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
」 水果 手搖飲 食物 果糖 痛風8歲男童愛吃1台灣美食竟痛風 醫揭這類食物都需注意
聚餐與高普林飲食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隱憂,醫師警告,痛風的發病年齡持續下降,20歲以下痛風患者已非罕見,甚至連孩童也未能倖免。根據2024年最新統計數據,40歲以下的痛風患者已占總人數的一半。根據《健康2.0》的報導,澄玥中醫診所醫師莊玉菁分享一個案例,一名8歲男童因經常食用滷肉飯,BMI達到27,某天甚至因痛風導致跛腳。經檢查發現,他不僅患有痛風,還合併其他慢性疾病。莊玉菁指出,痛風是尿酸代謝異常的警訊,飲食不節制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頻繁的大魚大肉、飲酒,以及攝取高普林食物,容易導致「隱藏性痛風體質」。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如熬夜和缺乏運動,更使新陳代謝功能降低,加速了痛風的形成。莊醫師解釋,食物分解後會釋出普林,普林經代謝後形成尿酸,當尿酸積累過多,就可能引發痛風。而所有高普林食物都需注意,例如市面上常見的「痛風鍋」、動物內臟、肉汁及紅肉,均可能增加痛風風險。啤酒等酒精飲品及含果糖飲料,也會促進尿酸生成。至於菠菜、菇類、花生、腰果等堅果類,以及優酪乳等酵母類食材,莊醫師認為雖然普林含量較高,但考量其健康價值,可適量食用。但已確診痛風的患者,應與醫師及營養師討論,制定詳細的飲食計劃,避免因飲食失誤導致痛風發作。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提醒,痛風發作時,會在關節處局部發生紅腫熱痛的現象,民眾如有關節腫痛等疑似痛風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檢查。而急性期痛風發作,主要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秋水仙素(Colchicine)及類固醇,進行消炎止痛。衛福部說明,長期控制痛風,則是使用降尿酸藥品,如Benzbromarone、Sulfinpyrazone、Probenecid、Allopurinol、Febuxostat,控制血液尿酸值,防止關節破壞及腎臟損害發生;民眾則應遵循醫囑按時服藥,注意用藥期間身體反應,若有皮膚紅疹、口腔潰瘍、喉嚨痛、眼睛紅腫灼熱、嘴唇腫、發燒等藥品過敏症狀,應立即回診就醫。衛福部表示,治療痛風要多管齊下,不是只靠藥品,也需要進行飲食控制及體重管理,適當補充水分,避免攝取酒精、含果糖飲料及高嘌呤食物(如紅肉、內臟及海鮮類),才是正確治療痛風之道。
一天4瓶!他奶茶成癮患痛風 「雙手長滿結石」無法工作
大陸廣東一名藍姓男子從小愛喝奶茶,成年後也常喝酒熬夜,最後罹患痛風,雙手長滿結石,現在都無法工作,他也提醒大家,要少喝飲料,要自己煮飯。藍男現在沒工作。(圖/翻攝北京日報)據北京日報報導,藍男指出,他很愛喝飲料跟很甜的奶茶,以前最高一天喝3 到4瓶,好像是上癮了,導致現在痛風,好像沒辦法工作了。藍男提醒,健康要靠自己維護,不要用飲料代替水。此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長期是多久?奶茶裡有什麼會讓人上癮的東西嗎」、「可是奶茶它嘌呤不高呀」、「奶茶和飲料都含大量的糖,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攝取的糖分遠遠超出我們身體所需要的,所以造成身體各機能紊亂」、「長期喝奶茶飲料竟然會導致痛風石,趕快把奶茶換成水,把健康喝回來,多鍛鍊,讓身體更健康」疾管署曾指出,痛風發作時,會在關節處局部發生紅腫熱痛的現象,民眾如有關節腫痛等疑似痛風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檢查。疾管署表示,治療痛風要多管齊下,不是只靠藥品,也需要進行飲食控制及體重管理,適當補充水分,避免攝取酒精、含果糖飲料及高嘌呤食物(如紅肉、內臟及海鮮類),才是正確治療痛風之道。
小心果汁陷阱!醫揭不喝3原因 酸類含糖量驚人
水果是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三餐不定時外,連水果都不見得記得吃,甚至會覺得可以透過喝果汁和吃果乾代替水果即可。近期肥胖專科醫師吳榛槿列出不要喝果汁的3大原因,包括纖維和營養流失、高濃度果糖,以及飽腹感較低;尤其偏酸的果汁為了增加口感,含糖量更是超乎想像。肥胖專科醫師吳榛槿近日透過影片說明,為何醫師和營養師都不推薦民眾喝果汁,第一是果汁在製作過程中,會過濾大部分的纖維,另外維生素與抗氧化劑等營養成分,接觸空氣面積、時間增加後被減少甚至破壞,營養價值也相對變低。除此之外,水果本身含有果糖,通常要用大量水果才能製作一杯果汁,糖分攝取就會過量,更何況市售果汁還會額外添加蔗糖、蜂蜜等增加口感,攝入高果糖還會影響身體代謝,果糖在肝臟代謝過程中會轉化變脂肪,長期下來恐造成脂肪肝,出現內臟脂肪堆積情況後形成胰島素,使罹患三高疾病機率大增。不僅如此,果汁與水果原型相比少了纖維質,也不容易使人體產生飽足感,往往就會越喝越多,無意中攝取過多熱量和果糖。吳榛槿建議,想要喝果汁可以喝「綠拿鐵」,且不需要過濾渣渣,果汁加入大量蔬菜和堅果,能攝取更多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與好的油脂。吳榛槿也進一步提醒,民眾要喝果汁不要過量外,還要注意酸類的果汁,因為製造商為了使其變好喝,通常會加入大量糖分,導致民眾飲用後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千萬不要誤會選較酸的果汁就代表更健康。事實上,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應攝取至少2份水果,每份的份量約一個女性的拳頭大小,切塊水果則以飯碗7分滿為1份的量。
