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頭
」 核武 美國 北韓 俄羅斯 核彈拜習會上談核武 中美一致認為「須交由人類掌控而非AI」
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於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期間進行場邊對談,就核武使用與人工智慧(AI)技術的軍事應用,罕見地達成共識。白宮聲明,中美領導人一致認為,核武使用的決策權應由人類掌握,而非交由人工智慧系統決定。在拜習會後,白宮發布聲明表示,「2位領導人確認需維持人類對核武使用決策的控制」,同時,雙方也認同在軍事領域須謹慎發展AI技術的應用,重視其潛在風險,並以負責態度推動相關技術發展。中方的官方紀錄亦支持上述立場,但未透露是否已展開談判等進一步行動。中方重申與美國增加對話與合作的願望,以及避免「新冷戰」必要性,同時警告「遏制中國是不明智且注定會失敗的行為」。習近平表示,兩國應為動盪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拜登則說,面對面談話有助防止誤判,並確保兩國間的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拜登政府數月來多次試圖促使北京重啟核武談判。儘管去年11月雙方曾短暫恢復相關對話,但隨後停滯。美媒對今年利馬會談成果多為好評,政治新聞網《Politico》指出,美方在會前企圖降低外界期待,但會談成果卻「出乎意料地有成效」。路透評論稱,中美在核武與AI領域邁出史無前例的一步。美國國防部2023年估計,中國正快速擴充核武儲備,核彈頭數量可能於2030年前倍增至1000枚以上,並進一步提升武器的戰備狀態。然而,北京仍維持「不率先使用核武」政策,並呼籲國際社會採取相同立場。在人工智慧領域,美中自去年起先後進行多輪對話,包括5月於日內瓦舉行首次政府間AI會談。雙方針對AI風險與安全問題交換意見,然而該次談話並未觸及AI在核武決策中的應用,兩國立場亦存有顯著分歧。美方對中方AI技術的濫用表達憂慮,中方則對美方在AI領域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政策,表明嚴正立場。中國外交部當時強調,支持加強AI的全球管制,且樂意與包含美國在內的國際各方協調制定國際性框架。美國則主張建立可信賴的人工智慧系統,防止技術濫用,並於10月底發布國安備忘錄推動全球治理,並保障美國AI技術的領先地位。
台海中美必有一戰? 美專家示警:解放軍準備好了「美軍卻還沒」
賴清德日前聲稱,台灣絕不可能簽署和平協議,要透過「備戰」才能達到避戰與和平。然而,前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近日卻示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備戰目標」不單純只是為了武統台灣,而是為了威懾美國介入台海衝突,而且還會確保如果威懾失敗,中國也將在大國的常規武器戰爭中取得勝利。他認為華府的政策制訂者還未意識到此事的嚴重性。前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前蘭德公司國際安全與防務政策中心主任、現任華府智庫CSIS高級副總裁瓊斯(Seth G. Jones),10月2日在美國國際事務及外交政策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以「中國已做好戰爭準備,但由於國防工業基礎搖搖欲墜,美國還沒跟上」(China Is Ready for War. And Thanks to a Crumbling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America Is Not)為題,撰文指出,美國兩黨越來越一致認為華盛頓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遏制中國,華府的大部分政策辯論都集中在中國的經濟和技術影響力。如今有鑑於中國的經濟問題,部分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希望北京將被迫壓低國防開支。其他人甚至說中國軍隊被高估了,並認為它還不足以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但瓊斯認為,這些評估未能認知到中國國防工業基礎的成長速度,儘管該國目前面臨經濟挑戰,但其國防開支仍在飆升,國防工業處於戰時狀態。「事實上,中國正在迅速開發和生產旨在威懾美國介入台海衝突的武器系統,而且還會確保如果威懾失敗,中國也將在大國戰爭中取得勝利。