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海岸
」 中油 藻礁 台灣中油 公投2024綠巨龍生態小旅行啟航!邀請弱勢學童認識桃園海岸與藻礁生態,落實環境教育
2024台灣中油公司「綠巨龍生態小旅行」於今(18)日正式啟航,將分10梯次帶領弱勢學童與綠巨龍走訪桃園農博環境教育園區碳索生活館、海岸線等地,透過豐富的營隊體驗活動,讓弱勢學童認識海岸生態與資源,期待透過「綠巨龍生態小旅行」,延續台灣中油守護台灣、愛護地球的積極行動。 台灣中油自102年起開辦暑期營隊活動「台灣中油綠巨龍創造夏令營」,截至108年共有超過2萬2,000人次的國小學童參與,體驗各種環境與能源教育活動。活動將分10梯次帶領弱勢學童與綠巨龍走訪桃園農博環境教育園區碳索生活館、海岸線等地。(圖片提供/台灣中油)109年起連續4年因COVID-19疫情而停辦,走過疫情,台灣中油仍然堅定著這份熱情,今年起承續過去「綠巨龍創造夏令營」之執行理念推動升級版「綠巨龍2.0」,為學童帶來嶄新的體驗和活動,選定桃園市海岸線規劃10梯次「一日生態小旅行」,邀請弱勢國小學童與綠巨龍一起認識桃園海岸線及藻礁等珍貴生態資源。「綠巨綠巨龍生態小旅行」邀請弱勢學童認識桃園海岸與藻礁生態 ,落實環境教育。(圖片提供/台灣中油)啟航儀式今天上午在農博環境教育園區碳索生活館舉行,到場的來賓有桃園市永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葉國傑,台灣中油董事長並李順欽化身綠能大隊長,邀請現場來賓和學童們一起在希望小卡上寫下守護綠能及環境的行動宣言,並張貼於地球背板上,象徵「點亮希望 綠能永續」的決心。動帶領學童製作可重複利用做為保鮮膜的蜂蠟布。(圖片提供/台灣中油)台灣中油指出,2024「綠巨龍生態小旅行」以「生態關懷」、「永續旅行」、「鄉土認同」及「弱勢關懷」為四項核心精神出發,活動內容包括藻礁及紅樹林生態導覽,同時與在地的永興社區合作,品嚐以當地、當季食材烹煮的客家風味餐,體驗客家飲食文化「擂茶」,參觀碳索生活館,製作可重複利用做為保鮮膜的蜂蠟布等活動內容,減少碳足跡也支持社區產業,在沉浸式的學習環境中,讓學童體驗環保生活、享受生態,期待能夠埋下綠色種子,玩出環保綠生活的新思維。
台灣中油與觀塘生態保育執委會 共同發表觀塘生態保育成果
台灣中油公司與觀塘工業區(港)生態保育執行委員會(以下稱觀塘執委會),今(7)日於中油大樓一樓大廳舉辦「藻回初衷 聚礁未來」觀塘生態保育成果發表會,展現台灣中油與觀塘執委會四年來推動觀塘生態保育工作的成果,並再度宣示全力守護藻礁的決心。 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經環保署環評審查通過後,台灣中油即邀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與當地居民代表及相關機關共同成立觀塘執委會,監督台灣中油環境監測執行情形,同時指導及推動觀塘區域的生態保育工作,維護藻礁環境生態。今日的「藻回初衷 聚礁未來」觀塘生態保育成果發表會即是展現四年來努力的成果。 (圖/台灣中油公司提供) 董事長李順欽指出,台灣中油與觀塘執委會共同努力落實環評承諾,展開環境保護與監測,從生態監測調查中發現,一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珊瑚族群數從 75 群株增加至100 群株以上,並陸續發現新生群株;台灣中油、桃園市政府及桃園市野鳥學會共同合作,在桃園海岸竹圍漁港等四處地點營造二級保育鳥類小燕鷗繁殖棲地,桃園海岸小燕鷗的繁殖成功率從原本不到三成大幅提升至七成以上,保育成果可說是相當豐碩。 