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芯
」 格芯印度端上最高補助75%吸引半導體設廠 印媒:傳鴻海正與台積電日商TMH洽談中
據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鴻海日前已退出與印度吠檀多集團(Vedanta Group)的合資半導體公司,因其對Vedanta的財務狀況感到擔憂。不過鴻海近日已和台積電及日本半導體業者TMH協商,可望建立在印度生產先進及傳統晶片的合作。目前鴻海、台積電、TMH皆未回應傳聞。印度經濟時報上週五(14日)報導,鴻海正與台積電、TMH洽談在印度建立半導體工廠的合作事宜。報導指出,在鴻海與印度Vedanta終止合作後,鴻海已與台積電、TMH商談了一段時間。據傳,鴻海打算在印度建立4至5條半導體產線。印度政府在2021年底宣布100億美元規模的印度半導體任務(ISM)補助計畫。中央政府將對在印度設廠的業者,提供資本支出50%的補助,地方政府可另提供15至25%的補助,意即赴印度設廠的半導體業者,最多可得75%補助。然而,這項補助計畫的申請門檻是必須與一家半導體製造技術開發商合作,鴻海先前與Vedanta建立的合資企業,曾打算邀請意法半導體(STMicro)或格芯(GlobalFoundries)做為技術合作夥伴,無奈協商無果,最終導致鴻海退出Vedanta合資企業。鴻海此次協商對象台積電與TMH皆為半導體大廠。目前全球晶片產量超過50%由台積電代工;TMH則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半導體製造設備維運業務和半導體製造設備及零組件B2B2C跨境電商業務。鴻海近日透露,公司正預備向印度政府提出ISM的補助申請,鴻海表示,歡迎來自印度國內外各類型投資者參與,希望這些投資者和鴻海一樣能協助印度半導體競爭力更上一層樓,也能為鴻海的世界級供應鏈管理及製造實力加分。
科技裁員潮擴大 格芯啟動裁員凍招聘年降2億美元成本
據彭博周五(11日)報導,美國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正制定計劃,並通知員工將進行裁員、實施凍結招聘,目標是降低每年營運費2億美元(約62億新台幣)。格芯的總部位於紐約馬爾他,由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控股,是向美國政府尋求資金以擴大美國國內芯片製造的半導體生產商之一。在計劃裁員和實施招聘凍結方面,格芯正在加入其同行的隊伍。格芯通知其員工即將裁員,但沒有透露具體何時裁員或哪些部門會受到影響。格芯發言人證實此事,但拒絕透露具體的裁員人數,還補充道格芯第3季財報表現強勁,且第4季財測穩健,但基於當前的總體經濟環境,正尋求成本的控制。 近期科技業裁員風暴吹起,Twitter、Lyft和雲端運算軟體公司Salesforce已啟動大規模裁員。Meta(MET)本週也迎來史上最大裁員潮,裁員超過1.1萬人,同時計畫削減支出及凍結招聘直到2023年第一季,英特爾(INTC)發布上季財報表示,將致力在2023年削減30億美元營運成本,包括大量裁員;美光科技(MU)等其他半導體公司已放緩招聘步伐。不只如此,包括高通(Qualcomm)、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等企業,也實施召聘放緩、裁員。格芯11月8日公布第三季營收、獲利均創歷史新高,預估第四季營收介於20.5億至21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純益介於1.24至1.44美元。格芯財務長David Reeder預估,第四季車用晶片需求將維持強勁,但通訊和資料中心業務成長可能放緩。本周二(8日),格芯報告稱,第3季度營收猛增22%,並發布了高於分析師預期的第4季度銷售額和利潤指引。格芯正在努力贏得晶片代工市場的份額,並獲得足夠的規模來與行業領導者台積電展開競爭。
實現歐洲晶片獨立第一步? 意法、格芯傳斥資1210億元法國設廠
新冠肺炎引起的晶片短缺潮,讓世界各國開始警覺不能只依靠亞洲的晶片代工,美國醞釀興建大量半導體廠,近日傳出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預計在法國斥資40億歐元(約新台幣1210億元)設廠,讓歐洲在未來能夠晶片獨立。外媒《Bloomberg》曾報導,格羅方德、意法半導體在6月時,就以政府資助資金為前提,預計在法國設廠,同時也是在歐盟新晶片法實施後,第2間半導體代工廠。目前設廠訊息還未對外宣布,將在「選擇法國(Choose France)」會議中,由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親自宣布,希望未來生產佔比能達到全球的20%;但業內人士認為,該廠若順利投產應該多為成熟的半導體製程,鎖定的應該是車用晶片。
晶圓廠才是真正的金雞母!楊應超為英特爾緩頰 代工的台積電怎麼辦
