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
」 俄羅斯 北韓 核武 烏克蘭 金正恩巴西靈媒鬆口「第三次世界大戰將爆發」 1地區相當關鍵:非傳統戰場
巴西靈媒莎樂美(Athos Salome)以成功預言新冠疫情、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被譽為「諾查丹瑪斯再世」。莎樂美最近透露,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比眾人預想的更早開啟,形式卻與前兩次不完全相同,更傾向是科技戰,「不只是人類的戰爭,也是機器的戰爭。」根據外媒《每日星報》報導,有「諾查丹瑪斯再世」美名的巴西靈媒莎樂美,日前公開談及「第三次世界大戰」相關議題,他預言大戰會比預想的更早到來,以及有別於傳統使用武器攻擊對方,第三次世界大戰更可能是一場「科技戰」;莎樂美也指出,南海最可能成為關鍵事件的發生地,恐涉及大規模網路攻擊。莎樂美也提及,烏俄戰爭中俄羅斯使用高科技設備Oreshnik超音速導彈,促使戰爭情緒不斷攀升。加上美國與中國的冷戰,也對第三次世界大戰有推波助瀾的影響,「雙方互相指控進行網路間諜活動,已引發對可能癱瘓防禦系統、基礎設施等駭客攻擊的隱憂。」此外莎樂美也預言,俄羅斯正在秘密開發具有核能力的反衛星(ASAT)武器,他們又拒絕了美國、日本加強禁止核武器進入太空的合作條約,一旦他們展開攻擊,武器連結高科技技術,可能癱瘓敵方民用和軍事系統,進而引發規模無法預估的戰爭。其實不只莎樂美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保加利亞神祕學家「盲眼龍婆」巴巴萬加(Baba Vanga)生前留下的超過5000個預言中,有說過「一旦敘利亞殞落,準備迎接東西方之間的大戰。」在敘利亞的阿薩德(Basharal-Assad)政權垮台後,更讓外界擔心龍婆另一個預言實現,2025年春天恐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核戰將至?普丁簽署新法案降低核戰門檻 投入量產「移動核掩體」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拜登近日授權烏克蘭軍方在俄國境內使用美製「ATACMS」遠程攻擊導彈後,外媒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已於19日簽署並批准新版的《俄羅斯核子威懾國家基本政策》生效,以此取代2020年6月頒布的舊版核政策。外媒指出,新版核政策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大幅降低了動用核武器的門檻,顯示出俄國在當前國際局勢下,對核武器作為威懾力量的依賴正在加強。此外,俄羅斯也開始大規模生產可以用於抵禦核爆衝擊與輻射,並且可容納數十人的移動式核掩體「立方體-M」(KUB-M)。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普丁19日簽署了一份大幅降低俄羅斯發射核武門檻的政策法令《俄羅斯核子威懾國家基本政策》,該法令允許莫斯科當局在俄羅斯或白俄羅斯受到核武國家支持的無核國家的威脅時,得以部屬、動用核武器。 與此同時,莫斯科緊急事務部宣布,開始大規模生展新的移動式核掩體「立方體-M」,它被設計用來為54人提供長達48小時的防核爆衝擊、防核輻射汙染保護。報導指出,「立方體-M」移動核掩體看起來像加固的貨櫃,並由2個模組組成,分別是一個可容納54人棲身的庇護區與一個技術區。根據開發單位說法,這種結構可以保護人們免受來自包括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的威脅,它們配備了空氣過濾和再生、備用供水、污水處理和加熱等生命維持系統,並且可以透過追加模組連結來擴大庇護所的規模。「立方體-M」可以輕鬆地用卡車運輸、移動,並連接到供水系統,也可以部署在俄羅斯廣闊的北部永久凍土帶中。據了解,目前「立方體-M」的生產工作已經在下諾夫哥羅德州的捷爾任斯克地區展開,俄羅斯官方將其稱為「提高公民安全的重要一步」。
想加快戰爭結束的腳步? 拜登同意烏克蘭使用「美製遠程導彈」抗俄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近日改變態度,同意授權烏克蘭在俄羅斯境內使用美國製的遠程導彈。而其實早在9月時就有類似的傳聞流出,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則警告,若允許美國遠程導彈深入俄羅斯境內攻擊,將被視為戰爭行為。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在過去兩年中,美國曾多次拒絕向烏克蘭提供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部分原因除了ATACMS的生產週期過長外,也擔心導彈庫存不足。但目前有消息指出,其實早在今年二月,拜登就秘密批准這些遠程導彈的轉移,並於4月完成交付給烏克蘭。如今,拜登更進一步授權烏克蘭在俄羅斯境內使用這些導彈,以便在俄羅斯南部的庫爾斯克(Kursk)地區發動攻擊。據了解,俄羅斯在庫爾斯克當地集結近5萬人軍隊,試圖將庫爾斯克從烏克蘭可能的和平談判籌碼中排除,而美國的反應推測是要幫助烏克蘭長時間控制庫爾斯克。準備裝載到高機動火砲火箭系統( HIMARS)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報導中提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9月拜訪白宮時,攜帶一份俄羅斯境內的打擊目標清單,希望得到美國的遠程導彈援助來打擊這些目標。這份清單是澤倫斯基「勝利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取得戰爭的優勢。但當時拜登選擇不做明確承諾,而目前則是同意烏克蘭使用美製遠程導彈。但其實在澤倫斯基拜訪白宮、希望獲得同意使用美製遠程導彈之時,當時就有相關消息流出。而俄羅斯總統普京當時就警告西方國家,若俄羅斯遭到常規導彈的攻擊,莫斯科將視此為聯合襲擊,並可能考慮使用核武器反擊。至於拜登為何會突然改變態度,外界推測可能是北韓軍隊加入俄羅斯有關,美國被迫作出妥協,授權烏克蘭使用這些導彈以抗衡俄羅斯的進攻。美國國務院表示,目前已有1萬名北韓士兵被派往俄羅斯,並在庫爾斯克地區與俄羅斯軍隊共同參與戰鬥。烏克蘭指揮官表示,這些北韓軍隊對於俄羅斯來說是「重要資源」,因為即使他們只擔任防禦任務,也可以讓俄軍進行其他攻擊行動,最終投入直接戰鬥。而報導中也提到,ATACMS的遠程導彈射程僅約200英里,再加上俄羅斯已將關鍵目標撤離前線,已經遠超過ATACMS的射程,因此並不足以對俄羅斯的核心目標造成重大損害。除此之外,另外個變因就是即將上任的川普,川普過去曾多次聲稱,如果他是總統的話,根本不會讓俄烏戰爭爆發。目前川普的過渡團隊並未直接對拜登授權烏克蘭使用遠程導彈的決策作出回應,只表示川普有信心能促使雙方坐下談判結束戰爭。而澤倫斯基則對於川普政府即將入主白宮表示看好,認為川普能使戰爭更快結束。