為了讓社會大眾了解台灣中油與觀塘執委會所投入的心力與成果,台灣中油特別建置了「觀塘生態保育網」並在發表會正式上線,觀塘執委會主委張皇珍表示,民眾可在該網站找到觀塘地區生態保育相關資訊,並透過直播了解藻礁現況;此外也在中油大樓一樓的石油探索館新設置「藻礁生態保育展區」,規劃了第三接收站簡介、小燕鷗、藻礁生態及海洋資源等四大主題展區,民眾可了解與體驗潮間帶及藻礁的生態。 (圖/台灣中油公司提供) 台灣中油表示,未來將持續履行環評承諾,在觀塘執委會公正監督與專業指導下推動各項生態保育工作,同時與各界攜手合作,維護觀塘區域及週邊生態環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達成生態永續、經濟發展雙贏的願景,並且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兌現「三接在、中油在、藻礁一定在」的承諾。
表揚績優淨海志工 鄭文燦簽署成立藍海再生聯盟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6)日前往竹圍漁港,出席「2022桃園績優淨海志工表揚、新隊授旗暨藍海循環再生聯盟成立大會」,除為新成立的志工隊授旗、頒發績優淨海志工獎牌外,也與海廢再利用技術廠商共同簽署成立「桃園藍海循環再生聯盟」。鄭文燦表示,桃園海岸線長達46公里,沿線除座落漁港、機場、工業區、發電廠外,市府積極保存許厝港國家級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及新屋石滬等4大生態亮點,並在市府的努力之下,已構成桃園生態保育及生態旅遊、生態教育的亮點。鄭指出,桃園全國首創成立海岸管理處,並率先全國擁有近千名海岸保育志工團隊,感謝所有志工夥伴們全年365天的付出,共同守護桃園海岸線,相信桃園的海岸保育工作能成為全國標竿。鄭文燦說,桃園志工團隊不斷展現亮眼成績,今日除頒獎表揚桃園81組績優志工團隊,其中有35名表現優異的淨海志工獲得升等授階表揚外,也有兩艘漁船在參加海洋保育署舉辦的全國淨海績效評比中獲得肯定,包含竹圍長興3號與國賓168號獲選為全國績優環保艦隊;桃園環保潛水隊連續兩年評鑑全國特優;另外,中央大學水文及海洋科學研究所黃志誠所長也獲選為全國最佳潛海戰將。鄭文燦今日與海廢再利用技術廠商共同簽署成立「桃園藍海循環再生聯盟」,建置海廢再利用合作平台。他指出,海洋不是垃圾場,現今海洋垃圾污染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環境議題,海洋應是生命的搖籃,不僅守護生物多樣性,在平衡全球氣候上,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希望在市府的持續努力下,能夠將海廢再利用產業做得好。
台灣中油營造小燕鷗棲地 自然繁殖率大幅提升至七成以上
台灣中油公司與桃園市政府及桃園市野鳥學會合作,3年前開始在桃園沿海地區營造保育類野生動物小燕鷗棲地,吸引越來越多小燕鷗築巢繁殖,自然繁殖率大幅提升至七成以上。今(20)日台灣中油在桃園市竹圍漁港舉辦「111年度小燕鷗繁殖成果發表會」,再次宣示守護生態的決心。小燕鷗為二級保育鳥類,每年4月會北返到台灣,並於5至7月間群聚在開闊的海邊沙礫地築巢,是唯一在本島繁殖的鷗科鳥類。依往年桃園過境及繁殖紀錄,每年平均約150隻出現,近3年最高200隻左右,今年根據桃園市野鳥學會調查,截至6月初,竹圍漁港約觀察到150隻成鳥。小燕鷗為二級保育鳥類,每年4月會北返到台灣,是唯一在本島繁殖的鷗科鳥類。(圖/中油提供)為信守三接環評承諾,台灣中油從108年開始與桃園市政府及桃園市野鳥學會合作,在桃園海岸進行小燕鷗繁殖棲地營造工作,營造地點包括竹圍漁港、白玉海岸、大潭海岸及許厝港國家溼地,共設置4個繁殖棲地,並於各營造地點進行繁殖監測調查。由於白玉海岸及竹圍漁港北堤等營造區土地非台灣中油所有,因此初期費了一番努力且經多方協調後逐步達成共識,展開營造工作,才讓竹圍漁港棲地營造規模日益擴大,越來越多小燕鷗在此落地築巢。桃園鳥會及八德大伙房書院小朋友布置假鳥及庇護瓦。