因為中國大規模生產武器的能力已趕上了美國,甚至在某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他舉例:中國已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產能約為美國的230倍;2021年至2024年初,中國國防工業基地生產了400多架現代戰鬥機和20艘大型軍艦;國家核彈頭庫存量增加了1倍;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庫存量增加了1倍以上,還開發了新型隱形轟炸機;中國的衛星發射數量增加了50%;採購武器系統的速度是美國的5到6倍。這也導致今年5月才剛卸任的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Christopher Aquilino)將中國的軍事崛起,描述為「二戰以來最廣泛、最迅速的擴張。」瓊斯分析,推動這種生產力的,是負責開發和建造國家武器系統的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如今,全球國防和非國防收入合計前10名的公司中有4家是中國公司,而且其中最大的2家竟然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他指出,與10年前相比,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沒有1家中國公司能夠躋身世界防務百大企業之列。光從國防收入來看,中國目前就有5家企業進入全球前12名,這個數字在10年前是0。瓊斯認為,中國國防企業現在的規模和生產能力,已可媲美洛克希德·馬丁、雷神、波音、諾格和通用動力等美國軍工巨頭。他也示警,中國的國防建設對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構成嚴重威脅,包括澳洲、日本、菲律賓、韓國和台灣。因為中國擁有數千枚飛彈,其中一些甚至可以打擊美國本土,另一部分則可以攻擊美國海外基地,這些基地擁有美國飛機、跑道、船隻、燃料庫、彈藥儲存地點、港口、指揮控制設施和其他基礎設施。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威脅著在南海、東海及其他海域活動的美國水面艦艇。因此,面對中國這一系列的軍事能力,現任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三世(Frank Kendall III)也直言不諱地坦承:「中國正在為戰爭做準備,特別是為與美國的戰爭做準備。」然而,瓊斯卻質疑,在經歷如此清晰的戰略威脅評估後,令人困惑的是美國卻沒有調動自己的國防工業基礎來跟上步伐,儘管中國現今已晉升為一個重量級的軍事大國,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卻未能跟上。美國的國防生產已經萎縮,且缺乏能力及靈活度;美國勞動力市場也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術工人,來滿足國防生產的需求,這不僅使美軍無法威懾中國犯台,還讓美國無法在印太地區或2條戰線上打贏一場持久戰。他認為,華盛頓必須解決關鍵瓶頸,而且如果想跟上中國擴軍的步伐,就必須迅速採取行動。簡而言之,如果美國想要效法二戰時期,組建新的民主軍火庫,就需要在軍事準備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資源。
劍指美國?共軍朝太平洋射洲際飛彈 44年來首次
美國總統拜登25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表「誓言維護台海和平」演說之際,同日,共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海域發射1枚洲際彈道飛彈(ICBM),這是共軍44年後再朝太平洋公海發射ICBM。儘管共軍表明「不針對任何國家」,但從日本防衛省推測彈頭可能落入夏威夷以南公海來看,共軍目的在展現核打擊能力、震懾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外,更在劍指美國。大陸國防部昨以中英文同步公告,上午8時44分,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成功發射1枚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ICBM,準確落入預定海域,此次發射是年度軍事訓練例行性安排,「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中方已提前通報有關國家。《產經新聞》報導,中方提前於24日知會美、澳、紐。但是並未知會日本。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25日說,中方軍事動向不夠透明,日本與國際社會極度關切。紐西蘭外長發言人批評,中方作法是「不受歡迎且令人不安」。我國防部則說,已嚴密掌握共軍近期密集執行飛彈射擊等演訓活動。