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橋劑
」 屏東 明揚國際 明揚 爆炸 屏東大火屏東明揚大火案今開庭…總經理否認罪行 家屬曝「死者最後簡訊」痛斥:你們能睡得著?
明揚國際公司屏東廠房去年9月發生爆炸意外,導致10人不幸罹難,包括4名消防員及6名員工,明揚總經理呂英誠被檢方依《過失致死罪》求處最重5年刑期,屏東地院今(13日)召開第5次程序庭,呂英誠出庭時否認犯行,堅稱不清楚原物料「C40-P架橋劑」是危險化學品。對此,死者朱姓員工的胞姊痛斥,妹妹生前為公司賣命,出事後高層一句話就想撇清責任,悲憤直呼「你們晚上能睡得著嗎?」明揚惡火奪走10條人命,經屏東地檢署調查,發現起火原因為廠房內違法存放高達3千公斤的「C40-P架橋劑」,且因存放環境不佳,導致蓄熱升溫引發爆炸起火,事後董事長劉安晧、總經理呂英誠等6名高層,均被列為被告。屏東地院今天上午庭訊呂英誠,他辯稱廠房內放置多達1280種的原物料及半成品,自己並不知道「C40-P架橋劑」是危險化學品,加上無人向他回報化學品的存放有問題,否認漠視員工職場安全。對此,罹難者朱姓員工的胞姊在法庭上哽咽透露,妹妹生前傳給她的最後一封簡訊,還在訴苦表示工作太忙碌,身體快要吃不消,內容甚至還提及,「尤其前幾天遇到總經理,總經理問怎麼還沒有好?如果總經理是會體恤員工,為什麼不能用鼓勵性質說有沒有需要什麼幫忙?」朱姓胞姊痛批,妹妹生前為公司賣命,但高層一句「不知道」就毀了無數個家庭,如今竟還想撇清責任,悲憤直呼「我不知道這些主管們是否能安心入眠」,希望法官從重量刑。
明揚大火首開準備程序庭 受害者怒控和解沒誠意
去年9月明揚屏東廠發生大爆炸,釀成10死百餘輕重傷,檢方依過失致死、過失重傷等5罪起訴前董事長劉安晧等6名幹部,屏東地院24日開首次準備程序庭審問林姓倉管組長,林否認有管理疏失;7名受害者則當庭控訴明揚和解沒誠意,當中受爆炸波及開刀7次的林姓員工,至今仍走不出爆炸陰影,身心受創的她怒訴,「我夢到我死掉了」。明揚大火一案共有6名被告,首次準備程序庭是審問林姓倉管組長在架橋劑的儲放與管理上是否有問題,對此,林矢口否認自己有疏失,他說,他是2018年接手組長一職,架橋劑的擺放位置都是遵照前手,且工安課沒有告訴他架橋劑的安全資料表,所以他也不知道儲放的東西到底有沒有超量。對於林的矢口否認,出庭的7名受害者認為都是在推卸責任,且全部當庭控訴明揚和解沒誠意,當中受爆炸波及開刀7次的林姓員工,至今仍走不出爆炸陰影,她怒訴,明揚與她談的和解金低得離譜,他們真的傷得很重,像她的左手至今還抬不起來,但公司只會一直叫他們回去上班,他們怎麼敢回去,現在只要想到這件事都還會感到害怕,甚至還做夢,「夢到我死掉了」。她強調,案發時,主管還跟他們說不要跑,這是假的在演練,太扯了,所以就算明揚與他們達成和解了,她仍希望法官可以判重一點。陳女也稱自己身心受創嚴重,至今都還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眠,明揚一直都沒找她談和解,是她自己找律師與對方談,實在太離譜。丁男則說,明揚至今只找他談過一次,所以他後來決定補提告。朱女則委託律師表示,明揚與她遲遲未能達成和解共識,還否認犯行,她希望法官要依檢方起訴求處重刑來判決。因爆炸案而患有恐慌症的黃女也委託律師表示,她吸入性嗆傷併發肺炎,現在喪失嗅覺,屬於重傷,希望法官改依過失致重傷罪判刑。楊姓消防員也稱,他也喪失嗅覺,一樣希望法官改法條審理。對於受害人的指控,到庭的前董事長劉安晧面對媒體詢問,他僅回應,「我現在已經不是董事長了」。
