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板塊
」 地震 餘震 氣象署 花蓮 氣象局台灣有2無震區地質堅硬 專家認證「每年地震平均不到4次」:安全縣市
台灣位在地震活躍區環太平洋火山帶中,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上,因此地震頻繁。最近有學者發現,台灣過去30年發生超過80萬起地震,但桃園台地和北港高區這段期間每年地震平均不到4次,屬於真正無震帶地區,主要原因是兩處地底下是堅硬岩盤結構,因此位處2區的桃園、彰化和雲林算是安全的縣市。今年是921強震25周年,國家防災科技中心與國內地震學者專家合作出版著作《台灣地震帶》,內容匯集台灣過去30年(1990年至2020年)超過80萬筆地震活動統計數據,發現台灣有5個極少發生地震區域,包括北港高區、桃園台地、高屏麓山帶、琉球增積岩體以及脊樑山脈中段。在極少發生地震的5個區域中,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指出,北港高區和桃園台地兩處為無震帶,因為高屏麓山帶、琉球增積岩體以及脊樑山脈中段雖然觀察期間少有地震,但陳文山和其他專家依學理研判這三處仍具有發生地震潛能的區域,特別是琉球增積岩體位於花蓮東側海域,過去30年僅發生235起,但該處位於隱沒帶,未來極具發生規模7.5以上大地震的潛能。桃園台地和北港高區在觀測期間,前者和後者分別發生108起地震和94起地震,平均下來每年不到4次。依照氣象署資料統計,桃園台地和北港高區極少發生地震的主因,推判是地底下為堅硬岩盤的台地結構,這兩處前者主要是在桃園市,後者則分布在彰化與雲林,氣象署地震中心前主任、地震專家郭鎧紋也表示,這兩處分布的地區算是台灣最安全的縣市。
疫後拚觀光!來台國際客邁向600萬大關 觀光署盼國旅目標2億人次
交通部觀光署持續衝刺疫後觀光,觀光署長周永暉表示,來台國際客人數正邁向600萬大關,第4季為國外旅客來台旺季,持續衝刺,千萬人次目標不變,同時也希望國旅能補足國際市場,盼今年國旅能達到2億人次,明年來台旅客目標仍預計維持1000萬人次,國際行銷宣傳預算也將增加。周永暉今表示,目前國際觀光客來台已破500萬人次,正邁向600萬人,他坦言「今年挑戰很高」,國際認定2025年恢復疫情前盛景是常態,部分國家較早才可能在今年就恢復,而在現實問題包括郵輪、航班等無法完全恢復,不過目標也不能隨便移動,台灣仍面臨地震、颱風等狀況,預估明年才會恢復到疫情前水準,沒到最後一刻不能退縮。談及國旅情形,周永暉說,狀況有好一點,但沒預期那麼好,還是有匯差影響,國人心情上,悶了3年沒出國也怪,觀光署也希望國旅能有變化,目前已有22縣市的觀光群組,盼地方也能推薦旅遊亮點,一同肩負起引客任務。「明年是重要的一年!」周永暉提到,希望能在2025大阪世界博覽會期間,吸引轉機客,讓國際客在前往日本路上先停一站台灣,另外北美市場要前往菲律賓或泰國轉機客,也必須把握住。他也說,明年希望展現台灣親山親水的特質,且明年有世界露營大會、世界賞鳥會接力舉辦,由於疫後生態旅遊成強項,這2個活動算是能夠掌握旅遊市場的契機。此外,地方縣市觀光單位也要跳出來,例如南部各縣市或中部各縣市串聯合作留客,也能同步提升住房率。過去吸引大量國際旅客的花蓮太魯閣遭天災重創,周永暉指出,未來要將花蓮玉里作為「太魯閣的替身」,以「板塊」作為亮點,打造遊客中心,遊客可一隻腳踩在歐亞板塊、一隻腳踩在菲律賓海板塊等方式,吸引旅客前來花蓮旅遊。周永暉表示,明年預計持續維持千萬國際客目標,國旅目標預估2億人次,國際客加上國旅的觀光產值目標則落在8000億元左右,另外觀光署自2024年至2028 年,每年增加2至3億元的宣傳費用,總共增加10億元,多管齊下加大力道宣傳。
聖母峰再長高? 研究驚曝「這原因」:再高50公尺
近日一項新研究表明,聖母峰可能會再高15到50公尺,因為河流侵蝕底部的岩石和土壤,會再把山往上推。據BBC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說,聖母峰75公里外的阿倫河陸地面積減少,他們從GPS儀器觀測發現,這讓世界最高峰每年上升2毫米,這有點像從船上扔一堆貨物,船變輕也會浮更高。據了解,40-5000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產生了喜馬拉雅山,而板塊構造仍然是其持續上升的主因。不過,研究小組表示,阿倫河網才是讓山脈長高的因素。據悉,聖母峰在大陸和尼泊爾邊境,阿倫河從西藏流入尼泊爾,跟另外兩條河流匯合成科西河,再到印度跟恆河匯合,而阿倫河流經的山脈很陡峭,它也沖刷掉許多岩石和土壤。中國地質大學韓旭博士也有參與研究,他說,聖母峰的高度的變化,確實凸顯地球表面的動態特性,阿倫河的侵蝕和地函向上壓力的相互作用,給山推動力,把它推更高。不過,沒參與研究的愛丁堡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休辛克萊教授表示,河流切割的確切數量和時間尺度等,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過這研究表明聖母峰和河流有關的可能性,這見解令人興奮。
花蓮今晨6.3地震與0403無關! 氣象署:未來3天恐有5.5餘震
