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冠海星
」棘冠海星侵東沙珊瑚礁 內政部組「斬棘隊」突圍
肆虐大堡礁、日本沖繩及南海周邊國家等地的「棘冠海星」,近年入侵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為維護當地珊瑚生態,內政部18日集結全台潛水好手組成「東沙突棘隊」,將前往移除棘冠海星,預計下半年將會再進行10個梯次清除作業,希望能成功控制棘冠海星數量,守護海洋生態。內政部長劉世芳昨(18)日出席在高雄展覽館一樓西廳舉辦的「『東沙突棘隊』成立誓師大會」。劉部長提到,棘冠海星入侵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為爭取珊瑚生存機會,召集守護珊瑚的勇士完成誓師儀式,未來將前往東沙環礁現場移除棘冠海星,目前下半年預計會再進行10個梯次清除作業,每梯次為期一週。本次行動是跨部會合作,國防部、海委會、農業部支援,並借重中央研究院、台灣珊瑚礁學會、國立中山大學的專業,還有全臺潛水高手共同出擊,相信眾志成城的力量可以有效搶救東沙珊瑚,還海洋一片璀璨光景。劉世芳表示,棘冠海星成體以珊瑚蟲為食,是生態系中的一份子,在海洋生態穩定平衡的時候並不會造成危害。然而因為氣候、污染、幼體食物增加及天敵減少等因素,造成棘冠海星族群大量增加時,即可能因大量啃食珊瑚而導致珊瑚礁生態的崩解。此時必須透過人為介入,抑制棘冠海星族群,同時持續監測海洋環境,才能有效保護珍貴的珊瑚生態。近年來海管處持續監測東沙棘冠海星數量,今年6月,在中研院鄭明修執行長研究團隊協助下,確認其分布熱區達到每100平方公尺達到20~30隻,隨即內政部立即策劃應對,大力推動「東沙突棘隊」行動的進程。當7月10日發出徵集全臺潛水好手的訊息後,11天之內就收到436位報名,也已經在7月30日公布「東沙突棘隊」102位志工名單;另外,也特別邀請NGO、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東沙研究站,以及國家公園的潛水好手等計39位,共同組成141位的「東沙突棘隊」!從這個優秀的團隊中,可以看到臺灣擁有多元的海洋人才,以及國人守護生態的熱誠與決心。劉世芳指出,近年來棘冠海星肆掠全球珊瑚礁,澳洲大堡礁、日本沖繩及南海周邊國家都已深受其害。而今,臺灣海域也受到威脅。雖然學界尚在釐清棘冠海星大爆發的原因,以密集的人力清除作業雖然只能治標,但卻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方式。「東沙突棘隊」特別選取棘冠海星的天敵「大法螺」作為精神象徵,也是本次活動頒授的重要信物。希望「東沙突棘隊」的每一位勇士都有如大海螺一般,能成功控制棘冠海星數量,守護海洋生態。
太平島海底生態危機!90%珊瑚死亡 專家傻眼:2年前還好好的
針對太平島的最新調查發現,水深2公尺以下海底珊瑚礁中,有90%以上的珊瑚死亡,專家感嘆潛水40多年第一次見到這種慘狀。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指出,棘冠海星以活體石珊瑚的珊瑚蟲為食,近年數量大爆發,才會造成如今的局面。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主任鄭明修,在台灣西南海域進行珊瑚礁監測計畫,他今年4月5日在太平島海域潛水時,發現水深2公尺以下海底珊瑚礁中,有90%以上的珊瑚死亡,尤其是石珊瑚幾乎全滅!但2019年9月的潛水調查,珊瑚礁還一切正常,不到2年的時間竟幾乎死光光,原來都是棘冠海星惹的禍。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指出,鄭明修從1994年至今已到太平島調查7次,每次都會看到棘冠海星棲息在石珊瑚底部,原本數量相當稀少,但2017年從罕見變成偶爾可見,若是從生態長期監測調查結果中發現數量超過30隻,就達到爆發警戒的範圍。原本每10000平方公尺可以供養20至30隻棘冠海星,但今年14條測線共記錄到532隻棘冠海星,每10000平方公尺已出現760隻!棘冠海星以活體石珊瑚的珊瑚蟲為食,每隻成體每年可以啃食4至6平方公尺的珊瑚,飽食後在飢餓狀態下還可存活6個月,白天時小小的棘冠海星都躲藏得不易發現,很難被移除。1970年代澳洲大堡礁曾發現棘冠海星大爆發,至今無法根除;琉球、關島、印尼等海域,也都曾經發生過棘冠海星大爆發的事件,導致大範圍的珊瑚死亡,造成當地珊瑚礁生態系的劇烈改變。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表示,需要透過人力移除棘冠海星才能讓珊瑚逐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