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值
」 極端值 健保署 陳時中 醫材 自付差額醫材今年前7月實質總薪資年增1.72% 創4年來最多
通膨連續數月突破2%警戒,受廠商持續加薪的效益影響,上班族實質薪資仍持續成長;主計總處12日公布今年前7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為4萬6269元、年增2.6%,總薪資6萬3826元、年增4.06%;考量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分別年增0.29%及1.72%,皆創近4年來最大增幅。值得注意的是,主計總處透過勞工保險檔、勞退月提繳工資檔以及全民健康保險檔等資料,首度公布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前7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3萬7111元,與平均數4萬6269元相比,「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為0.802,由於主計總處公布數據追溯到109年1月,0.802的數比值為近5年同期最高,官員表示,數比值愈接近1代表兩者差距愈小,意味國人基層員工低薪已逐步改善。主計總處官員分析,薪資平均數較容易受少數高薪者極端值的影響,中位數更能貼近民眾的感受;主計總處公布,前7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3萬7111元,年增3.26%,考量通膨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年增0.94%,這也意味約50%受雇員工薪資低於3萬7111元。主計總處觀察近5年1至7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從109年至110年從0.801下降至111年的0.795,112年、113年分別微升至0.797及0.802。若觀察今年前7月各行業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因部分工時員工占比較高,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相對較低,分別為3萬946元與3萬1304元;受雇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3萬5342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為4萬5004元較優,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5萬1178元、金融及保險業5萬6160元,皆高於薪資中位數。
台積電2023年收降17.5% 年薪破億經理人較前年少5人
台積電在19日更新2023年報,受到去年總經環境不佳影響,稅後淨利回到兆元以下,為8384.98億元,年減17.5%,在2022年經營團隊中有15人年收破億元,2023年僅10名經理人年薪超過1億元,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年薪同步縮水。台積電在2023年營收為2兆1,617億元,年減4.5%,毛利率54.4%,年減5.2%,稅後淨利8,384.98億元,年減17.5%,每股稅後盈餘為32.34元,雖然營收、獲利都是負成長,但仍是次高表現。台積電的年報顯示,給付給總裁及經理的酬金政策,主要參考經歷、專業能力、管理職能以及所擔任的職位等綜合面向,同時也與財務性、非財務性等績效項目目標連結,以反映職責以及工作績效。酬金部分包括薪資、按季發放的業績獎金、特支費以及公司根據年度獲利狀況所發放的員工分紅。2023年年薪級距在3千萬至5千萬的為去年升任副總經理的莊瑞萍;5千萬至1億元的經理人包括,方淑華、王英郎、張宗生、吳顯揚、曹敏、廖永豪、章勳明、游秋山、何軍、葉主輝、林宏達、李俊賢、莊子壽、魯立忠、徐國晉。至於年薪1億元以上的有總裁魏哲家、資深副總暨財務長兼發言人黃仁昭、資深副總何麗梅、資深副總羅唯仁、資深副總秦永沛、資深副總米玉傑、資深副總暨資安長林錦坤、資深副總侯永清、資深副總張曉強、副總經理余振華;若加上轉投資公司年薪億元以上則是資深副總經理兼任亞利桑那州子公司董事長瑞克‧凱希迪。其中董事長劉德音去年年薪為5.2億元、總裁魏哲家為5.47億元,今年分別縮水為4.1億元、4.52億元;證交所日前公告台積電董事酬金平均1.18億元,但因未扣除董座劉德音薪資的極端值,因此拉高水平;其餘董事酬金則在1,320萬至1,644萬元,董事曾繁城酬金則為1,056萬元。
