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療養院
」 吸毒 桃園 無罪心靈枷鎖2/四分之一憂鬱潮促《精神衛生法》大修 病友揭不想念的自己和解重生
現代工商社會壓力陡增,自傷、傷人等治安事件層出不窮,研究指出台灣高達23.8%的人有輕重不等的精神問題,幾乎每4人便有1名精神困擾者,沒有人知道自己或親朋好友會不會是下一個被精神問題籠罩的靈魂。有鑑於此,《精神衛生法》也自2022年底公告修法,刪光了負面文字,明確要求社區支持,警消也得有應變能力,患者更是要有專屬的出院準備計畫。公告兩年後,今年底就要上路,社會愈趨重視精神衛生,不少病友與家屬也願意挺身說出自己親身的經歷與感受。26歲的Verna(化名)出生在台南山上天后宮旁,是媽祖護佑的女兒,上天卻安排她的人生滿佈荊棘。Verna說,她在4歲時生母便不告而別,阿嬤就是燈塔,一路撫養自己長大,從台南最嚴格的私校,一路唸到空姐養成名校。一次與閨密爭吵後,憂鬱症卻像自動彈開的視窗,觸發過去所有的陰暗面,陣陣沮喪襲來,她雖鼓起勇氣求診身心科,卻因亮麗的外表、勉強擠出來的微笑和長期訓練出來滔滔不絕口才,專科醫師直接判定她的憂鬱為無稽。無助返家後,又適逢COVID-19新冠疫情,恰恰把她的身心關了起來,情況愈來愈糟,期間她吞藥、割腕自傷樣樣來,驚動轄區警方,才正式掛了身心科,自己也進出醫院十數次,「我跟朋友們講好,白天只要3小時沒看到我發IG摯友限動,快報警,救我!」她的口氣雖然雲淡風輕,然而滄桑的眼神透露出度過那一關,真的好不容易。台鐵2019年曾發生思覺失調者攻擊鐵路警察事件,讓外界對精神病友出院後,如何融入社區正常生活,打上大大問號。(圖/報系資料庫)前後進進出出精病院3年,Verna曾經試圖探索憂鬱的根源,從失去的母愛、爭吵的同窗、破碎的友誼、背叛的愛情等,愈梳理卻愈發精神不濟。她曾偷偷減藥,先減了鎮定劑,再把安眠藥切半,她曾經快要好了,父親的債務問題直襲而來,養母的情緒勒索像顆巨石,把她壓墜回落憂鬱深淵。「沒錢住院了,怎麼辦!」Verna說,自己從事外拍行業,其實賺了不少,但幫爸爸扛千萬債務,醫藥費都付不出來,再這樣下去,恐怕窮到死後「全妝」的機會也沒有;瞬念間情境轉換了,她辦了出院、休學,換了一個縣市工作,重拾高中時候的公益活動,去大陸陝西、青海援助孤兒。「唯有實際行動才得以自我救贖,過去並不重要。」她想直白地勸解陷入憂鬱低潮的患者說,「想開與轉念」絕不該流於風涼話,因為一定要跟自己這樣講,才能每天愈來愈好,如果老是風聲鶴唳地看過去,只會受困四面楚歌。桃園療養院是全台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精神療養機構,其中精神科急性與慢性病房就超過500床,肩負基、北、北、桃、竹不少精神養護任務。(圖/報系資料庫)50歲的美鶴(化名)父母都走了,但身為精神病友之女,媽媽在世時被困在發病的軀殼裡,她一直沒有忘記。美鶴說,媽媽小時候坐在電動柵門玩,摔下來腦傷去治療電燒,接下來就陷入精神分裂循環,爸爸是當年大家口中的「老芋仔」,歲數大了媽媽16歲,因為缺個伴就結婚了。媽媽吃精神病的藥懷孕,長子生下來就是紫色死胎,備受打擊,精神疾病愈發嚴重。美鶴說,媽媽當年是很喜歡畫畫的儒雅女子,發病時會變成魔鬼,稍有不順心,煙灰缸就朝電視砸。現在媽媽一直住在精神病院中,病情時好時壞,不斷進出醫院令人疲於奔命,然而新修的《精神衛生法》扶養人遺棄問責規定,卻規定醫師一旦判定家屬必須帶回患者,家屬若有推延,恐怕就會處於違法邊緣。
外牆整修竟移除鳥巢!33小雨燕雛鳥僅救活5隻 桃園療養院道歉了
部立桃園療養院因建物老舊、外牆磁磚剝落,13日趁假日整修外牆,竟遭民眾發現,施工罔顧生命,逕自拆除鳥巢,導致33隻剛出生的小雨燕雛鳥命危,熱心民眾雖立即送至野動診所,但僅5隻存活,桃療致歉,未來會加強跟施工單位橫向聯繫,並避免繁殖期施工,農業局則喊嚴查。桃市野鳥學會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13日傍晚接獲一箱裝著33隻剛出生的小雨燕雛鳥,熱心民眾表示是看到部立桃園療養院拆除小雨燕巢的過程中,不忍見雛鳥受難,主動送至野動診所。獸醫師觀察這些雛鳥的狀況非常不理想,大部分過於年幼,可能剛孵化,體重僅1、2克,加上不當餵食豆漿,導致牠們虛弱且失溫。初步評估存活機率極低,截至昨早僅有5隻雛鳥存活。桃療道歉並感謝民眾協助救治,桃療解釋,因建物老舊、外牆磁磚剝落有安全疑慮,加上鳥類長期在院內產生排泄物,影響身心較弱勢的住院病患健康,因此選定假日修補外牆磁磚,未來會加強相關宣導教育,避免在繁殖期進行工程,以善盡保護野生動物並與自然生態和平共存之責。野鳥學會質疑,桃療預先訂購適合7樓屋簷大小的網子,拆除鳥巢後立即封網,明顯就是為了移除小雨燕的預謀行為。對此,農業局表示,野生動物保育法以有無故意為原則,若是不知道而過失,一般以輔導為原則,已現場會勘,並請桃療提供相關資料,釐清有無故意之嫌,同時要求院方加強相關生命教育。野鳥學會呼籲民眾,清理冷氣時可能會發現一窩雛幼鳥,修剪樹木時可能會誤傷整窩小鳥,建議民眾盡量選擇冬季進行,以避開到動物繁殖季節。
