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觀音廠
」去年8月關廠仍爭議不斷 科慕桃園廠再爆土壤「重金屬汙染」
美商鈦白粉大廠科慕公司桃園觀音廠,去年關廠後接連傳出勞資爭議、環境汙染、工安等問題,桃市府跨局處聯合重點關注撤場後續。環保局調查發現,該廠區1公尺內淺層土壤,重金屬汙染超標,但實際影響情形待釐清,後續將持續調查周邊環境,並請業者提出緊急應變計畫。科慕觀音廠去年8月突襲式宣布關廠,大量解僱勞工引發勞資爭議,工會多次公開陳情;10月執行設備除役作業時,反應爐防火磚牆崩落,導致2名承攬商勞工傷重身亡;市府當時還發現,科慕歇業前未提送土壤及地下水檢測報告已開罰;今年1月廠內鹽酸管線破裂,嚴重汙染觀音大堀溪,造成上萬隻魚死亡,使地方居民相當關注撤廠後續情形。環保局日前調查發現,科慕廠區土壤汙染狀況重金屬超標,項目包括鎳、鋅及鉻,但侷限在1公尺內的淺層土染汙染,不過針對該區土壤汙染的實際影響程度與範圍仍待進一步釐清。美商鈦白粉大廠科慕公司桃園觀音廠去年關廠,桃園環保局調查發現廠區有土壤重金屬汙染情形。(圖/環保局提供)環保局表示,6日環保局已發文請科慕公司提陳述意見,預計將該廠區公告為控制場址,環保局將再補強周邊環境調查,並視科慕提出的陳述理由及土壤整治緊急應變計畫、方式及期程,綜合評估決定公告控制場址或依《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法》第7條第5項規定,准以採行緊急應變措施。另針對事業廢棄物部分,環保局提到,去年12月已同意科慕公司提出的處置計畫書,後續有關廠內需清除的廢棄物,將要求科慕依據核准提出的計畫書妥適處理,等確認廠內確實清理完成後,才會解除列管。「應先檢測完汙染才允許歇業!」立委涂權吉指出,廠商歇業提交的土壤汙染評估與檢測審查,竟可在未繳交汙染評估下,先行申請關廠,若後續外商歇業走人,政府要找誰究責?難道過去RCA事件教訓還不夠?工廠歇業申請書第三項辦法應刪除才對。他建議,環保署有列管的公司、工廠,在歇業前都得確定檢查好無汙染情形,才能放行歇業。市議員吳進昌也說,科慕身為國際大廠,應善盡社會責任,雖宣布關廠迄今陸續發生許多事件,觀音鄉親都會擴大檢視,後續應依照台灣相關法規,按部就班一步步妥善處理,希望在撤廠完畢後,留下乾淨的土地環境,別讓汙染再發生。
美商大廠鹽酸管線破裂 毒死上萬隻魚
美商鈦白粉大廠科慕公司桃園觀音廠2023年8月關廠,陸續爆出勞資爭議、工安意外等,未料近日又被民眾發現疑汙染環境,導致觀音大堀溪上萬隻魚死亡。桃園市環保局稽查確認,該廠鹽酸管線破裂,工作人員未確實防堵,已違反《水汙染防治法》依規定告發,最高可處600萬元罰款並要求業者限期改善,後續也將向業者求償清理魚屍費用。環保局近兩天陸續接獲通報,指大堀溪出現死魚群,疑科慕廢水處理區有鹽酸漏出,造成出海口魚群死亡,稽查發現該廠廢水設施調整慢混池pH的藥劑鹽酸管線破裂,廠內疏漏時已布水線防制酸氣逸散及相關圍堵,漏出的鹽酸及噴灑的消防水收集入雨水沉澱池,續使用於廢水處理設施,但過程發生疏漏,未於事故發生後3小時內通知當地主管機關,雖做緊急應變,仍未全面圍堵,導致汙染物流出。環保局表示,此已依違反《水汙染防治法》第28條規定告發,並責成業者於疏漏處盡速全面圍堵,並加速清理大堀溪出海口沿岸魚屍,維護環境品質,同時水務局也派員先行清理死魚,初步估計有上萬隻,市府後續將向科慕公司求償打撈與清理費用。「急著撤廠竟草菅人命又汙染環境!」