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儒
」傳奇喜美回歸1/從國產平民搖身一變進口油電 售價翻倍依舊賣光
今年7月,車壇的重頭戲之一就是睽違7年多以後,第十一代Civic正式以日本進口油電掀背車的身分回到台灣,12日台灣本田也公布正式售價為139.9萬元,原廠表示自2月接單起,800台配額即將完售,「這樣的國民車款,就算售價已經預期會超出百萬,還能擁有這麼多訂單真的不容易,可見Civic信仰者真的很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喜美」這兩個字不僅在台灣車壇歷史中留下令人印象的深刻,更是許多車迷心中熱血的代名詞,這個名字的背後,記載的是本田車廠50年來遵循Honda創辦人本田宗一郎「機械結構最小化,乘坐空間最大化」的精神,以及品牌堅持的造車精神,還有在世代的變動之下,依然存在本田迷心中的國民傳奇。這輛經典房車Civic以「市民」為名,代表人人都能買得起的大眾車款。1972年,初代Civic以雙門房車亮相,不僅以優異的省油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更開啟了接下來50年的璀璨時代,台灣在1974年由三陽工業以進口方式引進,並以「喜美」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車款。而第一代Civic到1976年時就已有全球銷售100萬輛的表現。初代Civic在1972年亮相,並成為家喻戶曉的平民車款。(圖/翻攝自維基百科)不過,真正掀起國民風潮的是1987年的第四代(生產代號K2),不只底盤導入賽車級雙A臂懸吊,還加入運用在賽車上的VTEC技術於量產引擎中,完全將賽車科技落實於國民車款中,使得整體操控性、運動化表現,以及消費者的喜愛度都更為提升。 就連汽車達人楊欣儒都曾公開表示,「感謝Honda做了這麼好的喜美四代。」賽車手季方泉也提到,「30年過去了,四代喜美沒有絲毫過時感的外型設計,我喜歡他非常輕的車重與非常低的重心加上雙A臂底盤懸吊,或許沒有非常大的動力表現,但依舊帶給我很棒的單純駕駛樂趣。」而1990年代推出的第五代、第六代,也是消費者更熟悉的K6、K8時代,完全受到性能玩家以及改裝迷的關注,以不到50萬元的親民售價購入,就能改裝成一台點燃心中熱血因子的車款,許多本田迷的本田魂更因此被點燃。過了使壞的年紀,第七代Civic則以麥花臣懸吊取代先前的雙A臂,加上更寬敞的車室空間,從熱血火爆男孩變成以家庭為重的溫暖好爸爸,不過台灣在2000年導入國產時,正好遇到總代理南陽實業與Honda原廠鬧翻,加上飆仔形象沒有扭轉成功,因此僅短短販售2年多,後來也不再生產,同時Civic的氣勢也跟著消散。直到2005年,Honda在台成立分公司台灣本田,並宣布八代Civic國產化,接著隔年正式販售,仍然是當時市場上最受期待的產品。八代Civic跳脫七代的設計框架,重拾原本受消費者愛戴的運動風格,但仍保有舒適取向,對於當時市場上中型房車的對手帶來不小的衝擊,販售至2012年。八代Civic國產化,重拾原有的運動風格,再次攻佔台灣消費者的心。(圖/報系資料照)雖然八代創下優異的銷售表現,Honda並沒有記取教訓,在2012年九代Civic推出時又拔掉身上運動化特色,就連內裝質感、行駛表現都不如以往,被全球評為「最不Honda的Civic」,加上休旅車浪潮興起,因此銷量不佳,最後決定2016年不再繼續導入。而十代Civic由美國Honda設計中心主導,首度搭載1.5T地球夢引擎與Honda Sensing,拿下2016北美年度風雲車的房車組冠軍,再次響徹Civic的名聲。不過台灣由於不再國產化,經評估認為進口引進會有車價過高的情況,因此無緣進入,當時也引起眾多本田迷的哀嚎。曾任職於南陽實業和Honda Taiwan的退休高層陳俊亮告訴本刊記者,「Civic初代末期就已國產化、2-7代為三陽工業國產、8-9代為台灣本田國產,10代未引進,只有少量水貨進口。」如今終於再次回到台灣市場的第十一代Civic表現如何?根據記者調查,雖然目前有800台的配額,不過已經幾乎售罄,加上每個月只有不到200台的到車量,因此「訂車建議先詢問據點訂車狀況,大約要等2至4個月不等。」
眼紅2千億副廠大餅 國際車商攻台搶食權利金