護理師鬧人力荒!桃園879人離職掀醫院關床潮
護理師離職率升,醫院出現關病床潮!議員黃敬平點出桃園1護理師要照顧近15名病患,高護病比導致今年首季已有879名護理師逃離職場,病床數也遞減至只剩6380床,六都倒數第2,且3.4%病患等床超過1天,高於全國平均。衛生局長劉宜廉直指護病比不足為全國性問題,坦言曾評估桃園自發獎金,但預算超過1億元,先從改善醫護職場環境做起,且桃園可獲近4億衛福部的夜班護理人員獎勵,離職率已趨緩。「人口越集中的都會醫院,護理荒就愈嚴重!」黃敬平指出,像是大園居善醫院全桃護病比最高達14.9,其次依序是桃園德仁醫院12.5、平鎮陽明醫院12.1、平鎮秉坤婦幼醫院11.4、桃園療養院11.2、榮總桃園分院10.8、衛福部新屋分院10.7、聯新國際醫院桃新分院10.6、桃園敏盛綜合醫院10.3、中壢天晟醫院及平鎮區聯新國際醫院10.1,前10大護病比醫院中,北桃6家、南區5家。黃敬平說,今年1至3月桃園市護理師申請歇業人數高達879人,平均每月近300人,2023年同期908人、2022年也有930人,直指桃園的醫療環境留不住護理人員。他提到,衛福部今年3月宣布透過加薪增加護理師留職動力,醫院提前達標還可獲更多獎勵金,但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人力不足造成血汗加班的情況依舊存在。他建議衛生局向花蓮門諾醫院取經,了解在全台各大醫院都鬧護理荒時為何能逆勢成長,留住護理人才。黃敬平也感嘆護理人力不足,醫院一床難求,民代接獲「拜託喬床位」的電話接到手軟,他直指桃園市急性一般病床數逐年遞減,2022年還有6936床、去年降到6386床,目前剩6380床,若護理師持續減少,各醫院關閉病床潮會越來越嚴重。尤其桃園在急診室等床逾24小時的病人占總急診人數從2022年的1.8%、去年的2.7%,今年提高到3.4%、約284.6人,提升快1倍,高於全國平均3.34%,醫療量能亮紅燈,有住院需求民眾永遠都在等病床。「關鍵仍是醫護人力!」劉宜廉說,桃園護病比皆符合規範,但也不諱言,全國都鬧護理荒,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的副市長王明鉅也很關心這個問題,內部曾評估自編預算獎勵,但1年要上億元且成效待評估,因此優先朝建構醫護人員優質工作環境方向努力。劉宜廉提到,衛福部已啟動40億元的三班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直接獎勵,並規畫醫院達標獎勵,按人口比例推估,桃園醫療院所將獲近4億補助,部分醫院在尚未領到補助下也先行發給護理師,目前全市護理人員離職率已趨緩,但他也直言衛福部僅針對夜班、急診、ICU等值班護理人員,並未列入門診、一般診所、長照機構、一般護理師或是專業護理師等,會持續研議並與各醫院共同努力,讓桃園市民得到更優質的醫療照護。
不止酒傷肝!他長期喝「這飲品」提神 「肝指數爆表」慘掛急診
都說酒精傷肝,但其實不只酒精會損害肝功能,提神飲料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肝損傷。近期急診醫師賈蔚就分享自己曾經遇到的個案,表示有一名中年男子因長期感到疲倦無力,前往醫院急診求助,經檢查後確診「急性肝炎併黃疸」,但他卻沒有B型或C型肝炎,也表示自己不喝酒,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是因為長期飲用提神飲料。聯新國際醫院副院長、急診科醫師賈蔚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有一名中年男子因長期感到疲倦無力,某天來掛急診。男子經檢查後,發現肝發炎指數極高,確診為「急性肝炎併黃疸」,但男子自述無家族病史,也沒有亂服用藥物,檢查結果確定並沒有感染B型或C型肝炎,病患也說明自己沒有飲酒習慣。