國小兄妹「日睡6hr全年無休」 補教業者憂:恐付出慘痛代價
台北市一間美語補習班分享國小兄妹的學習計劃表,每天從早到晚忙不停,上課、補習、才藝班等,一天只能睡6個小時,而且全年無休,引發外界撻伐。對此,其他補教業者認為,這是補習班的廣告貼文,透過網路大量傳播,擔憂可能付出慘痛代價。這對小兄妹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是清晨5點50分起床,寫公文(英文、數學、國文科目)、寫學校功課等,放學後趕補習班、上才藝課,午餐和晚餐只能在車上解決,只有15~20分鐘時間,一直忙到晚上11點半才能就寢。補教老師認為,這是補習班的宣傳手法。(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針對此事,高中英文補教老師楊陽接受《ETtdoay新聞雲》採訪,提到各補習班都有極端值學生,這類學生的學習模式不適合拿來宣傳,如果要講學霸的故事,負責任的老師應該討論學生的心路歷程,而非強調有多優秀,因為很多家長對育兒焦慮抵抗性很低,很容易因此強迫自己的小孩。楊陽認為,補教業的廣告貼文要慎用,透過網路放大和傳播出去,代價往往是一些搞不清楚人生是怎麼回事,就被逼迫從教育巨塔高處落下的孩子,「我們應該是教育工作者,不是吃人肉的」。楊陽回憶在補習班任教,看到許多學生突然失去學習動力,假如是在高中的高壓課程狀況,搭救的難度相當高。他提醒家長,小孩壞掉不是一瞬間的事,而是經年累月的疊加,連本人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更強調神童沒那麼多,要家長別對補習班的廣告照單全收。
糖尿病年輕化「死亡人數增11%」 14天連續葡萄糖監測助控糖
台灣糖尿病盛行率持續攀升且有年輕化趨勢,罹患人數已突破220萬人,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位糖友,若控糖成效不佳恐提高併發症發生率,大幅增加家庭及社會負擔。日常血糖監測為糖尿病管理的關鍵,然而傳統血糖機需一日多次頻繁扎針,糖友備感壓力之餘,也降低量測血糖之意願,進一步影響控糖成果。所幸糖尿病數位醫療科技發展大躍進,現今已有14天連續葡萄糖監測(CGM)科技,採感應方式免除糖友每日採血之苦;透過手機app,即可完整掌握葡萄糖變化曲線與數值。台灣三大糖尿病學會基金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及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齊呼籲:連續葡萄糖監測已成全球糖尿病管理趨勢,藉由目標範圍內時間(TIR)管理模式介入作為糖尿病管理工具,14天內每天持續了解葡萄糖變化全貌,進而降低併發症風險。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表示,台灣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是糖友,且有年輕化趨勢,第二型糖尿病平均發病年齡已降至60歲以下,糖尿病控糖不佳易導致血管病變與器官失能等嚴重併發症,造成家庭及社會莫大負擔。依據國健署今年六月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糖尿病已長年位居前五名,而糖尿病死亡人數竟然較前一年增加11%!顯示糖尿病對國人的健康威脅日漸提升,如何提升糖友血糖控制成效,降低疾病惡化與併發症風險,是國人不可忽略的議題。黃理事長指出,糖尿病需由藥物、飲食、運動三管齊下,而「葡萄糖監測」即是關鍵;糖友可以依照自己狀況做下最合適的生活決定,醫護人員也得以輔助制定治療策略。過往糖尿病監測主要在空腹、飯後及睡前等時間點,以傳統血糖機搭配針扎手指採血。黃理事長說明,血糖監測頻繁扎針的疼痛與不便經常是糖友最大障礙,一旦自我監測的積極度下降,容易使糖尿病管理成效不彰,造成併發症風險提高。