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業
」 經濟部 製造業 ECFA 新台幣 台灣機器仁來瘋3/「中國正在倒貨」+日幣貶值重擊 工具機業集體面臨存亡戰
儘管在AI教父黃仁勳的加持下,台灣機械設備商在8月21日的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中,提高不少能見度,但CTWANT記者訪查,多家業者透露現正「腹背受敵」的真相,「中國用傾銷搶低價市場,日本用低匯率搶高端市場,台灣業者好不容易打進的俄羅斯市場,也因烏俄戰爭受到美方壓力被禁止出口,簡直是頭大到不行!」「台灣從AI晶片、零組件到伺服器都有主導地位,但AI要落地,智慧製作與機器人技術就是其中的關鍵!」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在21日「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開幕時表示,這次活動聚焦在AI人機協作的工業5.0、智慧製造相關的設備與零組件、各產業機器人應用等領域。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圖/翻攝自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官網)參展廠商看到今年的熱絡場景,向CTWANT記者閒聊時都感觸良多,機械產業雖在台灣出口上佔有一席之地,但媒體及市場關注度,遠不及半導體與電子資訊業,就算今年有機器人及AI人機協作議題加持,仍難掩產業正腹背受敵的窘境。就在同一天,北京也熱鬧舉辦「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參展廠商約169家企業,跟台灣的1200家差很多,但現場有27款「人形機器人」同步亮相,還配上栩栩如生的人工皮膚,看了就讓人頭皮發麻。「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近三年新增裝機量佔全球一半以上,十年間成長近19倍」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1日的開幕式上,一語展現中國機器人發展的實力。事實上,台灣的機械業過去以出口中國大陸為大宗,近期因美中對抗、地緣政治衝突,出口受創還反被大舉進口。「中國模具產業已供過於求,價格更壓到只有台灣模具的7成,導致台灣7成模具從中國進口,已嚴重打擊本土產業,更有模具廠商已出現『做三休四』。」台灣區模具公會理事長張和明急切地表示,台灣應成立研究中心,協助產業轉型,由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帶動模組高品質化轉型。業者向CTWANT記者表示,過去機械產業,高價位以日本、德國廠商為主,中低價位、也就是CP值高的由台灣來做,但中國大陸商務部先前中止ECFA早收清單效益逐漸發酵,大陸廠商陸續崛起,「加上他們自己景氣不好,所以產量過剩,開始往國際市場倒貨的情況也出現了!」業者舉切削中心機為例,台灣平均單價約12萬美元的產品,但大陸業主出口的單價,居然出現4萬美元。去年全球前十大工具機出口國,只有兩個國家出口衰退,一是日本衰退8%,另一則是台灣衰退14%,但眾所周知,去年起日幣就不斷貶值,今年上半年新台幣匯率貶5.97%,同一時間的人民幣貶5.44%,日幣貶值高達 22.99%,讓日本製造的出口產品價格降低。日商FANUC發那科是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之一。(圖/方萬民攝)「再笨的人也知道要買日本貨!」業者大呼無奈,以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工具機訂單年增長8%,達到1239億日元,已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因中國政府的補貼效果持續,來自中國的訂單增長7成,北美的訂單增長1成。據台灣機械工業公會、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具機出口值10.75億美元、出口占7.6%,年減15.5%,然而下半年並無好轉跡象,全年出口值恐創近五年最差。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秘書長許文通表示,下半年預期美國會降息,加上半導體產業因AI議題不斷增溫,紡織、製鞋受惠國際重要賽事而需求增加,但工具機業仍較為辛苦。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其實在7月下旬曾到台中拜訪工具機業者,不是去談補助,而是問業者說,能不能「整合成一家控股公司」,他以大聯大為例,透過控股方式將九家公司合而為一,成為產業龍頭,否則面對中國同業動輒300億元的營收規模,恐怕會離對手越來越遠。但業者嘆氣,「工具機很多都是小型的家族企業,哪有這麼簡單。」
資金轉進中小型股「這14檔」飆新高 櫃買指數連六紅收復季線
台股7月中旬創下24416點歷史新高後轉而向下,近期終於開始反彈,但量能明顯縮水,資金轉進拉抬中小型題材股,櫃買指數拉出一波連六紅攻勢,16日更領先加權指數收復季線,14檔股價創下歷史新高,表現強於大盤。櫃買指數8月16日上漲3.99點或1.52%,收在266.24點,已經是連六漲,並突破10日線、月線及季線,自6日的低點225.19點,反彈至最高266.85點,大漲18.5%,優於同期間集中市場的13.8%。包括昇陽半導體、均豪、辛耘、友威科等14檔股價刷新歷史高點,在反彈行情中獨領風騷。本周327檔興櫃股,有159檔股價在平盤以上,相比上周大幅回溫;漲幅前十分別為研晶、遠壽、慶康科技、泰創工程、嘉實、連騰、梭特、生合、鐳洋科技、漢達等,漲16.16%到32.09%不等,投顧表示,前波美股下殺,導致外資操作偏保守,近期台股明顯由內資相對青睞的中小型股有所表現。櫃買中心表示,789家上櫃公司於8月14日完成公告申報第2季財務報告,統計近7成4公司有獲利。上櫃公司上半年營收約1兆2713億元、稅前淨利15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01%及19.89%,獲利成長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電子零組件、文化創意及建材營造。興櫃公司上半年整體營收總計約2224億元,年成長約10%,主要成長產業包含航運業、電機機械業及半導體業,於各類股族群中表現突出。