市議員吳進昌痛批,科慕公司罔顧員工權益無預警關廠後,去年10月委外包商拆除反應爐內隔熱磚時,磚面崩落釀2死1傷事故,如今又違法排放廢水,破壞環境案件一再發生,遺憾中央與地方政府未有相關監督機制,放任科慕公司胡作非為。吳進昌說,科慕為石化大廠,廠內存放大量氯氣及氰化物等一級危險毒化物,籲中央和地方政府立即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監督接管為撇責已自行撤銷公司、營利事業登記的科慕公司。他更喊話中央與地方民代一同正視此案,共同監督政府處理科慕撤廠後續,必須從嚴處理,別讓RCA禍害桃園汙染事件重演。針對汙染大堀溪案,科慕公司於截稿前未回應。環保局也呼籲,業者在製造、操作過程務必謹慎避免汙染,否則不僅危害環境,還將遭重罰與求償,得不償失,民眾若發現公害汙染案件,請立即通報環保局處理,阻絕與減緩汙染情形發生。
美商科慕遭控農地埋爐渣 桃環保局緊急採樣送驗
美商科慕公司桃園觀音廠關廠,立委陳椒華接獲陳情,該公司疑埋爐渣在楊梅一處農地,22日率中央、地方環保及農業單位與地主開挖,於紅土下挖出疑似爐渣廢棄物深約3公尺,採樣送驗報告預計1周出爐,後續依結果認定,若違反《廢清法》將開罰並移送法辦。科慕公司則表示,待檢驗結果出爐會配合相關調查。楊梅區甡甡段882地號過去曾違反農地農用,遭市府依違反《都市計畫法》多次開罰。昨在一片高於鄰地2至5公尺的紅土開挖3個洞,發現約60公分的紅土下,有疑似爐渣廢棄物深約3公尺,顯眼灰白色與上方覆蓋的紅土形成對比,也與最底層的深褐色土壤顏色差很大。陳情民眾指出,2016年起發現自家農地遭倒廢棄物,對方從台1線中山南路行駛入內棄置,起初只是堆成小山丘以綠網蓋住,豈料後續愈倒愈多,她認為傾倒物不合法,詢問對方還曾稱「借放」,由於農地未農用,日前對方更說種火龍果後即可取得農用證明,但她詢問相關單位,此情況不可能核發,只好開挖釐清,究竟地下是否為科慕公司的廢棄物。陳椒華說,農地疑遭五鬼搬運填埋鈦鐵礦氯化爐渣,無論是否為科慕公司產品,堆放在農地就是廢棄物應依法清除,請市府依《廢清法》及《都計法》裁罰並移送,也請工業局檢討鈦鐵礦氯化爐渣管理,應讓環保單位清楚了解,待檢驗結果出爐,再找相關單位討論後續處理及清除事宜,盼科慕公司勿迴避責任。經濟部工業局主祕周崇斌說明,要了解是否屬於再利用成分,農地本就不可倒廢棄物,其中成分尚待釐清,目前針對事業廢棄物再利用都有其辦法與程序,針對列管廠商和物品也依程序處理,後續將加強跨部會溝通。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北區環境管理中心與桃園市環保局都表示,開挖後採樣送驗,後續依檢測結果認定,若違反《廢清法》規定,將開罰、限期改善並移送法辦。
王光祥交成績單2/「太陽能綠能股本益比50倍」 大同轉攻新能源「護形象易融資穩股價」
今年12月20日堪稱是台灣儲能產業的里程碑。這一天,大同(2371)子公司大同智能在集團公司尚志化學桃園觀音廠自建的6MW日前輔助服務案場正式啟用,無獨有偶,台塑(1301)在台南永康5.0MW/5.3MWh儲能案場也啟用。值得注意的是,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親自出席,大同的董事長王光祥卻缺席,改由副董事長吳振隆及總經理王金來主持。王光祥讓出舞台,改推專業經理人上台,其實背後另有盤算。「王光祥等大股東們雖然一心想開發大同土地資產,但也擔心,若營運重心都放在資產開發,對於大同股價或許有一時的幫助,一旦投資人不領情,也會衝擊大同股價,對大股東們來說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大同前董事長盧明光曾說「大同的底蘊很好。」