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雄
」 營養師同是豆腐也差很多!營養師列「4種豆腐大PK」:百頁熱量驚人、凍豆腐鈣質最高
最近Netflix《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熱度相當高,其中「無限豆腐」車輪戰就讓大廚們彷彿陷入地獄般,必須把自身的創意和體力榨乾。對此,好食課營養師Oliver楊哲雄就在臉書粉專「好食課」分享,同樣是豆腐,營養素、熱量卻差很多,而他便列舉4種豆腐進行「大PK」,列出其熱量、蛋白質、鈣質含量的比較。加工製程差異1. 百頁豆腐:是由大豆蛋白、沙拉油、澱粉、品質改良劑、粘稠劑等原料混合後,待凝固成型2. 凍豆腐:將板豆腐放入冷凍庫中製成3. 板豆腐:將豆漿加入硫酸鈣或鹽滷後,待開始凝固就倒入模具後壓製,將水份壓出4. 嫩豆腐:將豆漿加入葡萄糖酸內酯後注入豆腐盒中凝固,不經過壓製過程,因此保水度較高營養比較以同樣100克重量下:熱量:百頁豆腐 > 凍豆腐 > 板豆腐 > 嫩豆腐蛋白質:百頁豆腐 = 凍豆腐 > 板豆腐 > 嫩豆腐鈣質:凍豆腐 > 板豆腐 > 百頁豆腐 > 嫩豆腐楊哲雄也補充,其實營養素的差異,一大部分與水分含量有關,所以同重量下嫩豆腐熱量低、蛋白質少;而凍豆腐是係由板豆腐經冷凍的產物,所以水分較少,同重量下營養也相對較高,不然以同樣一塊板豆腐去冷凍製成一塊凍豆腐來說,這3項營養是相同的。
運動後喝冰水傷身體? 營養師揭4大好處
天氣炎熱,時常聽到運動後,若要補充水分,不能喝冰水。對此,好食課Oliver楊哲雄營養師表示,不少人運動完怕喝冰水會傷身體,只喝溫開水,其實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說喝冰水會傷身,相反地,運動喝冰水可是有不少好處。運動喝冰水好處:1提升運動耐力:幫助身體冷卻,減輕過熱疲勞。2延緩核心溫度升高:長時間處於高溫下,運動量過大,容易導致核心溫度升高,而有中暑風險,因此運動後適度喝冰水,反而可避免體內溫度升高造成身體「當機」。3降低心臟負擔:降低心率,減少心肌收縮次數。4增加補水意願:冰水適口性佳,可增加補水次數。楊哲雄也說若擔心不適或嗆到,有3個飲水建議:1提前退冰。2慢慢喝,不要過急或太大口以避免嗆到。3少量多次補充。若為心臟或腦血管疾病患者,切記不可一次大量飲用冰水,需分多次適量補充。
吃對這「點心」鈣質比豆漿多25倍! 營養師推挑選要點
鈣對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除了能幫助生長發育,還能維持骨頭強度。對此,營養師楊哲雄表示,豆花雖然是很好的鈣質來源,且吃對豆花其鈣質甚至比豆漿多出25倍,但只有傳統豆花比較能補鈣,還要是石膏凝固的才可,鹽滷、超商或布丁豆花皆無法,主要差在使用的凝固劑。楊哲雄在臉書粉專《好食課》發文表示,傳統豆花、超商豆花的主原料皆為豆漿,主要則是差在凝固劑。傳統豆花使用鹽滷或食用石膏(硫酸鈣)來讓豆漿凝固,使得豆花口感偏硬,並且部分豆花會加入樹薯粉、地瓜粉等澱粉,讓豆花質感更綿密細緻。超商豆花使用吉利丁、洋菜粉、明膠或布丁粉等成分作為凝固劑,因此口感通常會跟布丁或果凍很像,吃起來較軟嫩Q彈,部分產品甚至會加入鮮奶、雞蛋、奶粉等讓味道更加豐富,所以素食者需注意成分中是否有吉利丁、明膠等動物性膠或雞蛋牛乳等成分。但要注意的是,楊哲雄指,只有傳統豆花比較能補鈣,且要石膏凝固的才可,鹽滷、超商或布丁豆花皆無法。因為凝固劑使用到石膏(硫酸鈣),所以每100克傳統豆花即有300毫克的鈣質,是牛奶的3倍,豆漿的25倍,而超商豆花因為凝固劑並非用硫酸鈣,所以鈣含量會與嫩豆腐及豆漿差不多,每100克大約12毫克鈣質而已。
悶熱天氣「濃濃體味」襲來? 遠離汗臭靠這6招