創近2年最大增幅!6月出口年增23.5% 財政部:要再觀察
財政部9日公布6月出口,金額為399億美元,年增率23.5%,是2022年3月以來、2年4個月最大增幅,為連8個月成長。至於出口是否算是全面復甦、繁花盛開?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態度仍保守,形容「受熱面不太一樣」要再觀察。累計上半年出口金額2250.3億美元,年增率為11.4%;整個第2季出口1147.3億美元,相較於主計總處預估少約47億美元,年增方面少了4.6個百分點,顯示主計總處對於第2季預估,仍是過於樂觀。蔡美娜分析,6月表現主要是受到全球景氣復甦平穩、終端需求也回溫現象、AI商機擴散、供應鏈的庫存改善國內廠商接單好轉及進入國際品牌新機備貨期。就11項貨類中有9個貨類上升,資通與視聽產品仍強勢回升,同樣AI商機持續,出口金額107.8億美元,年增率1.1倍,為歷年單月第3高;至於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115.8億美元,年增7.3%,終止長達1年半的下滑。整體看資通產品與電子零組件來看,6月份年增率36.2%,總出口成長年增率23.5%,有9成是來自資通訊產品與電子零組件。傳產類中機械、塑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品、紡織不受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6月中旬終止134項關稅優惠的影響,皆為正成長。機械業年增率10.5%,有一半來自生產半導體機械所貢獻;另外紡織業隨著服飾消費市場回溫以及奧運商機,年增率16.5%。主要出口市場中,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出口在連續4個月連衰之後,終於止跌回溫,出口金額128.6億元,年增7.3%。相較於上一次連衰17個月,這次復甦時間較短,是否能夠解讀為大陸景氣回穩,財政部認為還要觀察。至於7月進入傳統外銷旺季,預估399億美元與410億美元,年增率3到6%,可望創下連續9個月正成長。中華信評昨提預測,受惠人工智慧相關科技產品需求持續成長,加上溫和的國內消費支出增加,看好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提升至4%。
AI正熱!助攻4月外銷訂單 年增10.8%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統計,金額471億美元,年增10.8%,連2紅。對於訂單金額、年增率皆比預期好,統計處指出,主要受惠高效運算、AI應用及雲端產業需求持續擴增,上下遊客戶回補庫存以及部分原物料價格上漲所致。預期5月外銷訂單金額約465億至485億美元間,年增1.8至6.2%。統計處上個月預估4月外銷訂單約430億至450億美元,年增1.2至5.9%間,20日公布結果為471億美元,年增10.8%,接單成績表現比預期好,累計1至4月金額為1804.1億美元,年增1%,創歷年同期金額第3高。統計處解釋,4月外銷訂單表現超出預期,主要受惠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暢旺,推升電子、資訊通信產品各年增22.7%、8.4%;光學器材則因大尺寸面板價格維持高檔,加上電視面板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致年增13.5%。傳統貨品因下游客戶回補庫存,加上部分原物料價格上漲,推升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及基本金屬訂單分別年增8.0%、4.2%、3.5%;機械業則受限於全球景氣復甦步調緩慢,廠商投資意願保守,年減3.4%。4月主要接單地區來自美國以及大陸、香港地區,其中美國接單金額達到148.1億美元;大陸、香港地區則是106.9億美元。統計處表示,高利率環境抑制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以及美中科技角力升溫,地緣政治緊張情勢未降溫,增加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但受到AI應用、高效運算需求強勁,可望挹注台灣半導體產業以及伺服器等供應鏈,延續成長動能。
地表最強晶片3/一個小logo讓「這家」連拉5個漲停板 台灣機械業迎AI變身黃金十年
「有了AI,這樣工業4.0、智慧機械與製造可提供Total Solution,才能解決缺水、缺電、缺工及缺人才等老問題。」機械公會名譽理事長、台灣智慧製造大聯盟會長柯拔希向CTWANT記者說,因應這些結合AI、有智慧的機器,各行各業的生產線也會有換機需求,「台灣機械業即將進入黃金十年,台灣機械產業產值未來將不只3兆元,而是N兆元。」這波襲捲到工具機產業的AI旋風,源於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GTC 2024開發者大會上提及的機器人未來,而最先被發現的就是黃仁勳在演講背景中出現的所羅門(2359)logo,這驚鴻一瞥就讓他當周股價連亮三個漲停板,持續刷新2000年7月以來新高。這家低調的工業機器人公司,股價飆到在25日被證交所列為注意股,但25日再度上演開盤即漲停的戲碼,收在65.5元,同一天,連上銀、大銀微系統、永彰等其他的工具機業者也是開盤沒多久就漲停作收,簡直「一家烤肉萬家香」。27日股價收在72.8元,已是連續7個交易日大漲、更開出5個漲停,累積漲幅約75%。在工業機器人方面,還有鴻準、凌華、樺漢等相關概念股都漲了一波。業者向CTWANT記者表示,人形機器人的應用仍在鴨子划水,很難對業績有明顯挹注,建議先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表示,「希望透過與輝達的合作,能將生成式AI快速運用在工業領域上。」