另一方面,傳統單次採血監測,難以全面掌握血糖的極端值或變化曲線;即使每天採血4 次,仍可能沒有發現高血糖和低血糖事件,提升認知功能受損的風險。所幸隨著糖尿病數位醫療科技發展,現今連續葡萄糖監測(CGM)科技可透過傳感器,進行連續14天監測葡萄糖,並透過手機app自動記錄其變化曲線及波動圖譜,幫助糖尿病患者全面掌握葡萄糖數值;該數據也能上傳雲端,供病患本人及照護團隊隨時查閱,實為糖尿病監測科技重要里程碑。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早在2017年,即將連續葡萄糖監測列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現八大國際學會共識更推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以目標範圍內時間(Time In Range,簡稱TIR)指標,評估糖尿病管理表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說明:「糖化血色素(HA1C)僅代表糖友2至3個月內的葡萄糖變化的『平均值』,尚無法完整呈現患者每天、及長時間連續葡萄糖變化全貌。控糖有沒有做好,單看A1c還不夠,患者也來不及即時做生活的調整,恐錯過可以達標的黃金期,這也是TIR未來必是國際趨勢的原因。」TIR代表糖友葡萄糖濃度維持在標準範圍時間的百分比,數值越高代表患者葡萄糖控制越穩定。根據臨床實證,TIR每增加10%,A1c約降低0.8%。反之,若TIR減少10%,微量蛋白尿發生率會增加40%、視網膜病變更達64%。王理事長表示,「TIR指標國外行之有年,國內目前已經起步追上,善用14天連續葡萄糖監測科技,每天持續了解葡萄糖變化全貌,精準做好糖尿病管理,預防併發症風險。」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蔡世澤董事長表示,糖尿病友最期盼的往往就是良好的管理能帶來生活的便利及生活品質。現今連續葡萄糖監測科技已能做到照護網整合,結合手機app及雲端,讓控糖紀錄同步上傳,醫護人員在遠端即可以完整了解患者狀況,提供醫護決策及指引;照護者也能從旁協助及叮嚀。該科技甚至可以設定警示通知,一旦葡萄糖濃度過高或過低,都能即時發送警示給自己及設定的家人及照護者。這對第一型糖尿病的小朋友們及家長,還有年長者及其照護者而言,至關重要。不僅平時能輔助控糖成效,緊急時刻家人及照護者也可即時協助支援。
主計長口中「20元蚵仔麵線」還真的有 網神出店家了
主計長朱澤民近日於立法院備詢時,被問到知不知道現在一碗蚵仔麵線賣多少錢?他回說「大概20元左右」,挨轟「吃米不知米價」,引發喧然大波。朱澤民的這番不食人間煙火的言論,雖然引起許多輿論抨擊,但有網友出面為他解套,還真的找出在新北市三重區,有一家在賣20元的小腸麵線,雖然沒有加蚵仔,但也算是幫朱澤民的「20元蚵仔麵線」說,稍微解套。主計長的「20元蚵仔麵線」說法,最近引爆網路熱議,許多網友都回報小吃攤麵線的價格,網友們多半認為,就算是買什麼料都不加的清麵線,也很難找到20元的價格。不過,有位網友在臉書發文說,「那麼多人在酸主計處長的20元蚵仔麵線,我是覺得粗暴言論duck不必」,因為新北市三重區永福街,真的有一家在賣20元的麵線存在著。該網友貼出美食部落客的一篇文章指出,永福街有一間攤販,真的有在賣20元的大腸麵線,據悉這間店的位置,是在靠近永福國小側門的小攤販,一碗份量不少的小腸麵線,只要佛心價20元,這名網友認為,蚵仔和小腸差別並不是這麼重要,「好啦,幫處長解套了,台灣價值+10分」。不過,有網友在《我是三重人》社團表示,受到疫情影響,這家麵線從今年5月後,已經沒有再營業過,應該是已經歇業了;也有網友出面回應表示,「這間已經收很久了好嗎」,還有人覺得「大腸與蚵仔價錢差很多好嗎」、「不要拿極端值來代替常態」。
台股瘋狂+崩盤? 外資萬六戰隊「安啦」
