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息地
」 鱷魚 生態 動物 灰熊 加拿大15歲少女陳屍「鱷魚棲息地」!屍體慘遭啃咬 小男友認聯合家人棄屍
馬來西亞15歲初中生葉馨媛去年12月失蹤,多日後證實遇害。16歲小男友落網後承認涉案,辯稱女方和他一起喝下摻了毒品的「加料飲料」後不幸斃命,他驚慌下聯合家人棄屍,最終屍體漂到萬津雙溪昌剛(Sg.Changgang)一條河流的垃圾閘,被人發現後始揭發命案。《中國報》報導,葉馨媛去年12月19日告知家人要到蕉賴路11英里處、某桌球中心內的舞獅館練習舞獅,豈料就此失去音訊,令家人心急如焚。舞獅教練表示,少女曾結識1名舞獅館的16歲前男學員,2人迅速發展為情侶關係。此外,男友住家附近的監視器拍到少女曾於失蹤當天清晨,乘坐計程車到男友家。不過,葉馨媛的男友聲稱,他與少女會面和用餐後,2人發生爭執,對方便搭車離開,否認女友失蹤前和他在一起。經過多日搜索,警方上月28日在雙溪昌剛的垃圾閘中,發現1具高度腐爛的屍體,身上還有被動物噬咬的痕跡,事後證實是失蹤的葉馨媛。據了解,死者被發現的地點距離大馬路約500公尺;由於靠近牛羊牧場,周遭相當僻靜,除了是釣魚愛好者的聚集地,同時也是鱷魚的棲息地。另一方面,棄屍地點的河水十分渾濁,大量的垃圾也堆積在垃圾閘盡頭,引起大量蒼蠅滿天飛。經過調查,警方援引謀殺罪名,逮捕少女男友、哥哥(20歲)和父親(51歲)協助調查。少年被逮後坦承,少女當天和他在住家一起喝下摻有毒品的飲料,隨後疑因中毒不幸斃命,他在極度害怕下聯合家人將屍體載到冷岳河後丟棄。
野象太多攻擊人類「釀240人死亡」!泰國政府要幫幫大象避孕 明年1月開始試實施
泰國境內目前至少有4千頭野生大象,且每年出生率增加7%到8%。根據預測,野生大象的數量可能在4年內增加至6千頭,另外,自2012年以來,泰國至少有240人被野生大象攻擊死亡,這也顯示野生大象數量快速增長所引發的嚴重問題。為此,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宣布,決定對象隻施打避孕針的計畫。根據《曼谷郵報》等泰媒引述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部長查倫柴斯里安(ChalermchaiSri-on)的說法,目前已指示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與植物保護部(DNP)及相關機構,共同執行這項避孕計畫,以控制野生大象的數量。據了解,泰國境內目前至少有4千頭野生象,每年的出生率約7%到8%,預測未來4年內,野生大象數量恐達到6千頭,有鑑於當地林地面積持續減少,野生項的成長數字對泰國帶來嚴重挑戰。除此之外,揶揄野生大象數量不斷攀升,自2012年起,民眾遭野象攻擊的情況已造成至少240人死亡、208人受傷。對此,查倫柴強調,這項野生大象避孕計畫目的就是為了減少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共存。報導另外引述自然資源與環境部總幹事阿塔彭查倫差(AtthapolCharoenchansa)的說法,表示泰國政府將與清邁大學獸醫院的大象與野生動物健康中心合作,使用一款名為「SpayVac」的避孕針。根據報導,這款避孕針是專為母象所設計,避孕效果長達7年,同時不會影響大象的行為或身體特徵,只是透過調節荷爾蒙來避免懷孕,並預計在2025年1月起,對泰國東部邊境森林中的野象實施這項計畫,若結果成功,將會拓展計畫至其他地區,今年4月已有7頭母象成功注射避孕針,目前未發現任何副作用,阿塔彭宇強調,這項也像避孕計畫能保護居住在森林周遭的數百名村民免受威脅,同時保護野生大象的棲息地。
客機墜毀「179人恐全罹難」 南韓近6年內已發生623起「鳥擊」航空事故
南韓濟州航空(JEJU Air)一架7C2216班機,在南韓時間今(29)日上午9時7分降落在全羅南道務安機場時,突然失控暴衝撞在柵欄上後爆炸,機上181人僅2人獲救,推測其餘179人已全數罹難。政府當局初步判斷,該架客機的起落架因「鳥擊」而發生故障,加上機場跑道長度不足,才會釀成這起悲劇發生。根據韓媒《News 1》報導,「鳥擊」是指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與鳥相撞,造成飛機損壞或引擎故障的事故,且更容易發生在降落和起飛階段。據悉,務安機場週邊有稻田和濕地,是鳥類活動活躍的地區,這可能增加了「鳥擊」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政府單位計劃透過分析飛機黑盒子數據,來密切調查事故原因,也將觀察跑道周圍和飛機外部受損區域的鳥類痕跡,以檢查是否真的有鳥類碰撞。而由於這次事故,當局也迫切需要制定關於「鳥擊」的預防措施。相關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南韓共有623例因「鳥擊」發生的航空事故,分別為2019年108例、2020年76例、2021年109例、2022年131例、2023年152例,2024年上半年則已經通報47例。對此,專家指出,都市化和氣候變遷被認為是「鳥擊」數量增長的主要原因,係因機場周圍的垃圾掩埋場和濕地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地,增加了碰撞的可能性,如果候鳥的遷移路線與機場位置重疊,發生事故的風險就會變多。