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蠵龜
」 欖蠵龜近海情怯?澎湖野放4海龜 1欖蠵龜頻回頭不想走
澎湖縣政府29日上午在馬公市海灘野放4隻收容海龜,當地3所國小和幼兒園師生等140人共同參與,縣長陳光復藉此對3校學生宣導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教育。未料,野放儀式開始時,現場海龜不知為何「近海情怯」,在沙灘上按兵不動,最後靠保育人員將牠們抬下海,其中1隻欖蠵龜浮在海面不走,且頻頻回頭,岸上人員見狀只好再下水將牠抱回觀察。澎湖海龜救護收容工作站說,不清楚欖蠵龜不走又上岸的原因,會帶回去再觀察。不過,欖蠵龜以往在澎湖海域少見,今年卻異常變多,很奇怪,研判可能是從菲律賓的棲地被潮流帶過來。澎縣府農漁局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建議氣候、野放的最佳潮位下,昨日野放先前因天氣不佳擱淺於沙灘、體弱或漁網纏繞等因素所收容的2隻綠蠵龜及2隻欖蠵龜,都是經熱心民眾及岸巡人員通報縣府,由農漁局協助運送至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救傷收容,經細心照料後,皆已成為健康個體。農漁局指出,在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以及專業獸醫師的照料下,經過數月觀察及野訓生存能力後,4隻海龜活動狀況上均良好,眼睛及尾部外觀均正常,食欲情況佳,體表傷口已癒合,經評估符合專家學者要求野放標準。不過,因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海象不佳,野放時不時有長浪打上潮線以上,讓現場人員全身溼,連一旁觀看的小學生也閃避不及,還好海巡署岸巡人員在場戒護,幫忙維護安全。現場民眾說,不知海龜是不是看海象不好,乾脆賴著暫時不想回大海了。
竇智孔偷問私生活被聽到 對上女車手「拉力皇后」無招架之力
竇智孔為主持的《台灣第一等》來到夏日勝地澎湖,體驗幫海龜洗澡、以及當地特有的傳統捕魚方式外,還擔任拉力皇后沈佳穎的副駕駛。這位唯一挑戰亞洲越野拉力賽十幾次的女車手,光是試車,就讓竇智孔見識到這位拉力皇后的快、狠、準。向來習慣自己掌握方向盤的竇智孔,在結束試車之旅後,搞笑急忙下車,直呼:「她太恐怖了!」還打趣試探詢問:「她交過幾任男朋友?」完全忘了自己是在對講機的狀態,說的話全被沈佳穎聽得一清二楚,笑翻眾人。賽車是一項很耗體力的運動,不管是技術面、機械原理、精神集中力,都要掌控得非常好,拉力賽則指的是點對點,長距離的比賽,國外的越野拉力賽場地包括爛泥巴、沙地、河流、草叢等。竇智孔第一次擔任賽車副駕駛工作,而副駕駛角色又有如「正駕駛的眼睛」般,責任重大,必須協助探勘路面,這令竇智孔十分緊張,但他憑著擅於觀察的特質,一點就通,獲得拉力皇后沈佳穎讚賞,直誇竇智孔作為副駕駛「非常有天份!」竇智孔也透露以自己對開車的認知,與沈佳穎一起試車,體驗她駕駛轉彎的角度,就感受到職業級的水準,非常舒服?竇智孔此趟澎湖行,也到海龜救護收容工作站幫海龜洗澡,替牠把附著在殼上的藻類刷掉,由於每一種海龜的生活習性不同,由竇智孔服務刷背的幸運兒是屬於海龜中較為凶猛,外觀像是一顆大橄欖的欖蠵龜,在專家的引領下,竇智孔越刷越順手,扶著欖蠵龜的後肢,讓他有種與人握手的感覺,竇智孔分享:「就是被很愛你的人握著,而且很溫柔,有一種在跟你溝通感。」《台灣第一等》每週日晚間九點在八大第1台播出。
人人吃塑膠2/微塑膠入侵人體 每人每年吃掉1根吸管