瑞銀證券指出,電子產業上升循環優於預期、搭配充足資金動能,攜手推動台股表現,將推測指數高點升至16,000點,加入里昂與摩根士丹利證券的「外資萬六戰隊」;凱基投顧則剖析,台股雖有過熱跡象,但還不致瘋狂,沒有立即崩盤危險,雙雙替指數注入強心針,18日開低走高、力抗疫情變數。台股面臨本土疫情案例衝擊,18日開盤一度重挫近300點,旋即在晶圓代工雙雄力抗賣壓,以及內外資大型研究機構持續看多行情加持下,逐步收腳,最終國際資金單日才賣超15億元,離外資大舉逃竄慘況甚遠。瑞銀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陳玟瑾指出,台股延續2020年來氣勢,2021年迄今漲了6%,主因有二:首先,高效能運算(HPC)、車用電子、5G需求強悍有利半導體族群,並帶動電子類股強漲貢獻;瑞銀研究團隊現已將台股企業2021年獲利預期由年增14%升為18%,居外資圈領先地位。瑞銀並提出九檔看好個股:台積電、環球晶、大立光、台達電、鴻海、中鋼、台塑、統一、富邦媒,作為優先投資標的。其次,除一般投資人資金持續投入台股,國際資金自2020年11月轉買以來,現持續站在加碼一方。根據過往慣性,當外資基於重大金融事件於當年度大賣台股後,隔年通常會轉為回補方。凱基投顧台股策略分析師張明祥表示,台股預估本益比雖達19倍,但距離2007年高峰22倍還有一段距離,何況企業獲利預估還在上調中,評價其實不貴。另外,台股「散戶有效交易人次占整體開戶比重」雖來到16.6%波段新高,可能因浮動籌碼增加帶來波動風險,惟離過往20%極端值尚有距離,隱含散戶並未極度瘋狂;維持對台股16,200點高點預期。不過凱基也建議留心震盪風險,台股指數大爆發後,是否轉向穩穩漲行情,現在是關鍵。陳玟瑾也針對短期變化提醒,考量指數自谷底已大漲八成、市場對電子產業獲利調升漸趨緩、電子產業可能有庫存調整風險,以及3月底前還有財報與展望考驗,指數短線較不容易像先前連續性激情大漲,投資宜鎖定電子股中的領頭羊,並加碼原物料與消費族群。
醫材風暴1/挨批「先上車後補票」 健保署下封口令
健保署於8月24日公告,自9月1日起,將調整管理特約院所「自付差額醫材」類的收費「極端值」,種類包括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心臟瓣膜、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眼科等共七項,影響科別遍及眼科、心臟科以及骨科等,9月30日前超過「極端值」價格的院所需被輔導改善。不過,醫界、消基會及醫改團體都對該政策有疑慮,面對種種爭議,一名健保署官員私下表示,自9月底前衛福部健保署都不再回應此議題。健保署官員告訴本刊,衛福部已與各專科醫學會達成「極端值」的共識,各醫學會正與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進行輔導溝通,因此,9月底前健保署不再回應此事。不過,根據前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轉述,9月9日會議中,全聯會基於市場機制及醫療服務品質,向衛福部建議不要硬性規定訂定自付差額醫材上限值。會中出席的逾十個專科醫學會,反對有泌尿科、開業的醫師眼科醫師同時也是全聯會理監事也極力反對,其餘包括整形外科、皮膚科、骨科等,有半數以上專科醫學會反對或內部意見無法整合。一名醫界人士透露,這場醫材風暴起源於六月份,當時衛福部制定自付差額醫材天花板價格,最大的問題為設定標準過於嚴格,影響醫材品項超過半數,造成醫界一片反彈,政策推出到喊停僅僅六天,堪稱「史上最短命」。不過,新上路的「極端值」一詞仍讓不少醫界人士認為是「換湯不換藥」,本質上依然是要設定「天花板上限」定義讓醫界有所疑慮。「以某醫材為例,大部分平均定價落在八萬,價格最貴的醫療院所十萬就可能被認定為『極端值』,認定的定義恐有瑕疵。我認為出現十八萬以上、價格落差極大的才叫『極端』。」該人士不以為然地說。此外,衛福部將「自付差額醫材」「極端值」交由各科醫學會制定標準,然而,該過程和公正性也讓醫界意見出現分歧。曾任中部某醫師公會的理事長指出,專科醫學會的理事長則由各專科會員(醫生)推選出代表。以外科為例,能出任代表的幾乎沒有基層執業醫師,因為小診所與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的醫師陣容相比,根本無法被推選為代表,其他科別部分科別則大多由該科前輩、權威人士擔任,通常是已無在業界執業的醫師,這些因素都讓基層醫師認為「極端值」的制定缺乏公正性。立委張育美也指出,「極端值」既然涉及到物價、採購,自然會有波動,決定「極端值」的百分位自然也需建立定時檢討調整機制。過程中,更應該擴大參與、討論,健保署嬰應以公開方式邀集相關團體舉辦聽證。「好的政策需要集思廣益、需要越辯越明,行政機關不需畏懼溝通。」張育美表示,過去一個月中,健保署曾與相關專科醫學會討論「極端值」的訂定,但對於「是否干預自付差額特材收費」及「以何種形式管理」卻依然是鐵板一塊,欠缺實質溝通與討論。