(圖/黃耀徵攝)因此,當王光祥在今年6月股東會宣布,土地開發已經不是目前營運重點時,一度讓市場一頭霧水。「因為太陽能、綠能股本益比可達到50倍,但如果是土地資產股,本益比僅20倍。穩定股價,就是王董決定轉向的原因之一。」這位人士說。事實上,大同在儲能領域的布局,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從家電起家的大同,深根電力領域多年,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智慧電表及重電,這也是大同的本業所在,之前大同都只是在默默布局,現在剛好搭上這個全球產業發展趨勢,讓大同的體質由之前的家電,逐步轉向新能源,刷新這塊百年企業的招牌。王光祥也曾透露,土地開發是只是大同的發展主軸之一,但是要推升大同成長的,則是新能源跟電動巴士。而王光祥本身也是國光客運最大股東,之前大同自行研發的台灣第一套國產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也獲得唐榮採用,雙方也議訂若成效良好,將共同執行以大同公司製造之品牌電動巴士底盤平台,行銷海外市場,並計畫延伸產品線至電動環保商用車與電動輕型(3.5噸)商用車。智慧電表是大同的主力產品之一。(圖/大同提供)據大同年報資料,智慧電表事業部2021年營收比重為7.87%(2020年為6.53%),太陽能事業部為4.06%(2020年為3.43%),智慧能源事業部營收比重為0.2%(2020年為0.45%)。而2018年到2021年,大同每年都有百萬瓦級以上的電池儲能系統專案完成,總計為7.5MW。據台電的要求,由於E-dReg需要進行電能轉移削峰填谷功能,一定規模以上的儲能設備才會對系統有助益,現階段暫時將維持5MW以上才能做E-dReg。「大同在儲能領域的成績,再加上政府又全力推再生能源,商機可說是穩到不行。」知情人士說。更重要的關鍵是,銀行對儲能設備建置案的支持。由於政府極力推動非核家園,而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擴充與儲能設備密不可分,依政府規劃,對於儲能設備貸款,銀行除了提供優惠利率,貸款額度最高可達建置成本的八成,「這對大同來說,自己已經有了技術,銀行又願意放款,可說是水到渠成。」儲能領域的業界人士分析。大同智能是大同負責新能源業務的重要子公司。(圖/翻攝自大同智能臉書)依大同副董事長吳振隆表示,目前大同自建儲能容量為11MW,2023年將會再增加44MW。「電力、新能源、消費電子、不動產,將是大同主要業務,其中電力加新能源約佔六到七成,是大同最重要營收來源。」大同總經理王金來也表示。如此一來,身為大同董事長的王光祥,面子裡子都有了。
泰豐開天價95億賣中壢廠「住宅用地」 重劃9月截止「得標者動作得快」
泰豐輪胎(2102)今天(15日)召開董事會,決議處分中壢廠土地及建物,並公開標售底價為95億元。由於該案為都市計畫區住宅用地,涉及桃園市地重劃作業預計須在2022年9月核定截止,標售及完成重劃作業只剩不到半年的時間。泰豐輪胎財務處處長兼發言人呂新義表示,配合泰豐長期營運及資金需求,經董事會全體董事同意,決議委由香港商戴德梁行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辦理泰豐處分子公司泰誠開發、榮誠開發名下中壢廠土地及建物之公開標售作業程序及相關事宜,並授權董事長兼總經理江慶興處理。