共軍並未公布試射ICBM具體型號,但綜合《第一軍情》等大陸軍事媒體報導,很可能為「東風-41」或「東風-5B/C」。前者可攜帶10枚核彈頭,射程逾1.2萬公里,後者射程達1.5萬公里,兩款皆有打擊美國本土的實力。據了解,共軍可能是從海南島或其附近發射飛彈。《朝日新聞》引述日本保安廳說法,中方23日公告畫設3處「太空碎片」落水海域,2處在菲律賓呂宋島周邊,1處在美國夏威夷以南。日本防衛省推測這3處與此次試射行動有關,飛彈在呂宋島海域上空分離,彈頭則落入夏威夷以南公海。共軍上一次朝太平洋試射ICBM,是在1980年5月為測試「東風5號」而進行的科研性發射。《觀察者網》等報導,過去為防止洩密,火箭軍都是以高彈道向西北靶場進行發射。這次向太平洋發射飛彈,無疑是向全世界展示共軍ICBM的實力,也向相關國家發出清晰信號。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共軍成功試射ICBM後,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俞慶江宣布,大陸新型戰機可望在11月的珠海航展亮相,據推測很可能是共軍新一代匿蹤戰略轟炸機「轟20」。
抗議對台軍售!北京宣布暫停就「軍控和核擴散問題」與華府談判
北京17日宣布暫停就「軍控和核子擴散問題」與華府進行談判,以抗議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回應:「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破壞了戰略穩定,並增加了軍備競賽的風險。」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的報導,中新社記者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的例行記者會上詢問:「2023年11月,中美曾在華盛頓舉行了軍控與防擴散諮詢。一段時期以來,個別美國高級官員在不同場合指責中國拒絕和美方舉行新一輪磋商,也未對美方有關提議作出實質回應。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對此,林劍回應:「一段時間以來,美方無視中方堅決反對和反覆交涉,持續對台軍售,採取一系列嚴重損害中方核心利益、破壞雙方互信的消極舉動,嚴重破壞雙方繼續進行軍控磋商的政治氣氛。為此,中方決定暫停與美方商談舉行新一輪軍控與防擴散磋商,造成此局面的責任完全在美方。」林劍也補充:「中方願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基礎上,與美就國際軍控議題保持溝通,但美方必須尊重中方核心利益,為雙方對話交流創造必要條件。」另據《衛報》的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指責中國「效仿俄羅斯」,以雙邊關係中的其他衝突為由,暫停「軍控談判」,「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破壞了戰略穩定,並增加了軍備競賽的風險。不幸的是,透過暫停這些磋商,中國不再選擇管控戰略風險,並防止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但我們美國還是會繼續針對與中國的協商保持開放態度,以制定並實施具體的風險降低措施。」報導補充,中國目前估計擁有500枚核彈頭,但美國國防部預計北京將在2030年生產超過1000枚核彈頭。根據中國外交部的說法,中美2國在去年11月舉行了5年來首次的軍備管控會談,當中討論了《核不擴散條約》等核安全問題,以及《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遵守情況,此外雙方還針對太空安全和常規軍備等議題交換了意見。
海峽中線驚見共軍潛艦 顧立雄證實稱已掌握
國防部長顧立雄18日表示,網路傳說當日清晨澎湖外海近海峽中線處,有一艘疑為解放軍潛艇上浮湧出海面,並往大陸方向前進,儘管國防部不會對外透露詳情,但已經藉由監偵手段即時掌握。澎湖小管即將進入產季,而18日清晨有澎湖漁船出海捕撈,靠近台灣海峽中線時,驚見一艘潛艦上浮湧出海面,其後還由另一艘軍艦護送,並往對岸方向前進。照片外流後,有軍事迷比對研判,這艘潛艦極可能是陸方最新的096(09VI)型「唐級」核潛艦,各界關注。在場漁民說,這艘潛艦上浮位置在北緯24度00分、東經118度22分,大約落在海峽中線,由於當時天才濛濛亮,根本看不清楚型號,加上其後沒多久就有另一艘軍艦趕來支援,並護送那艘潛艦往大陸方向飆速駛離,其間潛艦都未再下潛。軍事專家則分析,若漁民所拍到潛艦,真的是大陸最新型的「晉級」09VI型核潛艦,那麼至少可攜帶14枚彈道飛彈,此型潛艇相較前型潛艦,加入俄羅斯基洛級潛艦技術,已大幅改善匿蹤能力,甚至可能具備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搭載人造衛星進入近地軌道的能力,是目前陸方聲稱性能最強的核潛艦,甚至具發射核彈頭的能力,威力不容小覷。對此,顧立雄強調,國防部已經藉由情治監偵手段有所掌握,詳情情況不便對外透露,外界關注是否具體掌握軍艦型號、裝載設備甚至出航原因?顧立雄則重申,詳情請容國防部暫時保留。