吃葡萄要吐葡萄皮嗎?農糧署解答「營養都在這」:應從「三頭」挑選好產品
台灣鮮食葡萄多採1年兩收,巨峰葡萄也正值冬果產季,究竟吃葡萄吐不吐葡萄皮?農業部農糧署解答,葡萄皮營養含多酚類、花青素等具抗氧化的物質,是為營養及健康的重要部分,也建議民眾應該用清水沖洗後,再將葡萄果皮和果肉一起吃掉。農糧署日前在臉書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分享,葡萄皮營養含多酚類與花青素等具抗氧化物成分,葡萄果肉則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與果糖,易為人體所吸收,可迅速轉化為熱量,其他營養含多種胺基酸、果膠、果酸等。農糧署提到,鮮食葡萄外表有均勻粉狀物,為自然生成的果粉,也是健康葡萄的象徵,若想選購好的葡萄,可從「三頭」去注意,包括果穗(葩頭)完整、果粒(粒頭)大而緊實、果粉(粉頭)分布均勻,也要記得挑選具備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標章、可溯源農糧產品。此外,農糧署先前也發文表示,吃葡萄好處多多,包括維他命A、B1、B2、B12、C 、E及胡蘿蔔素等成分,在挑選葡萄時,應選擇風味最佳的深紫色的葡萄(果實已八、九分熟),且葡萄果串應完整、果粒飽滿、大小均勻,果梗要呈鮮綠色,代表葡萄是新鮮採收。農糧署提醒,由於葡萄甜度高,室溫下容易發酵,需放冰箱保存;在購買箱裝葡萄時,最好連箱子一起放入冰箱,以隔絕水分流失或冰箱冷氣進入;若是零買,一次不要買太多,盡快享受葡萄完熟的風味。
一卡在手暢遊里斯本3/葡萄牙七大奇蹟、王室宮殿走一遭 朝聖最老葡式蛋塔專賣店
如果相對集中的里斯本市區熱門景點已經憑著里斯本卡輕鬆達成,最遠除了可以免費搭乘火車從里斯本往返辛特拉小鎮,也有不少旅人會選擇搭15號電車或其他公車,造訪位於里斯本貝倫區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nastery of Jerónimos)。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於2007年被葡萄牙人民票選為建築上的「葡萄牙七大奇蹟」之一。(圖/魏妤靜攝)從中庭周圍的窗框、雕刻可見船錨、貝殼與繩索等海洋元素。(圖/魏妤靜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由曼努埃爾一世國王於16世紀之初下令建造,但中間多次延宕、更換數任建築師,直至1580年才完工。修道院的特別之處在於融合了哥德式建築的肋狀拱頂設計、華麗細緻的文藝復興風格雕刻,以及流行於16世紀初、具有繩索與錨等航海元素的曼努埃爾建築特色。旅人們可以穿梭在環繞中庭的迴廊之間,從宏偉的空間遙想大航海時代的風華。與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建築相連的則是「聖瑪利亞教堂」,可以免費入內參觀,挑高的教堂在空間上很有穿透感,無論石柱或天花板的雕刻都十分精細,還交織著鮮豔的彩繪玻璃,而知名航海家達伽馬的石棺,以及葡萄牙著名詩人卡蒙斯的靈柩亦皆安放於此。聖瑪利亞教堂的氛圍莊嚴大器,石柱上的精細雕刻讓人流連忘返。(圖/魏妤靜攝)Casa Pastéis de Belém會在門口依外帶與內用分為兩條排隊路線,即便內用隊伍大排長龍也不用擔心,翻桌率頗高。(圖/魏妤靜攝)Casa Pastéis de Belém標榜自1837年開設以來,便一直遵循修道院修女的配方製作蛋塔。(1.4歐元/顆,圖/魏妤靜攝)參觀完修道院與教堂後別忘了順路朝聖一旁的里斯本蛋塔名店「Casa Pastéis de Belém」,這間蛋塔店跟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可是有莫大關連,據說從18世紀開始,修道院的修女為了不浪費食材,會拿日常中剩餘的蛋黃製作點心,「葡式蛋塔」便由此而生;19世紀時,修女們靠著賣蛋塔賺取微薄收入,修道院關閉後更索性將秘方賣給隔壁糖廠,結果糖廠老闆在1837年開設了葡萄牙首間葡式蛋塔專賣店「Casa Pastéis de Belém」。記者也嘗鮮了蛋塔,確實趁熱吃時外層酥脆、可以咬到一層糖衣,還有滑順香濃的卡士達醬,另外如網友推薦亦可灑些桌上提供的肉桂粉,減輕甜膩感。阿茹達宮建築師依據王后喜好以濃重的藍色設計了起居室。(圖/魏妤靜攝)位於2樓的皇家宴會廳空間十分氣派,還有多盞華麗的水晶吊燈。(圖/魏妤靜攝)除了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與超過百年歷史的蛋塔店,很多旅人會順便造訪不遠的防禦碉堡「貝倫塔」,或像記者選擇搭電車前往曾做為路易斯一世國王王宮使用的「阿茹達宮」(Palácio Nacional da Ajuda)。最初從1795年開始動工的阿茹達宮,中間因經歷戰爭與資金缺乏等問題,斷斷續續至19世紀中才完成。已做為博物館對外開放的宮殿,可見葡萄牙王室從15~19世紀蒐集的珍貴藏品,囊括繪畫、雕塑、瓷器、金匠工藝品等,旅人除了可以參觀起居室、寢室、社交場所,甚至還有室內花園等空間,每個房間擺件眾多、顏色各異,除了來自英、法、義等國的藏品,也不乏日本與中國元素的亞洲藝術品,而且來此的旅人數量通常一次不會太多,參觀上也相對舒適。