CTWANT調查,泰豐輪胎中壢廠土地開發案,主要土地資產4.4萬坪分為兩塊,即為去年6月中決議關閉中壢廠現址工商綜合區、都市計畫重劃區等土地,靠近忠信路的2.7萬坪為都市計畫區住宅用地,原設有生產線現已停工,其中東南隅約4000坪倉庫,2017年曾發生大火;桃園市地重劃作業預計2022年9月核定,一旦開發,生產線將移至桃園觀音廠。至於靠近中華路的1.7萬坪空地,1999年轉型為工商綜合區,與桃園市政府簽署共同開發協定,作為大型購物中心、倉儲量販與停車場空間使用。據了解,該案因為包括工商綜合區、住宅重劃區等,對於做商場的買家不一定有興趣蓋住宅大樓,泰豐輪胎泰豐應是將此地拆分為兩案標售,今天公告的底價95億元案為泰誠開發等名下約2.7萬坪的「都市計畫區住宅用地」,即將面臨須在今年9月截止的重劃區時限,也會讓買家考慮得標後是否能及時完成重劃作業;另一塊1.7萬坪的工商綜合區則是由泰鑫持有。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泰豐中壢廠於1960年以每坪成本約230元取得,由於位於中壢市中心,2001年以每坪22.5萬元坪出售給家樂福,其餘土地以市地重劃方式,自工業區變更為第二種住宅區用地,開發面積約4.4萬坪中約有1.7萬坪已變更為工商綜合區,另2.6萬坪為工業用地廠房。
泰豐擋南港3/賣祖產變現救泰豐!元大馬佩君有意見 跟進馬述壯、母親蕭祥玲轉讓股權
泰豐輪胎(2102)面臨大股東南港輪胎(2101)將在10月底前召開股東臨時會,取得經營權來勢洶洶,市場盛傳馬家第三代鞏固董事會立場鬆動,先是堂弟馬述壯辭去董事,上週另一席董事馬佩君也申報出售代表的大天投資近50℅股權,且昨天董事會中決議出售中壢廠土地前,據悉馬佩君曾提出許多意見,並要求公司提供完整財務報告,恐非支持該出售案。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泰豐董事馬佩君代表大天投資,選任董事時持有泰豐174萬2861股權,已在6月11日提出股權轉讓85萬股,將採取一般交易,轉讓時間為6月14日起至7月13日。由於轉讓股權未逾選任時股權的一半,不會影響馬佩君該董事席次。泰豐先是在5月20日董事馬述壯辭職後,連續兩天盤後交易出現共逾7億元的鉅額股票出售,釋出約6℅股權,市場陸續傳出泰豐創辦馬氏家族第三代馬述壯(馬述健的堂弟,其父親馬紹祥為馬述健的叔叔,母親張仙平為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的姐妹)、元大馬家(泰豐董事馬佩君,其父馬德玲為元大馬志玲胞弟、母親為蕭祥玲)等大股東的股權,似有出現鬆動之勢,而6月9、10日及15日,泰豐盤後仍出現多達數億元的鉅額交易等,南港輪胎則已買進泰豐股權逾30%,研判馬述健可掌控股權約逾1成多。2004年泰豐50週年慶,前排左起二叔馬紹祥、奶奶馬于心素、父親馬紹進,後排左起堂弟馬述壯、馬述健以及堂弟馬述康一同出席。(圖/報系資料照)泰豐昨天上午召開董事會,基於防疫措施,出席董事分別於三個會議室採取線上會議,討論的議題包括處分中壢廠土地或子公司泰誠公司全部股權及子公司泰鑫公司全部股權案;遴選專業不動產公司辦理公開招標處分上開資產;及委任專業顧問公司擬訂中壢廠土地重劃作業書面計畫案。南港輪胎副董事長趙國帥便發表聲明,以南港持有泰豐逾3成股權的大股東身分,認為包括他自己與董事長馬述健等各位董事、獨董,應該是「看守內閣」身分,此時泰豐並未出現資金缺口,不宜在疫情嚴峻、商業活動低迷的此刻,出售土地,也反對其他提案。