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體成形術
」 骨質疏鬆8旬嬤摔倒腰椎壓迫性骨折 用「骨水泥」灌漿醫治!順利減輕疼痛感
83歲蘇阿嬤最近因嚴重下背疼痛無法正常走路,家屬不得不陪同就醫,檢查後赫然發現腰椎第二節有明顯壓迫性骨折,詢問後得知原來阿嬤前幾天從沙發跌坐到地上不敢講,以為吃止痛藥可以改善,沒想到反倒加劇,所幸採用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灌注骨水泥後,疼痛大幅減輕,隔天開心走出醫院,讓家人鬆一口氣。胸椎或腰椎壓迫性骨折 年長、骨質疏鬆屬於高風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師鐘本聿表示,患者所幸經由X光檢查找出病因後,建議阿嬤接受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手術後隔天下背痛的情況便緩解許多,疼痛指數從9降到1-2,住院兩天後就穿著背架順利走路出院。鐘本聿表示,類似上述蘇阿嬤胸椎或腰椎壓迫性骨折症狀,是許多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年長病人常見案例,通常是在跌倒後、搬重物甚至咳嗽、打噴嚏所造成,一般可以先止痛、穿背架保守治療,如果病人對止痛效果反應不佳,或疼痛嚴重影響生活甚至臥床,就會建議手術治療。「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 灌注骨水泥穩固椎體鐘本聿解釋,所謂「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是先在皮膚上切出約0.5公分的傷口,再藉由特殊套針將「骨水泥」灌入椎體塌陷處,就是俗稱的「灌漿」,達到重新穩固椎體的效果,多數患者術後多半可以從無法自己翻身到能夠下床活動,常見的併發症是骨水泥外漏,但是幾乎不會造成嚴重後遺症,以現階段的醫療技術和材料而言可說是十分安全。身高變矮、駝背、下背疼 骨質疏鬆嚴重應就醫鐘本聿也強調,胸腰椎壓迫性骨折跟骨質疏鬆兩者幾乎是同時存在的疾病,往往是發生壓迫性骨折或髖關節骨折之後,才被發現患有骨質疏鬆症,如果能先透過治療減緩骨質流失,就能預防因為輕微意外所造成的骨折,例如停經後的女性病患就是高風險族群,此外,若出現身高變矮、駝背或者出現下背疼痛等問題,也可能是骨質疏鬆徵兆。鐘本聿提醒,民眾務必趁早存骨本,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3、蛋白質、適度曬太陽以及負荷運動,必要時可與醫師諮詢透過骨鬆藥物治療,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效果。
壓迫性脊椎骨折新選擇 研究證實「高黏稠骨水泥降低滲漏率」
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令患者痛苦不已。幸賴骨水泥椎體成形術的發展,提供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長庚醫院發表一項相關研究,證實使用高黏稠度骨水泥,相較於傳統液體狀的骨水泥,其滲漏率降低了一半以上,不但手術效果更好,更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提供病患更好的治療選擇。這項研究是由台灣的長庚醫院骨科醫療團隊,包括林口骨科部傅再生部長、基隆長庚骨脊椎科林東儀主任、蔡松航醫師、陳韋誠醫師,與美國知名梅約醫學中心團隊共同完成。針對1,280位接受脊椎骨水泥椎體成形術的病患進行滲漏率研究,獲致此重要成果。已刊登在2021年9月「歐洲脊椎醫學會官方期刊(European Spine Journal)」。基隆長庚骨科部脊椎科主任林東儀醫師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骨質疏鬆症已被認定為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在台灣有高達160萬人患有骨質疏鬆,其中包括95萬名女性。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會讓患者感到劇烈的背痛及駝背,嚴重困擾日常生活。