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婕妤
」 楊婕妤 黑戶寶寶 關愛之家 愛滋病成年人狂冒青春痘「問題不單純」 專業醫分析「不同部位長痘」背後含意
痤瘡,俗稱「青春痘」,雖然有青春二字,但並非只有青少年會遇到,其實許多成年人在壓力大時也常「冒痘痘」。中醫師楊婕妤解釋,痤瘡好發於臉部、背部甚至胸口等部位,當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且毛孔清潔不徹底時,就容易阻塞,引發痤瘡桿菌感染而造成發炎,進而形成痘痘。成年人冒痘的原因很多,除了工作壓力之外,睡眠不足、荷爾蒙失調以及不當的飲食習慣等都可能導致痤瘡的出現。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楊婕妤表示,中醫上認為不同部位的痘痘反映了臟腑功能的失衡。像是額頭長痘,多與心火旺有關,常發生在過度疲勞或失眠的人身上;鼻子上的痘痘則和胃火旺有關,多出現在喜歡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雙頰的痤瘡則與肝、肺有關,左臉反映肝功能失衡,容易出現在情緒緊繃、壓力大的人;右臉則與肺有關,常見於過敏體質者。而下巴的痤瘡與荷爾蒙及腎臟功能有關,特別是女性在月經週期時,下巴經常冒痘,這讓許多女性感到困擾。針對痤瘡,楊婕妤建議從四方面進行日常保健來改善。首先是均衡飲食,避免過度調味及高熱量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有助於減少發炎。其次是睡眠要規律,特別是在晚上11點到凌晨3點這段時間最好保持睡眠,讓肝臟得以正常運作。此外,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能促進氣血循環,減少濕熱累積及發炎反應。最後是適當清潔肌膚,保持肌膚清爽,減少保養品或化妝品的使用,以降低肌膚的負擔。除了調整生活作息,楊婕妤還推薦了兩個穴位按摩的方法,可以幫助舒緩發炎痘痘的不適。第一個是曲池穴,位於手肘橫紋外側的凹陷處,具清熱消腫的功效。第二個是合谷穴,位於虎口位置,按摩時感到酸脹即可,有疏散風熱和緩解疼痛的效果。建議每天按摩雙側穴位各15至20次,每次約5至10秒。在飲食配合方面,楊婕妤也推薦兩款茶飲以提升體質、改善痤瘡問題。首先是冬蟲夏草飲,這款茶具有提升免疫力和抗菌、抗發炎的作用,建議使用1至2錢的冬蟲夏草以1000c.c.的溫水沖泡。另一款是放鬆紓壓茶飲,由甘草、浮小麥和紅棗等材料組成,有助於身心放鬆、紓解壓力及改善睡眠品質。將甘草2錢、浮小麥4錢、紅棗5顆以1000c.c.冷水浸泡10分鐘,煮沸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即可。最後楊婕妤也提醒,如果民眾的痘痘反覆在特定部位發作出現的話,民眾應尋求中醫師的諮詢,以從根本上解決痤瘡問題。
無戶籍「黑戶寶寶」協尋中 有15歲小孩未曾上過學
