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設施
」 伊朗 俄羅斯 以色列 中東 烏克蘭伊朗、敘利亞首都凌晨驚傳爆炸聲 以色列證實「精準打擊」
今(26日)凌晨伊朗首都德黑蘭和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傳出多起爆炸聲,據《CNN》報導,以色列國防軍證實,對伊朗軍事目標進行了「精準打擊」,此行動被視為對伊朗先前多次攻擊的報復。根據美國官員透露,美方知悉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但強調這是以色列的自衛行動,並未針對伊朗核設施或油田,美國無意參與其中。以色列軍方在聲明中表示,過去數月伊朗持續對以色列發動攻擊,因此以色列「有權利也有義務」回應,並已全面動員防禦與進攻能力。伊朗官方媒體《塔斯尼姆通訊社》率先報導了德黑蘭西部的多起爆炸,其他伊朗媒體也證實此事,當局目前尚未發表正式聲明。以色列此次打擊被認為是回應10月1日伊朗發射180枚飛彈的行動,當時伊朗針對以色列發動襲擊,以報復以色列對其盟友黎巴嫩真主黨的「斬首」行動。雖然那次襲擊對以色列並未造成嚴重損害,但以色列國防部警告,將讓敵人「付出慘痛代價」。同一時間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也傳出爆炸聲,據敘利亞國家通訊社《SANA》報導,當局正在調查爆炸原因,並證實敘利亞防空系統曾攔截敵對目標。此外,有當地居民向《CNN》表示,她在凌晨被遠處的爆炸聲吵醒,並提到德黑蘭一整天有大量伊斯蘭革命衛隊駐守。有多家外國媒體推測,這次爆炸可能是以色列報復伊朗的軍事行動之一。
亞馬遜進軍核電事業!投資逾5億美元開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
亞馬遜成為最新押注核能的科技巨頭,包括將投資超過5億美元開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谷歌14日也與美國核電企業簽署購電協議,看好SMR「快速安全」供電。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投資的Oklo Inc.,以及NuScale Power Corporation等開發新核電技術的公司,於美東時間16日股票跳漲約40%。為了發展資料中心,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需求,美國科技巨頭們已紛紛盯上了清潔能源核能來發電,也在過去1個月間推動美股核電概念股不斷走高。16日的最新報導顯示,亞馬遜成為新一家支持發展核能的科技公司,一口氣簽署了3項相關協議,特別是與電力公司合作建造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提供核能新來源有關。在亞馬遜的第2總部美國維吉尼亞州,亞馬遜與當地公用事業「道明尼能源公司」(Dominion Energy, Inc.)簽署協議,將投資超過5億美元,探索在道明尼能源公司現有的「北安娜核電廠」(North Anna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附近開發一個SMR項目,為雲端運算平台「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WS)供能。在亞馬遜的第1總部美國華盛頓州,其與州公用事業聯盟「西北能源公司」(Energy Northwest)達成協議,將為4座先進SMR的開發、許可和建設提供資金。這些反應器將採用亞馬遜投資、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下一代SMR反應爐與燃料領先開發商X-energy公司的技術來開發。此外,亞馬遜先前也簽署協議,將一個資料中心開設在美國賓州獨立電力生產商Talen Energy公司的核設施旁邊,不僅將直接為亞馬遜的資料中心提供無碳能源,還能幫助保護現有的核反應爐。根據亞馬遜官網介紹,簽署「創新核能專案協議」是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而投資SMR是亞馬遜向無碳能源轉型計畫的一部分。據悉,SMR是一種先進的核反應爐,發電量約為傳統核反應爐的1/3,但其體積更小,因此可以建在離電網更近的地方,與傳統核反應爐相比,SMR的建造時間更短,因此可以更快地投入使用,建設成本也更低,並可根據特定地點的需求進行調整,目標是2030年代初開始供電。而14日,另一科技巨頭Google也宣布,由於資料中心太耗電,已與美國核電企業Kairos Power簽署購電協議,爭取到2030年讓首批SMR實現「快速安全」供電,到2035年前部署更多反應爐,該交易預計將為電網帶來500兆瓦(megawatts)的「全天候無碳電力」。
傳以色列有意「數周內」結束黎巴嫩行動 納坦雅胡承諾「不動伊朗石油設施」
