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姬
」 颱風 馬勒卡 梅姬 熱帶擾動 天氣強颱康芮很像梅姬 「最強菜農」要大家保重:農損非常可觀
強颱康芮侵台,據氣象署表示,康芮暴風圈正籠罩東半部、新北以南陸地及澎湖等,從花東登陸再從中部地區出海。「最強菜農」林佳新表示,康芮很有當年梅姬的即視感,「明天過後,我預計農損將非常可觀。」據氣象署資料庫的路徑圖,2016年9月27日,梅姬颱風從花蓮登陸,從中部出海,另據《中央社》當年報導,農委會統計,全台災損超過25億,而,嘉義縣和雲林縣損失最重,皆破4.9億元。林佳新在臉書發文,「這個颱風很有當年梅姬的即視感,但當年的梅姬才中颱上限,就造成繼賀伯後最大的農損,而且當時東北季風沒這麼強烈,明天過後,我預計農損將非常可觀,大家保重,也要注意安全,一切都會渡過的。」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明(31、1日)兩天「康芮」挾強風、豪雨侵襲,各地皆應嚴加戒備;眼牆伴隨的「破壞性暴風」(平均風16級、最大陣風17級以上),山區最大總雨量達1200毫米,所構成的嚴重威脅,絕不可輕忽!各地詳細的風力及雨勢,則應隨時注意氣象署滾動式的警報資料。吳德榮指出,週五下午起「康芮」脫離,風雨漸歇;週六、下週日(2、3日)「康芮」已遠離,各地天氣好轉,雖有殘餘水氣、但只偶有一些局部、零星降雨的機率。下週一至週三(4至6日)起另一波東北風,迎風偶雨、背風晴。
歷年中秋颱風「過半是強颱」! 氣象專家:熱帶擾動成颱後「這2天」接近台灣
9月17日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貼出1993至2023年中秋假期擾台的颱風及路徑圖分析,並補充最新預測,8日在中太平洋海域有新的熱帶擾動生成訊號,後續強度再發展成颱風,並持續向西北方前進,預計將在15日、16日接近台灣。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6日)也在臉書透露,觀察9日至10日菲律賓東南方外海熱帶性低氣壓或今年第13號颱風貝碧佳有發展趨勢,並表示未來10天受低壓帶影響,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清晨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貼出1993至2023年中秋假期擾台的颱風及路徑圖,並指出分別是1996年的薩恩、2008年的辛樂克、2009年的芭瑪、2010年的梅姬、2013年的天兔、2015年的杜鵑、2016年的莫蘭蒂、2016年的馬勒卡及2022年的梅花共9個。林得恩也補充,「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一半是強烈颱風。」林得恩續稱,今晨美國NCEP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8日左右,在中太平洋海域有新的熱帶擾動生成訊號,後續強度再發展成颱風,並持續向西北方前進,並於15日、16日接近臺灣。但林得恩也強調,「由於預報時間尚久,不確定性高,還可以再觀察;不過,因為有機會影響到中秋節前後的天氣,仍需賡續監測守視其未來可能發展趨勢。」賈新興今也在臉書發文指出,未來10天受低壓帶影響,其中7日至8日,花東及臺南以南有局部陣雨,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9日,午後苗栗以南、東北部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0日受低壓影響,西半部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1日,午後嘉義以南及花東有局部短暫陣雨。12日,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賈新興續稱,13日,彰化至高雄之間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苗栗以南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4日,北海岸、基隆至東北角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臺中以北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5日,北北基宜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至於颱風方面,賈新興補充,觀察9日至10日,菲律賓東南方外海熱帶性低氣壓或第13號颱風貝碧佳發展的趨勢。另短期氣候預測趨勢顯示,15日至25日臺灣降雨有偏多的趨勢,10月起至10月中旬,臺中以北及宜蘭降雨有偏多的趨勢,「超過5天後預報變動度大、不確定性較高,請留意最新的預報資訊。」
