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約診所
」「2023世界最佳醫院」排行榜出爐 台灣「這家」擠進全球前250名
美國《新聞周刊》近期第5度與全球市場資料研究機構Statista合作發布「2023年世界最佳醫院」排行榜(World's Best Hospitals 2023),美國明尼蘇達州梅約診所在28國2300多家醫院蟬連榜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等亞太多國首度被納入評比因而上榜,台大醫院更名列第249,台灣則有35家醫院入榜。據《新聞周刊》(Newsweek)的報導,過去3年對醫院來說,是個充滿挑戰的時期。COVID-19給衛生系統和醫務人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通膨和全球金融的不確定性更加劇了醫院的成本負擔,因此要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維持穩定與先進的醫療品質,同時又必須追求創新,實屬不易。本次的「2023世界最佳醫院」首度把亞太地區9國納入評比,分別是台灣、日本、南韓、澳洲、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其中台、日、韓、澳、印、泰、星7國醫院上榜,並且在心臟病、內分泌、神經醫學、腫瘤醫學、整形外科、兒科醫學等6大領域表現突出。2023年排行榜首次公佈了在逾2800家醫院中表現最優秀的250家,涵蓋28個國家。榜首是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梅約診所(Mayo Clinic - Rochester),得分為97.50。新加坡中央醫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以92.77分排名第9,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亞洲醫院。位於台北市的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則排名第249名,也是進入榜單的台灣醫院中名次最靠前的。
醫師憂感染流感+新冠致死率上看30% 羅一鈞點破關鍵:Omicron不會
時序慢慢進入秋冬流感季,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高峰期,外界擔憂若同時感染流感與新冠肺炎,恐怕導致死亡率上升。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記者會表示,確實雙重感染流感與新冠病毒「Alpha」、「Delta」變異病毒株時,可能會增加50%致死率,但目前流行的Omicron並沒有這般情況。日前有醫師提醒流感病毒與一般感冒病毒不同,感染一樣有重症、死亡風險,若發展成重症,死亡率高達20%,「如果不幸同時感染新冠與流感病毒,死亡率更是上看30%」。對此,羅一鈞回應指出,確實從前幾季流感致死率數據來看,流感併發重症(住進加護病房)的病患致死率可能達到20%,而新冠中重症的死亡率為6%。至於同時感染流感與新冠,亦即「雙重感染」的情況,從2020至2021年的研究可見,若雙重感染導致重症,在Alpha與Delta時期,致死率可能較單純感染流感病患增加50%,但美國知名醫學中心梅約診所做的研究指出,雙重感染Omicron與流感並不會造成致死率上升。
疫情高原期+流感季來臨 羅一鈞:雙重感染個案「輕症表現較明顯」
時序慢慢進入秋冬流感季!不過國內新冠疫情仍處於高原期,如何區別流感與新冠感染症狀?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3日)於防疫記者會說明流感的症狀與新冠接近,但主要較仰賴臨床醫師判斷為主,而最近的分析指出,感染新冠後「並不會」更容易染上流感,不過雙重感染的個案,會較單純感染新冠的個案,在輕症上的表現較明顯。羅一鈞今日於記者會中指出,目前時序慢慢進入流感季,但正式的流感季時間點通常是在天氣明顯轉涼的時候,近期幾週流感陽性通報件數穩定,大約在80至90多件之間,其中以A型流感為主,目前仍不見流感季開始流行的明顯證據。而流感與新冠的症狀相當接近,但其篩檢的敏感度較新冠略低,因此目前流感診斷仍仰賴臨床醫師的判斷,其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痠痛、呼吸道症狀、倦怠或是食慾不振等。而流感與新冠是否會在冬季時引起一波流行?羅一鈞引用美國知名的梅約診所一份研究,指出流感的感染率在Omicron流行時期,與背景值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感染新冠之後,並不會更容易感染流感。另外,有雙重感染的患者,確實會較單獨感染新冠的患者,在輕症上表現較為明顯,包括鼻炎與喉嚨發炎症狀都會較明顯,包括喉嚨痛、鼻塞、肌肉痠痛等症狀。不過在此之外,在住院、死亡等重症方面,雙重感染與單獨感染新冠的患者,並沒有發生率上的統計差異,亦即雙重感染並不會更容易發生重症。最後羅一鈞提醒,在目前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除了流感之外還有其他的病毒、細菌會引起呼吸道方面症狀,如黴漿菌、腺病毒等等,因此呼籲民眾若有類似症狀,還是要就醫,由醫師進行鑑別診斷,以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打完疫苗後出現耳鳴 專家曾籲研究疫苗接種與聽力損失關聯性
大林慈濟醫院近來有兩位民眾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耳鳴等不良反應而就診,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表示,打疫苗會產生一些副作用,但多為特異體質的人才會發生,發生率並不高,民眾不需要太過擔心,建議曾在打疫苗後曾有神經痛、神經發炎,或是有手腳麻動或無力的情況,下次打疫苗前先請醫生進行評估。黃俊豪說,最近有兩位民眾在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而求診,一名58歲男性,在給予藥物服用三周後,原本頭暈與脹的症狀改善許多,但耳鳴與聽力喪失的症狀只改善一半,目前仍持續治療;另一名63歲男性則是頭暈、頭痛、失眠的症狀在兩周的治療後獲得大幅改善,但耳鳴的症狀目前進步有限,仍持續針對症狀調整用藥。今年4月初,疫苗學家兼梅約診所疫苗研究小組主任Gregory M. Poland呼籲進一步研究COVID-19疫苗接種與聽力損失及其他聽覺疾病如耳鳴之間的關聯性。黃俊豪指出,2名病人經檢查後確認輕度突發性耳聾,且排除為中耳發炎或是外傷造成,因此懷疑不良反應與施打疫苗有關。黃俊豪指出,在臨床上較常見突發性耳聾個案,約有80%為病毒性感染,還有些慢性疾病,如血管硬化較嚴重、糖尿病或腎臟病的高年齡患者,會因為血流不順而造成,少部分是因為頭部外傷造成的,近來疑似因打疫苗而造成的案例也要列入考慮。黃俊豪建議,曾在打疫苗後有神經痛、神經發炎,或是有手腳麻動或無力的情況,下次打疫苗前可以先請醫生進行評估,再決定是否施打,另,身體比較虛弱且有不舒服的狀況時,可選擇延後施打,若打疫苗後真的發生症狀了,要趕緊就醫接受治療才能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