(圖/中油提供)營造棲地過程包括在竹圍漁港北堤整地並搭建圍籬,再配合布設假鳥及庇護瓦以減少小燕鷗受到野生動物及人類行為的干擾,安心繁衍下一代。這些棲地的小燕鷗繁殖成功率,從原本自然繁殖率不足三成,大幅提升至七成以上,109年竹圍漁港棲地甚至達到九成繁殖成功率,營造及繁殖成效可說相當成功。董事長李順欽再次宣示台灣中油保育小燕鷗等生態的決心,他表示,未來台灣中油將繼續與各界合作,持續推動小燕鷗的棲地營造工作,盤點小燕鷗築巢數量並監測其孵化率,讓竹圍漁港成為小燕鷗的第二個家,也願提供各單位共同推動保育的參考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維護及復育三接周邊生態環境,達成生態永續與經濟進步雙贏的願景。
【環保計畫情報】成大黃國書教授表示外推計畫已將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將在18日舉行的四大公投,除了重啟核四、反萊豬以及公投綁大選外,珍愛藻礁是台灣第一個生態保育公投,讓各界相當重視。環團認為三接站應該要移建台北港以保護現存的大潭藻礁海岸;而經濟部認為,遷到台北港需拉50公里海管,途中會經過更多礁石、生態區,還需花費超過1,000億元。對於三接站(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部分學者認為觀塘位在台灣海峽最窄處,海象差、潮差也大,實際上不適合建三接站,且可能阻斷海流導致海水營養鹽無法交換流動,甚至會造成海域水溫上升,使魚蝦變成海鮮鍋。對此,成大水工所研究員黃國書表示,相較於高雄港的一接站,三接站的潮差及海象確實比較差,但相比台中的二接站卻比較好,並非最差,但實際上還需要進行模擬,包括模擬船隻靠泊、極端環境等情形。至於阻斷海流的情形,黃國書指出最早東鼎的計畫的確是會影響海流,但2018年提出的迴避替代方案,加上後來再外推的計畫,已經將影響降到最低;至於海水營養鹽的部分,在每個月中的幾天大潮,的確在部分地方會有影響,黃國書說,「但就個人觀點來看,其實影響並不大。」另外水溫上升的疑慮,實際上與三接的關聯性並不大,主要是大潭電廠需要冷卻水進行熱交換,黃國書也進行了三接站建成前後的模擬情境,溫度升量都在環保署的攝氏4度的規定範圍內。外界質疑,三接外推方案會造成突堤效應摧毀觀新藻礁、大潭藻礁以及白玉以北的藻礁,黃國書認為,港口或多或少會遮蔽部分波浪,但僅在部分靠近棧橋被遮蔽的位置才可能受影響,但影響最大的還是最早的東鼎版本才會有突堤效應。同時環團也根據文獻多次提出在桃園海岸3公里外有封閉流場,因此認為保護區應該劃到外海4公里處,黃國書指出,在經檢視原文文獻以及現場測量並沒有那樣的情形。
【生態保護情報】許樹坤院長根據科學理論推定水流強有利藻礁生存
將在12月18日舉行的四大公投首次將生態保護議題納入,近幾年爭議最大的就是位在桃園外海的三接站(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在2018年環評通過後,環團為了保護當地的藻礁不斷與政府溝通,而三接案對於藻礁的影響究竟是什麼?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許樹坤表示,無論藻礁還是珊瑚礁,形成的地方都需要礫石,兩者的成長過程就是在搶地盤,而藻礁可以成長在環境較差的情況,但如果被泥沙覆蓋可能會逐漸死亡。實際上,全世界的藻礁都差不多在8,000年以前才大量發展。而在什麼情況下,藻礁會大量死亡?許樹坤指出短期來說大量泥沙覆蓋,就會讓藻礁死亡。長期來看,在目前極端氣候下,海平面以每年0.3公分上升,藻礁則是以每年0.1公分的速度成長,如果把時間拉長,藻礁遲早都會滅絕。而桃園海岸的藻礁分佈,最外圍的深度平均在18公尺,極限在25公尺,而在近岸端的礁體最厚大概5公尺,最薄大概1公尺多,對於三接再外推的方案,許樹坤認為,以學者角度來看,最早期的基樁就落在礫石上是毫無疑問的。但畢竟是早期做的,目前已經外推455公尺,大家最該關心的應該是堤防的部分。那個堤防已經座落在水深25至30米之間,大部分已經是在泥沙中,許樹坤表示:「在我來看傷害已經降低很多了,但如果要把以前基樁拆除的話,很可能會對環境造成二次破壞。」對於保育大潭藻礁的建議,許樹坤坦言,在沒有破壞的情況下,目前的外推方案會讓堤防間的水流速加快,前面提到藻礁怕的是泥沙覆蓋,但水流加快就會把泥沙帶走,對於藻礁反而是有利的。