凱米颱風打破防洪標準 郭國文:「專案」興建治水設施
凱米颱風重創南部,其中於麻豆區的平均降雨量逼近八八風災的兩倍,超過防洪設計所能承受的程度。立委郭國文31日指出,面對目前防洪標準已無法應付氣候變遷,希望行政院可以提出針對易淹水區的水患治理計畫,透過「專案」模式,興建水利設施。郭國文指出,他這幾天來會勘超過10個淹水地點,雖然多數都已有水利設施,但目前的抽水站、滯洪池即便發揮效益,仍無法應付凱米的威力。郭國文強調,光是自己選區需要爭取興建的抽水站、水門、排水系統與滯洪池等,加起來已逼近水利署可負荷的預算,尤其滯洪池成本相當高,需要更多資源投入災後應變的建設。郭國文表示,過去梅姬颱風來襲時曾針對易淹水區的水患治理計畫,透過「專案」模式,興建水利設施。他認為,凱米風災對南台灣有嚴重衝擊,應該有類似的專案來保障居民權益,不要讓易淹水區的民眾一再面臨水患。
9颱風將改名!吳聖宇笑稱:越換越奇怪 颱風「命名冷知識」曝
颱風名稱又迎來一年一度的更換了!天氣風險管理開發有限公司分析師吳聖宇指出,經過颱風委員會決議,預估今年會換掉9個名字,要再等交通部中央氣象署(CWA)決定正式的中文名稱,他也笑稱,「不管最後是音譯還是意譯,總之越換越奇怪了。」吳聖宇昨(28日)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發文分享9個即將被更換的颱風名稱,左邊是舊名,右邊是預定更換的新名及含意:奈格Nalgae:Jamjari(昆蟲、蜻蜓)馬鞍Ma-on:Tsing-ma(香港地名,青馬大橋)圓規Kompasu:Tokei(星座,時鐘座)軒嵐諾Hinnamnor:Ong-mang(鋒芒)馬勒卡Malakas:Amuyao(菲律賓地名,火山名)梅姬Megi:Gosari(植物,蕨類嫩莖)諾盧Noru:Hodu(植物,胡桃)雷伊Rai:Sarbul(雅浦島西風神)康森Conson:Luc-binh(植物,布袋蓮)至於颱風是如何命名的?氣象粉專《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早在去年8月就有解釋,其實颱風的名字是由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鄰近西北太平洋的會員國(或地區)分別提名、集合而成,一個會員提供10個名字,彙整成一份總共有140個名字的總表,接著再由設於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之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ical Centre,RSMC)負責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至於各國(或地區)轄區內部之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稱,則由各國(或地區)自行決定。依照上述規則,每當西北太平洋有颱風形成,即按總表依序命名,一輪命名表按順序不斷重複輪用,由於西北太平洋1年平均約有26個颱風形成,因此命名列表約6年用完,所以同名的颱風,只是湊巧輪到而已,颱風實際的走勢、發展,還是要視當下的大氣環境而定。
屏東社區泳池電擊致死案 法院判賠近300萬!
屏東縣內埔鄉一社區泳池發生的泳池電擊致死案,由於漏電事故導致李姓男子不幸身亡。法院審理揭示,遮雨棚金屬柱漏電成為致命元兇,社區管委會也因未妥善管理而被裁定應賠償近300萬元。2016年9月30日下午5時許,李姓男子前往社區泳池游泳,不幸觸及因漏電而成為致命媒介的泳池遮雨棚金屬柱,慘遭電擊休克身亡。事發許久,社區值班警衛才發現李男,急忙通報送醫,然而搶救無果。根據解剖報告,李男的死因為電擊休克,家屬因此向社區管理者提告求償。法院審理過程中,李家人揭露泳池上方的金屬製遮雨棚架,其排水槽內穿越監視器電線。梅姬颱風過後的豪雨造成監視器電線絕緣外皮磨損,導致漏電。這電流就這樣導入泳池岸邊的遮雨棚金屬柱,且電壓達110伏特,足以致命,然而當時泳池卻未設置任何警告標示,禁止住戶進入。法官於審理後裁定,社區管委會違反相關法令,未能適當管理社區設施,因此應對李家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法院宣判社區管委會應支付李家人合計298萬7708元的賠償金額,其中包括喪葬費以及精神撫慰金。判決可上訴。