明揚大火10死、111人輕重傷 這兩機關被簽結沒事了
屏東「明揚國際科技公司」,2023年9月廠區發生爆炸,造成10死、111人輕重傷,屏東地檢署2024年1月30日偵結,認為屏東縣消防局、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高屏分局,兩公部門已善盡稽查責任,予以簽結。至於明揚董事長劉安晧、總經理呂英誠等6名公司高層和幹部皆遭起訴,其中劉、呂2人被求處5年徒刑,另4人求刑4年8月至4年10月,明揚公司遭求處法定最高刑30萬元罰金。屏檢指出,以消防局及經產園區管理局高屏分局有限的稽查人力,無法發現廠房囤放過量的C40-P架橋劑,因此廠方刻意隱匿未申報,無法歸責公部門。此外,屏東縣消防局各項消防申報演練都有落實,但明揚公務機關稽查人力,未隨與日俱增的事業單位及繁複的產業類別而增加,不幸造成這次慘案。
明揚爆炸釀10死…威力如154公斤TNT炸藥 沒貼防火貼紙竟與消防局有關
明揚國際科技屏東廠去年9月22日發生火警,導致10人死亡、100多人受傷,由於廠房內堆積超過管制量30倍之多的生產物料「C40-P架橋劑」,爆炸威力相當於154公斤的TNT炸藥。檢方經過4個多月的偵辦,將公司6名高層依過失致死等罪起訴。屏東縣府調查發現,明揚公司屏東工廠違法存放過量的有機過氧化物多達3千公斤,超過標準範圍30倍,火災當下也未能完整提供廠區內的化學物品種類,未依規指派專人協助現場救災,因此重罰240萬元。據《ETtdoay新聞雲》報導,明揚公司之前向吉勝公司購買C40-P原物料,簡方便前往吉勝公司調查,照片顯示一箱箱C40-P,僅在箱子中央貼名稱貼紙,但稽查時卻發現,內部C40-P原物料外箱左右兩側還貼有火焰標誌和簡易安全資料表。針對兩者差異,公司人員解釋,明揚公司人員告知「紙箱只要貼第2種中間寫有C40-P NET WT及LOT標籤即可,其他2種不要貼」,之所以和現場不同,是因為發生爆炸後,原物料要入危險倉儲,業者要求的。回到火災發生前1個月,吉勝公司曾要求明揚公司,趁安全資料表更新,把危險物品貼紙都貼上,但明揚採購卻表明,要等到9、10月貨出完,再訂下一批貨時再說。吉勝公司指出,之所以沒貼菱形防火貼紙和簡單的安全資料,原因是明揚公司幾年前曾表示:「如果貼的話,消防局會來囉嗦」,但其實2種貼紙一直都有準備。
屏東明揚大火後持續搜索!骨骸碳化嚴重難以分辨 將送驗比對
屏東明揚國際工廠爆炸案,24日搜索行動進入第3天,消防隊員在已經降溫的火場來回找尋,陸續找出3具失聯員工遺體,但其中部分骨塊被法醫認定為獸骨,還須送DNA鑑定,晚間又傳出找到骨骸,是否就是最後一位失聯者,仍須再送驗比對。屏東地檢署表示,目前遺體比對、犯罪調查同時進行中。消防員昨上午陸續發現2具遺體,其中1具遺體疑因爆炸當下威力強大被炸飛至鋼梁上,救援難度相當高,經花了一番功夫才順利運出;而下午3時53分,又在火場一樓找到遺骸,透過家屬辨識特徵,確定就是失聯員工。正當眾人以為搜索任務將告一段落,竟傳出嚴重碳化骨骸經法醫鑑定後疑似為非人類骨骸,因此,要送台北做DNA鑑定才能知道結果;屏縣消防局副局長李彬正說,為求慎重,會將火場再次地毯式搜索,因此行動還會持續,結果晚間近10時又發現一些骨骸,因已無法辨識,將送驗比對。搜索行動今天仍將繼續。