視覺領域是工業機器人智慧化的關鍵,先前所羅門與華晶科合作推出AI+3D,讓機器人擁有如同人類的視覺與辨識能力。達明是廣達的孫公司,目前在協作機器人市佔率全球第二。(圖/達明提供)原本就與輝達NVIDIA平台Isaac Sim有合作項目的達明,隸屬於廣明光電、是廣達的孫公司,特色也是將視覺、也就是鏡頭列為機械手臂的標配,並研究視覺技術,加上集團力挺、台灣同業也捧場,包括南茂、群創、富士康、漢翔等生產線都使用他的產品,大約3年就坐上全球二哥的寶座,市占率一成多,目前第一的是丹麥的UNIVERSAL ROBOTS(優傲科技)在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占率約4成。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表示,達明特點在於內建視覺系統和人工智慧推論引擎。目前以協作型機器人為定位,但研發方向將全力衝刺AI,未來看好電子業、半導體產業及相關智慧工廠的商機。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 (IFR) 去年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新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成長5%,總數達到 55.3萬台,其中約29萬台安裝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第二名的日本僅新增5萬台、美國3.9萬台,接下來是韓國3.1萬台、德國2.5萬台、義大利1.1萬台,台灣排在第七名,為0.7萬台。中國目前機器人約有七成仰賴進口,所以官方將其視為下一步重點發展領域,除了製造業升級,在少子與高齡化下,希望能以此從事居家服務。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大陸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700億元人民幣、約7131億元新台幣。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全球最大,培育出不少本土品牌跟台商搶生意。(圖/中新社)工具機的台商向CTWANT記者介紹,工業機器人大多是像機械手臂、或是物流車等型態為多,長久以來以瑞士ABB、德國庫卡、日本發那科和安川電機為首,台灣廠商在大陸市場走「CP值」路線,但已有不少本土廠商出現,「有腹背受敵的感覺」,且機器人成了中國官方主要的政策扶植對象。「因為機器人的零件很多,可以養活很多公司。」台商表示,看到大陸官方這樣努力,希望台灣的政策也不能落後,「畢竟我們本來是領先地位的。」
1月外銷訂單484.2億美元優於預期 機械公會:估今年產值1.45兆元
經濟部27日公布1月外銷訂單,成績遠優於預期,訂單金額484.2億美元,月增10.5%、年增1.9%,寫下歷年同月第3高,遠高於原先預估的年減15%,除了AI商機暢旺,機械業也因自動化等需求,訂單量年成長9.5%,為16億美元。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27日也發布「台灣機械產業發展白皮書」,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2023年台灣機械產業產值受景氣影響下滑,降至1.25兆元,但1月業績回升、可預期春燕要來了,預期今年機械業產值可望回升到2022年的1.45兆元水準。1月外銷訂單484.2億美元,較上月增10.5%,較上年同月增1.9%,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主因是AI商機需求強勁,引發接單成長動能,1月急單多,加上各大貨品在農曆春節前的備貨需求,造成1月接單金額遠優於原先預期。按貨品別觀察,電子產品年增16.1%;光學器材因電視面板價格維持高檔,加上背光模組及光學鏡頭接單增加,年增24.0%;資訊通信產品則因上年同月中國大陸防疫封控解除,比較基期較高,致年減19.3%。 傳統貨品類因自動化設備接單成長,國際鋼價上漲,農曆年前部分客戶提前備貨,加以上年同月比較基數較低,致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機械及化學品分別年增26.2%、25.5%、9.5%及6.8%。 機械公會與工研院27日舉行「臺灣機械產業發展論壇暨白皮書發表會」,提到三大目標是2035年機械產值倍增、突破3兆元,附加價值率35%以上,與人均產值達到600萬元,因機械業是國內第三大兆元產業,從業家數超過1萬4千家,從業人口超過27萬人,副總統賴清德也親自出席。魏燦文表示,機械業是整機、零組件等跨域整合,不是一兩年可以完成,要耗費十年、累積能量才能達成,提出6大建議,呼籲政府要妥善規劃政策延續,包括支持產業深化技術與產品研發創新;建構高效能產學研協同合作網絡;協助產業人才延攬與培育;國產機械設備方案導入補助;協助業界強化國際市場行銷;強化營運及金融財政支持措施。魏燦文表示,包括工具機、塑橡膠機、木工機、金屬切銷機等,訂單漸回溫;主要市場來說,中國市場持續萎縮,不少廠商投資逐漸轉移至美墨邊境、加拿大、東歐等地。談到新台幣匯率,魏燦文指出,相較日圓貶值近12%,新台幣相對強勢,影響機械業出口競爭力,產業期盼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落在32元區間;至於電價可能上漲,他說,「若電力公司一直賠下去不是辦法」,產業界應積極轉型使用綠電或創電。
製造業回神看好逐季成長 台經院:估2024年經濟成長率3.15%