以色列證實哈瑪斯第2波釋放人質已抵達「最小僅3歲」 9歲女童遭綁月餘終與父親團聚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在與以色列達成協議後,哈瑪斯於25日進行第二波人質交換,其中哈瑪斯是ˋ放了17名人質,而以色列方面則是放39名人質。而在哈瑪斯釋放的人質中,年紀最小的只有3歲,而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就是愛爾蘭裔以色列9歲女童艾蜜莉(Emily Hand),因為在此之前,艾蜜莉的63歲老父親一直以為女兒已經在哈瑪斯的攻擊行動中死亡。根據《CNN》報導指出,以色列國防軍證實,在哈瑪斯釋放的第二波人質目前已經通過拉法(Rafah)關口,成功抵達以色列。而在這些人中,有13人是以色列人,另外有4名泰國人。以下為釋放人質的名單(按年紀排序):紹山·哈蘭(Shoshan Haran),67 歲希里·維斯(Shiri Weiss),53 歲莎朗·阿維格多里(Sharon Avigdori),52 歲阿迪·肖漢姆(Adi Shoham),38 歲瑪雅·雷格夫(Maya Regev),21 歲諾加·維斯(Noga Weiss),18 歲諾姆·奧爾(Noam Or),17 歲阿爾瑪·奧爾(Alma Or),13 歲海拉·羅特姆(Hila Rotem),13 歲諾姆·阿維格多里(Noam Avigdori),12 歲艾米麗·漢德(Emily Hand),9 歲納維·肖漢姆(Naveh Shoham,),8 歲亞赫爾·肖漢姆(Yahel Shoham),3歲以色列方面也證實,在這波人質交換中,以色列方面釋放了39名巴勒斯坦的人質,這些人分別從以色列境內的戴蒙(Damon)、梅姬多(Megiddo),以及約旦河西岸的歐佛爾(Ofer)等監獄離開。而在哈瑪斯釋放的人質中,其中就以9歲的女童艾蜜莉最受關注。因為在此之前,就連艾蜜莉的63歲老父親漢德(Thomas Hand)以為女兒早就在戰火中喪命。漢德表示,在10月7日哈瑪斯突襲以色列之際,女兒艾蜜莉正在朋友家過夜,但由於朋友家的位置距離加薩走廊僅3英里,結果在哈瑪斯入侵行動發生後,艾蜜莉就音訊全無。一直到被列入釋放名單後,漢德才知道自己的女兒還在人間。漢德也表示,接女兒的時候,會帶著女兒的愛犬一同前往,因為他希望小狗能幫助女兒穩定情緒。
月底還有熱帶擾動生成訊號…專家:10月颱不可掉以輕心 13年前這颱風38死
台灣西南方的熱帶低壓預計有機會於今(18日)生成為今年第十六號颱風「三巴」,氣象專家提醒,本月下旬,西北太平洋海域還會有新的熱帶擾動生成訊號,「10月颱,仍不可掉以輕心!」林得恩在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近日來,東北季風漸漸增強,各地平均氣溫也開始慢慢變涼,季節轉換的腳步,也愈來的愈加明顯,「大家或許認為,颱風季應該已經結束了。是這樣嗎?2010年的10月21至24日重創台灣的梅姬颱風,告訴了我們答案。」林得恩提醒,10月颱仍不可掉以輕心。(圖/翻攝自臉書/林老師氣象站)林得恩指出,梅姬颱風降雨主要集中在宜蘭、新北等縣市,期間最大累積總雨量1167mm,發生在宜蘭縣蘇澳雨量測站,其觀測到連續4小時雨量超過100mm/h,最大更高達181.5mm/h;本次颱風,共造成38人死亡,96人受傷,3453人進行緊急撤離,農林漁牧損失超過1億3千萬元。林得恩直言,10月颱所帶來的損失與災情,也是非常的嚴重,目前位於越南東部外海的熱帶性低氣壓TD18,仍有再發展成颱風的潛勢,預計將朝海南島方向附近移動,對台灣並無直接影響,但根據今晨美國NCEP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在本月的下旬,西北太平洋海域還會有新的熱帶擾動生成訊號,對台會不會有影響,值得繼續追蹤觀察。
下週有熱帶擾動生成訊號…專家曝「發展成颱機會高」 中秋連假恐受影響
今天(18日)水氣偏少,各地為晴到多雲,環境吹偏東風,僅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的降雨機會,不過雨勢短暫、範圍也偏小,白天各地天氣穩定。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表示,歐洲ECMWF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菲島東部外海下週有熱帶擾動生成的訊號,後續發展成颱機會高,可能影響中秋連假天氣。林得恩今(18日)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今晨歐洲ECMWF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9/25前後,菲島東部外海有熱帶擾動生成的訊號,後續強度再發展成颱風的機會高。」