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研所
」就在明天!日本啟動核廢水排海 預計持續排放30年
日本政府22日召開相關閣僚會議拍板,將於明(24)日啟動核廢水排海作業。首相岸田文雄表示,「今後就算需要數十年的較長時間,作為政府都將負起責任應對,直到處理水(核廢水)處置完畢。」包括大陸外交部、香港特首李家超、韓國等環團均表達抗議和譴責;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示,將持續與國際環境組織共同串連行動。2011年日本311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輻射外洩,事故發生至今已過12年。岸田政府有意透過實現核廢水排放,來加速核電廠的廢爐,推進福島的復興。日本閣僚會議商定,將加強確認安全性的放射性物質監測,並在網路上發布有關核廢水輸送管道的輻射濃度、汙水流量、水泵流量、核廢水稀釋後的氚濃度等訊息。根據計畫,日本至少需要花30年時間排放約130萬噸處理過的核廢水。岸田指出,「國際社會的正確理解正切實擴大」,但日本「全漁聯」發聲明反對核廢水排海。韓國多個環保團體強烈譴責並敦促日方立即撤銷;韓國政府則稱,日方計畫「並不存在科學和技術問題」,但並非贊成或支持,若實際排放與計畫有出入,將立刻要求停止。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日本政府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汙染風險,中方嚴重關切並強烈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香港及澳門則宣布自24日起,禁止源自東京、福島、千葉、櫪木、茨城等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香港日式餐廳業者更預計,未來半年可能有一半日式餐廳將停業。相較日本鄰近國家強硬反應,我原能會表示,國內已透過跨部會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為,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的取樣檢測,迄今檢測結果均無輻射異常,未來亦將持續監測,滾動調整監測計畫。另原能會核研所已與氣象局合作進行氚廢水擴散濃度動態模擬分析,結果顯示約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而氚濃度約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屆時濃度已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對台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
日最快8月底排核廢水…中韓強勢反彈 台灣輻射監測恐有問題
日本政府最快8月底排放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圖/路透)日本最快8月底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大陸、韓國皆強勢反彈,蔡政府雖承諾公開海水及生物輻射檢測數據,但是審計部報告揭露,部分輻射監測數據並未公開在「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負責檢測的生物氚檢測實驗室,也尚未申請國際認證。日本預告將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間,啟動福島核廢水排海計畫,陸、韓持續抗議,韓國民眾甚至掀起海鹽、海產品搶購與貯存潮。大陸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網站9日發布工作文件,羅列9大理由,敦促日方停止強推計畫。陸、韓反對排海 蔡政府態度「溫和」相對於陸、韓的強烈表態,蔡政府態度「溫和」,形同接受日本排放核廢水的決定。原能會強調,已透過跨部會與食藥署、農委會、海委會等單位合作執行日本進口食品、環境生態樣品等取樣檢測。外交部則重申,未來會持續敦促日方在符合國際標準及規範下執行排放作業。原能會曾承諾,會針對台灣鄰近海域海水及重點洄游魚類監測放射性物質,並公開監測資訊。審計部指出,國海院已於2022年完成加馬輻射偵檢儀與錨碇浮標系統整合、布放及試營運,並已完成「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上線作業,但是浮標站偵測所得數據,並未公開於該平台,也未於海洋委員會「Ocean-Taiwan」平台之海域輻射專區揭露。