國際民航組織(ICAO)公布,2008年至2015年,全球196個國家共發生9萬7751起鳥擊事件,平均每年約有1萬4000起案件,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每年1兆韓元(約新台幣222.8億元)。不少機場正在引入雷達偵測系統、無人機追鳥、棲息地管理等各種應對措施,但有人認為,仍然難以從根本解決問題。專家強調,應加強跑道週邊鳥類棲地管理,安裝鳥類偵測雷達和聲納裝置,提前阻斷鳥類進入。此外,還需要在飛機本身引入耐久性增強技術和系統,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鳥類碰撞時的損壞。
農民視河馬如兒子般細心扶養長大 結局竟是碎屍萬段
南非農民埃爾斯(Marius Els)自河馬漢弗萊 (Humphrey)只有5個月大時就扶養牠長大,細心照料就如同親生兒子般,埃爾斯在這隻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之一身邊感到非常安全,他也始終堅稱,他了解飼養河馬作為寵物的風險「他們認為你只能與狗、貓建立關係,但我與非洲最危險的動物建立了親人般的關係」,豈料在2011年11月,漢弗萊親口咬死了埃爾斯,且其屍體還是在當年漢弗萊被救起的河裡被找到。據外媒報導,這起事件近日在網上重新引起熱議,漢弗萊小時候在洪水中被救出,埃爾斯在牠僅5個月大時就收養牠了,他甚至在佔地400英畝的農場裡建造了巨大的湖泊,讓漢弗萊可以在自然棲息地游泳。埃爾斯表示「漢弗萊對我來說就像兒子一樣,我和漢弗萊間存在著某種關係,但有些人不理解這一點,他們認為你只能與狗、貓等家畜建立關係,但我與非洲最危險的動物建立了如親人般的感情。」埃爾斯在他重達1.2噸的寵物身邊感到非常安全,甚至有人拍到他騎在河馬背上,他也始終堅稱,自己了解飼養這種危險動物作為寵物的風險。豈料在2011年11月,漢弗萊親口咬死了埃爾斯,且其遺體還是在當年漢弗萊被救起的河裡被找到,救護人員趕抵現場後,埃爾斯已經死亡。河馬每年造成500人死亡,使其成為世界上最致命的陸地哺乳動物,儘管河馬外表笨拙,但牠卻擁有極其鋒利的牙齒,且是具有攻擊性的生物。
赴日考察「人熊共處」挨轟 翁曉玲喊刪監察院500萬出國預算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18日表示,監察院出國考察預算中,竟要到北海道考察「黑熊」,不僅與監察院業務相距甚遠,連北海道著名的是「棕熊」不是「黑熊」都搞不清楚,實在荒唐,因此提案刪除新年度新台幣500萬元考察預算。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18日審查監察院預算,翁曉玲在審查時批評,監察院編列預算中,竟然要到日本北海道考察黑熊,可是當地根本是棕熊的棲息地,簡直「竹蒿鬥菜刀」,且退萬步言,考察黑熊和監察院業務根本八竿子打不著。她直言,若要考察人類和動物之間如何共處,根本不用跑去日本,反而近期高雄中山大學一則微積分課堂中猴子聽課的短影音爆紅,不如直接到中山大學就能考察「人猴共處」了。立委羅智強也說,自己多年來都主張將監察院出國考察預算全數刪除,因為民進黨一邊主張廢監察院,卻一邊大把地塞人領監察院的錢、花監察院預算,實在荒謬,本預算會期自己仍會秉持「當用則用、當省則省」原則,好好監督監察院預算。監察院秘書長李俊俋回應強調,考察其實包括日本北海道與長野縣,而長野縣黑熊便十分聞名,監察院職員們主要是去考察當地如何「人熊共處。李俊邑讓步喊話,若立委針對職員出國考察黑熊、棕熊有疑義,監院同意將該考察預算細項刪除。
車諾比核災「流浪狗基因突變」 其後代對輻射、重金屬免疫
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廠於1986年發生爆炸,是為人類史上最嚴重核災,約2600平方公里範圍被劃定為輻射禁區,迄今無人居住。不過,近期有科學家發現,核災區內的2個狗群已經出現基因突變,其後代開始對輻射、重金屬等污染免疫。綜合外媒報導,哥倫比亞大學環境衛生科學家克萊曼(Norman J. Kleiman)帶領一組研究人員,調查了生活在車諾比災區的狗群,分析116隻流浪狗的血液樣本,發現其中2群「能在劇毒環境中生存下來」,意味著這些犬隻已經適應了長期暴露在劇毒的輻射環境中。克萊曼教授說到,他們在距離核電廠10英里外的車諾比市,以人道的方式捕獲這群流浪狗,並將血液樣本運往美國進行DNA提取和分析,才發現狗群出現了近400個「離群基因座」(outlier loci)。報導指出,目前估計有900隻流浪狗生活在核電廠附近,其中有許多被推測是當時人類疏散期間被遺棄的寵物後代。克萊曼教授透露,2群流浪狗的遺傳基因不同,卻都在劇毒環境中生存。克萊曼教授強調,「檢查輻射污染對狗的遺傳及健康影響,將使我們能更加理解,這些類型的環境危害究竟會怎麼影響人類,以及如何最好的減輕健康風險。」而這份研究也於2023年3月被發表至《犬類醫學與遺傳學》(Canine Medicine and Genetics)雜誌上。據悉,車諾比核電廠的核子反應爐爆炸後,有超過10萬人撤離,而災區也成為一些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其中,除了狗群出現基因突變外,過去也曾發現有樹蛙的皮膚從綠色變成黑色,以此中和輻射、適應環境,亦有狼群開始產生對癌症的抵抗力。