賈蔚醫師進一步詢問後才得知,該病患在工地工作,每當感到疲勞時,就會飲用提神飲料,且頻率還不低,近20年來每天都喝一瓶,近期因體力下降已增加到每天兩瓶,然而因為這些飲料含有高濃度的酒精,長期飲用下來,最終導致男子肝功能受損。賈蔚醫師也解釋,很多人誤以為提神飲料不含酒精,但實際上這些「酒精性機能飲料」含有8%到10%的酒精濃度,比啤酒還高。賈醫師也感嘆,男子並不知道提神飲料含有酒精成分,加上本身工作勞累,長期大量飲用這些飲料,最終導致肝臟無法承受,肝指數爆表。他提醒大家,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任何含酒精的飲品都會增加肝臟負擔,長期飲用會嚴重危害肝功能。衛福部也曾指出,市面上常被民眾當作提神飲料分為兩種:一為不含酒精,或酒精含量低於0.05%的機能飲料,內含咖啡因及綜合維他命等成份,如活力旺、蠻牛、康貝特等,因其被歸列為食品,可在一般商店販售;另一種為酒精濃度高於8%(V/V)以上,內含生藥抽取液及維他命類營養劑,如保力達B、維士比等,為衛福部核准的「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是「指示藥品」,不是提神飲料,依法規規定僅能在藥房或藥局販,且須經藥師、藥劑生指示使用。衛福部解釋,「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其酒精濃度高,攝取過量會抑制人體中樞神經,造成精神肢體不協調等現象;長期大量服用也會傷害肝臟機能。正在服用鎮靜類藥物(如安眠藥)、感冒藥(如抗組織胺)也要避免飲用這類飲品,以避免酒精造成鎮靜效果過份增強。需高度專注力工作者,疲勞時應作適度休息,千萬不要於工作前或工作中使用「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別把「藥」當「酒」喝!身體健康工作安全才有保障。衛福部提醒民眾,不含酒精,或酒精含量低於0.05%的機能飲料,含有高濃度的咖啡因(300mg/600 ml),提神飲料能發揮提神的關鍵,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咖啡因的刺激,這種預支精神和體力的方式,只是短暫性的,且長期飲用提神飲料,可能造成咖啡因成癮現象,導致平常容易出現情緒躁動,不喝情緒就差,反而感覺愈喝愈累,注意力無法集中。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藥劑科鄭淑文主任也表示,含酒精類提神飲品是一種藥品,工作期間盡量不要飲用,以免危害安全,如果真的要喝也是在工作結束後飲用。購買「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應前往具有藥事人員駐店管理的藥局、藥商購買,並由現場執業的藥師或藥劑生提供專業諮詢說明用法用量後,依指示服用,否則飲用過量,不但無益健康,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兒少性剝削不等於「戀童症」 專業醫分析解釋
因持有未成年少女偷拍影片,藝人黃子佼引發社會群情激憤,由於外界出現不少聲音,認為黃的行為是病症「戀童癖」,將其與性剝削劃上等號,但精神科醫師指出,觀看「兒童性影像」或是「兒少性剝削」的加害者,並不等於戀童症,若個案對性傾向沒有自覺、沒有痛苦、社會功能沒有受到影響,就不被列在精神醫療協助的範圍內。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兒童權利公約指的是未滿18歲,涵蓋台灣法令中的兒童與少年。但診斷上則不同,以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系統來說,戀童症患者的年齡界線主要是對13歲青春期前的兒童有性幻想、性衝動、性行為等。李俊宏指出,戀童症和很多精神疾病一樣,必須要有臨床上顯著痛苦,或社會心理功能顯著減損。兒少性剝削的加害者,並不一定有戀童症,但也有可能兩種樣態同時存在。「非法行為不一定都是病理性行為,反之亦然。」李俊宏表示,阿富汗的童戲(Bacha bazi)有上百年的歷史,有錢人會找小男童扮演成女性表演跳舞,並發生性關係,但依照西方的診斷準則,這不是疾病,而是社會文化形成的兒少集體性剝削。另外,黃子佼的妻子孟耿如發文代為向大眾道歉,反遭網友撻伐。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羅惠群說,孟耿如身為太太、小孩的媽媽,壓力非常大,她的狀態或情緒可能也被控制著。羅惠群提醒,帶有權力關係的婚姻,首重「不要被隔離」,建議家人或朋友,此時更積極介入了解她的狀況,把她從這段關係帶出來,不管她要怎麼選擇,至少給她管道,不要太多批判的立場,而是關心和喊話。