新竹1名外籍看護工在房間獨自產子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引發熱議。據勞動部統計,移工在台生子的件數不斷增加,2018年領取生育給付有974人,2022年飆升達4773人,而無戶籍「黑戶寶寶」仍有705名在協尋中。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認為,應該把移工視成國人對待,避免有失聯問題。台灣在開放引進移工初期,曾有「禁孕條款」,所以有人生子後遺棄或是失聯,孩子成為無戶籍的黑戶寶寶, 政府2015年取消妊娠檢查,並明文禁止雇主以移工懷孕為由終止聘雇契約,但仍有女性移工因擔心懷孕被送回國,選擇失聯。楊婕妤說,未來會有更多移工寶寶需要安置,她認為,合法移工的孩子就醫、就學沒有太大問題,只要雇主同意,不少案例是同住,例如有鄉下阿嬤與看護相依為命,認為家中多個小孩也不錯;有廠工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學、至今已小學3年級。不過,也有很多移工失聯後生下孩子,為了養家、賺錢留在台灣,但孩子除非特案處理,否則難以就醫、就學,甚至有未曾上過學的15歲移工孩子滯留在台灣。勞動部調查指出,懷孕移工中非預期性懷孕高達50%,1項委外訪問的調查更發現,這些女性移工如果懷孕,僅有16.4%會把子女留在台灣照顧,而考慮回國原因中,以沒有人幫忙照顧小孩占了63.2%、無法負擔原有工作則有33.1%,另有28.6%是無法負擔育兒費用。在實際訪問在台有懷孕經驗的68名移工中,懷孕的移工有38.2%選擇回國,也有30.9%維持同雇主及工作內容,但有1.5%遭強迫解約。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說,目前全台已成立3處婦幼諮詢服務中心,提供合法移工暫置其子女,今年至今已提供200人次,由於在台養育孩子成本相對其母國較高,因此約有7至8成移工在台生子後選擇返國。所以,除盡速訂定相關權益指引之外,考量非預期性懷孕比率高,將積極宣導避孕教育。
桌球教父莊智淵獲獎「台灣真英雄」 傳遞社會正面能量
為傳遞社會正面能量,尋找把台灣鑲在心上的人,壯大我們所愛的台灣,歷時1年籌備,由內政部指導,台灣真英雄執行委員會、與三立電視慈善基金會共同主辦,並有台灣世界展望會、信誼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以及Impact Hub Taipai四大非營利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共同協辦,《2024HERO@TAIWAN第二屆台灣真英雄》獲選者出爐。本屆獲選者包括守護山林的「千里步道協會」、桌球教父莊智淵、關懷之家的楊婕妤、消防署特種搜救隊、環保律師文魯彬、Tricking教練Youtuber吳奇軒、守護花東電力的「高山保線員」、打造無農藥科技青農柯志諭、現代大禹水博士丁澈士、南迴偏鄉醫生杜歆、奉茶行動創辦人黃暐程、以及推動移工職能教育的陳凱翔。第二屆台灣真英雄總計報名162件,年紀最小14歲,最年長83歲,經過初、複選,總計30組者進入最後決選,15日評審齊聚,在激烈討論後,選出12組獲獎人。三立媒體集團總經理高明慧表示:「台灣不只是台灣,而是世界的台灣,這屆報名者他們足跡遍及台灣偏鄉、甚至遠到非洲、還有北極圈,看見台灣的生命力,以及台灣對世界的貢獻,希望善的力量透過媒體影響力,可以不斷滾動下去。」12組獲獎人將由三立新聞製作專題,安排在《台灣亮起來》節目播出,並由「今周刊」登出人物誌,獲獎人受贈獎座、及獎金新台幣10萬元。由跨界社會賢達評審團選出的12組台灣真英雄,將在12月底頒獎典禮上接受公開表彰。
為移工及其子女打造更友善的生活、工作環境!
