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胚胎
」 試管嬰兒 不孕 試管 胚胎 不孕症《影后》謝盈萱流鼻血原因曝光! 醫師解答:不孕療程八大迷思
Netflix影集《影后》中,謝盈萱飾演的職場上工作幹練的王牌製作人兼經紀人薛亞之,同時還是一位在為懷孕努力中的妻子。劇中,害怕打針的薛亞之每天自己挨針,肚皮上總是瘀青,甚至療程中多次流鼻血,這些會是備孕過程中常見的狀況嗎?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黃佩真醫師為觀眾揭開備孕療程8大迷思,讓大家更加了解備孕療程中的實際情況。Q1:不孕經常是女性的問題?不孕是夫妻共同的問題,女性和男性的因素各佔40%,剩下20%則是雙方因素或不明原因。在女性方面,排卵異常、子宮或輸卵管問題較為常見;而男性則可能因精子數量不足、活動力低或形態異常導致不孕。建議夫妻共同進行檢查,找出真正的原因。Q2:菸、酒、咖啡會影響受孕?吸菸會降低女性卵巢儲備,增加流產風險;男性吸菸則會影響精子質量。過量飲酒可能干擾生殖荷爾蒙分泌,女性建議每日酒精攝取量不超過一杯。至於咖啡,適量攝取(每天不超過200毫克)不會顯著影響生育,但過量攝取則可能干擾胚胎著床。Q3:打針部位有瘀青反應,會持久不消?黃佩真醫師說明,排卵針注射後產生的瘀青屬於常見反應,多數在數天內會自行消退。但若瘀青持續時間超過一週或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需立即回診評估。Q4:備孕療程中為何會流鼻血?一般療程中使用的排卵針劑與短時間造成的荷爾蒙改變,並不會導致成年女性流鼻血!不過在植入胚胎後,有些個案可能因為使用抗凝血藥物 (例如:柏基或肝素)導致出血的機率增加,出現戲中流鼻血的狀況發生。另外,懷孕期間,鼻內粘膜與微血管會容易水腫、充血,有時空氣過度乾燥,打噴嚏、擤鼻涕、甚至是冬天洗澡水過熱,都可能導致懷孕中的女性出現流鼻血症狀。Q5:打排卵針常見的副作用?黃佩真醫師指出,打排卵針的常見副作用包括腹脹、腹痛、瘀青或腫脹。少數個案會出現頭痛、噁心、情緒起伏波動較大等荷爾蒙改變的短暫症狀。另外,少數個案可能會經歷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症(OHSS),症狀如劇烈腹痛、體重快速增加、尿量減少,若症狀較為嚴重者、甚至會需後續住院治療。醫師會根據個人體質調整藥物劑量,以降低風險。Q6:打排卵針的禁忌與注意事項療程前:如有無法控制的內科、內分泌疾病(如:嚴重甲狀腺風暴、腎上腺或腦下垂體腫瘤)、未經診斷的異常子宮出血、疑似惡性卵巢腫瘤,都不建議使用排卵針劑,以避免安全疑慮。療程中:因使用排卵針劑來刺激卵巢濾泡成長,會造成卵巢暫時性的腫大,此時切忌激烈運動,以避免卵巢發生扭轉。療程後:如果有明顯下腹劇痛、尿量減少、呼吸喘促的狀況,也要盡早告知醫師或至醫院就診。Q7:打排卵針的時間也會影響受孕?排卵針早、晚施打並不會影響濾泡的成長及藥物的效果。黃佩真醫師建議,打針的時間可依照個人作息,選擇適當的時段施打,最好是挑心情放鬆、時間充裕時打針,不要因為時間匆忙而漏打、或者沒有妥善保存藥劑,進而影響到療程效果。然而特殊針劑,例如破卵針,則務必按照醫師指定的時間施打。Q8:性行為後女生抬腳、倒立,能增加受孕機率?研究指出,性行為後抬腳、倒立對活動度正常的精蟲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不過,臨床上對於不明原因的難孕夫妻,或者輕微的男性精蟲因素導致困難受孕的夫妻,還是可以姑且一試。完事後在屁股墊枕頭、不要馬上起身盥洗,讓精液可以少外漏、精蟲能夠更深入,或許能夠縮短精子到卵子間的距離,增加受孕機率。黃佩真醫師提醒,夫妻若經一年以上規律性生活且無避孕仍未懷孕,應儘早尋求生殖醫師協助。無論是備孕或懷孕,夫妻雙方都應該共同努力,不要讓備孕成為其中一方的責任,雙方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共同努力,寶寶終將會順利到來。療程中若出現不適症狀,也應立即尋求專業建議,避免錯失治療良機。
9成癌友生育計劃受影響 10大院所串連「助癌友凍卵」
根據衛福部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全台有近1.2萬名癌友適逢育齡階段,其中女性病友比例更高達6成。而台灣凍卵協會「2024年醫療性凍卵認知度調查」統計顯示,有生育規劃的癌友中,近9成的生育計劃被突如其來的癌症影響,儘管如此,仍有不少癌友透過醫療性凍卵成功實現生育夢想。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胡玉銘院長表示,患者林小姐在婚後隔年備孕時,意外確診乳癌第一期,因確認後才知道乳癌治療會影響卵巢功能,在自身存活及生育規劃中不斷掙扎。為保留生育能力,最終在討論下,緊急決定在癌症治療前進行醫療性凍卵,最後在經歷30次電療及5年抗賀爾蒙藥物治療後,開始嘗試植入胚胎,最終於婚後第8年順利誕下寶寶。近年來,隨著癌症治療技術的日新月異,癌症治療率和預後水平均大幅提升,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在110年台灣育齡女性罹癌佔比中,乳癌以36.94%位居首位,然而根據衛福部統計,106-110年新診斷早期(0+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近100%,而第2期存活率也高達9成以上。意味將有更多癌友在克服疾病後,將有機會重拾生育的夢想。早期介入和適當的生育保存措施,不僅可讓癌友保有希望及未來可能性,更能讓癌友在面對疾病時,不須在生育及生命間做出困難抉擇。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60.3%的癌症高風險族群知道癌症治療可能影響生育,然而,當這些高風險族群進行預防準備時,卻只有不到1成曾考慮或準備進行醫療性凍卵。換言之,儘管了解癌症治療可能對生育能力產生影響,多數人仍未採取凍卵等相關預防措施。為了幫助更多癌友能夠保留生育的機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詹景全副院長特別率領醫院體系試辦「醫療性凍卵補助」計畫,協助癌友保留生育希望,更讓台北成為全台首個試辦醫療性凍卵補助的城市。詹景全副院長進一步指出,癌症治療不只會給患者帶來體力下降等「生理」影響,還會造成「心理」及「經濟」面上的衝擊。調查發現,近8成癌友在確診後三個月內接受癌症治療,其中甚至有2成癌友在確診後隔天就進入療程,導致患者往往需在短時間內消化大量資訊,並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做出影響一生的決策;此外,癌症治療的藥物負擔,也對癌友家庭造成龐大的經濟壓力。在「生理」、「心理」及「經濟」三大衝擊的夾擊之下,導致癌友往往需在生命及生育間進行二選一,無法真正擁有生育選擇權,為此,詹景全副院長呼籲癌症高風險族群,應提前了解罹癌後的三大衝擊,提早進行準備,才能避免在面對癌症時措手不及。為保障癌友生育權,近年來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動凍卵補助政策,然根據調查顯示,知道「社會性凍卵補助」的民眾僅19.9%;知道「醫療性凍卵補助」者也僅17.3%,均不到2成,顯示台灣在凍卵補助相關推動與宣傳上仍有成長空間。此外民眾除了期待補助政策外,也希望能獲得更多關於醫療性凍卵的資訊。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受訪者希望有一站式整合資源及醫療性凍卵知識懶人包,另有25%民眾希望能夠參與相關衛教講座,透過多元管道來增加對醫療性凍卵的了解,增加參與計畫之意願。面對上述需求,台灣凍卵協會在今年推出「公益希望計劃」,不僅額外針對婦科癌友提供醫療性凍卵補助,更串聯北中南共10家醫院、診所及2間病友支持團體組成聯盟,集結各大院所資源,幫助癌症患者保留生育的希望,提升民眾對於醫療性凍卵的認知。