專家指出,「由於目前各國對此預報的動態變化仍相當分岐,可以等到下週,熱帶擾動實際出現之後,再來評估可能會比較準確;不過,因為有機會影響到中秋連假的天氣,仍需賡續監測守視其未來可能發展趨勢。」另外,林得恩提到,「盤點1993至2022年(共30年)中秋假期前來擾台的颱風,計有1996年的薩恩、2008年的辛樂克、2009年的芭瑪、2010年的梅姬、2013年的天兔、2015年的杜鵑、2016年的莫蘭蒂、2016年的馬勒卡及2022年的梅花,共9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超過一半的颱風強度是強烈颱風。」(圖/翻攝自林老師氣象站臉書)
中秋連假恐有颱風 30年9颱攪局…專家示警「超過一半是強颱」
中秋連假要泡湯了?各國模式模擬,9月下旬期間,西北太平洋有熱帶系統發展的跡象,發展成颱風的機率很高,可能會影響中秋假期天氣。專家統計過去30年來,共有9個颱風在中秋假期報到,其中超過一半以上是強烈颱風,不可輕忽。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PO出最新的歐洲模式,提到月底菲律賓東方熱帶擾動有活躍趨勢,但要等低壓出現後再觀察,尤其距離還有很多天,變數很大,目前討論是否影響言之過早,「稍安勿躁,繼續看下去」。菲律賓東方熱帶擾動有活躍趨勢。(圖/翻攝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老師氣象站」盤點1993至2022年中秋假期前來擾台的颱風,分別是1996年的薩恩、2008年的辛樂克、2009年的芭瑪、2010年的梅姬、2013年的天兔、2015年的杜鵑、2016年的莫蘭蒂、2016年的馬勒卡及2022年的梅花,共9個;值得注意,超過一半是強烈颱風。近30年共有9個颱風在中秋假期擾台。(圖/翻攝自老師氣象站)今晨歐洲ECMWF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9月25日前後,菲島東部外海有熱帶擾動生成的訊號,後續強度再發展成颱風的機會高。由於目前各國的預報仍相當分岐,可以等到熱帶擾動實際出現後,再來評估會比較準確。不過,因為可能影響到中秋連假天氣,必須持續監測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剛報到3天!副所長雨夜搶修電力遭工程車「夾死」 未拉手剎車非悲劇主因
台中和平山區上谷關地區昨日深夜發生死亡悲劇,台電服務所49歲張姓副所長在中橫便道,搶修因豪雨而中斷的電力時,意外遭工程車夾在山壁之間,當場身亡,而張員家屬現已趕抵現場處理後事,台電則全力協助中,目前確認未拉手剎車並非造成悲劇的原因,確切案情仍待調查。據了解,張員於2000年進入台電,長期在東勢、谷關及梨山地區服務,其工作專業、認真負責,屢屢得到同事和長官的信任,對於山區各項維護和檢修工作更相當熟稔,還曾參與迪勒、梅姬等風災重創中部山區電力建設,而他原本在梨山所服務,3天前才調任谷關所擔任副所長,沒想到會發生悲劇。昨日晚間11時許,張員和同事沿台8線進入中橫便道搶修電力,在修復後準備收拾工具時工程車突然滑動,他見狀立即跳上車想將車輛停住,但車輛撞上護牆被夾在車中,搜救人員到達現場利用機具將人員救出,但張男已無生命徵象。有媒體報導推測車輛滑動是因未拉手剎車,台電公司對此則表示「並非已確定之車輛滑動原因」,實際造成事件之主因,還待警方現場事故調查及檢察官相驗後才能確認,目前張員的家屬已到場處理後事,台電後續將給予全力協助。
蘇花公路又坍方 13年前重災釀26死悲劇
台9線蘇花公路159.3公里處大清水隧道今天凌晨邊坡突然大規模坍方,大量土石砸毀明隧道,隧道口慘遭淹沒,雙向交通中斷,讓花東陷入交通黑暗期。蘇花公路每逢山區降雨,沿線邊坡恐出現落石,此次事件也不禁令人回想起2010年該路段因大量土石崩塌,造成「創意旅行社」陸客團遊覽車墜海,釀26人死亡,不僅通車逾90年來最嚴重的坍方事件,也是國內死傷最嚴重的陸客赴台旅遊事故之一。肩負東部地區交通運輸重要角色的台9線蘇花公路,1932年5月通車,起點為宜蘭縣蘇澳鎮,終點則是花蓮縣花蓮市,全長100多公里,沿線依山傍海,可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景,由於地處2板塊間,地震頻繁,邊坡土石極易鬆動,不論晴天雨天都有可能出現落石,大雨或颱風過後更常出現邊坡土石大規模坍方,造成交通受阻。2010年10月21日,梅姬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宜蘭蘇澳、南澳降下超大豪雨,蘇花公路112到116公里路段大量土石崩塌沖毀,造成12團、200多名陸客受困,其中創意旅行社搭載21名來自大陸廣東珠海旅行團員的遊覽車更因落石擊中不慎墜海,加上台灣人共有26死,是陸客團死傷最嚴重的交通事故,也是通車以來最嚴重的坍方事件,相關單位後來在114.2公里處觀景台特別新建「蘇花公路安魂碑記」,記錄這起不幸意外。