為緩解地球暖化,COP21(「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於2015年12月間通過《巴黎協定》 (Paris Agreement)訂下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就在這一年的8月,一部哥斯大黎加海洋研究者的8分鐘紀錄短片,研究者從一隻瀕危欖蠵龜鼻腔中,拔出一根完整的塑膠吸管,震撼世人,開啟全球減塑議題。而珍珠奶茶、手搖飲大國的台灣,塑膠吸管用量如何?據調查,台灣過去每年要用掉30億根塑膠吸管,排列起來可繞地球12圈。環保署在去年7月起禁止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大類共8,000多家業者,提供內用者「一次用塑膠吸管」。政策實施至今,環保署估計每年約可減少1億根塑膠吸管。但禁用塑膠吸管就能拯救海洋嗎?根據「荒野保護協會」發佈的國際淨灘活動數據顯示,塑膠吸管僅是海洋垃圾的第四名;但值得關注的是,前十名海洋垃圾中除了菸蒂與玻璃罐外,全都是塑膠製品。台灣每年用掉約30億根吸管,總長度可繞地球12圈。(圖/報系資料照)根據聯合國在2017年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人類從1959年塑膠袋發明以來,已在地球上製造了83億噸的塑膠產品,這其中只有12%被焚燒、9%被回收,其他有許多就成了海洋、山林的汙染源;尤其是海洋。就連2019年5月人類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達10,928公尺深的新紀錄,都發現塑膠垃圾。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影片中那隻不幸的海龜,所有生活在海洋或依賴海洋為生的生物,都會是海洋塑膠垃圾的受害者。譬如2015年英國有一篇關於海鳥的研究報告,便指出全球有超過9成的海鳥,曾經把塑膠垃圾吞下肚。此外,研究人員也分別在印尼、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國沿海城市的市場抽驗,發現平均約有4分之1的魚,內臟內有塑膠垃圾。包括貝類、魚類、頭足類等海洋生物,體積大的可能誤食塑膠袋、吸管,體積小的則吃到微塑膠(直徑或長度小於5mm的塑膠微粒),而這些海鮮都是人類餐桌上的美食,吃進肚後仍有部分會殘留在人體。「綠色和平」在今年初曾公佈一份數據,推估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經由海鮮吃下1.63萬個微塑膠,相當於1根塑膠吸管,這個數字很驚人。此外,綠色和平也與保護保育類動物團隊合作,調查六大保育類動物的水源汙染,發現連海拔3,310公尺、管制甚嚴格的嘉明湖,湖水的微塑膠檢出率居然是100%,也從水鹿的糞便中檢測出微塑膠,顯示「塑膠災難」已遍及台灣陸海空還人畜不分都吃下肚,減塑及限塑行動已是刻不容緩。環團人員在海拔3,310公尺的嘉明湖檢出微塑膠。(圖/綠色和平提供)
影/海龜悲歌「被垃圾困住」集體沖上岸 仔細一看:頭都沒了
大陸南方的國家孟加拉(Bengal)15日發生令人傷心的一幕,約有160隻欖蠵龜被海浪沖上沙灘,被人發現之後緊急展開救援。但仔細一看,許多欖蠵龜身上都被塑膠垃圾纏住,造成大大小小的傷痕,有些連鰭足、頭都不見了,讓人看了相當不忍。(圖/Asaduzzaman Sayem臉書)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這群欖蠵龜與大量的保特瓶、塑膠製品、漁網、浮標和各式各樣的垃圾一同在海上飄流,讓牠們無法自由行動,且從周末就已被人發現了。最後欖蠵龜陸續被沖到考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的海岸上。