會後,趙國帥回答記者提問,南港輪胎是否會參加中壢廠土地公開招標案,他說「不排除」。而根據世邦魏理仕、仲量聯行的土地鑑價約為60億元、上百億元,與外傳200億元的開發價值尚有距離。本刊調查,泰豐中壢廠占地4.4萬坪,分為兩塊,靠近忠信路的2.7萬坪為都市計畫區住宅用地,原設有生產線現已停工,其中東南隅約4000坪倉庫,2017年曾發生大火;桃園市地重劃作業預計2022年9月核定,一旦開發,生產線將移至桃園觀音廠。至於靠近中華路的1.7萬坪空地,1999年轉型為工商綜合區,與桃園市政府簽署共同開發協定,作為大型購物中心、倉儲量販與停車場空間使用。原本馬述健認為這2塊地,應無法以公開招標處分土地,如今接受大股東南港輪胎今年2月的提案,據知情人士說,通過此案的董事希望能在9月底前完成。南港輪胎副董事長趙國帥。(圖/趙世勳攝)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泰豐中壢廠於1960年以每坪成本約230元取得,年產約300萬條輪胎,由於位於中壢市中心,2001年以每坪22.5萬元坪出售給家樂福,其餘土地以市地重劃方式,自工業區變更為第二種住宅區用地,開發面積約4.4萬坪,約有1.7萬坪已變更為工商綜合區,由泰鑫建設負責,另2.6萬坪工業用地廠房,則由泰誠開發持有。知情人士透露,「這應該是馬述健所做的焦土策略,泰豐輪胎喊賣地很多年,要賣也不是件壞事,只是一旦違法賤賣,恐會涉及掏空公司,南港勢必會追究馬述健及買家的法律責任。」馬述健此刻突然提出泰誠、泰鑫這兩家的土地(或是泰誠、泰鑫這兩家的股權),都要採公開標售的方式出售。站在泰豐股東的立場,雖樂見馬述健終於同意以公開標售方式處理這兩筆佔泰豐資產近六成的重大資產,但除了時機不對,108年7月24日桃園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35次會議決議,泰豐中壢廠(目前在泰誠名下)應「同時」與「另一區塊」之土地,一起以市地重劃方式開發,如無法合併開發時,中壢廠就不能取得應有之條件完成都市更新,屆時必須回復為工業區,而將來如有再變更為其他使用分區時,需另再負擔10%之回饋。股東質疑,當時泰豐公司為什麼會接受這種顯然對公司不利的條件,又「小塊土地牽制大塊土地」是否有被綁標之嫌?是否有圖利他人之嫌?應請馬述健詳細說明。再者,中壢捷運將於117年通車,屆時整體環境與目前不可同日而語。不過,董事會中仍通過出售中壢廠土地等案,依據泰豐重訊指出,受到美國商務(DOC)於110年5月24日通過對台及多國乘用及輕卡車胎案之反傾銷案終判稅率,已影響公司主要市場美國之接單全面性衰退,使得本公司營運產生衝擊。為面對現況變通求存及追求公司永續經營並顧及公司及股東最大利益考量下,董事會決議通過先行全面停止中壢廠生產,並申請員工大量解僱,非美國市場之訂單由觀音廠承接及出貨,以維繫客戶及本公司營運。並會將美國訂單轉與海外代工合作生產,以逐步恢復對美供貨。去年7月,馬述健邀請林學圃到教父牛排用餐,林學圃提議「土地我開發,輪胎給你做」被拒,雙方最後未達成共識。(圖/本刊繪圖組)泰豐輪胎現任董事長馬述健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接到南港輪胎名譽董事長林學圃親自來電說買進泰豐股權,且表達欲取得董事席次意願後,馬述健遂邀請林學圃於教父牛排聚餐並深談五個多小時。「林學圃說由他來管理土地,我來負責輪胎本業,高端輪胎交由南港輪胎生產、低端輪胎由泰豐製作等建議後,我覺得不符合泰豐善長研發製作高端輪胎的經營理念,沒有答應他。」