【公投情報】反三接遷離學者秀証據,指藻礁盟以偏概全,不同意三接遷離公投
公投倒數計時,近日藻礁公投聯盟與政府之間的戰火猛烈,原本低調不願露面、默默替大潭藻礁及三接再外推案進行科學調查的學者專家,今天(12日)公開現身召開記者會,並發表共同聲明指出,因為藻礁盟許多論述以偏概全、誤導社會大眾,決定挺身而出說明科學調查成果,綜整目前二十多個專業領域,三接工程對於大潭藻礁的影響實屬輕微,如果三接遷離大潭,因大自然的力量,藻礁也未必能零損失保存,但供電與減碳減空污,勢必因時程延宕,呼籲大家對於三接遷離公投能投「不同意」。三接遷離公投反方辦事處今日舉辦「留下三接,讓科學証據說話」記者會,還特地協調中油公司搬來在深海鑽探的地質岩芯,首度公開在媒體前現身;離岸較近、水深較淺的岩芯,礁體結構完整,屬原生藻礁;離岸愈遠,礁體愈簿愈破碎,是原生藻礁經水流作用掉落「漂流碎礁」,到了外廓堤防,岩芯中便沒有礁石出現。中研院前動物所所長、國內魚類研究權威邵廣昭直言,環團在藻礁捕到一尾丫髻鮫,就説大潭藻礁是它的育幼場所;說三接工業港港會讓丫髻鮫迷航,完全是出於想像、沒有科學依據,目前因為大潭藻礁受到全國注目,政府投入許多研究和保育資源,自然會發現比較多的物種,所以判斷生物多樣性是否豐富,應和其他區去比較才客觀。曾經做過藻礁調查的濕地學會研究員黃守忠指出,觀新藻礁生態豐富度高於大潭,藻礁公投聯盟屢次用觀新藻礁的照片,魚目混珠來推銷大潭藻礁,先射箭再畫靶,還指責攻擊說出事實的其他人,實在不應該。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前研究員謝蕙蓮表示,藻礁時而沙埋時而露出,藻礁生態系很有韌性、能夠自己回復,三接外推後,即使有小範圍積沙,但與季風、颱風相比,都屬輕微,三接已經最大迴避,縱使橋墩傷害到藻礁的面積,亦很微小。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許樹坤說明,藻礁的發展需要礫石層作為基底,就像蓋房子需要地基,中油在桃園外海鑽探上百個點,觀察到礫石層大概分佈到18-20公尺深,提案方的「藻礁延伸至外海五公里」的說法,與鑽探岩芯的証據不符,學理上也沒有根據,三接再外推後,已經超過礁石層的範圍,當然不會有藻礁,反對三接的朋友可能沒有看過相關的資料,才不了解情形,今天就是要出來說明讓大家知道真相。成大水工所研究員黃國書指出,三接是離岸港,潮流通透,不會出現「三接海鮮鍋」的情況,甚至在棧橋附近,因水道略微束縮,退潮流速還會比現況增加一些,令淤沙獲得緩解,成大水工所只因為實驗模擬的結果和護礁盟的主張不同,就遭到攻擊,令人難以接受。中央大學水海所所長黃志誠說,中央大學長期關心桃園在地議題,自己帶領學生投入長期研究桃園海岸,可以證明三接絕對不是突堤,棧橋每個橋墩跨距大,不會阻斷水流,也不會造成藻礁被活埋,他希望研究結論應該要幫助社會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不要被聳動的語言誤導。船長公會理事長黃玉輝則表示,我在台中港做了22年領港,藻礁盟用一句「放寬標準、美化天數」,就抹殺了海洋大學與眾多引水人的努力,安全標準需要上百次操船模擬來設定,實在令他很痛心。前台大生物產業機電系教授謝志誠則質疑,藻礁盟所提出的台北港海管鋪設,不是要毀掉大潭電廠的進水口,就是要穿越觀新藻礁,就算用HDD工法,拉管線失敗率極高,反而會破壞藻礁更多,而且三接外推工程預算不到1,000億元,護礁盟卻聲稱台北港方案可以省下1,300億元,根本邏輯不通。