男子想捐可攜帶「核彈頭火箭」館方急報警 拆彈小組這樣說
美國俄亥俄州代頓空軍博物館近日接到一通驚人電話,因為一名男說要捐可攜帶核彈頭的火箭,這讓館方嚇到直接報警,警方也出動拆彈小組前往現場,找到這枚生鏽的軍用火箭。綜合外媒報導,貝爾維尤一名男子近日打電話給空軍博物館,說要捐攜帶核彈頭的火箭,他稱這是已故鄰居的物品,鄰居跟房仲買了這枚軍用級火箭。館方馬上報警,而警方聯繫了該名男子,拆彈小組也到場處理。據了解,這是「Douglas AIR-2 Genie」空對空火箭,可攜帶1.5千噸燃料的W25核彈頭,不過該火箭沒有附彈頭。拆彈小組表示,這火箭不含燃料,是沒有爆炸風險的人工製品。警方說。警方發言人說,其實這只是一個裝火箭燃料的油箱,事件一點也不嚴重,拆彈小組問警方,為什麼要為了一塊生鏽的金屬開記者會。發言人稱,男子知道捐贈消息曝光後非常火,因為博物館沒跟他說報警,根據《西雅圖時報》報導,該枚火箭在冷戰期間被美國和加拿大使用。據空軍武器博物館基金會稱,該火箭在1957年第一次在內華達州尤卡平原上空引爆,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帶有核彈頭的空對空火箭試爆。警方也在推特幽默的說,「我們認為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再次接到這樣的電話。」文章後面還加了一個火箭表情符號。
為應對俄羅斯方面的威脅 傳美國在英國部署核武「近15年來首次」
目前有消息指出,為了應對來自俄羅斯方面的威脅,美軍將核彈頭存放在英國皇家空軍萊肯西斯基地(Lakenheath)內,這也是15年來,美軍首次在英國部署核武。根據《每日電訊報》報導指出,他們引述一份五角大廈的文件,表示2008年時,由於美國認為俄羅斯的冷戰威脅已經明顯減弱,所以從英國當地撤除了核彈頭的部署。而這次又由於認為俄羅斯方面的威脅又日益增加,所以計畫在英國境內部署核武。美軍計畫在英國薩福克郡皇家空軍萊肯希斯基地部署一顆核彈頭,其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三倍。其實美國的擔憂並非是空穴來風,北約組織近期升高對俄羅斯的警戒,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就曾表示,目前世界局勢已經從「戰後」逐漸走向「戰前」時期,而且在5年內,有可能要面對與俄羅斯、諸國、伊朗與北韓的衝突。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則認為,俄羅斯有可能在5至8年內攻擊北約組織成員國,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則認為,歐洲僅有3至5年的時間來準備應戰俄羅斯。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包爾(Rob Bauer)則認為,西方國家要做好在未來20年內全面應戰俄羅斯的準備,其中包含各界產能、民眾的動員。報導中也指出,在北約組織「核武共有」的框架下,目前美國在比利時、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等地均部署有核彈頭,而這次傳聞要部署核彈頭的英國萊肯西斯基地,從6月起也開始在基地內興建住宿設施,推估是要提供給美軍所使用。
以色列極右派部長 揚言向迦薩丟核彈
《以色列時報》報導,以色列文化遺產部長艾里雅胡(Amihai Eliyahu)5日指出,在以色列和哈瑪斯的戰爭中,對迦薩走廊「投擲核彈」也是選項之一。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很快就澄清他事前對此番言論毫不知情,這種說法完全是和現實脫離,尼坦雅胡接著暫停了艾里雅胡在內閣會議的部長職務。另外,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開戰後首度訪問約旦河西岸,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進行會談。艾里雅胡在受訪時作了以上表示,他是屬於由以色列國安部長班吉維爾(Itamar Ben-Gvir)所領導的極右政黨猶太力量黨的一員,艾里雅胡同時反對任何對迦薩走廊的人道援助,他說,「我們不會給納粹人道援助,在迦薩,沒有和哈瑪斯無關的平民。」他同時主張重新在迦薩屯墾,「迦薩居民可以遷到愛爾蘭或沙漠去,他們可以自己找解決方法。」不過,政府官員表示,所謂暫停職務的作法根本就是個笑話,現在內閣會議幾乎沒有在召開,大多數的決定都是經由數回的電話投票來完成。另外,原本預定在5日舉行的內閣會議,也被取消。以色列被國際社會認為擁有核子武器,但以色列政府一直拒絕證實或者否認這一消息,外界估算,以色列可能擁有超過上百枚核彈頭。