DATA里斯本卡網址:https://lisboa-card.com/pt/票價:成人24小時卡27歐元、48小時卡44歐元、72小時卡54歐元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地址:Praça do Império 1400-206 Lisboa, Portugal開放時間:修道院週二~週日09:30~17:30,教堂週二~週六10:30~17:30、週日14:00~17:00,週一休備註:持里斯本卡可免費入內,若無卡、門票12歐元;聖瑪利亞教堂可免費進入Pastéis de Belém電話:+351-21-363-74-23地址:Rua de Belém nº 84 a 921300 – 085 Lisboa, Portugal營業時間:08:00~21:00網址:https://pasteisdebelem.pt/en/阿茹達宮地址:Largo da Ajuda, 1349-021 Lisboa, Portugal開放時間:10:00~18:00,週三休網址:http://www.palacioajuda.gov.pt/備註:持里斯本卡可免費入內,若無卡、門票8歐元※新台幣:歐元匯率約1:0.0286,各地價格以現場為準
麥當勞楓糖鬆餅堡3小時完售! 醫曝一早血糖飆雲霄飛車「增2病風險」
台灣麥當勞13日開賣日本神級早餐McGriddles「厚鬆餅堡系列」,因蓬鬆口感加上獨特甜鹹滋味,吸引大批人排隊嚐鮮,原先預計供應到上午10時30分,有門市大約8點多就售完並貼出「已售完公告」,由於楓糖厚鬆餅堡的熱量不低,有新代科醫師就提醒,鬆餅+豬肉+楓糖,已是高卡路里組合,若再來杯甜飲、玉米濃湯,一早碳水化合物、熱量即破表,容易讓血糖陡升陡降,對胰臟、心血管都是很大負擔。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歐弘毅說法,麥當勞這次推出的楓糖豬肉厚鬆餅堡,1個熱量有481大卡,其中碳水化合物有44克、蛋白質僅21克,碳水比例過高、蛋白質不夠,幾乎沒有纖維質。歐弘毅表示,一般人早餐不會只吃漢堡,會再搭配甜飲或漢堡加上沾醬,一頓早餐可能近千卡,一早吃高糖飲食,迫使胰臟趕快分泌胰島素,把血糖降下來,血糖快升又快降,對胰臟和心血管負擔很大,加上吃完後又再久坐,雙重打擊下,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恐增。歐弘毅並指出,民眾普遍愛用楓糖、果糖,是因為烤後容易有焦糖香,但對身體負擔卻比葡萄糖大,據了解,楓糖是果糖一種,和葡萄糖不一樣,葡萄糖容易有飽足感,但楓糖、果糖會讓你吃完還想繼續吃,有刺激食慾作用,容易脂肪肝。至於早餐如何吃才健康?歐弘毅表示,蛋白質和纖維質要吃夠,若真很想吃楓糖厚鬆餅堡,偶一為之就好,最好是單買一個堡並到超商買盒生菜沙菜、1顆茶葉蛋和1瓶無糖飲料,像是無糖豆漿或牛奶,把原本早餐當成早午餐來吃,除了可攝取較多蛋白質和纖維質,且可飽到晚餐前,一餐等同兩餐,不致於攝取過多熱量。另外,蛋白質和纖維質吃得夠,會延長食物停留於胃部和進小腸時間,對胰島素刺激就不會那麼大,對胰臟負擔較小,建議進食順序是先吃蛋白質(肉魚蛋奶),再吃纖維質,最後才是澱粉,吃的速度也要放慢可增加飽足感。
愛吃麻辣鍋、壽喜燒要注意了!醫曝「4隱形糖陷阱」:吃多恐致痛風、心血管疾病
台灣10大死因中,有8項都與肥胖相關,而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率達到50.3%,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率為30.6%,高中生也達28.9%。家醫科醫師許芷瑜就表示,研究證實,糖會造成異位脂肪堆積、血脂上升,也意味著攝入越多的糖,死亡風險越高,而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較難被發現的「隱形糖」,像是麻辣鍋、壽喜燒湯頭等等,「1人份麻辣鍋底可能含有80克的糖,1人份壽喜燒也有約40克的糖」。許芷瑜在臉書粉專「許芷瑜醫師|健康減重。生活享瘦」發文分享,據《英國醫學期刊》(BMJ)指出,高糖攝取與多達18種內分泌或代謝疾病(如痛風、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以及10種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密切相關。許芷瑜指出,已有不少研究證實,糖會造成異位脂肪堆積、血脂上升,一篇2023年發表於Nutrition期刊的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表明,總糖量和果糖攝取增加與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關,也就是說攝入越多的糖,死亡風險越高。「看得到的糖,想避開較容易,但較可怕的是四處潛伏在我們的飲食內看不見的隱形糖」許芷瑜列出4種外食族常吃但容易忽略的「隱形糖陷阱」,包括:裹粉的炸物、串燒、沙拉醬、麻辣火鍋或壽喜燒湯頭;其中,一串雞翅刷上燒烤醬的話,可能含有2至5克的糖,若點個10串,一頓消夜最高恐吃下50克糖;若以市售常見的一條100公克沙拉醬來看,就含有13.7公克的糖。至於麻辣火鍋或壽喜燒湯頭,許芷瑜解釋,像是泡菜鍋、番茄鍋有時太酸,為了好入口,會加入糖來增添味道和提香,其中1人份麻辣鍋底可能含有80克的糖(具體量視湯底的製作配方和份量而定),壽喜燒的湯汁通常使用醬油、清酒和砂糖來調味,達到甜鹹的風味,1人份的話也有約40克的糖。對此,許芷瑜提醒,如果每週吃超過2至3次的麻辣火鍋或壽喜燒,可能導致攝入過多隱形糖,進而導致體重增加、影響血糖穩定和血脂異常,長期下來提高代謝疾病和心血管問題的風險,「如果真的要吃麻辣鍋,可以選擇鴛鴦鍋,就多了一個相對安全的湯底能滿足口腹之慾」。