宜蘭縣近海15日傍晚5點06分發生有感地震,芮氏規模5.7,花蓮外海16日上午7時35分則又發生規模6.3地震,最大震度4級,全台有感。對此,中央氣象署說明,16日的地震與0403地震或昨天規模5.7地震並無關,故研判屬於獨立事件,而未來三天需留意規模達5.5餘震。16日上午7時35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3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南方34.2公里處,深度9.7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4級。發布國家級警報地區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台東縣。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許麗文說明,這起花蓮地震初判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到歐亞板塊下方,地震發生位置就在隱沒帶前緣。雖然地震靠近花蓮403地震震央分布區,但初判403餘震能量已釋放了一個階段,所以今起地震應不歸屬花蓮403地震,故研判屬於獨立事件。此外,15日宜蘭近海規模5.7地震與16日上午該起震央相對位置很遠,因此認為這兩起並無關聯。許麗文指,台灣東部地震活動頻繁,該區域規模6以上地震去年有15個,今年有16個,不算特別多,未來三天內不排除會出現5.5以上餘震。
國家級警報獨漏「桃高屏」台北震度2級卻收到了 氣象署曝關鍵
花蓮今(16日)上午7時35分左右發生規模6.3地震。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許麗文說明,今地震與花蓮403地震,以及昨天的宜蘭地震無關,屬獨立事件。至於高雄、屏東和桃園為何沒有發布國家級警報,主要是考量到地形堅固,當地震度沒那麼大;而台北震度2級卻收到警報,則是因為第一時間預估震度4級,且盆地和大樓效應比較有感。今(16日)上午7時35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3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南方34.2公里處,深度9.7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4級。對此,許麗文說明,今起花蓮地震初判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到歐亞板塊下方,地震發生位置就在隱沒帶前緣。雖然地震靠近花蓮403地震震央分布區,但初判403地震釋放能量已達一個階段,周圍板塊應力也逐季釋放,所以今起地震應不歸屬花蓮403地震,判斷為獨立事件。至於近來地震是否有異常的多,許麗文解釋,台灣東部地震活動頻繁,都還是照以往觀測機制,若以過去歷史地震觀測結果,這地區不是沒有發生過規模6以上地震,以該地震35公里範圍內區域來看,規模6以上地震去年有15個,今年有16個,因此不算特別多,初判未來3天內不排除還會發生規模5.5餘震。針對全台都有發布國家級警報,為何只獨漏高雄、屏東和桃園,許麗文分析,主要是因為地形堅固,震波傳到該地震度沒那麼大,而台北雖然震度只有2級,但第1時間預估有4級,所以也發布國家警報,再加上台北有盆地和大樓效應,感受會更明顯。許麗文也補充,這2天的地震與日本地震無關,雖然全球板塊相連,地震發生會常態性應力調整,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發生地震,但因為台灣與日本板塊距離遙遠,所以沒有直接關係。
巨大地震警報!日本超市湧搶購潮 他見「水一箱箱搬」驚:進備戰狀態
日本宮崎縣8日發生芮氏規模7.1的強震,隨後日本氣象廳首次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注意巨大地震)資訊。對此,許多日本民眾擔心可能發生特大地震,當地超市紛紛出現一波搶購熱潮,包括糧食、罐頭、飲用水及防災用品等都成為搶手商品,不過日本當局也呼籲民眾,避免囤積物資。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注意警報」資訊發布後,有待在日本大阪的台灣人就發現,不少當地民眾前往超市補充生活用品,「日本人都進入備戰狀態,水一箱一箱的搬」,從原PO分享的照片中可見,有民眾一次就購買多箱瓶裝水,此外包括麵包、蛋糕、飲料及罐頭食物等,都成為民眾搶購的目標之一。此文一出,許多網友也在底下留言表示「願平安」、「希望只是虛驚一場」、「這幾天超市確實都蠻多人,大排長龍的等結帳」、「做最壞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這幾天反而都沒去逛超市,真的需要準備到那麼多嗎?」、「我在福岡,沒看人搬水耶」。據了解,日本中央防災會議曾在2019年進行試算,若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預估罹難人數恐達23萬人,比2011年的311大地震多14倍;南海海槽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聚合處邊緣,每隔100年至200年會出現規模達8或9級的地震,日本政府先前曾預估,下一個大地震在未來30年發生的可能性約為70%至80%。有在日台人發文表示,日本人已經進入「備戰狀態」。(圖/翻攝自Threads)