2017年5月28日適逢端午節連假第2天,宜蘭蘇澳下起豪雨,蘇花公路112.6公里處九宮里路段因落石坍方中斷,用路人當時只能被迫開往中橫公路及南迴公路方式繞過坍方路段。2018年4月14日鋒面影響,花蓮山區將起大雨,蘇花公路168.6公里處大面積坍方,當時造成26部車、109位民眾受困仁清隧道與附近路段超過4小時,所幸無人傷亡。2022年10月31日颱風奈格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宜蘭東澳與南澳下起豪大雨,119.4公里處上邊坡坍塌,阻斷交通,現場更有1輛工程車慘遭滑落樹木與土石壓毀,所幸無人受傷。因蘇花公路頻頻出現落石與坍方事故,交通部在2011年1月29日動工興建蘇花公路改善計畫,改善路段2020年1月6日全線通車,但宜蘭東澳南澳段、花蓮和平至崇德段未被納入,公路總局為減緩極端氣候造成預警性封路的機率,2019年起開始推動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簡稱蘇花安),針對東澳南澳段、和平和中段及大清水崇德段等3路段,總長約30.7公里另闢新線改善,預計2023年完工。
梅姬颱風侵襲菲律賓 土石流洪水釀重災
梅姬颱風過去幾天侵襲菲律賓,土石流直接將一處偏遠社區掩埋,雖然當地政府已經進行疏散,但災害範圍遠超過預期,有許多民眾失蹤,菲律賓的東岸9個地區,估計近14萬人受到影響,目前還無法統計死傷人數。
明深夜變天轉雨「高溫降8度」 2颱風未來路徑出爐
好天氣只到周三!明天(13日)深夜鋒面抵達,水氣增加,北部及東北部轉為局部短暫雨,周四下半天東北季風增強,溫度會降到18~24度,最涼時間點落在周日清晨和下周一清晨,北台灣低溫約17度,要留意這波變化落差。至於中颱馬勒卡持續往北前進,輕颱梅姬已減弱為熱帶低壓,強度持續減弱。根據中央氣象局,明天白天以前各地大多仍為多雲到晴,除了東半部偶有零星降雨,午後大台北地區及西半部山區也有零星短暫陣雨,晚上鋒面逐漸接近,深夜以後北部及東半部轉為局部短暫陣雨的天氣,中南部地區降雨機率也稍微提高。明天晚上鋒面接近,天氣有變化。(圖/中央氣象局)溫度方面,白天西半部高溫可以來到30至32度,東半部約27、28度,中午前後紫外線容易達過量甚至危險等級,外出請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早晚稍涼,各地低溫約21至23度,日夜溫差大,提醒早出晚歸要增添衣物。東北季風將影響到下周一。(圖/中央氣象局)中央氣象局指出,這波東北季風將影響到下周一,北台灣白天溫度下降至23、24度,最低溫時間點落在周日和周一清晨,北部約17度,降幅達8度左右。至於一號颱風馬勒卡,已增強為中度颱風,未來將偏北轉北北東前進,預計會維持中颱強度,二號颱風梅姬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外圍環流將併入馬勒卡,2個颱風對台灣都沒有直接影響,不過今天到周四東半部、恆春半島需注意長浪。
「馬勒卡」今增強中颱 今明暖如夏…「這天」中部以北變天降8℃
今(12日)至明(13日)白天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大台北地區及西半部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明晚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台灣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轉為局部短暫陣雨。氣象局預報,今(12日)台灣附近為東南風,白天各地暖熱,迎風面的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各地為多雲到晴的天氣,而午後在大台北地區及西半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的機率;溫度方面,夜晚清晨各地低溫約21至23度,白天西半部可達31至33度,東半部則為28、29度左右,中午前後紫外線可能會達過量甚至危險等級,外出要做好防曬措施,但早晚稍涼,日夜溫差可達10度左右,建議早出晚歸仍應添加衣物。氣象局表示,第1號颱風「馬勒卡」,今晨2時的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東方1780公里的海面上,強度有增強趨勢,向北轉北北東進行,往日本東南方海面移動;第2號颱風「梅姬」中心則位於鵝鑾鼻南南東方1280公里之處,中心呈緩慢打轉,未來可能併入至1號颱風環流中而減弱;此兩個颱風對台灣都無直接影響,氣象局仍將持續觀察。