不孕治療年齡逼近38歲 壓線求醫恐步入治療陷阱
國健署自2021年人工生殖擴大補助今已滿三年,申請人數持續上升中,三年來已有超過2萬名試管嬰兒順利出生,其中更有2,314對不孕夫妻再度申請使用試管應兒補助來孕育第二胎。然而,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女性平均年齡,從民國87年的32.7歲延遲至37.9歲,從生殖醫學角度來看,五年的差距使女性身體機能和生理條件因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增加了治療的挑戰。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蔡英美憂心,不少民眾嘗試自然懷孕至將近40歲後,才尋求生殖醫學協助,導致排卵刺激療程出現「過度在意數值高低」、「隱忍嚴重治療副作用」與「以為生殖醫學成功率高」三大錯誤觀念。蔡英美醫師指出,許多不孕夫妻認為AMH數值、取卵數等數字越高才是成功率的保證,客觀來說AMH值在臨床上的意義是能夠協助醫師判斷卵巢功能與庫存,並於後續治療上給予合適的建議,因此AMH數值高低並不代表生育力成功與否;而另一個患者常在意的取卵數也並非越多越好。國內外研究即發現,活產率雖隨著取卵數上升,但取卵數量若超過20顆,在取卵週期新鮮植入胚胎的活產率反開始下滑。另外,以試管嬰兒治療來說,最重要的階段排卵刺激治療是透過刺激賀爾蒙,讓多一些的卵泡有機會發育成熟,以利後續療程使用。但排卵刺激治療所引起的賀爾蒙變化可能導致心理壓力、煩躁、情緒波動,反應較強的患者則可能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然診間卻有不少患者認為不適是必經之路而隱忍副作用。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醫師也分享,許多不孕夫妻求助生殖醫學前,會嘗試自然備孕、傳統療法與宗教信仰等,並將生殖醫學視為最後的生育手段,直到一直懷孕未果後,才會踏入生殖醫學尋求協助。由於男女精卵品質隨著年齡上升而下降,不管自然懷孕或是生殖醫學,其懷孕及活產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國健署最新人工生殖報告書即顯示,以新鮮植入週期活產率來看,小於35歲的成功率還有44.6%,而41-42歲剩餘18.7%,42歲後更僅剩7.6% 5。為避免排卵刺激階段的心理壓力影響後續求子進度,蔡英美、黃貞瑜醫師也提出「3不3要」指引,鼓勵正在不孕治療過程中的夫妻確實掌握正確原則,方能破解失敗循環,降低治療壓力:治療要點1「不衝高、要適合」:AMH不是絕對,每個患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治療方案。蔡英美醫師表示,目前排卵刺激治療以注射型性腺刺激素為主流(俗稱排卵針),除了有高純度尿液萃取製劑,還有透過倉鼠細胞基因工程合成的製劑,以及人體細胞株基因工程合成製劑,因此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數值進行藥物評估。例如藉由AMH數值可推測女性卵巢卵泡的庫存量,並依據年齡、身體狀況及各項檢測數值,預測能取出的卵子數目來決定合適的排卵刺激療程組合和劑量,確保治療時能兼顧安全和成功率。治療要點2「不過量、要品質」:取卵數並非越高越好,卵子品質是成功受精的關鍵根據每個患者身體數值的不同,經排卵刺激治療後會有不同的成熟卵子數量。黃貞瑜醫師說明,取卵數多確實能增加懷孕成功機率,但卵子能否成功受精成為好胚胎,成功著床、產子的過程中,精卵品質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提醒患者,切勿只關心取卵數的多寡,也須同時掌握卵子品質。治療要點3「不隱忍、要安全」:副作用不是迎來寶寶的必要,身體舒適安全讓療程更順暢由於排卵刺激治療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因此若出現情緒波動、乳房脹痛等,都是屬於正常生理變化。但若以嚴重副作用如OHSS來說,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現象,嚴重者恐須暫停療程。因此副作用若已影響日常生活,建議應立即與醫師反應,切勿自行隱忍不解決。生殖醫學治療日新月異,治療手段豐富,國際研究也解釋,相較傳統治療,最新排卵刺激治療組合在出現副作用的比例上也較低。在安全性與患者身體的適應性都能得到保障,除了提升取卵數,也讓取出的卵子有好的品質,讓患者能在更舒適與安全的環境中實現生育的夢想。帕運國手桌球教練蔡貴蘭分享,因長期征戰國際賽,與丈夫一直無法如願懷孕,隨著年紀增長體會到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便與醫師討論後進入試管嬰兒療程。儘管蔡教練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和雄性激素偏高的問題,但仍保持正面心態面對,不過度在乎數值高低、也不因自身狀況而氣餒,抱持著永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最終成功圓夢。而身為生殖專科的張至婷醫師,也以正確觀念面對不孕,27歲備孕一年未果立即尋求生殖醫學協助,30歲即成功透過試管療程誕下寶寶。張醫師分享,由於年紀輕輕就接受治療,卵子和胚胎質量相較40歲患者,都表現更優異,也有更多時間和機會來拼第二胎。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則表示,政府擴大試管嬰兒補助已經成功幫助1萬8千多對夫妻迎來2萬多名試管嬰兒,呼籲民眾及早規劃生育外,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亦可善用補助資源及早投入療程,更鼓勵未來有意第2胎、第3胎的民眾多加利用,並於治療旅程中適時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邁向舒適安全又成功的求子之旅。
KID愛妻懷上第二胎!「胎兒沒心跳流產過」 夫妻倆陷低潮大哭