青少年頻繁社群媒體易出現憂鬱症? 專家曝:「這1因素」是影響關鍵
許多研究證實社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但每個青少年受到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因使用的社群平台、對社群媒體的反應,以及自身人格特質而異。根據2023年12月發表於《青少年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ce)》的研究指出,青少年的人格特質和他們使用的社群媒體平台與憂鬱症狀有相關。自身人格特質 影響使用社群平台之情緒效應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認為這項研究蠻有趣的,更細緻的分辨青少年的個性如何影響其在TikTok、Instagram或YouTube特定社群媒體平台互動的情緒效應,讓人們認知到青少年個性的個別差異,是其與社交媒體平台互動重要的影響因素,而這些青少年在特定社交媒體平台如TikTok、Instagram或Twitter的情緒效應也值得注意,如較為頻繁地使Twitter,與女孩的憂鬱症狀較為相關;更頻繁地使用Instagram,對於外向程度處於中等或較低水平的青少年來說,與更多的憂鬱症狀相關;而更頻繁地使用TikTok,對於一年前在TikTok上處於平均水平或更多負面反應的青少年來說,與更多的憂鬱症狀相關。這些發現提供了家長、老師或臨床醫療專業人員對青少年在日常的網路社交媒體的使用與情緒反應有更多的認識,了解到內向個性的青少年在社交媒體平台互動的脆弱性,是憂鬱防治重要的一環。清楚社群對自身影響 及時修正避免憂鬱上身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青少年要先瞭解自己的個性,以及使用社群後的感覺,外向的青少年相對有較多朋友,和周圍的人、網路社群有較多互動,如果別人對自己有誤解,他們通常可立即修正,得到正向的回應;內向或使用社群媒體較容易產生不好感覺的青少年,可試著記錄自己使用社群平台的感受,像是使用30分鐘後心情變得更好或更糟,清楚社群對自身的影響。家長可以這樣做 幫助青少年聰明使用葉雅馨提醒,社群使用上會有很多無法預測的狀況,建議家長可幫助青少年學習聰明的使用,選擇對自己好的方式,當青少年使用社群常常陷入苦惱、鑽牛角尖的情況,負面情緒甚至影響到生活,像是失眠、不停止的負面思考、什麼事情都不想做、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等,都是需要尋求專業協助的警訊,應特別留意。
嚴苛管教術引兩極評價…虎媽曾後悔沒好好稱讚女兒 醫師談親子教育這些更重要
北市一家美語補習班在臉書貼文秀出一對兄妹的學習課表,凌晨5時50分就開始第一堂「公文課」,一路到晚上11點半學完英文才上床睡覺。醫師認為,不斷強調「要優秀」會導致孩子失去失敗韌性,未來一旦脫離「優秀」,無法接受挫折,會因失去安全感而引發焦慮。而這對兄妹的母親的「虎媽」角色,令人想起美國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12年前以《虎媽的戰歌》一書聲名大噪,其嚴苛管教術引來兩極評價,兩名女兒均在耶魯法學院畢業後,一名擔任軍方律師,一名從事法律工作。蔡美兒後來受訪坦承後悔,自己當年對兩個女兒過於嚴酷,曾在病榻上痛悔自己沒能好好稱讚女兒,她的小女兒也透露,自己成長期間飽受壓力,情緒大受影響,失去童年應有的純真歡樂。新竹縣醫師公會理事,小兒科醫師麥建方表示,一個孩子成就不是只靠成績來堆疊,孩子均衡成長須有睡眠、營養、安全、運動以及愛等要素,兄妹在車上吃飯,顯示吃得匆忙無法太豐盛,且僅一堂游泳課也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親子互動累積的「親子存款」看起來不足,青春期後若出現對立反抗,可能不足以應對衝突。部立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近期心理學、精神醫學界倡議「心理韌性」,即個人面對困難、挑戰是否有足夠韌性能夠因應,將其轉化為正向意念,若孩子還在培養學習興趣,心理韌性又還未發展完全,面對高強度學習的壓力,會導致壓力系統失調,研究指出,恐會進一步導致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