強震後花蓮站抬升45.1公分「玉山長高了」? 國測中心5月將測量
0403花蓮大地震後,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比對資料發現,花蓮站(HUAL)抬升量為45.1公分,水平位移8.1公分,民眾關心台灣最高峰玉山震後是否位移或長高?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0日認為應該有變化,國測中心最近1次測得玉山主峰海拔為3952.433公尺,今年5月將再進行大規模測量。玉管處表示,1985年4月10日成立玉山國家公園以來,園內海拔3000公尺以上「百岳」共30座,其中玉山是台灣最高峰,也是台灣精神表徵,每年吸引50萬人朝聖,玉山高度及其變化,相當受國人重視。玉管處說,台灣位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地區,為了解地殼變動對玉山的影響,近10年配合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定期重新檢測玉山高程,測得玉山主峰海拔高度為3952公尺。花蓮大地震後,鄭明典曾在臉書張貼玉山主峰西側出現煙塵的照片,懷疑玉山主峰西側受地震影響,出現小規模崩塌,煙塵緩緩升起。玉管處也派員巡視園區步道,發現玉山園區大部分步道都正常,但有山友回報八通關古道多美麗駐在所往抱崖方向約700公尺道路崩塌,餘震不斷,建議暫緩山域活動,排雲山莊住宿退費申請延至22日。玉管處指出,1896年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臨時土地測量局測得玉山高度為3950公尺,高度超過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將玉山改名為「新高山」;1957年美國遠東陸軍製圖局測出玉山高度為3997公尺;近10年配合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定期檢測玉山高程,2022年10月玉山正高測量成果為3952.433公尺,這次花蓮強震後,已接獲國測中心通知,預計5月進行大規模測量。
7.2強震撼全台!網嚇問:有可能發生規模9地震?氣象署早給答案
台灣東部海域昨(3日)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深度僅15.5公里,最大震度達到6強,全台劇烈搖晃,目前已造成9人死亡、逾千人受傷。由於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地震活動頻繁,讓網友忍不住擔憂是否可能發生芮氏規模9以上的強震。對此,中央氣象署過去已給出解答。「台灣不可能發生規模9以上的地震?」1名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稱,根據自己看到的說法,若地震規模要達到9以上,需要大型斷層,而台灣的斷層頂多100公里,這次花蓮外海的7.2已是上限。貼文曝光後,其他鄉民留言「只有還沒發生,沒有不可能」、「你知道本土9級,任何建築法規都是一張廢紙而已了嗎」。事實上,氣象署過去曾在數位科普網說明,人類有歷史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是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大地震,芮氏規模達9.5,當時還伴隨有海嘯、火山活動與洪水的發生。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2012年的資料統計,臺灣島的活斷層總計有33條,最重要也是最長的活動斷層為花東縱谷斷層。氣象署指出,花東縱谷斷層也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分界線,長度約120公里;西半部目前最長的斷層是「車籠埔斷層」,全長近100公里。當斷層破裂的長度越長,表示地震規模越大,地表振動的強度也越強。但是,地表振動的強度會隨斷層距離之加大而減弱;通常在斷層附近,其地表振動最為激烈。總結來說,在每一次地震當中,斷層破裂的長度與地震的規模是呈正比關係,由於臺灣的斷層長度並不長,若真的發生地震,要到達芮氏規模9以上的機率應該不大。氣象署強調,人類與大自然相比十分渺小,尤其面對大自然的反撲更是束手無策,所以每個人平時應做好防震準備,並學習與災害共存。
花蓮地牛翻身「未來3天恐有規模4.5~5餘震」 氣象署曝雙北超有感原因