布林肯近日密集和阿拉伯國家高層會面,4日在約旦首都安曼與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卡達等國外長開會,阿拉伯國家外長在記者會上罕見地公然展現與美國的分歧立場,呼籲布林肯說服以色列同意停火。5日訪問約旦河西岸和阿巴斯進行會談。阿巴斯當面再度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對迦薩的攻擊,表示必須要讓人道救援物資進入迦薩。布林肯表示反對停火,指現階段立即停火將損害以色列保護其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只會讓哈瑪斯重新集結,使得10月7日的慘劇重演。但布林肯持續試圖說服以色列「人道暫停」。親巴勒斯坦示威者周六(4日)在世界各地舉行抗議活動,包括倫敦、柏林、巴黎、安卡拉、伊斯坦堡和華盛頓等地。示威者在以色列軍隊加強對哈瑪斯的攻擊力度後嚴厲譴責以色列,呼籲迦薩停火。
北韓發射多枚短程巡弋飛彈 專家:如是這型號代表可攻擊駐日美軍
目前有消息指出,北韓軍方於22日上午發射數枚短程巡弋飛彈,目前有關情報部門正在分析這次巡弋飛彈的發射資料。而有專家指出,如北韓所發射的「箭矢-1」、「箭矢-2」短程巡弋飛彈的話,代表著是北韓軍方有實力攻擊整個朝鮮半島與駐日美軍的基地。根據《韓聯社》報導指出,南韓軍方於22日凌晨4點偵測到,北韓軍方向朝鮮半島西部海域發射多枚短程巡弋飛彈(SRBM),目前尚不清楚北韓軍方所發射之型號。而其實早在19日,北韓軍方就曾對東部海域發射2枚巡弋飛彈。而早在3月22日時,北韓也曾發射「箭矢-1」、「箭矢-2」戰略巡航導彈,當時就有報導指出,這兩款巡航導彈可搭載「火山-31」戰術核彈頭。就有專接認為,如果22日北韓所發射的短程巡弋飛彈是「箭矢-1」、「箭矢-2」的話,這就變相代表,北韓軍方已經擁有對朝鮮半島全境與駐日美軍基地施展攻擊的實力。
北韓測試「核魚雷」航行71小時擊中目標 美專家吐槽:速度慢性能又差
北韓於3月24日公布一款名為「海嘯」的無人核動力潛艇,並且在3月21日至23日這段時間進行測試完成。由於北韓官方宣稱海嘯能搭載戰術核彈頭,在7日時又再次針對該款核魚雷進行測試,在航行71小時後,順利地擊中咸鏡南道端川市龍臺港外海的目標。但這些看在美國軍事專家眼中,卻認為這款核彈頭的性能低、速度慢,頂多就是一款嚇唬敵人的宣傳武器。根據《韓聯社》報導指出,北韓於4日至7日進行水下戰略武器系統的測試,測試內容事先在朝鮮東海(日本海)設定1000公里的航程,接著航行事先制定好的橢圓、8字型航線,之後在航行71小時6分鐘後,於7日下午順利擊中位於咸鏡南道端川市龍臺港外海的目標。北韓官方宣稱「經過驗證,完美證實戰略武器系統的可靠性和致命的打擊能力,該戰略武器系統是抑制不斷進化的敵方各種軍事行動,消除威脅並保衛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所必不可少的,也是我們軍事潛力中具有前途的優勢」。但根據美國智庫《北緯38度》一篇由軍事專家范迪彭(Vann Van Diepen)所撰寫的文章中表示,他認為所謂的「核魚雷」不僅速度慢、效率低,精準度也差,很有可能只是進行恐嚇敵人的政治宣傳工具。范迪彭在文章中表示,使用核子彈頭當作魚雷,雖然還是有一定的破壞性,但絕大部分的衝擊力都會被海水給吸收。但是將同款核彈頭放在導彈上的話,不管是空爆或是地爆,所能造成的破壞反而更大。范迪彭也表示,不管是無人核動力潛艇「海嘯」還是這款核魚雷,其實威脅力都十分有限,遠遠不如北韓本身的彈道飛彈。主要原因是潛艦大多用於站區內的沿海目標,而且有被反潛艦發現的可能。而且根據目前掌握到的情報來看,北韓的核魚雷的航行速度實在太慢,最多對港口或是一些固定地點才能造成威脅,而過慢的航行速度也讓該款武器無法成為「先發制人」的設備。
全球可用核彈頭達9576枚 多數來自「這2國」
在俄烏戰爭導致核武緊張升高的情況下,非政府組織「挪威人民援助」(Norwegian People’s Aid)29日發布《禁止核武監測》報告(Nuclear Weapons Ban Monitor)指出,全球9個核武國家共擁有9576枚「可動用」(usable)核彈頭,較2022年的9440枚增加,主要是俄羅斯及中國所帶動。而這些核彈頭全部加起來的毀滅性力量,相當於13.5萬多枚當年在日本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爆炸威力。這份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或明或暗擁有核武的9個國家,核彈頭總數由2022年的1萬2705枚,減少到今年的1萬2512枚,主因是美俄汰除老舊核彈頭。若扣除2936枚已退役正等待拆除的核彈頭,全球隨時可使用的核彈頭則由9440枚增至9576枚,而新增的136枚核彈頭來自俄國、中國、印度、北韓及巴基斯坦。其中,俄國擁有5889枚可用核彈頭,是全球最大核武國。《禁止核武監測》報告的編輯歐斯登(Grethe Lauglo Ostern)說,可用核彈頭數量上升令人憂心,且是延續了自2017年開始的趨勢。該研究報告係與「美國科學家聯盟」(FAS)合作提出,而近來俄國一再針對烏克蘭戰事以及西方對烏提供的軍事援助,發出核武威脅。俄國總統普丁25日就宣布,將在鄰國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根據各獨立觀察家估計,美國多年來已在5個北約組織(NATO)盟國,包括比利時、德國、義大利、荷蘭及土耳其,部署了大約100枚戰術核武,即射程較短或威力較小的核武。此外,北韓一直測試彈道飛彈,藉以強化進行核武攻擊的能力。根據多個國家的民調結果,由於地緣政治情勢高度緊張,民眾擔憂核武終將被使用。這種恐懼心理已達到冷戰結束以來的最高點。