醫材風暴2/插手自付差額醫材成陳時中燙手山芋? 醫界籲回歸市場機制
衛福部針對「自付差額醫材」種類制定價差的「極端值」本月初上路,月底前將由各專科醫學會輔導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進行改善;然而,該政策卻引起各界反彈。消基會認為,衛福部未硬性規範罰則,有如「無牙老虎」沒有強制力;醫改會認為,衛福部不公開超過極端值收費的院所資訊,枉顧消費者「知的權利」;醫界則認為,衛福部不該介入自付差額特殊醫材的市場機制。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指出,醫材支付種類共分三種,「全額支付」醫材共10784項,占整體醫材70.2%;「全額自費」佔26%;「健保差額給付」也就是「自付差額醫材」共370項,占3.4%,所佔比例最少。醫材只要進入其中一種,就不適用另外兩種收費方式。而無論哪一種給付方式,都必須經過健保署層層審核,證明療效和價格合理後,廠商也同意這項價格,才會決定健保全額給付、自付差額或是全額自費。洪子仁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極端值」的管理應回到各專科醫學會的專業自主,尤其當中的會員應能與代表充分溝通,集體開會後提出意見,由該醫學會代表向健保署溝通;其次,他也認為行之有年的「醫材比價網」應更透明,向消費者有知情和選擇的權利;最後,「極端值」應更有彈性,例如差距制定於正負15%至20%之間,讓醫生根據其經驗和院所的位置調整,因為不同診所的租金、位置等皆影響支出,例如醫學美容的超音波,台北市信義區和新北市的中、永和一定有價格差異,價差反映出診所位置以及人事成本等差異,因此應有彈性回歸市場自由定價。針對「自付差額醫材」差價爭議,一名眼科權威同時也是醫師公會全聯會的成員指出,既然是自付差額醫材,應回歸市場機制:「名醫的病人(看診)排不下了,別人收五萬,但我收五萬五,醫師有事先告知民眾,選擇權在消費者手上。」「除了以價制量,另外還有品質的差異,同一個醫材美國廠與印度廠,美國進價比較貴一點,民眾可自由選擇。」因此,他不贊同設定「極端值」,反而建議強化「醫材比價網」,落實登入醫材價格,而非讓「價格」鎖死「價值」。另一名醫院高層也指出,部分院所的「自付差額醫材」訂價比較高可能有特殊背景因素,部分院所獲得基金會贊助,因此價格比沒獲得贊助的較低。立委張育美也點出「不同層級院所採購議價能力不同」的問題。健保制度將國內院所區分為醫院和基層診所,醫院又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不同層級的院所,或是位處鄉間、都會,都會影響定價策略與採購能力。若依同樣百分位劃分「極端值」,恐是忽視了議價能力的差異,健保署對於採購量小、議價能力弱的院所,將來有無行政作為得以成為其後盾?協助其採購合理價格的醫材?張育美質疑,收費不符「極端值」時的法律效果不明。依《醫療法》規定,醫療機構的醫材收費標準應報地方衛生局核定,將來收費超過「極端值」的院所,有無「義務」修正收費標準?地方衛生局在審核收費標準時,是否會以「極端值」作為審核標準?其次,依據《健保特約管理辦法》規定,特約機構自付差額品項不得超過「差額上限」,健保署即需要說明「差額上限」和「極端值」間的差異,也該表明將來會不會以此條文對特約機構祭出違約記點。
美豬議題健保署偷渡自付差額醫材新制 美女醫生怒發文
健保署6月訂定的自付差額醫材上限,原定8月推出新制,但在外界反彈下,衛福部長陳時中緊急宣布無限期暫緩,但8月31日健保署卻公告,7大類醫材將改訂定「費用極端值」來管理。對此,連基進黨美女醫生吳欣岱都砲轟衛福部「太把醫生當笨蛋」。美豬議題延燒,衛福部卻在這時偷渡自付差額醫材上限,吳欣岱就在臉書上PO文表示「很遺憾」,並認為大家都有加醫學會,誰不知道學會做決定根本很少和下面的會員溝通。吳欣岱批,用「因為有學會背書」,將極限值設定在60的正當性,根本把醫師當笨蛋,她指出,學會跟健保署根本不是對等關係,一堆給付掐在健保署的手上,難道真有人會認為這個PR值設定是基於專業考量?如今設定PR值甚至比極端值更糟糕,吳欣岱質疑有誰能保證醫材不會跟藥價一樣,變成逐年滾動式修正?吳欣岱指出,健保署玩弄文字遊戲,差額自付醫材一事讓她相當失望,先前提到的好醫材可能退出台灣、有買保險也用不到的種種推測都有可能成真,並強調,「此時搭配健保署說要調漲保費,他完全反對」。