藝人KID(林柏昇)2022年和圈外女友「東區妹仔」Rita結婚,婚後育有一子「木木」,4月他宣布老婆懷上第二胎,隔月公開性別是女寶寶,湊成一個好字。事實上,小倆口為了拚第二胎過程中,曾一度流產,兩個人都哭了,「我不知道該怎麼繼續面對下一步,我就是有點慌了。」KID夫妻倆選擇試管嬰兒,第一胎木木首次植入胚胎就順利懷上,等到第二次植入胚胎,起初順利著床,豈料夫妻倆本來決定在去年10月婚禮上公開,就在他決定公開喜訊的前一週,胎兒竟然沒了心跳。得知消息的那刻,KID和老婆一開始都不敢相信,雖然相信醫生的診斷,但仍想自費再檢查一次,「後來就發現,唉,就是真的沒辦法。」面對留不住的孩子,夫妻倆回到車上後大哭,他坦言除了感到慌張,身體好像不自覺在發抖,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之外,更擔心老婆的身心狀況,「但是我覺得我老婆比我堅強。」胎兒流產的那段時間,KID仍需要工作出外景,Rita得獨自吃藥、動手術,「那是我比較低潮沮喪的時候。」之後夫妻倆休息半年後,就迎來女兒「朵朵」,4月他在社群上宣布「沒錯!我是二寶爸了,真的超級忍不住喜悅,我其實最近一遇到好朋友家人就不小心笑出來,然後就自爆有二寶了!」5月他公開寶寶性別是女生,坦言這個寶寶的到來很珍貴,現階段生完二寶就不打算再生。
自然週期植入胚胎較好? 生殖名醫齊聚「不藏私分享備孕秘訣」
試管嬰兒治療當中有7成以上是採用冷凍胚胎,若完全使用藥物週期植入,雖較為方便,但不見得是最好的做法。近幾年許多醫師鼓勵病人利用排卵週期植入,不但減少許多荷爾蒙藥物的使用,進而也減少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產程出血等病徵,且有較好而穩定的懷孕率。宜蘊醫療邀請多名不孕症領域權威,辦理生殖醫學論壇,探討使用自然週期植入胚胎的友善做法。參與者包括婦科醫師、生殖醫師、諮詢師、胚胎師、護理人員等,逾百名醫界人士到場跨界相互交流,為求子路上的困難個案研討更縝密完善的治療計畫及療程。論壇現場眾星雲集,其中包含台灣生殖醫學會陳美州理事長、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黃貞瑜理事長、與婦產科醫學會陳思原理事長等人皆到場與會擔任貴賓與座長,全台逾四十間生殖機構、百名醫師齊聚一地,共同為不孕治療找出最佳解方。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醫療總顧問劉志鴻指出,利用自然排卵週期作凍胚植入,會帶給病人許多好處,但實際執行面還要考慮怎樣減少抽血、超音波次數,對病人較為友善;以及實驗室端該如何配合、慎選植入胚胎來達到最好的成功率….等,還有諸多的問題需要釐清。即使是同一間生殖中心,各個醫師的作法也有所差異,因此藉由這次論壇,聚集專家學者、醫師、胚胎師、護理人員等來共同討論,如何做才是對病人的最佳方案。黃建榮婦產科黃建榮醫師與黃珽琦醫師,分享自身在進行自然週期植入的方式與成功率,尤其是使用超音波為主的偵測排卵方式,對病人更加方便友善,大大提升在座醫師們的信心。王家瑋生殖醫學中心院長王家瑋醫師也分享自身獨特的彈性用藥方式,運用到排卵週期的優勢,也讓病人更加便利。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副院長沈孟勳醫師表示,利用破卵針來有效控制植入時間,是他達到高懷孕率的友善做法。旭陽診所副院長許沛揚醫師提出,精準有效回溯性偵測排卵的方法,以減少病人看診與抽血的次數,是相對友善的方式。醫師強調,此次論壇邀請多位重量級講師,會前即進行多次交叉討論並提出實證,也總結出有效的臨床流程,讓與會醫師們更有信心地執行友善植入方式。宜蘊醫療期望能成為台灣生殖醫學進步的推動者,共同追求世界頂尖的試管技術,與生殖醫學同業一起分享進步,嘉惠病人。
許維恩拚二胎…試管二度失敗「胚胎用完」 王家梁為愛女存百萬存款
許維恩、王家梁夫婦今(26日)幫女兒忒忒辦抓週派對,忒忒個性外向,看到鏡頭也不害怕,許維恩笑說,因為忒忒先前拍過多次代言廣告,「她工作量比我還大,所以她拍照都已經習慣。」許維恩也透露,今年兩度植入胚胎失敗,已把先前做好的胚胎用盡,若要再第二胎,一切都得重新再來。忒忒抓週抓到寶劍。(圖/侯世駿攝)許維恩年初第一次植入胚胎,結果失敗,她也休息了好段時間,王家梁透露自己非常心疼,原本只討論做年初那次,但許維恩決定四月再試一次,結果又失敗,許維恩說:「胚胎卵已經試完,如果還要做,就要從頭打排卵、取卵過程再來一次,目前我就先休息一下,之前打針身體有些不適,現在在慢慢回復中,先把身體養好,之後再繼續努力。」忒忒一度被閃光燈嚇哭,夫妻倆很有耐心應對安撫。(圖/侯世駿攝)忒忒今抓周抓到寶劍、官印、蒸籠,王家梁說,對女兒最大期待就是她平安健康,也不諱言,女兒就是要寵到爆。忒忒有著夫妻倆的基因,模樣超級可愛,讓王家梁已經開始擔心她交男友,「我們會把關,到時候上下學我都在門口等」。目前已有不少朋友排隊想結親家,許維恩開玩笑說:「有一個大她六歲,我跟那朋友很好,他說會送媳婦一棟房子,我說『好,可以』。」夫妻倆也透露開始幫女兒理財,忒忒已有百萬存款,也開好證券戶頭,王家梁會負責慢慢幫女兒規劃累積資產,「現在買台積電,長大股價變兩千,那就不得了了。」
國人初婚年齡再往後延!晚婚、晚育衍生不孕 國健署提3招助生、降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內政部111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平均初婚年齡再往後延,而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1.43歲,35歲以上者占32.44%(110年為31.64%),顯示國人生育年齡也普遍延後。面對國人遲婚、晚育衍生的不孕問題,國健署提出3招鼓勵助生圓夢、降低母嬰懷孕風險,並希望民眾把握黃金孕期,及早尋求治療協助。初婚年齡往後延0.3歲 應把握黃金孕期、善用補助內政部111年人口統計資料指出,國人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6歲,女性為30.7歲,相較110年(男性32.3歲、女性30.4歲)增加0.3歲。由於生育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考量生育風險及胎兒健康、夫妻養育子女年齡等因素,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有生育規劃的民眾可儘早於25至35歲之間完成。目前,政府也有試管嬰兒補助,夫妻只要一方為我國國籍且妻未滿45歲,在沒有任何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經醫師診斷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者,可以到全臺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補助。3招添好「孕」降風險 及早尋求專業評估、協助而國健署也提出3招,提醒夫妻注意相關事項,才能添好「孕」並降低母嬰懷孕風險:正常性生活持續1年以上沒有好消息建議門診檢查:如果年輕夫妻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經過1年以上仍未懷孕者,建議夫妻一起做生育檢查,透過專業生殖醫學的評估與診斷,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接受治療,把握黃金年齡的生育期。