準備隨時隨地使用核武! 金正恩督導核能武器化項目
北韓領袖金正恩今天(28日)監督指導核能武器化項目,並研討核反擊作戰計劃和命令書。同時還要求核武器研究所和核能部門,務必擴大生產武器級核材料,加快研發具有威力的核武器,使核武庫呈幾何級數增長,並做好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使用核武的準備。據《韓聯社》援引北韓官媒《朝中社》的報道,朝鮮核武器研究所28日向金正恩簡報了該單位在近幾年強化核武裝力量的質和量的相關工作進度和生產現狀。此外,北韓27日還進行了一次模擬戰術核攻擊的射擊演習,在咸鏡北道上空引爆一枚模擬核彈頭。平壤當局此前聲稱,朝鮮人民軍海軍已在21日至23日的軍事演習期間測試了一種能引發「放射性海嘯」(radioactivetsunami),並摧毀敵方海軍船艦及港口的水下核攻擊無人潛艇。報導稱,金正恩還在會中表示,為應對永無止境的威脅態勢,應不斷致力於加強核武力量。只有做好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使用核武的準備,才永遠不會出現需要動用核武器的一天。他強調,只有具備超出想像的超強進攻性核武力量,才能讓敵人畏懼,不敢冒犯國家的主權、制度及人民。金正恩還要求核武器研究所和核能部門擴大生產武器級核材料,加快研發具威力的核武器,以徹底落實黨中央試圖將核武庫呈幾何級數增長的構想。他補充,北韓的強大遏制力核武力量針對的並非特定國家或群體,而是戰爭和核災本身。「本黨強化核武力量的目的,旨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地區的和平穩定。」
俄最大「洲際導彈引擎」製造工廠爆炸! 美媒:恐影響產量
俄羅斯國營媒體《塔斯社》援引俄羅斯聯邦緊急情況部(Ministry ofEmergency Situations)的消息指出,一間位於雅羅斯拉夫爾(Yaroslavl)的汽車工廠在當地時間23日下午1點30分發生爆炸並引發大火。消防隊從火場中救出7人,另有218人在現場人員的疏散下成功逃生。該工廠據稱是俄羅斯軍備引擎及齒輪箱的最大製造商之一,包括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引擎的生產。綜合《新聞週刊》、《每日郵報》的報導,俄羅斯的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YaroslavlMotor Plant)號稱是俄國最大的多用途柴油引擎、離合器、齒輪箱以及備用零件製造商,光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就有300多款車型及特殊用途產品配備其生產的發動機。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同時還是俄國陸軍引擎與齒輪箱的最大製造商之一,並負責生產可安裝核彈頭的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的引擎。據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說法,白楊-M是俄羅斯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射程為11000公里。然而,該工廠近日卻驚傳火警,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該工廠冒出陣陣濃煙。消防人員接獲通報後隨即趕往現場,並成功救出7名受困民眾,在此之前則有218人已自行逃生,火勢也順利獲得控制。對此,俄國部落客兼分析師內斯米揚(Anatoly Nesmiyan)也在Telegram上指出,「有重要的東西著火了!」但他並未詳細說明是什麼。報導稱,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的火災可能會對普丁造成打擊,尤其俄國國防部21日才在一份最新聲明中表示,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已下令要將精準導引武器(Precision-guidedmunition)的產量提高一倍。
北韓官媒:已測試水下核攻擊無人艇 可引發超大規模「放射性海嘯」
