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化
」 霸凌 標籤化 萬華徐巧芯爆勞動部還有一串「謝宜容們」 再點監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組長等四人涉嫌霸凌
立委徐巧芯今天(4日)爆料,勞動部發展署北分署內有一掛「謝宜容們」,並點名主秘施淑惠,桃竹苗就業服務副分署長游勝璋、監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教育交流組長邱月雲,勞動力發展署外勞管理組專門委員胡欣野在北分署任職期間,都或多或少涉嫌霸凌壓榨北分署同仁。每個人被指控霸凌細節不同,有的故意給同仁考績打低分、壓榨同仁捐錢買萬寶龍鋼筆歡送勞動部政務次長,還被要求替長官寫碩士論文報告,甚至中午12時站在電梯門口抓哪位公務員先離開辦公室去吃飯等等,徐巧芯認為部份行徑甚至既離譜又幼稚。徐巧芯說,勞動部既然要重啟調查謝宜容案,就應該將她截獲的北分署基層員工檢舉函指控對象一併調查,她也發公文給勞動部要求與謝宜容併案調查。洪申翰則表示,確實已經收到徐巧芯辦公室發函要求調查的公文,也交辦給業務單位,正在調查中,但他認為因為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個案,她不認為「在立院公布過多細節是適宜的,也不適合做過多討論,因為部份被指控人士在勞動部工作的時間其實距今已經「蠻久了」。勞動部北分署有「一掛」謝宜容們。(圖/立法院實況轉播)徐巧芯對洪的回答有些驚訝,反問洪申翰「蠻久了,所以(你)要怎樣」?洪申翰對許巧芯說「那你就不要用謝宜容們形容這些人」,徐巧芯說,不能因為霸凌案不是發生在最近就不要查,他向外交部檢舉三個案子,雖然未必是現在發生,外長林佳龍都說會重啟調查。洪申翰被問急了,改口每個案子他都會查清楚,徐巧芯追問可否比照閣揆卓榮泰要求的標準,7天內查清楚?洪申翰則重申會查清楚,但查清楚前先不宜進行標籤化敘述,如果調查結果,與檢舉信函內容不同,對這些被檢舉者也未必公平,洪並否認「這不是替這些人背書」。徐巧芯則反批,如果所有部長都像你一樣,會不會檢舉信最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霸凌案不就是這樣,才會官官相護,事情當然就是要攤開來說,如果事後查無實證,勞動部不能用新聞稿記者會方式還這些被檢舉者的公道嗎?徐巧芯還說,這些檢舉函、他都初步查證過,才敢提檢舉「你不要挑戰我」,洪申翰則表示「我沒有要挑戰你,我會好好調查」。勞動部因為發展署北分署一位吳姓公務員輕生致死、同仁控訴是遭長官霸凌而死,引爆全國反霸凌風潮,檢討各部會大小長官涉嫌霸凌的檢舉函,如雪片般飛向朝野立委,不過,因為霸凌案的定義並不明確,這些被檢舉者究竟是言詞、行動霸凌基層部屬,還是「嚴格管理」部屬,經常有爭議。例如,立委今天被徐巧芯指控中午12時就站在電梯口「抓哪位公務員率先跑去吃飯」,勞動部內就有聲音指出,勞動部該單位中午休息時間是從12時30分開始計算,有民眾去洽公,卻發現公務員12時就在吃便當,抱怨觀感很差,隨後向勞動部多次檢舉,勞動部該位長官才嚴令員工不可以在12時仍在營運期間吃便當或外出吃飯,甚至親自站在電梯口看究竟是誰先去買便當,只是,全國各部會辦公時間,上午多半是到12時,為何勞動部該單位例外,是否基於便民理由?抑或是另有考量,有待勞動部進一步調查釐清。
陳時中「夜宴」當事人還原餐會細節 真實身分曝光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日前在臉書指稱,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與前次長王必勝今年8月6日出席一場餐會,陳時中會後與多名「辣妹」一同走出。該事件引發外界關注,對此,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回應,她是辣妹群中其中一人,另一位當事人、美女牙醫唐櫻翠也在網路上發文,還原餐會當時的情況。王鴻薇在臉書爆料,貼出照片顯示陳時中在餐會後與幾名女子一起走出,其中一名女子身穿露肩裝,另有一名女子穿著低胸服裝,在陳時中上車後站一排歡送,引發外界質疑。對此,陳時中辦公室回應,當天只是友人餐敘,與會的女性都是醫師,強調「她們都是非常優秀且值得尊敬的醫界夥伴,不應受到惡意抹黑及造謠」。照片中穿著露肩裝的田知學醫師隨後在社群媒體出面說明,她是照片中的其中一名女性,當天是因為要上台表演才會穿著較為華麗的服裝,「這是我在醫師節晚宴的表演後和姐妹們的聚會,當天的衣服是在網購平台上買的,我很喜歡這套衣服!」她表示,自己穿得開心,並認為在工作之外展現自我風采是難得的小確幸。田知學進一步回應對「辣妹」的評論,她強調,「我把『粉味』當作是稱讚,而不是詆毀!姐妹中有人為了 生存、沒有機會可以讀書、不得已做『粉味』的,在我心中,她們是美麗的!」與會的另一位當事人、口腔顎面外科女醫師唐櫻翠也發文,說明當天的情況。她表示自己這幾天人不在台灣,因為時差關係比較晚才得知,原來自己在8月參加的一場醫界餐敘被偷拍,還出現很多相關的報導,「記得那天,我跟平常愛打扮的自己一樣,穿了一件喜歡的禮服」,餐會中陳時中也有出席,並謙遜地回應大家的問題。對於外界關注,她強調,「身為女性醫師,無論穿不穿白袍,都應該有自由選擇如何展現自我。」另一位當事人、口腔顎面外科女醫師唐櫻翠也發文說明當天的情況。(圖/翻攝自唐櫻翠IG)唐櫻翠表示,「身為一個口腔顎面外科的女醫師,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都以身為女性而感到驕傲,對自己的專業更是充滿自信,不斷追求進步。不管穿不穿白袍,我都要求自己活得漂亮且真實」。她也直言,社會對女性的標籤化與物化不應成為限制女性發展的枷鎖。「有人認為我不像醫師,我當作是稱讚」。唐櫻翠認為,無論性別,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而不是成為攻擊或貶低他人的工具,女性應該有權利在職場與生活中展現自信與美麗。