知名攝影師小浪次郎展覽首度來台 攜手日本潮牌推限時6天快閃店
喜歡攝影作品的人近期有不少風格不一的展覽可前往欣賞,像是旅居紐約的日本知名攝影師小浪次郎(Jiro Konami),曾為潮流品牌Supreme和WACKO MARIA的御用攝影師,備受全球矚目,其近期推出「ART LANDSCAPE by Jiro Konami」寫真展企劃,希望將日本名勝與隱藏魅力透過藝術形式向世界傳遞出來。此展覽也與STARBASE株式会社經營的日本潮牌YEN TOWN MARKET快閃店合作,首次於海外舉辦,12/14~12/19將於台北中山區的複合式空間PARTIPOST Taipei展出,共帶來30多張作品,希望透過攝影讓更多人感受到日本西表島、竹富町的自然與傳統文化魅力。展出期間,參觀民眾若將展覽照片附上指定Hashtag上傳至IG,即可獲贈小浪次郎限量明信片(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小浪次郎曾以自己的父親為主角持續8年拍攝,獲得極高評價,亦曾於2010年榮獲富士攝影沙龍新人獎,目前主要於紐約活動。(圖/STARBASE提供)此企劃由旅居紐約、廣受全球創作者矚目的攝影師小浪次郎主導,以獨到視角與敏銳美感,拍攝日本各地的自然、文化及歷史風景,並將之轉化為藝術作品。小浪次郎的鏡頭不僅聚焦於熱門的觀光景點,更致力於挖掘那些容易被忽略之地的隱藏魅力及當地的傳統生活文化,藉由捕捉風景中的故事與情感,也啟發觀者看待事物的新視角。小浪次郎表示,在西表島4天的拍攝中,由於島嶼天氣變化無常,有時光線灑落會帶來如夢似幻的風景。他認為大自然極其雄偉,而人類只是欣賞美景的存在,應該對自然抱持尊敬之心。「改變很容易,但守護自然的原貌卻極其困難。」左圖拍攝退潮時才會出現、由珊瑚礁組成的巴拉斯島,另外在PARTIPOST Taipei展場還以小浪次郎拍攝沖繩西表石垣國立公園星空的作品打造打卡點。(圖/魏妤靜攝)本次的拍攝地點為沖繩縣八重山郡竹富町的西表島,西表島是一座擁有原始亞熱帶叢林及紅樹林的豐饒之島,為稀有的「西表山貓」棲息地,且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從攝影作品中,我們除了看見海天一色毫無界線、上下顛倒幾乎無法從倒影分辨是海洋或天空的美景,還有亞洲唯二、全日本首個星空保護區「沖繩西表石垣國立公園」的景致,甚至也記錄下距離西表島北海岸約5.4公里、面積僅約1平方公里的無人島「巴拉斯島」。小浪次郎希望透過ART LANDSCAPE計劃,能讓更多海外人士感受到當地的迷人之處,有機會還能親身造訪,體驗在西表島乘坐獨木舟、徒步旅行等生態旅遊,以及前往只能乘坐水牛車或步行穿越的由布島,感受結合自然與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現場亦可選購YEN TOWN MARKET潮牌商品,包括以Nujabes專輯封面設計的庫柏力克熊(左)、及以小浪次郎Jiro Konami攝影作品設計的多款服飾。(圖/魏妤靜攝)此外,這次展覽也與YEN TOWN MARKET潮牌結合,該品牌以「日本特色」為核心、擅長操作跨界聯名,此次首度來台開設快閃店,也販售品牌獨家系列商品,包括在日本澀谷PARCO旗艦店備受歡迎的爵士嘻哈傳奇人物Nujabes、人氣動漫混沌武士SAMURAI CHAMPLOO,以及攝影師小浪次郎Jiro Konami等各系列的T恤、帽子、庫柏力克熊等精選商品,讓台灣消費者直接感受來自日本潮流的文化魅力。《臺灣寫真通信》中記錄下1935年當時繁華的商業街台北榮町街道,齊聚和洋服、歐美舶來品、寫真館等店舖,被譽為「台北銀座」。(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本週六舉辦的「戀曲1920」活動邀請民眾聆聽主題座談、欣賞當時台語金曲並體驗舞蹈文化。(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另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開卷」展覽,繼9月推出《大正八年台北廳下虎列拉流行概況》、《行啟紀念寫真帖》、《臺灣寫真通信》三部寫真帖之後,當期展覽「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中的臺灣」,以超過350幀的精采影像娓娓道出台灣在日治時期重大事件與充滿故事的歷史景點。展覽在台北館3樓、2樓展間,分別展至2025/1/5及2025/2/2,並特別辦理「文藝·庫拉布(Club)」系列活動,邀請民眾以座談、音樂與肢體,感受當時的文化氛圍。例如12/14下午2點就將舉辦「戀曲1920:日治時期愛情文化座談 × 搖擺舞體驗」,邀請學者鄭麗玲、蔡蕙頻以1920、30年代的愛情文化為主題進行分享,並由Naughty Swing舞團引領民眾來場搖擺舞教學。此展盛大呈現六部(計九冊)寫真帖中的精選攝影,其中《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有全台首間西式醫院擴建而成的新式「醫生館」,以及當時「嶄新」的台南及打狗(高雄)街廓;《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則記錄了嘉南大圳篳路藍縷的興建過程,以及關鍵人物八田與一的工程規劃設計與相關建設。此外,更有近200位日本教師組成大型觀光團,來台「修學旅行」的《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珍貴紀錄。這些照片讓我們如同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百年前的台灣。即日起~12/31,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還舉辦「舊是潮」拍照打卡活動,邀請民眾穿上配合該展或建築空間的穿搭,並於攝影中心拍照打卡,即可參加抽獎帶走精美文創品。