南韓情報機構爆料 指稱北韓派軍援助俄羅斯
南韓國家情報院(NIS)近日表示,北韓已派遣軍隊支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這一消息如果屬實,代表著有第三國正式介入俄烏戰爭。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日前就表示,北韓正準備派遣一萬名士兵加入俄羅斯的軍隊中,而南韓情報院進一步表示,從8日至13日這段時間,俄羅斯海軍船艦已將1500名北韓特種部隊運送到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這些北韓軍隊持有偽造的身分證件,同時也已換上俄羅斯軍隊的制服,現階段是駐紮在俄羅斯軍事基地進行適應訓練。NIS同時發布一些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海軍船隻在北韓港口附近活動的跡象,同時也提到在烏蘇里斯克(Ussuriysk)和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兩個地區有大規模的北韓士兵正在集結。與此同時,有外媒報導指稱,北韓可能向俄羅斯派遣了4個旅、共計1.2萬名士兵,但NIS目前尚無法核實這個消息。報導中提到,如果北韓真的派遣軍隊援助俄羅斯,將是北韓自1950年代韓戰以來首次參與大規模外國戰爭。北韓目前擁有約120萬軍隊,但自韓戰後並未直接參與過大型衝突。許多專家認為,即便有北韓軍隊的參與,到底能為俄羅斯提供多少還有待商榷,因為北韓軍隊的裝備相對落後,且缺乏現代化戰爭經驗。但也有專家指出,北韓很可能與俄羅斯達成了某種技術交換協議,以此來獲得與核武器及導彈計劃相關的高科技武器技術。消息曝光後,南韓總統尹錫悅召開緊急安全會議,強調北韓派遣軍隊參與俄烏戰爭,這是對韓國及國際社會構成嚴重的安全威脅。截至目前為止,俄羅斯否認使用北韓士兵,並表示這些消息是「假新聞」,而北韓官方媒體則尚未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也有專家表示,北韓可能派遣的不僅是戰鬥士兵,還有技術人員、工程師和軍事情報官員,協助俄羅斯使用北韓的武器並觀察其在戰爭中的實際表現。
生活困頓走私雪茄籌生活費 北韓前外交官自嘲「打著領帶的流浪兒童」
北韓前駐古巴大使館52歲參事官李日奎於2023年11月叛逃至南韓,近日在首爾接受日本讀賣新聞的採訪。李日奎嚴厲批評北韓以犧牲居民生活為代價推行核開發,並坦言「身為北韓外交官讓他感到羞愧」。李日奎曾與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會面,對金正恩本人雖無太多負面印象,但對其奢侈生活和殘酷政策十分不滿。李日奎強調「這樣的獨裁體制應該崩潰,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根據《讀賣新聞》報導指出,李日奎畢業於平壤外國語大學,1999年進入北韓外務省,並曾多次在古巴大使館工作,負責中南美事務,擔任副局長,甚至曾受到金正恩的表彰。李日奎表示,金正恩的奢侈生活,還有強力推行的核開發政策,讓北韓人民長年處在飢餓和艱難的生活條件。李日奎表示,自己原本對核開發抱有自豪感,但從2006年第一次核試驗以來,隨著時間推移,居民的生活卻越來越艱困,讓他逐漸認清「核武只是保護金氏家族」。李日奎表示「人民想要的只是有一頓飯可以吃」,而民心早已離開金正恩。李日奎還提到,金正恩的女兒經常陪同其視察,身穿高級服裝,接受幹部敬禮,這些都讓民眾感到強烈排斥。李日奎指出,北韓的外交官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由外務省或對外經濟省派遣的正統外交官,二是由國防省派遣,涉及核武器製造及資金籌措的「非正統外交官」。在古巴大使館中,也有負責核開發資金籌措的成員,儘管他們持有外交護照,但包括大使在內的外務省官員對他們的工作細節並不知情。李日奎表示「北韓從事許多連我們自己都感到厭惡的行為,但卻必須保護這樣的體制,這根本不可能產生任何自豪感或忠誠心」。李日奎也談到外交官的艱困生活,他在古巴的月薪僅500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5萬元),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走私古巴雪茄。他形容北韓的外交官就像「打著領帶的流浪兒童」,無法獲得與勞動相稱的報酬。除此之外,李日奎也提到,在海外,北韓外交官往往遭受冷眼對待,但南韓外交官卻受到歡迎,這讓他多次想說自己來自「南方」(韓國)。李日奎回憶起叛逃的經過,他是直到計劃實施前僅6小時,才告訴妻子和孩子。而在古巴機場等候飛機起飛的那一小時「像是十年一樣漫長」,他看了至少一百次手錶。他對北韓外務省的前同事們傳達了一個訊息「如果內部變革無望,就離開那個國家,活一次像人的人生吧。」此外,李日奎還提到,金正恩對於2023年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期待川普再次當選,認為共和黨比民主黨更可能關注北韓問題。北韓媒體大肆宣傳金正恩與川普的「親密關係」,以提升金正恩的威望。
切斷兩韓公路鐵路 金正恩最新發聲:絕不容許朝鮮半島「力量平衡」遭破壞