花蓮縣秀林鄉今天(21日)傍晚6點49分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深度20.2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為4級,全台各地顯著有感,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該起地震與板塊運動有關,加上大樓、台北盆地效應形成共振效果,北部民眾很有感,未來3天內不排除有規模4.5到5餘震。根據吳健富指出,這起地震為花蓮外海菲律賓海板塊往歐亞板塊隱沒,花蓮最大震度4級,台北、新北、桃園2級,但因為大樓加上台北盆地效應形成共振效果,讓台北民眾感受到震度更為強烈和有感。吳健富還表示,這起地震為規模5.3,在此次地震的範圍內,過去30年內只發生過8起(含本次)超過規模5的地震,數量並不多,因此研判未來3天內還會發生規模4.5到5的地震發生,請民眾多加留意。吳健富表示,今年迄今3個月,尚未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規模5到6之間地震約有9個。根據氣象署測報資料,震度4級地區為花蓮縣、南投縣、台中市、宜蘭縣,震度2級地區為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新北市、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震度1級地區為台東縣、新竹市、台北市、基隆市、台南市。氣象署稍早指出,這起地震主要成因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有關,這2個板塊每年會以7到8公分的速度撞在一起,平時在擠壓時就會累積能量,當能量超過強度,就會產生破裂並釋放地震波,民眾就會感受到震動。
宜蘭外海昨規模5地震!北、東部民眾有感搖晃 氣象署示警:未來2天恐有4級以上餘震
宜蘭縣東部海域昨(25日)晚間9時48分發生規模5地震,地震深度10公里,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東北東方25.1公里,最大震度宜蘭縣、花蓮縣3級,新北市、桃園市2級,台北市1級。對此,氣象署地震中心示警,預估未來2天內恐再發生規模4到4.5餘震。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顯示,宜蘭縣東部海域昨(25日)晚間9時48分發生規模5地震,地震深度10公里,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東北東方25.1公里,震度3級地區為宜蘭縣、花蓮縣;震度2級地區為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南投縣;震度1級地區為基隆市、台北市、台中市、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根據《中央社》報導,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由於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較淺,預估未來2天內恐再發生規模4到4.5餘震,不過這類地震比起深層地震,餘震次數並不多,民眾無須太過憂心。只是為何此次震度不大,許多民眾卻感覺到明顯晃動?吳健富說明,東部地震主因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導致能量釋放,從目前資料研判,此次地震成因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板塊之下,而此種板塊隱沒系統又稱為「弧後擴張」,這類型的地震特徵多為淺層地震,加上由於此次震央較靠近台灣,因此北部、東部民眾較有感搖晃。
深夜連4震!氣象署曝成因:研判餘震不會太多
昨(20日)晚21:56至今(21日)半夜00:08一連發生4起有感地震,震央皆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規模分別為5.4、5.0、5.6、4.9,最大震度2級。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Seismological Center)主任吳健富表示,上述4起地震皆為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導致,因地震較淺且離台灣遠,對台灣影響小,後續餘震研判不會太多。昨晚21:56發生規模5.4地震,深度50.9公里,緊接著22:18又發生規模5地震,22:57再發生規模5.6地震,接著今天凌晨00:08發生規模4.9地震,一連4起地震震央皆位在台灣東部海域,深度為25.7公里到50.9公里不等,最大震度為1至2級。吳健富分析,這4起地震的成因主要是菲律賓海板塊跟歐亞板塊碰撞,在花蓮往下隱沒,位置在琉球海溝、南澳海盆、東南澳海盆處。地震深度不會太深,比較淺,但離台灣較遠,對台影響小,當時曾預判震度為3級,經驗證後,本島震度最大震度為2級。此外,透過幾次地震釋放能量後,研判餘震不會太多。但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則表示,昨晚至今天早上花蓮外海共發生4次有感地震,他舉例2022年5月9日,花蓮外海也曾發生芮氏規模6.2地震,當時日本電視台繩經報導過台灣、與那國島周邊連續發生地震,而日本政府地震研究委員會也估計未來30年,與那國島周邊地區發生規模7.0至7.5的可能性為90%,且有可能引發海嘯,提醒民眾應提前做好準備。