低碳旅行的魅力!用雙腳探索花蓮的自然與海洋,開啟永續旅遊新篇章
在全球逐漸重視環境保護的今日,「低碳旅行」成為新興旅遊風潮。這種結合環保與深度體驗的旅行方式,不僅是對地球的愛護,更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選擇。而位於台灣東部的花蓮,以其獨特的山海景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元的文化底蘊,成為實踐低碳旅遊的最佳目的地之一。從騎著自行車穿越海岸線,到乘坐環保船隻探索海洋生態,乃至於入住充滿綠色理念的環保旅宿,花蓮用行動向世界展示了低碳旅行的無限可能,邀請每一位旅客用永續的方式擁抱大自然。在壯麗的自然景觀中,用雙腳探索花蓮,享受低碳旅行帶來的純粹與寧靜。(圖片/CTWANT)以雙腳啟程,感受低碳旅行的自由踏上花蓮這片土地,第一眼便是蜿蜒的海岸線與雄偉的山巒。旅程可從花蓮火車站開始,租用一輛自行車,便可開啟一場深度又輕鬆的低碳探索之旅。自行車是低碳旅遊的最佳交通工具。它結合了人力與電力,即便是長時間的騎行,也能保持輕鬆自在。不僅如此,這樣的交通方式更符合環保需求,降低了碳足跡。沿途經過的景點如七星潭、東海岸公路等,令人心曠神怡。旅客可以停下腳步,欣賞壯麗的海景,拍下與大自然的親密合影,也能感受當地的文化風情,如傳統漁村的樸實生活和原住民的藝術創作。「用雙腳探索自然,既是對環境的善待,也是對自身的禮物。」在騎行途中不僅享受到風景,更體驗到內心的平靜。搭乘環保船隻賞鯨,感受海洋生命的壯麗,同時學習如何以永續的方式共存於這片蔚藍世界。(圖片/CTWANT)深入海洋,探索鯨豚的迷人世界花蓮的海洋生態系統豐富多元,其外海是眾多鯨豚的棲息地,也吸引了海鳥、魚群等多樣生物,共同構成一幅壯麗的生態畫卷。海洋作為地球上最廣闊的自然資源之一,花蓮縣以其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美麗的海岸線,成為永續海洋保護的重要推動者之一。花蓮縣政府持續推廣海洋環境保護的理念,致力於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保障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並促進人與海洋的和諧共處。如此,搭乘環保船隻出海賞鯨,旅客不僅能近距離觀賞鯨豚悠遊於海洋的畫面,還能深入瞭解這些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與生態意義。導覽員分享:「花蓮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外海的深海峽穀為鯨豚提供了絕佳的棲息環境。我們的賞鯨活動嚴格遵守不幹擾原則,保持與鯨豚的安全距離,不追逐、不觸碰,讓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透過賞鯨活動,向旅客傳遞海洋保護的觀念,呼籲大家共同維護海洋生態。「海洋資源是我們的珍貴資產,保護它不僅是為了現在的生活,也是為了後代的未來。」對於初次參與賞鯨的旅客而言,目睹鯨豚從海面躍起的瞬間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震撼。這種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讓人更加珍惜地球上的每一份美好。花蓮縣透過與旅遊業者、居民和遊客的共同努力,不僅成功維護了石梯坪等地的海洋資源,也為全球提供了一個實現永續海洋目標的範例。從選擇交通工具到綠色旅宿,低碳旅行讓每個環節都充滿對環境的關懷,為地球未來共同努力。(圖片/CTWANT)入住綠色旅宿,邁向永續未來在低碳旅遊休息的一站,選擇綠色旅宿無疑是對環境保護的延續。花蓮旅宿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拒絕提供一次性用品,像是牙刷和梳子等,而是選擇環保材質的多次性備品,減少對資源的浪費。此外,綠色旅宿還積極推行節能減碳的管理策略,安裝太陽能設施、使用節水系統等,讓每位旅客在享受舒適的同時,也能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綠色旅宿不僅讓人感受到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還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環保體驗。