據北韓官煤《朝中社》報道,當地時間7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訪問北韓國防人才儲備搖籃「金正恩國防綜合大學」時稱,朝鮮「絕不容許朝鮮半島的『力量平衡』遭到破壞」。還宣稱「要是敵對勢力對朝使用武力,將不排除以核武還擊。」次日,朝鮮國防科學院並進行了第二經濟委員會所屬多家軍工企業生產的240毫米可控火箭炮彈驗收試射。根據報道,金正恩在國防綜合大學建校60週年典禮上發表演說,表示朝鮮絕不容許朝鮮半島的力量平衡遭到破壞,為此將推進國防科學和軍工業發展,加強「自衛性戰爭遏制力」。金正恩宣稱,南韓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正在轉變為「基於核武器的軍事同盟」,這種行徑孕育着隨時可能破壞朝鮮半島實力平衡的隱患。而他主張在朝鮮半島上,戰略力量一旦失衡就會爆發戰爭。正因如此,朝鮮應該要擁有能夠時刻遏制敵對勢力、控制局面的力量。金正恩還強調,打算切斷與南韓的關係,「我們無意攻擊共和國(指南韓/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也不再對解放南韓或透過武力統一感興趣。」但另一方面,他提到了「局勢管理」,稱沒有任何戰略武器的南韓正在炫耀「核武國家」的力量,他強調「朝鮮不容許朝鮮半島的力量平衡遭到破壞,要靠朝鮮主體國防科技力量的優勢來『粉碎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性軍事活動』。」還宣稱「要是敵對勢力對朝鮮使用武力,將不排除以核武還擊。」據《朝中社》報導,當地時間8日,朝鮮國防科學院進行了第二經濟委員會所屬多家軍工企業生產的240毫米可控火箭炮彈驗收試射。報道稱,朝鮮國防科學院進行此次驗收試射的目的,在於驗證自動射擊系統的可靠性,同時再次確認可控火箭炮彈對「67公里最大射程目標」的命中精確度。另據《韓聯社》報導,北韓人民軍總參謀部表示,9日起完全封鎖與南韓接壤的南部邊境,施工將徹底切斷鐵路,並用堅固的防禦結構加固,進行邊境設防。北韓軍方稱,南韓「無時無刻地且多發性地進行侵略戰爭演習」,加上美國核戰略資產隨時出沒,不斷宣稱要對北韓「政權終結」。因此在朝鮮半島的尖銳軍事形勢下,須採取更強硬的反制措施來維護國家安全,與南韓領土徹底分離。北韓軍方已於9日上午9點45分以電話知會駐韓美軍,會在邊境敏感地帶進行要塞化加固工程,以避免出現誤解、防止擦槍走火。
金正恩放話反嗆尹錫悅 強調不排除對「敵人」使用核武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近日發表言論直言威脅,表示在敵方試圖對北韓使用武力時,動用核武器進行反擊也會成為選項之一。這言論曝光後,隨即增加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外媒報導也提到,北韓近期針對南韓發起了一系列行動,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向南方發射裝有垃圾的氣球,以此來報復南韓境內脫北者、向北韓邊境投送反平壤傳單的活動人士。根據《韓聯社》報導指出,為了應對朝鮮的挑釁,自7月21日以來,南韓軍方開始通過邊境的擴音器,每日播放針對北韓的反平壤宣傳廣播。金正恩於7日在參觀金正恩國防大學(Kim Jong Un University of National Defense)期間表示,對於任何試圖對北韓動用武力的敵人,北韓將毫不猶豫地動用包括核武在內的軍事力量,展示出對外強硬的立場。其實在此之前,南韓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曾於先前發表聲明警告北韓,表示如果試圖使用核武,將面臨政權終結的結果,並強調南韓與美國聯盟將作出「果斷且壓倒性」的回應。金正恩也在訪談中提到,尹錫悅為「異常之人」,並對尹錫悅討論針對擁有核武的北韓進行軍事行動表示不屑。此外,金正恩表示,北韓將加快步伐,成為軍事和核超級大國,以增強其核威懾力。金正恩表示,南韓與美國聯盟已完全轉變為核聯盟的背景下,北韓的核反應態勢也應該達到沒有任何限制的高度,以應對外界壓力。報導中也提到,9月時北韓首次公開一處秘密的核鈾濃縮設施,顯示出平壤對外強調其無意放棄核武的立場。金正恩強調,南韓與北韓是「互為敵對的兩個國家」,並稱過去曾談論過「解放南方」或「以武力統一」的構想,但現在對此已無興趣,兩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明確為兩個獨立的國家。金正恩進一步強調,北韓無意對南韓發動攻擊,甚至對那個國家有意識都讓人感到不舒服,強調北韓並不想與南韓發生正面衝突。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核試驗釀災?恐怖「惡靈病」找上北韓 可憐新生兒先天無肛門、肢體不全
隨著近期兩韓關係緊張,北韓「重啟核試驗」的消息時有耳聞。但有脫北者向外媒透露,此前北韓在吉州郡豐溪里試驗場多次舉行核武器實驗後,周遭地區近年來頻頻出現原因不明的惡疾,不只許多成年居民莫名出現全身疼痛、低燒、癌症多發等症狀。還有許多新生兒下來就有先天性肢體不全,比如缺少了肛門、腳趾或手掌,而醫療系統卻對解決問題束手無策。據《鏡報》、《太陽報》等外媒報導,2015年逃離朝鮮的脫北者李英蘭(Youngran Lee,音譯)告訴外媒,她原本住在豐溪里試驗場附近的吉州郡市鎮,然而在她逃離朝鮮前,當地就已經被層出不窮的惡疾所壟罩。而她自己逃離朝鮮,也是為了賺更多錢挽救她罹患不明病症的兒子,然而她的兒子最終仍在2018年去世,且一直到死前,她的兒子都不被朝鮮當局允許前往醫院接受正規的診斷治療。「在吉州郡,新生兒生下來就有肛門、腳趾、手掌之類的肢體缺失已經成為常態」、「每隔一間屋子可能就有一名患有各類癌症的患者。」李英蘭表示,自己的兒子也是這類被「惡靈纏身」的患者之一。2014年10月,李英蘭27歲的兒子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低燒,她帶兒子前往當地醫院就醫,醫生告訴她,兒子的肺部開了分別1.5公分、2.7公分的大洞。而醫生也對激增的年輕人肺病感到大惑不解。李英蘭自述,兒子至少有8位親近的朋友自2012年起一一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並且在4年內去世。事後,李英蘭為了救治兒子散盡家財,然後在2015年2月偷渡逃往中國,希望找到更多工作機會寄錢回家,同年8月,她抵達南韓,在當地接受為其數個月的強制性培訓,習得一定程度的工作技能以便之後融入當地社會。她一獲得自由,立刻打電話給兒子,要他到平壤(朝鮮首都)的大醫院去看病,然而兒子告訴她,吉州郡的一切肺結核與肝炎患者被禁止進入平壤,並且表示是「為了金正恩的安全」。之後2年間,李英蘭在南韓努力工作,並不斷託人將錢轉給兒子,確保他能在朝鮮得到足夠的照顧,不過兒子的狀況依然不斷惡化,最終在2018年5月不幸過世。「我失去了我的兒子、我的驕傲與快樂。」李英蘭表示:「他在沒有去醫院接受正確診斷的情況下就過世了。」李英蘭自己也飽受病痛困擾,她2016年在南韓的醫院接受輻射測試,結果顯示她「曾暴露在高劑量的輻射中」、「白血球數值非常低」。她透露:「我的全身都痛,雙腿痠痛,走路也不太方便,一年裡我因為頭痛住院了6次。醫院查不出任何原因,但我頭痛的時候眼睛都睜不開。我為此感到不安,也曾有自殺的念頭。」她還認識數名同樣來自吉州郡的脫北者,大家都有差不多的遭遇。南韓檀國大學教授文朱鉉(音譯,문주현)認為,所謂「惡靈病」的真面目是核武器試驗的輻射,當核武器爆炸後,衝擊波破壞附近的地層,使之產生裂縫,放射性物質就此滲透到附近的地表、土壤以及地下水系統中,在透過地下水系統與附近的河川相連,將放射性物質釋放到外界。文朱鉉教授表示,放射性物質可能透過多種方式滲透進入食物鏈中,人們可能會喝到受輻射的水,或吃到受汙染的水產,食用被汙染的水澆灌種植的農作物,或食用用受污染的草餵養出來的牛奶或牛肉。另外,豐溪里核子試驗場位於朝鮮長興川沿岸,該河川本身又為吉州郡的主要水源「南大川」注入水源。文教授估計,試驗場附近半徑40公里以內,估計超過100萬居民都可能受到影響。如果政府沒有採取適當對策來保護附近居民,跟其他區域相比,核試驗場附近的民眾出現癌症、白血病、染色體異常等疾病的機率將更高。