隨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衝突逐漸升溫,再加上伊朗對以色列發動飛彈襲擊,外界擔憂以色列可能會攻擊伊朗的石油基礎設施。但目前有消息指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已經對美國總統拜登承諾,不會攻擊伊朗的非核設施或石油設施。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兩名官員表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近日告訴美國總統拜登,以色列軍隊僅會打擊伊朗的軍事目標,而不會對非核設施或石油設施下手。報導中認為,以色列此舉被視為接受美國要求的「克制」,以避免擴大衝突的風險。伊朗在過去2週內對以色列發動了導彈襲擊,這也是近半年內第2次的直接攻擊,此舉也讓中東地區擔憂局勢可能惡化,甚至演變成兩國之間的正面軍事對抗。報導中指出,以色列的反擊行動將在11月5日美國選舉前進行,希望能避免給人「干涉美國選舉」的印象,同時也能避免被伊朗視為軟弱。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以色列攻擊伊朗的石油設施,可能會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影響全球市場;而攻擊核設施則可能導致衝突全面升級,甚至可能迫使美國直接介入軍事行動。相比之下,納坦雅胡選擇攻擊軍事設施的計劃,讓美國感到安心。在結束通話後,美國總統拜登決定向以色列派遣強大的導彈防禦系統,以增強以色列的防禦能力。美國五角大樓隨後宣布將派遣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到以色列,並派遣約100名美軍人員,該系統預計在未來幾天內抵達。以色列摩薩德(Mossad)情報機構的前情報主管帕爾蒂(Zohar Palti)表示,納坦雅胡必須在美國「呼籲克制」與國內要求「強力回應」之間取得平衡。帕爾蒂認為「伊朗已經失去了過去的克制,以色列勢必要針對飛彈襲擊事件回應必須回應。」但帕爾蒂也表示,如果沒有美國的武器,以色列也難以對伊朗開戰。1日當天,伊朗對以色列發射了近200枚彈道導彈,導致一名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喪生,至少兩處軍事設施遭到破壞。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伊拉瓦尼(Amir Saeid Iravani)表示,這次襲擊旨在「恢復平衡和嚇阻」。以色列情報主管帕爾蒂認為「上次我們的回應沒有傳達正確訊息,因此現在我們面臨的是在克制和報復之間的選擇。」
以色列宣布展開報復行動 傳伊朗秘密通訊「別太兇就結束衝突」
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已久,伊朗於1日深夜時,向以色列發射近200枚飛彈,導致雙方緊張局勢再度升高。以色列隨即宣布將展開重大報復行動,目前正在積極規劃。不過有消息指出,伊朗透過秘密管道向以色列傳遞訊息,表示若以色列的報復行動「有限度」,伊朗將考慮結束這一輪雙方之間的交火。根據外媒《耶路撒冷郵報》的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伊朗透過秘密途徑與以色列聯繫,表示只要以色列的回應是有限的,伊朗將視為這輪衝突已告一段落,然而報導中未具體提及以色列對該提議的回應。澳洲也於近日以以色列與黎巴嫩激進組織真主黨之間的衝突為由,警告其公民不要前往以色列,並敦促那裡的澳洲人在商業航班仍然可用的情況下,盡速離開該國。事實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1日遭遇伊朗飛彈攻擊後,誓言伊朗必須為此付出代價。外媒報導指出,以色列正考慮多項報復行動,可能包括打擊伊朗境內的石油設施、戰略目標,甚至不排除攻擊伊朗核設施的可能性。先前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師佛林(Phil Flynn)曾表示,伊朗發動攻擊後,以色列可能兌現其摧毀伊朗煉油和石油生產設施的威脅。紐約CFRA Research分析師格利克曼(Stewart Glickman)指出,伊朗每天生產約320萬桶原油,其中50%可能用於出口,因此「倘若以色列造成伊朗部分產能損失,石油市場將必須應對市場閒置產能的減少,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每日損失320萬桶。這對全球市場來說非常重大。」
美股收盤標普那指連6跌 輝達下挫10%創四年最大跌幅
聯準會官員一再降低降息預期,被視為鴿派的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周五(19日)也稱,通膨下降的進展再度停滯。科技股再度帶頭打壓美股大盤,標普和那指一年半來首次六日跌跌不休,那指自1月末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重創3月降息預期以來首次單日跌超2%,標普創去年3月矽谷銀行倒閉風險衝擊以來最差單周表現。三大美國股指周五開盤漲跌不一。標普500指數盤初幾度轉漲,早盤轉跌後保持跌勢;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低開低走,午盤曾跌逾2.4%,自1月31日鮑威爾暗示短期內不會降息當天以來,首次盤中跌超2%;高開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全天保持漲勢,盤初即漲超百點,早盤漲超200點,午盤漲幅大多超過200點,刷新日高時漲近330點。中東衝突周五盤中有所緩和,在亞市盤中以色列導彈擊中伊朗目標後,伊朗表態剋制,稱其核設施未受損,美國國務卿稱美方未參與以色列襲擊。