台大助理教授趙家緯則表示,這幾天許多環保團體也陸續表態不支持三接遷離公投,因為環保是諸多不同價值的權衡,不是無限上綱單一目標,此外,在淨零碳排的過程中,國際認證天然氣是不可或缺的橋接能源,像是德國新政府也決定增加燃氣發電占比,所以短時間內台灣增加天然氣發電合理且必要。遠在美國的莊秉潔也以視訊參加這場記者會,強調三接對於改善空污的重要性,彰化南部、雲林及嘉義沿海,無論癌症、氣管、支氣管及肺癌的就診率,都是全台最高的區域,尤其是癌症,又與燃煤電廠排放出的一級致癌物重金屬有關,若公投過關,連現在已經蓋好的儲槽都不能用,因此只能投「不同意」。中央大學水海所教授錢樺最後總結,科學研究需要接受挑戰,並作出回應,如果有新的科學事證發現,應該反省、公開修正自己的見解,所以莊秉潔教授是令人尊敬的學者,他對於三接選址的態度轉變,充分呈現了對於科學數據的尊重。蔡政府已經承諾透過支持擴大研究調查,經濟部也承諾,三接建設完成,只要中油在,藻礁就會在。這是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我們今天參與的諸位教授與專家,也會以此精神,監督開發單位追求海岸環境的永續發展,讓生態、生活與生產,三生不可或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環境保護情報】公投不應成為陰謀論大賽 呼籲潘先生正視科學證據
有關潘忠政先生近日透過媒體批評三接方案,也再次重提海岸出現的礁石碎片是三接工程造成,台灣中油再次提出2019年4月20日,《三接海域未施工前》,生態調查人員所拍攝的大潭藻礁G1區影片,當時滿地都是礁石碎片,證明大自然的沙來沙往、海岸邊的劇烈擾動等大自然變化,才是礁石碎片、有時沙埋的主因,並不是三接工程造成。台灣中油指出,潘先生一下說弊案、超完美謀殺案,一下又扯派系,把公投討論變成陰謀論大賽、說故事比賽,實在讓人無奈。現在方案是縮小開發範圍,怎麼會是弊案。呼籲潘先生應正視科學證據,理性討論。 台灣中油表示,從影片中可以明顯看出,大潭藻礁G1區在108年時就是滿地的礁石碎片,當時三接的海域還沒有施工,潘先生曾說,「過去沒有這麼多藻礁碎片」,反而凸顯他對當地環境其實不夠了解。 台灣中油表示,前一段時間大潭海岸再度出現礁石碎片時,便曾邀集生態專家勘查,發現這些碎片的組成包括蟹貝類骨骼、岩屑等,礁塊周邊圓滑,都已磨損很久,也不會是近期施工所造成的損壞,台灣中油表示,桃園海岸劇烈擾動的環境,常造成藻礁區的漂沙、淤泥、碎片,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請潘先生正視其他環團朋友的呼籲,在藻礁保護最大化之後,也重視其他人減煤減碳降空污的需求。
中油管路竹圍外海漏油 環團酸:恭喜「三漏」提早達標
距離四大公投的投票日不到2個月,藻礁公投推動聯盟昨(26)日發聲明稿指出,過去中油平均每年有三起漏油、漏氣的事故,現在距離年底還有兩個多月,中油又在竹圍外海油管漏油,污染足跡又多了一處,也讓「一年三漏」的記錄提早達標,呼籲政府懸崖勒馬,三接立即停工,規劃三接替代方案亡羊補牢。聲明指出,早在2019年,中油就已經被報導揭露漏油事件,平均每年至少三件以上。今年6月22日中油公司大林廠在外海卸油作業漏油5萬公升,主要是「內串浮蛇管」第七節破裂;而在7月4日傍晚,台中市大雅區中清路發生中油六吋高壓瓦斯管線洩漏事件;再加上10月24日的竹圍外海漏油事故,正好「達標」。「針對層出不窮、污染足跡遍佈海上與陸地的中油公司,藻礁公投推動聯盟予以嚴厲譴責!」潘忠政說,桃園海岸是台灣海峽最狹窄的地方,海象險惡。這次漏油事件,據媒體報導,因為風浪過大而以油分解劑除污。這也顯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設在大潭,是非常不利於能源安全的最基本要求,不論是天然氣船運送時或是卸收時的安全;海象不佳更可能造成未來如果發生海上公安意外,無法即時搶救的悲劇。