晚餐後別吃甜度高水果! 專家揭5大原因:恐影響體重管理
台灣有水果王國的美稱,不只種類越來越多,品質更是不斷進步,不只外國人愛吃,許多國人也都習慣在飯後攝取水果,然而營養學者洪泰雄近日則提醒民眾,晚上應該少吃甜度高水果的5大原因。1.血糖控制:甜度高的水果通常含有較高的天然糖分(如果糖和葡萄糖),在晚上食用可能會導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這對於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來說尤其重要。2.消化問題:晚上進食高糖分的食物可能會影響消化,尤其是在睡前不久食用時,這可能導致胃部不適或影響睡眠質量。3. 熱量攝入:高糖水果通常熱量較高,晚上攝入過多熱量可能會影響體重管理,特別是如果您在晚上活動量較少的情況下。4.影響睡眠:某些研究表明,過多的糖分攝入可能會影響睡眠質量,導致入睡困難或夜間醒來。5.口腔健康:晚上吃甜食可能增加蛀牙的風險,因為口腔中的糖分會成為細菌的食物,進而產生酸性物質,損害牙齒。洪泰雄建議,若想在晚上吃水果,可選擇一些低糖的水果,如莓類、柚子或蘋果等,這些水果的糖分相對較低,且富含纖維和其他營養素,更適合在晚上食用。
注意!「沒加糖≠無糖」 專業營養師分析市售6飲料「這款糖超多」
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不少人日常飲用飲料的時候,都會刻意選擇無糖的飲料,以此來避免過多糖份的攝取。但營養師李婉萍近日發文表示,其實市面上有許多飲料雖然標榜著「沒加糖」,但這並不代表它就是「無糖」,因為飲料本身很有可能就內含糖分。他也為此分析了市售的6種「無加糖」的飲料。其中,100%柳橙汁的含糖量可以說是相當的驚人。營養師李婉萍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根據衛福部的法規,營養標示中的「糖」是指單醣與雙醣的總和,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及乳糖。這些糖不僅可能來自額外添加的糖,也可能是食物本身天然存在的糖。因此,標榜「無加糖」的飲品,雖然沒有額外添加糖,但卻不代表不含天然的糖。李婉萍營養師還整理了六種常見的「無加糖」飲品,並詳細分析了它們的糖份來源。其中無加糖堅果燕麥飲中的糖分來自於燕麥粉,燕麥本身含有天然的澱粉,其中含有天然糖份,每118大卡的飲品中含有16.8克的糖,相當於六包糖。無加糖優酪乳的糖分主要來自於乳糖。優酪乳是由牛奶發酵而成,其中的乳糖讓它喝起來有自然的甜味,每119大卡中含有9.5克的糖,相當於三包糖。100%柳橙汁中糖的來源是果糖。水果本身含有高濃度的果糖,榨汁過程會導致纖維流失,每瓶柳橙汁中大約有26克糖,相當於八包糖。李婉萍營養師還特別提醒,飲用柳橙汁等果汁時需要注意,過量攝取果糖對健康不利,尤其對糖尿病患者尤需謹慎。營養師建議還是直接食用新鮮水果比較好,因為能保留纖維。無加糖高纖豆漿的糖來自於黃豆。黃豆本身也含有天然糖分,但高纖豆漿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每162.8大卡的高纖豆漿中含有3.2克的糖,相當於一包糖。全脂鮮奶中的糖分源於天然乳糖,因此喝起來有些淡淡的甜味,每191.5大卡中含有13.9克的糖,相當於四包糖。這些糖並非額外添加,而是天然存在於牛奶中的。無加糖高纖燕麥奶的甜味來自於製作過程中使用酵素將燕麥中的澱粉轉換為麥芽糖,帶來自然的甜味。這類飲品屬於澱粉類,但同時富含纖維。每222大卡的燕麥奶中含有17.6克的糖,相當於六包糖。李婉萍營養師強調,單從營養成分來看,這些飲品的糖分看起來很高,但其實都是食物天然的糖分,而非精製糖。日常飲食中,最重要的是減少精製糖的攝取,以維持健康。
大餐後肚子好脹! 營養師揭6大NG飲食習慣「用吸管喝飲料」也上榜
中秋佳節剛過,在跟親朋好友共享大餐過後,難免肚子的脹感仍舊存在,對此,好食課營養師Anna李宜樺分享造成脹氣的6大NG飲食、行為,以及4個解脹氣的撇步,讓大餐過後的肚子大大減少負擔。臉書粉專「好食課」近日發布貼文,李宜樺表示,中秋節已過,雖然大家應該收心上班了,但即便心回來了,肚子的脹感仍舊存在,營養師分享6大NG飲食、行為,以及4個解脹氣的撇步報你知。盡量避免的6大NG飲食、行為:1.高寡糖食物:如地瓜、十字花科蔬菜(包含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等皆為高寡糖類食材,不易被完整消化,便會至腸道給腸道菌利用發酵產氣,造成脹氣2.高果糖食物:如蘋果、芒果、蜂蜜、或添加果糖的手搖飲也因富含果糖,腸胃消化不完全便會給腸道菌利用3.油炸食品:高油脂食物容易延緩胃排空,使得食物消化速度慢,亦有腹脹感4.碳酸飲料:喝汽水、氣泡水帶氣的飲品等同喝進一群氣體,增加腹脹感5.用吸管喝飲品:天氣熱許多人會購買手搖飲來喝,用吸管大口大口吸飲料雖然很開心,但在吸進飲料前,反而先吸進一群氣體!6.嚼口香糖:咀嚼口香糖也跟用吸管喝飲料一樣,容易吞入額外的氣體進胃4個解脹氣建議:1.細嚼慢嚥:培養細嚼慢嚥跟吃飯少聊天的習慣,每口多咬個10下,除了促進消化外,也可以延長進食時間,增加飽足感,而避免過度進食2.選低乳糖食品:乳糖不耐的人可選擇起司、優格等發酵食品來取代牛奶,減少吃到乳糖的量3.起身走走運動:飯後稍微出門走走,可刺激腸胃蠕動,緩解飯後飽脹感,但也千萬不要飯後立即做激烈運動,避免消化不良引不適,建議以慢走為佳4.食用消化酵素:如果腸胃酵素不給力,也可藉由保健食品或一些食物酵素幫助腸道消化食物,減少食物堆積於腸胃
小三兒錯「這題」自然差點考滿分 媽看3次搞不懂為什麼錯