近2成青少年受網爆欲自我傷害 董氏基金會籲正視網路霸凌
根據董氏基金會 2022 年的調查發布指出,全台青少年中,2.5%有被網路霸凌的經驗,另根據國外研究指出:遭受網路霸凌與青春期早期的自殺傾向有關。政府應完善「網路霸凌防治法」 別淪為旁觀者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從「旁觀者」轉為「發聲者」,將近有 50%的機率可以讓霸凌者停止行為。董氏基金會倡議「停止網路霸凌日」(每年六月第三個星期五),呼籲民眾正視網路霸凌造成的傷害,幫助網路霸凌受害者,別只是旁觀。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說明,他呼籲政府應更加正視並完善網路霸凌防治相關的法律,就現有的法條進行修法或是訂定專法,保障社會大眾使用網路的安全,及對霸凌行為有所嚇阻,營造一起防堵網路霸凌、挺身而出的群體力量。18.8%遭網路霸凌青少年 曾有自我傷害企圖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青少年因自殺而死亡的比率逐年上升,令許多相關單位都非常擔憂。根據董氏基金會 2022 年的調查發布指出,全台青少年中,2.5%有被網路霸凌的經驗,一年之內有被網路霸凌者,五成對生活有影響,近三成感到孤單,或出現情緒不穩、易怒、躁動不安。其中, 18.8%的青少年有自我傷害的企圖,以 111 學年度國高中職生數(113 萬人)換算,可能有高達 28, 250 位青少年有被網路霸凌的經驗、5,311 位青少年有自我傷害的企圖。篩檢辨識協助這些高危險群,會是積極有效的自殺防治。為此,今年董氏基金會也與全台 10 間學校合作停止網路霸凌日的宣導,希望透過實際帶領教案課程及網路響應的方式,提醒青少年更認識網路霸凌的嚴重性並一同預防。今年共同響應學校代表之一台北市金甌女中田桂華校長提醒,同學們遇到網路霸凌,不要獨自害怕、隱忍,可以找老師及家長反映,無論是事件的澄清或調查、情緒重建等,學校的師長皆可提供協助。父母三招協助孩子 降低網路霸凌負面影響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說明,青少年遇到網路霸凌時,可能會有憂鬱、焦慮的情緒、被淹沒的感受、無力感和無價值感,父母若是觀察到孩子常流連網路、飲食睡眠習慣不正常、心情明顯低落或異於尋常,很可能是遇到網路霸凌的問題,提醒父母不要輕忽,大數據可能帶給情緒低潮的孩子更多大量的負面情緒。青少年自殺率逐年上升,遭受網路霸凌的青少年是高危險群,陳質采提供父母三項幫助孩子避免被網路霸凌的做法,1.先協助孩子了解網路對生活的衝擊,教導他客觀地看待網路留言與評論。2.再來教他們學習在網路上維護自己的隱私權,不能隨意批評他人,建立正確的網路素養。3.最後,遇到任何緊急事件,一定要即時告知可信任的大人,一起討論處理的因應策略。
預防憂鬱症找上門! 孩子出現「4情況」家長須留意
再過一週學期就要結束,回想這學期以來孩子的言行舉止,是否有和之前不同?如果孩子出現討厭學校、總是說自己沒朋友、覺得孤獨、感到自卑等,是時候多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了!根據2021年2月情感疾患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中的韓國社區研究分析,厭惡學校、孤獨、自我憎恨和自卑是兒童憂鬱症狀的核心現象,宜注意上述情形,幫助孩子適時尋求支援協助。憂鬱情緒表現多樣 不同年齡層特徵不同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說明,兒童如出現情緒困擾,通常不是單一因素,這牽涉孩子本身的天生氣質、個性及與周遭的互動行為,如比較內向敏感的孩子,所表現的退縮行為讓大家比較不敢找他玩,他們與同學的互動往往也比較被動,因而感到孤單。鼓勵孩子出自己感受 察覺情緒狀況陳質采醫師提醒,幫助孩子首先要覺察這樣的現象,避免惡性循環,如功課不好的學生問問題時,很容易被回應:「這題好簡單,你怎麼不會呢?」,這樣的對話對孩子並沒有幫助,反而讓他陷入自卑的情緒。因此需了解孩子學習的問題所在(是注意力不夠?還是基礎不佳?),與孩子一起討論出解決辦法或具體的步驟、策略。