(圖/Asaduzzaman Sayem臉書)倖存獲救的欖蠵龜被放生到孟加拉灣,但有些欖蠵龜被放生之後,又回到海岸上,其中約有30隻欖蠵龜不幸死亡,被直接埋在沙子裡。孟加拉環境部門副主任胡達(Nazmul Huda)難過表示,這次30隻欖蠵龜死亡,其他100隻也多有受傷,令人相當難過,「第一次在海灘看到這麼大規模的欖蠵龜死亡,以前從沒發生過!」欖蠵龜被人類製造的垃圾影響,失去了鰭足,還在流血。(圖/Asaduzzaman Sayem臉書)至於被放生又自行返回的欖蠵龜,胡達則認為牠們是因為受傷導致太過虛弱,已經沒有力氣待在海中,才會返回岸上。報導指出,困住欖蠵龜的垃圾在海上綿延10公里,估計約有50噸之多。保育人士薩葉(Asaduzzaman Sayem)傷心說:「有些欖蠵龜連鰭足或頭都不見了。」
7年來罕見!人類關在家後…印度沙灘出現「超壯觀景象」
新冠肺炎持續在全球大爆發,印度為了防堵疫情擴散,自3月24日開始,全境封鎖21天,觀光地區已不見任何人影,沒想到此舉反而讓野生動物多了一線生機。日前有名網友分享了數張照片,本來滿是遊客的沙灘,現在全被欖蠵龜取代,這是當地時隔7年後,再次有欖蠵龜在白天產卵,景象看起來相當壯觀。29萬隻欖蠵龜集體上岸產卵。(圖/翻攝自IG@bipro_seas)印度奧里薩邦Rushikulya rookery海岸為世界著名的欖蠵龜築巢地,不過受到人類過度開發,以及大量遊客佔據沙灘,導致原習慣在白天活動的欖蠵龜,改為晚上才上岸產卵。不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禁止外出,今年沒有人會和欖蠵龜搶地盤,這也讓牠們又恢復成以往的生活習慣。估計沙灘下藏有至少6千萬顆欖蠵龜蛋。(圖/翻攝自IG@bipro_seas)根據當地自然保護機構統計,這段期間至少有超過29萬隻欖蠵龜在白天集體上岸產卵,這也是7年來首次見到如此壯觀的景象,估計沙灘底下可能藏有至少6千萬顆欖蠵龜蛋。過去為了防止盜獵者及遊客踐踏,保育人員還得將欖蠵龜蛋移置安全處,不過今年牠們不需協助,也能平安出生並爬進海裡了。
保育史上最慘案件 綠蠵龜1天死7隻
海巡署第二岸巡隊人員昨(23日)在新北市貢寮區龍洞灣沿岸,發現6具的保育類綠蠵龜、及1具欖蠵龜遺體,這也是台灣史上最重大保育海龜集體死亡事件,引起海洋保育人士震驚。海巡署以及研究人員調查,近期海浪較大,洋流較強,造成近日有較多海龜撞擊到岩石死亡後被冲上岸,死亡的海龜其中一隻為欖蠵龜,其餘六隻均為綠蠵龜,待後續研究人員解剖完畢,將由海巡人員協助就地掩埋。第二岸巡隊呼籲,為關懷海洋永續及保育海洋生態,若民眾於岸際發現相關情事,請多利用「118」免費報案專線,海巡署接獲通報後將立即派員前往協處,以利相關學術單位進行研究,共同維護海洋生態。
珍稀欖蠵龜遭漁網纏繞險喪命 海巡署救援奇蹟生還
21日上午9時許,綠島石朗岸際發現一隻海龜遭漁網纏繞情形相當嚴重。海巡署東部分署第一三岸巡隊獲報趕往現場救援,經確認為台灣海域較少見,被列為瀕臨絕種之第一級保育野生動物欖蠵龜,隨即安排救治,後續交由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收容。第一三岸巡隊表示,這隻欖蠵龜背甲曲線長48、寬48公分,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從體型研判仍屬幼龜,除了外殼稍有缺損外,無明顯外傷,但因是遭漁網纏繞許久,容易有溺水狀況,保險起見,立即安排送回台灣本島進行救治,將這隻珍貴稀有欖蠵龜轉送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收容照養,癒後再擇日野放。第一三岸巡隊呼籲,東部海域常有保育類海洋生物迷航擱淺與作業誤捕,民眾或漁民如有發現,可撥打海巡署服務專線,人員將立即前往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