新疆烏什規模7.1強震已知3死5傷 餘震不斷「平均每12分鐘一次」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23日凌晨02時09分發生規模7.1地震,截至晚間8點,地震造成3人遇難、5人受傷。轉移安置災區1萬2426人,專家分析,這次地震為主震-餘震型,迄晚間,平均每12分鐘發生一次規模3以上餘震,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仍加緊搶險救災等各項工作。《新京報》23日晚間19時52分更新報導,維吾爾自治區晚間召開1·23烏什地震新聞發布會,新疆地震局表示,烏什地震餘震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截至23日19時,綜合分析認為,本次地震為主震-餘震型,餘震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再次提醒災區群眾,要遠離受損房屋,暫時不要返回破損房屋,避免危險。地震已造成3人遇難、5人受傷,已轉移安置12426人,仍加緊搶險救災等各項工作。大陸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災後已緊急預撥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新疆做好地震災害救災工作,統籌用於應急搶險和受災群眾救助工作,重點做好搜救轉移安置受災人員、排除危險等應急處置、次生災害隱患排查和應急整治、倒損民房修復等工作。中國地震台網速報官博消息,1月23日02時09分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北緯41.26度,東經78.63度)發生規模7.1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據悉,在此次地震發生後,平均每12分鐘就發生一次3級餘震。截至1月23日18時,共記錄到規模3.0以上餘震76次,其中規模3.0-3.9地震58次,4.0-4.9地震14次,5.0-5.9地震4次,最大餘震規模5.3,距主震震央約17公里。23日上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從區域物資儲備庫緊急調撥棉帳篷、棉被、衝鋒衣、折疊床等救災物資3740件(套),用於支持災區做好群眾轉移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根據抗震救災工作部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紅十字會已趕赴災區開展救援救助工作。目前,自治區紅十字會在阿合奇縣駐村工作隊、克孜勒蘇州紅十字會正在現場參與救援工作。23日凌晨,大陸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緊急調撥棉帳篷1000頂、棉大衣(防寒服)5000件、棉被5000床、棉褥5000床、折疊床5000張、取暖爐1000個等共計2.2萬件中央救災物資,全力支持當地做好抗震救災和受災群眾轉移安置等保障工作。首批約1萬件救災物資於23日中午運抵災區。全部物資預計23日夜間至24日凌晨晨抵達。大陸國鐵烏魯木齊局透露,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規模7.1地震發生後,受影響的相關鐵路線,經鐵路部門檢查並確認安全後,所有列車已恢復開行。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01月23日09時18分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北緯41.19度,東經78.84度)發生規模5.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大陸住建部已啟動地震應急三級(Ⅲ級)回應,抽調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專家組成專家組,由住房城鄉建設部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帶隊趕赴災區,指導支持當地開展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受損情況摸排、房屋建築應急評估、市政設施搶險搶修等工作。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高級工程師韓顏顏解析新疆烏什縣地震稱,天山地震帶位於中亞,南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北部為哈薩克地台和準噶爾盆地。