國際原子能總署:伊朗「濃縮鈾庫存量」達武器級水準! 足以製造數枚核彈
聯合國系統相關的獨立國際組織「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於美東時間27日在1份機密報告中披露,伊朗近幾年累積的濃縮鈾庫存量已達到「武器級水準」,是2015年7月14日在維也納簽訂之「伊朗核協定」(Iran nuclear deal)中,所限制庫存量的30倍。據美國之音的報導,伊朗目前的濃縮鈾庫存量,自IAEA於2月發布最新報告以來,又增加了675.8公斤,總量超過6201.3公斤。對此,阿根廷籍的IAEA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早在上個月就示警,若德黑蘭打算製造核武器,他們已經擁有足夠的濃縮鈾來製造「數枚」核彈。回顧歷史,「伊朗核協定」正式名稱為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JCPOA),為伊朗與伊朗核問題6國,也就是俗稱的「P5+1」,包括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外加德國,以及歐盟,於2015年7月14日在維也納簽訂的國際協定,旨在約束伊朗的核擴散行為。協定指出,只要伊朗同意遵守「不生產濃度超過3.67%的濃縮鈾」等符合核不擴散規定的舉措及各項義務,美國、歐盟和聯合國安理會就會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然而,美國時間2018年5月8日下午,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卻突然在白宮宣布,美國將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定,並對伊朗及與其貿易的國家實施進一步的經濟制裁。2018年9月,聯合國國際法院(ICJ)判決美國違約,要求美國停止大部分無理由制裁,但美國拒絕承認ICJ判決的強制力。接著在2020年1月3日,美國又在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發起無人機空襲,刺殺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和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對此,德黑蘭隨即於同年1月5日晚間,在1份聲明中表示,伊朗將暫停履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定第5階段對該國的限制措施,從此之後,「伊朗核協定」已名存實亡。雖然IAEA目前仍然可以定期存取伊朗申報的核子設施,但根據協議增設的額外監控設備,已應伊朗要求拆除,IAEA如今也不能在未申報的地點進行即時檢查。近年來,伊朗更撤銷了數名核子檢查員的委任,導致IAEA為伊朗指派的檢查員核心小組,僅剩約2/3的人力。報導也認為,隨著伊朗及以色列之間的敵意螺旋不斷上升,德黑蘭製造核彈以對特拉維夫形成核威懾力的企圖也將越來越明顯。
劃重點!童子賢提賴上任「政績立竿見影」優先三案
日前,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上節目時透露自己因考量家人因素拒絕準總統賴清德的入閣邀請,並表示自己要當永遠忠誠的反對黨,留在民間扮演直言不諱的意見提供者。近日,他在節目專訪中也建議賴政府上台後,應先著手於能源政策、廢死與反詐騙三大熱門議題,童子賢直言「這三件事,有了態度、做了決定、開始執行,百日內就會有立竿見影之效。」有關廢死與反詐騙的議題,根據《鏡週刊》報導內容,童子賢表示,廢死議題的部分,他給予較為軟性的意見,他認為不該與民意對撞,因加強社會治安,讓整體氛圍更加祥和,並降低殺人機率,也可達成另種型態的實質廢死,而反詐騙的部分,他認為則是最迫在眉睫的一項,他建議可建立政府跨部門合作、提高執法單位的數位與網路技能,全面打擊網路與科技犯罪。至於能源政策,根據週刊採訪內容,童子賢指出賴政府上任後,能源政策的調整是當務之急,自稱30年前也反核的童子賢說,現在認為核能可以是綠能盟友,他表示「核能到這個階段,如果不要把它妖魔化,就是一個可控制、進步、追求效率,跟安全係數的技術,像是芬蘭的OL3核電廠,用的是近15年的科技,而我們的核二、核三則是60年前的技術,為什麼核能不能追求進步呢?」童子賢也提到,「在2023年,台灣超過8成2的都是排碳的電,直言不靠核電協助,無法降低排碳」。他強調,核電是一種有效的「基載電力」,一旦啟用,電力就是很穩定。童子賢建議,若能再核二、核三延役的前提下,導入2座OL3核電廠,可以替台灣帶來30%至32%的發電,台灣平均電價可下滑30%左右,綠能也會繼續發展,讓綠能發電到20%,台灣的不排碳發電,馬上可以提升到50%以上,就可以讓台灣的排碳比例,進入全球前段班。針對核能發電的關鍵議題核廢料處理的問題,童子賢也提出他的解方,他解釋道,低階核廢料中無放射性的鈾238佔99.2%,具有放射性的鈾235則佔0.7%,過去為了0.7%讓低階核廢料必須找儲存放置地點,但隨著科學進步,可以讓這些燃料棒透過工程技術充分利用,藉此解決核廢料問題。童子賢強調,從這些核廢料裡,把鈾238提煉出來,用技術最終產生鈽239當燃料棒,就能百分百處理掉這些核廢料。對於民眾普遍對核電的恐懼,童子賢表示全球曾發生過的3個核電廠災難,都是低級錯誤造成,像是車諾比就是在核電廠內實驗核武器導致,福島核災則是應急柴油發電機被海水浸沒,使全廠停電,產生的一連串災難,他表示「現在手機掉到水裡都可以繼續使用了,許多核電廠還是用到40年,甚至60年前的技術,科技一日千里,新技術就可以把這些笨問題都解決。」他認為不應該再用舊有的技術來衡量日新月異的科技現況。童子賢強調,當全球重視核電,核廢料提煉必將被重視,核廢料回收絕非技術問題,而是商業問題,「『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波克夏年度股東大會 股神巴菲特:AI像核武器、公司焦點仍是美國