英特爾新CEO傑辛格(Pat Gelsinger)宣稱不輕易對外釋單,外資22日大賣台積電逾400億元,達6.1萬多張,創下自2007年3月12日台積電大股東飛利浦釋出持股,單日外資賣超台積電569億元後,史上單一個股第二大賣超金額。台積電今年股價大漲22.45%,市場雖盛傳美股女神巴菲特方舟投資(ARK Invest)基金加持台積電,惟不敵英特爾新CEO傑辛格,宣稱2023年大部分產品將自製,一句話嚇趴自身股票及台積電股票,台積電狂牛漲勢22日止步。受到英特爾新CEO唱衰說影響,台積電22日股大跌24元、跌幅3.57%,收649元,市值急縮至16.8兆元,單日大減6,223億元,外資狂賣台積電6.1萬多張,賣超金額逾400億元,創史上第二大單一個股賣超,拖累22日台股下跌194.95點跌點。由於市場原先過度樂觀解讀英特爾下單一事,但異康集團首席資深顧問、柯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認為,台積電是晶圓代工廠,立場中立,英特爾訂單對台積電並無失分或得分之說。楊應超並認為,傑辛格宣稱大部分自製的說法,也就是宣示,英特爾不會放棄自製晶片。楊應超30年前曾在IBM晶圓廠擔任半導體工程師,目前家住美國亞歷桑那州鳳凰城,對面就是英特爾公司,家人朋友皆在英特爾上班,他深知,晶圓廠的核心價值,正是自己設計晶片自己製造,除非是沒有錢做下去,否則英特爾不會輕言放棄晶片自製。楊應超說,IC設計公司設計晶片容易,但晶圓廠要做出來卻不容易,如果沒有砸錢持續投資製程,很難堅持下去。晶圓廠才是真正的金雞母,因此,當年超微(AMD)放棄晶圓廠,IBM為了轉型,將晶圓廠賣給格芯(GlobalFoundries),都是很可惜的事,這也是三星一直不放晶圓廠的原因,因為放棄了,就沒有競爭優勢。楊應超說,英特爾請回技術出身的傑辛格,就是要他追上落後的先進製程,做科技的人不可能隨便放棄,因為沒有回頭路,非但不會放棄,還要帶領英特爾重回世界領先技術的寶座,雖然傑辛格語帶保留,仍稱可能保有外包之舉,並未全面拒絕外包,但以他對英特爾的了解,英特爾底子厚,放棄自製很可惜,自己製造晶片,產品效率才會好。(圖/工商時報)
聯電榮上加榮 擠下格芯重返全球晶圓代工三哥
市調機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第四季晶圓代工市場需求依舊強勁,各業者產能呈現持續滿載,產能吃緊使得漲價效應帶動整體營收向上,預估2020年第四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營收將超過217.1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約18%,其中市占前二大廠分別為台積電及三星晶圓代工,聯電則超越格芯(GlobalFoundries)奪回第三大廠排名。受惠5G手機、高效能運算(HPC)晶片需求驅動,台積電7奈米製程營收持續成長,加上自第三季起已計入5奈米製程的營收,第四季成長動能續強,且16奈米至45奈米製程需求回溫,拓墣預估第四季營收將達125.5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1%。三星晶圓代工在手機系統單晶片(SoC)與HPC晶片需求提升下,5奈米製程產品將擴大量產,並加緊部署極紫外光(EUV),接著發展4奈米製程的手機SoC,以及提升2.5D先進封裝量產能力,挹注成長動能,預估第四季營收達37.15億美元並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5%。聯電受惠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射頻IC、物聯網(IoT)應用等代工訂單持續湧入,8吋晶圓產能滿載,確立其漲價態勢,加上28奈米製程持續完成客戶設計定案,預估第四季28奈米以下營收年成長可達60%,整體營收達15.6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
DRAM教父高啟全離開紫光集團!下一步計畫曝光
被市場譽為台灣DRAM教父的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高啟全,在五年合約期滿後,於10月1日正式離開紫光集團。高啟全對外表示,階段性任務完成後接下來他要做自己的事。業界指出,高啟全要等紫光集團正式對外發布消息後,才想說明他的下一步計畫,在台灣繼續做半導體相關事業可能性高,且不排除自立門戶,從事再生晶圓事業。高啟全曾任台積電6吋廠廠長,並參與創立旺宏電子。高啟全於1995年被延攬擔任南亞科執行副總,帶領南亞科逐步轉換了好幾個技術世代,2004年與英飛凌合資成立華亞科後擔任南亞科總經理,並接手華亞科董事長。不過DRAM市場的起伏相當劇烈,再過去十餘年當中,英飛凌切割獨立的DRAM廠奇夢達、日本業者合組DRAM廠爾必達等,均陸續宣布破產倒閉。高啟全則帶領南亞科及華亞科化解經營困境並擺脫營運頹勢,並與美光建立技術合作關係。