資訊爆炸時代,你卻迷失了自己? 《去他的互相傷害》教你把內心變成強大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家常常迷失在他人的想法和觀點中,失去自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去他的互相傷害》這本書提醒了「真正的強大來自於內心,而非外在的能力」,只有通過極度的自我坦承,才能實現內在的強大。這需要我們具備獨立思辨的能力,誠實地面對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深入認識自己 真正了解所想「認識自己」是通往內在強大的必經之路,要學會停下來與自己對話,深入探索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一味地接受所有的資訊,要懂得分辨其中的價值。不是為了說服任何人,而是希望大家能夠思考「我自己是怎麼想的?」,從而真正認識自己。生活並非總是美好,它遠比所有理論都複雜,透過輕鬆調侃的筆調,以幽默的方式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這並不意味著缺乏堅定的態度,反而是一種療癒的風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需要不同的靈魂養料。只有不畏不懼,在面對不公不義時挺身而出,才能與他人產生真正的共鳴。就要活成動詞 不要只是名詞大家應該學會將自己活成一個「動詞」,而非被標籤化的「名詞」。不要尋找愛,去愛;不要期待成功,去做;不要追求成長,去體驗;不要等待答案,去創造。人生在世本就不易,我們不需要八面玲瓏,六面玲瓏就已經足夠。剩下的兩面,留給那個簡單純粹、玲瓏剔透的自己。真實坦誠面對自己 體驗生活滋味學習去面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對世界的回應。它並不完美,但卻真實而坦誠。「極度坦承,就是無堅不摧」,一起端起酒杯,喝下自己的酒;放下酒杯,走自己的路。允許自己有所認同和不認同,這才是最重要的;一起品嚐這本甘甜微辣的好滋味,去面對那個真實的自己和生活。本文出處:《去他的互相傷害:致那些為我好,但一點都不好的人間關係》,悅知文化
老人獨居戶10年增8成!「孤獨死」案例愈來愈多 新北曾1天內傳3起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內政部「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資料顯示,僅1名65歲老人獨居宅數從2013年29.4萬宅,至2022年52.8萬宅,10年成長近8成,隨著獨居戶增多,「孤獨死」案例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六都當中,僅1名老年人口居住宅數,以新北10.6萬戶居冠,其次為台北7.9萬戶,台南約4.9萬戶。新北市去年10月間曾1天內傳出3起獨居者在家死亡多時卻無人發現的悲劇;新竹去年9月間更有獨居翁在家死亡多時,遺體遭狗啃食的憾事。台南仁德區成功里長鄭晴而去年底至今接連處理多起「孤獨死」個案,不乏死者在家發臭才被發現,即使送殯儀館也因無親友出面,只能冰存;甚至出現殯葬業盯上孤獨死長者無人善後,出面「搶屍體」,打著幫清寒死者辦後事名義,四處討善款斂財。經手多例「孤獨死」,鄭晴而深感社福網絡看似機制完備,但法令冰冷且僵化,「不是親屬,想幫也幫不上忙」。他舉1名在家自然死亡多日,遺體腐爛的獨居死亡里民為例,雖知身分但礙於面目全非,且欠缺身分證明文件,三更半夜聯繫不上公部門,殯儀館一度拒收,最後聯繫社會局證明死者為列冊對象,好不容易才送進殯儀館冰存。後來,從殯葬業者口中得知,若一開始以「無名屍」處理就不會遭拒,「明知身分卻要假裝無名屍,不是很矛盾?」鄭晴而說,社區關懷據點不乏流於形式,只有量血壓、填表卻未落實關懷訪視,「政府每年編大筆經費打水漂,有錢、有制度卻沒執行力,政府有認真檢視嗎?」他建議市府派1名公務員管理10至20個據點,以利於落實關懷訪視。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主任吳敏欣說,比起列冊的紙上作業,鄰、里長比社政單位更能掌握每個鄰里概況,就扮演守望的要角,甚至志工送餐、郵差送信也能觀察到「飯菜沒人拿、送信沒人拿」等異狀。她提到,獨居者不盡然是無助弱勢,有些可能傾向自由自在、一個人生活,而不考慮跟孩子或住進機構,當事人自認為可以,外人也難以強迫「避免獨居」,但外部還是需從旁關懷,透過鄰、里長甚至志工或鄰居,一旦發現鄰居未露臉、沒出門跡象,就是最佳守門人。吳敏欣舉日本為例,曾讓獨居長輩每天在家門口插旗,藉此傳達「身體健康」訊息,如未插旗則是身體抱恙,老人一旦有異狀,可及時被發現,但也有人認為過於標籤化,類似概念也可行,至於執行細節可再研議。
4年22警輕生!議員指警察心輔制度「關老師」淪為「官老師」 警察局這樣說
全台員警輕生事件頻傳,不分黨派議員都認為警察心輔制度「關老師」淪為「官老師」,角色定位衝突、教育訓練流於形式,應引進外部資源。警察局長吳坤旭指出,全市有17位關老師,另有11位專業諮詢委員和2名委外心理師,同仁可免費自主預約諮詢不用跟警政單位回報,免怕長官知悉或貼標籤。「花瓶政策大可不必!」議員彭俊豪和許家睿說,全台近4年有22名警察輕生,今年上半年就有6位,顯見警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但警政署「關老師制度」卻很弔詭,由單位長官兼任,關老師等於「官老師」,試問有誰願意主動跟自己的長官深入促膝長談或表露工作上的壓力,甚至擔憂被「標籤化」為問題人物,影響到前途或未來,無怪乎自殺數不減反增,建議擴大到全市身心診所都能免費心理諮詢,員警持診斷證明就核銷給補助。議員楊朝偉和黃婉如說,過去就為「藍色警服下的掙扎」抱屈,認為市警局原有的「關老師」心輔系統淪雞肋,力促讓員警自行尋求外部醫療資源,降低內部因素造成的心理健康黑數。議員李宗豪則呼籲不要一味追求績效數字,要用獎勵代替懲處,減輕壓力。警察局訓練科說,桃園市有17名參與過心理輔導專業課程訓練的「關老師」,因應近2年社會變化幅度大,也遴聘11名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擔任警察局心理諮詢委員,提供同仁即時的心理輔導諮商,去年下半年更擴大委外與2名心理師合作,員警可自行預約前往就診,出示服務證就能免費心理諮詢,每小時1600元的諮商費由心理師向警局核銷,過程都以代號及密件辦理,院方不會回報就診情況及相關紀錄,同仁也無需向警局回報,落實隱私保障、避免被貼標籤,今年以來已服務29人次。「最怕是隱忍不說!」訓練科也提到,今年輕生警,沒有一個是單位列管的,因此全面推動「珍愛生命守門人」,盼讓每個同仁有警覺性,發揮同儕互助力量,不諱言願意接受心理諮商的員警較年輕,認為輔導是正常紓壓管道,但資深同仁相對抗拒,會持續努力突破,防患未然。◎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中時社論/兩岸一家人 馬習會催動雙方大交流