最終,標普和納指連跌六個交易日,均創2022年10月以來最長連跌日。標普收跌0.88%報4967.23點,單周累跌3.05%,創2023年3月以來最大周跌幅;那指收跌2.05%報15282.01點,單周累跌5.52%,創2022年11月4日以來最大周跌幅,且自2022年12月以來首次連跌四周;道指收漲211.02點,漲幅0.56%報37986.40點,止住兩週連跌趨勢。公佈第二季營收指引遜色,並將停止報告季訂閱用戶數引發增長放緩擔憂後,串流媒體巨頭網飛盤中跌超9%,創兩年多來最慘日跌;AI標杆輝達重挫10%,市值一日失血超2000億美元,創史上第二大美股市值單日降幅,領跌科技巨頭七雄;今年初以來翻倍大漲的AI「妖股」超微電腦在確定本月末發佈業績後慘遭拋售。FAANMG六大科技股中,Meta收跌4.1%,回落至2月21日以來收盤低點;亞馬遜收跌近2.6%,連跌六日至3月18日以來收盤低點;微軟收跌近1.3%,連跌三日,刷新1月31日以來低點;蘋果收跌1.2%,五連跌至2023年4月26日以來收盤低點;連漲兩日的Alphabet收跌1.1%,刷新週二所創的4月5日以來低點。此外,晶片股總體午盤加速下跌、跑輸大盤,費城半導體指數和半導體行業ETF SOXX分別收跌約4.1%和4%,連跌三日至2月1日以來收盤低位,本周分別累跌9.2%和9%。其中周四收跌近4%的台積電ADR早盤曾跌4.2%,收跌3.5%,在發佈業績的本周累跌10.4%;到收盤Arm近17%,AMD跌5.4%,美光科技跌4.6%,英特爾2.4%。
中東戰情快速升溫 油金雙漲股市綠油油
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報復性攻擊,中東緊張情勢急遽升溫,避險情緒瀰漫市場,金價再度衝破2,400美元大關,油價大漲超過3%,國際股市也是慘綠一片。中東地緣政治衝突加劇,投資人急奔安全資產,19日倫敦現貨金價勁揚,再度站上2,400美元大關,觸及當日高點每盎司2,417.59美元,上周創下2,431.29美元的歷史天價,本周可望拉出周線連五紅。德國商業銀行報告指出,黃金年底目標價由原先的2,200美元提高至2,300美元,但聯準會降息蒙生變數下,該行對金價漲勢續航力存疑。高盛近日將黃金目標價上調到2,700美元;瑞銀更樂觀,目標價上看4,000美元。以色列疑似同時襲擊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中東戰事擴大加深油市供給疑慮,國際油價19日漲幅一度超過3%,但隨後因伊朗淡化攻擊事件,油價反轉走跌。傳出被以色列彈襲的省份伊斯法罕,為伊朗核設施所在地,但伊朗官方稱當地的爆炸聲為防空系統擊落無人機所致,德黑蘭當局也聲稱暫無報復以國打算。中東局勢惡化升高投資人避險情緒,美股三大指數18日全黑,標普500指數連五個交易日下挫,創去年10月來最長連跌紀錄。投資人因中東戰雲密布風險趨避,反映在19日美股期貨盤走跌,正式交易三大指數以平盤開出。周五亞股在日股領跌下慘綠一片,日經225指數收盤暴跌1,011.35點或2.7%,收在37,068.35點,寫下19個月來最慘單日跌幅。泛歐STOXX600指數跌0.5%,來到逾1個月來新低。MSCI AC世界指數跌0.38%,觸抵2個月低點。俗稱華爾街「恐慌指數」的CBOE波動率指數(VIX),19日升至去年10月底來新高。斯巴達資本證券公司(Spartan Capital Securities)首席市場經濟學家卡迪洛(Peter Cardillo)指出,一旦情勢明朗,市場鬆一口氣脫離低點,地緣衝突雖向來是市場擔心的要素,但比起地緣政治疑慮,企業獲利更能反映基本面。
以色列突轟伊朗「核設施所在省分傳爆炸」 分析:恐引發可怕後果
中東局勢緊張,以色列19日對伊朗多地發動襲擊,報復伊朗上週末打擊以色列。伊朗方面表示,已擊落數架以色列的無人機「目前未遭飛彈攻擊」,不過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國際關係專家說法,若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再度升級,可能會引發「非常可怕的後果」。以色列19日對伊朗多地發動襲擊,報復伊朗上週末打擊以色列。(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綜合外媒報導,伊朗13日晚間發射300多枚飛彈、無人機打擊以色列境內目標,報復以色列4月初空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伊朗外交機構並炸死伊朗革命衛隊將領,以色列隨後揚言反擊,並在19日對伊朗多地發動襲擊,根據《法新社》引述伊朗《法斯通訊社》(Fars)報導,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西北邊的謝卡里(Shekari)空軍基地附近可聽見「3起爆炸聲」。不過據伊朗太空總署發言人達利里安(Hossein Dalirian)表示,已成功擊落「數架」無人機,報導稱,伊朗中部伊斯法罕市(Isafahan)的一座機場附近可聽到爆炸,伊朗數個核設施位於伊斯法罕省,其中包括伊朗鈾濃縮計畫的核心納坦茲(Natanz)設施。彭博社資深評論員戈許說法,稱19日的襲擊行動已將以色列和伊朗兩國之間的衝突帶入「未知領域」。(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法斯通訊社》指出,位於伊斯法罕市西北方的加賈沃斯坦(Ghahjaworstan)市也傳出爆炸,包含附近駐有戰機的基地,據傳軍方雷達是對方打擊目標之一;伊朗多個省份的防空系統均啟動運作。另外,CNN指出,目前飛往德黑蘭、伊斯法罕、希拉茲市以及飛往伊朗西部、西北和西南部機場的航班均已停飛。CNN還引述《彭博社》資深評論員戈許(Bobby Ghosh)說法,稱19日的襲擊行動已將以色列和伊朗兩國之間的衝突帶入「未知領域」,並稱隨著冒險行動的升級「情況可能很快就會變得十分嚴峻」。根據戈許指出,「激烈的戰爭已經爆發,伊朗的反應難以預料。伊朗可能會透過黎巴嫩和伊拉克的代理人攻擊以色列,但他們也可能向加薩的哈瑪斯或葉門青年運動尋求幫助」。