迎接新的一年,台灣經濟研究院26日公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認為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主要仰賴消費與投資支撐,景氣已觸底反彈,外銷出口將轉好,從去年12月開始逐季上揚,廠商們預期今年第2季比較樂觀,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3.15%,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則上調至1.95%;要留意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超級大選年帶來的變數。台經院公布2023年12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6.78點,月增3.54點,結束先前連續兩個月下滑態勢轉為上揚;服務業為93.60點,月增1.78點、營建業為105.91點,月增3.78點,都是連續兩個月上揚。台經院表示,近期國際經濟情勢來說,儘管美歐製造業景氣續呈萎縮,但已有小幅改善,日本製造業因全球需求減少而下滑,服務業則因新業務擴展稍微成長,中國仍受房地產低迷拖累,但工商業活動復甦。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台灣製造業受惠於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活絡,以及供應鏈庫存逐步去化帶動拉貨需求,且比較基期偏低,推升12月出口年增率續揚,加上部分傳產的外銷訂單與生產表現也較上月為佳,製造業對當月與未來半年景氣看法都明顯轉好。儘管中國及美國兩大市場經濟情勢不確定性仍高,但國內製造業受庫存調整逐漸完成及建設需求增溫影響,需求回穩,加上中國鋼鐵調控政策和國際煉鋼原料報價維持高檔,有利國內鋼材報價走勢,故有近三成的鋼鐵基本工業廠商看好未來半年景氣表現,亦有五成左右的鋼鐵基本工業廠商持平看待未來半年景氣;半導體供應鏈去化告一段落,加上國際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業者投入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晶片研發,帶動高階晶片代工與先進封裝測試需求增加,且DRAM市場供過於求改善,DRAM價格上揚,有助於相關業者稼動率回升,故有三成以上的電子機械業者看好未來半年景氣表現。服務業方面,受惠於聖誕節、跨年節慶商機、企業尾牙活動舉辦,年末假期航班載運量提升,帶動餐飲住宿需求,零售業與餐旅業看好當月景氣表現。營建業則因年底趕工與購屋旺季,加上政府推動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2.0政策的挹注,使得剛性需求持續浮現,再加上考量2024年政府公共建設預算續升,且未來半年房市景氣展望將朝向正向發展,營建業者也看好當月與未來半年景氣表現。
台股小漲66點重返17227點 科技大廠頻傳駭客攻擊「網路資安」基金題材熱
總統大選後台股連著兩天大跌400點,18日在台積電領軍之下,終場小漲66點來到17,227.79點,2024年新年才半個月,鴻海集團旗下半導體設備廠京鼎(3413)、PCB電子機械業恩德(1528)相繼遭到駭客勒索等網路攻擊,企業界惶恐,加上去年三星Samsung曾發現商業機密外洩且經AI偽造等,網路資安議題深受重視,法人則整理相關題材基金,近一年績效也有不錯表現。以中租基金平台整理台灣核備基金當中,有三檔強調布局「網路資安」趨勢的基金,包含「安聯網路資安趨勢基金」有九成以上投資於美國,以資訊科技類股為主。「百達-保安基金」八成五以上布局美國、少部分配置於歐洲、新興市場,產業聚焦資訊安全、保安服務、保安設施等;「法盛智慧安保基金」布局以美國為主的成熟國家,除了35%配置於數位安全外,另外六成布局在實體安全領域,涵蓋物聯網、消費、飲食、運輸、居住、工作等多元產業標的。中租基金平台總經理蘇皓毅表示,網路資安產業相當重視技術創新,企業大多具備高成長性,股價波動度也會比較大,建議一般投資人可考慮透過主動式操作的共同基金持股,分散配置,以降低投資風險。蘇皓毅提醒,在數位轉型加速的時代下,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投資人在關注科技基金的同時,不妨將目光移到著重資安的主題式基金,也將是AI時代下的受惠產業。全球網路資安領導廠商趨勢科技發表的2024年度資安報告中指出有五大威脅企業需特別關注,包含雲端環境將出現自動化蠕蟲、以社交工程與資料下毒手法對付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軟體供應鏈成為駭客攻擊重點、AI在犯罪活動中的使用、私有區塊鏈攻擊的增加等,可看見生成式AI帶來的機會與資安風險同樣巨大。全球數據公司Statista的預估,全球網路資安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2500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657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超過14%,顯見網路資安產業成長潛力龐大。
陸擬中止ECFA優惠 「這行業」首當其衝
兩岸貿易脣齒相依,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如10年前服貿得以實施,台灣服務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定會更加蓬勃發展;對大陸宣布擬進一步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農漁、機械及紡織關稅減讓,機械公會初估對工具機、零組件等業者受害最大。賴正鎰表示,「金融是各行業的血液」,產業發展需要血液通暢,如10年前服貿順利實施,台灣有機會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不會被新加坡搶去;他不認為應先談貨貿,再談服貿,而是雙軌並行,讓兩岸人流、物流與金流暢通。大陸研究擴大中止ECFA優惠項目,點名農漁產、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賴正鎰表示,農漁業、機械業優惠項目若被取消,ECFA就形同虛設,造成的衝擊,民眾會「非常有感」。