12月公投前三接工程持續進行 蔡壁如會勘見淤泥覆蓋藻礁
包括「珍愛藻礁」在內的4大公投延後至12月舉辦,但被認為破壞藻礁的三接工程仍持續進行中;立委蔡壁如昨(8)日下午邀請海委會海保署、及中油公司等相關權責單位,與民間團體前往會勘,發現藻礁上覆蓋淤泥的情況相當嚴重,且非自然現象的漂沙,海保署長黃向文承諾,將在二個月內作出調查報告,若確定是中油三接工程所造成,將會要求停工。「珍愛藻礁公投延後到12月18日舉辦,三接工程在公投前應該停工。」蔡壁如說,未來若是公投通過三接必須遷址,現在持續進行的工程等於白做了,而且7600年的大潭藻礁已經受到無法回復的傷害。她指出,現場所見到的樣貌和幾個月前來的時候完全不同,大潭藻礁和沙灘上都覆蓋細緻的淤泥,去年和往年的秋天也沒有這樣的情況,應非季節性因素,要求海保署應該以科學證據釐清真相,並積極採取緊急保育措施。藻礁公投推動聯盟潘忠政與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葉斯桂指出,中油公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海事工程,自2019年棧橋施工以來,大潭藻礁海灘就出現藻礁礁體碎塊,施工單位為了穩固大型沉箱,運送土方倒入沉箱,其汙泥外溢,經海流推送,導致藻礁孔隙被汙泥堵塞,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及藻礁生態的動植物,都遭受嚴重傷害。中油公司發言人張瑞宗認為,三接工程穩固沉箱的是砂石和級配沒有泥土,藻礁上的淤泥並非工程所導致,可能是颱風和季節性因素。黃向文表示,海岸及藻礁生態的變化和肇因,需要科學證據,估計需要二個月才能了解淤泥是當地原本就有,還是外地帶入。
大潭藻礁收近70萬份連署書!正反兩方正面交鋒 憂仍各說各話
大潭藻礁保育議題多年來懸而未決,如今公投聲量從冷到熱,不僅收到上看70萬份的連署書,立委陳玉珍今也將率隊至觀塘工業區考察,讓正反兩方得以正面交鋒,在地里長、文史團體皆持肯定態度,認為面對面溝通是好事,不過還是不免擔憂淪為「情感抒發」。公投總部聯絡人陳逸樺樂見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葉斯桂代表環團和中央部會「正面對決」,大讚機會難得,志工們雖然雀躍,但由於有大量連署書要造冊歸檔,因此不會到現場聲援。東海大學學生、串連全國大學響應藻礁議題的總召謝瑞恩說,雖然無法到場支持,但官民溝通有必要,過往會議多在辦公室舉辦,如同紙上談兵,至少這次能在貼近大潭藻礁的地區召開準公聽會,相信官員會對民眾訴求更有真實感。桃園海客協會理事長葉曾孟表示,藻礁攻防陷口水戰,這次正是各方意見闡明的好機會,畢竟環團開了120場記者會,從開始的「狗吠火車」不被搭理,如今總算獲得中央重視,且有立委率隊考察,對環團來說相當加分。大潭里長彭明聰指出,中油第三座接收站一案紛擾多年,里民早已感到倦怠,期待環團能給出遷廠替代方案,政府也能將能源備案準備妥適,讓民眾心裡有個底。
中油遭控嚴重破壞珊瑚 環署不排除祭停工令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桃園觀塘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卻在上月底發生工作船斷纜意外,中油在拖船過程中,疑似造成大量珍貴珊瑚死傷,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等環保團體今到法務部抗議,並向桃園地檢署告發中油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環保署目前在調查珊瑚死傷狀況,不排除祭出停工令。