夏天即將到來,悶熱的天氣讓人汗流浹背,一到大眾交通工具上則會聞到各種體味,到底為何會有汗臭味?又該如何改善呢?對此,好食課Oliver楊哲雄營養師指出,體味NG飲食大概分成6種,改善方法則包括多喝水、選擇植物性蛋白等。臉書粉絲專頁「好食課」發文指出,汗水會有臭味主要是流汗後,經皮膚上的細菌分解蛋白質及脂肪酸而產生臭味,除了吃大量肉食,食用具有揮發性的食物也會導致我們尿液、汗液味道受影響。汗臭食物:洋蔥、大蒜、十字花科蔬菜:這些食物都富含具揮發性的硫化合物,因此除了會影響口臭外,也會影響到體味。但過往也有研究發現,食用大蒜對於腋臭有正向影響,部分人反而喜歡食用大蒜者的汗臭,因此好壞影響可能仍由人決定。紅肉:研究發現,比起素食者,吃紅肉者的體臭味較讓人無法接受。酒精:酒精除了經尿液排除,部分也會由汗水排出,所以如果有人說你「渾身」酒氣,可不單單是只有嘴巴的事喔。辛香料:咖哩、孜然等味道重的辛香料除了容易有較濃郁強烈的汗臭味,也容易增加排汗量。6招遠離汗臭:1.多喝水: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幫助排除身體廢物,稀釋體臭味。2.選擇植物性蛋白:蛋白質選擇以豆類為優先,再來是魚蛋肉,以減少紅肉、高脂肪的攝取。3.柑橘類水果:富含檸檬酸及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可幫助改善體臭問題。4.規律運動:別因為怕流汗而就不運動,如果長期不運動,反而可能導致代謝變差,汗液變得更濃稠,而規律運動不僅可促進排汗,也能訓練汗腺,使其不要太早退化。5.注重衛生:定期除毛、噴止汗劑,洗澡時重點清洗腋下等味道較重處,如果衣服已有汗臭就洗,不要連續穿好幾天。6.穿著透氣衣物:衣服不透氣就容易導致身體悶出一身汗,而汗滲入衣服中,未洗淨就容易殘留臭味。
喝豆漿常常脹氣? 營養師揭2招解法
豆漿含豐富的植物蛋白、鈣質、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物質,許多人將豆漿列為早餐的必備飲品,但有些人喝了之後卻可能會出現脹氣的情況。營養師楊哲雄也解析問題所在,並提供了兩個方法來避免這種情況。營養師楊哲雄於好食課專欄撰文表示,豆漿會脹氣的主要原因,即是黃豆、黑豆含有特定的寡醣成分「水蘇四醣」與「棉籽醣」,人體缺乏可以分解此種寡醣的酵素,但腸道中的細菌卻可以使用這種寡醣,因此細菌在利用這些寡醣發酵後就會產生氣體,進而發生脹氣的問題。至於要如何解決脹氣問題,楊哲雄建議在煮豆漿之前先泡豆子,此舉可以將部分寡醣溶解,減少豆漿中這些寡醣的含量,進而減輕脹氣問題,其次不要一次性喝下整杯豆漿,而是分次慢慢飲用;喝下過多的豆漿會一次性攝取過多的水分和寡醣,增加腸道細菌發酵產氣的機會,導致脹氣,分次飲用能夠降低一次性攝取過多水分和寡醣的情況,從而減輕脹氣症狀。另外,衛福部也曾指出,網路上有謠言「喝豆漿過量容易得乳癌」,不過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現,從小食用大量黃豆食物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大幅降低,因豆漿含有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為植物性的雌激素,或稱「類」雌激素,在某種程度上它可削弱人體內真正的雌激素功能,進而減低雌激素刺激乳房細胞,顯示黃豆可能預防乳癌發生;但也有研究顯示,大豆食物可能刺激腫瘤增生,增加乳癌復發機率,因此喝豆漿過量容易得乳癌這樣的說法,目前醫學上尚未有定論。但衛福部提醒民眾,任何食物過量都是不好的,飲食均衡才健康,成人每日建議的蛋白質攝食量為3至8份,1杯250c.c的豆漿約含有1份蛋白質(7g),考量加上三餐所吃進的蛋白質,因此醫師建議豆漿一天攝取1至2杯為宜。
不鹹不等於低鈉!5大高鈉NG食品 營養師曝「這類麵」鈉含量驚人
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而選擇吃外食,許多人的日常飲食也偏重口味,因此一不小心就容易攝取過量的鈉,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恐怕引發高血壓的風險。好食課營養師楊哲雄就盤點出5大高鈉的地雷食物,包括吐司和麵包、湯品、麵食類、加工食品及醃漬物,其中他特別強調,雞絲麵的鈉含量相當驚人,若吃1碗就達到1天鈉攝取量的一半,但大部分民眾卻對於這個隱藏風險不知情。 鈉的攝取量與健康息息相關,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天的鈉攝取量是2300毫克以下。