賴正鎰說,如失去大陸市場,台灣產業為謀生路被逼出走,產業外移,連帶會造成國內勞工失業率攀升,影響家庭生計進而造成社會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機械公會公布2023年機械業出口額約294.7億美元,對大陸出口69.3億美元,年減22.7%,大陸占比23.5%,相較於2022年的25.9%,下降2.4個百分點。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機械產品出口大陸,確實大部分適用ECFA優惠,如取消機械優惠,對整體機械業影響還算可控,但對部分規模較小、銷往大陸集中度高的業者,恐怕是極大的衝擊,初估工具機、零組件等業者受害最大,對陸出口支出估計增加達8%。機械業也不坐以待斃,已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向國台辦、大陸商務部表達取消ECFA關稅優惠的衝擊,希望藉此向大陸官方爭取不要取消優惠,創造兩岸業者互惠互利、雙贏的局面。
陸研擬ECFA早收喊停下一波中止產業名單 經濟部回應了
繼石化後,大陸商務部今又研擬《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獲下一波中止產業名單,包括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囊括面更大。對此經濟部抨擊陸方介選動機更加明顯,而以今年前11個月來看,紡織業對中出口已減半為17%、機械業、汽車零組件業也都降低,後續將盤點政策工具協助產業升級與分散市場。經濟部表示,由於中國在特定產業上擴產,以致於產能過剩,或是其經濟復甦腳步趨緩等因素,2023年早收清單項目出口中國的金額,本就已降低到約150億美金,跟ECFA生效之前相近。跟2010年相比,2023年1-11月時,紡織業對中國的出口已從35%減半為17%,機械業也下降11個百分點成為24.5%,汽車零組件業也從11.4%降到6.8%,市場主要轉移到歐美、印度、越南及新南向市場。但該部仍強調,會做好因應經濟脅迫的準備,也盤點政策工具協助產業升級與分散市場,管理與避免經濟脅迫的風險。經濟部指出,我方從不迴避在WTO下協商。但也認為經貿往來不應該變成政治工具,中國近年來屢次以經濟脅迫方式影響其他國家,包括日本、挪威、韓國、加拿大、立陶宛、澳洲等等,不同國家跟企業都曾遇到中國的經濟脅迫手段,此刻正值我方大選之前,介入選舉、影響台灣的政治動機更加明顯。
2024年經濟雖「美中不足」 台經院:台灣GDP有望破3%
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11月營業氣候測驗點,其中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續兩個月下滑,服務業與營建業轉為上揚。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儘管美中兩大經濟體前景不明,但全球貨幣基金(IMF)預測,明年全球貿易成長可望年成長3.5%,帶動國內出口及投資,預估台灣全年GDP會超過3%,經濟成長率重回全球平均之上。製造業廠商認為11月景氣為「好」比率為15.2%,月增0.4個百分點,「壞」的比率為 29.1%,月減4.2個百分點。報告提到,在未來半年景氣看法上,全球經濟復甦腳步遲緩,加上中國石化產能擴大,石化原料供過於求格局難以扭轉,加上兩岸貿易關係惡化,不利相關產品出口表現,故有六成左右的化學工業業者看壞未來半年景氣表現;儘管在半導體供應鏈庫存逐漸回歸正常,有助提升供應鏈客戶訂單意願,然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仍處於低度成長態勢,將影響下游終端需求復甦表現,故仍有一半比例以上的電子機械業者持平看待未來半年景氣表現。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看好比例減少、看壞增加,可能是因近期爆發紅海危機,衝擊全球貨運供應鏈,以及擔憂明年美國金融緊縮等問題。由於美國和中國兩大經濟體,預計明年GDP都會比今年下滑,孫明德表示,美國明年「保1」堪慮,因利率過高,房貸利率高達7%,民眾負債高,政府財務吃緊,造成明年整體消費恐下滑。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仍舊低迷,且製造業持續緊縮,外銷出口也無起色,除非不動產跟外銷回到正常水準,明年GDP恐難保5。所以孫明德認為,明年的經濟依舊「美中不足」,廠商應該要把重點放在歐洲、東南亞、印度或墨西哥等地區。不過綜觀整體經濟情勢,張建一表示,主要國際機構預測明年全球貿易量成長,有利於台灣出口,進而帶動生產、投資表現,加上今年基期較低,明年經濟成長還是會比今年好。對於近期中國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張建一表示,這些產品占台灣出口比重很低,加上中國過去頻頻放風聲,所以雖然中國可能會有下一波舉動,但業界多有預期,事前會做調整,讓影響相對減低。
美Fed暗示降息亞幣強彈 新台幣朝31元挺進
聯準會(Fed)宣布利率不變,並透露明年至少降息3次的可能性,等於甩了美元一巴掌,美元指數下探102.4,非美貨幣則上演報復性彈升行情,新台幣14日盤中一度狂飆近3角,最高價來到31.244元,驚動央行進場踩煞車,終場升幅明顯收斂,但仍升值1.96角、收在31.33元,創近2周來最高價,有望朝31元關卡挺進。亞幣12月14日強彈一覽表。除新台幣表現強勁,根據央行14日至下午4時統計,美元指數走貶1.15%,亞幣全數走揚,日圓大漲2.68%、韓元升1.89%、新加坡幣升1.07%、人民幣升0.64%、新台幣升值幅度其實還算「客氣」,僅升0.63%。新台幣昨日強勢反彈行情,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疫情之後,台幣可以決定基本面,但匯率本身沒有絕對,而是相對變數,很重要就是看美元、全球化等結果,「美元強、其他非美貨幣就會弱;美元弱,非美貨幣就會強」,就他觀察,已有很長的時間都是這樣。日銀預計下周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外傳有可能改變寬鬆政策,結束負利率,楊金龍也解讀,日本朝向緊縮,日圓就會走強,與新台幣的關係屬連動性,「台灣基本面好,新台幣就會好,基本面不好,就會差」。匯銀主管指出,聯準會大唱鴿調,明年降息輪廓趨於明顯,牽動外資大舉匯入,加上年底前本來就是出口商拋匯旺季,兩股力道齊力推升新台幣走勢,短期預料為偏升整理格局,有機會朝31元整數關卡挺進,但這還是得看其他亞幣表現,及央行干預力道而定。在Fed去年3月首度宣布升息前,新台幣對美元匯率為28.625元,到昨日聯準會透露可能降息這段期間,貶幅高達9.44%。除因美元一枝獨秀,亞洲兩大經濟體中國大陸、日本都面臨經濟走衰,人民幣、日圓欲振乏力,在「家裡沒大人」情況下,其他亞幣只能陪跌。新台幣近2年重貶,然機械業仍喊「貶得不夠多」,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日本機械設備價格已經與台灣相差無幾,稍有能力的客戶就會選擇日本產品,即便外界預期明年日圓反彈,也是緩步升值,對台灣的機械業仍極具威脅,期望新台幣可以貶過32元。