前總統馬英九結束11天的大陸行風光返台。作為此行的高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高規格舉行的「馬習二會」,為多年來冰封許久的兩岸關係帶來難得暖意。台灣民眾普遍重視馬習二會的畫面感,但更關鍵的是,解讀北京對台灣釋出的複雜政治訊息還需要力透紙背的解碼。習近平軟調 給下台階不可否認,由於兩岸歷史與政治糾葛,以及雙方實力的不對稱,台灣在面對大陸時,長期需要對等、尊嚴、正名的訴求,這種心態自然表現為馬習二會後,媒體和名嘴一窩蜂關注馬英九以「口誤」提及中華民國,並罕見向陸方指出「各表」的九二共識等話題。但這模糊了馬習二會的焦點:如何在民進黨三連任之際,讓兩岸擺脫戰爭陰霾、重現交流合作的和平繁景,才是真正的目的。相對於習近平溫情、簡要的開場談話,大陸官方在馬習二會後釋出的長篇新聞稿,才是發現重點、找到新意的素材來源。習近平會見馬英九時提出的四點意見,是繼2019年1月拋出震撼全台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來,時隔5年篇幅最長的兩岸談話。最大區別在於,5年前的講話充滿政治語言和政策宣導,這一次則調整為循循善誘的感性對話,政治味道沒有那麼濃。細讀習近平此次長篇談話,不少細節隱藏了恢復兩岸大交流的訊號,值得賴清德團隊重視和研議。首先,就延宕已久的兩岸雙向觀光議題,習近平說「我們熱誠邀請廣大台灣同胞多來大陸走一走,也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這句話給爭執不下的兩岸主管部門「下了台階」,也讓國內觀光業者重新振奮起來。今年大選後,蔡政府突然對國內旅行社赴陸觀光下達「禁團令」,除了有反制M503航線的短線考量外,政府多次表達出大陸遲遲未表態開放陸客來台的不滿,訴諸兩岸交流要雙向、對等、互惠,但略顯諷刺的是,每當陸方國台辦發言人回應相關問題時,卻總是反批台方限制兩岸人員交流,讓事情陷入羅生門。如今,習近平已經率先發話,樂見大陸民眾到台灣看看,能否轉化為兩岸盡快恢復雙向觀光的具體政策鬆綁?若從更廣義的角度解讀習近平此番表態,他既然樂見兩岸民眾雙向往來,不就是暗示無意武統台灣、有意降低敵意螺旋嗎?不僅如此,在馬習二會的場合,習近平雖然重申促統立場,但具體論述以「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美好未來」為包裝,凸顯了陸方和統路線不變,以及統一是「未來式」的緩和訊息,所謂「共同追求」亦隱含了無意脅迫式對台促統的意涵。賴清德政府 務實以對在馬習二會上,習近平通篇沒提民進黨,卻有許多論述明確指向520總統就職典禮。習近平表示:「九二共識核心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的認知,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來談。」比較8年前蔡英文就職前,「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礎,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動」的表述,明顯看出,大陸其實意識到九二共識在台灣已被標籤化,希望基於民族情感尋求兩岸新的共同語言。言下之意,只要認同中華民族,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北京都願意和台灣各界對話,這也體現在此次訪陸「大九學堂」青年學生在馬習二會上發言的安排。有別於過往陸方只願意與精挑細選的「樣板」台青交流,此次習近平破例邀請台青面對面對談,在大陸高層對台活動中,算是頭一次。這些隨團台青未必支持國民黨、更不像統派,但至少對中華民族和文化有相當認同,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陸方有意超越「政治原則的剛性前提」,以共同血緣、情感和歷史記憶與台灣年輕人溝通。以民族情感為基礎,樂見民間雙向往來,鼓勵兩岸青年交流,這是馬習二會上,大陸釋出的訊息。轉換成政治語言就是:賴清德新政府若能遵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正視兩岸同文同種的歷史事實,對兩岸關係持務實立場,那麼恢復陸客、陸生來台的大交流狀態,應該指日可待。
最後一張網3/曾遭霸凌「關廁所、丟爛菜」逃學 繭居少女親述蛻變路
由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的新北市蘆洲少年服務中心,扮演當地「少年的最後一張網」角色,服務三蘆地區12到18歲的孩子,協助少年生活重回正軌。17歲的小珍(化名)因國小時遭霸凌,進入中學後不斷逃課、不願再進教室,所幸在蘆少社工張睿宏的陪伴下重拾希望,如今即將高中畢業,將來想朝幼保或社工方向發展,幫助更多需要的人。「國小在打掃清潔的時候,霸凌我的同學不讓我去打掃,把我關起來!」小珍回憶,她自幼就性格敏感纖細,似乎也因此在團體中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同學們會朝她丟爛掉的菜葉水果,還會將她困在廁所裡,而當時眾多老師都知道此事,卻沒有人可以完全保護她。進入國中後,小學的噩夢和陰影仍在小珍心中揮之不去,她開始逃學、不斷請假,一周約只有一到兩天去上課,即使回到學校也不願踏入教室,而是在輔導班自習或幫忙老師們處理課務,嚴重時期甚至出現自殘行為。「我媽媽就會一直罵我『沒用』,其他老師也覺得我一直在逃避,那時候好像只有血流出來才會讓我好過一點。」小珍提到,在拒絕去學校之後,家庭和外界的壓力讓她喘不過氣,最終只能自殘來紓解心中壓力,當她一度以為自己陷入無盡黑暗時,張睿宏和蘆少社工猶如陽光照進她的世界。小珍原是拒絕上課的繭居族,因張睿宏的鼓勵而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因此逐漸打開心扉。