全臺灣約有75萬名移工,在臺灣工作女性移工,其中約20多萬名正臨婚育年齡的女性移工,因為政策缺乏周全配套,導致陷入生命與生存困境中,甚至被迫成為失聯移工,社會又該如何改變對於移工的刻板印象,營造尊重人權環境?成為一個真正包容的社會。Mozha媽媽Yuli來自印尼,在2013年到臺灣工作,原本是家事工,工作2年雇主卻只讓她休息5天,體力不堪負荷下決定逃逸山區,成為失聯移工。沒想到一天Mozha癱軟在地,好在Yuli在尋求關愛之家協助後,幫 Mozha辦理重大傷病以及臨時居留證,進行化療之後,母女安置在關愛之家,也安排Mozha復健以及到學校上課。這案例道出,移工內心最深恐懼與無助感,尤其是失聯移工的身分更讓她陷入兩難。任何一個到臺灣工作的人 就是我們自己人關愛之家1986年創立,主要是照顧愛滋病人,1997年起協助照顧外國人,更照顧1000多名移工孩子,其中包含失聯與非失聯移工,創辦人楊婕妤點出關鍵問題,「她們擔心懷孕後,無法承擔仲介費和銀行債務,而選擇淪為失聯移工。」根據統計,2024年失聯移工創下新高,達到8萬7000人,他們身處異鄉卻得隱身躲藏打黑工維生。任職力成科技的菲律賓籍廠工Jennyfer,2022年在臺灣懷孕生子,她生完孩子後生父就失聯了,目前Jennyfer獨自撫育2歲小孩,她提到,「有聽朋友說過,有些公司一旦懷孕,必須在至少3個月回家,即使允許在臺灣生產也不能延長育嬰留停假,只能申請產假,不能申請無薪假。」一開始甚至擔心懷孕後公司不會跟她續約,擔心主管覺得會影響工作,另一困難是孩子照顧問題,Jennyfer平時上班將女兒託給朋友照顧,有時沒人可以幫忙,就一個人照顧孩子,也因太累而生病。許多女性移工得面臨職業與家庭雙重困境,Jennyfer也很感謝力成科技的主管與同事們都會給予關心與支持,減輕她的不安。針對移工的擔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蔡孟良回應,「臺灣對移工基本上我們就是國民待遇,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國內的勞工,勞動的法令其實一體都適用,性別平等工作法不能因為懷孕就片面解約、解僱。」不只法律提供保障,在桃園、彰化跟高雄設立外國籍婦幼諮詢服務中心,提供相關的婦幼協助。他強調,「任何一個到臺灣工作的移工,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人,所有的政府的服務都能夠及時而到位,也真的能夠解決她的困難。」其實,移工不應被視為純粹勞動力,她們需要被尊重和善待,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提到,「在沒有網路或智慧手機工具之前,臺灣的外來移工的處境是很辛苦,幾乎是被當作機器人勞動,貢獻她的腦力和體力或時間,當她有婚姻或懷孕生子,她也是人生父母養,更應該善待她。」喊話為移工在臺灣的生活、工作環境打造得更加友善。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童子賢。但現實是即使有法律保障,卻也很難真正得到落實。而且,許多雇主會覺得懷孕移工會帶來麻煩、增加成本,導致移工被不公平對待,甚至被迫離開臺灣,監察院監察委員王美玉提到,「需要跟社會對話,我們要的是勞動力,但是我們忽略了我們來的是人,那人作為一個生命的基本尊嚴、生命權、 生存權,都要顧到。」逐步改善女性移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從開放移工到關心移工人權的主委陳菊表示,「人權會成立專案小組,撰寫《移工如何在異鄉撫育孩子》專案報告,提出了8項建議,包括加強法律保障、強化合法移工懷孕期間安置措施、補助移工托育需求等,改善移工在懷孕和育兒方面的困境,保障移工的基本人權。」呼籲在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讓移工在臺灣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獲得公平與正義,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真正成為一個尊重人權、包容多元的社會!