廠商對明年景氣戒慎恐懼 台經院孫明德示警:注意「二次通膨」
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最新景氣調查,8月製造業對景氣看法與7月相比維持不變,服務業結束先前連三個月上揚態勢、轉為下滑,營建業則呈現第三個月上揚的格局。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台灣目前的情況像烤熟的番薯,外皮雖然有點冷卻,但其實裡面是熱的,不過接下來要注意「二次通膨」、「雙率解凍」及「服務逆風」這三個關鍵字。孫明德表示,廠商反映目前多是短單、急單,長期需求仍不明朗,若要期待景氣能有更明顯的復甦,需要大陸經濟儘快擺脫陰霾,以及俄烏戰爭的結束,才會迎來歐洲需求爆發的那一天,但目前景氣復甦的火苗仍非常微弱。根據廠商問卷調查及工業產銷等相關資訊,發現8月轉壞、未來半年看壞的產業不少,包括有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金屬工具機業、產業機械業、自行車零件製造業等;權重較大的化學工業、鋼鐵基本工業與電子機械業對未來半年景氣看法則偏向持平。孫明德表示,特別注意二次通膨,這是目前廠商對明年景氣戒慎恐懼的主要原因,這也會進一步牽動美國聯準會(Fed)和中央銀行接下來的雙率政策;在「服務逆風」方面,以金融業的壓力明顯,8月服務業的氣氛從正轉負,主要是受到國內外股市表現黯淡,台股價量齊跌,影響金融相關產品表現。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8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呈現第三個月上揚的格局,且行政院已公布2024年預算案內容,公建預算規模持續上升,因此未來半年營建業景氣以好轉看待,但儘管房市景氣不再探底,但近期外界對房市關注度降低,且消費者期望房價鬆動心態未變,顯然房地產景氣很難快速回溫。
經濟部直言Q4轉正機率「已降下來」 工業生產恐連19黑創新紀錄
工業生產指數六大製造業表現糟糕!原本預期第四季工業生產可望觸底反彈,但是經濟部昨公布8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年減1成,9月減幅雖可望縮小到個位數,但一樣是負成長。由於景氣看不到轉好跡象,經濟部直言Q4轉正機率「已降下來」,如果10月不能拚回紅字,那麼工業生產可能一路黑到年底,有機會創造19黑新紀錄,全年生產指數確定會是衰退。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8月工業生產指數為90.74,年減幅10.7%,連續15個月負成長。主要是全球經濟復甦步調遲緩、終端市場需求疲軟、產業鏈庫存調整時間延長三大因素造成。不過這個減幅比原預估的18%小,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解釋,是傳統產業出現「短單效益」,加上去年屬低基期,減幅收斂。所謂短單效益,是指傳統產業廠商庫存有所去化,需要回補存量到安全水位,自然帶動產品出貨。黃偉傑專業分析:「短單下的多,代表廠商對景氣存在不確定性,否則看到明確需求上來,應該會下長單,後續得觀察。」六大製造業,8月表現呈「三正三負」。傳統產業中,基本金屬、汽車零組件小增0.8%、1.3%,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微減,但機械業負成長達16.7%。科技業部分,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出貨有小增2.8%,可主力電子零組件業掉量近1成7。「主要是消費性產品手機消費量低。」黃偉傑指出,如此手機內的IC晶片生產就不需那麼高,雖然車用電子、AI所需晶片暢旺,還是補不過來手機這一塊,導致電子零組件業衰減。至於電腦電子產品是連二漲,則因伺服器、網通設備需求暢旺。先前原本寄望AI商機拉貨,工業生產量第四季提早轉正,不過目前看來不樂觀,黃偉傑直言機率「已降下來」。他分析,雖然廠商去化庫存不錯,短單也帶動出貨,可是景氣還沒有明顯轉好跡象,看不到終端需求回升。目前9月工業生產減幅預估為6.4%,會是繼今年2月後,再次縮到個位數,但黃偉傑說這不代表需求回來。目前只能寄望10月份因去年基期低可拚正成長,但機率不是很大。接下來11、12月更不容易好,統計處說如此確實可能負成長到年底。不管如何,因前8個月工業生產負成長已16%,全年難逃衰退數字。
疫情解封後持續加碼 上市櫃公司上半年投資陸逾200億元
