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志
」B肝口服治療給付放寬 醫籲:即時回診追蹤、治療很簡單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灣38歲以上成人有1至2成B型肝炎病毒帶原率,B肝病毒可能在肝臟緩慢侵襲,造成肝細胞慢性發炎、結痂並逐漸纖維化,若沒有即時診斷、治療,會陷入肝功能失常、嚴重纖維化甚至肝癌的處境。B肝帶原者陳先生說道,「雖然知道自己有B肝,但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再加上沒有達到健保給付用藥的標準,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好好治療…」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楊宏志說,治療B肝可降低肝癌風險,且須要定期追蹤,口服藥治療相當方便,現在健保放寬給付,e抗原陰性不用再等到重度肝纖維化就能用藥,呼籲B肝病友即時回診追蹤、用藥治療,不再「肝」苦。染肝炎病毒 小心肝炎、肝硬化、肝癌威脅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持續名列死因之首,其中肝癌造成的死亡率名列第二。感染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病、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B肝和C肝防治是台灣消除肝病的重中之重。C肝可以治癒,B肝則需長期抗戰。楊宏志醫師說,以往很多B肝病人可能因不知道自己帶原,疏於追蹤或治療,等到嚴重纖維化、肝硬化了才知道嚴重性。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肝硬化後產生肝癌、肝臟衰竭的風險會大幅提高,應避免等到肝硬化才治療。民眾平常健檢就要檢查有沒有感染病毒、是否帶原;若有感染就需定期追蹤。楊宏志醫師說,臨床觀察,約有4成的B肝帶原者需要治療、6成雖然不需要治療,但仍需要定期追蹤。需要治療者,其肝臟發炎、肝纖維化指數和血中病毒量較高,即時治療有助降低肝臟細胞持續被破壞的威脅。但6成需要定期追蹤者也不能輕忽,雖然不用馬上治療,但只要帶有病毒、風險就不是零,必須每半年定期追蹤、確認病程有沒有變化,有變化就要即時治療。用藥門檻降低 健保放寬B肝治療給付為了讓更多B肝病友儘早接受治療,健保署於112年10月起放寬B肝用藥的給付規定。楊宏志醫師解釋,雖然透過治療,可以減少肝臟發炎,改善肝纖維化嚴重度。但是以前B肝病友要達到重度纖維化(第三級) 或半年內2次肝指數大於正常值2倍才能給付,此時肝癌的風險已經明顯提高,用藥稍嫌晚了一些;但現在針對e抗原陰性患者放寬為只要肝指數異常大於正常值2倍且血清B肝病毒量大於2,000 IU/mL或肝臟中度纖維化(第二級)、半年有兩次肝指數異常大於正常值、且血清B肝病毒量大於20,000 IU/mL就能用藥,讓更多B肝病人可以即早用藥,不必為了等健保給付而讓肝持續受苦。楊宏志醫師說,目前B肝治療以口服藥為主,一天只需吃一顆,服藥很方便,且副作用都很低、治療效果也不錯,發生抗藥性的風險也低。以往病人可能會擔心長期吃藥會有腎毒性問題,但現在藥物設計精良,不會增加對腎臟及骨密度的影響。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口服藥有用藥時間限制,必須飯前或飯後2小時才能吃;有的藥物則沒有時間限制,病友可依據自身生活習慣和醫師討論。B肝治療停藥要謹慎 當心猛爆性肝炎找上門楊宏志醫師提醒,B肝口服藥治療雖然很有效且方便,但缺點是停藥後復發率很高,且臨床發現,有1至3%停藥病人可能出現猛爆性肝炎,若未及時發現治療,會產生肝臟衰竭、需要換肝或死亡,所以病友一定要遵循醫囑用藥、不可自己貿然停藥。若是醫師建議可停藥,也一定要配合醫囑小心追蹤。此外,現代人飲食習慣西化,體重過重、脂肪肝者,若同時合併B肝也會加重併發症風險,病友們要記得控制體重、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且若有服用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務必和醫師討論。
台大混打研究結果出爐! 第二劑選誰好?專家:莫德納中和抗體較高
台大醫院今日召開AZ與莫德納的混打研究記者會,研究組別分為包含「兩劑AZ間隔8周組」、「AZ+莫德納間隔8周組」、「AZ+莫德納間隔4周組」及「兩劑莫德納間隔4周組」。結果發現,「AZ+莫德納混打組」中和抗體反應較AZ組更好,和莫德納組的中和抗體效價差不多。不只如此,研究也發現,「AZ+莫德納混打組」對Alpha株或是Dalta株都有足夠中和抗體保護力,也發現針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混打組中和抗體生成數是AZ組的5倍。負責執行這項研究的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表示,這項研究是今年6月到8月與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合作,共收案399人的試驗。受試者年齡在20~65歲平均年齡41歲,75%是女性受試者,大部分是護理人員和醫療人員,共收案399人分為4組。值得注意的是,AZ+莫德納混打組中,間隔8週者效果比間隔4週要好外。這次也從體外的細胞實驗研究也發現,混打組對Alpha株或是Dalta株都有足夠中和抗體保護力,對Alpha變異株來說,「AZ+AZ」組,在第14天與28天在稀釋為40分之一的血液濃度下,仍有96%、90%的中和抗體生成濃度,混打組則皆有100%的中和抗體生成。對Delta變異株,「AZ+AZ」組在第14天與28天,中和抗體生成濃度會降至12~15%,而混打組仍有接近9成以上近100%的中和抗體生成,中和抗體生成數是AZ+AZ組的5倍。本次實驗也比較混打組對T細胞、B細胞的抗體反應,台大內科部教授楊宏志表示,在T細胞、B細胞等抗體反應也發現,混打族群都是優於「AZ+AZ」也接近打2劑莫德納的族群。在副作用上,盛望徽表示,研究發現相隔4周、相隔8周的抗體效價沒有明顯差異,但相隔8周抗體效價比較高也發現副作用較小,因此會建議隔8周後混打,但目前對於混打間隔最佳時間還沒有定論,目前台大也正在進行間隔12周的後續研究。由於近日指揮中心開放混打,第二劑選莫德納、還是BNT好?盛望徽說,莫德納製作疫苗的抗原濃度比BNT較高,但兩者都能產生非常足夠的抗體,BNT副作用稍微低點、莫德納副作用稍微高。保護力上,莫德納中和抗體效價稍微高點、BNT則稍微較低,但不管是用哪種都有十分好的效果。針對台大今日的混打研究,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台大公布的結果是中和抗體力價超過1:40,作為中和抗體的比較依據,若所有人在這種條件下都產生中和抗體,就是百分百,但這只是指標其中一項,不代表疫苗的實際保護力。而台大的AZ+AZ是間隔4周,國內真實施打情況則為8周,而國外研究也發現,間隔時間拉長,保護力也會提升,打2劑AZ者不用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