北韓官媒《朝中社》24日報導稱,朝鮮人民軍海軍在21日至23日的軍事演習期間測試了一種能引發「放射性海嘯」(radioactivetsunami)的水下核攻擊無人潛艇,以摧毀敵方海軍船艦和港口。綜合《塔斯社》、《世界一體新聞台》的報導,《朝中社》24日指出,朝鮮人民軍在3月21日至23日演練期間,部署並測試了這款新型武器系統,該無人潛艇據稱可引發「超大規模」的毀滅性海浪。《朝中社》補充,「這款水下核攻擊無人潛艇可部署於任何海岸和港口,或由水面船艦拖曳進行操作。」且21日,北韓軍方已將其部屬於咸鏡南道(South Hamgyon)外海,並在23日引爆了一枚測試彈頭。在此之前,這款無人潛艇已在水下80公尺至150公尺航行59小時又12分鐘。報導稱,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領導了該場演習,「他通過展示強大的戰爭威懾力,讓美帝國主義和韓國傀儡政權為自己的選擇陷入絕望。」指揮演練的北韓勞動黨(Workers' Party)中央軍事委員會也指出,「這將警告敵人當心真正的核危機,並驗證自我防衛核武力的可靠性。」此前,北韓才召開由金正恩主持的黨中央軍委會擴大會議,決議針對美韓兩國自13日起為期11天的「自由護盾」(Freedom Shield,FS23)大規模聯合軍演,採取一系列「更具威力和進攻性」的戰爭威懾以及實際措施。《朝中社》還證實北韓軍方在22日發射了4枚「裝有模擬核彈頭的測試彈頭」的戰略巡弋飛彈,分別是2枚「箭矢-1」(Hwasal-1)及2枚「箭矢-2」(Hwasal-2)戰術性巡弋飛彈,導彈統一從咸鏡南道發射,精確擊中日本海上的目標。南韓軍方22日也報告北韓發射多枚巡弋飛彈。
北韓又發射多枚巡弋飛彈 抗議11天美韓聯合軍演
在美國與韓國展開為期11天聯合軍演,12日北韓就從潛艦上試射2枚戰略巡弋飛彈。當時韓國就分析,若北韓成功實現核彈頭小型化,可能搭載在巡弋飛彈上。今(22)日又再度發射出多枚巡弋飛彈來抗議,引發國際關注。北韓今日朝東海發射多枚巡弋飛彈,被認為是抗議13日起舉行的韓美聯合軍演,對其表示抗議,但19日北韓才發射短程彈道飛彈僅相隔3天,如今三度因抗議軍演發射飛彈,引發世界關注,也讓韓國軍方緊張,並正分析型號及飛行距離等數據。巡弋導彈是一種飛行炸彈,可以攜帶傳統彈頭或核彈頭,射程可達數百公里。近代的巡弋導彈可以超音速或次音速飛行,具備自我導引能力,而且還能以非彈道型態的飛行路徑來躲避雷達偵測,進行防區外打擊。巡弋導彈與無人駕駛飛機的不同之處,在於巡弋導彈不擔任偵察任務,彈頭整合為系統的一部分,而且最後一定會在攻擊中損失,無法回航降落。
應對美韓聯合軍演 金正恩:隨時準備發動核攻擊嚇阻戰爭
北韓戰術核武部隊18、19日舉行模擬「核反擊」綜合戰術演習,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更攜女兒金朱愛參觀演習。北韓官媒中央通信社(KCNA)20日引述金正恩說法,「在當前情勢下,敵方侵略北韓的動作越來越明顯」要求北韓軍隊隨時做好準備發動核攻擊以嚇阻戰爭,並指控美國和南韓擴大與美國核資產有關的聯合軍演。據朝中社指出,此次北韓的綜合演習包括核打擊指揮體系管理演習、轉換核反擊狀態的實操演訓,以及模擬攜帶核彈頭的戰術彈道導彈發射演習。而親自到場參觀演習的金正恩表示,敵人的反北韓侵略活動變本加厲,迫使北韓幾何級數般增強核戰遏制力,並提出建設核武力量的重大方向與核武器備戰戰略,指出擁核不足以阻嚇戰爭,還需擁有攻擊敵人的實際能力,保持隨時能迅速精準實施核打擊的戰備狀態。金正恩強調,「北韓核力量將以高度的備戰狀態有力地遏制、控制和管控敵人的魯莽行動和挑釁,並在出現任何意外情況時毫不猶豫地執行其重要使命。」據韓聯社引述分析認為,這可能包括再進行核試與以正常角度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另據朝中社報導,在演習第二天、北韓從平安北道鐵山郡發射的戰術彈道導彈,按設定在800公里外的北韓以東海域目標上空800公尺處爆炸,再次驗證核彈頭引爆裝置和控制系統的可靠性。而南韓和日本也同時證實,北韓19日在其東海岸發射一枚短程彈道飛彈,為近幾周來一連串飛彈試射的最新一次。這根源因素主要來自北韓近期對南韓、美國聯合軍演的激烈回應,認為這是入侵北韓的預演。北韓中央通信社在另一篇報導也宣稱,已有140多萬北韓人自願入伍或再度從軍以對抗美國與南韓,這個人數比北韓國營報紙2天前報導約80萬人還多。
大陸國防預算「飆近7兆元」年增7.2%!盤點共軍火力、戰略布局