近日一位年輕媽媽表示,小三兒因為錯了一道冰題目差點滿分,她看了3次問錯在哪。網友表示,「太細節了吧」、「好細的陷阱題。」小三兒錯一道冰塊題目。(圖/翻攝threads)原PO在臉書《爆系知識家》發文,小三兒帶了一張98分的自然考卷,整張只錯一題。從照片中可見,題目問冰塊加入水中,一段時間消失不見,因為冰塊已溶解在水中,兒子打O,正解是X,他被扣了2分得98分。原PO問,「媽媽看了三遍,還是搞不懂為什麼這題會錯,可以請大神幫媽媽解答嗎?只是想跟兒子解釋!」不少網友紛紛留言,一票人都說是融化,「冰塊是融化在水中」、「融化不是溶解」,也有人問,「太細節了吧」、「因溫度造成的型態轉換」、「會這個能幹嘛」。更有專業網友解釋,「溶解」是溶劑分子和溶質分子吸引結合的過程,如鹽巴溶湯裡,果糖溶奶茶中,題目敘述應該是「融化」,固體變為液體的過程,固體的冰遇熱化為水。
2球冰淇淋熱量高於「1碗白飯」 營養師提醒「台灣水果」要注意
近期天氣可說是越來越炎熱,相信民眾都巴不得整天埋在各式冰品中來去除暑氣,但京都堂中醫營養師張家榕就提醒,常見的冰品其實熱量都非常的高,2球冰淇淋幾乎等於1.5碗白飯。除此之外,冰品中常見的黑糖、蜂蜜、果糖都需要注意,尤其是台灣的水果,因為甜度較高的關係,如果攝取太多,也是會發生熱量、糖量同時超標的情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京都堂中醫營養師張家榕建議,如果想透過冰品消暑又不想攝入過多熱量,可以選擇剉冰並自由搭配內容物,同時盡量減少糖漿醬料的使用。張家榕特別提到,蜂蜜和黑糖屬於精製糖,容易導致腹部脂肪堆積。在配料選擇上,張家榕推薦果凍質地的食材如愛玉、仙草,或是含纖維的澱粉類配料如紅豆、綠豆、薏仁。至於珍珠和芋圓這類加工澱粉,張家榕建議最多選擇一種。此外,張家榕也提醒民眾,不要誤以為水果配料不會有高熱量的問題,因為台灣盛產的水果大多甜度較高,過量攝取可能導致熱量和糖分雙重超標。中醫師王倩梅則從中醫角度解釋了冰品對身體的影響。王倩梅指出,有些人因為不忌口大量攝取冰品,結果一週內體重增加5公斤。根據中醫理論,冰屬於痰濕食物,冰品或生冷食物容易引起內寒,影響氣血運行。對於本來就有腸胃不適的人來說,更容易造成體內水分滯積。王倩梅進一步解釋,在五種肥胖體質中,「脾虛濕阻型」和「胃熱濕阻型體質」更容易因食用冰品而加重體內濕氣。王倩梅也提到,傳統冰品的配料為了保持口感,通常會浸泡在糖水中。然而,過多的糖分會導致身體容易反覆發炎,不僅容易增胖,還會加速肌膚老化。最後,王倩梅強調,如民眾有減重需求,減重過程需要考慮每個人的體質差異,建議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達到最佳效果。
10種國民美食超傷腎 醫揭恐怖後果:不要輕易吃
台灣是美食王國,各種小吃五花八門,讓人食指大動。不過有些吃太多對健康有害,不能吃太多。醫生就提醒,生活中有10種食物會緩慢傷害腎臟,必須少吃為妙。洪永祥醫師在臉書指出,人類出生約有200萬顆腎絲球,要使用一輩子,腎絲球不會再生,死掉1顆就少1顆,由於壽命不斷延長,腎臟的「存款」一訂要省著點用,才能避開洗腎危機。洪永祥醫師點名10個常見,卻容易被忽視的食物,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傷害腎臟,應該要少吃。10.早餐穀物包含玉米片、小麥片等,主要成分是裹糖的碳水化合物,主打健康的穀片,宣稱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跟天然的糙米、燕麥、五穀米等富含高纖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是一樣健康的穀物,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曾發現,半數市售早餐榖片,每100公克含鈉量達500毫克以上,高糖、高鹽、高飽和脂肪。9.蔥花肉鬆捲與奶酥麵包台式蔥花肉鬆捲麵包鬆軟的口感,是因為含有豐富油脂,並且抹上了美乃滋讓質地更加柔軟,加入了美味肉鬆,整體扎實的重量直接奪得麵包界熱量冠軍。蔥花肉鬆捲麵包熱量高達565大卡,約2碗飯的熱量,另外日式麵包無論奶酥、紅豆、芋頭、克林姆都是超高油鹽糖的食物,一個麵包下肚,不但吃進去高熱量,其內餡更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飽和脂肪酸,吃多也是會讓身體造成腎臟極大負擔。8.燒餅油條製作過程會加入油脂,它是將麵粉先揉成麵糰,再丟入油鍋中炸。油溫越高,風險也就越高,除了一份燒餅油條的卡路里為500到600大卡,吃掉一份熱量大約是3分之2杯珍珠奶茶的熱量。高溫油炸更產生了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的傷腎致癌風險。另外,很多業者為了增加酥脆口感,多會使用含有重金屬「鋁」的膨脹劑,人體若攝取過多,可能會影響腦部腎臟,誘發失智與腎衰竭。7.鍋貼包餡食物像是鍋貼、水餃、小籠包,都是澱粉包著五花肉,澱粉高熱量,五花肉含飽和脂肪酸與高熱量,當澱粉緊緊包著五花肉,一點油脂都不漏掉,完全吃進肚會超級傷腎,吃著就吃出肥胖、高血壓、高血脂與糖尿病,腎功能就一日一日流失。6.肉鬆肉乾與香腸肉鬆事實上有很多營養加工食品,會用大量的油、醬油、糖與鹽調味,加工過程中幾乎胺基酸、維生素營養耗盡,只剩下高油鹽糖調味,尤其糖尿病人及腎臟病人,就不宜吃肉鬆。肉乾與香腸也是高油鹽糖,加上高溫加工的紅肉,除了會有致癌風險,也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珍珠奶茶榮登冠軍。(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5.