(圖/蘆少提供)小珍說,當時蘆少會進入校園輔導高關懷的學生們,而她也在社工們的邀請下開始參加各式活動,曾到三芝進行5天4夜的旅行,也曾去台中民宿包場過夜,期間還有去海邊淨灘、衝浪與各式有趣的課程,她起初十分排斥、不斷拒絕,所幸有張睿宏的不斷鼓勵和支持,她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打開心房。「宏仔(張睿宏)是個很特別的大人,他會記得我說的每句話,有時候還比我自己記得更清楚。」小珍提到,她的想法十分天馬行空,高中時還曾說大學想報考中國戲曲學院,其他大人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反對,張睿宏卻認真規劃,為她制定特訓方案。小珍說,張睿宏查看該校報名標準和考試項目,開始陪著她運動、跳舞和朗讀,此計畫最終在自己的混水摸魚下不了了之,但她感受到張睿宏的用心和溫暖,而張睿宏發現她有自殘行為後,第一時間也並非苛責或痛斥,而是語重心長地希望下次自殘前能先跟自己聊聊。蘆少社工不願對少年說教,而是藉由各項活動走入孩子們的內心,期盼社會對他們多一些寬容。(圖/翻攝蘆少臉書)「宏仔說,如果聊完沒有比較好,我還是想這樣做的話,他也會尊重我。」小珍微笑表示,張睿宏和社工的溫柔彌補她內心的不安全感,她逐漸走出繭居生活,如今就學情形十分正常,而她高職選擇幼保科系,如今身邊有許多朋友相伴,將來則期盼朝幼保或社工方向發展,幫助更多需要的人。「想跟大家說,能不能對這些少年們更寬容一點。」張睿宏說,大眾往往將出現偏差行為的孩子標籤化,但其實有很多像小珍一樣的孩子,他們不壞,只是蒙塵,透過關心和體貼就能讓他們綻放光芒,期望社會能多些溫暖,讓這些孩子們再次閃耀。
「住凶宅」躺著賺月入45K! 新興職業「洗屋師」7大嚴苛條件曝
住凶宅一個月給4.5萬,你敢住嗎?日本職業「洗屋師」現在也傳來台灣成為新興產業!「洗屋師」的工作主要就是要入住事故宅,幫忙洗除凶宅稱號,好讓屋主日後更容易賣出或承租出去,但擔任洗屋師除了要不怕跟鬼相處,還必須符合7個「嚴苛的條件」,包括有一份正當的職業、住進事故宅要滿1年,否則要付3倍違約金、每天必須待在屋內滿12小時等等。入住「事故屋」淨化凶宅,在日本稱之為「洗屋」,洗屋師蔡先生解釋,這項工作就跟源自於日本的禮儀師一樣,也是從日本引進的新興職業,近日在台灣非常夯!甚至有網友在臉書上公開徵「洗屋師」,聲稱躺著賺,每個月至少有4萬5千元入袋,待遇看似相當誘人。不過蔡先生也直言,這個行業其實有下列7個苛刻條件:一定要有正當的職業,一定要有勞健保,所以來入住其實是算兼職要能夠忍受房子有異味,就是所謂死者遺留的屍臭味不能在房子裡有任何黃、賭、毒等違法行為每天要在房子裡待滿12小時以上禁止有任何債務人找上門要能接受房子大門及客廳裝有監視器如果沒住滿1年,就是要付3倍違約金(圖/翻攝自YouTube/中時新聞網)至於有遇過「洗屋師」住不下去的案件嗎?蔡先生回應,身邊沒遇過這樣的人,因為住不下去就要付3倍違約金了,假設他的團隊裡真有人住不下去,他就會再派1個人去替補他。回憶起當初為何想當兇宅「洗屋師」,蔡先生坦承,自己其實也曾經受害過,「我就租給人家,然後莫名其妙,我的租客就在裡面輕生了」,他也因此成冤大頭,房子瞬間變成兇宅掉價,「然後我的房子要被一些不肖的法拍代購業者低價收購,我才不要勒!誰想要啊!」蔡先生也解釋,依照法規,確實還是不能將兇宅去標籤化,兇宅也不能貸款,於是平日從事無人機相關產業的他,兼職當洗屋師入住凶宅至今已長達1年半,如今他成為「凶宅屋主受害者協會」的發起人,「我們去跟法規來做協商說,能不能把相關立法給完善化、去標籤化,而且還可以貸款,這就是我的使命。」至於對入住凶宅完全不會感到害怕嗎?蔡先生則笑稱,「我覺得人比鬼還可怕,你看最近那個柬埔寨豬仔對不對,那些人這麼的可怕,我到是沒聽過靈異的鬼啊,去害死人的。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啦。」最後他也呼籲那些打算去東南亞闖闖看的朋友,想賺錢「先來找我好不好?我這邊真的就叫躺著賺的。」
國小女生用「黃金葛汁」毒同學 家長提告求償102萬
台中市某國小1名女學生疑因與男同學發生摩擦、心生怨恨,今年4、5月間竟夥同班上另3名女同學,將黃金葛汁液裝進對方的水壺裡,校方在事件爆發後雖開調解會議、積極介入輔導,但被害男生家長仍決定向其中3名女學生及其家長提告求償102萬元。據指出,就讀該國小的女學生,因與男同學有摩擦,便在網路搜尋姑婆芋、黃金葛、夾竹桃等毒物相關資料,最後抽籤決定使用黃金葛。該女生4月27日夥同另3名女同學,趁男同學不在時,在其水壺中添加含糖的黃金葛汁液,男同學喝了後曾出現頭暈、噁心、肚痛,以為是吃壞東西;女同學5月4日第2次意圖再將黃金葛汁加入水壺中,但未成功。事件爆發後引發議論,男生家長日前決定對涉案的3名女學生及其家長提告,求償包括慰問金、醫藥費2萬多元,以及100萬元精神慰撫金;至於另名女學生未被求償的原因,據了解,是男學生家長認為她有認錯,向被害男生道歉。校方指出,該班導師發現此事後立即通知所有家長並開會,對於學校外的民事求償情事,校方無從干涉,但事發後一直將焦點放在孩子身上,目前4名女學生及該名男學生都仍在班上就讀,學校持續關注相關細節,並提供固定的駐班人員了解班上學習氛圍、給予支持。本案也衍生案外案,涉案的女學生指控該男同學曾對其「性騷擾」,男生家長則不滿加害的女學生仍在同班,認為有遭霸凌的問題,還曾印製「校長包庇」、「施壓老師」等海報張貼,校長對此也提告家長公然侮辱。校方強調,會議的共識都希望孩子在原班學習且不希望事件被標籤化,至於成人的想法與名節問題則有他們各自的主張、可行使各自權利。
代理教師找嘸人2/談福利就是勞工? 代理教師嘆:提義務就是公務員