有試管嬰兒需求,可至特約人工生殖機構尋求協助:經主管機關許可之機構,並非所有的婦產科醫院或診所都可以進行人工生殖手術,且需要與國民健康署簽約之人工生殖機構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才可以申請政府補助。若不孕夫妻有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需求,建議至特約人工生殖機構進行治療,經評估符合補助方案的條件,還可直接由機構代為申請費用補助,通過審查後會直接撥付至指定帳戶中,減緩經濟壓力,方便又快速。植入胚胎數不是愈多愈好:依據109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的資料顯示,植入單一胚胎之成功率為34.8%,植入2個或3個胚胎之成功率為35.1%,兩者之成功率並無明顯差異。國際研究也顯示,胚胎植入數越多,孕產婦發生併發症的風險,產下早產兒、低體重兒的機率亦會隨之提高,因此,國際趨勢皆鼓勵在療程中降低胚胎植入數,以維護母嬰健康。國健署也提到,民眾若想瞭解申辦流程及補助內容詳細資訊,可點選國民健康署官方網站「試管嬰兒專區」,或撥打試管嬰兒補助諮詢專線02-2558-0900洽詢。
大喜之日前一天病逝!她3年後「解凍癌夫精子」誕下女嬰
澳洲一名女子希恩(Sian Goodsell)於2017年被男友傑森(Jason Goodsell)求婚成功,怎料短短幾天後,傑森竟被診斷出罹患第4期腸癌,不幸在結婚前一天病逝,然而傑森接受化療前就已經「凍精」,因此希恩決定誕下2人愛的結晶。據《每日郵報》報導,罹患第4期大腸癌和肝癌的傑森,為了確保能孕育下一代,在他決定尋求化學治療前,便進行了冷凍精子計畫,沒想到抗癌2年後仍不幸辭世,且隔天便是與未婚妻希恩的大喜之日。希恩表示,在傑森病逝後的第3年,她下定決心擁有2人的寶寶,嘗試體外受精並植入胚胎後她順利懷孕了,不過在孕期第6個月時卻意外早產,女兒瑪蒂爾達(Matilda)出生時僅500公克,健康狀況十分不樂觀,甚至因罹患新生兒壞死性腸炎緊急手術,所幸住院17周後終於順利返家。希恩透露,她始終相信女兒之所以能挺過重重難關,全是因為傑森一直在旁陪伴、照顧,並且十分享受人生多了媽媽這個角色,「女兒會扮鬼臉,看起來就像她爸爸,即使身為一位單親媽媽很辛苦,但這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
逆轉「不孕死刑」試管嬰兒技術大躍進 38歲以上懷孕率達5成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報告顯示,全球1/6人口都曾受不孕症影響。回顧歷史,台灣首位試管嬰兒於1985年4/16誕生,正是素有「試管嬰兒之父」的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暨執行長曾啟瑞醫師,38年前將試管嬰兒技術帶回台灣,並孕育出台灣第一個試管嬰兒。曾醫師透露許多求子心切的夫妻都是求助無門才會找上他,在TFC診所有29%是卵巢功能低下、13%是子宮內膜異位症、12%是輸卵管因素,12%是男性因素,但仍有19%是因為其他女性因素導致。讓曾啟瑞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患有罕見疾病「卡門氏症候群」的病友,無正常月經週期的她就像是提早進入更年期,在33歲時決定進行試管嬰兒療程,透過曾醫師的精準用藥,取出8顆卵,獲得4顆胚胎,於第一次植入1顆胚胎就成功懷孕並生下健康寶寶。還有罹患卵巢癌結婚10年的39歲病友,過去在外院經歷3次人工受孕、5次試管嬰兒皆失敗,過程中甚至發現罹患卵巢癌而切除左側卵巢,在找上曾醫師時生育指標AMH僅0.9,經過評估4次蒐集胚胎,植入第二次就成功求子,讓病友一圓當媽的願望。同樣是不孕症權威的還有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醫師,協助諸多夫妻就算患有罕見疾病也能誕下健康寶寶。胡院長分享一位罹患色素失調症的太太前來求診,過去她自然懷孕2次,但都在進行絨毛膜檢測時發現胎兒帶有色素失調症,在人工引產後,萬念俱灰下找上胡院長做試管嬰兒,透過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找出基因正常的胚胎,第一次植入子宮就順利懷孕產下健康寶寶,成功斬斷家族罕病基因。據衛福部國健署2022年報告顯示,小於35歲植入胚胎的懷孕率有5-6成,而胡玉銘個人門診求診婦女平均年齡42歲,小於35歲者植入胚胎的懷孕率超過6成,其中38-43歲者植入胚胎的懷孕成功率也有近5成。胡玉銘強調,其實38歲不算高齡,只要願意嘗試都有機會懷孕,門診也有遇到一位40歲患有子宮肌腺症加上巧克力囊腫的外籍女士,先前在海外經歷10次試管嬰兒療程通通失敗,身心俱疲的她來到台灣時AMH只剩0.2,每次取卵都只有2-3顆,在進行3次蒐集胚胎後,終於成功懷孕生下龍鳳胎。曾啟瑞醫師表示,綜觀38年來試管嬰兒技術大躍進,現今打造高規格胚胎實驗室,每一個小細節都更適合胚胎生長,從胚胎培養劑與冷凍技術的改良、新的誘導排卵藥物的發明、優於過去傳統培養箱的胚胎縮時攝影培養箱、高科技AI控制溫度、濕度及監測保存,就為了將極為敏感的胚胎能順利茁壯,與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的發明,搭配完整的醫護團隊時時管控,即使晚婚晚育已成趨勢,也能為更多不孕夫妻贏來「求子」生機。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將在4/16當天下午2-5點在臺北文創會所,舉辦試管寶寶回娘家活動,邀請近千名試管家族齊聚一堂,慶祝這歷史性的一天。參與名單中,多數媽媽們都曾被外院宣判「不孕死刑」,其中也邀請到知名作家葉揚與產下龍鳳胎的主播李美萱,分享她們的試管嬰兒療程經驗。
41歲主播吳宇舒做試管嬰兒1次就中 「寶寶性別曝光」備孕全因他1句話
41歲的東森新聞主播吳宇舒,結婚10年傳出懷孕好消息,她12日在臉書上曬孕照和超音波照,證實已經懷孕五個月,她14日在臉書分享,去年12月22日就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提到懷孕經過,雖然第一次植入胚胎就成功懷孕,但備孕過程困難重重,一度讓她哀號「不想生了啦」,而她也坦言,一直以來都沒有非常想生小孩,全因老公一句話,讓她動搖了。吳宇舒原本沒有強烈的生小孩慾望。(圖/翻攝自吳宇舒臉書)吳宇舒在自己部落格中提到,自己是透過「試管療程」成功受孕,多年前曾一次凍了十幾顆胚胎,當時她對生育的動機不強,還沒有何時要拿出來受孕的規劃,她透露,多年前剛好身體有些狀況,才會決定趁卵巢功能尚佳的時候取卵,一次凍了10幾顆胚胎,但光是聽到外界漫長的試管療程,她就覺得心累,「這方面,我始終沒有很強烈的決心」。至於她有了「想孕」的打算,原來是某天晚上,老公朱凱翔在家看電影《岳父大人》,看到最後,他居然突然抱著狗女兒說,「我們來生一個妹妹吧」,當下吳宇舒不敢置信,還反問「蛤?你認真」,但也促使她思考或許這是嘗試懷孕的最後機會了。