旅客在此入住,不僅能擁有舒適的環境,還能體會到自己對地球所作出的積極貢獻。這種綠色旅遊方式,逐漸改變了人們對旅行的認知,不僅是放鬆身心的過程,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的延續,讓每一次的出行都充滿了深遠的意義。越來越多的人也因此對未來的旅行充滿了新的期待,因為他們不僅是在享受美景,更是在參與全球的綠色變革。低碳旅遊,引領新風潮花蓮縣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廣低碳旅遊,結合在地特色與環保理念,不僅吸引了國內外旅客,也成功讓花蓮成為低碳旅遊的典範。低碳旅行不僅是一種旅遊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讓我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也提醒我們珍惜資源,減少對環境的負擔。下一次旅行,不妨選擇花蓮,用雙腳丈量這片土地,用心感受自然的恩賜,與我們共同為地球的未來盡一份力!花蓮縣政府 廣告
台南水雉破3千隻創新高 「1原因」成關鍵
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1日舉辦台南地區年度水雉數量大調查,出動111名調查員實地走訪各個水雉出沒熱區調查,今年數量突破3000隻,總計3030隻。園方推測,與今年雨量變多,使得官田菱角田小幅增加60公頃有關,讓水雉多了可以繁殖的棲息地,族群量也較去年小幅增加148隻。水雉生活在浮葉性水生植物,菱角田是重要的棲息地;夏季水雉為了維護與確保下一代有充足食物與棲息地,藉由打架來爭交配權與地盤,冬季生活型態則改為群聚模式,羽色也會換成與環境相近的非繁殖羽,並時常成群結隊棲息於水溝、水田區與草澤等溼地區域。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固定在12月的第1個周日上午展開水雉調查,號召全國鳥友一起幫水雉「點點兵」,了解整個大台南地區有多少隻水雉,同時也觀察整體棲地的變化及品質。這次共調查38里、52樣區,包含近年常有水雉出沒在蓮田的白河區大竹里,也囊括在樣區內,有來自新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與屏東等外縣市的鳥友及大學生加入調查行列。其中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鳥類生態研究室老師蔡若詩更帶著20位學生一起來參與,藉以傳承調查與關心野鳥的文化。園方指出,今年連續多雨加上颱風連連,大家都對族群數量感到擔憂,結果調查員發現因許多菱角田正值採收季節,水雉多集中在人為較少干擾的區域,甚至有一塊田區就發現114隻,相當壯觀。園方提到,調查水雉數量過程中,調查員也在水田發現赤膀鴨、羅文鴨與巴鴨等珍稀鳥類,顯示台南地區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
寶可夢全球盛會2025年2月登場 玩家齊聚新北同歡
寶可夢實體活動時隔3年將再於台灣舉辦,全球盛會「Pokemon GO Tour」活動將於2025年2月21日至23日,以新北大都會公園為主會場隆重登場。新北市觀光旅遊局表示,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訓練家將能一邊捕捉活動限定寶可夢,一邊深度探索城市之美。每年的「Pokemon GO Tour」活動是寶可夢粉絲們引頸期盼的線下活動,足跡遍布許多大城市,「Pokemon GO Tour:合眾地區」明年同一時間會在美國洛杉磯同步登場,全球眾多訓練家一起踏上充滿驚奇的冒險旅程。過去寶可夢實體活動都在美國西岸舉行,而「Pokemon GO Tour:合眾地區」是繼2022年於高雄舉行「Pokemon GO Tour:Live」後,時隔3年再次於台灣舉辦,意義非凡。觀旅局說明,主會場新北大都會公園將設置大型棲息地主題裝置、打卡場景,並販售限量的主題T恤。特殊的活動限定寶可補給站會在遊戲內登場,玩家只要造訪特定的新北市捷運站,擊敗占領寶可補給站的GO火箭隊手下,即可獲得捕捉暗影寶可夢的機會,以及包含12公里蛋在內的合眾地區主題獎勵。觀旅局長楊宗珉表示,持有活動入場券的訓練家將能挑戰傳說的寶可夢「萊希拉姆」與「捷克羅姆」,並在活動期間獲得各種加碼獎勵內容。幸運的玩家還有機會遇見及捕捉異色的「幾何雪花」、「赤面龍」、「泥巴魚」、「泥偶小人」等合眾地區的寶可夢。觀旅局補充,新北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特色,不僅有山有海,還有好吃又好玩的景點,國內外的玩家們可以藉由便捷的捷運及輕軌系統,配合輕軌1日票券、Tpass、北北基好玩卡等優惠套票暢遊新北,探索獨有的城市樣貌。
雲林北港現野狗大隊!暴力拆車「咬爛保險桿」 苦主傻眼超無奈