代課老師是校園師資的「備用電源」,然而因為本身並非正式師資,因而常受到歧視與霸凌,「標籤化」的職場環境再加上薪資沒有上調空間,種種不友善的條件都迫使許多持有教師證的代理老師轉換跑道,甚至不願投入教學職場。目前已有一年教學經驗的代理老師陳小姐直言,「談義務,代理老師是公務員。談福利,代理老師就是勞工。」在校園內行政工作理應由熟悉校務的正式老師優先擔任,然而正式老師常常不願接行政職務,而代理老師是各校一年一聘,代理老師在擔心「丟飯碗」的情況,往往只能不情願地接下行政工作。她說,除特定縣市及國立高中外,代理老師不管服務年資多久,「死豬價」的薪水一價到底,和正式老師同工不同酬,若無該教育階段或該專長的教師證,學術研究費用會打8折,且代理教師為勞保勞退,也無考績獎金,今年教師節更傳出有代理老師沒拿到教師節禮物的情況。談到代理老師薪資問題,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表示,全國中小學代理老師在110學年度已達3萬2239人,然而各縣市代理教師並沒有統一敘薪標準,能按年資敘薪的只有台北市、金門縣和國立高中的代理老師,其他縣市「代理10年或20年,領的薪水都還是一樣」,工會認為全國應統一代理老師的敘薪標準,目前已提出釋憲,憲法法庭也已受理。她也舉自家人為例,她的家人在南投擔任代理老師26年來都是同樣薪資,薪資完全「凍漲」毫無上調空間,一般代理老師平均待5至7年就會評估是否要繼續從事這份工作,因此依年資敘薪的確是留任代理教師人力的重要關鍵。 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表示,代理教師是調節正式教師人力很好的制度,唯有把代理教師制度完善,才會有人願意留下來。(圖/黃鵬杰攝) 黃湘仙也說,「學校其實很愛將代理教師和正式教師之間標籤化,教育現場真有人認為代理教師矮人一截,也有很多不友善、職場霸凌、歧視或不平等對待。」其實代理教師是調節正式教師人力很好的制度,在不開正式缺的狀況下,又希望教育人員具有專業性,唯有把過渡期制度做好,才能留住教育人才。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指出,根據大數據調查,其實每年退休教師人數和通過教甄人數差不多,若通通進入教育現場理應能平衡,但事實上很多人教育學程修畢取得證書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個職場,加上社會給予教職的框架太多,都會區家長對老師期待又更高,在全台薪水都一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會選擇前往非都會區任教,學生數量也相對少,往往許多人選擇往鄉下去執教。長期關心軍公教族群的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坦言,代理代課老師在校內猶如二等公民,往往正式老師不想做的工作都推到代理老師身上,代理老師做的多卻領的少,考不上正式老師只好做牛做馬、被不平等待遇,相當不合理。他也指出,以往教職是相當有競爭力的工作,近年來因教師整體待遇和一般工作差距越來越小,為人師還要負責政策任務、行政業務、應付家長,其實是份苦差事,當上正式老師至少有保障,但退而求其次成為代理代課老師,恐怕就沒那麼多人願意,而整個公部門及軍公教產業都有人才流失的問題,政府都應該正視這些潛在的問題。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表示,代理代課老師在校內猶如二等公民,有許多不平等的待遇,相當不合理。(圖/報系資料照)
女神背部全裸秀完美曲線 高宇蓁拍《鳳姐》入圍夏威夷國際影展
8點檔女神高宇蓁第一次擔綱電影主角,在台片《鳳姐》飾演一名性工作者,該片今(25)日釋出國際版海報,海報中的高宇蓁衣衫半褪,以背部全裸姿態端坐在日式屏風前,完美曲線一覽無遺,該畫面雖未露臉,但她依然堅持親自上陣。她表示劇情中有激烈的情慾戲,很感謝導演邱新達給予她足夠的安全感,讓她能安心拍攝。《鳳姐》高宇蓁飾演在茶室工作的小姐,人生歷盡滄桑卻仍在心底保有善良。(圖/后花園提供)片中寫實揭露台灣早期雛妓文化以及人口販賣真相,並深入刻畫台灣茶室私娼生活,入選第43屆夏威夷國際影展台灣電影焦點單元(Spotlight on Taiwan),並入圍「亞洲電影奈派克最佳新導演獎(NETPAC competition for best Asian film from an emerging director)」,並將於10月在夏威夷國際影展舉行世界首映,女主角高宇蓁得知後感到與有榮焉:「第一次當主演的電影就入圍國際影展,很開心也很榮幸!」高宇蓁在《鳳姐》國際版海報中親自裸背上陣拍攝。(圖/后花園提供)高宇蓁透露,當初聽到《鳳姐》入圍消息時頗為訝異,心想:「外國人真的能看懂這部具有台灣濃厚在地色彩的電影?」她後來深入了解夏威夷國際影展的性質,得知該影展特別關注各地文化。她也提到自己沒去過夏威夷,工作滿檔的她承諾會排除萬難,期待能在夏威夷參與世界首映並且與當地觀眾相見歡。該片由新銳導演邱新達執導,邱新達的短片《不完美的完美》曾入選英國最大的獨立電影節雨舞影展(Raindance Film Festival)。此次以《鳳姐》再度入圍國際影展主競賽,他深感榮幸並感謝所有參與該片的演員與工作人員,他希望能透過這部電影對性工作者「去標籤化」,進而「從不同視角理解、接納與自己不同的個體。」他也感性說道:「我在美國學電影,能在美國舉行首映,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尤其夏威夷是一個融合亞洲與島嶼文化的獨特之地,與養育我的台灣有很多連結之處。我們迫不及待想跟世界分享作品了。」
更生保護會結合友善廠商出擊 「更生事業群」協助復歸社會
財團法人更生保護會為協助更生人建構職涯藍圖,上午在總會一樓會議室舉辦「更生事業群」簽約儀式,由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及法務部蔡清祥部長擔任簽約儀式見證人,儀式由高檢署檢察長兼更生保護會董事長張斗輝主持,他感謝蔡清祥提出「更生事業群」的構想,透過與多樣化事業單位合作成立之更生事業群,降低更生人在職場上挫敗感,讓徘徊在社會邊緣的更生人,回歸正軌。本次到場參加簽約儀式,自營更生事業體佔3家;友善廠商更生事業體佔5家,目前為止友善廠商簽約數累積達18家,遍及全台及離島,透過與多樣化事業單位合作成立之更生事業群,來降低更生人在職場上的挫敗感,讓徘徊在社會邊緣的更生人,回歸正軌。簽約儀式中,特別邀請「愛鄰舍幸運草企業社」吳牧師現身說法,吳牧師年輕時深陷毒海,無去自拔,讓父母蒙羞,一直是眾所唾棄的人,深刻體會戒毒才能重生,度過艱辛戒毒迢迢之路後,終於重新找回自己,他用宗教的力量及穩定就業,希望能改變更生人。張斗輝指出,更生人普遍低學歷、年紀偏高及被標籤化的影響,想要順利求職並非易事,如果更生人復歸社會只是單打獨鬥相當可惜,因此透過熱心廠商協助,並指派專人訪視和協助,讓更生人不會輕易重蹈覆轍。「更生事業群」以穩定工作為必要,職涯成長為首選,習得一技之長後,更生人才能順利與社會接軌。他強調更生人及矯正機關研發的產品,品質都非常好,已送驗10餘件,都檢驗合格過關。蔡清祥指出,今年2月開始推動友善廠商及「更生事業群」的計畫,在現有制度下,利用更生保護會自有財產及場地,結合現有廠商共同經營,讓更生人在「更生事業群」裡服務更有保障。此外,法務部督導參事林嚞慧也努力促成「更生事業群」,不但關注辦理情形,也積極協助與指導,更保花蓮分會黃淑珠主委、新竹分會葉朝枝主委及「更生事業群」企業負責人皆親臨會場支持,期待社會各界一起協助更生人復歸社會。