鐵板麵高油鹽糖全包了,除了高熱量每100公克的油麵熱量就有361卡,鈉含量更是高達712毫克,調味包通常是預先做好的,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調味成分跟勾芡,不僅很油也很鹹,熱量驚人,且經過鐵板上高溫烹煮的鐵板麵,容易卡上陳年焦炭,異環胺、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增加罹癌風險。4.三寶飯一份三寶飯960大卡,加上配菜後熱量大約在1330大卡,比炸雞腿便當熱量還高,一餐就吃掉了一天2餐的熱量。烤鴨、烤雞的脆皮是因為醃料中含糖,經過烘烤後雖然香氣十足,但熱量也是驚人。叉燒是由五花肉製成,本身為高脂肉類,還有高鹽高糖的醬汁,超級傷腎,吃的時候要避開肥肉、雞皮、鴨皮。3.炸雞排裹著澱粉經過油炸的雞排,一片熱量平均可達630大卡,比吃2碗白飯還要多。可怕的不單是熱量,雞排的獨家調味都是有甜又鹹的高鹽糖,油品若不按時更換,回鍋油更是很多的致癌物與重金屬,經常吃不單單是發胖,更是傷肝傷腎身心傷血管提升致癌率。2.日式拉麵一碗拉麵含鈉量高達2000~4000毫克,有些專業吃貨一周7天,很多人吃著吃著就習慣拉麵的鹹度,導致血液中的鈉離子飆高,高血鈉除了造成腎臟負荷、超級傷血管,更造成水腫、高血壓與痛風的發作,絕對是傷腎的高危險。1.珍珠奶茶:不僅僅本身是傷腎的邪惡成分,更是台灣人攝取頻率最高的傷腎食物。一杯的熱量高達783.2大卡,奶茶當中的「奶」是以奶精製作,不論是粉狀還是液狀都屬於油脂類。高果糖也是傷腎的另一大原因,一天攝取過多的精緻糖,會增加三酸甘油酯堆積胰島素阻抗的增加,提高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痛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這些慢性病症是傷腎的最大元兇。洪永祥醫師呼籲,為了腎臟的健康,這些超級好吃但傷腎的食物,務必放在心中,不要輕易放進口中,偶爾嘴饞吃了要多喝水運動,增加代謝,任何一種都不要變成常規飲食,那是非常恐怖的。
喝果汁、吃果乾不代表攝取水果 營養師揭露滿滿地雷
水果是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三餐不定時外,連水果都不見得記得吃,甚至會覺得可以透過喝果汁和吃果乾代替水果即可。不過有營養師指出,用果汁、果乾取代水果其實充滿地雷,它們製作過程恐營養成分流失,還可能有各種添加物,反而對身體造成負擔。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應攝取至少2份水果,每份的份量約一個女性的拳頭大小,切塊水果則以飯碗7分滿為1份的量。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傅茵提出,每份水果平均熱量約60大卡、醣類15克,大多數人普遍誤會水果甜度與熱量成正相關,但並非如此,甜度高的水高熱量不一定較高,也不是醣類含量較多或容易導致血糖上升。適量補充水果,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能幫助身體代謝,不同顏色的水果含有不同的植化素,更能幫身體抗發炎和預防疾病。不過傅茵發現許多人會以喝果汁取代吃水果,省時又不費力,還能快速攝取水果裡的營養。但傅茵指出,瓶裝果汁幾乎使用濃縮果汁還原,濃縮果汁製作時經過高溫、高壓和殺菌過程,容易導致維生素流失,為了風味好還會添加糖;現打果汁則是要注意衛生安全,像是水果是否新鮮、果汁機和其他器具有沒有正確清洗和消毒,人員製作時是否戴手套,都是影響果汁是否健康營養的因素。還有些民眾會食用水果乾,大多認為水果乾是水果脫水製成,天然食材吃了能補充營養又健康;傅茵認為水果乾成為小點心有一大隱憂,就是要留意攝取量,因為水果脫水後體積和重量都縮小,但提供熱量的葡萄糖和果糖都還在,所以只要吃少量水果乾就等於1份水果的熱量。傅茵也分享像是挑選在地、當季的水果,從產地到送上餐桌間的時間越短,所需的農藥和防腐措施也會減少,更能保留住富含的營養素。另外在水果清洗上也很重要,以清水流動沖洗10至15分鐘為佳,網傳各種鹽水、小蘇打或醋的清洗方式都尚未經科學證實清洗效果佳,因此以清水沖洗即可。
中年男喝綠豆湯…隔天手腳無力「竟是腦中風」 醫點名4族群超危險
綠豆湯是消暑聖品,炎炎夏日來一碗相當過癮。不料,中國有一名40歲男子喝完冰鎮綠豆湯後,竟狂拉肚子,隔天發現走路不穩、口齒不清,緊急就醫驚覺中風了。據悉,這名男子發病前一天晚上,滿頭大汗回到家,喝下一碗冰鎮綠豆湯,但沒多久就肚子痛,一連拉肚子好幾次,感覺快要虛脫。一天的疲憊加上腹瀉導致身子虛弱,他開冷氣入睡,但隔天醒來手腳無力、走路也不穩,漸漸地手腿抬不起來,連講話也口齒不清,送醫診斷為「中風」。對此,中醫師蔡昕霈在《健康2.0》專欄中說明,夏天吃冰消暑或沖冷水澡降溫,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讓血管收縮或心跳變快,導致血壓出現急速變化。另外,民眾在大熱天的戶外活動時,血管會擴張,並大量出汗,人體也會流失水分,而脫水會使得血液濃度變黏稠,此時再進入冷氣房,因室內外溫差過大,若本身有血管動脈硬化、長期抽菸史,或者其他慢性疾病,可能造成血液流動速度變慢,血壓波動過劇,發生「血管性頭痛」,甚至腦血管阻塞而中風。夏天腦中風的4大危險族群,包括三高病患、常喝含糖飲料、不常運動以及高溫環境工作者。1.三高病患三高患者本身即是中風危險族群。2.常喝含糖飲料的人市售飲品經常使用果糖,果糖不僅會引起三高問題,還有利尿作用;長期飲用,可導致身體水分的流失。3.不喜運動者運動會增心肌含氧量,促進代謝,增加血管對溫度的調節。4.高溫環境工作者包括建築工人、送貨員、運動員、廚師等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者,建議隨時補充水分。