馬述健向本刊記者提起會面內容。而去年取得一席次董事的南港輪胎於今年2月起,先是建議中壢土地採公開招標未獲董事會通過,接著提案解任3席獨董,泰豐公司派也提案解任南港輪胎董事,並見報紙開始刊登給泰豐股東公開信,質疑馬述健為何反對公開招標土地等諸多事項,公司派也回擊「泰豐的美國反傾銷高稅率是遭南港輪胎池魚之殃」,點燃經營權戰火,延燒至今雙方砲火愈加猛烈。泰豐董事長馬述健面對南港輪胎名譽董座林學圃的來勢洶洶,一肩扛起,全力反擊。(圖/王永泰攝)泰豐輪胎簡介位於桃園中壢市的泰豐已有67年歷史,1954年由來自山東的馬岐山與胞弟馬積善合資300萬元創辦,主攻民生及軍用輪胎,是台灣首間輪胎廠。目前有中壢廠、觀音廠,年產量各300萬條輪胎,又以出口北美市場為最大宗占總營收的8成。馬家第三代馬述健於24歲時,回台加入泰豐並開創FEDERAL品牌等,現為泰豐董事長。泰豐創辦人馬氏兄弟與神通苗家、大成長城韓家、廣豐賀膺才、六和宗家、元大馬家等家族,被通稱為「山東幫」。第一代馬岐山有五個小孩,女兒馬紹文嫁給了廣豐賀膺才次子賀鳴琴;馬岐山年邁後,第二代長子馬紹進接手泰豐,創造每年營收逾10億元的佳績,泰豐輪胎的市占率維持2成5。馬紹進當家時期,一度因健康之故,和弟弟馬紹祥、馬紹泰等共治泰豐,當時元大集團馬志玲胞弟馬德玲也曾擔任泰豐副董事長,總經理馬紹祥則為馬述壯的父親、現任董事長馬述健的叔叔。
奪地搶泰豐4/南港代表頻出招 劍指市值200億4.4萬坪土地
日前甫出任南港輪胎副董座的趙國帥,今年3月在泰豐董事會上開第一槍,以臨時動議要求處分泰豐子公司土地(中壢廠),並主張採公開招標方式進行。「泰豐經營團隊動輒以營業祕密為由拒給資料,嚴重妨礙董事職權,……南港輪胎成功開發『世界明珠』案,如泰豐股東給機會,必可創造顯著效益。」趙國帥這招,旋即遭泰豐以《董事會議事規範》「不得以臨時動議提出」回拒。泰豐內部人員則納悶地說:「南港輪胎董事應該搞錯了,中壢廠一部分還在生產輪胎,另一部分已納入工商綜合區,無外傳公開招標問題,不是泰豐要阻擋。」本刊調查,泰豐中壢廠占地4.4萬坪,分為兩塊,靠近忠信路的2.7萬坪為都市計畫區住宅用地,目前仍在生產輪胎,其中東南隅約4000坪倉庫,2017年曾發生大火;桃園市地重劃作業預計2022年9月核定,一旦開發,生產線將移至桃園觀音廠。靠近中華路的1.7萬坪空地,1999年轉型為工商綜合區,與桃園市政府簽署共同開發協定,作為大型購物中心、倉儲量販與停車場空間使用。意即這2塊地皆無法以公開招標處分土地。「林董(林學圃)曾說,兩家(南港輪胎與泰豐)可分工合作,高端車胎由南港輪胎代工,低階輪胎則由泰豐製造。」馬述健對此一頭霧水地說:「明明泰豐生產的是價位較高的輪胎,國內外同業都知道的啊!」林學圃在1994年就開始布局南港輪胎,後順利取得經營權,2019年更因世界明珠開發案回收大筆資金。圖為2019年聯強國際購入世界明珠商辦大樓簽約記者會。(圖/黃鵬杰攝)
【全台鬧車瘟4】零件都從南亞來!只有這家敢說6月前有貨
為了因應缺料問題,裕隆日產遠從墨西哥空運調料來應急。而同屬裕隆集團的納智捷,去年底好不容易靠新車URX搶下不錯的成績,因這波疫情影響,位在大陸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的工廠,2月下旬才復工,延遲了台灣的交車時間。納智捷表示,「還有400多台車等著生產,估計可在4月底前消化完畢。」台灣汽車零配件商,每年生產規模超過新台幣5千億元,都在大陸設廠。(圖/報系資料庫)福特六和的狀況也大同小異,先從其他國家調料,暫無停工或缺車之虞。