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山
」台灣改造槍枝及子彈氾濫 監察院點名捷豹、樺山兩大源頭
國內改造槍枝及子彈氾濫,以進口「模擬槍枝」改造為大宗,且查獲甚多JP(捷豹)及FS(樺山)兩廠牌的改造槍枝,非法槍彈之管制是否須再加強管理,實有深入調查必要等情案;監察院(19日)通過調查報告,函請行政院轉飭相關機關持續全面檢肅非法槍、彈改造問題。監察院指出,由於國內改造槍枝及子彈氾濫,以進口「低動能」改造為大宗,2021年及2022年進口達4萬9079枝、17萬6107枝。而子彈部分以「彈殼」或「空包彈」進口均未管制,更易於改造成具殺傷力之子彈。且109年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修正前,JP(捷豹)及FS(樺山)等易於改造的模擬槍枝,因不必報備,致查獲甚多該兩廠牌之改造槍枝。監察院多次函詢發現,相關主管單位尚無有效之具體因應措施,近來媒體又屢見查獲非法制式槍彈,非法槍彈的管制是否須再加強管理等情一案,經監察委員蔡崇義、陳景峻提出調查報告,監察院內政及族群委員會議於19日決議通過調查報告,函請行政院轉飭相關機關持續全面檢肅非法槍、彈改造問題,以維護社會治安及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蔡崇義、陳景峻調查發現,我國2005年以前未管制模擬槍,模擬槍是可合法持有,2005年至2020年僅管制具「打擊底火」模擬槍,至2020年開始管制具「火藥式擊發機構裝置」模擬槍,從此槍枝管制範圍擴大,並從我國管制槍枝改造的立法歷程,見到近年查獲非法槍枝中,非制式槍枝多由「模擬槍」或土造槍枝等改造而來,且「模擬槍」改造之槍枝在非制式槍枝亦都維持相當高占比,顯示「模擬槍」取得、改造仍較制式槍枝容易且穩定,對於治安維持危害甚深。蔡崇義、陳景峻認為,目前對「模擬槍」無論係來源管制或製造、持有的監督,主管機關雖尚能依治安現況保持滾動式修正相關法規,然針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修正前持有未報備,而無法追蹤列管的模擬槍枝,內政部仍須謹慎持續全面檢肅,以維護社會治安及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蔡崇義、陳景峻點出國內模擬槍擴大管制後,警察機關卻陸續查獲由金屬遊戲用槍改造為火藥動力式槍枝案件,並造成多起傷亡,此類低動能槍枝雖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所列管制進口物品,但進口後若為不法分子取得、改造為具殺傷力槍枝,對社會治安仍造成衝擊,因此各部會主管機關仍需持續合作依分工管理計畫保持高度警覺,強化各項審查機制。邊境管制亦仍需財政部關務署及各邊境警察機關(內政部警政署航空警察局、保安警察第三總隊及各港務警察總隊)協力配合落實將槍枝改造源頭圍堵於邊境關口。另外,蔡崇義、陳景峻也注意到,關於媒體報導國外進口「空包彈」恐已成為近年改造子彈犯案新寵,且由內政部提供查獲非法子彈數據發現,近年由空包彈改造子彈已較制式子彈比率有上昇情況,但因「槍砲彈藥主要組成零件種類表」未將「彈殼」或「空包彈」列入主要組成零件管制,其考量理由係因彈殼目前並非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所規範的管制品,且主管機關亦於2023年訂定加強空包彈輸入審查規定,期能從源頭及流向強化使用管理,惟因空包彈等仍屬容易取得及改造的特性,主管機關仍應嚴肅正視空包彈、廢彈殼改造成非法子彈議題,研處妥適因應方式。
公園裡的陌生人/林森曾嗆聲蔣中正 介壽公園主人竟是他