而有些孩子不太能說出自己的困擾,這可以從日常互動中鼓勵孩子多說出自己的感受,如製造親子或師生的共處討論時光,讓孩子自在的分享他的生活、想法與感受。讓兒童了解憂鬱症 建立與人互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積極的預防應該是從建立好的行為模式中做起,包含讓兒童了解到憂鬱症相關的資訊,使他能同理周圍一些困擾的同學、朋友。也需建立兒童的社交技巧,包括:打招呼、分享、輪流等,這些技巧可以幫助兒童與人互動。另外是積極養成好的紓壓習慣,如運動,並建立自我照顧的概念,如:覺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後願意和師長說、允許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有不同。
同房病友深夜熟睡…桃園男「原子筆狠戳眼」害失明 這動機讓法官怒了
桃園市一名廖姓男子患有思覺失調症,2019年7月間住進當地一間療養院,不料他為了出院,竟在4天後持原子筆狠戳同房徐姓病患的右眼,導致對方右眼全層鞏膜角膜撕裂傷,送醫搶救後仍不幸失明。桃園地院審理後,認為廖男已非第一次出現類似行為,所生之危害非輕,應予非難,判處有期徒刑5年6月;可上訴。判決書指出,廖男患有思覺失調症,於2019年7月19日入住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同年月23日晚間7時32分許,他認為只要攻擊同病房之病患後,醫院會不願繼續收治其住院,即可出院,竟基於重傷害之犯意,趁患有亞斯伯格症等精神疾病的徐男熟睡時,以原子筆戳入對方右眼,導致徐男失明。桃園地院審理時,辯護律師主張,被告因精神疾病,長期安置於療養機構,行為時屬精神障礙而無法辨識其行為違法抑或辨識能力顯著降低,應得依法減免其刑;經調閱精神鑑定結果,一審法官發現,廖男雖患有思覺失調症,但無證據顯示他在犯案當下的行為能力及精神狀態等方面,有降低或達不能之程度。法官審酌,被告因患有思覺失調症而住院,竟為達其離開該醫療院所之目的,持原子筆攻擊同病房之告訴人之眼部,致告訴人之右眼全層鞏膜角膜撕裂傷,而受有毀敗視能之重傷害結果,所生之危害非輕,應予非難,加上他至今未能與被害人達成和解,犯後態度難認良好,最後依重傷害罪判處5年6月徒刑;可上訴。
吸毒37刀弒母剁頭扔中庭 最高法院判無期徒刑確定
震驚社會的桃園梁姓男子弒母砍下頭顱,扔到樓下中庭花園案,高等法院一度認定梁因吸毒、處於毒性作用最強時弒母,因欠缺辨識能力,判決無罪,引發高度爭議,最高法院今天審結,維持高院更一審見解,認定梁行凶前雖曾吸毒,但並非無辨識力,判處無期徒刑確定。梁男2018年10月在桃園市中壢區12樓家中,與66歲母親爭吵後,竟狠砍母親37刀死亡,剁下母親頭顱,拋至社區1樓中庭,震驚社會。一審時,桃園地院判決梁男無期徒刑,上訴後,高院改認定,梁弒母前,曾吸食安非他命和卡西酮類毒品,行兇時是卡西酮作用最強期間,已喪失辨識和控制能力,改判無罪,遭最高法院撤銷發回。高院更一審認為,依桃園療養院鑑定、加上台大醫院補充鑑定意見,綜合認定梁是施用毒品誘發致其精神障礙,犯案時辨識、控制能力顯著降低,可依刑法第19條之2規定減刑,考量胞姊請求勿判死刑,因此判處無期徒刑,上訴後,獲最高法院支持。
中年男情緒失控持刀狂揮嚇壞老父 警消聯手壓制強制送醫
桃園市46歲徐姓男子患有思覺失調症,他曾多次住院就醫,但情況並未好轉,他今日上午又再次情緒不穩,持刀在家中與社區揮舞,其老父親多次勸阻無效,無奈之下只好報警求助,當地警消到場後聯手壓制,將他送往桃園療養院醫治,幸好過程中未造成傷亡。今日上午8時許,徐男突然情緒失控,手拿利刃和剪刀在社區不斷揮舞吼叫,鄰居見狀恐慌不已而紛紛躲避,家人試圖勸阻無果,最終只好通知警方到場處理。徐男見警方到場,立刻走回屋內坐在椅子上,宣稱自己有「叫軍隊」,要等軍隊來才願意談判,員警則與徐男聊天分散其注意力,並趁機將利刃和剪刀收起,最終與消防人員合力將他制伏,強行送往桃園療養院治療。徐父表示,兒子罹患思覺失調症,過去曾多次住院治療,但情況並未改善,曾多次出現傷人或自傷等危險行為,造成家人與鄰居的恐慌,並感謝警方處理得當,並未造成任何人受傷。
吸毒砍母頭丟樓下 逆子高院更審不怕關
