞給王美花部長。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在致詞時指出,台灣中油目前減碳成效已逾30%,同時已設定2030年排碳量較2005年減量49.5%的中期目標,並以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為願景。歐洲國家對淨零發展具有先驅及領導角色,歐洲企業於低碳能源解決方案與技術之研發亦領先全球,因此台灣中油再次與歐洲商會合作,在淨零轉型的相關政策法規及產業解決方案,包含氫能、儲能、電動車、碳捕捉封存及再利用等主題提供最新的發展資訊及產業因應現況。 李順欽表示,台灣中油身為國營企業,除了努力達成穩定供應國內所需能源的任務,迎向淨零時代更須積極規劃轉型策略,未來期待能藉由更密切的互動,促使台灣中油實踐「優油、減碳、潔能」三大策略,迎向淨零轉型。此次發表會除了能讓我國政府及產業吸取淨零轉型的關鍵專業技術和寶貴經驗外,更有助於後續更多國際合作案的推展,共同採取最佳解決方案,讓台灣更順利、更快速地達成「2050淨零轉型」目標。
ECCT與北市簽署備忘錄 促歐盟、臺灣雙邊投資
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今日與臺北市投資服務辦公室簽署瞭解備忘錄,致力於降低在臺北市投資的門檻,簽署儀式在歐洲商會與臺北市政府的年度午餐會上舉行,由歐洲商會執行長何飛逸與北市府投資服務辦公室執行長林崇傑博士共同簽署,並由臺北市長柯文哲與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見證。本次備忘錄主要用意為促進歐盟與臺灣雙邊投資,並簡化雙方企業流程,未來歐盟企業若有意投資臺北市,歐洲商會將引薦至臺北市投資服務辦公室,由投資服務辦公室提供一站式服務,亦為已投資臺北市的歐洲企業提供投資後續服務。臺北市的企業若對歐盟市場感興趣,亦將由投資服務辦公室轉介至歐洲商會。 歐洲商會與北市府的年度午餐會自1998年起固定舉行,以促進歐洲商會與臺北市政府合作,臺北市長柯文哲發表演說後,亦在歐洲商會生活品質委員會聯合主席白健文(Tim Berge)主持下,答覆商會成員提出的問題。歐洲商會會員提問,大巨蛋何時可啟用,進一步連結東區與信義商圈,振興臺北經濟;柯市長首次表態,大巨蛋建照已於今日批准,接下來就可以復工,至於何時可啟用,就好比參加考試,首先學生要來考,考前要用心準備,考試時認真作答,最後才能過關。同樣地,大巨蛋復工也要經過各項考驗,因此無法確定何時可啟用。此外,有會員反映,擁有臺灣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士,長期在臺灣繳稅,卻無法比照國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享有敬老票;使用公共設施時,也無法比照當地居民享受相關優惠,嚴重影響優秀人才來臺工作意願。柯市長回覆,臺北市準備推出可結合手機的電子版臺北市民證(TaipeiPass),這是他參訪愛沙尼亞後獲得的啟發,未來推出後,可依此系統規劃外籍人士的市民優惠方案,不用等到中央修改政策,這番發言,獲得在場會員的熱烈掌聲。臺北市政府多位資深官員亦出席午餐會,並安排於各桌,以便商會成員與市府官員直接溝通,討論如何增進歐洲商會與北市府間的合作,午餐後由北市府官員統整討論內容,並列舉未來可能合作事項。
反對直接補貼石化燃料 洪申翰要環保署提出「綠色紓困」
立委洪申翰今(20)日在立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引用歐洲多國環境部長的公開信,要求環保署在防疫期間應建議行政院的紓困政策要注意「綠色及公正轉型」,針對紓困與振興計畫當中涉及能源或資源的耗用,或是對環境在短、中、長期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的政策,應該適時提醒行政院,並提出評估報告。洪申翰今日質詢時,引用奧地利、丹麥、芬蘭、義大利、拉脫維亞、盧森堡、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法國、德國以及希臘等共 13 個歐洲國家的環境部長在4月上旬連署的公開信,信件內容指出,在振興計劃的同時,歐盟不該失去對氣候及生態危機的關注,新冠肺炎的危機帶給人們的啟示是「盡早行動」,因此在確保歐洲企業穩定和前瞻的同時,也要提升歐盟 2030 氣候目標、促成2050年達成碳中和、綠色轉型及守住生物多樣性等等的重要目標。立委洪申翰引用歐洲多國環境部長的公開信,要求注意「綠色及公正轉型」。(圖/截自國會頻道)洪申翰說,參與連署的13 國疫情比台灣嚴重超過百倍,各國的環境部長仍然提醒,在眾多的補貼或紓困方案中,若是擴大石化燃料補貼或是經濟的方案,短期會有誘惑力,但長期卻會產生更大的副作用,不應該被優先採納。張子敬在回覆洪申翰的詢問時說,若受到邀請,將願意簽署這封公開信,也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先前也認同在紓困措施中納入綠色思維,中長期會來規劃綠色紓困相關措施。洪申翰提醒,在病毒造成嚴重傷害的當下,這個危機也被歐洲各國環境部長認為是提升經濟與氣候轉型的契機,因此他建議,環保署還是要儘早啟動,針對「綠色紓困」做出評估建議報告給予行政院,張子敬也答應,或許一到兩個月時間內能盡力提出初步的檢視。