中東局勢緊張! 華爾街日報:伊朗最快48小時內對以色列發動報復攻擊
中東地區局勢持續升溫,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伊朗最快週末前會對以色列展開攻擊,原因是以色列上週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動攻擊時,炸死包含一名伊朗革命衛隊精銳聖城旅(Quds Force)將領在內的多名軍官。針對伊朗威脅報復攻擊,各國政府及航空公司也高度警戒,包括美國和俄羅斯也都出面呼籲伊朗和以色列克制。伊朗可能對以色列發動報復空襲,美國保持高度警戒,俄羅斯也呼籲伊朗和以色列克制。(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報導,以色列目前積極備戰,預估伊朗會在24至48小時內以中程飛彈攻擊以熱烈南部或北部,另外《路透社》引述多名消息人士說法,伊朗外交部長艾密拉多拉安(Hossein Amirabdollahian)7日訪問波斯灣阿拉伯國家阿曼時,曾向華府傳達伊朗的訊息,表示一定會對以色列做出回擊,但反擊方式會避免情勢大幅升級,不會倉促行事。《華爾街日報》也同時引述一位了解伊朗高層情況的人士表示,伊朗確實正在討論攻擊計劃,但德黑蘭尚未做出最後決定。另外,美國情資稍早的通報顯示,伊朗或代理人恐很快會對以色列的人、事、物攻擊;美方一名知情官員表示,美國的情報指向伊朗報復攻擊就在近日內,「很可能在以色列國土,而非海外他處的以方目標」。伊朗駐敘利亞大馬士革大使館1日遭到空襲,指控以色列犯案。(圖/達志/美聯社)最近幾個小時裡,一些親伊朗革命衛隊的社媒帳號貼出模擬飛彈攻擊以色列位於海法(Haifa)的機場與在狄莫納(Dimona)核設施的影片。一名伊朗官員此前聲稱若要攻擊,會選以色列的電廠與海水淡化廠。不過這名伊朗革命衛隊顧問透露,哈米尼尚未拍板選項,對直接攻擊時飛彈恐被擊落、招致以色列大舉反擊伊朗戰略基礎設施等反效果仍有顧慮,「打擊方案全呈交最高領袖面前,但他還在盤算政治風險」。針對伊朗對以色列發出威脅,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12日會晤時,重申美國對以色列的安全承諾,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經請中國大陸、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和歐洲國家外交部長通話,呼籲他們發揮影響力,敦促伊朗不要升高中東地區局勢,包括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也指出,避免破壞中東穩定,呼籲各方保持克制,而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則警告,德黑蘭絕對不能將中東拖入更廣泛衝突。
美《外交家》雜誌苦勸賴清德「不可廢核」 點名台灣「能源最不安全經濟體之一」
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在1月底撰文點名台灣「是已開發國家中,能源最不安全的經濟體之一」,且台灣恐無法承受核電退役的代價,直言此舉不但會損害國家安全利益,還無法實現減碳的氣候目標。 《外交家》1月31日以《台灣選舉對能源安全有重大影響》為題、〈台灣新當選的總統,有機會扭轉政府自我毀滅性的逐步廢核路線〉為副標撰文指出,「台灣下一任總統是民進黨(DPP)的賴清德,該黨計劃在2025年之前退役所有核電廠。台灣是已開發國家中能源最不安全的經濟體之一,無法承受核電退役的代價,廢核必會損害其國家安全利益,以及氣候目標。 」報導續稱,在現任總統蔡英文的執政時期,台灣關閉了3座核電廠中的其中2座,這也讓2017年以來已發生3次嚴重大停電的電網承受更大的壓力。而且台灣最後一座運行的核電廠將於明年夏天退役。因此,當選新任總統的賴清德迫切需要製定一項計劃,來確保台灣的能源未來。」《外交家》也點出關鍵,核能其實長期以來都是台灣基載電力的基礎,但是由於政治反彈,其供電量變得不再穩定。民進黨自成立以來,一直選擇與反核的環保團體結盟,使得他們一直主張反對核能。比如民進黨第一位總統陳水扁,就率先提出「非核家園」,並提到2025年結束台灣的所有核電,這個政策至今仍是民進黨的主張,沒有看到試圖修正的痕跡。此外,2011年日本福島電廠發生核外洩災難,也增強了民進黨的反核立場,並因此得到廣泛支持,大量的群眾在往後幾年發動多次大規模反核抗議,衝擊當時的國民黨馬英九政府,迫使他們停止核四廠的建設。然而,近年來發生數場大規模停電,造成數百萬美元損失以及民眾的死亡後,台灣島內主張保留核能發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2018年,1000萬選民中的60%在公投中否決了全面淘汰核電的提議,但2021年有400萬選民否決了關於完成四號核電廠建設的另一次公投。