審計部報告 揪輻射監測兩大問題審計部認為,浮標站既已建置,可對海域輻射銫-137進行自動連續監測,並可遠端即時傳輸,對輻射異常事件具預警能力,因此為建立完整監測數據,全面提供民眾查詢,函請原能會協調國海院研議公開浮標站即時監測資訊可行性。經查,「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是以燈號顯示安全與否,目前指標皆為綠燈,尚未公布完整監測數據。原能會昨晚說,含氚廢水主要核種氚所釋放的輻射為低能量β輻射,無法以浮標的加馬輻射偵檢儀直接量測,必須將海水取樣至實驗室進行分析,我國作法與其他國家、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均相同。原能會回應 實驗室有取得其他認證審計部並提及,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在2022年6月成立國內首間生物氚檢測實驗室,以檢測、評估日本排放核廢水對海域生態及人類攝食輻射的影響,但因國內無其他實驗室進行生物氚檢測,導致無法透過實驗室間比對申請ISO/IEC 17025認證。審計部要求,持續擴充實驗室檢測能量及精進檢測技術,並積極尋覓具相同設備的實驗室進行比對,應儘早通過實驗室認證,以確保檢測品質,並提升國人信賴度。原能會指出,該實驗室已依據ISO/IEC 17025的品質要求建立,目前是併入核研所既有的實驗室體系下取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日相岸田文雄預訂18日與美國總統拜登、韓國總統尹錫悅在華府附近大衛營舉行峰會。屆時,岸田將向美韓領袖解釋有關「核處理水」安全性與排放後應採取的措施,以取得理解。日媒報導,待岸田訪美返國,主持跨部會會議後,就會決定排放日期。
核研所驚爆31名官員集體升遷舞弊 原能會:3篇雷同報告已先下架
原能員近期風雨不斷,繼主委謝曉星爆職場性騷擾爭議後,近日再被爆出所屬核能研究所31名官員涉升遷報告舞弊,所長陳長盈、副所長李海光均在內。原能會表示,31篇研究報告經查處後屬於陞遷日期較其博士學位取得為早,或是陞遷著作並未引用其碩博士論文等,另有3篇研究報告經初步檢視後確實與被檢舉當事人碩博士論文雷同,已經下架。據媒體爆料,核研所長陳長盈於2012年升簡任研究員提交的報告中,方程式與代碼解釋部分與台大研究所某林姓碩士生論文雷同;副所長李海光則是把自己的博士論文重新包裝來提交升官研究報告,總計31名高管透過重新包裝論文來晉升。原能會表示,原能會自今年初受理陳情人以具名方式檢舉核能研究所陳長盈所長等34人疑有不當陞遷事宜,經半年來專案小組逐一比對34位核研所同仁與陳情者所提供34篇論文之陞遷結果,其中有31篇研究報告,經查處後屬於「陞遷日期較其博士學位取得為早」或是「雖陞遷日期在學位取得後,但陞遷著作並未引用其碩博士論文」。以所長陳長盈為例,其於2012年所提之陞遷著作為「Strategy to optimize cathode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a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及「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a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System Using the Methanol Sensor-less Control Method」等,與檢舉人所提供之碩士論文並無相關。原能會指出,另查有3篇研究報告,經初步檢視後確與被檢舉當事人碩博士論文雷同,為求審慎並昭公信,已要求核能研究所於4月15日將上述3篇研究報告先行下架,惟考量被檢舉人之權益,目前已委請外部專家學者進行第二次之檢視。後續將俟第二次檢視結果出爐確認後,再依陞遷及獎懲相關規定予以議處。另為避免類此情事再發生,在調查進行中,本會也5月6日同步要求核研所修正晉陞辦法,明文規定不得以碩博士論文或雷同內容作為提報晉陞著作,並非報導所言未積極查辦。原能會表示,至於媒體報導陳情人自述吹哨者身份曝光乙事非屬事實,由於本案查處結果事涉被檢舉人名聲及權益甚巨,查處過程僅專案小組成員及核研所人事單位知悉,除一方面針對研究報告逐一比對外,另一方面亦需洽陳情人告知進度並釐清事證,勿枉勿縱,以利周妥。