不過,美光合併華亞科一案,則是在高啟全離職後才開始進行並完成。高啟全在台灣DRAM產業歷練超過30年,於2015年10月由華亞科董事長位子退休,之後轉戰中國紫光集團,曾引起產業震撼。高啟全原來希望到中國紫光集團任職,可以結合兩岸優勢,打造記憶體聯合陣線,同時整合全球記憶體版圖。高啟全為紫光集團完成合併武漢新芯及NAND Flash整合,並成立長江存儲及完成3D NAND技術藍圖及產能布建。長江存儲2017年10月宣布透過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方式,成功完成中國自有技術3D NAND研發,2019年發表自有Xtacking架構的64層TLC 3D NAND並進入量產,今年則開始生產128層3D NAND。高啟全在去年8月底將武漢新芯總經理暨執行長一職,交棒給前聯電執行長、現同為紫光全球執行副總的孫世偉,高啟全轉而擔任紫光DRAM事業群執行長。不過,隨著美中貿易戰開打,高啟全雖然已接手紫光集團的DRAM事業,但DRAM要自主研發需要很長的時間,紫光的DRAM布局才剛起步,紫光重慶DRAM廠年底才要動工興建廠房,高啟全便已選擇離開,也引發業內高度關注。高啟全與紫光集團五年合約期滿,10月1日正式離開後將開拓另一番新事業。高啟全1日對本報表示,之後要做自己的事,現在不方便多說,到時大家就知道了。(圖/工商時報)實事求是 不隨陸半導體圈浮誇自大陸官方2015年成立大基金扶植中國半導體產業以來,在過去的五年當中,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出現「全民大煉鋼」的遍地開花景象,隨時都可聽到大陸的地方政府與某些名不見經傳的業界人士要合作蓋12吋晶圓廠,並且號稱幾年內要做到7奈米或5奈米等先進製程,或是宣稱二~三年內要衝刺月產能到10萬片或20萬片。但是,大陸半導體產業想要「超台趕美」、彎道超車,雄心壯志是有,但卻也過於不切實際,目的之一當然也是為了拿到大基金補貼款。在貿易戰持續升溫的情況下,如今來看,格芯中止成都建廠案,武漢弘芯至今難以收尾,雖說不是第一個案例,但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接下來還會有很多牛皮吹破的投資案爆開。但是,高啟全2015年到紫光集團任職並籌畫半導體投資案,到今年10月1日的五年約滿離職,他在如此浮誇的大陸半導體產業界,反而建立了一個實事求是、穩紮穩打的風格,不為了爭取補助款而說大話,也不會為了加速投產腳步而有侵權違法行為。高啟全在紫光集團的半導體投資第一案是長江存儲,三期的建廠規模是達月產能30萬片,雖然高啟全在任的五年當中,30萬片產能並沒有全部開出,但這反而正突顯了高啟全在大陸半導體業界獨樹一幟的特殊風格。他曾說過,建廠規畫不虛晃一招,技術未成熟前也不會貿然投產。高啟全協助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建立了中國大陸自有3D NAND技術及產能,後來接下了紫光集團的DRAM事業執行長一職。但DRAM開發要由無到有,五~十年時間跑不掉,又不能踩到其它業者專利紅線,無法一步登天。雖然合肥長鑫已宣稱擁有奇夢達技術來源、並要量產DRAM,但如此短的時間完成設計及量產,國際三大DRAM廠自然早已磨刀霍霍,等著檢視其是否有侵權問題。紫光集團DRAM事業才剛起步,高啟全已離開,這個局會如何演變,將是未來幾年台灣記憶體廠商最關注的話題。
格芯控侵權 美國ITC對台積電、聯發科展開調查
針對格芯(Globalfoundries)8月指控專利申訴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於當地時間26日決定對半導體產品、組件進行調查,共有22間公司列入調查名單,其中台積電、聯發科2大台灣企業也在名單內;一旦裁定侵權行為屬實,相關產品將禁止在美國市場銷售。據彭博資訊報導,格芯宣稱台積電晶片侵害格芯的專利,因此向美國ITC提出侵權訴狀,並在美國和德國聯邦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訴狀中除了提到台積電,還有蘋果、博通、高通等台積電客戶,要求禁止進口這些內含晶片的產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指出,美國晶圓代工廠投訴台積電等公司對美出口、在美進口和在美銷售的產品侵犯他們的專利權,違反1930年《關稅法》第337條,應該發出禁止令,停止、終止他們的行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表示,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實質決定,已將案件分配給行政法官,後續將舉行聽證會,由法官確認是否違反第337條,約在45天會完成調查設定目標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