自付醫材新制9月上路! 美女醫轟「健保署玩文字遊戲」:把醫生當笨蛋
醫材收費上限新制因醫界反彈,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宣布,無限期暫緩實施;不料健保署近日表示,9月1日起改採醫療院所收費極端值管理,令外界質疑,是否趁著大家正關注瘦肉精議題,而悄悄過關。對此,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開轟,「健保署玩弄文字遊戲,差額自付醫材一事讓我非常失望。」曾被基進黨提名2020不分區立委的吳欣岱無奈地說,很遺憾的,還是設上限了。她表示,其實大家都有加醫學會,誰不知道學會做決定根本很少和下面的會員溝通,這是醫師們確實的弱點,也怪不了誰。吳欣岱指出,但要因為這樣就說極限值60這件事是正當的「因為有學會背書」,未免太把醫生當笨蛋;學會跟健保署不是對等關係,一堆給付掐在健保署的手上,難不成真的有人覺得這個PR值的設定是專業考量?而現在設定PR值甚至比極端值更糟糕,誰能保證醫材不會像藥價一樣逐年滾動式修正?吳欣岱說,「健保署玩弄文字遊戲,差額自付醫材一事讓我非常失望。先前提到的所有包括好醫材可能退出台灣、有買保險也用不到的種種推測仍然可能成真。此時搭配健保署說要調漲保費,我完全反對。」
9月起差額特材採「極端值」管理 超額醫院恐挨罰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日前宣布,八大類352項自付醫材差額上限,由健保部份給付,差額則由民眾自行負擔,引發醫界強烈反彈,最後由衛福部長陳時中召集雙方開會後決議暫緩實施。而日前健保署在網站上公告,9月1日起改採醫療院所收費極端值管理,屆時醫院必須要遵守極端值上限,未來也不排除研擬條款,對為配合調整的醫院進行懲處。健保署原本在6月針對8大類差額特材公告天花板價,消息一出後,就引發醫界反彈,最後由衛福部長陳時中開會調停,決議暫緩實施。7月24日,健保署更發出公文,表示廢止政策,改由學會自定上限,並以醫療院所收費的百分位為極端值進行輔導。醫師公會也在8月31日上傳「自付差額特材類別及品項之極端值金額」,每一項醫材都採用階梯式調整,以人工水晶體為例,費用就從3萬856元到11萬元,總共有8個級距。其餘醫材也分別訂定出不同級距。但其中唯獨缺少「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的極端值。健保署坦言,因為「冠狀動脈塗藥支架」分類細項有待討論,會在9月的藥物共擬會上重新討論。而9月新制上路後,有使用到差額特材的醫院,就必須要遵守極端值上限,目前超額的醫院也發文通知要求9月底前改善,未來針對那些為配合調整的醫院,也計畫研擬懲罰條款進行懲處。
醫界譙翻!健保署政策急轉彎 廢止「自付差額特材上限」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上月宣布,八大類352項自付醫材差額上限,由健保部份給付,差額則由民眾自行負擔,引發醫界強烈反彈。健保署經歷外界1個多月的炮火,終於在昨(24日)宣布廢止八大類自付差額特材收費上限。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對此表示,署內花了1個月的時間討論此事,終於做出結論,決定以「極端值方式」方式處理。若八大類醫材自付額超過極端值,將柔性勸導調降,並於健保資訊網服務系統設定提醒回饋特約醫療機構機制,朝動態監控管理,並建立價格透明之醫材比價網,讓醫師與病人共享使用決策,避免民眾花費過高。 (圖/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據《聯合報》報導,黃兆杰透露衛福部長陳時中在3月時曾認為應該先處理極端值、功能分類更細緻及建立更透明平台供民眾使用,例如原本只有六大類的人工水晶體,就是因為聽取了眼科醫學會的建議,才會再細分為八大類。黃兆杰認為醫材種類繁多,個別的極端值數據皆需與各醫學會討論後再行處理;由於縣市衛生局皆有價格管控的措施,黃兆杰強調,一旦發現自付差額特材屬於極端值,將要求醫療院所出面說明檢討,但不會以罰則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