桃園梁姓男子發狂砍殺母親37刀後,切下頭顱,從12樓住處拋下,一審判他無期徒刑,二審改判無罪,引發全國譁然,遭最高法院撤銷後,高等法院更一審今天開庭審理他的延押案,梁男對延押沒有意見,也自認沒有健康問題,合議庭評議後,擇期諭知是否延押。36歲的梁男是家中老么,2018年10月18日晚間,施用安非他命毒品後突然抓狂,持刀朝67歲母親猛砍,再將斬下的頭顱拋下樓。一審時,桃園地方法院依桃園療養院精神鑑定,認為梁行凶時辨識能力降低,加上姊姊替他求情,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判處無期徒刑。上訴後,高院委託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及台大醫院對他精神鑑定,合議庭認定梁男因吸毒導致欠缺辨識行為能力,改判無罪,將他責付給桃園市府衛生局,檢方不服提上訴,最高法院撤銷後,發回高院更一審重新審理中。
吸毒後37刀砍下母親頭顱 逆子開庭淡定
3年前桃園梁姓男子砍殺母親37刀後切下頭顱,從12樓住處拋下,一審判他無期徒刑,二審改判無罪遭撤銷,台灣高等法院更一審審理中,由於梁的押期將屆,法官提訊他,他說對延押沒有意見,也沒有健康問題且「姊姊有來看我」。法官評議後將諭知裁定結果。36歲的梁男是家中老么,2018年10月18日晚間施用安非他命毒品後突然抓狂,拿刀朝67歲的母親猛砍,再將斬下的頭顱拋下樓。桃園地方法院依桃園療養院精神鑑定,認為梁行凶時辨識能力降低,加上姊姊替他求情,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判處無期徒刑。台灣高等法院另委託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及台大醫院精神鑑定,法官認定梁男在行為時處在卡西酮類物質作用的最高期間,導致他已欠缺辨識行為能力,改判無罪,依照《精神衛生法》將他責付給桃園市府衛生局,以維護社會安全。檢不服提上訴,最高法院撤銷。
狠夫揮刀殺妻分屍提頭自首 一審死刑二審逆轉改判無期
前年桃園男子陳登科狠心砍殺妻子簡美珠,並分屍大卸7塊還用石灰掩蓋屍臭,桃園地院認定他犯行重大將他判處死刑,案經上訴後,台灣高等法院改判決無期徒刑。可上訴。陳男去年5月25日在桃園區住家內,與簡女發生爭執,他拿刀揮砍對方頭部後,摀住她的口鼻致死,陳男再分屍並用石灰掩蓋屍臭味,後來女兒發現,提著裝有被砍下頭顱的袋子前往派出所報案。桃園地院審理時,曾函請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進行精神心智鑑定,鑑定結果認為陳男並無精神喪失或降低的情況,法官認為他罪證確鑿,且犯案手法兇殘,毫無悔意,沒有值得同情之處,將他判處死刑。
斬母孽子逆轉無罪!「先關55天」原因曝 2姊哭求別判死…被問代繳罰金已讀
桃園市男子梁崇銘前年在家吸毒後,和67歲母親爆發口角,竟持刀狂砍媽媽37刀,甚至剁下對方頭顱,從12樓住處丟到1樓中庭,二審逆轉改判無罪,引發輿論譁然。雖然梁男被責付給桃園市衛生局,但他先前因傷害罪被判處拘役55天,因此他下午進行醫療評估後,隨即步上囚車前往桃檢,目前已發監執行。檢警調查,35歲的梁男是家中么兒,有詐欺、恐嚇、毒品等多項前科,平時和母親同住在中壢區陸光六街一處社區;2018年10月18日,梁嫌在家中吸食安非他命,精神不穩的狀態下和母親發生口角,遂持開山刀朝對方瘋狂揮砍37刀,造成被害人當場死亡,不料他未就此罷休,竟將媽媽的頭顱砍下並丟出陽台。桃園地院審理時,梁男聲稱因吸毒致神智不清,清醒後深感懊悔,加上其他家屬幫忙求情,遭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判處無期徒刑。全案上訴二審,高院委請台大醫院對被告進行精神鑑定,合議庭根據鑑定結果,認為梁嫌弒母時受毒品影響,對犯行無辨識能力,最後改判無罪,並責付桃園市衛生局,不需付保護管束。案發社區人心惶惶。(圖/報系資料照)判決出爐後,梁男今(20日)下午在桃園市衛生局、桃園市刑大、護理師等人員陪同下,前往桃園療養院接受醫療評估,結束後便步上囚車,準備到桃園地檢署報到,執行傷害案件拘役。另一方面,案發社區住戶擔心,凶手獲判無罪,還不用付保護管束,如果對方再吸毒,難保不會危及社區內的老弱婦孺。《ETtoday新聞雲》報導,桃園地院審理期間,梁男的2名胞姊曾聲淚俱下替弟弟求情,指他因吸毒造成精神問題,才會犯下殘忍刑案,希望法官不要判死,讓家族能延續香火。不過,梁男今日發監前,桃檢曾詢問2人及其他家屬是否願意代繳易科罰金,讓他得以免除牢獄之災,但所有家人都沒有回應。
逆子吸毒砍母37刀再剁下人頭 高院改判結果讓人張大嘴巴