愛滋污名1/狂遭居民白眼驅離 關愛之家遷徙如「都市吉普賽人」
愛滋病因宣導不足,至今仍讓不少人聞之色變,連致力於協助年長者「愛滋長照」工作的台灣關愛基金會(簡稱「關愛之家」)也備受歧視,飽受居民抗議、逼遷,有如「都市吉普賽人」,即使政府協助介紹的房東都扛不住鄰里壓力,無奈請他們離開。為突破困境,關愛之家終於找到新據點,預計明年中設立全國第一家專責養護機構,為這群需要長照的「老愛滋」張起遮風避雨的翅膀。早期的愛滋病藥物副作用較高,致使年長患者退化狀況較一般人快速,隨著身體機能下降與其他慢性疾病迸發,愛滋病患多在55歲時就得面臨「長照問題」,但長照機構量能不足,等個床位「遙遙無期」,再加上愛滋病被「污名化」,讓愛滋病患成為長照體系中被遺棄的族群,只能孤立無援自求多福。陳佳備主任無奈坦言,關愛之家時常被迫搬遷而讓設備和人力成本全都血本無歸。(圖/黃耀徵攝)關愛之家發現年長愛滋病患的「長照」需求完全無法被滿足,許多收容機構費用高昂,每月至少收取4至5萬元,或是一聽到愛滋病就直接拒收,這現象促使協會開始投入愛滋長照,但卻遭遇重重阻礙。因為機構及患者都被地方居民視為「不潔象徵」,甚至也有房東認為他們帶來晦氣,附近發生任何不好的事,都會被指責是協會影響了社區磁場。「政府幫我們找地方安置,起初與區公所談得十分順利,但又因居民抗議而突然遭反對,也有房東因地方居民抗議而要求我們搬離。」成人中心主任陳佳備無奈表示,當初為了投入照護,好不容易找到合適地點落腳,各式設備與動線設計都投入了許多預算及精力,卻時常因地方居民「怕被感染」而激動反彈,讓才剛安置好的機構被迫搬離。為了提供弱勢感染者整合性照顧服務,關愛之家預計明年中設立全國第一間愛滋長照專責機構。(圖/黃耀徵攝)陳佳備也強調,愛滋傳染途徑並非口沫,甚至與愛滋患者近距離接觸也不會就此得病,愛滋病患只要每天「定時服藥」就能穩定病情,大多數患者需面對的反而是身體退化問題,照顧一般長者及愛滋病患其實大同小異,長照之路走得艱辛主因還是「民眾眼光」,以致收容機構只能儘量低調,連招牌都不敢放上。台灣關愛基金會於2003年由現任協會秘書長楊婕妤所創辦,長期致力於協助愛滋長照、感染關懷及無國籍者收容,並於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設有成人及婦幼部門,負責中途之家的運作。關愛之家也不屈不撓,在人煙稀少的郊區購入老舊公寓加以改建,以「共生宅」的概念提供整合性照顧服務及20多個安養床位,視個案經濟能力收費,打造全國第一個愛滋專責安養機構,預計明年中完工,希望能儘快讓感染者受到「人道」照護,讓一切困境撥雲見日。
【環保情報】My Story and I 攜手「澎湖水族館」推出2022限定聯名 守護台灣海洋生態
繼倫敦時裝周後,My Story and I 帶來了第一款重磅IP聯名新品——聯合擁有20年歷史,全台唯一一個離島水族館,有著“夢想方舟”美譽的澎湖水族館,推出限定版「海洋之心」系列訂製商品。以澎湖在地文物石滬,紋石等作為靈感,結合水族館的人氣海洋生物,推出今年假期必收紀念品。澎湖水族館-互動式餵魚秀。讓我們一起守護那蔚藍的海岸線,讓它別再為我們流淚「無翅不成宴」一語道盡魚翅即富貴的傳統飲食文化,造成每年有7300萬甚至上億條鯊魚被割去魚鰭最後葬身大海。全球近500種鯊魚品種中已有181種被列入瀕危名單,只為成就宴席上的奢華。而「海底總動員」小丑魚「尼莫」帶來極高人氣的同時,也引發了飼養熱潮。隨之而來,是大量棄養或不當照護造成死亡的悲歌。現實不是電影,迷路的小丑魚終究是回不了那自由的藍色海洋。重返海洋-守護小丑魚項鍊零錢包:NTD 550。