歐洲商會改選 尹容續任2020年理事長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 (ECCT)於12月5日舉行年度會員大會,選出2020年15名理事及5名監事,並推舉意法半導體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暨副總裁尹容(Giuseppe Izzo) 續任理事長。歐洲企業一直是台灣最主要的外商投資來源,直接投資規模超過550億美元。歐洲商會的會員超過900位,分別來400家公司與機構。透過30個產業與支持委員會形成的網路,每年均提出建議書,為各級政府提供改善台灣經商環境的具體建言。就議題倡導而言,2019年建議書提出的議題約有23%獲得解決或有所進展,是過往 5 年來進展最大的一年。在會員大會發表的年度報告,理事長尹容盛讚2019年該會成績斐然,全年度與政府各部會和機構保持密切聯繫,協助進一步提升會員的商業利益。尹容表示,今年是歐洲商會極為活躍的一年,舉辦多場活動,吸引許多台灣及亞歐地區的知名人士共襄盛舉。今年度的三大亮點為:年度歐洲日晚宴、全球離岸風電產業高峰會以及 2019 年新能源車國際研討會。此外,商會會員與祕書處以及來自台歐雙邊的政府單位,也共同籌劃參與許多會議、研討會與論壇。2020年歐洲商會理事會名單理事長尹容,香港商意法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總經理暨副總裁其他理事:歐柏叡,亞東工業氣體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潘奇湧,家福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長張瀚書,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 執行長陳素慧,新加坡商克蘭詩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總經理陳美伶,香港商歷峰亞太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營運長艾偉,台灣西門子 總裁暨執行長馮冬萍,台灣費森尤斯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顏恆文,台灣羅伯特博世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黎森,台灣艾納康有限公司 總經理邊士杰,瑞士商格蘭富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總經理Matthias Schepers,奧迪福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韋名凱,安能亞太有限公司 總經理John Winter,華德士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總經理巫慧燕,施羅德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備選理事:余泳濤,台灣飛利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暨副總裁Antoine Bouin,香港商信可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總裁徐谷昀,香港商國泰航空有限公司 總經理許恒豪,雷格斯集團 總經理2020年歐洲商會監事會名單執行監事:鄒文邁,市調顧問監事:董紹和,台灣達利思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唐古柏,管地有限公司 總經理凌思卓,宜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集團董事史嘉希,瑞士商斯沃琪瑞表遠東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財務長備選監事:Johnson Wan,荷蘭皇家航空、法國航空 台灣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