雲林縣北港鎮傳出多起流浪犬破壞汽車事件,有民眾的汽車保險桿被啃咬得面目全非,直說「破壞力太可怕了」,警方已接獲3人報案。北港鎮公所25日表示,目前災情集中在光復里,已請防疫所協助;防疫所研判,可能是天冷小動物躲在汽車引擎室內,吸引流浪犬攻擊,將追查「現行犯」設法安置。「愛車的前保險桿整個掉落,是被撞到嗎?」北港鎮光復里1名車主日前發現停在巷內的愛車整支前保險桿脫落,碎片散落一地,一開始以為是被撞到,查看保險桿與車身有許多咬痕、抓痕,發現竟是流浪犬所為。據了解,有人看到2、3隻浪犬合力破壞這輛車,可能是在追捕躲在引擎室內的浪貓。另一外受害車主氣憤表示,她今年2月才花近百萬元買新車,日前發現前保險桿鬆脫,周邊到處是咬痕、抓痕,研判是浪犬所為,為此她晚上都睡不著,一聽到有聲響就下來查看愛車有無再被破壞,一晚巡視3、4次,很想把萬金油塗在車上避免浪犬再啃咬,無奈自嘲「這可申請國家賠償吧」。北港派出所表示,本月23日至今已接獲3名民眾報案車子被破壞,懷疑是浪犬所為,經調閱監視器畫面,發現有浪犬在被破壞汽車附近走動,目前沒有追查到「現行犯」,有民眾說曾看到浪犬在啃咬汽車,派出所已通知防疫所協助處理。北港鎮長蕭美文說,公所也接獲不少民眾反映車輛疑被浪犬破壞,以光復里災情最嚴重,光復里位於北港糖廠旁,周邊有大量甘蔗田,成為浪犬最佳棲息地,加上附近有民眾餵食,浪犬愈來愈多,民眾若發現浪犬可通報公所或縣動植物防疫所,切勿自行捕捉以免被咬。防疫所指出,之前大多是民眾報案被浪犬追咬,近日有民眾通報汽車被破壞,依之前經驗研判,很可能是浪犬被躲在汽車引擎室內的浪貓、老鼠等小動物吸引。若確定犯案犬隻,將進行移除收容。
太糗了!老鷹餓太久俯衝雞舍 雙爪卻遭困圍網上…整隻倒掛畫面曝光
美國康乃狄克州一隻飢餓的老鷹,日前看上了一處雞舍裡的雞,準備飽餐一頓,沒想到在俯衝過後,雙爪卻被纏在圍網上,呈現倒掛的樣子,經由野生動物官員救援才順利脫困。根據外媒《UPI》報導,事情發生在本月20日,新迦南(New Canaan)警察局表示,當局接獲通報後,由動物管制官員肖恩(Sean Godejohn)前往處理,他抵達一處住宅的雞舍後,發現這隻老鷹被卡在網子上。肖恩說,當時他小心翼翼地抓住老鷹的雙腿,把牠從網子上拉出來,經現場初步檢查,老鷹身上並沒有傷勢,因此當場將其釋放到自然棲息地。肖恩接著提到,動物被網子纏住一事相當常見,他曾經從足球場的球門網、花園微網上救下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肖恩也建議民眾,如果自家雞舍的周圍需要架設網子,可以考慮使用金屬鐵絲網,以免讓柔軟的材料勾住鳥類的爪子,若家裡有足球網,則可以考慮在不使用時將其取下。
浪漫公路救鴨記!受傷鴨「阿福」脫逃薑母鴨命運 千里尋家終得善終
花蓮瑞穗大橋快車道,1隻受傷且無法行走的鴨子正在上演牠的生命奇蹟,因在路上被海巡署東部分署的陳姿廷、張佑瑞發現,從瀕臨危險到獲救歷經波折,經過3天、縱貫花蓮與台東150公里的奔波,以及數通電話的努力,終於找到能夠安度餘生的地方,台東初鹿原生植物應用園區,眾人因牠「因禍得福」而取名為「阿福」。事情發生在20日深夜,海巡署東部分署的招募員陳姿廷與書記張佑瑞,在瑞穗大橋快車道巡邏時,意外發現這隻動物躺在路中央,起初誤以為是鵝,仔細確認後發現是1隻鴨子,牠受傷無力走動,疑似從貨車掉落或為閃避野生動物而受傷,為避免牠被車輛撞擊或野生動物攻擊,決定先將牠帶回台東安置。因為當時夜間無法就醫,對阿福說:「撐過今晚,我們明天就帶你看醫生!」21日清晨,陳姿廷等人迫不及待確認阿福的生命狀態,雖然牠身體微微顫抖,但仍有生命跡象,2人嘗試餵水與飼料,並清理牠的傷口,在無法找到特殊寵物醫師的情況下,求助於鳥禽用品店,用動物專用藥進行消毒與消炎處理,由於阿福呆萌的模樣深受眾人喜愛,辦公室主任吳柏廷與分署長蔡茂埕也指示:「要對阿福多加關照。」為了給阿福找到合適的居所,海巡人員四處奔走,22日,李佾純特地請假,聯同其他同事尋找收養單位,起初曾考慮讓阿福住進海山寺,但由於生態池已被填平,不適合安置,經過多番聯繫,終於與台東初鹿原生植物應用園區達成協議,園區將為阿福提供一個安全的棲息地。在確認收養後,李佾純看著這隻命大的鴨子,笑著說:「阿福要乖喔,這裡的哥哥姐姐會好好照顧你,過陣子我再來看你。」耗時40小時,橫跨兩縣的150公里旅程,最終給阿福帶來安全的家。李佾純感慨地表示:「雖然我們都不是茹素者,但既然救到一條生命,就希望牠能好好活下去。」未來,海巡署的同仁們表示,將不定時探望阿福,見證牠安然度過餘生的每一天。
暖冬又遇颱風重創 茂林紫斑蝶度冬數量減
每年10月紫斑蝶南下度冬,高市茂林區紫蝶幽谷就會出現群聚紫斑蝶,但今年尚未發現群聚現象,茂管處環境中心講師廖金山表示,因氣候不夠冷,加上今年多次颱風破壞蜜源及棲息地,導致目前僅記錄約1萬隻,預期茂林度冬紫斑蝶將減少許多。交通部茂林風景區管理處表示,台灣「紫蝶幽谷」與美洲「帝王斑蝶谷」齊名,同屬世界級自然資產,茂林是全世界僅有的2處越冬型蝴蝶谷之一,每年約10月至隔年2月,紫斑蝶便會集中遷往大武山麓的山谷躲避寒冬,直到春天來臨才陸續北返。長年在茂林記錄紫斑蝶數量的茂管處環境中心講師廖金山表示,茂林共有7個蝴蝶谷,每一次度冬整體數量都維持在40萬至50萬隻左右,紫斑蝶屬於熱帶蝶種,正常活動溫度在15°C以上,今年暖冬,至今天候不夠冷,一直未見紫斑蝶群聚現象。除暖冬氣候影響紫斑蝶南下度冬數量外,今年接二連三的颱風,導致蜜源植物被摧毀,加上棲息地遭破壞,無法吸引紫斑蝶停留,近日觀察僅約1萬隻現身,不排除也可能直接飛往屏東林邊度冬。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瑞祥表示,暖冬影響台灣紫斑蝶的遷移,今年氣候異常,觀測人員上周六日發現大量紫斑蝶仍停留在北部苗栗,因此預測南下茂林地區度冬紫斑蝶高峰期將落在12月中到1月底。陳瑞祥指出,今年颱風破壞紫斑蝶的蜜源植物,為了補充蜜源,茂管處特別補植500株高士佛澤蘭,紫斑蝶協會也提供600株,為首批嬌客提供充分蜜源,希望能留住大量紫斑蝶。他並提醒,今年賞蝶機會很珍貴,蝴蝶多在步道兩旁吸食花蜜,遊客欣賞同時切勿徒手抓蝶,避免牠們竄逃及受傷,也歡迎民眾把握時機上山賞蝶,欣賞群蝶飛舞的美麗風景。