中國大陸財政部公布預算草案,2023年編列國防預算達1兆5537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6.8兆元)、年增7.2%,寫下2019年最大增幅。對此,《法新社》盤點大陸解放軍軍力,指出北京現役陸軍、海軍人數,堪稱全球規模最大。據《法新社》報導,若以艦艇數量相對比,大陸海軍規模為全球最大,且近幾年殲-16、殲-20戰機的年生產率恐已翻倍漲,顯示「中國空軍正『迅速趕上』西方空軍。」另外,北京擁有大量飛彈庫存,以及能夠搭載核武器的匿踪戰機、轟炸機、核動力潛艦,預料核庫存將在2035年增加至1500枚核彈頭。根據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分析,大陸現役軍人數量為全球之最,包括地面部隊96.5萬人、海軍26萬人、空軍39.5萬人、火箭軍部隊12萬人,以及武警部隊約50萬人,近年當局正在力拚軍事轉型,挹注數十億美元推動國防現代化,瑞典斯德哥爾摩安全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Policy)所長施萬通(Niklas Swanstrom)表示,之所以北京欲實施國防現代化,是因為雖然有些共軍部隊的訓練和設備在全球名列前茅,但仍有部分軍力追趕不上。報導指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廢止任期限制後,促使他得以無限期掌權,而習近平領導的中央軍事委員近年不僅接掌國防動員全部職責,甚至負責管理、監督解放軍採購,意味著習近平正在加大控制軍方力道,只不過受限於訓練和教條規範,解放軍的作業效率仍未見增長。
拜登訪烏後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暫停《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入侵烏克蘭的第1年計劃中發表談話,正式暫停俄羅斯參與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New START),並表示俄羅斯要做好恢復核試爆的準備。據了解,2021年時,美俄雙方同意將該條約延長至2026年,如今普丁宣布暫停合約,美俄間將失去僅存的核武器協議。《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中要求2國將戰略核導彈射器數量不超過800架,部屬的核彈頭不可超過1550枚,已部屬的洲際飛彈以及潛射彈道飛彈和可掛載核武器的重型轟炸機數量均不超過700,並預計在條約生效7年內完成,條約有小期限10年,期滿後可以延期5年。這一官方聲明是在拜登首次訪問烏克蘭後發佈的,先前就有俄羅斯媒體推估普丁會在拜登訪烏後發表演說。普丁在演講中表示,重新簽訂《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荒謬的,俄羅斯將考慮把美國、法國、英國等地的核武庫當作目標。但普丁也說,俄羅斯不會單方面恢復核武試驗,只有在美國恢復核武試驗的前提下,俄羅斯才會跟著做,並聲稱俄羅斯正準備研發新的核武器以因應美國可能恢復核武試驗的動作。
爆料中共擬12年內擴增至900核彈頭 日媒:「不率先使用核武」立場恐改變
日本《共同社》報導指出,中共解放軍目前正在考慮在2035年前,將目前持有的300枚核彈頭擴增至900枚。《共同社》認為,如果中共解放軍如果實現「彈道飛彈使用多彈頭」的研發的話,屆時對美國的威攝力將會提高,也有可能改變中國「不率先使用核武」立場。報導中也指出,美國一份五角大廈的報告也預測,中國政府會在2035年將核彈頭提升至1500枚,但有多位消息人士表示,增加至900枚是一個比較準確的數字。但即便如此,中國在2035年之後「核武」實力大幅提升有很高的可能性。根據《路透社》2022年11月底報導指出,在美國五角大廈報告認為目前中國已經擁有400多枚核彈頭,而整體數量會在2035年前達到1500枚。當時中國政府就批評該份報告隨意臆測中國的軍力發展,目的只是為了加深全世界對「中國軍事威脅」的錯誤認知。而當時中國也回擊美國「擁有全球最多核彈頭」。
金正恩主持中央軍事委員會議 疾呼「擴大軍演、加強備戰」
朝鮮官媒7日指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主持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會議時,承諾擴大作戰演習並加強戰備工作,同時還鼓勵武裝部隊發揮「屢戰屢勝」的精神。據《印度斯坦時報》援引北韓官媒《朝鮮中央通訊社》的報導,北韓官員在6日舉行的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會議上,討論了一系列重大軍事變革的任務,包括「不斷擴大和加強作戰演習」以及「更加嚴格地完善戰備工作」。報導稱,有跡象表明北韓正準備在首都平壤舉行大規模閱兵典禮,以慶祝8日的朝鮮人民軍成軍75週年紀念日。而金正恩可能也會藉由本次活動展示其核武器和導彈計劃的研發成果。北韓2日譴責美國及南韓的演習已達「極端紅線」,並揚言華府將把朝鮮半島變成「巨大戰爭軍火庫和更危險戰區」,尤其還向該地區部署戰略轟炸機和航空母艦等更先進的軍事資產。北韓聲明指出,只要華府採取敵對政策,平壤就無意進行對話,而且將會以「最具壓倒性的核力量」對抗美國的軍事行動。平壤當局在2022年共發射了70多枚彈道導彈,其中包括旨在打擊韓國或美國本土的潛在核武器,以回應美國與南韓擴大的軍事演習,在去年12月的一次重要政治會議上,金正恩也呼籲該國的核彈頭應呈「指數級增長」,並開發威力更大、射程可達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