2024年總統競選期間,台灣主要反對黨發起競選活動,要求重啟台灣退役核電廠的運作。就連賴也表示,他將考慮讓一座反應爐繼續運作以應對緊急情況。然而,要做到這一點,賴清德需要延長台灣最後一座發電廠的營運許可證,儘管在法規上,更新的最後期限幾年前就該申請了。報導認為,雖然偏離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和反核政策,會疏遠賴清德原先的支持者,但逐步淘汰核能也會帶來政治後果。尤其在兩岸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逐步淘汰核能將嚴重損害台灣的能源安全,「截至2022年,台灣97%的能源依賴進口。蔡英文政府用天然氣取代煤炭和核電的策略,使得發電容易受到外部干擾。北京可以透過海上封鎖扼殺該島的發電能力,完全無需採取全面入侵。而且台灣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很少,其天然氣庫存只能維持11天。相較之下,核電廠無需補充燃料即可連續運轉長達18個月。」雖然台灣的反核團體,一再認為地震可能導致核電廠事故,甚至核電廠可能在軍事衝突期間,被中共視為攻擊目標,且核反應留下的永久廢棄物沒有解決方案。然而,《外交家》卻認為「這些擔憂被誇大了!因為核電廠有強大的安全設計,使核設施能夠承受嚴重的地震活動。像是1999年發生致命的「921大地震」時,所有反應爐均安全關閉並在2天後重新啟動。至於核電廠是否會遭到共軍攻擊?報導認為,北京武力犯台的最終目標是要統治該島嶼,而非徹底摧毀它,攻擊核電廠造成的長期污染不符合該目標,也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要是台北與北京發生戰爭,北京幾乎可能攻擊核電廠。至於核廢料的問題,芬蘭和瑞典等國,目前也正在建造乏燃料和核廢料的永久儲存設施,並非無解。另外,如果台灣完全淘汰核能,也將面臨能源短缺的風險。核能可以幫助解決電力吃緊問題,因為它可以為台灣耗電的高科技產業提供充足且廉價的電力。2023年核電平均成本為每度電新台幣1.41元。這低於再生能源(新台幣2.27元)和化石燃料(新台幣3.57元)的價格。 《外交家》還警告,要是沒有核電,必將危及台灣走向碳中和的路程。政府的目標是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佔能源生產的比例擴大到20%,但目前僅有10%,顯然不可能在接下來的1、2年內完成剩餘的目標,「核電的生命週期排放量低於太陽能,因此可以在能源生產脫碳方面補充再生能源。並且,多數再生能源都會面臨天氣和季節轉換時產生的「間歇性」問題,因此核能才是提供基載電力的最理想選擇。」報導最後也建議賴政府,應該先完成核四廠,並重新運轉,因為該電廠電力非常強大,可滿足台灣5%以上的電力需求,其他3座核電廠也不該放棄,應在檢查和維修後,延長其使用壽命,「不然就連鄰國韓國和日本,都在逆轉福島核事故後逐步淘汰核電的政策了。」《外交家》在文末也苦勸賴清德,若台灣島內的政治反對聲浪仍無法克服,那麼賴政府至少應該保留台灣的核工專業人才與知識。否則若失去那些維護與運轉核能的工業能力、安全措施和監管框架,要再重建就必須耗費數年的時間才有可能,「要是不喜歡現有的核電廠,那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也該列為選項,保留其核子專業的基礎能力,將使台灣能夠在新技術成熟後部署它們。」
烏克蘭指控俄軍將引爆札波羅熱核電廠 國際原子能總署回應了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於5日的演說中指控俄軍,疑似在其佔領的歐洲最大核電廠札波羅熱電廠(ZaporizhzhiaNuclear Power Plant,ZNPP)安裝了「爆炸裝置」,籲請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對此,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則回應,目前並沒有在ZNPP的反應爐周圍發現明顯的爆炸裝置。據CNN的報導,烏克蘭外交部隨後又在6日於社群媒體上聲稱:「俄軍在ZNPP部署軍事人員,並在至少3個反應爐周圍建立防禦工事,甚至安裝爆炸裝置,恐直接釀成歐洲最大核電廠事故。」對此,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則反駁稱,基輔政權破壞ZNPP的可能性「極高」,並警告相關行動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因此,我們肯定會採取一切措施來應對這一威脅。」面對俄烏雙方的互相指控,IAEA則在6日指出,目前並沒有在ZNPP的反應爐周圍發現明顯的爆炸裝置,但該機構也要求俄軍允許相關人員進入核設施做進一步的確認,尤其是「3號和4號反應爐的屋頂、渦輪機大廳,以及反應爐的冷卻系統。」報導補充,烏克蘭國家核能發電公司(Energoatom)為防止類似新卡科夫卡水壩(NovaKakhovka dam)爆炸事件的悲劇重演,已在6月10日就將ZNPP最後一座運行中的反應爐轉成「冷停機」狀態,而這項措施將有效降低爆發大規模核災的可能性。
瓦格納僱傭軍叛變落幕…憂俄國境內再次動亂 核武去向備受關注