「國際車商要來收保護費了!」賓士原廠德商戴姆勒之前跨海來台,狀告車燈龍頭「帝寶工業」侵權,一審帝寶工業判賠3千萬元,並須銷毀模具,惹得國內生產「副廠件」的汽車零件大廠,幾乎全都皮皮剉。本刊調查,國內的汽車「副廠件」一年商機高達2千億元,在國際車商成本提高、獲利降低的現況下,過去一年來,福特、雷諾、寶獅雪鐵龍、BMW及VOLVO等「集體」襲台,申請專利項目暴增,一名國際車商高層透露,「聽說有一個國際法律集團向國際車商釋出訊息,表示可協助來台訴訟,目的很可能是要逼台灣的汽車零件大廠開始支付權利金,這就像鯊魚嗅到鮮血般蜂擁而至。」戴姆勒(Daimler AG)為了賓士E系列車款所用的W212型頭燈,跨海控告台灣車燈龍頭「帝寶工業」(帝寶)侵害智慧財產權,去年一審判決出爐,帝寶遭判賠三千萬元,並須銷毀模具等成品和半成品。據悉,帝寶隨即下架及停止生產該型頭燈,並選擇上訴,明年初二審判決即將出爐;外傳帝寶一度提出「支付權利金」的和解條件,不過可能因為「價碼沒談攏」而未被對方接受。本刊記者致電戴姆勒法務部門詢問此事,對方僅表示︰「侵害智慧財產權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提告是為了維護公司權利。」並強調未來面對類似侵權事件「不排除這種(提告)可能。」也就是說,戴姆勒在台尚有專利時效的百餘款設計,都可能是提告目標。汽車零件產業為台灣經濟命脈之一,馬英九在位時曾前往參觀相關車廠。(圖/報系資料照)委託代工 默許售零件除了遭戴姆勒控告侵權,法國燈具大廠Valeo也在去年提告帝寶,稱帝寶侵害該公司新式專利,一審帝寶被判須賠四百四十多萬元,目前二審中;韓國現代汽車日前則在美國控告帝寶美國子公司侵權,帝寶今年五月初公告表示,雙方已經達成和解。一位熟悉汽車零件運作的車商退休高層直白地說:「除了頭尾燈組,其他諸如前後保險桿等鈑件、後視鏡等俗稱『副廠件』的外觀零配件,都有相同的問題,這個(帝寶被控侵權)影響到的是國內好幾家上市公司。」難怪帝寶判賠的消息一出,國內生產「副廠件」的汽車零件大廠幾乎全都哀哀叫、皮皮剉。「所謂『副廠件』就是山寨品,坊間『副廠件』是否違法的差別,就在於有沒有經過原廠『默許』。」該退休車商高層進一步指出,國際車商在開發新車的時候,為了避開各種「反托拉斯法案」(防止商業壟斷行為),一定會開出所需零件規格,並找來幾家汽車零件大廠代工生產(OEM)。「通常國際車商都會默許或直接白紙黑字載明,例如在新車上市滿三或五年後,這些OEM廠商可以對外銷售該款頭燈,但不得打上原廠的商標;有的則會規定販售年限,有的是會限制數量,數量到了,OEM廠商就必須自行銷毀模具或繳回原廠。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規定,國際車商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太會追究,這就是所謂的『灰色地帶』。」該退休車商高層透露。一名汽車零件業者表示,早期帝寶就曾經幫賓士代工過幾個車型的頭燈,但不包括W212型頭燈在內,「因此,帝寶生產的『副廠頭燈』就談不上所謂的原廠默許,在原廠眼中是完全的山寨品,加上帝寶在副廠頭燈界的占有率極高,市場又以歐美為大宗,自然引來原廠的注意。」法國燈具大廠Valeo去年也來台提告帝寶侵權,一審帝寶判賠400多萬元。(圖/翻攝自Valeo)銷毀模具 恐成為判例 根據台灣車輛工業公會統計,台灣近年汽車零件外銷總額皆超過二千億元,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帝寶;此外,堤維西和東陽等車燈、塑件大廠,也是大咖之一。替國際車商OEM的同時,這些汽車零件大廠也會鎖定國內外的熱門車種,生產「副廠件」,提供經銷商採購。從事維修德系進口車的汽車達人楊欣儒表示:「副廠件的流通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車子銷量。」擅長專利權的証揚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江明軒分析,戴姆勒提告帝寶侵權一案中,帝寶必須賠償三千萬元,其實並不多,「銷毀模具的部分才是重點,目的就是要讓其成為指標性判決。」他認為,只要此例一開,其中的危機不僅僅在汽車零件,包含手機零件、配件等產業都能適用。「戴姆勒告帝寶一審勝訴後,國內汽車零件大廠陸續都聽到『已有國際法律集團向國際車商釋出訊息,表示帝寶一案將成為指標性判決,未來可以協助來台訴訟』的風聲!」一名國際車商高層透露,「近來國際車商不約而同來台申請專利,很可能是要逼台灣的汽車零件大廠開始支付權利金,這就像鯊魚嗅到鮮血般蜂擁而至。」獲利降低 開告闢財源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統計,二○一九年外國人來台申請專利件數高達四千五百九十六件,較前一年增加二○%,外國人申請專利件數首度超過本國人。