金管會昨日公布,上市櫃公司今年第2季投資中國大陸情形,隨著疫後解封,據統計,上市櫃公司今年上半年持續加碼投資中國大陸,增加投資204億元,而上半年利益達到1838億元,為歷史第3高紀錄。綜觀統計,到第2季止,仍有680家上市公司、522家上櫃公司,共計1202家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金管會表示,統計到今年第2季止,上市櫃公司累積投資大陸2兆7236億元,其中上市公司為2兆4684億元、上櫃2552億元,今年上半年增加204億元,為因應子公司營運資金需求,所以持續增加大陸投資,主要是電腦及周邊設備業、電子零組件投資金額較大。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上市櫃公司大陸投資利益達到1838億元,仍創歷史同期第3高紀錄,上市公司公司利益1758億元、上櫃公司則獲利80億元。金管會資料顯示,較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2季投資獲利成長,上市公司中較為明顯前3大產業,為電腦及週邊設備業、食品業以及通信網路業;上櫃公司則是電機機械業、生技醫療業與塑膠工業。今年上半年上市櫃公司投資收益匯回金額606億元,截至今年第2季止,上市、上櫃公司投資收益累計匯回金額分別為6965億元及681億元,合計7646億元,占累積原始投資金額2兆7236億元的28.07%。匯回原因方面,主要是配合集團資金規劃策略,將盈餘、現金股利、出售股權收益匯回所致,上市櫃公司皆以電子零組件業匯回金額較大。
台灣上巿櫃公司加大力度西進!獲利匯回逾千億破歷史紀錄
上市(櫃)公司近十年大陸投資原始投資金額統計中國大陸自去(2022)年起疫情走緩,台灣上巿櫃公司加大力度西進!金管會昨日公布去(2022)年上市櫃公司對大陸投資新增1744億元,是2019年來新高,合計1210家上市櫃公司去年獲利匯回台灣金額1144億元,首度破千億,更是歷史新高紀錄。川普總統任內美中掀起貿易大戰,美國在2018年對大陸部分產品祭出高關稅,台商對大陸投資暫停觀望、思考分散生產基地,蔡政府並順勢推出「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台商對大陸投資金額由2018年的1839億元,縮水至2019年的117億元,至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當年對大陸投資僅8億元。但自去年起,大陸疫情走緩,上市櫃公司投資大陸逐漸恢復動能,呈現「報復式成長」。根據金管會資料顯示,至去年底,686家上市公司、524家上櫃公司對大陸投資較前年底,新增1744億元,累計達2兆7032億元。金管會分析指出,上市櫃公司因營運策略考量,以併購方式取得大陸子公司,或因應子公司業務拓展、建廠資金需求所致。金管會表示,上市公司獲利表現最亮眼產業,主要在科技業,由「其他電子業」獲利1902億元拔得頭籌,「電子零組件業」、「半導體」分別以726億元、709億元排名第二、三名。上櫃公司獲利前三名也清一色為科技業,依序為「電子零組業」、「半導體業」、「電機機械業」。值得注意的是,上市櫃公司去年投資收益匯回台灣1144億元,刷新歷史紀錄。截至去年底止,上市上櫃公司投資收益累計匯回金額7040億元,占累計投資金額的26.04%。金管會表示,上市櫃公司將資金匯回,主要是配合集團配發股利股息、盈餘分配等考量,匯回金額較大者則是電子零組件業。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受訪表示,兩岸關係特殊,台商投資大陸相較於歐美外商,要多一份謹慎,資金透過免稅天堂、維京群島等轉個彎進入大陸,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實際投資金額應比官方統計還要多,現在看到的投資收益匯回1144億元,只是浮上檯面的數字而已。
通膨嚴峻 學者:央行仍有升息空間
電價將於4月一口氣調漲11%,受通膨預期心理影響,央行昨宣布升息半碼,自去年3月至今,央行5度升息;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電價帶動物價上揚,基層民眾生活壓力變大的情況下,一定會要求加薪,更推升通膨壓力;殷乃平預估,央行下次理監事會議還有升息空間,半碼、1碼都有可能,關鍵在於接下來幾個月的通膨數據。殷乃平分析,台灣今年通膨與去年樣貌完全不一樣,雖美國通膨仍高達6%,但至少趨勢是向下走,且聯準會還會減緩升息腳步;台灣方向,政府透過控制油、電漲價,造就台灣去年是通膨最低的國家之一,不過,到了今年狀況全面翻轉,通膨趨勢向上、央行擔心通膨預期,可能持續升息腳步。升息對民眾來說,增加房貸、車貸壓力,中長期來看是不利台股;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從近來盤面看,台股氣勢比美股強,短期還有一波上攻氣勢,指數隨時有破「萬六」關卡的機會,但要當心投機氣氛遇上利空,重演去年10月股市震盪拉回的風險。央行一年內5度升息,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表示,現在物價都在漲,可理解為什麼升息,不過李育家也呼籲央行、政府在調整利息時也要考慮企業能力,不要造成中小企業過大的負擔。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昨日也表示,近期美國聯準會、央行升息,已經造成機械業融資很大的負擔,尤其美國聯準會連續升息、累計升息19碼,對於有海外投資或者第三地投資的業者,造成很大的利息負擔。而受到央行跟進升息,縮減與美國利差,昨日新台幣兌美元收盤大漲1.54角,收在30.372元,魏燦文急向政府喊話,台灣是外銷導向,而機械業又要與日韓比拚,台灣在關稅上已經輸了、不能在匯率上也輸,呼籲政府新台幣匯率應維持在32元。
大陸釋善意 在陸台企可享RCEP成員關稅優惠
大陸再對台商釋出善意。大陸商務部部長王文濤5日表示,將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深入發展,幫助台胞和台企更好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他建議台商可高度關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大陸台企可享受RCEP成員關稅及原產地規則優惠,借助大陸面向RCEP夥伴國家並獲得更廣闊市場。香港東網報導,王文濤昨日出席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特別針對推動兩岸經貿發展發表談話。王文濤說,商務部將從三方面發力,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深入發展,當中包括深化兩岸貿易合作,進一步發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和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等重點平台,幫助台企開拓大陸市場。