國際原子能總署出面證實 台灣沒有發展核武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近日公布2021年全球核子保防實施總結報告,我國被宣告為「所有核物料均用於核能和平用途」國家之列。原能會解釋,該宣告除了肯定我國已有充分能力,確保國內所有核物料均用於核能和平用途之外,也消弭多年來外媒對我國有無發展核武的疑慮。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強調,國軍遵循國際公約及政府政策,不生產、不發展、不取得、不儲存及不使用核生化武器的立場不會改變。遵循國際 國防部重申五不政策外傳1980年代,台灣為發展核武曾買進35噸六氟化鈾,後來堆置在核研所多年,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副研究員蕭憲明證實確有其事,但「不是拿來發展核武」,當初是考量我國已有核電廠,購置這批六氟化鈾為發展自製核子燃料,但因轉換效率不佳而擱置,目前已與英國某公司簽署合約,最快明年第三季即可外運。受到東亞情勢緊張及俄烏戰爭開打影響,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日前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未來幾年全球核武數量將出現自冷戰以來的首次增長,核武風險會達到數十年最高點,而俄羅斯擁有5977枚核彈頭,是世界最大的核武國,美國則擁有5428枚核彈頭,中國以350枚位居第3,神祕北韓可能擁有20枚。國際原子能總署這份報告對台灣應是一項肯定,但國內也有人認為台灣應發展核武確保嚇阻力量,其中包括不少執政黨支持者。連續16年 全用於核能和平用途2021年總署核子保防體系涵蓋全球185個國家,其中僅有72國被宣告成為「所有核物料均用於核能和平用途」,必須經過總署一套完整而嚴謹的調查與評估作業,包括相關物料資料提報、定期視察、無預警視察、補足性進入、透明度訪查、現場訪談、環境擦拭取樣等,並須每年審查再確認。IAEA也提及未能在北韓得出結論外,對於簽署了全面安保協定的其他105個國家中,有60國為「申報的核材料仍用於和平活動」;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結論為「已實施安保的核材料、設施或其他物項仍用於和平活動」;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等國的結論為「選定設施中已實施安保的核材料仍用於和平活動或已被撤回不受協議中規定的保障措施的影響。」原能會表示,我國堅持核能和平應用的政策從未改變,一直秉持「防止核武器蕃衍條約」精神,並依據總署、美國、中華民國三邊核子保防協定及其補充議定書與總署合作執行核子保防作業,全力防止核武器蕃衍。台灣已連續16年獲得肯定,全用於核能和平用途。我國大規模使用核能為從1978年12月起核一廠運轉開始,後陸續興建核二廠、核三廠。原能會綜計國際事務科長賴弘智說,縱使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原子能總署每年也會派人視察,確認我國所有核物料均用於核能和平用途。張憲義案後 美介入拆走反應爐事實上,我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即展開核武研究,禮聘以色列專家來台協助,並取名為「新竹計畫」,中山科學研究院就是因此誕生。但美國一再從中阻撓,但我國始終堅持國防自主繼續發展,可惜最後功敗垂成。國軍精心培養的科技軍官張憲義上校1988年全家叛逃美國,事後查出他留美期間即遭美中情局吸收為線民。張憲義當時擔任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在中情局掩護之下,突自台灣消失,隨後在華府一場祕密聽證會,全盤托出台灣發展核武的計畫。聽證會召開後6天,美國官員會同國際原子能總署人員,突檢位於桃園龍潭的中科院核能研究所,拆除重水式反應爐等多項設施,並帶走大批儀器設備,台灣核武夢就此破滅。
由以色列協助建設 國軍預醫所秘密實驗室內幕曝光
國防部今天在線上記者會首度透露,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將規劃興建新的「P4實驗室」。國軍神秘的預醫所地處三峽山區,緊隔中科院生產飛彈的系製中心,再旁邊則是中科院已裁撤的核研所。從載具到核生化研發一應俱全,緊緊相連,難怪當年在以色列協助下設立預醫所,國際疑慮始終未息,經常被美國衛星盯著看。預醫所現有1座P4實驗室,當時是全球第8個,也是亞洲僅次於日本的第2座,目前全球的P4實驗室應超過50個。由於國際間懷疑預醫所「有能力研製生物武器」,在美國不肯出售的情況下,軍方斥資巨額經費,自法國買了一套P4微生物隔離實驗室,即第4級(最高等級)的實驗室。預醫所是在蔣中正總統指示下透過以色列的協助成立,為國軍研究生物武器的極機密單位,因此美方相當關注其研究動向。自從政府決定不再研製核生化武器後,預醫所主要任務即改為生化防護作戰,針對可能被使用做為生物戰劑的細菌、病毒、毒素等微生物,研發快速偵檢方法與防疫。軍方內部曾透露,預醫所在炭疽熱孢子偵檢試劑方面,可在5至15分鐘完成檢測,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後,我曾提供部分美國炭疽熱偵檢試劑。為強化國內防疫能量,蔡英文總統核定,今年元旦,軍醫局4個職位由上校編階提升為少將編階,預醫所所長洪乙仁少將即是晉任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