紀念文壇大師辭世 米蘭昆德拉紀錄片限定重映
文學大師米蘭昆德拉11日於法國巴黎的家中辭世,享耆壽94歲,大師生涯唯一一部以他為主題的紀錄片《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也於即日起在光點台北電影館限定獨家重映。米蘭昆德拉不願受訪出名,紀錄片《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透過昆德拉的夫人薇拉牽線才完成。(圖/佳映提供)米蘭昆德拉以《玩笑》、《生活在他方》、《賦別曲》、《笑忘書》等作品奠定文壇地位,1984年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尤其被視為他文學生涯中最受讚譽也最暢銷的巔峰之作,並被改編拍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然而由於改編電影所受到的全球矚目令他不耐,以及外界對他各種政治化和標籤化的解讀讓他感到厭煩,米蘭昆德拉早在1985年之後,就已不再接受採訪,也不想被大眾媒體關注。儘管深居簡出的米蘭昆德拉不願受訪,但紀錄片導演米洛斯拉夫‧施米德馬耶導演在《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片中,不僅找到了昆德拉過去還願意受訪時所曾留下的珍貴片段,並在昆德拉的夫人薇拉代為牽線之下,找到了多位熟識昆德拉的導演、劇作家、出版商、文學史家、編劇、記者等各界人士受訪。如今大師辭世,這部電影所完成的紀錄更顯珍貴。
孩子網路遊戲成癮一定得吃藥嗎? 醫:親職互動可改善
精神疾病與成癮問題日益嚴重,孩子教養近期再掀討論。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彥鋒指出,孩子行為出狀況,部分家長會「過度醫療化」將問題歸因於生病,但其實大多不需服藥,可透過親職互動調整改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住院醫師林群表示,暑期常見成癮問題除了網路遊戲還有非法物質與菸酒,呼籲青少年向外求助、勇於拒絕。精神疾病盛行率在全球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重大的負擔,後疫情時代的精神健康,是目前世界各國在醫療和公共衛生最關注的議題之一。同時,成癮問題也日益嚴重,對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產生了負面影響。然而由於民眾普遍對精神疾病的瞭解不足,因汙名化和標籤化所造成的負面觀感,常常延誤醫療照護的介入,也讓患者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惡性循環。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彥鋒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群醫師合作,製作精神醫學、心理學、心智與腦神經科學相關的14支科普影片「工藤心醫的心靈偵探事務所」及2項刊物,期望提升國民對於精神醫學相關的科學素養,增加正確的科學知識、去除精神疾病汙名,並認識相關數位醫療與精準醫療和預防的最新進展,進而達到促進國人精神健康之理想。孩子行為可靠親職互動改善 勿過度醫療化林彥鋒表示,以往外界的觀念是「成癮就是罪犯、就是壞」,不過精神醫學牽涉到生物性、心理狀態及整個社會環境互動等,以遊戲成癮為例,可能是單純行為問題,也有可能是大腦疾病,需要專業診斷與治療找出原因。面對孩子行為出狀況,部分家長會將問題歸因於生病,變成「過度醫療化」,但其實多數不需服藥。例如臨床上只有過動症等疾病才會使用藥物治療,其實很多孩子的行為問題,絕大部分不需要藥物治療,透過親職互動調整即可改善。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國衛院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網路遊戲成癮量表」,調查臺灣8,110 位青少年玩家,成果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資料顯示[i],網路成癮九大準則,持續時間三個月以上,且至少包含以下六項:1.經常無時不刻的想著網路上的事2.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3.需要上網越來越多時間才能滿足4.幾天不玩就會不安、憤怒,只好又玩5.上網總是超過預期的時間6.無法控制或減少網路的使用7.花費過多時間上網8.為了上網想盡各種辦法9.明知上網已引起或惡化身心問題但無法停止。林群說明,「成癮」的重要前提是「影響生活功能」;網路因使用形式多樣,較難界定使用網路是否成癮,但若是「網路遊戲成癮」,就有被納入疾病。而成癮行為反應背後可能反映出孩子逃避某些問題,可能是課業、同儕或家庭等問題出狀況,當孩子無法好好消化處理,加上網路遊戲對孩子吸引力,當人在虛擬世界組團打怪獲得成就感,就會更沉迷其中、逃避現實。他說明,精神科門診治療方式通常會先跟孩子與家長談論目前生活中碰到的困境,以釐清問題,進行心理治療甚至家族治療來協助個案,其中非藥物治療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另外若伴隨憂鬱與躁鬱共病,才會使用藥物治療。醫師最後也提醒,暑假容易成癮的問題還有非法物質、菸酒等,呼籲未成年者避免接觸菸酒。青少年若碰到同儕邀約難以抗拒,可向家長、師長或其他朋友求援,勇於拒絕不法行為。 [i] https://www.hch.gov.tw/?aid=626&pid=24&page_name=detail&iid=203
17歲少年狂開51槍「不會留案底」? 律師揭6情況:可塗銷前科