桃園市2年前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違倫案件,35歲男子梁崇銘在吸毒後,持菜刀等狂砍母親37刀,甚至剁下頭部從12樓往外丟,引起社區驚嚇。梁男一審被判無期徒刑,二審高等法院今宣判,認定梁男行兇時沒有意識,結果大逆轉,判決梁男無罪,全案仍可上訴。判決指出,梁男在2018年10月18日,突然持菜刀、西瓜刀等,瘋狂砍殺親生母親37刀,即便母親已經倒下,他還砍下母親的頭部,自12樓住處拋出,頭顱掉落1樓社區中庭,嚇壞鄰居。桃園地院審理時,桃園療養院認定梁男辨識行為違法能力降低,家人強調梁男是受毒品危害,希望法官不要判死刑,法官最後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判梁無期徒刑。全案上訴到高等法院,台大醫院替梁男進行精神鑑定,梁男的律師也強調梁男是受毒品影響,「連自己怎麼殺的都忘記了」。
隨意開走路邊休旅車衝撞警車 女患「思覺失調」後果是無罪
新竹1名莊姓女子(32歲)去年7月間,將路邊1輛未熄火的百萬凌志休旅車偷偷開走,後來與警方一路飛車追逐,直到員警連開14槍,射破輪胎後,莊女才乖乖被逮。檢方依《竊盜》與《妨害公務》起訴,由於莊女患有思覺失調症,新竹地院法官依據衛福部桃園療養院的鑑定報告,認定莊女於案發時,已達不能辨識行為違法的程度,最後諭知無罪。警方調查,去年7月9日晚間,莊女見到1輛路邊未熄火的休旅車,竟直接上車將車子開走,車主張姓男子發現後急忙報警,警方獲報後展開圍捕,並以警用重型機車阻擋,但莊女竟狂踩油門,當場撞壞1輛警車、2部警用重機揚長而去,員警見狀展開追捕,並連開14槍射破輪胎後,莊女才乖乖就逮。莊女落網後供稱,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想開車到竹北散心。法院審理時,辯護律師表示,莊女此前並無前科,且曾有向家人攻擊行為存在,女子父親還曾報警處理,但女子卻聲稱自己沒有爸媽,以及長期有前往精神科看診紀錄,主張莊女患有「思覺失調症」。經法官將其送往精神鑑定,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醫師發現,莊女從去年3月間開始,就出現胡言亂語、破壞等行為,同年5月間,莊女開始出現視幻覺、聽幻覺,之後又躁症發作。且在鑑定過程中,莊女表示當時「有男生的聲音」叫她不要停車持續往前開,她才無法控制自己。新竹地院依據鑑定結果,認為莊女符合「思覺失調症」,於案發時所處的精神狀態,已達不能辨識行為違法的程度,最後諭知莊女無罪,全案仍可上訴。
台商4度亂跑罰百萬 檢疫所內又暴走被送醫
桃園市29歲李姓男子,上月29日剛從廈門返回台灣,依法要居家檢疫14天,他卻4度外出逛街,衛生局因而重罰百萬,並於昨日將李男送進檢疫所,但今日凌晨,李男在檢疫所內情緒失控,警消獲報後立即將他送醫,看來並無大礙,他也將於明日中午解除列管。據了解,李男長年在中國做生意,上月29日從廈門返台,他卻無視檢疫規定,在2日、3日、5日、10日4度外出,到街上閒晃或購買食物,衛生局昨日查證屬實,開出百萬罰單,並將他強制送進檢疫所。而李男母親今日凌晨通知警消,表示兒子在檢疫所內情緒不穩,警消獲報後將他送醫,由桃園療養院進行精神鑑定,初步看來並無大礙,而李男身體狀況良好,預計於明日解除列管。
【見鬼人生3】到慈濟大喊「我要出家」 她立刻被強制就醫
雖然丁丁在辦離婚手續那天開始出現幻覺,但她自己不認為罹患思覺失調症與老公有關,只覺得自己是念經唸到走火入魔。雖然知道自己生病了,但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讓她時而噁心想吐、時而手腳不聽使喚,第一次從桃園療養院出院之後,丁丁立刻不再吃藥。少了藥物之後,丁丁很快就復發了,因為無法控制自己,坐火車到台北時將隨身包包弄丟,也因此身無分文、神智不清地在台北街頭流浪。這段期間發生的事,她記得不多。「某一天我醒過來發現自己在醫院,睡在一個嬰兒床上(防護欄),我拿起旁邊的饅頭吃,然後就走掉了。」對思覺失調症患者而言,幻聽和幻覺讓他們彷彿天天見鬼。走著走著到了警察局,被趕走後又繼續走到公園,有個啞巴阿伯給了丁丁500元,於是她便坐計程車到慈濟某個單位,一進門就大聲說「我要出家」,慈濟人員於是報警,丁丁又被強制送醫到桃園療養院,這次就住了2年。「所以說不能調皮搗蛋,要乖乖吃藥啊!」病況穩定後,丁丁便住進康新康復之家,至今已經4年多,雖然病況穩定,但丁丁依舊認為康復之家中充滿「冤親債主」,所以她有空時會燒香拜拜,幫忙保護大家的安全。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