上月28日,桃園觀塘地區颳起強風大浪,也導致中油工作船斷纜,中油公司卻擅自利用殘餘纜繩,將工作船拖到沙灘上坐底停放,環團認為此舉造成多株柴山多杯孔珊瑚遭嚴重破壞,更懷疑中油為湮滅證據,本月7日急著將工作船脫離現場,造成珊瑚二度傷害,大潭藻礁撞擊區内7株珊瑚死傷不等,撞擊區外2株珊瑚岌岌可危。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今到法務部前抗議,並向桃園地檢署告發中油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要求扣押工作船,並呼籲中油立即停工、靜待調查。環保署則已經著手調查珊瑚損失狀況,評估報告預計在本周出爐,若損傷微小,將要求中油提出防範對策,若認定為大規模破壞,則不排除祭出停工令。
農饗時光 樂遊桃園 2019農博小旅行熱烈開賣中
「2019桃園農業博覽會」將於9月28日至10月27日於新屋區登場,本次農博以「農饗時光」為主軸,規劃「特色產業」、「農事生產」、「農村生活」、「環境永續」、「智慧科技」等五大主題展區,打造全台首創田地裡的博覽會。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配合今年農博開展,搭配周邊景點,規劃10條「農博小旅行」,讓大家在農博探究農業發展脈絡的不同面貌之外,體驗桃園各地自然與人文的風光美景! 10條特色旅程 一同樂遊桃園2019農博小旅行結合農博及桃園各區特色景點規劃10條小旅行遊程,包含2條半日遊及8條1日遊,每條遊程各有亮點,符合大家不同的出遊喜好,同時一覽桃園多元魅力。2條半日遊除了遊覽農博會場,欣賞多元的農業,更帶大家一覽桃園的都市魅力。1.「桃園仔風華」半日遊帶領大家走訪桃園市區的景福宮、十五街庄福德宮,探訪桃園墾拓歷史的精神信仰。2. 「澗仔壢探秘」則前往中壢區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見證河川整治及中壢區發展過程。8條1日遊則結合農博會場的遊覽及桃園各區特色景點,如濕地、沙丘、藻礁、古厝或休閒農場等,讓大家在走訪農博的同時也能一探桃園在地風情。「樂遊虎頭山」讓大家在虎頭山全齡友善步道輕鬆散步、參訪孔廟及前往南僑觀光工廠體驗水晶肥皂DIY,享受都市內的悠閒時光。「濕地逍遙遊」帶大家到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認識潮間帶生態之美。「藻礁沙丘遊」規劃前往歷年小旅行最熱門景點─觀新藻礁及草漯沙丘,讓大家在桃園海岸亮點留下美照。「賞紅橋品活魚」走訪幽靜的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大平紅橋並品嘗石門活魚,體驗龍潭美景及美食。「一覽古厝風華」前往大溪水岸旅遊新亮點─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觀察生態工法,再到李騰芳古宅一覽百年古宅風華。「訪後慈湖尋秘」遊歷後慈湖秘境,參訪保持原始風貌的戰時辦公室及湖邊靜謐美景。「走訪楊梅秘境」前往楊梅老牛園藝中心品嘗楊梅特產仙草茶及仙草烤布蕾DIY,細細品味休閒農場悠閒氛圍。「啟動環教列車」配合農博環境教育精神,帶大家探訪農博「探索生活館」、三奇蜜蜂生態農園及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了解環境保育的重要。陽榮農場團體專屬優惠 歡迎相約來ㄑ桃農博10條小旅行熱烈開賣中,本次特別推出團體報名優惠,超過32人以上團體包車參與遊程,即可享有2人免費的優惠(32人同行,2人免費),如有40人團體同行,則可享有4人免費的優惠(40人同行,4人免費),優惠名額有限,報名從速,歡迎大家一同報名參加農博小旅行,體驗農饗時光,共同樂遊桃園!2019農博小旅行臉書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