颱風路徑圖。(圖/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11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明(12、13日)兩天西半部晴朗穩定、晨有局部霧,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白天「暖如夏」、早晚涼,日夜溫差大。最新模式模擬顯示,周四(14日)晨鋒面抵達,中部以北轉有陣雨或雷雨、氣溫劇降(白天高溫由周三的32度,下降至周四的24度);下半天鋒面快速通過,降雨逐漸緩和;冷空氣南下,中部以北轉涼。周五、六(15、16日)受東北風影響,各地大多晴朗穩定,唯北海岸、北部山區及東半部雲量較多、偶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北略偏涼、南舒適,各地早晚微冷。最新模式模擬顯示,下周日(17日)各地晴朗穩定,午後中南部山區偶有零星降雨的機率;氣溫回升,北舒適、南微熱,各地早晚偏涼。下周一(18日)微弱鋒面掠過,大氣不穩定度及降雨機率略提高,各地受影響的程度,模式調整中,需持續觀察。吳德榮分析,中央氣象局12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馬勒卡」將於今日增強為「中度」颱風,範圍擴大;在關島西方海面繼續向北北西逐漸轉北,明(13日)起轉北北東、再轉東北,將在日本南方海面大迴轉。輕颱「梅姬」在菲律賓中部,強度維持不了多久,其殘存環流將併入「馬勒卡」的大環流,兩者對台灣皆不具威脅。
馬勒卡將轉中颱…「雙颱恐合體」對台影響曝光 北部這天降溫轉有雨
今天(11日)迎風面的花、東地區降雨較多,其他地區大多為多雲到晴,午後在西半部山區也有零星的短暫陣雨;溫度上,清晨各地低溫約19至21度左右,而白天高溫西半部為31至33度,東半部則是28至30度,感受溫暖偏熱。氣象局表示,週三(13日)晚間鋒面通過,北部及東北部降溫,並轉為有雨天氣。氣象局指出,明天(12日)還是吹偏東南風,只有迎風面的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各地為多雲到晴、穩定的天氣,而午後在大臺北地區及西半部山區也有零星短暫陣雨的機會;溫度方面,夜晚清晨各地低溫約20至22度,而白天高溫預估還會比今天再略高一些,西半部可以來到31至33度,東半部則為28、29度左右。颱風動向出爐。(圖/中央氣象局)氣象局說明,週三晚至週四(14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高溫下降較明顯,降雨方面在清晨最明顯,不過週四下午起水氣逐漸轉乾,剩下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陣雨,但範圍縮小、降雨空檔亦增加,其他地區轉為多雲到晴,類似天氣型態預計將持續至週六(16日)。另外,本週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為大低壓帶環境,有利熱帶系統發展,目前位於關島南方海面的馬勒卡颱風,今晚或明晨有望增強為中度颱風,未來朝西北轉北往日本南方海面移動的機率最高;菲律賓東方海面的梅姬颱風,中心呈緩慢打轉現象,未來可能併入馬勒卡環流之中,此2個颱風直接影響臺灣的機率偏低,氣象局仍將持續觀察。
馬勒卡今增強中颱「吞掉梅姬」 北台灣降8°C時間點曝
今、明(11日、12日)兩天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氣象專家吳德榮分析,輕颱「馬勒卡」在關島西南西方海面,強度逐漸增強,今日將跨過「中度」颱風門檻,半徑擴大。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吳聖宇則表示,未來隨著兩者越來越接近,即將產生藤原效應。氣象局預報,今(11日)大環境偏東南風,清晨除了迎風面的東半部降雨較明顯外,南方水氣也偏多,西半部地區也出現零星飄雨,不過到了白天各地將轉為多雲到晴,穩定的天氣,僅迎風面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西半部則是午後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溫度上,今天清晨各地低溫約19至21度左右,高溫預測將比昨天還略高一些,西半部高溫大約31至33度,東半部約28至30度,屬溫暖微熱,但早晚較涼、日夜溫差較大,早出晚歸建議添加衣物。