新北市一間當舖昨(20日)傳槍擊,一名17歲劉姓少年開槍掃射51槍後,前往派出所投案,訊後被依槍砲彈藥管制條例、少年事件處理法移送。有網友便指出,少年除了可以輕判,成年後還可以塗銷前科,不會留下案底,讓人十分震驚。對此,律師也做出回應了。有網友在PTT八卦板以「震撼!!!17歲開槍少年 不會有案底」為題發文,內容提到「少年犯本刑5年以下之罪,接受適當處分後,成年即可塗銷前科,就算是5年以上的罪刑,成年3年後也可塗銷,除可保護少年免於標籤化,也讓他們有機會回到正軌」,而且少年會去台北少年觀護所「度假」,不會留案底讓他難以置信,驚呼:「是真的嗎?」網友熱議少年不會留下案底。(圖/翻攝畫面)貼文一出,引發熱烈討論,網友紛紛給答案:「本來就是這樣,兒少有保護」、「不是判很輕,是根本不會有刑法那些主刑從」、「有些髒活會叫未成年的去扛,抓了也判很輕」、「一直都這樣啊,不然幹嘛都吸收未成年入黑」、「是的,知法玩法一切盡在黑道掌握中」。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梁雨安律師指出,少年持槍掃射會依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起訴並判刑,關於前科部分,必須等服刑完後3年才會依法塗銷,「並非成年後3年就塗銷」。此外,警察機關接獲少年法院有以下6種情形之通知,應辦理少年前科紀錄及有關資料之塗銷。1.受轉介處分執行完畢滿2年2.受保護處分之執行完畢或撤銷確定滿3年3.受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滿3年4.受不付審理之裁定確定,但少年事件處理法第29條第1項之裁定,不在此限5.受不付保護處分之裁定確定6.受無罪判決確定
高中生遭霸凌案調查結果出爐 前學務主任等4人遭懲處
台中市2月間發生公立高中生輕生身亡事件,包括校長等 7人遭調職,另名學務主任則停聘3個月接受調查。該校10日傍晚召開校事會議,調查結果出爐,前學務主任、主任教官及2名學務創新人員有不當管教,造成該生身心傷害,移送考核會或相關委員會做行政議處;至於教官兼生輔組長與另名教官及學創人員,並無不當管教情事。教育局說明,此案學校延誤調查,教育局曾數度要求學校盡速調查以釐清真相,並於3月6日發函給學校務必盡速調查,學校於3月10組成調查小組啟動調查,為加速調查腳步,3月24日將校長等與此案相關人員調職,代理校長到任隨即召開教評會,將學務主任停聘接受調查。學校今天下午4時30分召開校事會議,經過委員充分詢答之後,決議依調查小組建議,前學務主任、主任教官及2名學務創新人員有不當管教,造成該生身心傷害,依「教師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等相關規定,依各該身分移送考核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做行政議處;至於教官兼生輔組長與教官及學創人員,並無不當管教情事。調查小組報告也建議此案疑渉霸凌的部分,應將調查報告主動提供霸凌因應小組參考。教育局強調,對此案調查秉持公平公正、勿枉勿縱的原則,積極督導學校調查及處置作為,日後也會持續加強辦理強化教師正向管教專業知能,協助教師加強輔導管教知能,營造溫馨友善有愛安全的學習環境。這起高中生輕生案發生在2月間,學生家長上月在人本教育基金會陪同下,出面指控孩子因在校內喝酒、抽菸而被學校列為重點輔導對象,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遭校方人員密集搜身、搜書包、栽贓、標籤化等不當管教,被逼上絕路。家長更質疑台中市教育局當下沒解決,讓小孩承受沉重壓力而選擇離開,他悲慟至今無法接受,要求教育局嚴查。
台灣青少年每7人就有1人憂鬱! 研究揭「這關鍵」可提高求助意願
新冠肺炎疫情前,經董氏基金會調查,台灣青少年平均每7人就有一人達到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的程度,但多數青少年沒有接受治療。根據2022年2月《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與憂鬱治療相關宣導倡議短片,有助於青少年減少憂鬱症的汙名感(stigma),提升其尋求專業協助治療的意願。透過同理心態 提高治療意願該研究招募1,183名年齡介於14-18歲的青少年,隨機將他們編入介入組與對照組,請他們觀看短片,每部約100秒。結果發現,介入組在憂鬱汙名感量表(Depression Stigma Scale),相較對照組的污名感顯著降低;而根據一般求助問卷(General Help-Seeking Questionnaire)的測量結果發現,介入組尋求治療的意願也顯著增加。研究也顯示,短片中的主角和參與青少年的種族(無關性別)是否一致也影響結果。與片中主角相同種族的青少年,其對憂鬱症的汙名感減少更多,且尋求治療的意願更高。憂鬱症去汙名化 提升專業求助資源陳質采醫師建議,臨床工作者、家人可先了解和聆聽青少年對憂鬱症的觀點和想法,他們可能連憂鬱是可以處遇治療的想法都沒有,或是有錯誤認知,覺得罹患憂鬱症就完蛋了。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憂鬱症,降低因不了解產生的害怕,以及減少他們對憂鬱症的污名感,有助於提升求助意願。老師、家長認知態度需更精進 建立正確面對疾病觀念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老師和家長與青少年的相處最密切,實務上學校老師發現學生有憂鬱情緒,在和家長溝通時常因不了解而被拒絕,建議老師和家長的認知態度需要更精進,學習同理憂鬱青少年,家長的反應容易成為憂鬱症是否被標籤化的關鍵,可針對家長提供相關的講座、課程或影片,幫助其建立正確面對憂鬱症的態度。
台中高中生輕生案 教評會今決定學務主任是否停職