人類滅絕後世界大亂?科學家揭露1生物「接管地球」
未來某一天人類恐怕因為戰爭或氣候變遷滅絕,國外科學家指出,世界不會因此大亂,極大可能會由「章魚」接替人類主宰地球。有研究發現,章魚的智慧、靈巧性和適應力,在動物中脫穎而出,還有成為文明創建者的潛力;科學家們目前只是推測,但章魚的能力的確有科學依據。根據外媒《太陽報》報導,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庫爾森(Tim Coulson)表示,在地球上章魚是聰明、適應力佳和資源性豐富的生物之一,他說明章魚的高等神經結構、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都是構建文明的關鍵特徵;加上章魚天生的靈巧性,及早被發現會使用石塊建造棲息地,由此可見在未來演化下,章魚很有可能進化如人類。不過庫爾森也點出章魚的最大缺點,牠們的壽命和其他動物比起來較短,平均壽命約1.5年至5年,此外牠們的身體還缺乏骨骼結構,都是限制其社會發展的因素。然而庫爾森補充,章魚雖然壽命短但相對成長速度快,身體與心理成熟後繁殖率高,多少能彌補進化的劣勢。許多人會質疑章魚只能在水中生活,但庫爾森推測章魚在環境影響下,可能演化出類似水肺的器官,延長沒有水的生存時間,適應陸地生活,甚至進一步發展出捕獵陸上動物的方法。庫爾森也解釋為何不是靈長類動物、鳥類或昆蟲接替人類掌管地球,他認為靈長類動物和人類面臨的威脅類似,在氣候變遷和捕食者壓力下都可能走上滅絕之路;鳥類和昆蟲缺乏靈活性,難以製造工具或進行大規模環境建造。針對章魚最有可能接替人類主宰地球的假設,庫爾森強調目前只是推測,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因為演化過程受到隨機突變和環境變化影響,未來是否還會出現別的物種具備像人類的智慧或強大的適應能力,都是未知數。而這項假設也令許多人們反思,自身與地球的關係,是否對地球生態負責避免發生遭滅絕的那一天。
南極洲皇帝企鵝流浪到澳洲!牠現身數千里外西澳海灘 專家親揭原因
澳洲的海洋海灘(Ocean Beach)近日出現一隻皇帝企鵝,引發當地人關注,由於皇帝企鵝棲息地在南極洲,推測這隻皇帝企鵝從南極洲到海洋海灘,只少穿越了2200英里,約3540公里。皇帝企鵝只在南極洲野外被發現,不過牠們的生存環境如今飽受氣候變遷的威脅。(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報導,澳洲動保部門證實這隻來自數千里遠外南極洲的皇帝企鵝(Emperor Penguin),日前在經歷史詩般的長途海上之旅後,現身西澳州(Western Australia)海灘。報導引述西澳洲生物多樣性、保育、景點部(DBCA)說法,這隻皇帝企鵝在本月2日出現在海洋海灘,而且有營養不良的狀態,目前由當地專業野生動物保育員照顧中,估計需要幾週才能康復。皇帝企鵝只在南極洲野外被發現,不過牠們的生存環境如今飽受氣候變遷的威脅,另外,由於海洋海灘和南極洲相距超過3540公里,也就是這隻皇帝企鵝顯然游超過3540公里,才能現身澳洲。另據《澳洲廣播公司新聞》(ABC News)引述西澳洲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研究員坎內爾(BelindaCannell)推測,這隻皇帝企鵝可能是順著洋流往北漂,「牠們在覓食的時候傾向順著洋流移動,可以找到更多不同種類的食物,所以可能是這些洋流流向了比正常距離更遠的地方」。據了解,皇帝企鵝是18種企鵝中最高和最重的企鵝,體重可達40公斤,站立身高約1.1公尺,雌皇帝企鵝在繁殖季可產下1顆蛋,並交由雄性伴侶孵化,然後花大約2個月時間下海覓食。1隻來自南極洲的皇帝企鵝現身數千公里外的西澳洲的海灘。(圖/翻攝自X)
大霈沒問酬勞獻聲BBC紀錄片 被海底美景感動:好想潛水
BBC Earth紀錄片《亞洲》找來「大霈」李霈瑜為中文預告獻聲錄製旁白,她以一身大自然叢林風Dress code出席首映會站台力挺,讚嘆紀錄片各個視角都讓人目不轉睛,尤其第一集主題「海浪之下」上演繽紛海底世界,讓她忍不住直呼:「好想跳下去!好想潛水!」大霈開心接下《亞洲》的中文預告配音。(圖/侯世駿攝)《亞洲》由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歷時近4年拍攝完成,依不同動物棲息地環境共分為7集,是BBC首部聚焦亞洲的野生動物生態系列紀錄片。大霈當初受邀為《亞洲》中文預告獻聲錄製旁白、推薦,完全沒問酬勞就一口答應,她開心表示:「可以跟BBC Earth被聯想在一起,實在太榮幸了!尤其像我潛水潛了這麼多年,我在節目裡看到的生物基本上都有碰過,可是怎麼沒有看過牠們有這些表現跟行為?是讓我最驚訝的!這部新系列拍攝了4年,可見背後付出了多長的等待和多強的耐心,真的覺得很了不起,會想要一看再看!」值得一提的是,《亞洲》拍攝團隊特地來台取景,製作人喬尼基林表示,他印象非常深刻的台北動物故事,便是在台北辛亥國小定居的大赤鼯鼠,這隻飛鼠抓住了城市生活的機會,在圖書館的窗台內建立溫暖安全的巢穴,遠離掠食者。為了拍攝這段大赤鼯鼠的故事,喬尼表示事先耗時一年做準備並確認其飛行路線,實際上花了好幾週才成功拍到他飛身覓食的畫面。喬尼表示:「台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還有很多故事沒被述說,我們也有跟台灣非常優秀的生物學家林亨利合作,他協助提供非常多在地資訊,拍攝期間所有台灣的工作人員都提供非常大的幫忙,是很開心的拍攝經驗。」