氣象局表示,第1號颱風「馬勒卡」,今天清晨2時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東方2070公里的海面上,強度有增強趨勢,向西北移動,之後將北轉往日本南方海面前進;第2號颱風「梅姬」則中心位於鵝鑾鼻南南東方135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呈緩慢打轉,未來可能併入至1號颱風環流中;此兩個颱風短期內對臺灣都無直接影響,氣象局仍將持續觀察。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周四(14日)晨鋒面抵達,天氣轉變,中部以北降雨、氣溫驟降(白天高溫由周三的32度,下降至周四的24度);下半天鋒面快速通過,天氣逐漸好轉;冷空氣南下,北台偏涼、早晚微冷,其他各地早晚亦微冷。周五、六(15、16日)受東北風影響,各地大多晴朗穩定,唯北海岸、東北部偶有零星短暫降雨的機率,白天北台略偏涼、南舒適,各地早晚微冷。下周日(17日)西半部晴朗穩定,東半部偶有零星短暫降雨的機率;氣溫略升,白天北台舒適、南微熱,各地早晚偏涼。吳德榮分析,中央氣象局11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輕颱「馬勒卡」在關島西南西方海面;強度逐漸增強,今日將跨過「中度」颱風門檻,半徑擴大。繼續向北北西前進,明(12日)逐漸轉北,13日起再轉北北東,在日本南方海面大迴轉。菲律賓東方近海的輕颱「梅姬」,與「馬勒卡」的相對距離逐漸接近,不過颱風一大一小,「梅姬」維持不了多久,將併入「馬勒卡」的大環流而消失,兩者對台灣皆不具威脅。而大部分模式已不再模擬,有第3個「熱帶擾動」在南海發展的跡象;「三颱共舞」?實屬多慮!颱風路徑預測。(圖/中央氣象局)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吳聖宇則在臉書上發文,過去這一天很明顯是馬勒卡繼續沿著引導氣流走自己的路,梅姬則是被牽制住,加上沒有明顯引導氣流,大致呈現滯留打轉的情況,未來隨著兩者越來越接近,即將產生藤原效應,而且預估應該會是小颱風(梅姬)逐漸向大颱風(馬勒卡)靠近,然後被合併進去的類型,大颱風的路徑基本上不太受到影響,小颱風則是被大颱風牽引,結構也將被拉伸破壞,最終併入大颱風的環流內,大颱風在合併小颱風後,範圍可能更為擴大,強度也有增強的機會;基本上對台灣天氣來說並沒有明顯影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接下來2-3天內來觀察一下這兩個颱風合併的過程。
1張圖看懂天氣2階段變化…這天起轉雨降8度 雙颱最新動向曝光
今天(10日)吹偏東風到東南風,迎風面的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不定時短暫陣雨;溫度方面,夜晚清晨各地低溫約17至21度,白天西半部高溫大約30至32度,東半部約27、28度。氣象局指出,週三(13日)晚至週四(14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北部及東北部高溫下降較明顯。氣象局表示,明天(11日)環境為東南風,各地大多仍為多雲到晴,僅迎風面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山區也可能有零星短暫陣雨;整體氣溫比今日還略高一些,預測夜晚清晨各地低溫約20至23度,白天西半部高溫大約31至33度,東半部約28至30度,屬溫暖微熱,但早晚較涼、日夜溫差較大。1張圖看懂天氣2階段變化。(圖/氣象局提供)氣象局說明,週三晚至週四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北部及東北部高溫下降較明顯,其他地方高溫也略降;降雨方面,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轉為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仍為多雲到晴。週五至下週日(15日至17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偏涼;但水氣較少,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氣象局預測,18日東北季風稍減弱,北部及東北部氣溫稍回升,19日、20日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本週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為大低壓帶環境,有利熱帶系統發展,目前位於關島南方海面的馬勒卡颱風,朝西北轉北往日本南方海面移動的機率最高;菲律賓東方海面的梅姬颱風,中心呈緩慢打轉現象,未來可能併入至1號颱風環流之中,此兩個颱風直接影響臺灣的機率偏低,氣象局仍將持續觀察。