澎湖水族館在邁入三周年之際,決定與新銳設計師品牌My Story and I聯名推出以「錘頭鯊」及「小丑魚」為形象主題的系列商品,希望結合時尚設計向大眾傳遞環境生態保育的理念。重返海洋-刺繡藍鯊手提包:NTD 1380。澎湖水族館營運長楊婕妤表示,此次聯名也是向著未來的一大步,希望遠赴而來澎湖的遊客能夠愛上專屬於這個島嶼的特色與文化,讓這美好的景色能夠被更多人看見,特此開發這次水族館限定系列。維持著My Story and I 皮革刺繡的特色,在打造「海洋之心」系列的配飾上運用了平針刺繡,配上簡約的圖樣,使設計富有年輕活力,是今年夏日最佳的穿搭選擇。重返海洋-悠游鯊魚卡夾:NTD 750。時尚不止於外表,My Story and I 用設計說出大海的故事這次聯名靈感來源自澎湖水族館中充滿故事的人氣海洋生物,鎚頭鯊與小丑魚。設計師利用純色簡約的刺繡勾勒出錘頭鯊的優美流線身形,魚鰭缺角的設計則表達鯊魚遭活捕割鰭的現象。而「小丑魚」的造型則設計似「卡通尼莫」的可愛形象,象徵因電影熱賣引發飼養潮所帶來的生態影響。與My Story and I 一直堅持的「說書人」的品牌理念十分契合。通過這次的聯名系列,My Story and I 希望能把時尚幻化為生活主張,用配飾來表達對於環保與生態保育的堅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My Story and I 與澎湖水族館的聯名也完美延續了三月初協助南投以琳慈善拍賣的公益主題,開啟環境永續、守護環境的時尚風潮。此次海洋之心聯名商品限量開賣,將於4/1(五)起正式於My Story and I 官網,搶先開放預購,實體商品則將與澎湖花火節4/25(ㄧ),同步於澎湖水族館的禮品部亮相,系列商品每賣出一件捐贈2%購買金額給支持海洋保育的公益機構,期待時尚永續令地球更加美麗。購買頁面:https://www.mystoryandiselect.com/pages/penghuaquarium-collection澎湖水族館:https://www.penghu-aquarium.com/
文山女俠1/收容癱童顧10年 醫療奉獻獎楊婕妤助300「黑戶寶寶」返鄉
2003年成立的台北市「關愛之家協會」,專門收容愛滋感染者和沒有國籍的黑戶寶寶,在歷經被居民驅趕、議員要求關門等風波後,創辦人楊婕妤不畏磨難,不僅獲頒「醫療奉獻獎」、「最佳愛滋助人者獎」等獎項,17年來更幫助300多位黑戶寶寶成功返鄉,如女俠般仗義拔刀的無私精神令人動容。11月初,台北天氣轉涼,位在文山區興隆路的關愛之家物資集中站,幾名工作人員正七手八腳,忙著檢視10多箱民眾送來的尿布。其中,人稱楊姐的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64歲)拿起尿布細細查看,發現全是過期品、有些還長出發霉的黑點,楊姐惋惜嘆氣「這尿布怎麼包在孩子的屁屁上,真可惜」。山坡上的社區民宅是關愛之家的所在地,也是楊姐的住處,她才剛走進門便熱情大喊「盼盼,我的寶貝,放學啦!」楊姐口中的盼盼(化名,10歲)是個全身癱在治療椅上孩子,剛從特殊學校放學,因為罹患小腦症,四肢癱軟,無法說話也無法自理生活,只能勉強發出一些無法分辨的聲音。小腦症患者盼盼(化名),他的媽媽是名愛滋病患者,生下盼盼後因案入獄服刑,楊姐把他當心頭肉疼惜,兩人相伴10年。(圖/黃耀徵攝)盼盼媽媽是名愛滋病患者,因吸毒坐牢,入獄前生下盼盼,「我從醫院把剛出生的盼盼抱回來,這10年來他每天都跟我一起睡」,楊姐每晚得摸黑起床2、3次幫盼盼清痰,就怕痰進入肺部得住院。看著盼盼一天天長大,楊姐一臉滿足,「盼盼媽媽假釋後只來看過他1次,但沒關係,盼盼就是我的心頭肉,我的孩子!」