對此,楊哲雄上月11日在好食課的臉書專頁公開分享5大類隱藏版高鈉NG食品,他表示,其實不鹹不等於低鈉,只是很多鈉都藏在食物中,像是吐司和麵包,為了讓它們的體積比較蓬鬆,因此在製作過程中就會加一些小蘇打和鹽,如果吃下2片吐司就達到1天鈉攝取量的7分之1,若是貝果類可能就達到1天鈉攝取量的6分之1。 楊哲雄提到,湯品類也是民眾不常留意的高鈉食物,因爲在煮湯品的過程會添加一些調味料,食物的鈉也會溶到湯裡,因此若喝了一碗約700毫升的湯,就有可能將1天所要攝取的鈉含量攝取完;他也指出,麵食類的納含量更是驚人,吃下1碗麵線等於1天鈉攝取量的4分之1,其中雞絲麵則是達到1天鈉攝取量的2分之1,鈉含量不容小覷。 楊哲雄補充,市面上很多加工食品為了調整適口性及保存期限的問題,在製作過程會添加不少的鹽,舉例來說,1條香腸就含有400毫克的鈉,1顆小貢丸則含有120毫克的鈉;另外,醃漬物也常為了要容易脫水,會相對加比較多鹽,像是吃稀飯配的蔭瓜,1湯匙4至6片,就有可能會達到500毫克的鈉。 楊哲雄呼籲民眾,攝取過多的鈉就容易造成高血壓,為預防高血壓的方法除了避免吃過多上述5大類的高鈉食物外,平時吃外食也要多加留意營養標示,定期量血壓及到醫院定期檢查也相當重要,若能儘早防範,就能輕鬆遠離高血壓的問題。
營養師分類「7種便便型態」:2情形繼續保持 1天3次正常範圍
工作卡卡已經很不開心,腸胃也卡卡就更難受了。營養師表示,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可將大便分成7類,不同類型的大便的飲食方針可是大大不同,要對症下藥才行。好食課營養師楊哲雄在粉專《好食客》指出,屬於便秘問題有2大類型,第一類像羊大便,硬且小顆,並且分散不聚集,會有此種類型的便便,主要是因膳食纖維及水都攝取不足,沒足夠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與增加糞便體積,也無水幫助潤滑腸道,因此變得更難將便便順利排出。飲食上建議,吃足膳食纖維,像是每日五蔬果,吃足3份蔬菜(約燙熟後一碗半的份量)、兩拳頭的水果,主食類也可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增加纖維攝取,另外就是喝足水,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乘以30毫升的水。第二類呈長條形香腸狀,但表面凹凸不平。楊哲雄說,膳食纖維比起第一類有吃更多一些,但仍有略微不足,而水分仍舊喝不夠,因此需再多加留意纖維及飲水量。不同類型的大便的飲食方針大大不同。(圖/翻攝自臉書/好食客)楊哲雄提到,低油飲食也容易因油脂攝取不夠,腸道缺乏潤滑而有便秘問題,可靠適度補充油脂改善便秘。至於長條形香腸狀,外表偏光滑但仍舊帶點裂痕,飲食上建議可再多增加一點水分攝取,其餘正常,可繼續保持;另外,長條形並且光滑,排便時不用花費太多力氣,表示膳食纖維、水分、油脂皆攝取充足,也可繼續保持,而排便頻率1天3次至3天1次都是正常範圍。屬於腹瀉情形則有3大類,楊哲雄表示,造成腹瀉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腸躁症、乳糖不耐、吃壞東西或是腸道菌相不平衡導致,從嚴重度輕至重分別為,糞便呈一段段的,斷側呈光滑柔軟狀,可能是腸道發炎、吃到刺激性食物導致,建議可適度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菌平衡,並減少辛辣、油炸等易刺激腸道的食物。若「糊狀大便,部分糞便仍有形體」、「水狀,無固定形狀」,可能是因食物不新鮮、手不不乾淨或是腸胃炎及乳糖不耐者食用到含乳糖食品導致腹瀉情形較嚴重,楊哲雄表示,除了減少辛辣、油炸等易刺激腸道的食物,也要時時注意個人衛生清潔與食物儲存情形,乳糖不耐症嚴重者則減少乳品攝取。最後楊哲雄提醒,如果嚴重腹瀉,記得除了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外,建議立馬就醫諮詢醫師、營養師,必要時採取低渣低纖飲食甚至禁食,減少對腸胃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