瓦格納僱傭軍叛變行動24小時後閃電落幕,領導瓦格納的普里格津流放白俄羅斯。整起事件讓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恐懼再起,西方認為如果俄境內發生動亂,那麼俄羅斯核武去向勢必成一大隱憂。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美國科學家聯盟估計,俄羅斯2022年擁有5977枚彈頭,而美國則有5428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官員表示,收集有關俄羅斯戰略部隊指揮結構以及庫存安全等信息,一直是美國間諜機構的首要任務之一。但普丁2022年8月決定停止美國根據《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檢查俄羅斯核設施,讓美方的資訊收集工作變得更困難。據《路透》報導,美國前情報官員表示,俄羅斯街頭坦克的圖像讓人想起1991年蘇聯共產主義強硬派失敗收場的政變,也引發外界擔憂蘇聯核武庫安全及「不受正規指揮結構控制」(rogue)的指揮官竊取彈頭的可能性。中情局前高官波利梅洛普洛斯說,「情報界將高度關注(俄)核儲備。」曾任俄國分局長的中情局前高官霍夫曼則表示,「你會想知道誰擁有核武器控制權,因為擔心恐怖分子或像(車臣領導人)卡狄羅夫這樣的壞人,可能為了獲得影響力而取得核武。」美國官員表示,他們並不認為俄戰略和戰術武器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脅。美國安委員會發言人說,「我們沒有看到俄羅斯核力量的部署有任何變化。」不過,核武的安全性一直讓華府憂心。一位美國會消息人士指出,克宮近年來投入額外資源來實現其武器庫現代化,「俄羅斯的戰略力量總體上是井然有序的」。霍夫曼指出,美國及盟國很想知道,如果俄羅斯換了領導人,新當局將如何使用這些核武。他說,「他們可能向西方勒索任何想要的東西,可能不會遵循與普丁同樣的規則。」
大陸就「解決烏克蘭危機」提12點立場 籲:啟動和談停火止戰
中國外交部網站2月24日消息,中國外交部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十二點中國立場:一、尊重各國主權。二、摒棄冷戰思維。三、停火止戰。四、啟動和談。五、解決人道危機。六、保護平民和戰俘。七、維護核電站安全。八、減少戰略風險。九、保障糧食外運。十、停止單邊制裁。十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十二、推動戰後重建。一、尊重各國主權。公認的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嚴格遵守,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切實保障。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各方要共同維護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國際法應當得到平等統一適用,不應採取雙重標準。二、摒棄冷戰思維。一國的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不能以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來保障。各國的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著眼世界長治久安,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防止形成陣營對抗,共同維護亞歐大陸和平穩定。三、停火止戰。衝突戰爭沒有贏家。各方應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澆油,不激化矛盾,避免烏克蘭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支援俄烏相向而行,盡快恢復直接對話,逐步推動局勢降級緩和,最終達成全面停火。四、啟動和談。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國際社會應堅持勸和促談正確方向,幫助衝突各方盡快打開政治解決危機的大門,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和提供平台。中方願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五、解決人道危機。一切有利於緩解人道危機的舉措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人道主義行動必須遵守中立、公正原則,防止將人道問題政治化。切實保護平民安全,為平民撤離交戰區建立人道主義走廊。加大對相關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改善人道主義狀況,提供快速、安全、無障礙的人道主義准入,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支援聯合國在對衝突地區人道援助方面發揮協調作用。六、保護平民和戰俘。衝突當事方應嚴格遵守國際人道法,避免襲擊平民和民用設施,應保護婦女、兒童等衝突受害者,尊重戰俘的基本權利。