新生代以來,由於受印度板塊對歐亞板塊強烈碰撞和持續擠壓的遠端效應影響,這個區域屬於是中國構造運動較強的地區之一,平均7年左右發生一次規模7以上地震,最近一次2023年2月23日塔吉克的規模7.2地震。此次地震由於震級較大,震源深度22公里,屬於淺源地震,因此多地震感比較強烈。韓顏顏表示,目前記錄到最大餘震是規模5.3。此次地震規模7.1,初步判定為主餘型序列,後續仍然不排除發生強餘震的可能。地震造成周邊震感非常強烈,阿克蘇、阿圖什、喀什、伊犁、庫爾勒、克拉瑪依等地震感強烈,烏魯木齊有震感報告。本次地震周邊20公里內的村莊有拜什阿爾薩克、紅溝、台克其貝希、賽斯克鐵克能貝希、白勒爾、巴勒的爾麻紮,20公里內無鄉鎮駐地分佈,50公里內的鄉鎮有亞曼蘇柯爾克孜族鄉、奧特貝希鄉。
新疆阿克蘇地區「7.1級」強震!餘震不斷 烏茲別克、印度震感強烈
大陸新疆23日凌晨在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規模7.1級強震,是新疆近年來發生過最大規模的地震。緊鄰在附近的烏魯木齊、庫爾勒、喀什等地震感強烈,皆有餘震狀況不斷發生,就連中亞的烏茲別克及印度也相當有感。根據《百度》報導,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在23日凌晨2點多發生規模7.1級地震,連緊鄰在附近的烏魯木齊、庫爾勒、喀什等地皆震感強烈,還有中亞的烏茲別克及印度也相當有感,甚至餘震狀況也不斷發生。阿克蘇地區氣溫為零下10度,地震發生當下,烏魯木齊、庫爾勒、喀什、伊寧等地許多居民被驚醒後,就迅速穿上衣服,跑到戶外或安全的地方尋求庇護,寧可待在室外也不敢回家;同時也有網友拍攝地震時的影片後上傳到網路,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也衝上微博熱搜第一。據悉,地震發生後,新疆地區黨委會和政府立即啟動緊急應變,阿克蘇地區緊急管理指揮部成立,阿克蘇地區黨委書記、地區長趕赴震區指揮救援工作。同時,國家緊急管理部、中國地震局等部門也派出了工作小組,趕赴震區協助地方進行救援工作。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迅速調派烏什郡消防救援大隊地震救援2車10人集結出動,前往震央區域進行探查;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1支輕型隊共13車、60人已趕赴震央。新疆消防救援總隊立即啟動地震災害一級應變機制,全區共集結2支重型隊、6支輕型隊、8支機動隊共182輛汽車、800 人、32犬,並攜帶2.9萬件器材裝備在營區待命,隨時做好增援準備。目前震區的電力、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運作正常,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斷電、斷網、斷路的情況。救援人員也正在對震區的傷亡和財產損失進行盤查及統計,目前暫未接獲人員傷亡的消息。根據報導,這次地震發生在中國吉爾吉斯斯坦邊境山區,屬於天山山脈的一部分,是一個地震活躍區,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多次強震。中國地震台網的數據,震央200公里內近5年來已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66次,最大地震就是這次的7.1級地震。地震專家分析,這次地震可能是由於印度板塊向北推擠歐亞板塊,導致天山山脈的斷層帶發生破裂和滑動,釋放了巨大的能量,也因為震源深度較淺,地震波才能傳播到較遠的地方,造成了較大的震感範圍。
冰島火山大規模噴發!持續湧出有毒氣體 當局公布「空汙警告」疏散旅客
冰島氣象局表示,在經過數周劇烈地震後西南部一座火山終在18日噴發,當局目前先前已將漁村路林達維克(Grindavik)約4千位居民撤離,也已發布火山爆發引發有毒氣體警告。另外,知名景點藍湖(Blue Lagoon)地熱溫泉也已經關閉。根據多家外媒報導,冰島火山早在18日爆發的1個月前,就已經疏散了漁業小鎮格林維克近4千名的居民。火山噴發出後空氣中瀰漫著有毒氣體,當局表示這些有毒氣體恐會蔓延至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ik),讓當地居民身陷空氣汙染之中。當局已在約1個月前將火山附近的村落居民撤離。(圖/美聯社)當地官員表示,火山爆發對生命未構成威脅;不過相關地區已經禁止所有交通,並敦促旅客及當地居民遠離,避免發生危險。專家表示,火山噴發運動將可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也會持續釋放有毒氣體,但是好在火山灰並不會進入大氣,因此航班並不會受到影響。附近的藍湖地熱溫泉度假村是冰島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早在11月時該已地區發生規模4.8級地震;該地為了預防起見,也於火山噴發之後再次緊急關閉。地震造成陸地有巨大裂縫,就容易引起火山噴發填補隙縫。(圖/美聯社)冰島是地球上火山最活躍的國家之一,當地擁有32個活火山點,且平均每4到5年會噴發一次;不過自從2021年以來噴發頻率已變為接近每年1次。該國位於火山熱點和所謂的大西洋中脊之上,大西洋中脊是北美和歐亞板塊分離造成的海底巨大裂縫。當板塊分開時,新的岩漿就會上升,填補縫隙,因此就會引發地震和火山噴發。據悉,卡特拉火山(Katla)是該國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因為它位於厚厚的冰川之下,代表任何噴發都可能融化冰層並引發大範圍的洪水。卡特拉火山上次噴發是在1918年,而那次的噴發持續了近1個月,除了導致大量農作物缺乏陽光之外,還害一些動物死亡。