除了盼盼外,關愛之家每年照顧上百名愛滋病感染者,此外,17年來更陸續幫助300多個黑戶寶寶回到他們的國家,「有人需要我,我就在!」楊姐說自己個性很像小說中的女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她說自己初衷不變,未來將繼續幫助沒錢、無處可去的各國籍人士,「政府無法幫上忙的地方,我就是這些人的避風港。」關愛之家的孩子們圍繞著楊姐,親密地喊她咪咪(媽咪),孩子們的童稚笑容,就是讓楊姊堅持下去的動力。(圖/楊婕妤提供)
文山女俠2/親見男大生因愛滋被趕出家門 如今她成社會邊緣人的媽祖
關愛之家的創辦人楊婕妤(楊姐,64歲),從小生長在清寒家庭,再加上自己離婚後以單親媽媽的身分拉拔長大一對兒女,嘗盡人生酸甜苦辣的她,最懂逆境的人們內心的苦痛。尤其,當年她因緣際會幫助1名感染愛滋病、被趕出家門的男大生,她發現愛滋患者們的無助,從此下定決心奉獻自己的所有心力,守護這群社會邊緣人。楊姐回憶,1986年她認識1名男大生,2人成了忘年之交,不過隨著男大生被診斷出罹患愛滋病,家人不諒解而將他趕出門。楊姐很是心疼,於是在自己家中挪出1間空房,和他如同家人一起生活。這個事件震撼楊姐的心,她清楚看見愛滋病患者們的無助,後來接連認識更多感染者後,她開始提供吃、住甚至幫忙尋找醫療資源,就這麼一個傳一個,楊姐的家意外成為愛滋病患者的「中途之家」,由於人數不斷往上增加,2003年楊姐乾脆成立「關愛之家協會」。從愛滋病患者到外籍勞工,再到黑戶寶寶,「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以女俠般無私大愛精神,為社會邊緣人打造避風港。(圖/楊婕妤提供)除了照顧愛滋病感染者,關愛之家也收容外籍移工所生下,沒有台灣身分的「黑戶寶寶」。目前,關愛之家這個大家庭有個新「報到」的黑戶寶寶「小喬治」,他今年1歲5個月,1雙大眼惹人疼愛。喬治媽媽是名逃逸外勞,在山上當採茶工賺錢,但生下喬治後,帶著小孩到處躲警察,10月中來到關愛之家尋求協助。「我生下小孩後很害怕,在台灣我是外國人,沒人肯幫我,來這裡(關愛之家)後,我終於能帶寶寶回家。」在楊姐幫忙下,喬治媽媽已經去自首,現在每天到移民署報到,目前正在等小孩的出生證明,以及移民署發的通行證,就可帶喬治回印尼展開新生活。看著喬治媽媽這對母子,一旁的楊姐溫暖微笑「我以前的夢想是開育幼院,沒想到因緣際會,意外幫助了許多『社會邊緣人』」。楊姐因丈夫婚外情離婚後成為單親媽媽,她毅然決定帶著孩子從高雄到台北開始新生活。(圖/楊婕妤提供)
文山女俠3/心酸!窮到要為愛滋寶寶偷奶粉 爆醜聞才被世人注意到
關愛之家因為收容照顧愛滋病感染者,較為敏感,一路走來曾受到部分民眾不贊同甚至驅趕,也歷經議員要求關門熄燈等狀況。甚至,2006年關愛之家因為捐款不足差點關門,創辦人楊婕妤(楊姐,64歲)捨不得愛滋寶寶挨餓,她偷了1罐奶粉,卻失風被逮。不過,這起事件被媒體報導後,反倒凸顯關愛之家的窘境,讓許多善心人士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資。關愛之家協會位在文山區,是1幢4層樓的房子,曾經一度收容近80人,不過由於照顧的人數越來越多,如何養得起這麼多張嘴是個問題,因為捐款少的可憐,關愛之家在2006年一度面臨斷炊。令人鼻酸的是,因為沒錢買奶粉給愛滋寶寶吃,楊姐竟在藥局偷了1罐奶粉、2包濕紙巾,當場被逮。楊姐回想當年的種種不禁紅了眼眶,但這個看似「危機」的事件,卻意外成為協會的轉機,善款、物資及時湧入,也讓關愛之家度過難關。