中方支持俄烏交換戰俘,各方應為此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七、維護核電站安全。反對武裝攻擊核電站等和平核設施。呼籲各方遵守核安全公約等國際法,堅決避免出現人為核事故。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為促進和平核設施的安全安保發揮建設性作用。八、減少戰略風險。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應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防止核擴散,避免出現核危機。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使用生化武器。九、保障糧食外運。各方應均衡全面有效執行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簽署的黑海糧食運輸協定,支援聯合國為此發揮重要作用。中方提出的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為解決全球糧食危機提供了可行方案。十、停止單邊制裁。單邊制裁、極限施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製造出新的問題。反對任何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有關國家應停止對他國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為烏克蘭危機降溫發揮作用,也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創造條件。十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各方應切實維護現有世界經濟體系,反對把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共同減緩危機外溢影響,防止國際能源、金融、糧貿、運輸等合作受到干擾,損害全球經濟復甦。十二、推動戰後重建。國際社會應採取措施支持衝突地區戰後重建。中方願為此提供協助並發揮建設性作用。
俄羅斯如動用核生化 美國與歐盟警告將做出回應
北約組織(NATO)、七大工業國集團(G7)及歐盟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接連舉行了3場峰會,G7在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警告俄羅斯勿在烏克蘭動用生化武器,並稱將不遺餘力地追究俄國總統普丁對俄軍侵烏的責任。美國總統拜登則表示,他支持將俄國逐出20國集團(G20)這一國際經濟合作論壇。G7領袖在聲明中要求俄國撤軍,並譴責俄軍傷及烏克蘭平民和攻擊包括醫院和學校等公共設施的暴行,還稱國際刑事法院將協助蒐集戰爭犯罪證據。聲明中又警告俄國,不要在攻打烏克蘭的過程中動用生化武器或核武,並要求俄國避免可能使核設施面臨危險的行為。拜登也警告,如果普丁使用大規模殺傷性的核生化武器,美國和北約將做出回應。NATO特別峰會聲明則呼籲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維護《聯合國憲章》確定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維護國際秩序,不支持俄國發動的戰爭或幫助俄規避相關制裁,NATO祕書長史托騰柏格會後重申了上述立場。25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回應說,美國和NATO應當同俄國開展對話,而不是再打一場新冷戰。拜登在出席NATO峰會時,重申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以及強化NATO的承諾,並在記者會上表示,支持將俄國逐出G20,但這將取決於G20成員國。拜登又說,如果G20其他成員,包括本年度輪值主席國印尼不同意這麼做,至少也應邀請烏克蘭出席G20會議。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25日則指,華府孤立俄國的路線站不住腳,還稱若被逐出G20,也不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在24日歐盟峰會首日,各國圍繞對俄國實施能源禁運問題仍分歧嚴重。為此,美國與歐盟達成協議,美方將在2022年底前向歐洲國家供應至少150億立方公尺的液化天然氣,以減少該地區對俄國燃料進口的依賴。拜登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並於25日宣布成立特別工作組,以減少歐洲對俄國化石燃料的依賴。拜登25日預定轉往波蘭訪問,而根據白宮的聲明,他將到距離烏克蘭邊境約80公里的波蘭城市熱舒夫,波蘭總統杜達將在當地歡迎他。拜登將聽取有關波蘭如何處理數百萬烏克蘭難民的簡報,並在熱舒夫會見駐紮在波蘭的美軍第82空降師士兵。
才核協議談判 伊朗核設施進行飛彈試射傳「巨大爆炸聲響」