即將年滿94歲的股神巴菲特週六(4日),領導了五小時的波克夏海瑟威年度股東大會問答環節。他於會中承認能力和精力有限,把完全不了解的AI形容像是核武器;確認下任CEO完全接管投資決策;公司焦點仍是美國;正考察投資加拿大,第二季現金升至2000億美元。巴菲特在問答環節時打趣稱,由於他的閱讀速度、體力和運營效率都在下降,比30年前低了很多,可能不會再簽署任何四年期的就業協議。他表示,「如果子公司管理層有更好的人去彙報工作,為什麼要來找我?」被假冒形象等不好的經歷也令巴菲特緊張,他將AI類比於核武器的發明。他表示,對世界如何處理AI沒有任何建議,作為一個對此一無所知的人,他確實認為AI有巨大的潛在好處和巨大的潛在危害,只是不知道結果如何。巴菲特也補充道,確認蘋果仍將是波克夏的最大股票倉位,除非發生真正改變資本配置的戲劇性事件,否則公司將把蘋果作為最大的投資。他還暗示,拋售蘋果源於希望避免未來高的多的稅率,並稱財政赤字將是問題所在,美國政府可能加稅應對。本次股東大會也首度確認下任CEO阿貝爾(Greg Abel)將完全接管投資決策。巴菲特表示,波克夏的資本配置應完全由他來負責。他不希望有200個人每人管理10億美元。阿貝爾也稱,在經歷任何轉型時,波克夏今天所遵循的資本配置原則將繼續存在。巴菲特重申波克夏的投資焦點仍是美國,他說明自己了解美國的規則、弱點、優勢等等,不太了解其他文化。如果波克夏堅持美國本土導向的立場,就不太可能犯重大錯誤。巴菲特也補充道,對於投資日本的回報非常滿意,至於投資印度交給下一任管理層,現在正考察投資加拿大。他不急於為了做交易而交易,「我們只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向揮杆」,預測第二季末現金儲備將升至2000億美元。
美國防部示警:「這國」2045年恐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1太空強權」
雖然美國最近對莫斯科可能在太空部署核武器表達擔憂,但美國國防部指出,真正對華盛頓構成挑戰的卻是北京,他們直言中國可在2045年,甚至更早,成為一個在經濟、外交和軍事上佔有世界主導地位的超級太空強國。據《歐亞時報》(EurAsian Times)25日的報導,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丁斷然否認美國的說法,並表示他反對在太空部署核武器,但據說美國媒體和華府決策人士還是高度重視莫斯科即將把核武器送入太空的情報,擔憂它可能具備在戰爭時期摧毀美國衛星的能力。對此,美國國會領導人也在上週的1場高度秘密會議中聽取了關於全面太空戰爭可能性的報告。「太空軍事化」並不是新的名詞,許多國家,甚至包括印度,都將太空領域用於軍事目的,被認為是透過獲取跨領域(陸地、海上和空中)進攻性軍事行動的有限能力,來進一步推進威懾戰略的重要一步。但「太空武器化」則有所不同,武器化直接涉及針對太空和地面目標開發、部署和使用太空武器,包括定向能量武器(directed-energy weapon),以及具有攻擊能力、可摧毀敵方衛星或航天器的衛星。報導續稱,繼中國在2015年12月31日把太空軍事資產歸屬於新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PLASSF)後,美國亦於2019年成立「美國太空軍」(USSF),就連印度空軍也不再是單純的空軍,而是「印度航空航天部隊」(IASF)。不過談及太空軍事化時,美國決策者直到最近才開始擔憂來自中國的威脅,而不是俄羅斯。中國最近在太空領域逐漸崛起成為一個非常有實力的競爭對手,且北京提出的長期取代美國成為地球及其他地區領先之經濟和軍事強國的願景,讓華盛頓深感不安。美國防部預測,中國2045年前將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太空強權。(圖/達志/美聯社)五角大廈在向國會提交的上一份年度報告中指出,中國正大舉投資在天基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和氣像以及載人航天和機器人等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已獲取並發展一系列反太空能力和相關技術,包括動能殺傷導彈、地面雷射和軌道空間機器人,以及擴大太空監視和反制能力。此外,「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領導管理參謀部、政治工作部、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委員會)、網絡系統部、航天系統部等機構,並有軍事太空作戰與資訊作戰2個副戰區指揮級部門,直屬於中央軍委。PLASSF轄下至少8個基地,負責衛星發射、追蹤、研發與運作,管控地球的衛星與洲際飛彈發射,以及月球與深太空的太空船探測器等相關任務。營運實體包括4個衛星發射場、遠望航太支援船、北京與西安2個主要衛星控制中心。同時為了推動國家軍民技術「融合」之政策,中國的航太計畫還由軍事、民用、國防工業和商業部門的組織組成,包括PLASSF與大學和研究組織等民間組織的合作,以便將民間資源在戰時納入軍事行動。五角大廈的報告還指出,「中國在世界各地擁有廣泛的民用航太合作協議,且是衛星和太空技術的出口國。中國與30多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00多項航太相關合作協議,還正在邀請各國參與中國太空站,或由中國和俄羅斯共同領導的國際月球研究站,以向世界各國出售衛星發射服務和地面站。」此外,中國還推動成員國輪流領導的多邊組織「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成員包括孟加拉、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魯、泰國和土耳其,而埃及、印尼和墨西哥則為準成員。APSCO負責監督太空監視望遠鏡網路和任務訊息,其收集的觀測數據透過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輸送。美國防部預測,中國2045年前將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太空強權。(圖/達志/美聯社)報導強調,中國在太空領域不遺餘力的佈局中涉及大量投資,且中國在創新方面也正在取得進展,包括申請了越來越多的專利。