彰化四面佛寺「蝙蝠秘境」遭闖入 台灣葉鼻蝠數量驟減逾八成
台灣葉鼻蝠為台灣產翼手目中體型最大的食蟲蝙蝠,是台灣特有亞種,然而彰化市四面佛寺旁一處隱秘的台灣葉鼻蝠棲息地,日前遭到一名男子闖入並持掃帚驅趕拍打,導致棲息的600多隻蝙蝠受驚飛離,現場僅剩約100隻,數量驟減超過八成,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影響。據了解,這處台灣葉鼻蝠秘境因蝙蝠象徵福氣,一直被廟方視作福地,為了避免民眾打擾蝙蝠休憩,廟方並未對外標示地點。然而一名男子在11月2日上午闖入該處,手持樹枝、木棒及掃把攻擊蝙蝠。他先以木棒敲擊鐵樓梯扶手,發出尖銳聲響驚嚇蝙蝠,隨後再持樹枝驅趕拍打。整個施虐過程持續約1分鐘,最終造成1隻蝙蝠墜地死亡。當地相關部門已拉起封鎖線並加裝警告標語,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台灣葉鼻蝠雖為台灣特有亞種,但並未列入保育類動物,無法依《野生動物保育法》進行處罰。彰化縣農業處表示,將研擬依據《動物保護法》對該男子進行懲處。若違反《動物保護法》第6條「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的規定,將處以1萬5000元至7萬5000元的罰款。此外,若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9條的規定,男子也可能面臨3000元以下的罰款或申誡,目前警方仍在進行調查釐清相關責任。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彰化四面佛寺總幹事林峻毅表示,原本棲息在此的600多隻蝙蝠在受驚後飛離,剩餘的蝙蝠數量銳減至約100隻,堪稱生態浩劫。估計飛離的蝙蝠今年底前都不會回來,是否能在明年重返棲地仍待觀察。林峻毅也說明,台灣葉鼻蝠通常在每年3月中下旬來到該地區居住,並於5至6月繁殖後代,7至8月進入交配期,直至農曆大雪節氣才會離開,前往東邊山區的天然岩洞或隱蔽的廢棄掩體過冬。蝙蝠在冬季會冬眠,來年春暖時再次返回棲地。林峻毅呼籲,台灣葉鼻蝠對聲音和強光非常敏感,白天觀賞蝙蝠時,民眾應保持安靜,避免使用閃光燈或強光照射,以免干擾蝙蝠休息,並影響其生態環境。
彰化農田驚見蚯蚓大軍 農民憂:要地震了?
彰化市三村里一處農地近日出現「蚯蚓大軍」,農民在田間看到成群結隊的蚯蚓沿著田埂蠕動,數量驚人,令人頭皮發麻,擔憂是不是地震前兆。對此,氣象署2022年曾闢謠,蚯蚓容易受地溫、濕度、日照時數、氣壓等環境因素影響爬出地表,跟地震無關。彰化市三村里的農民表示,昨天上午下田耕作時,他看到密密麻麻的蚯蚓集體朝著同一方向快速移動,彷彿在集體轉移棲息地,且蚯蚓體型巨大,每隻長度動輒10幾、20公分長,數量多如千軍萬馬。農民表示自己種田十幾年,第一次遇到這種景象,憂心是不是地震快來了。氣象署在2022年曾解釋蚯蚓爬出地表跟地震無關。氣象署指出,蚯蚓容易受地溫、濕度、日照時數、氣壓等多重環境因素影響。例如大雨過後土壤水分增加,導致蚯蚓大量爬出,這種自然現象與天氣變化相關,而非地震前兆。中央氣象署解釋蚯蚓爬出跟地震無關。(圖/翻攝自臉書/報地震-中央氣象署)近期康芮颱風過境台灣,帶來豐沛雨量,包括屏東長治、台南永康等地在降雨過後,都出現過類似的蚯蚓湧現情況。彰化地區近期也有多次降雨,可能造成土壤濕度增高,造成大量蚯蚓爬出地表。因此,三村里田間出現蚯蚓大軍,很有可能是因為日前下雨導致。
體重破1噸!世界最大圈養鱷魚「卡修斯」過世 享壽110歲
位於澳洲昆士蘭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於2日宣布,世界上最大的圈養鱷魚「卡修斯」(Cassius)已於近日去世,享壽110歲。根據外媒《CNN》的報導,這條鹹水鱷魚長達5.48公尺(18英尺),體重超過一噸,自1987年被帶入昆士蘭州凱恩斯附近的美拉尼西亞鱷魚棲息地海洋公園以來,成為該地區的旅遊亮點。美拉尼西亞鱷魚棲息地海洋公園(Marineland Melanesia Crocodile Habitat & Gift Shop)在臉書的公告中透露,卡修斯自10月15日以來健康狀況逐漸惡化,最終於2日不敵病情去世。該公園在聲明中表示,「卡修斯的壽命已遠超過野生鱷魚的預期壽命,他的離世讓我們深感悲痛,但他永遠留在我們心中的愛與記憶將不會消逝。」卡修斯於2013年在菲律賓鱷魚「Lolong」去世後,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圈養鱷魚」。自他1987年從北領地運抵保護區以來,這隻巨鱷成為遊客前來參觀的熱門焦點,並在全球範圍內享有知名度。保護區表示,儘管卡修斯離開了,但他留下的記憶與影響將繼續激勵著人們關注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