吳宇舒備孕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圖/翻攝自吳宇舒臉書)不過吳宇舒也透露,求子過程相當艱辛,第一次看診時,怎料一照超音波,醫生臉色就變了,這才知道原來她的輸卵管水腫,子宮積水,「就算植入胚胎也會被沖走」,她在過去10年內動過2次刀,所以一度閃過「不要生就可以了吧」的念頭。不過她想了想,畢竟水腫輸卵管一直放在肚裡也沒好處,最後仍排定手術,不過她在手術當天,突然發現肚子從悶痛變成了絞痛,「蹲馬桶卻一點動靜都沒有」,當她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骨盆腔發炎,導致嚴重腸沾黏而阻塞,且沾黏的位置就在輸卵管附近,「本來只是要解決輸卵管的問題,這下子可以順便把腸沾黏解決。剛好,手術早就排定了」。吳宇舒在術後的子宮積水尚未排掉,讓她一度快失去耐心,「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九合一大選後,她的積水已排掉,內膜厚度和抽血報告也都沒問題,還因此默默地排定了植入時間,她在「植入」當天並沒有向公司請假,躺了半小時就回到主播台,相當敬業,吳宇舒也分享當天播報穿著的鞋子,「植入後我真的穿著這雙鞋上班站播,「10天後驗血,順利著床了!一次成功」!另外,《ETtoday》報導,她也分享肚裡寶寶性別是女生,懷孕8周時坐著竟突然出血,而且3天內接連出血2次,因此她在家就躺在沙發上不動,除了上廁洗手間,「安胎油針發揮效用,晚上就完全止血了」。吳宇舒備孕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圖/翻攝自吳宇舒部落格)
現代人多晚婚遲育 國健署「破解3迷思授8撇步」助備孕
現今社會普遍存在晚婚遲育現象,越來越多民眾遇到不孕或想生卻生不出來的問題,依據國內生殖醫學專家表示,我國約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夫妻不孕。人工生殖 常見3大迷思為協助不孕夫妻共同面對問題,排除似是而非的觀念,及能充分了解人工生殖相關資訊,提供備孕秘訣,期望讓有意生育夫妻能助孕圓夢,國民健康署解惑3大迷思,破除民眾對人工生殖的疑問:迷思1:做試管嬰兒一定就能成功?依據109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資料顯示,我國籍受術夫妻完成植入胚胎療程,有35.0%夫妻成功產下試管嬰兒,影響成功率的因素包含年齡、精子與卵子及胚胎的品質、子宮環境、良好的心理狀態、醫師及實驗室差異等等因素,而且女性年齡是影響成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還是要及早規劃生育。迷思2:植入越多胚胎就越容易成功?上述分析報告也顯示,植入單一胚胎之成功率為34.8%,植入2個或3個胚胎之成功率為35.1%,其兩者成功率相近,但胚胎植入顆數越多,相對也會導致多胞胎妊娠(雙胞胎或以上)的機率增加,進而提高孕產婦發生併發症及胎兒發生早產、低體重兒等的機率,所以國際趨勢皆鼓勵降低胚胎植入數,以維護母嬰健康。迷思3:試管嬰兒懷孕特別容易流產?有些接受試管嬰兒療程而懷孕的夫妻擔心容易流產,而大幅改變生活模式,例如增加臥床的時間,其實接受試管嬰兒療程而懷孕與自然懷孕發生流產的機會是差不多的,大約10~20%,年紀大流產率較高。發生流產的原因,大多是胚胎本身不正常,其中絕大部分因素是染色體異常;夫妻雙方皆正常時仍可能會發生,並不必要因此責怪對方。生活療法 備孕8大撇步不孕症除了藥物諮詢、手術治療,甚或做試管嬰兒外,從生活上改變或注意也是備孕的方法之一,國民健康署建議夫妻可透過下列生活療法準備懷孕:1.解除工作及情緒壓力。2.維持理想體重,讓身體質量指數( BMI)維持在 18.5~24之範圍內。3.避免菸、酒及藥物之濫用4.睡眠充足及規律運動,保持良好身心健康。5.均衡營養,適量攝取高蛋白食物與維生素。6.避免長期處於高溫環境。7.適齡生育。8.偵測排卵期間:女性於每天晨起測量基礎體溫,依排卵前1天體溫約下降0.1~0.2℃及排卵後體溫約升高0.3~0.5℃等體溫的變化,找出排卵期。
56歲婦當代理孕母竟是「懷兒子種」 全家大小產房陪她分娩9小時
美國一名56歲婦人居然「懷兒子的種」!原來婦人的媳婦被摘除子宮而無法生育,於是這位婦人當起兒子和媳婦的代理孕母,替他們生下孩子,她在11月2日順利生下孫女,當時丈夫、兒子和媳婦等家人都陪伴她度過分娩的9小時。南希在全家人的陪伴下,產下孫女。綜合外媒報導,來自猶他州的56歲女性南希(Nancy Hauck)11月2日在家人的陪伴下順利產下自己的孫女漢娜(Hannah)。南希在歷經長達9個小時的分娩後,順利產下孫女,由於她的兒子傑夫(Jeff)和媳婦坎布里亞(Cambria)長期飽受不孕困擾,歷經多年奮鬥,2021年9月透過人工受孕生下一對雙胞胎,然而媳婦在生產過程中大量出血,醫師為了保住產婦的性命,只能將坎布里亞的子宮摘除。夫妻倆原本打算生完這胎還要生下更多孩子,沒想到卻面臨子宮被摘除的情況,由於還剩下7個胚胎,南希便下定決心要完成兒子和媳婦的夢想,「在坎布里亞生產後的幾個月,我突然有一種感覺,我應該要主動提出這個想法,於是我便將這件事告訴傑夫,當時他哭了,非常震驚。而我甚至都還沒有告訴先生這個決定」。南希一開始擔心會因為年紀過高而無法代孕,不過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南希還未更年期,因此仍然有機會。於是她便開始進行一連串的療程和準備工作,並成功植入胚胎,儘管她知道孩子是自己兒子的,但仍然不免有種空虛感,不過她還是很幸福。而傑夫也直言,能夠看著媽媽生下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美麗的時刻」。 南希替兒子與媳婦生下孫女。(圖/@MirrorNow推特)
試管嬰兒補助滿周年 砸20億!成功產下3070位寶寶
為支持與協助不孕夫妻生育願望並減輕進行試管嬰兒之經濟負擔,國建署自110年7月1日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補助對象由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擴大至所有的不孕夫妻,只要夫妻雙方有一方具有我國國籍,而且妻的年齡未滿45歲,即可申請政府的補助。方案上路1週年,達成「減負擔」、「助圓夢」及「增好孕」等三項成果。為減輕不孕夫妻的經濟負擔,補助對象擴大至不孕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且妻年齡未滿45歲者,補助金額除現行低收及中低收入戶維持每次15萬元補助上限外,一般夫妻首次申請補助上限10萬元,再次申請上限6萬元,每胎最多6次。不孕夫妻至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特約之人工生殖機構接受醫療服務,由該機構一併協助線上申請補助,該簡政便民措施已使民眾申請踴躍,截至111年7月25日止,已有4萬4,803件申請通過資格審查,其中2萬7,853件已完成療程並通過補助費用審查,共20億796萬餘元。 截至111年7月25日,已有2,733對夫妻成功產下3,070名嬰兒,滿足不孕夫妻生育期待。其中王姓夫婦表示,他們自然生受孕生產第1胎後,曾經想過放棄生育,但本補助支持與協助他們產下第2個小孩,讓他們的家庭更加圓滿。