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一項研究評估,中國在太空與軍事相關領域的專利數量穩步成長,自2018年以來已超越美國。 美國前空軍副助理部長霍爾特(CAMERON G. HOLT)少將也認為,中國部署新系統的速度比美國「快5到6倍」,由於購買力平價差異,中國的1美元可以買到美國20美元才能買到的資材,他也因此示警「如果我們無法降低成本並提高國防供應鏈的速度,我們就會失敗。」由「美國太空軍」、「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和國防創新部門聯合發起的一項重要研究指出,除非華盛頓採取積極措施,盡其所有國家力量維持其在太空的領導地位,否則中國將趕上與美國的技術差距,並在2045年以後超越美國。此外,研究還示警,中國已迅速崛起,開始挑戰美國在全球研發(R&D)支出方面的領導地位,預計到2030年,中國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將比美國多出2000億美元以上。該份報告更直言:「具體而言,美國缺乏清晰且具有凝聚力的長期願景,缺乏在未來半個世紀及更久的將來,維持經濟、技術、環境、社會和國防軍事領導地位的宏偉太空戰略。」
廣島「原爆瞬間」手錶遭拍賣 受難者組織控:在傷口上灑鹽
美國波士頓RR拍賣行(RR Auction)22日以3萬1113美元(約新台幣98萬元)價格,賣出1支時間停留在廣島原爆瞬間的手錶。此舉毫不意外引來反核人士及受難者組織不滿。美軍在1945年8月5日上午8點15分,在廣島上空投下「小男孩」(LittleBoy)原子彈,造成數10萬軍、民死亡。這支長1英吋,寬1.25英吋,外殼燒焦、錶帶已消失,錶面因高溫熔化混濁的「原爆手錶」,其指針中性的記錄下原爆瞬間8點15分。拍賣行引述委託人說法,指該手錶由1名英國軍人當年在廣島產業獎勵館進行緊急物資供應,以及評估重建任務時在廢墟中發現並拾獲。拍賣行執行副總裁李文斯頓(Bobby Livingston)表示,他們希望這支博物館等級的拍賣品,能「提醒我們戰爭造成的傷害,人類必須努力避免引發造成嚴重影響、具破壞力的作為。就像這支手錶代表了歷史永遠改變的時刻」。但這場拍賣除受到廣島原爆受難者組織責難,指控拍賣是在傷口上灑鹽;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也發聲譴責:「與事件無關人士,不能把災區發現的遺物據為己有,更不能藉由出售歷史文物獲利。」此外,當時美國政府雖認為原子彈提前結束2戰,與避免盟軍進攻日本本土時可能遭受的100萬人傷亡;文獻也顯示軍方控制的日本政府,原爆前決心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但原子彈是否該投下,卻成為後世和平時代的道德問題。
一年過去了!「末日時鐘」維持在「最後90秒」 管理者:凍結並不代表穩定
在2023年年初,運作75年的「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被調快到至23時58分30秒,距離「世界末日」僅剩下最後的90秒。而一年過去了,末日時鐘的非營利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再次公布「末日時鐘」的時間,目前仍維持在23時58分30秒。但《原子科學家公報》強調,時間凍結並不代表局勢穩定,任何一個行為都有可能導致加速,各國政府與人類仍需要採取緊急措施。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報導指出,在2023年,不祥的趨勢依舊影響著全球性的災難,像是俄烏戰爭、對核武器的廣泛和日益增長的依賴,增加了全球核升級的風險。除此之外,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都在花費巨額資金擴大或現代化他們的核武庫,增加了因錯誤或誤判而導致核戰爭的長期存在的危險。在天氣方面,2023年,地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大規模的洪水、野火和其他與氣候有關的災害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與此同時,生命科學和其他顛覆性技術的快速和令人擔憂的發展加速,而政府只是做出了微弱的努力來控制。但《原子科學家公報》認為,世界可以變得更安全,時鐘可以遠離午夜,只要政府與人民都能共同努力。《原子科學家公報》執行主席布朗(Jerry Brown)表示,目前的世界就像在鐵達尼號一樣,各國領導人正在將世界引向災難——更多的核彈、大量的碳排放、危險的病原體和人工智能。布朗認為「只有像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可以將我們拉回來。儘管存在深刻的對立,他們必須合作,否則我們注定失敗。」據了解,末日時鐘是一個虛構的時鐘,最初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雜誌於1947年設立,該時鐘每年一月進行一次評估,以此標示出目前世界局勢距離世界末日的時間,而午夜零點就代表著世界末日來臨。該鐘自設立以來,就已經距離午夜僅剩下7分鐘,但該時鐘前後被調整過25次,其中距離午夜時間最長的17分鐘是在1991年,而目前的90秒是最接近午夜的時候。
北韓宣稱「已測試水下核武」 南韓質疑「誇大或造假」
北韓官媒《朝中社》曾在19日宣稱,朝鮮人民軍已進行水下核武器系統「海嘯-5-23」的測試,以反制韓美日3國日前在濟州附近公海上進行的海上聯合軍演。對此,南韓總統辦公室官員昨(21日)指出,就目前分析結果來看,北韓上述說法很可能是誇大或造假,因為北韓未曾開發過可適用於直徑1公尺以下魚雷的小型核反應爐。據南韓《韓聯社》的報導,北韓最高軍事行政部門「國防省」發言人19日透過《朝中社》發表談話時,將韓美日3國的海上聯合軍演定性為「嚴重威脅國家安全的危險行為」。發言人補充,「朝鮮國防科學院水下武器系統研究所,已在朝鮮東海水域測試了正在研發的『海嘯-5-23』水下核武器系統」。不過該試驗的時間和結果並未公開。韓美2國的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本月15日至17日,於濟州以南公海上實施聯合演練。(圖/達志/美聯社)對此,《韓聯社》引述官員說法指出,首爾當局推測,若北韓的說法屬實,測試的應該是某種魚雷,但以核動力推動這種魚雷的可能性非常低,因為北韓從未開發過可適用於直徑1公尺以下魚雷的小型核反應爐。