台中市2月間發生高中生輕生身亡事件,家長日前淚訴學校逼孩子「走上絕路」,要求台中市教育局嚴查。市長盧秀燕27日受訪指該事件疑點重重,要求盡快水落石出。該校表示,傍晚將召開教評會,決議學務主任是否停職調查。死者家長日前在人本教育基金會陪同下,出面指控孩子因在校內喝酒、抽菸而被學校列為重點輔導對象,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遭校方人員密集搜身、搜書包、栽贓、標籤化等不當管教,被逼上絕路。家長更質疑教育局當下沒解決,讓小孩承受沉重壓力而選擇離開,他悲慟至今無法接受。教育局24日表示校方對此事處理態度消極,與此案相關人員有8人,包括校長、1位主任教官、2位教官及3位學務創新人員共7人調離現職,靜候調查。至於另1人學務主任因具有老師身分,是否停聘接受調查,依教師法第22條規定由校方召開教評會決定。該學校今天指出,傍晚將召開教評會,決議該名學務主任是否停職調查。◎給自己一個機會:張老師專線1980、安心專線1925、免付費生命線1995。
6師長霸凌「管教」台中學生 呂秋遠痛訴:孩子是被逼死的
台中某高中生疑遭到校內6名師長長期霸凌,最後選擇結束生命,引發外界譁然。這讓律師呂秋遠十分痛心,痛批這些師長用違法的方式在「管教」,但兇手就是這些人,「這個孩子,是被學校的某些師長逼死的」。人本基金會揭露此事,內容提到某高中生遭到6名老師、教官栽贓抽菸、吸毒、偷錢,多次搜查書包、記過逼休學,後來受不了「莫須有罪名」選擇走絕路。台中市教育局認為,校方處理態度消極,決定將校長、主任教官、教官及學務創新人員等7人調離現職。針對此事,呂秋遠在臉書有感而發,坦言很難想像,現在的高中還存在這樣的管教方式,除了有極為重大且確定的理由,否則搜身會有違法搜索罪;另外,師長在「管教小孩」,還可能觸犯恐嚇罪、誣告罪、強制罪,「這些人卻說,這是管教小孩的方法?」以暴力對待少年,若被糾正就會反問:「這樣也不行、那樣也犯法,你要我們怎麼管小孩?」呂秋遠痛批,孩子是被學校的某些師長逼死的,就算還活著,往後也得付出一輩子的代價,把自己內在小孩關起來,「因為這個幽靈,一旦出現,會一直纏繞他一輩子,讓他生不如死,而這些大人卻早已忘記這個人、這些事,「一個孩子走了,這些人都是共犯,包括袖手旁觀者,都是」。呂秋遠認為,(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呂秋遠向老師們喊話,請不要把個人的情緒和偏見,放在任何一個孩子身上,不要濫用權威,用惡毒的言語貶低青少年、用污衊的方式攻擊未成年,更不要標籤化一個孩子,「對他而言,他得要花一輩子的時間療傷」。如果是家長,第一時間請相信自己的孩子,學校太過分的話,該提告就要告,刑事、民事,一個都不要跑。假如是學生,請勇於求助,「這些人只不過年紀比你大一些,但是他們的腦袋不一定比你清楚」,假如被不公平對待,該反擊就反擊,「有些大人只是自以為是,別把他們的話當作聖旨」,只要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有權利讓自己的善良也有鋒芒。最後,呂秋遠提到,若有人曾批評少年:「講難聽一點就是垃圾一個,在我們那個時代連痞子都不如,是個垃圾」,說這話的人應該出來道歉,「你才垃圾,你全家都垃圾,而且在哪個時代都是」。
桃園社會住宅再升級 江南志推有溫度的政策服務
桃園市政府將於將在3月23日舉辦「桃園市社會住宅及住宅補貼政策未來展望」論壇,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江南志也率先接受CTWANT專訪,暢談市長張善政希望發展出有溫度的社宅政策願景外,並透露將在近日針對桃園市社宅現況,提出改善政策,達到對市民全齡、全面性的照顧。對於張善政去年競選市長時,曾提出目標推動1萬戶社宅,江南志保證,達到該目標沒有問題,除了現有已完工入住、工程驗收中,以及興建中共14處的社宅外,還持續盤點用地,再加上與中央合作興辦的社宅,目前還有46處儲備基地,未來還將透過整體開發區、都市計畫變更案等,由私人協助取得更多社宅和可負擔住宅。他也指出,張善政市長上任後,不只會繼續支持中央的社宅政策,持續興建社宅、強化品質,也會更注重軟體面服務。江南志表示,透過社宅服務中心辦活動、改變管理方式,讓相關服務更有溫度,形成有溫度的社區,這將是社宅未來的重點政策之一。(圖/劉耿豪攝)江南志表示,張善政市府對社宅的願景,不僅是單純蓋社宅,達到照顧弱勢的目標,更希望在軟體面的服務上,讓住進社宅的民眾滿意度提升,並讓社宅成為一個領頭羊,重新建構現代社會的鄰里關係。他說,透過社宅服務中心辦活動、改變管理方式,讓相關服務更有溫度,形成有溫度的社區,這將是社宅未來的重點政策之一。江南志說,印象中社宅過往常被標籤化,但桃園市政府從設計面開始,就會注重讓社宅融入既有社區,並加入托老、托幼等功能,以及增建圖書館、活動中心等公共建設,增加在地民眾對社宅進駐的認同感。他指出,有些民眾本來對社宅進駐有疑慮,但當社宅連帶的豐富公共設施、多元服務展現後,現在很多民眾、舊社區反而希望社宅進來。桃園市社宅的公共服務設施類型多元,涵蓋各年齡層及弱勢族群的托育、托老、就業創業、輔導諮詢及育樂等設施,受到市民歡迎。(圖/劉耿豪攝)桃園市社宅的公共服務設施類型多元,其中31處社宅基地內,已規劃設置118處公益設施,涵蓋各年齡層及弱勢族群的托育、托老、就業創業、輔導諮詢及育樂等設施,也可提供周邊居民使用,創造共榮共享的居住環境。而且因應區域需求及特性,規劃各種不同功能的公設,例如庇護工場、幼兒園、公托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身心障礙者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社區式長照機構、市民活動中心和微型運動中心等,以提升當地社會服務及生活機能。 江南志進一步解釋,當各類硬體設施完備後,都發局、教育局和社會局等政策資源,也會一起來協助有需要幫助的民眾。他表示,住宅發展處執行政策做到很細膩,例如發現社宅中出現短期失業者,可能繳不起租金時,就會找就業服務中心媒合,除了先保有該失業者的住居權利外,也會協助其找到工作,解決就業問題,在住宅發展處處長莊敬權和同仁努力下,社宅租金、照顧弱勢等政策都走在前頭。桃園市政府未來除了會持續向中央爭取補助興辦社宅外,市府也會適時推出新計劃,圖為桃園市中路二號社宅。(圖/劉耿豪攝)「政策不是一條線直直走,會滾動檢討!」江南志說,中央政府2017年核定的社宅8年興辦計畫即將到尾聲,很多政策成效都將面臨檢討,桃園市政府未來除了會持續向中央爭取補助興辦社宅外,市府也會適時推出新計劃。他也透露,由於社宅起初的設定是「只租不售」,有些民眾租期將到期,市府會開始思考盤點政策,對長者、弱勢、年輕人,甚至是產業勞工、新住民等族群,在社宅租金和租期上提出優惠,達到全齡、全面性的照顧。桃園市政府住宅發展處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