由於第一時間衝入火場搶救的消防隊員賴俊儒、陳柏翰、鍾吉垣和施寶翔不幸殉職,其DNA檢體送至刑事局鑑識中心後,已確認賴姓、鍾姓及施姓3位消防員骨骸,但1具疑似陳姓消防員遺體因碳化嚴重,無法採到DNA,屏東地檢署檢察長陳盈錦表示將持續比對,盼能夠讓消防英雄們早日安息,一路好走。對於外界關心,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工廠爆炸?釀成如此重大傷亡,屏東縣府發言人鄞鳳蘭表示,由於高爾夫球製程會用環己烷、異構烷烴等化學物質混合後做為架橋劑,是否因原料遇到高溫產生爆炸,這會是未來調查重點,但詳細起火原因,還是要待火場鑑識人員現場勘查鑑識,一切依照日後火調結果為主。另有受傷員工家屬透露,公司之前都會做逃生演練,火警當下還認為和平常一樣是消防演練,還有人說是「假的、假的」,且公司第一時間並沒有通知有火警發生、協助疏散,因此才導致許多人逃跑不及受傷,甚至死亡。也有受傷員工回憶,當天聽到警鈴聲和看到濃煙時,已經來不及反應,下1秒就發生爆炸。對於這些說法,檢警已陸續進行了解,並列為追查重點。屏東地檢署表示,在火勢控制後,檢察官已指揮相關人員著手調查事故場所相關資料,包括消防、刑事專業鑑識人員,都已進場蒐證調查。屏東縣長周春米也強調,事後的事故調查和責任檢討,縣府都不會迴避。
疑工廠爆炸點為「高爾夫球生產線」 屏東消防局:那可燃物質最多
屏東加工出口區高爾夫球代工廠「明揚國際」22日發生化學爆炸事件,截至目前為止,已有過百人受傷、7人死亡,3人失蹤。其中死者中有4人是第一波抵達現場的消防員,結果因為爆炸而不幸喪命。屏東縣消防局秘書鄭建德表示,推測爆炸點可能是廠區內的高爾夫球生產線,因為那有許多可燃性物質。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屏東縣消防局秘書鄭建德受訪時表示,在接獲明揚國際的火災通報後,消防人員第一時間就抵達現場,而當時第一波11名消防員從現場冒煙處進入,準備進行員工疏散時,現場就發生爆炸。其中有3名罹難消防員,其實距離門口不遠。至於爆炸的地點,鄭建德表示,目前推測可能的爆炸地點應該是在高爾夫球的生產線區域,因為該區域擁有橡膠、架橋劑、水(油)性塗料等可燃性物質。
屏東大火和「這」有關 粉塵爆炸埋消防員…4人殉職、百人輕重傷
屏東加工出口區高爾夫球代工廠「明揚國際」昨(22日)發生爆炸,造成4名消防人員殉職、百人輕重傷。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長楊伯耕初步表示,推測是廠區內堆放的原物料起火,後又因粉塵爆炸,詳情仍在了解中。消防員第一時間就進入現場打算控制火勢,並盡快協助受困員工脫困,不料4名消防員才剛進入現場,就遇上爆炸,4人當場遭震飛,甚至有消防員被倒塌的鐵皮壓得無法動彈,目前已確認4人不幸殉職。經濟部說明,發生火警該公司製造產品為高爾夫球相關產品,主要製程為橡膠製造程序、塑膠品塗裝程序。主要原料為橡膠、架橋劑、水(油)性塗料等。經濟部指出,除了請區內各管線單位切斷管線外,也協調自來水公司增加水壓,並提供廠區平面配置圖及主要原物料製程等文件救災予消防隊,讓消防救災順利進行。經濟部表示,加工處屏東分處為讓管控火災的影響,快速疏散鄰近廠商人員,並即刻啟動園區的火災應變措施,協調調度鄰近廠商的資源協助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