哈佛研究!「日喝一杯含糖飲料」運動也沒用 22歲男差點洗腎
22歲的陳先生體格相當壯碩,身高180公分,體重超過120公斤,近期體重卻開始莫名下降,4個月掉了20公斤,原以為是瘦身有成,但伴隨著出現泡泡尿(蛋白尿)、工作容易疲倦等狀況,家人有所警覺,便帶他前往醫院腎臟內科進行檢查,結果顯示空腹血糖250mg/dL、糖化血色素(HbA1c)達9%,確診糖尿病,且伴隨著第三期慢性腎臟病與腎衰竭,腎功能只剩下正常人的3至4成。雙和醫院副院長吳美儀醫師表示,陳先生因在速食店工作的關係,飲食相當不均衡,蔬菜量嚴重不足,且因工作相當忙碌,閒暇之餘便會來杯手搖飲紓壓,常常一天就喝一、兩杯手搖飲,也沒有運動習慣,所以才導致憾事發生。除開立血糖控制相關藥物外,也安排衛教師、營養師介入給予衛教指導,並叮囑得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控制血糖、血壓,積極配合治療才能延緩腎功能下降。吳美儀醫師提醒,手搖飲可以說是台灣人生活中的小確幸,珍珠奶茶更是風靡全球、引以為傲的「台灣之光」,但這些飲品大多是使用人工合成高果糖糖漿,會造成三高、脂肪肝及痛風等慢性病,也會導致孩童及青少年的心臟病風險升高。根據調查,台灣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的比率接近25%。長期追蹤這群人,發現含糖飲料量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有很強的連結。另外,也有致癌的風險,如胰臟癌等,臨床研究推測,近年來40歲以下年輕人胰臟癌增加,可能與含糖飲料的盛行有關。吳美儀醫師指出,一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其含糖量約62公克,已超過食藥署建議每日添加糖應低於50公克的上限;而今年二月哈佛公衛學院的研究指出,每天一杯以上的含糖飲料,就算每週運動量超過150分鐘,都無法抵銷其帶來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雙和醫院腎臟內科的研究也發現,一天一杯含糖飲料量大幅提升罹患腎臟病的風險,亦可能造成糖癮、肥胖等問題,最新調查顯示,國人肥胖及過重率已達50.3%,民眾千萬不能輕忽。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缺乏立即發生的危險,年輕朋友對於多數慢性病警覺性與病識感較為薄弱,也發現喜好喝手搖飲或含糖飲料的朋友通常也伴隨著其他不良的生活習慣,像是缺乏運動、蔬菜攝取少而肉類攝取多,以及喜好油炸品及泡麵等高熱量食物,因此「一天一杯手搖飲」其實只是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冰山一角。吳美儀醫師呼籲,別因口腹之慾,或為了享受短暫的「小確幸」而造成終身遺憾,擁有健康的體魄才是掌握幸福人生的關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刻不容緩。
22歲男每天喝手搖「4個月卻瘦20公斤」 就醫檢查崩潰…腎功能剩3成
台北一名體格壯碩的22歲男子,身高180公分、體重超過120公斤,每天至少1、2杯手搖飲,但最近4個月卻暴瘦20公斤,原以為是瘦身成功,卻發現有泡泡尿(蛋白尿)、工作容易疲倦等狀況,就醫檢查確診糖尿病。雙和醫院副院長吳美儀指出,男子平時在速食店工作,飲食不均衡,蔬菜量嚴重攝取不足,且由於工作忙碌,閒暇之餘就會喝手搖飲紓壓,常常1天就是1、2杯,也沒有運動習慣,結果不僅體重不正常下降,還出現蛋白尿、工作容易疲倦等,檢查發現空腹血糖250mg/dL、糖化血色素(HbA1c)達9%,確診糖尿病,還伴隨第三期慢性腎臟病與腎衰竭,腎功能只剩下正常人的3、4成除了開立血糖控制相關藥物外,也安排衛教師、營養師介入給予衛教指導,改善男子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控制血糖和血壓,積極配合治療才能延緩腎功能下降。1杯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超標。(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吳美儀提醒,手搖飲是台灣人生活中的小確幸,但這些飲品大多是人工合成的高果糖糖漿,會造成三高、脂肪肝及痛風等慢性病,也會導致孩童及青少年的心臟病風險升高。以是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奶為例,含糖量約62公克,已超過食藥署建議每日添加糖應低於50公克的上限,而且哈佛研究更指出,每天1杯以上的含糖飲料,就算每周運動量超過150分鐘,都無法抵銷其帶來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喜好喝手搖飲或含糖飲料的民眾,通常伴隨其他不良生活習慣,像缺乏運動、蔬菜攝取少而肉類攝取多、喜好油炸品及泡麵等高熱量食物。吳美儀呼籲,別因口腹之慾,或為了享受短暫的「小確幸」而造成終身遺憾,擁有健康的體魄才是掌握幸福人生的關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刻不容緩。
水果熱量「不在甜度」是看這個 醫推吃1款:甜一點的也一樣