甘肅6.2級強震!驚傳有山體崩塌 專家:屬逆衝型破裂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昨(18日)23時59分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北緯35.70度,東經102.79度)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為「逆衝型破裂」。據《央視新聞》的報導,中國大陸地震台網中心組織專家對甘肅積石山附近地震活動進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位於甘東南地區,距離最近的斷層拉脊山北緣斷裂約3公里。甘東南活動構造區位於中國南北地震帶北部,是青藏高原東北緣的重要組成區域。受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長期擠壓作用,該區構造活動強烈,發育著東崑崙斷裂、西秦嶺北緣斷裂、臨潭—宕昌斷裂、光蓋山—迭山斷裂、迭部—白龍江斷裂、塔藏斷裂、岷江斷裂、雪山斷裂、虎牙斷裂等多條深大斷裂。此次地震震央附近200公里範圍內,1900年以來共發生6級以上3次,均為孤立型或主震-餘震型地震。截至2023年12月19日04時00分共記錄到3.0級以上餘震9次,其中3.0至3.9級地震7次,4.0級以上地震2次,最大為19日0時59分發生的4.1級地震。依據歷史地震、地震序列衰減特徵、地震前兆資料綜合會商結果初步判斷,此次地震為主震-餘震型地震,餘震衰減基本正常,地震部門正在進一步密切追蹤研判。另據《中國新聞網》的報導,截至今(19日)3點40分,臨夏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檢查發現,G310線大河家橋橋頭(青海岸)發生山體坍塌,大河家橋支座發生偏移,該中心正在組織力量對偏移支座進行調整復位,同時青海方面已安排人員、機械設備清理塌方土體。中國發生地震並不罕見,今年8月山東省才發生規模5.4的淺層地震,造成20多人受傷,還有數十棟建築倒塌。
5.4地震「震度低卻搖超大」? 氣象署揭2原因
台灣東部海域在今(26日)中午12點31分發生芮氏規模5.4地震,深度約22.4公里。氣象署研判,此次地震為10月24日發生於南澳海盆的6.2地震餘震,並說明部分地區民眾主觀上「搖很大」原因。氣象署表示,這次地震最大震度為2級,位於宜蘭、花蓮及新北,其餘縣市最大震度均為1級。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中午地震成因為菲律賓海板塊往歐亞板塊隱沒,且該地區地震多,能量累積也較多,到現在仍在釋放能量與產生餘震;另本次地震是10月24日餘震之一,所以不會說後續還有這次地震的餘震。此外,這次地震震度雖不大,但部分民眾感受到的搖晃程度卻大於實際震度,其主因為台北盆地效應、高樓場址效應等影響,吳健富提醒,台灣地震發生較為頻繁,民眾平時應做好防震準備,以應對不時之需。
冰島1天700次地震!二氧化硫濃度飆升 當局怕「火山爆發」急撤民眾
冰島位於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也因此成為地震和火山熱點地區。如今冰島西南部雷克雅內斯半島(Reykjanes)14日也記錄了約700次地震,加上最近幾週連日出現數萬次的群震活動(seismic activity),當局正在為可能發生的嚴重火山爆發做準備。據FOX Weather的報導,冰島氣象局(Icelandic Meteorological Office,IMO)官網14日指出,自午夜以來,該地區已報告約700次地震,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赫爾加費爾(Helgafell),芮氏規模3.1。冰島氣象局指出,由於感測器檢測到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氣體濃度激增,當局擔心火山熔岩會上升到地表,因次又在當地時間14日緊急撤離好不容易才返家的南半島區(Suðurnes)漁業小鎮格林達維克(Grindavík)的部分居民。