骨水泥椎體成形術就是在影像導引下,將骨水泥注射灌入損壞的椎體,填充穩固椎體,提供人體支撐,達到快速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基隆長庚醫院骨科部蔡松航醫師表示,骨水泥的成份為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可塑性高,將其與粉劑和溶劑混合,硬化固定後形狀無法再改變,相當堅固。但傳統的低黏稠骨水泥,呈液體狀,出現滲漏的機率可能高達50%,不過大部份情況下少量滲漏不致造成影響;滲漏嚴重時則有可能壓迫脊髓或其他重要組織器官,引起嚴重的併發症。蔡松航醫師解釋,新式骨水泥黏稠度高,質地類似黏土,由於凝固時間較慢,可更均勻推入,不致因壓力而竄流,減少滲漏與併發症的機率。此外,骨水泥在攪拌硬化過程中會釋放熱能,高黏稠度骨水泥所產生的溫度相對較低,較不易傷害組織,安全性高。蔡松航醫師表示,一位65歲的退休女教師,不久前突然感到嚴重的背部疼痛,幾乎無法行動,來醫院接受詳細檢查,被診斷是壓迫性脊椎骨折,原因就是骨質疏鬆所造成。經和醫師討論後,接受了高黏稠度骨水泥椎體成形術。術後不久即感到疼痛明顯減輕,重拾正常的生活品質。
67歲前校長跌倒致骨折 椎體成形術「灌水泥」改善完成環島
67歲的前校長劉秀雲,因為跌倒骨折,非常疼痛,幾乎無法行走,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江忠穎醫師,照了X光和安排核磁共振,診斷為腰椎第一節急性壓迫性骨折,壓迫的程度,嚴重到椎體原本是2.2公分已經降到只剩0.75公分了,江忠穎醫師安排椎體成形術,俗稱灌水泥的手術,手術約半小時,病患隔天就出院,後續加上復健,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剛完成環島。江忠穎醫師表示,椎體成形術是把脊椎的形狀,恢復到正常狀態,水泥把骨折裂縫填滿,達到止痛的效果,再把脊椎撐開之後,達到正常的狀態,而且可以幫助脊椎高度跟角度能夠儘量恢復到正常。水泥有分成很多種,這次手術以高密度的骨水泥治療,優點是像口香糖,在灌的時候比較不會有滲漏的危險,同時,也比較不會傷到神經,另外強度比較強,可以把椎體撐高,大概回復到正常八成左右的高度。江忠穎醫師提醒,處理完急性的疼痛,最重要的是手術後續的保養,急性治療先處理腰椎第一節。經過檢測,病患的的骨質疏鬆已經嚴重到-6.8,達到-2.5以上就叫做骨質疏鬆了,到-4、-5的病患,其實只要咳嗽就可以造成骨折。所以,為病患安排每個月打一次骨質疏鬆針,治療骨質疏鬆,預防日後其他節脊椎因為跌倒造成嚴重骨折,同時,也建議患者補充鈣片跟維生素D。復健科主任賴宇亮表示,腰椎間盤骨折術後復健,建議由復健科醫師評估,專業治療師協助復健,保持並增強核心肌力為主要課題,進一步由復健科醫師藉由口服藥物或引導注射止痛藥物,協助病人疼痛控制,早日回到健康快樂的生活。在預防老人跌倒方面,除了需要適度的活動跟運動,使肌肉的張力可以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並讓骨頭維持一定的強度。這樣即使不小心跌倒,也不至於造成嚴重的骨折而無法行走。老人家一旦跌倒至無法行走而臥床,很容易會有其他的泌尿道感染或肺炎的併發症,對長者健康危害非常大。預防骨折可以降低老人家的死亡率,不能以單純一個骨折的問題而等閒視之。江忠穎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現在已經併入三高一低中的一低,三高指的是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還有高血糖,而一低就是指低的骨密度,代表骨質疏鬆已經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慢性老年化疾病,必須要謹慎去預防。
保密防跌存骨本1/台灣50歲以上女性33%有骨鬆 一搬重物就可能骨折