總統府與北一女之間凱達格蘭大道上有一座袖珍型的「介壽公園」,原本「介壽」二字是為了向當時主政的蔣介石賀壽,妙的是這座公園的主角竟然不是蔣中正,而是曾經公開嗆蔣的中華民國第三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對於許多7、8年級生來說,「林森」兩個字的認知可能來自幾乎各縣市都有的「林森路」路名,例如台北市就有林森南、北路。此外,全台至少有三所國小以「林森」為名,就算時下年輕人不認識他,甚至還解讀它就是「森林茂密」之意,然而林森在民國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為了紀念林森,台灣有許多縣市都有以「林森」為名的道路,也有以「林森」為名的小學。(圖/翻攝自林森國小臉書)林森生於1868年(清同治7年),家鄉就在福建省閩縣尚幹鄉鳳港村,他曾先後進入美國教會轄下培元學校、鶴齡英華書院就讀。1884年(清光緒10年),林森曾到過台北電報局任職。10年之後,也就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在日本強力要脅下,隔年也就是1895年(清光緒11年),清廷同意割讓台灣,令當時台灣居民十分悲憤!根據作家陳文德撰寫的「1895年決戰八卦山」一書記載,當時以丘逢甲為首的台灣仕紳團,曾向台灣巡撫唐景崧上書表達強烈關切,並在當年五月,公推唐景崧為台灣民主國總統,開啟台灣民主國抵抗日軍接收台灣的行動。當時防守台灣的主力部隊,主要是唐景崧統率的部隊,及在中法越南戰爭抗敵馳名的游擊名將「劉永福」黑旗軍。「黑旗軍」當時駐守台南,滿清政府曾多次要求全軍撤回大陸,都被劉永福以曾宣誓與台灣人民共存亡而婉拒,當時人在台灣的林森,也曾是台灣「黑旗軍」的一員,並曾組織地雷隊與日軍血戰。儘管劉永福最後在難敵日本海陸軍強力圍剿下,棄守台南、悄悄返回大陸,林森在日本統治台灣後也回到福建,但他曾在日治初期(1898)再次來台,擔任嘉義地方法院(台南地院嘉義支部)通譯。兩年後,國父孫中山先生電召林森返回大陸,參加同盟會的反清革命,廣州起義及武昌起義都可見林森身先士卒的身影,立下不小戰功。民國建立後,林森曾先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參議院議長、中華民國首屆國會全院委員長等職,並從1931年(民國20年)起擔任立法院長,隔年就任國民政府主席,長達12年。該職位雖是中華民國的虛位元首,實權集中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長蔣介石手中,但林森任內曾簽發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布告,在歷史上扮演吃重角色;1943年8月1日,林森在陪都重慶與美軍車輛相撞,因車禍逝世,結束傳奇的一生。根據國史館記載,林森政治理念,其實與蔣中正不同調,尤其對蔣中正長年主掌軍權,進而把持國柄、權傾一時,林森頗反感,亦曾公開指責。只是,面對日本意圖發動侵略戰爭時,林森又認為當時唯有蔣中正能率領國軍抗日,公開力挺蔣發動對日抗戰,大是大非的直率作風也讓他獲得不少讚賞。林森的政治理念與蔣中正其實並不同調,但他大是大非的精神,還是受到蔣中正的肯定,圖為1966年,林森百年誕辰紀念大會,蔣中正以總統身份親臨致詞。(圖/報系資料庫)1964年(民國53年),為了迎接國慶日慶典,北市府積極整頓市區,拆除了介壽路和公園路口的違章建築蓋新的公園。由於該公園位在介壽路上,就順勢取名作介壽公園。兩年後,適逢林森誕辰百年,為紀念林森百年誕辰而組成的「林森先生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就選定在台北市區選定現今介壽公園內建了一座林森銅像。外傳,林森銅像的底座是沿用日治時期興建的『樺山資紀』銅像底座,而樺山資紀就是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後,日本任命的首位台灣總督兼軍務司令官,他不僅曾參與接收台灣、打擊台灣義軍的任務,還曾對劉永福發出「樺山資紀勸降書」,劉永福則以「致樺山資紀之覆書」回敬,拒絕向日軍投降,讓兩人都在台灣史上留名。儘管目前無記錄能佐證林森早年在台參與黑旗軍抗日時,曾與樺山資紀正面對壘,但當時一是抵抗殖民侵略者、一是遂行殖民侵略者,卻在先後離世百年後,因同址同一座銅像底座,再度產生歷史連結,也更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