此外,許小姐、張先生及王姓夫妻受訪均表示本補助減輕他們的經濟及心理壓力,讓他們勇於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圓滿他們的生育夢想,也呼籲大家善用試管嬰兒補助。 由於多胞胎植入容易有多胞胎妊娠及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之發生,國際趨勢皆鼓勵降低胚胎植入數,根據國際生殖醫學技術監測委員會(ICMART) 2017年年報,顯示北美洲、歐洲、澳洲及紐西蘭、亞洲等區域有9成以上接受試管嬰兒療程之夫妻每次植入胚胎數均小於2。藉由試管嬰兒補助方案,鼓勵不孕夫妻採單一胚胎或雙胚胎植入,依人工生殖機構網路通報系統資料分析(含有申請補助及自費施術),不孕夫妻採單一胚胎或雙胚胎植入之比例已自108年的72.7%提升至110年7月至111年3月的93.9%,僅次於紐澳之99.8%。生育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衛生福利部呼籲,夫妻生育規劃要趁早,建議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請及早就醫治療,若經醫師診斷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且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及妻年齡未滿45歲者,可至全臺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申辦流程及相關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官網「試管嬰兒專區」查詢,或撥打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諮詢專線02-25580900,將由專人提供即時的服務。
高齡女性成「試管補助孤兒」? 醫 : 建議增加40歲以上補助次數
40歲的張小姐一年多前檢測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0.2,卵巢卵泡的庫存量極低。想不到今年的AMH馬上遽降成0.02,等於提前進入更年期。考量年齡,去年第一次取卵後就嘗試植入,卻不幸流產。張小姐雖有領到試管嬰兒補助,無奈高齡卵少,第二次取卵卻沒有發育成胚胎,身心俱疲的她決定放棄補助,冒著多胞胎風險也要一次植入3顆胚胎,看看能否順利懷孕。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表示,張小姐的案例並非特例,常見於40歲以上或卵巢早衰的女性。胡醫師解釋,隨著年齡增長,卵子數量逐漸減少,導致高齡者需經過多次取卵,集結成一定數量的卵子及胚胎,才有較高機會懷孕及成功活產。根據統計,35歲以下的女性,10顆卵子就有60%活產率;但大於40歲的女性,每10顆卵子平均約20%的活產率,常需要取卵2-3次以上,比年輕人花費更多時間和金錢,才能順利獲得一個健康寶寶。 根據統計,35歲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比例約為30-40%,超過40歲則高達70-80%。胡玉銘醫師表示,高齡婦女常見自發性流產,多半是染色體異常造成,佔流產的50%以上;目前補助方案主要是以「植入胚胎次數」作為計算標準,小於40歲女性最多可有6個治療週期,但超過40歲最多只有3個治療週期可補助,若卵少、形成的胚胎剛好又染色體異常,限制3次植入,每次只能2顆,除了成功率偏低,更可能導致他們選擇放棄或乾脆一次植入多顆胚胎。根據診所近1年補助案統計,超過40歲的女性佔申請者高達52%,「政府補助的原意是催生,卻和目前社會現狀有差異;現代人多晚婚晚育,僅少數超過40歲的女性能夠1次取卵就順利懷孕和活產」胡醫師說。以TFC為例,40歲以上的累積活產率仍可超過3成,顯示高齡懷孕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獲得寶寶!胡醫師建議,這些夫妻仍然是台灣生產的主力,建議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應該和40歲以下相同,給予6次的補助機會,比照小於40歲的婦女。從醫30年以上的胡玉銘醫師表示,面對高齡卵少的病患,想要懷孕有2個關鍵 ,第一是不放棄任何一個胚胎。胡醫師解釋,現今已有3.5代試管嬰兒-縮時攝影培養箱(Time-lapse),透過胚胎的展開幅度和發育速度的觀察,有利選出最佳胚胎植入。然而相較於年輕的胚胎,高齡胚胎染色體異常問題,可以透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PGT-A)進行檢查,可以更精準地挑選出高成功率的胚胎植入,有機會只要植入1顆就有機會順利懷孕,即使病患超過40歲,懷孕率仍有6成,不需要承擔多胞胎的風險。第二是掌握取卵周期,過去認為每月的月經周期只有一次的取卵機會。事實上,女性每月的週期可能有2-3次的取卵時間點,若身體狀況不佳或卵巢庫存量極低,建議可以與醫師討論,透過黃體期雙刺激排卵,在一次周期進行多次取卵,有助於提前蒐集到足夠的卵子量。試管嬰兒擴大補助至7月滿一年,根據衛福部統計,擴大補助後已有超過2萬3千名獲得補助,TFC也有近3,000對獲得補助,且每2對夫妻就有1對成功懷孕!近來因疫情影響,許多人因考慮延後就診或因確診而需要中斷療程。胡醫師提醒,考量生育風險及胎兒健康、父母養育年齡的準備度、合適性、情緒穩定性等因素,建議女性還是於25歲至35歲之間完成生育規劃;已屆高齡、想要做試管嬰兒療程的人就先打滿3劑疫苗,較能避免未來感染COVID會需要中止療程、甚至懷孕初期可能會有流產的風險,也不會浪費補助的次數。
40歲以上仍是生育主力 不孕症權威:試管嬰兒補助應增加為6次
試管嬰兒擴大補助實施即將滿1年,根據衛福部統計,已有超過2萬3千對不孕夫妻獲得補助。但現代人晚生晚育,據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統計,院內有52%的申請補助者都是40歲以上女性,因為年齡影響,經常需要取卵2到3次以上才能孕育一個健康寶寶,醫師呼籲,這些夫妻仍然是台灣生產的主力,建議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應該比照40歲以下,給予6次補助機會。40歲張小姐1年多前檢測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僅0.2,卵巢卵泡的庫存量極低,想不到今年AMH馬上遽降成0.02,等於提前進入更年期;考量年齡因素,去年第1次取卵後就嘗試植入,卻不幸流產。張小姐雖有領到試管嬰兒補助,無奈高齡卵少,第2次取卵卻沒有發育成胚胎,身心俱疲的她決定放棄補助,冒著多胞胎風險也要一次植入3顆胚胎,只求成功懷孕。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表示,張小姐的案例並非特例,常見於40歲以上或卵巢早衰的女性,隨著年齡增長,卵子數量逐漸減少,導致高齡者需經過多次取卵,集結成一定數量的卵子及胚胎,才有較高機會懷孕及成功活產。