《冰島國家廣播公司》(RÚV)指出,沒有準確跡象表明火山即將爆發,但若不是岩漿已在地殼中竄升,不會出現那麼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冰島氣象局服務和研究部主任羅伯茨(Matthew James Roberts)也表示:「我們現在正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也就是火山是否會爆發?如果爆發的話,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害。」冰島民間保護暨急難管理署(Department of Civil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也在臉書發文稱,格林達維克地區的情況依然相當棘手,其道路路面還出現許多巨大裂縫。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則指出,透過12日至13日期間測得的岩漿流量來看,「火山爆發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冰島3天至少5500起地震! 專家:1年內可能火山爆發
冰島位於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也因此成為地震和火山熱點地區。如今冰島西南部雷克雅內斯半島(Reykjanes)也連日發生群震(seismic swarm),過去3天至少就記錄了5500次小地震,這增加了火山爆發的可能性。據英國《衛報》的報導,「冰島氣象局」(Icelandic Meteorological Office,IMO)於當地時間27日表示,雖然冰島每天都會發生地震,但最近的地震規模比以往更加廣泛,過去3天內至少發生5500次小地震,其中自26日午夜以來就有約1000次地震。報導指出,冰島最近3天發生的地震絕大多數規模都在3以下、震源深度則為5公里,15次規模在3以上,另只有2次規模達到4以上,其中最強烈的一次是發生在當地25日規模4.5的地震,震央位於南半島區(Suðurnes)的2000人口漁業小鎮格林達維克(Grindavík)附近。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服務和研究部門負責人羅伯茨(Matthew Roberts)也表示,「這些地震是警告信號,也是得知我們正在進入下一次火山爆發累積階段的長期情況之一」。他補充,這些小地震都是由長時間堆積的岩漿所造成的,這些岩漿正在緩緩地朝向地表流動,持續累積壓力。冰島上一次火山爆發是發生在今年7月份一場強烈地震活動後,當時雷克雅內斯半島一個無人居住的地區發生火山爆發,這也是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 )西南部地區自2021年以來第3次的爆發事件。羅伯茨認為,第4次爆發目前很可能正在醞釀中,「作為1位密切關注當地火山活動的科學家,我認為火山爆發的時間點會落在未來12個月內。」
花蓮富里鄉5.8地震原因曝 氣象署「地震能量不會一次釋放」:3天內恐有規模5餘震
花蓮縣富里鄉在11日晚間6點36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花蓮富里5弱,台東長濱、南投玉山也有4級,對此,中央氣象署提醒,未來3天有可能還會有規模4.5到5的餘震。根據氣象署地震中心代理主任吳健富表示,這起地震主因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擠壓碰撞所致,累積能量釋放所引發的地震,該處地震次數較為頻繁,本次也屬於極淺層地震,震度較平均,幾乎全台有感,高樓層感受更加明顯,加上北市還有盆地效應影響,放大地震搖晃程度。吳健富更指出,由於該處地震頻繁,加上5.8地震能量不會一次釋放,預計3天內還會有規模4.5到5的餘震,另外,該地處東部山區,又因連日大雨,恐會有落石坍方的情況。這起地震發生在國慶連假開工首日,在晚間下班時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深度僅17公里。各地最大震度為花蓮縣5弱、台東縣4級、南投縣4級、嘉義縣3級、雲林縣3級、台南市3級、高雄市3級、屏東縣3級、彰化縣3級、苗栗縣3級、嘉義市2級、台中市2級、宜蘭縣2級、桃園市2級、新竹縣2級、雙北2級、新竹市1級和澎湖縣1級。
蘭嶼周邊地震頻繁 氣象局:未來一週留意餘震
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統計,今(9)日凌晨到現在蘭嶼附近共出現11起地震出現,其中規模最大5.3出現在蘭嶼鄉。氣象局表示,未來1周不排除有規模4以上餘震出現。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今日凌晨3時47分於台東縣蘭嶼鄉出現規模5.3地震,地震深度12.8公里,據地震測報中心研判,該地震成因為歐亞板塊隱沒菲律賓板塊,使得前緣破碎帶釋放能量所致。之後則陸續發生規模4.7、4.6、4.3、5.2、4.3、4.5、4.2、4.0、4.1、4.3等10起地震。地震測報中心指出,蘭嶼一帶出現密集地震的情況比較少見,未來一周不排除出現規模4以上地震,要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