關愛之家在2006年一度斷炊,當時為了繼續照顧愛滋寶寶,楊姐在藥局偷了一罐奶粉、兩包濕紙巾,當場被逮還上了新聞。(圖/翻攝自TVBS新聞)經費的問題稍獲緩解,但另個問題又來了,關愛之家專門收容照顧愛滋病患的消息傳開後,協會所處的社區管委會修改規定,打算將協會趕出社區。部分居民人心惶惶,甚至不只一次成群結隊到關愛之家,大聲怒吼要他們「滾出去。」連楊姐走在社區,常有鄰居酸言酸語「這孤行獨市,妳賺翻了!」不過,也有民眾默默將奶粉等物資放在門口,援助協會。就這樣,社區居民抗議關愛之家持續2年多,最後在立法院針對《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緊急修法後,才保住關愛之家能繼續存在社區內。雖然有法令保障,為了不傷和氣,楊姐將成人愛滋病患者遷移到中和及屏東2處,關愛之家則改為「婦幼部」,專門收容外籍移工婦女和黑戶寶寶。2006年「關愛之家」一度遭法院判決必須遷離現址,國內35個愛滋、人權團體舉行記者會出面聲援。(圖/報系資料照)
文山女俠4/有人需要我就在! 單親媽走過低潮成弱勢避風港
位在文山區的關愛之家每年持續照顧上百位愛滋病患者,此外,17年來更幫助300多位「黑戶寶寶」回到家鄉,關愛之家的創辦人楊婕妤(楊姐,64歲)宛如這群社會邊緣人的媽祖。楊姐自述自己離婚後撫養一對兒女,經歷過人生低潮,最懂社會邊緣人的痛在那裡。楊姐一路守護著這群人,她就是弱勢的避風港「有人需要,我就在!」回憶起自己成長過程,楊姐表示「我出生在清寒家庭,上頭有5個哥哥3個姐姐,我排行老么,家中全靠媽媽1個人養家。」父親罹患精神官能症,裁縫師媽媽辛苦的一針一線縫製衣服,養大9個小孩,每當父親發病,脾氣一來就砸毀店面玻璃窗,滿地碎片夾雜孩子們的尖叫哭喊聲。長大後,因家裡太窮沒錢念大學,楊姐只念到高商廣告設計科畢業。21歲那年找到另一半,原以為能擁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孰料婚後6年因為丈夫外遇而離婚。小時候的貧困生活,到自己當單親媽媽帶著1對兒女北上生活,「自己經歷過低潮,最了解身處困境的人們痛在哪!」種種辛酸沒擊垮楊姐的樂觀,反倒成為她立定志向助人的養分。「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如女俠般無私大愛精神,幫助上百名愛滋病感染者以及黑戶寶寶。(圖/黃耀徵攝)17年來,楊姐不僅陸續幫助300多個黑戶寶寶回到他們的國家,也因每年照顧上百名愛滋病感染者,而受到肯定,2010年獲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10屆最佳愛滋助人者獎,也在2006年拿下厚生基金會第16屆「醫療奉獻獎」,楊姐也是首位非醫療人士獲得此1獎項。「有人需要我,我就在!」楊姐說自己個性很像小說中的女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她說自己初衷不變,未來將繼續幫助沒錢、無處可去的各國籍人士,「政府無法幫上忙的地方,我就是這些人的避風港。」
CTWANT 暖流人間》守護愛滋病患 黑戶寶寶 女俠楊婕妤誓為弱勢避風港
2003年成立的台北市「關愛之家協會」,專門收容愛滋感染者和沒有國籍的黑戶寶寶,在歷經被居民驅趕、議員要求關門等風波後,創辦人楊婕妤不畏磨難,不僅獲頒「醫療奉獻獎」、「最佳愛滋助人者獎」等獎項,17年來更幫助300多位黑戶寶寶成功返鄉,如女俠般仗義拔刀的無私精神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