你知道台灣五十歲以上女性,每三位就會有一位罹患骨質疏鬆,其中有一半可能因而導致骨折。醫師提醒除了要有「保密防跌」的觀念外,年輕女性更要有存骨本的觀念,千萬別讓骨折三兄弟(脊椎、髖骨、手腕)危機發生在自己身上。JOY是不到四十歲的上班族,每天待在辦公室時間至少八個小時,過著「坐式生活」的型態。每天因為工作非常忙碌,幾乎根本沒有時間運動,假日也乎都是窩在家。沒想到在一次公司健檢發現,自己的骨質密度竟然是負二點五,嚇得她趕緊去看醫師。現代人因辦公長期坐著,缺乏運動,導致骨質迅速流失。(圖/焦正德攝)經過醫院檢查確定,自己已經進入到骨質流失階段,再不注意就可能骨質疏鬆。醫師也提醒她要改變生活型態,每天要減少久坐並增加運動時間,同時要多曬太陽增加體內維他命D合成,如此才能減少骨質流失速度。根據2019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與指引指出,台灣超過五十歲以上女性,每三個人就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男性則是每四人中就有一人。主要原因為女性三十五歲後,骨量每年至少會以1%速度減少,五十歲更年期後更會以會以3%至5%的速度快速下降。脊椎是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圖為脊椎骨折X光影像。(圖/李炫昇提供)高雄長庚骨科教授級醫師李炫昇表示,門診中觀察四十歲以下罹患骨質疏疏鬆的比例有增加現象;分析其中原因,以運動量與日曬不足為主要因素。如果再加上日常飲食不均衡,沒有補充足夠鈣質,都是造成骨鬆疏鬆增加的原因。李炫昇指出,骨質疏鬆可能年輕時還沒感覺,但是一旦進入到五十歲後,就可能成為骨折的高危險群。根據統計,骨鬆所造成的骨折主要常見部位為脊椎、髖關節與手腕關節,甚至有病患因為打個噴嚏就造成骨折。嚴重骨質疏鬆者,可能會因搬個重物就造成骨折。(圖/123RF)中山醫院骨科醫師陳文哲也說,根據調查,五十歲以上民眾,女性有二分之一,男性有八分之一機率,會因為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其中又以脊椎骨折最為常見,估計全台每年約有六萬人因骨鬆造成脊椎骨折。醫師陳文哲指出,傳統「人工骨泥椎體成形術」易有椎體崩塌的可能,若改採EVA微創手術則能降低風險。(圖/陳文哲醫師提供)陳文哲說,當骨頭骨質減少時,脊椎相對脆弱,容易產生腰痠背痛或是開始慢慢駝背,嚴重時就容易因搬重物、跌倒等狀況產生骨折。而更令人擔心的是,有八成病患是在骨折發生後,才意識到自身骨密度出現問題,陳文哲表示,針對脊椎骨折,傳統保守治療會採臥床休息、止痛藥物或穿著背架等方式,若保守治療無效,最終會選擇以手術治療;而近年外科手術將骨水泥灌入支撐,雖可強化脊椎,但仍無法有效恢復椎體高度、矯正駝背,且有骨水泥滲漏、椎體塌陷的風險。穿著背架是治療脊椎骨折的傳統保守方法之一,若仍然無效,可能需進行手術。(圖/翻攝自醫療資源分享站臉書)
保密防跌存骨本2/年輕女性防骨鬆 「負重運動」與「維他命D」是關鍵
有鑑於骨水泥補充強度不足,李炫昇醫師帶領著研發團隊設計出「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EVA)微創手術作為治療新選擇。EVA主要以醫療級鈦金屬為材質,將植入物於椎體內作360度擴張球狀呈現,使骨水泥能順利注入椎體,均勻填滿避免不當的外溢。醫療級鈦金屬材料植入脊椎後,會呈三百六十度環狀支撐椎體,讓骨水泥沿著金屬孔徑與葉片,與椎體貼合。(圖/李炫昇提供)李炫昇指出,EVA可以避免椎體成形術(灌骨水泥)缺點,並完全取代「椎體擴張術,專利技術在於可擴張的植入物只要用一個小傷口將EVA植入椎體之中,在X光機的幫助下將EVA擴張至理想的大小與位置,之後直接灌入骨水泥,骨水泥會沿著EVA的孔徑與葉片與椎體結合,大大減少骨水泥滲漏的風險。醫師李炫昇帶領團隊研發EVA微創手術,可以協助骨水泥順利注入椎體,且均勻填滿,降低骨水泥滲漏等風險。(圖/李炫昇提供)李炫昇解釋,台灣特別之處在於呈現三百六十度環狀支撐,經過與上下撐開千斤頂式支撐器的臨床比較,可以減少骨水泥滲漏減少神經傷害;特別是在支撐力上,勁度為千斤頂式的四倍。而且器材是一體成形,椎體回復程度可達百分百,無須擔心撐開之後又恢復回原狀。目前這套EVA系統已經獲得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地的專利,目前也將進入髖關節股骨頭支撐的人體臨床試驗。但目前健保並未給付相關支撐器費用,需自費使用。李炫昇認為,如果椎體塌陷嚴重,植入支撐器絕對比單用骨水泥要佳。如果不幸發生椎體骨折,建議可以與專科醫師進行討論。EVA微創手術造成的傷口僅約0.5公分,患者術後復原快,較為便利。(圖/李炫昇提供)陳文哲提醒,人體骨骼的骨質約於20至30歲間達到最高峰,之後就會隨著年齡增長減少流失,使骨骼形成許多孔隙、中空,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也隨之增加。