「原本由大陸協力廠供應的零件,緊急改向歐洲福特採購支應,加上大陸基地長安福特位在重慶市,不算疫情重災區,目前復工順利,對台灣的零件供應,估計3月下旬就能銜接上。」業者透露。和泰汽車TOYOTA本部長劉傳宏保守表示,目前庫存可撐過3月。(圖/報系資料庫)今年2月,台灣車市銷量達2.7萬台,比預期多了5,000台,其中以TOYOTA數量最多,因此眾家車廠之中,唯獨生產TOYOTA的國瑞汽車桃園觀音廠在加班。和泰汽車TOYOTA本部長劉傳宏說,「目前庫存可撐3個月,但疫情每天都在變,不能保證不會鬧車荒。」其他包括以商用車為主的中華汽車,以及料源來自韓國現代汽車母廠的南陽實業,也多少受到缺料影響而短暫調休停工,但均表示:「已恢復正常生產。」生產HONDA的台灣本田,應該是這波缺料荒中受傷最輕的國產車商。台灣本田在區域上歸屬於「亞大總部」,主要零件來源是泰國與印尼,是唯一敢說在6月前不會缺料的車商。儘管各家車商都宣稱3月底前不至於斷料、缺車,但除了台灣本田之外,沒有一家車商敢保證4、5月仍可正常生產、交車。足見缺料的隱憂一直存在,只是看誰先撐不住。一位在汽車產業工作30年的退休車商高層表示,國產車商幾乎都是上市公司,「很多發言只能點到為止。」他更開玩笑:「只要市占率最高的TOYOTA敢承認有缺車危機,其他車商就會鬆口跟進。」
台灣蝶閥龍頭 捷流閥業明年1月上櫃
捷流閥業(4580)今天舉行上櫃前業績發表會,此次辦理現金增資3,542張,預計掛牌股本將提升至3.91億元,將於明年1月上旬掛牌上櫃,法人預估承銷價介於75至85元之間。捷流閥業成立於1980年,主要營業項目為工業閥門的研發、設計、製造及銷售。閥門是流體輸送系統中的控制元件,主要功能具有開啟、關閉、截斷、調節等功能,其中工業閥門主要用於調節工業管路或自動化控制領域中的介質流量、壓力及溫度等工藝參數。捷流閥業所生產的閥類產品囊括蝶閥、球閥、其他類閥門及控制閥等產品,產品廣泛運用於石油、石化、鋼鐵、造船、能源、水處理、造紙、空調及電子等領域的流體控制系統設備。捷流閥業營運長錢佩玲表示,捷流閥業的競爭優勢包括台灣市佔率超過6成、直接銷售客戶超過8成、強大的研發與生產垂直整合、產品線齊全、全方位購足服務占整體營收比重超過3成。此外,錢佩玲指出,各應用產業對閥門控制效率要求越來越高,為維持競爭優勢,公司持續申請認證,目前已累計超過10個國家、97張品質與質量證書,認證數量是國內第一。更於2016年佈局桃園觀音廠,從事鑄造生產,將產業鏈垂直整合,除了能掌握上游原材料來源品質、掌握與降低生產成本,有助毛利提升。根據Orian Research調查,2019至2024年全球蝶閥市場年複合成長率為4.5%,2024年全球蝶閥市場規模預估達到52.5億美元,成長動能來自能源與石油產業的資本支出成長趨勢、環保法規要求及自動化生產趨勢。受惠環保意識提升、安全標準日益趨嚴及路美貿易後全球製造業板塊移動,帶動捷流閥業低中高端閥門產品出貨依舊暢旺,捷流閥業今年前3季營收為新台幣17.79億元,稅後淨利為2.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6.18元,獲利改寫歷史新高。前10月合併營收2.3億元,年增39.49%,前10月合併營收已達20.11億元,年增28.29%,已超越去年全年營收18.35億元。對於法人詢問陸美貿易戰的影響,捷流閥業副董事長陳斌超表示,陸美貿易戰造成製造版圖挪移,加上企業對環保的要求提高,帶動閥門的需求大增,有助捷流閥業的全球市占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