根據統計,35歲以下的女性,10顆卵子就有60%活產率,但大於40歲的女性,每10顆卵子平均約20%的活產率,常需要取卵2到3次以上,比年輕人花費更多時間和金錢,才能順利獲得一個健康寶寶。 不僅如此,胡玉銘指出,高齡婦女常見自發性流產,多半是染色體異常造成;據統計,35歲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比例約為30%到40%,超過40歲則高達70%到80%。去年7月,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上路,目前補助方案主要是以「植入胚胎次數」作為計算標準,40歲以下女性最多可有6個治療週期,但超過40歲者只能補助3個治療週期。胡玉銘指出,如果卵少、形成的胚胎剛好又染色體異常,限制3次植入且每次只能2顆,不僅成功率偏低,更可能導致不孕夫妻選擇放棄,或乾脆一次植入多顆胚胎。「政府補助的原意是催生,卻和目前社會現狀有差異。」胡玉銘指出,現代人多晚婚晚育,根據TFC最近1年統計,申請擴大補助的夫妻中,高達52%女性已逾40歲,但其中僅有少數能夠1次取卵就順利懷孕和活產。胡玉銘強調,只要掌握取卵周期,並精準挑出高成功率的胚胎植入,高齡懷孕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獲得寶寶;以TFC為例,40歲以上累積活產率仍可超過3成。他認為,40歲以上夫妻仍然是台灣生產的主力,應該比照40歲以下族群,同樣擁有6次的試管嬰兒補助機會。近來因疫情影響,許多人因考慮延後就診或因確診而需要中斷療程。胡玉銘提醒,考量生育風險及胎兒健康、父母養育年齡的準備度、合適性、情緒穩定性等因素,建議女性在25至35歲之間完成生育規劃;已屆高齡、想要做試管嬰兒療程的人,可先打滿3劑疫苗,避免未來因感染新冠肺炎會需要中止療程,或是懷孕初期有流產的風險,也不會浪費補助的次數。
獨家/曝光罕見單角子宮照 陳伶宣躲過34%流產率成功懷胎
38歲女星陳伶宣和肝膽腸胃科醫生林暘朝結婚三年,婚後努力拚生子,身為高齡產婦的她日前做輸卵管攝影時發現自己竟有罕見的單角子宮,懷孕後會有34%的流產機率,好在她五個月前成功受孕,她也獨家向時報周刊CTWant曝光單角子宮的輸卵管攝影照、懷孕兩周時的孕肚照以及植入胚胎當天的照片分享喜訊,但從肚皮上留有的瘀青硬塊也看得出來,她為受孕有多辛苦。大方公開單角子宮的輸卵管攝影照,陳伶宣樂觀稱自己是「獨角獸」。(圖/陳伶宣提供)陳伶宣目前懷有女寶寶五個月,婚後就開始努力做人的她拼了兩次試管,去年九月因為胚胎萎縮受孕失敗,十二月時第二次植入才成功著床,她分享植入當天的照片,手裡還拿著醫院貼心給的糖果當獎勵,她回憶除了挨了上百針外,最難忍受的就是為了檢查是否為罕見的單角子宮照了兩次的輸卵管攝影,「痛到我冒冷汗,無法走路!」不敢自己扎針的陳伶宣,打針都是靠醫師老公幫忙。(圖/陳伶宣提供)「第一次真的非常痛,痛到冒冷汗無法走路!出了診間我還斜躺在外面的椅子上,還請經過的路人幫忙跟護理師求救,真的覺得快不行了。」她說因為沒經驗,第一次照時自行前往,沒想到痛到想奔去急診室,還只能像路過的阿姨說:「可以幫我請護理師出來嗎?我很痛!」去年底陳伶宣第二次植入胚胎成功,醫院還貼心送上糖果獎勵。(圖/陳伶宣提供)檢查後被判定為單角子宮,陳伶宣解釋:「只剩一邊的輸卵管、卵巢 有功能,一般人能一次能植入兩顆胚胎,而我因為子宮空間不足,只能植入一顆。」而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醫師譚舜仁也表示,「單角子宮子宮血流較差,著床率較低,試管嬰兒植入胚胎的深度不好掌握。」一般大約是4000人中才有一個,其中23%單角子宮女性不孕,即便成功懷孕也有34%流產機率,更有10.5%的胎兒可能會不幸胎死腹中,也有20.1%的孕婦最後早產。陳伶宣受孕兩周的照片,肚皮上清晰可見打針留下的瘀青。(圖/陳伶宣提供)其實,2020年本刊就曾捕獲陳伶宣在萬華區的聯合醫院就醫,當時她就是為了「受孕」而前往求診,為了懷孕她受了不少苦,更因求子心切出現想吐、腰酸、食量變大等跡象,最後卻只是心理影響生理的「假性懷孕」。本刊曾於2020年捕獲為求子而就醫的陳伶宣。(圖/本刊攝影組)這次陳伶宣成功受孕的過程也相當辛苦,她透露自己的屁股、肚子打了兩百支安胎針,比起一般孕婦兩、三天打一次肚子,她狀況特殊得要天天打,不敢自己紮針的她回憶,有次拍戲間她告知導演後躲到車上準備打針,但她因害怕遲遲無法下手,久到導演來關心,最後還是劇中童星演員的媽媽來幫忙,讓她感嘆:「當媽媽後真的無所不能耶!」而自己也是為了當媽對於種種不舒服也努力咬牙撐下去。
被宣告不孕!23歲女緊急凍卵 5年後試管療程一次成功
台灣人口少子化嚴重,連續 2 年「生不如死」,但近來也有許多女星因預先做好凍卵準備,陸續懷孕生子,為晚婚晚育的台灣社會帶來莫大的喜訊及希望。依據最新生育調查顯示,30歲以上未曾懷孕的女性有5成計畫懷孕的年齡在35歲以上,有超過1成的人可能40歲以上才會生小孩,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齡媽媽」!調查也顯示,儘管有超過6成的女性想懷孕,但超過半數對於生育「沒有任何準備」。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秘書長何彥秉醫師表示,目前適育女性對於生育力的認知普遍不足,也未定期做生育檢測,等到高齡後想生孩子,容易增加不孕的機率!內政部110年報告,67%的女性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其中有6%的女性生第一胎的年齡超過40歲。依據108年衛福部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35歲後懷孕率及活產率會急速下降。何醫師提醒,卵子品質是懷孕的關鍵,儘管試管嬰兒技術持續進步,提升高齡婦女懷孕機會,卻無法阻止卵子的老化。何醫師解釋,凍卵是目前少數可以解決卵子老化的有效方法,建議30-35歲、短期內沒有生育計劃者,在健康生育年齡時先將卵子冷凍,等到想生育時,取出冷凍的卵子使用,保有理想懷孕率。研究統計,懷孕、活產率和卵子數目、卵子品質成正相關,且35歲的女性平均要15顆以上的卵子才可以成功懷上一胎活產寶寶。醫師進一步說明,臨床上許多高齡婦女必須經歷多次取卵,反覆吃藥和打針,才能得到一顆染色體正常的胚胎,不但增加療程辛苦,也提升高齡懷孕困難度,這些高齡拚博生育的婦女,對於未將年輕卵子冷凍起來,多半悔不當初。根據調查,儘管有7成3的人聽過「凍卵」,但對於凍卵的內容仍不太了解。醫師表示,現今冷凍卵子的技術已經成熟,冷凍卵子解凍後卵子存活率約97 %;以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為例,凍卵門診量較前年增加2成,已超過20%的女性透過集卵後解凍授精並成功懷孕;不過現在凍卵年齡層偏高,相關知識仍不夠普及。23歲黃小姐自初經來潮後有嚴重經痛與月經出血。某日回家路上因疼痛難耐昏厥送醫,確診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當時醫師研判需透過手術完全摘除病灶,被判定25歲前沒有懷孕,未來就很難再自然懷孕。5年後她遇到另一半,由於已經預先凍卵,解凍後進入試管療程,在生殖實驗室處理後獲得良好的胚胎,由於子宮治療狀況良好,植入胚胎一次就成功,順利懷孕。醫師解釋,黃小姐所罹患的子宮内膜異位是不孕患者中常見的疾病,佔不孕門診的30-40%,常有經痛、性交疼痛、腹瀉與排便疼痛等症狀,若不積極治療容易造成不孕。根據調查,近20%女性每次月經來不但疼痛且難以忍受,10%的人在月經來時有經常性頭痛、噁心的症狀。醫師提醒,子宮内膜異位症有時需合併多種治療方式,但治療和手術都有可能會讓卵巢機能喪失,面臨手術後無卵可用的窘境,需依靠專業醫師的評估,因此建議有類似症狀的女性,應及早到專業生殖中心尋求協助,保留一線「生」機。