平日除了維持良好作息,飲食多攝取高鈣、蛋白質、維生素D3等,也可多培養從事荷重運動的習慣,如:健走、慢跑、登山、舞蹈等,都有助於增加骨密度、強健肌肉,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遠離骨質疏鬆危機。李炫昇則提醒,骨折最基本原因還是來自骨質流失,特別是年輕女性,更應該要有「儲存骨本」的觀念。平時就應該從運動、飲食著手,多補充鈣質並有充足的日曬時間,這樣才能協助體內加速維他命D合成,幫忙留住骨質。專家提醒,為了促進骨質密度而運動,應循序漸進,可從慢跑開始。(圖/林士傑攝)如果超過五十歲更要謹記「保密防跌」。李炫昇說,多數骨質疏鬆所造成的骨折發生前都沒有症狀,但是經過些微碰撞、跌倒、撞擊等狀況後就會發生骨折。所以除了注意骨密度外,更要特別注意外在危險因子。李炫昇認為,骨質疏鬆其實也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最近他發現,有一些銀髮族雖然有很好的健康觀念,但卻是做一些超過自己能力負荷的運動,結果導致骨折的發生,所以運動還是要循序漸進,等到身體有足夠支撐力,再繼續加重訓練量。李炫昇強調,骨折還是要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多做負重運動,注意維他命D攝取與腎功能正常外,也要透過檢查掌握自己的骨質密度,一旦發現進入到危險程度時,就應該趕緊積極接受治療,這樣才能防止骨折意外的發生。
「好神!」9旬老婦骨折臥床 骨水泥打入脊椎竟行動自如
一位年約90歲的婆婆,一個月前跌倒造成背痛,無法站立,只能臥床照顧。電腦斷層檢查顯示第11胸壓迫性骨折後沒有癒合(椎體內有空洞),病人接受椎體成形術後可見空洞已經被骨水泥填滿,病人在術後當天即可下床活動及回家。隨著人口結構改變,台灣漸漸步入老年化社會,在台灣,65歲以上的年長者因骨質疏鬆所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每年約有6萬人,這種低衝擊性的骨折經常只是因為輕微的滑倒或跌坐所造成,但由於脊椎負責身體力量的承載,一旦發生骨折,會造成嚴重的背痛與日常活動受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黃昭偉表示,目前這類病人的治療還是以減緩疼痛症狀的保守治療為主,包括臥床休息、止痛藥物及背架的使用,而治療時間大多需要數星期,但長期臥床容易產生嚴重的合併症(褥瘡,肺炎及尿路感染),而保守治療後也有一定比例的病人骨折仍不癒合,背痛持續,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將骨水泥打入脊椎中的空洞,穩定骨折後的椎體,之後仍須使用背架3個月固定。(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有鑑於此,黃昭偉指出,近年來發展出一種新治療方法「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這種治療的特點在於使用微創方式,將骨水泥注入發生骨折的椎體,穩定壓迫的椎體並緩解疼痛。黃昭偉介紹手術程序:病人平躺於手術台,前胸與髖部會稍微墊高(可以做些許的骨折復位及減少骨折椎體內的壓力),皮膚消毒後使用X光機定位發生骨折的椎體,局部麻醉後在X光機的導引下,穿刺皮膚,經由椎弓,將骨穿刺套管針推進至椎體骨折處,仔細確定位置後,再將調和好的骨水泥慢慢注入。手術時間約20-30分鐘。骨水泥注入後約10分鐘便會凝固而達到穩定椎體骨折的效果,再加上傷口很小(只有穿刺皮膚的針孔),病人在手術後即可下床活動及返家,但需要配合使用背架3個月、減少負重及後續骨質疏鬆的治療。黃昭偉表示,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提供病人因骨質疏鬆而造成壓迫性骨折的另一種治療選擇,它的優點是手術傷口小、恢復時間快、住院時間短,病人可以迅速回到平日的生活而且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成。椎體成形術於1986年在法國實施首例的手術,1991年開始在美國施行,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不管在骨水泥的材料或是手術器械均有長足的進步,它已經治療許多的病人,也是目前脊椎外科醫師認定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