不過,無論北韓這類的主張是否屬實,南韓與韓美聯合情報偵察體系都正密切監視北韓核魚雷、潛射彈道飛彈(SLBM)等水中武器體系的開發動向,並有能力在有事時對開發基地進行壓倒性打擊。報導補充,所謂「水下核魚雷」的「海嘯」核武器系統,是北韓研製的核子無人潛水攻擊艇。朝鮮於去年(2023年)3月28日宣布研製完成「海嘯-1」,並首次進行試驗,同年4月8日又發佈「海嘯-2」的試驗消息。從「海嘯-5-23」的名稱來看,北韓可能在「海嘯-2」測試至今的9個月期間,又對「海嘯」系列的性能進行改良。與前2次試驗不同,北韓這次並未提及航跡、續航時間等資訊。北韓國防省發言人強調,「我軍水下核應對態勢正在進一步完善,而且在海上海底遏制美國和盟國海軍之軍事敵對行為的各種對應行動應當繼續進行」。韓美2國的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本月15日至17日,於濟州以南公海上實施聯合演練,將重點放在增強應對朝鮮核導和水下威脅的能力。此次韓美日3國共有9艘艦艇參與演訓,包括南韓「世宗大王級驅逐艦」、美國「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以及日本「金剛級護衛艦」等。
北韓宣稱已進行「水下核武系統」測試 回應美日韓聯合軍演
北韓官媒《朝中社》今(19日)宣布,北韓已進行水下核武器「海嘯-5-23」測試,以抗議南韓、美國和日本的聯合海軍演習。路透社報導,北韓官媒《朝中社》稱,北韓已對其水下核武器「海嘯-5-23」進行測試,以抗議南韓、美國和日本本周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其報導指出,「海嘯-5-23」是北韓對其具有核能力的水下攻擊無人機的名稱,該系統的測試是由國防部在其東海岸附近海域進行的,但沒有具體日期。北韓國防省發言人表示,「我軍的水下核武反擊態勢正在進一步完善,其各種海上和水下反應行動將繼續威懾美國及其盟軍海軍的敵對軍事演習。」南韓、美國和日本本周舉行為期3天聯合海軍演習,美國派出「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等5艘軍艦。
中美關係的重要推手! 回顧季辛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百歲傳奇一生
據中新社報導,美國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在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季辛吉一生傳奇,曾於上世紀70年代擔任美國務卿,對美國外交政策影響重大,被美國前總統福特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也為中美關係做出了傑出貢獻。如今,這位眼光犀利、看透世事風雲的「中國人民老朋友」,走完了傳奇一生。從學術界到政界,一炮而紅季辛吉1923年生於德國,為猶太人後裔,1938年因不堪納粹對猶太人迫害,全家遷居英國,同年轉到美國,1943年加入美國國籍。二戰期間,季辛吉曾在美國陸軍中服役,戰後在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1952年季辛吉獲文學碩士,195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步入政壇之前,季辛吉專注於學術,他曾任哈佛大學國防研究班執行主任、防務研究計劃主任、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負責人等要職,經驗豐富。在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與對外政策》中,季辛吉首次提出了有限戰爭的理論,從而使他在學術界和對外政策研究領域一炮而紅。在1968年的總統競選中,季辛吉曾擔任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顧問,但是後來尼克森卻戰勝了洛克菲勒,並最終贏得了大選。競選中,尼克森看中了季辛吉的外交才能,他決定聘請季辛吉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就這樣,1969年1月,季辛吉離開哈佛校園到華盛頓走馬上任,實現了由學術界到政界的轉變。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重磅人物從政之後,在1969到1974年,季辛吉任總統尼克森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這期間,1973年9月22日,時年50歲的季辛吉正式就任美國國務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原籍非美國人的國務卿,和第一個兼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國務卿。在尼克森和福特總統任職期間,季辛吉一直擔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要職,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具有重大影響力。在任職期間,他推行「均勢外交」,對當時的蘇聯實行緩和政策;並在中東問題上始創「穿梭外交」。在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期間,季辛吉於1971年7月9日秘密訪華,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礎。1972年2月,季辛吉陪同尼克森總統訪華。季辛吉還是結束越戰談判中的美方主要人物。1973年1月,他在巴黎完成了結束越南戰爭的談判。1977年,季辛吉退出政府任職,當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福特授予季辛吉總統自由勳章,並稱贊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此後,季辛吉還在喬治城大學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國廣播公司顧問、大通曼哈頓銀行國際諮詢委員會主席、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分析員、美國—中國協會主席等職。