女CEO未婚買精生2胎…酸民嗆爆 她霸氣回擊:婚姻目的非繁衍後代
大陸女CEO葉海洋29歲時就赴美國「買精生子」,生下5國混血的漂亮女兒Doris,之後再遠赴俄羅斯取卵、植入胚胎,生下二女兒Hatti。雖有不少人看見她對大女兒的付出,因此漸漸認同此舉,但批評一方的砲火仍非常猛烈,對此她表示,婚姻的目的不是繁衍後代,生娃這件事不應該一定建立在婚姻基礎上。葉海洋透露,其實沒有相親也沒有父母催婚,很早就和家人交流過,如果碰到愛情就結婚,如果在適合生育的年齡碰不到就先生孩子。她認為,婚姻的目的不是繁衍後代或者「上保險」,婚姻是愛情的「衍生品」,而愛情卻可遇不可求,理性面對生活,拆解家庭本質,生娃這件事不應該一定建立在婚姻基礎上。葉海洋表示,如果女兒Doris和Hatti長大面對一樣的問題,可能她們早已習以為常,未來社會多種形態的家庭將得到滿社會的認同,因為高等教育將普及。針對外界諸多質疑,葉海洋說,其實生孩子前已經做好了為人父母的準備,資金儲備、時間安排、持續精神賦能與輸出以及孩子未來大致規劃等等,所有父母都要以榜樣自居,也就是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你就要先行做到,不要用情緒溝通,不要給孩子輸送歪曲的價值觀。她希望,所有孩子的童年不一定非要有鮮花和掌聲,但是一定不要有暴力和偏見,「給孩子美好的童年生活,是家長的必修課。」雖然買精生子的行為引發外界諸多批評,但仍有不少人認同留言「有的孩子有爸爸還不如沒爸爸」、「女人中的天花板」、「男人遠不如妳優秀,女人的楷模」、「不管有沒有爸爸,妳是我心中的滿分媽媽,支持你」。
明金成遺孀悲曝心聲「我更心疼我老公」 挺過生死關頭…他卻走了
知名導演明金成今年1月20日喜獲龍鳳胎,剛升格當新手爸爸才20天,沒想到竟於8日深夜因心因性休克驟逝,享年51歲,消息一出令演藝圈好友相當悲痛。老婆Patty(林沛締)的主治醫師黎惠波嘆,「媽媽熬過去,竟然是金成走了。」曾演出《麻辣鮮師》、《我的秘密花園》等劇的導演兼演員明金成,5年前與圈外女友Patty結婚,之後2人積極求子;據了解,他們歷經取卵5次、植入胚胎10次等辛苦過程,終於在今年1月20日喜獲龍鳳胎。明金成除夕夜附上1家4口照寫下,「第一次在月子中心吃年夜飯,親友的祝福並沒有少,月子中心更提供氣泡酒增進儀式感,人生中第一次的溫暖年夜飯,感恩的心爆滿。」沒想到此篇文竟成了明金成最後一次發文,讓外界相當難過。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明金成驟逝,老婆Patty悲曝心聲,「我更心疼我老公。」而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名醫黎惠波則透露,Patty有子癲前症(俗稱妊娠毒血症),血壓高到190,當時情況真的很危險,不料媽媽熬過去了,明金成卻走了;他遺憾地說,「(明金成)過年時曾說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
克服「家族性卵巢衰竭」 拚了!43歲女集胚6次如願懷孕
35年前台灣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2021年7月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上路後,全台第一批透過補助成功懷孕的寶寶也即將在3月誕生!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林時羽醫師表示,國健署統計發現去年試管嬰兒補助開跑首日,即有 4名婦女成功著床,進入妊娠期,其中2名是在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成功懷孕,且植入時的年齡正好都是43歲。林時羽醫師表示,儘管補助的最高上限是44歲,但超過40歲後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懷孕率僅約為10%-20%、活產率僅5%-10%。2021年國際最新出版的《生殖生物醫學》也指出,就算是卵子庫存量正常的女性,43歲以上使用自身卵子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活產率也極低。林醫師提醒,高齡婦女常見卵巢衰竭、染色體異常等問題,導致取卵數少或胚胎無法順利著床,本次兩名患者,都是在補助前就提前開始準備,透過醫師策略性地集胚及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才能在補助上路的第一天植入胚胎就成功懷孕。鄭小姐是這次補助當日成功懷孕的幸運兒,她和老公都是長跑好手。年輕時對生子抱持著順其自然的心態,直到3年前才開始積極尋求協助,沒想到發現卵泡數量偏低,又有家族性卵巢衰竭的遺傳體質,導致每次的取卵數不多,經過6次的集胚後,在7月1日補助開跑當天植入2顆,1顆著床成功,順利懷上單胞胎。另一位黃小姐則是經歷多次人工授孕和試管嬰兒療程,儘管卵巢的庫存量(AMH)正常,但除了有子宮肌瘤的症狀,胚胎的著床和生長發育一直不順利。後來求診林時羽醫師,評估原因應是胚胎染色體異常,決定在第2次取卵後做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剛好檢測出一顆正常的胚胎,植入後就成功懷孕,現在準備3月迎接「虎子」誕生!林時羽醫師表示,2名準媽咪是典型的試管嬰兒案例,一種是透過累績夠多的胚胎數量後,由母體選擇好的胚胎留下,經自然淘汰機制順利著床成功;另一種則是先進行染色體檢測,挑選出正常的胚胎才進行植入,成功懷孕。「屬虎帶煞」的民俗傳說,往往造成虎年出生率偏低。但自去年補助擴大開始,許多不孕夫妻皆把握補助機會,預計虎寶寶的誕生能提高生育率。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全年人口連續第二年「生不如死」,2021年全年新生兒數再創新低,死亡人數足足比出生多出近3萬人。自去年7月起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上路後,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12月27日止已有2萬592對不孕夫妻已取得補助資格。林醫師解釋,以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為例,補助案開跑後就診人次較過去同期成長50%,根據過去的經驗,試管嬰兒的累積活產率在落在4-5成,如後續能加強宣導,推算今年全台可以增加8000~1萬2000個以上的新生兒,全台生育率可望首次止跌,縮減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