才剛結束與大國之間的重啟核協議談判,伊朗納坦茲(Natanz)的核設施於4日傳出巨大的爆炸聲響,雖然伊朗當局表示,是軍方在附近測試一個飛彈系統,但仍有不少人心存懷疑。根據外媒報導指出,距離納坦茲核設施20公里之遠的巴魯德市(Badroud),有不少民眾在4日看到了一到光芒劃破天際,同時天空中也傳來轟然巨響。伊朗軍方發言人塔力哈尼(Amir Tarikhani)表示,他們當時在納坦茲進行一個飛彈系統的測試,同時也強調演習是在完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的「沒有好擔心的地方」。報導中指出,位於納坦茲的核設施,是伊朗濃縮鈾計畫中的關鍵設施。在此之前,伊朗曾在2020年4月對外表示,該設施內的離心機每小時可以製造9公克「濃度60%」的濃縮鈾。但其實在2015年簽署的協議中,伊朗曾同意減少濃縮鈾的產量、離心機的數量,同時也答應不再生產濃度超過3.67%的濃縮鈾。2018年時,美國前總統川普曾單方面指控伊朗,並退出與伊朗的核協議,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也因為經濟制裁的關係,在11月29日第7輪的和協議談判中,是與英、法、中、俄、德等國家進行協商,但伊朗拒絕與美國直接對話,美國僅能從旁取得資訊。一名美國官員表示,伊朗在這次的談判中提出的要求,讓前6次的談判完全付諸流水,該名官員認為,伊朗只想透過談判取得更多,逼世界各大國家妥協,這也等於這次的談判是毫無結論可言。
普丁隱藏的禁忌之城!蘇聯核計畫發源地曝光 當地居民卻「備感尊榮」
俄羅斯是目前少數公開持有核武器的國家,近日就有媒體深入探訪,發現了自蘇聯時代就開始的核武基地,在當地除了有嚴格的出入控管外,還有著極高的輻射,但當地居民卻是「備感尊榮」。根據《太陽報》報導指出,這個神秘的俄羅斯城市名為奧焦爾斯克(Ozersk),位於車裡雅賓斯克州,是個「保密行政區」,出入都有嚴格的管制,而且拒絕外國人的進入,周遭都被鐵絲網給包圍著,入口處甚至直接立上一個牌子「禁止進入」。奧焦爾斯克自蘇聯時代起就是核武基地,當時,在饑荒瀰漫著整個蘇聯的時候,蘇聯的官員會選擇一些自願者入住此地,他們的工作就是在這協助政府製作核武,以換取免費、充足的食物與住所。但相對的,由於涉及軍事機密的關係,入住到此地的民眾都不能與外界有聯繫,導致不少民眾的親屬都以為他們「消失了」。奧焦爾斯克自然也是美蘇冷戰時期,蘇聯內最大的核武產生基地。那蘇聯解體後呢?根據媒體的調查,俄羅斯目前仍然是世界排名前面的核武擁有國,預估總共有6490顆核彈頭,僅次於美國。而有電影製片莎米拉(Samira Goetschel)在2016年時,以俄羅斯的「40號城市」為主題,拍攝了紀錄片。事實上,這個「40號城市」,其實就是現在的奧焦爾斯克,奧焦爾斯克在1954年設置城市,1945年後稱為車里雅賓斯克-40,直到1994年才改為奧焦爾斯克。根據莎米拉的描述,當地被湖泊與森林所包圍的,看起來環境非常優美寧靜,但其實暗藏危機。根據測量,當地的核設施傾倒了2億居里的放射性物質,這個數字相當於4個車諾比核電廠。除了當地居民受到影響外,附近有50萬人也受到輻射影響。即便環境如此惡劣,但莎米拉描述,奧焦爾斯克看起來就像1950年代的美國小鎮,純樸、自然、優美,而且當地的人民也知道他們生活在受汙染的環境中,卻以此引以為傲,甚至大多數的人都不想離開,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俄羅斯的「欽選者」,這是從第一代居民就流傳至今的觀念,直到現在,當地的民眾依舊是以此引以為傲。奧焦爾斯克依舊維持著蘇聯時期的習慣,居民可以在這獲得免費的食物、住所,甚至是一切「最好的東西」。當地居民甚至很難理解其他地方居民的心態,即便他們正在被核輻射慢慢侵蝕,但他們仍追求心理面的和平生活。當地居民甚至認為奧焦爾斯克周遭的鐵絲網,是隔絕外面的侵擾,而非是限制自己的行動。
金生死未卜 傳美韓軍事計畫已備整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病情牽動東亞安全局勢,ㄧ旦金正恩病故,美韓就有可能啟動一系列「502X」的系列絕密軍事計畫,牽制大陸軍事干涉的同時,顛覆北韓,實現南韓主導的朝鮮半島統一。1973年,美韓聯合部隊依據共同防禦北韓入侵作戰想定,提出5027(OPLAN 5027)北韓基本作戰計畫。50代表美軍太平洋司令部,2代表朝鮮半島,7則是作戰計畫序號。計畫幾乎每年更新,內容細到美軍到達作戰區時間。經過40年的演變,美韓在5027計畫的基礎上,又推出了5026、5028、5029、5030、5015等針對北韓各種事態,環環相扣的具體作戰計畫,其中5029計畫專門針對北韓政權更替。最基本的5027計畫主要想定北韓主動開戰,美軍協助保衛首爾並反攻;其中分支5027-00計畫規定,一旦開戰,美軍90天內至少要派69萬作戰部隊參戰;5027-94想定美軍反攻界限越過三八線,直取平壤;5027-96則是與日簽署協定,開戰可使用日本軍事基地;5027-98則是全面入侵,推翻北韓政府;最新的5027-04是美軍在朝鮮半島建立國家級飛彈防禦系統。而5015、5026都是針對北韓指揮中樞、核設施等關鍵目標實施外科手術打擊的想定;5028則是想定美國同時在朝鮮半島、中東開戰的情況;5029則是應對北韓面臨政權交替、軍事政變等政權垮台後的想定;5030則包含了心理、網路戰,及破壞北韓財政體系等非傳統作戰,促使北韓軍隊對領導人發動軍事政變。「502X」系列計畫也已對大陸出手協助北韓作出想定,其評估美韓聯軍加上駐日美軍後方援助,能在兩周內攻占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