「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普通中國民眾當中,提起美國政治人物,季辛吉是一個具有高認知度的名字。這位與中國打了40多年交道的「中國通」,被譽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9日,作為美國總統尼克森特使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季辛吉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執行代號為「波羅一號」的秘密訪問。當時,由於此次訪問全程保密,季辛吉悄悄從巴基斯坦伊斯蘭堡轉道北京。在北京,停留了不到48小時的季辛吉與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等展開會談。這次秘密會談,奠定了中美兩國進一步交流溝通的基礎。1972年2月21日,季辛吉陪同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迎來標誌性的重大時刻。季辛吉曾表示,第一次訪問中國後,他此後已有100多次踏上這片土地,「每次都會有新的收穫」。多年來,季辛吉關注中國,自稱專長是「認識中國的每一代領導人」,並對「中國思想和中國人民有濃厚的興趣」。正是基於這種瞭解,他重視美中經貿關係的積極作用。熟悉中國的季辛吉,在88歲高齡時出版了《論中國》一書,試圖從歷史的角度理解中國,包括理解美中經貿交往的漫長歷史。季辛吉不止一次強調,美中合作對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至關重要。他表示,「期待美中兩國都確認共同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與繁榮的世界秩序」,雙方應把友好與合作作為共同目標,並為此做出不懈努力。季辛吉在美國外交史上佔據了一個重要位置,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更是中美關係一路走來的歷史見證者。如今,這位老人走完了他將近百年的風雨人生,從此,外交界又少了一位傳奇人物。一個時代,也隨他的離去而逐漸遠行。
日本廣島原爆78周年 首相岸田文雄堅持「無核三原則」
8月6日是廣島原爆78周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廣島市和平紀念公園舉行的原爆悼念儀式上,強調致力實現一個無核武的世界。廣島市長松井一實於儀式上發表《和平宣言》時,呼籲日本立即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並稱世界領導人應面對現實,核嚇阻理論是愚蠢且無效,應致力無核化。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昨天也發文表示,俄羅斯不僅違反國際法入侵鄰國烏克蘭,甚至不惜威脅使用核武器,北韓持續開發核彈,中國也大幅增加核武持有數。他呼籲這些國家領導人,應去廣島和長崎看看,從人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1945年8月6日,美國在二戰期間於廣島投下原子彈,當年估計造成14萬人死亡。3天後美軍又在長崎投下原子彈,數十萬日本平民喪生,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也正式結束。據日本放送協會、《共同社》報導,昨日有5萬人參與這場紀念儀式,除日本政要外,包括原子彈爆炸受害者及遺屬代表,並有111個國家代表出席。在上午8時15分當年原子彈爆炸的時刻,全場默哀。廣島是岸田文雄的家鄉。岸田致詞時說,國際社會在推進核裁軍議題上,分歧日益增加,加上俄羅斯威脅使用核武,使得全球實現無核目標更加艱難,但他宣示,日本將堅持無核三原則,作為唯一在戰爭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為實現「無核武世界」而不懈努力。松井一實宣讀《和平宣言》,表示「全世界的領導人有必要正視核武嚇阻論已經破產,必須盡快採取具體措施,將我們從嚴酷的現實引導到理想的狀態」。他呼籲各國領袖應立即停止核武恐嚇,日本政府應盡快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爭取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今年11月舉行的締約國會議。不過,岸田並未有回應,僅稱將努力使擁核國家參與。泉裕泰在臉書發文提及,今年G7在廣島舉行峰會,會後發表和平宣言,各國領導人參觀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和博物館,再次認識核武的恐怖。會中,各國也回顧台灣海峽的和平。泉裕泰警告,戰爭非常殘酷,而當中最無情的武器莫過於核武。作為在戰後出生於廣島的日本人,在這樣的日子裡,他再次深切的期盼人類牢記歷史,為打造一個更加和平、無核武的世界做出更大的努力。
如烏克蘭反攻成功 俄前總統:被迫動用核武反制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烏克蘭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反攻行動,這也讓俄羅斯趨於下風。為此,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表示,如果烏克蘭反攻成功的話,俄羅斯將會被迫動用核武反制。根據《politico》報導指出,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於30日表示,如果烏克蘭反攻成功,甚至佔領俄羅斯的領土的話,屆時,俄羅斯將沒有其他選擇,只能被迫使用核武進行反制。梅德韋傑夫表示「想像一下,北約支持的烏克蘭如果取得成功、奪走了我們的一部分土地,那麼我們將不得不遵照普丁總統於2020年6月2日所發布的指示,使用核武器」。梅德韋傑夫甚至表示「敵人必須要崇拜我們的戰士,因為我們的戰士正在阻止全球引發核戰爭」,言下之意就是,阻止烏克蘭反攻成功這件事情,等同於阻止俄羅斯「被迫」使用核武。其實在此之前,梅德韋傑夫多次使用核武當作主題發表言論,在瓦格納傭兵集團叛變事件發生後,梅德韋傑夫也曾表示叛變可能引發核戰爭。而先前梅德韋傑夫也曾表示,只要像美國人在1945年於日本長崎、廣島部署原子彈一樣,動用核武的話,俄烏戰爭能在短短的數日內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