智慧財產局副局長廖承威指出,從前十大外國專利申請案來看,有超過一半是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的大車廠,其中福特、雷諾、寶獅雪鐵龍和BMW的申請案多達百件以上。瑞典車商VOLVO雖然僅有六十八件,但比起二○一八年的十四件,卻是「暴增」四倍。 本刊記者查詢發現,這些國際車商新增的申請案,都是頭燈、尾燈、保險桿和後照鏡等外觀可以明顯判別的「設計類專利」,對於國內汽車零件大廠,很可能都是「侵權未爆彈」。對此,廖承威表示,車輛照明設備的申請數不升反降,因此還沒辦法看到戴姆勒控告帝寶一案是否已經開始發酵,「如果涉及汽車外觀的頭燈、尾燈、保險桿、鈑金件,因爲修護目的是要復原外觀,因此幾乎沒有設計的自由度。」為何在台行之有年「副廠件」,國際車商直到近年才如雄獅初醒般,爭相來台爭取權利?一家專營德國車零件的業者打趣說︰「應該是原廠要來收『保護費』啦!」另一家業者更露骨地說︰「賣這麼久才來告,就是要等你賣出一定的量,談判時才有籌碼。」「近十年來,消費者愈來愈刁鑽,車商不得不投入更多資金,開發更多車型,例如雙B和AUDI等車商,每個品牌旗下各有二、 三十種車款搶市;在銷量下滑、成本提高、獲利降低的情況之下,車商自然要另闢財源。」一名資深汽車產業人士進一步分析。該人士點出,「國際車商陸續投資數百億美元研發電動車,在頻頻大額支出的情況下,看到這些『山寨零件廠』爽吃肉卻連湯都不願回饋,當然會採取收割的行動,想向汽車零件大廠收取高額『保護費』。」產值高達二千億元的台灣「副廠件」,自然成了「待宰肥羊」,恐影響零件廠獲利及股價,波及數萬投資人,而以後消費者購買零件,也可能要「多付一點」。面對國際車商集體來台申請專利,國內汽車零件大廠陷入恐慌的傳聞,在專利領域浸淫多年的廖承威正面解讀表示,國外企業選擇來台進行專利布局,正是因為台灣企業的研發能力相當強,台灣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環境也十分健全。專家建議 談判打群戰「如果國內企業在沒辦法取得專利授權的情況下,可以整合產業一條龍來增加談判籌碼,像頭燈部分可整合燈座、發光元件、光學元件等廠商,以打群體戰方式提升品質進而取得專利授權。」廖承威大膽倡議,「再者,新貿易戰打的就是智財戰爭,因此最好提撥預算成立『IP部門』,控管專利申請品質及處理專利紛爭,協助專利相關問題。」江明軒也建議,汽車零件大廠未來除了真的需要成立IP部門,最好也能推動「維修免責條款」。今年四月,包括邱議瑩在內的二十七位立委,提案修正「專利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草案」,增加「維修免責條款」,讓消費者和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能在不違法專利法的情況下,生產、銷售、使用未經原廠的授權的副廠零件,讓汽車能夠維持既有功能及恢復外觀,這也給了「副廠件」大廠一線生機。
副廠件恐滅絕3/戴姆勒告帝寶成指標性判決 律師:危機擴及各產業
根據台灣車輛工業公會統計,台灣近年汽車零件外銷總額皆超過二千億元,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帝寶;此外,堤維西和東陽等車燈、塑件大廠,也是大咖之一。替國際車商OEM的同時,這些汽車零件大廠也會鎖定國內外的熱門車種,生產「副廠件」,提供經銷商採購。從事維修德系進口車的汽車達人楊欣儒表示:「副廠件的流通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車子銷量。」証揚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江明軒認為,戴姆勒提告帝寶一案將成為專利侵權的指標性判決。(圖/張文玠攝)擅長專利權的証揚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江明軒分析,戴姆勒提告帝寶侵權一案中,帝寶必須賠償三千萬元,其實並不多,「銷毀模具的部分才是重點,目的就是要讓其成為指標性判決。」他認為,只要此例一開,其中的危機不僅僅在汽車零件,包含手機零件、配件等產業都能適用。賓士2009年E系列車型的W212車燈,就是戴姆勒提告帝寶的爭議產品。(圖/翻攝照片)「戴姆勒告帝寶一審勝訴後,國內汽車零件大廠陸續都聽到『已有國際法律集團向國際車商釋出訊息,表示帝寶一案將成為指標性判決,未來可以協助來台訴訟』的風聲!」一名國際車商高層透露,「近來國際車商不約而同來台申請專利,很可能是要逼台灣的汽車零件大廠開始支付權利金,這就像鯊魚嗅到鮮血般蜂擁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