第2號颱風梅姬生成 氣象局曝路徑「侵台機率低」
台灣10日受東南風影響,南方水氣增加,迎風面的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整天不定時有陣雨,西半部雲量稍增,中午之後中部以北地區及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另外,輕颱「馬勒卡」與另一「熱帶低壓」的相對距離雖逐漸接近,但短期內對台並無影響。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受東南風影響,本土夜晚清晨各地低溫約17至21度,白天西半部高溫可以來到29、30度,東半部約落在27、28度,大多感受溫暖偏熱,但早晚較涼、日夜溫差大,民眾早出晚歸建議加件外套。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據最新歐洲(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10日)至週三(13日),西半部晴朗穩定、早晨有霧,週四(14日)晨鋒面抵達,天氣轉變,中部以北降雨、氣溫降;下半天鋒面快速通過,天氣逐漸好轉;北台偏涼,各地早晚微冷。週五、六(15、16日)受東北風影響,各地大多晴朗穩定,唯北海岸、東北部有零星短暫降雨的機率,氣溫逐日微升,白天北台略偏涼、南舒適,各地早晚微冷。另外,據中央氣象局預測,輕颱「馬勒卡」在關島南南西方海面;強度逐漸增強,11日將跨過「中度」颱風門檻,半徑擴大。向西北前進,12日轉北,13日起轉向北北東,在日本南方海面大迴轉。菲律賓東方近海另一「熱帶低壓」已於10日8時許發展為輕度颱風,編號第2號(國際命名:MEGI,中文譯名:梅姬),短時間近似滯留,未來將朝偏東方向移動,對台灣無直接影響。
陽光露臉持續至下週三「鋒面南下陣雨出現」 低溫僅剩15度
週末天氣晴朗溫暖,而穩定天氣也會持續幾天,一直到下週三鋒面報到,加上週四東北季風增強,氣溫將會直直落,可能出現15度低溫。專家也指出,今年第一號颱風馬勒卡預計下週一有可能增強成中颱,且其路徑持續西進,不過預計將在台灣以東外海北轉。民間氣象公司「天氣風險」在其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本週末天氣穩定溫暖,白天各地高溫可以達到27至30度,東半部雲量較多,也可達到25至26度,夜間低溫各地也有19至20度,日夜溫差大。週日持續受到偏東風到東南風影響,各地同樣維持多雲到晴天氣,且中午高溫還可能再上升1至2度。不過貼文指出,下週一上午可能會有一波水氣接近台灣西半部,屆時西半部雲量將會增加,可能有短暫雨發生,不過這波水氣來得快去得快,在短暫的天氣好轉後,週三鋒面南下,各地又會有陣雨出現,週四後受到東北風與北方冷空氣雙重影響,氣溫將會大幅下降,東北部低溫可能來到15度。颱風馬勒卡部分,中央氣象局預報員趙竑指出馬勒卡正緩慢朝西方前進,由於所在環境有利發展,預計下週一有機會增強為中度颱風,且北轉能量將慢慢增加,往日本東南方移動,對台灣沒有影響。趙竑也表示,今日台灣南方又有一熱帶性低氣壓TD03形成,正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向東移動,在被馬勒卡捲入之前,有可能增強為颱風「梅姬」,不過目前看起來維持熱帶低壓的機率比較高,且此熱低距離馬勒卡很近,最終可能被馬勒卡捲入。
又一熱帶低壓生成 最快下周一形成颱風「梅姬」
今年第1號颱風「馬勒卡」,今天凌晨2時位於鵝鑾鼻東南東方3080公里的海面上,未來會先朝著西北的方向移動,之後北轉往日本南方海面前進,下周一有機會增強變成中度颱風,但對台灣天氣無直接影響。而今天上午,台灣附近海面又形成一個熱帶性低氣壓,氣象局表示,此系統水氣有可能被捲入「馬勒卡」消失,但也可能在下周一,形成今年第二號颱風「梅姬」。氣象專家吳德榮於「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輕颱「馬勒卡」在關島南方海面;強度逐漸增強,11日2時將會跨過「中度」颱風門檻,不過因為距離台灣遙遠,不致產生直接影響。但是今天早上在台灣南方海域,又生成另一顆熱帶性低氣壓,但導引氣流不明顯,目前呈現近乎滯留狀態;且因為距離馬勒卡很近,水氣相比是馬勒卡比較強,因此熱低的水氣可能會被捲入馬勒卡「吃掉」,但也可能持續增強變成颱風「梅姬」,若有成颱機會,時間點可能會落在下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