不少人有疑問,減重時,是否挑不甜的水果吃,比較不會胖。減重醫師蕭捷健直言,水果的熱量是看種類,甜不甜熱量差不了多少,所以既然都要吃水果了,就選甜一點的,如果真的想吃健康的水果,則可以選擇升糖指數比較低的水果。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在粉專表示,水果的熱量是看種類,甜不甜熱量差不了多少。他提到,有學員提問「水果都挑比較不甜的吃,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而原因是在於不甜的水果熱量也不見得低,它們就只是不甜而已。蕭捷健指出,水果的甜度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決定,但這些糖只佔總熱量的一小部分,熱量的關鍵其實在於碳水化合物的總量,水果的本體就是碳水化合物,同樣是芭樂,有些比較甜,有些比較不甜,但它們的熱量差異真的很小。蕭捷健進一步指出,一般來說,一顆中等大小(約200克)的芭樂大約含有68-80卡路里,如果芭樂比較甜,可能含有較多的糖分,但總熱量的變化幅度不大,頂多只差幾卡而已,「所以既然都要吃芒果、鳳梨、西瓜了,就選甜一點的吧!熱量根本沒差多少。」蕭捷健說,如果真的想吃健康的水果,可以選擇升糖指數比較低的水果,例如芭樂,它的升糖指數和苺果差不多,甜一點的芭樂也一樣。
追蹤8年!國衛院發現PM2.5濃度下降 4疾病死亡率也變低
空氣品質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一直是全球關注的議題,國內外許多研究也提出空氣污染物,如PM2.5、O3、NO2等等,對人類疾病的影響,我國也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空氣品質指南訂定國內各項空氣汙染物的空氣品質標準。然而,各國地理環境、經濟產業的不同,對於空氣品質會造成不同影響,對於不同族群的健康影響也不同。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環境部(時為環保署)攜手執行2期共8年的政策科技綱要計畫,期望依據我國本土空污與健康數據來分析,建置反映「健康」的空氣品質指標,並提出適合我國的空氣品質改善與標準值建議。環境部根據國衛院提出的實證研究成果,並考量防制成本與經濟效益,在今年4月29日公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草案,加嚴我國空氣品質標準。國衛院透過環境部的空氣品質監測資料,結合衛福部的健保資料庫、美兆健康資料庫與內政部死亡統計資料等本土數據,分析多種空氣污染物暴露與死亡及疾病增加風險,建立了專屬臺灣的空氣品質健康指標。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陳裕政說明,近十年空氣汙染有逐漸改善,逐步降低對國人的健康衝擊。從2007年到2017年,PM2.5濃度從31.7降到21.47 μg/m3,降幅約1成;全台各縣市可歸因於PM2.5的慢性疾病死亡比率也下降,包括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十年來下降幅度分別達到4.26%、6.91%、6.56%以及7.31%。國衛院也發現,如果糖尿病患者長期暴露在較高濃度PM2.5下,會進一步影響腎臟過濾功能;過去本土研究亦顯示,PM2.5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視網膜病變、蛋白尿的風險,建議將糖尿病患也納入PM2.5長期反應的易感族群。陳裕政強調,進一步分析發現,在權衡健康成本和減量成本之下,PM2.5濃度只要調降到年平均12.5 μg/m3時,將具有最大效益。而若進一步調降到12.1 μg/m3時,則可以達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目標三的green程度。環境部據此,今年4月29日已預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草案,將PM2.5年平均標準值由現行的15 μg/m3加嚴為12 μg/m3,並同步下修O3、NO2、SO2及CO標準。
醫曝4種偽健康飲品! 公開成分:恐越吃越胖
市面上有些看健康的食品,實際上暗藏不少的陷阱,對此,肥胖醫學專科醫師許芷瑜也YouTube中發布影片,分享市面上常見的4種偽健康飲品,包括糙米漿、燕麥飲及堅果飲、果汁、運動飲料,提醒民眾在選擇時需要多加注意。肥胖醫學專科醫師許芷瑜在在診所YouTube頻道發影片分享,指出市面上有許多聽起來或看起來很健康的產品,但若是食用方式不正確,或沒仔細看背後產品成分表,可能會讓人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或添加物。對此,許芷瑜也分享了4種偽健康飲品,提醒民眾需要多加注意。第一樣是「糙米漿」,因為台式的糙米漿為增添口感,往往會加入糖和烤過的花生調味,導致醣上加糖的情況,液體形式也容易被身體吸收。且市售糙米漿還可能含脂肪酸甘油酯或反式脂肪,因此應該少量攝取,或盡量選擇原始糙米飯更好。第二樣是「燕麥飲和堅果飲」,液體狀的燕麥飲升糖指數高,加上有些燕麥飲會添加過多的糖跟配料,導致血糖、膽固醇和體重都升高。堅果飲則是含有各種澱粉,讓身體更容易吸收,進而轉化為脂肪。第三樣是「果汁」,一杯新鮮的果汁需要使用多顆水果,又難提供飽足感,因此容易攝取過量,造成攝入的果糖過多,還會增加高血糖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後一樣則是「運動飲料」雖然運動飲料在對的時間點喝,確實能增強運動表現,但錯誤使用可能引發肥胖和脫水問題,建議運動超過1小時,且有明顯的喘、流汗時再飲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