此外,大陸商務部將促進兩岸產業合作,指導福建自貿試驗區、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等台商投資聚集區,進一步擴大對台「先行先試」,為台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準服務。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龍明彪曾在去年12月的「RCEP和桂台產業交流對接會」致詞表示,台商台企立足大陸,放眼RCEP覆蓋區域,定能在參與「大循環」、「雙循環」中厚植新利基。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大陸願意協助在陸台商是好事,可以加深經貿關係,但是當務之急是兩岸關係要恢復,大陸已釋出要開放16個航點,台灣方面盡速開放,要從眼前的事情先做起。不具名的機械業者表示,大陸台商的生產基地就是在中國大陸,出口到RCEP國家享有關稅優惠,但是根留台灣的機械業確實面臨RCEP極大競爭壓力,台灣應積極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與各國簽定自貿協定,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中國大陸要協助在陸台商通向RCEP貿易夥伴,表面上是「政治語言」,現在大陸面臨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對台釋出善意也是想吸引台商赴陸投資。吳大任認為,中國大陸近期對台釋出優惠以及善意,都是屬於中長期政策,大陸內部今年還面臨經濟挑戰,例如失業率、房地產泡沫化等,所以這些利多政策在短期內難以「立竿見影」,要長期累積,效果才會顯現。
冷風吹起製造業需求降 餐飲業營收成長13%
工業冷服務業熱!受到消費疲軟、廠商高庫存調整影響,11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4.93%,連續三個月出貨量減幅破「4」,製造業吹起冷風。好消息是內需仍成長,餐飲業營收年成長13%,零售業績也優於去年同月,但增幅連5個月走跌。工業產品55%靠出口,其餘才是供應國內所需,在外銷訂單低迷下,產線出貨量不看好。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說明,這是受通膨及升息影響,全球終端消費需求下滑,加上產業鏈庫存調整影響。工業生產中的資訊電子方面,如電子零組件業出貨僅年增1%,主要靠積體電路量增撐住沒負成長。但是消費性電子買氣疲弱,液晶面板、記憶體都減產不少。出貨量跌最多的是傳統產業,尤其是受大陸疫情封控影響,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生產減逾2成,機械業設備也少13.6%,僅汽車及零件業出貨成長。相對工業疲軟,內需正常很多。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各繳出3827億元、760億元,兩者都創造歷年11月新高。不過前者年增1.4%,是7月起的連續5個月下修,力道減弱。餐飲年增13.3%,一如預期熱絡。零售業中的電子購物與汽機車業,靠著雙11買氣,新車購買熱絡,營業額都有提升。不過,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服飾品、量販店及百貨公司,營收都較去年同月衰減。黃偉傑解釋:「零售業主要是去年該月有五倍券振興消費,墊高基期,所以增幅不大。」餐飲業中的餐館業及飲料店業,受惠雙11、世足賽聚會等活動,業績雙雙成長。外燴及團膳業也因航班量提升,空廚餐點需求增加而擴增營收。展望12月還是「工業慘內需旺」。黃偉傑認為,大陸疫情解封後有控制不住趨勢,部分廠商提早放連假,估計工業生產減幅超過9%。零售及餐飲業因進入耶誕、跨年、婚宴及尾牙聚餐等消費旺季,加以車商衝刺年底業績,估計可各成長高逾5%與10%。
日圓貶太凶搶單 台機械業喊話:Q4新台幣貶至32元維持出口競爭力
美國聯準會升息3碼帶動新台幣匯率大幅走貶,新台幣23日收盤31.665元,創下逾5年半新低紀錄。此情況卻有利機械廠商出口外銷,以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為例,會員廠商幾乎100%以外銷市場為主,新台幣貶值有助機械產品出口價格競爭力,期盼台幣兌美元貶至32元,才可拉近與日圓貶值的差距。機械公會日前統計,今年前8月因新台幣貶值增加3.3%的新台幣收入,前8個月出口新台幣約6960億元,乘以3.3%,大約增加新台幣230億元的匯兌收益。機械公會指出,日圓今年貶值幅度已超過25.8%,貶幅太多,使得日本機械產品的性價比好過台灣,對台灣機械設備海外接單能力已造成嚴重影響,建議政府宜放手讓新台幣持續貶值,維持台灣產品出口競爭力。受全球通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變化、俄烏戰爭、中國持續封控、終端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的不確定性,法人預期半導體晶片短缺狀況將在今年底緩解;機械業保守看第4季至明年第1季訂單,盼「先蹲後跳」醞釀反彈契機。觀察被動元件市況,本土法人指出,中國封控影響高階筆記型電腦物流常態,Q4須密切關注終端需求變化;目前來看標準品被動元件庫存調整仍需要6個月時間,大廠標準品產能利用率從70%降到50%,明年農曆年後,觀察產業整體庫存去化狀況。外資法人分析,8月起由於歐洲季節性暑休、加上電力成本增加、以及工具機需求轉弱,大部分台灣自動化和機械廠商8月業績趨緩;此外,中國市場需求持續偏弱,預估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前,需求不會明顯回溫。不過工具機市場仍可受惠全球半導體製造在地化趨勢、以及電動車供應鏈投資效益,減緩未來數季自動化產品需求減緩的下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