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走春祈平安 台北大龍峒
大龍峒是台北較早發展的聚落之一,除了人文味濃的「臺北市孔廟」,亦有主祀「醫神」保生大帝的國定古蹟「大龍峒保安宮」,年節到大龍峒走春,造訪古意也祈求平安。據說早期只有狀元在祭孔典禮時,才可以通過「泮橋」直上大成殿,因此又稱「狀元橋」。(圖/于魯光攝)走出捷運圓山站,循著指標便能到大龍峒老街區,這裡像是台北的另一個時空,時光流速自成一種步調。雙廟巡禮 寫祈福賀卡沿著紅色的「萬仞宮牆」來到「臺北市孔廟」,這裡不僅是考試旺季時祈求好運的文廟,也有不少雅致與趣味的細節設計。例如半月形泮池上彎曲的「泮橋」,以竹節形狀雕成石欄杆,象徵高風亮節,牆上繪製「仁獸」麒麟,更是色彩鮮明。「臺北市孔廟」風格素雅,平時也有不少旅客前來遊賞。(圖/于魯光攝)若想了解古代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別忘了走進做為常設展間的東廡、西廡(類似古代住宅的廂房),在「儀門」旁固定有書法老師駐點,可以免費幫遊客寫「客製祈福卡」。農曆年期間還舉辦新春活動,只要在設置的布景前拍照打卡,就能玩扭蛋機換「大成殿」文創紙膠帶。離開「臺北市孔廟」前,別忘了跟書法老師索取寫有吉祥話的「客製祈福卡」。(圖/于魯光攝)接著走訪鄰近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大龍峒保安宮」,宮廟是由渡海來台的泉州同安人所建,他們將家鄉守護神「保生大帝」乞靈分火至大龍峒,宮廟前的「四十四坎」立碑上,還刻有同安人聚集在大龍峒創立商業街的過往。《朱仙鎮八槌大戰陸文龍》是潘麗水留下的壁畫巨作之一。(圖/于魯光攝)經歷多次重修的廟宇,不僅保留古老龍柱、精細的剪黏藝術,百多年前的「對場作」(建築分為左右兩邊,由不同師傅建造)更蔚為話題。當時陳應彬與郭塔兩位匠師同場競技,使正殿左右看似對稱,實則在雕刻與彩繪上有微妙差異,正殿牆面上還有廟方延請北上、知名的已故台南匠師潘麗水創作的七幅壁畫,人物神情極其生動。由於大龍峒保安宮對建築保存與修復的用心,二○○三年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農曆春節到「大龍峒保安宮」拜拜,祈求平安健康。(圖/于魯光攝)除了觀察建築細節,祈求身體健康與新年平安尤為重要,想揮別過去略為辛苦的一年,記得到廟裡祈福,迎來新年好運到。古早美食 小店故事多大龍峒保安宮旁巷子進去不遠,便能看到在地人坐在冒著熱氣的攤位前喝湯、吃麵,這家「大龍峒川記魷魚羹」已有近半世紀歷史,第二代老闆阿田哥從小就跟著父親在大龍峒到處跑,從流動攤販到開店在百年屋齡的老宅內,女兒也跟著接棒。阿田哥說:「天還沒亮就得開始工作,最辛苦的是要用魚漿把魷魚裹成差不多大小。」點一碗用老牌沙茶醬調味的羹湯,再加盤黑白切,就是大龍峒人的美味早午餐。「綜合羹冬粉」有帶口感的魷魚羹和處理乾淨的豬腸,冬粉吸附了沙茶香氣更好吃。(60元/碗)(圖/于魯光攝)賣了三代的「大龍峒川記魷魚羹」,是許多人返鄉時會特別去回味的小吃。(圖/于魯光攝)繞到另一端,又被「花生舉人咖啡店」的招牌吸引住目光,老闆張又穎話匣子一開可停不了,原來他是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考取舉人的張書紳的玄孫,張書紳在年少貧寒時曾在大龍峒挑擔賣花生,有「花生舉人」稱號。「花生舉人咖啡店」店內有張書紳中舉時的聖旨、明治時期黑膠唱片等特色老物件。(圖/于魯光攝)這家店原本名為「果然文創」,做在地導覽、賣簡餐輕食,疫情期間改名再出發,希望用更貼近家族的故事推廣大龍峒文化。去年開賣的豆花,除了有以手洗花生和寶山黑糖珍珠製作的甜口味,還有張家祖傳的「麻辣豆花」,加入台灣牛、花椒與四川郫縣豆瓣,暖暖地吃,滋味很是特別。「麻辣豆花」香辣軟嫩,香Q滋味的「招牌脆皮麻糬保證甜水果鬆餅」還以宴客盤盛裝。(麻辣豆花120元/招牌脆皮麻糬保證甜水果鬆餅,200元)(圖/于魯光攝)河濱舟影 朝聖升降廟離開熟悉的大龍峒區域,位於劍潭抽水站旁邊的「三腳渡擺渡口」也與大龍峒的過往有關。「三腳渡擺渡口」除了端午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平時停泊的龍舟也吸引遊客拍照。(圖/于魯光攝)三腳渡擺渡口早期用於連接社子葫蘆堵、劍潭、大龍峒三地,民國五十三年間因進行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將原本連接社子和大龍峒的支流填平,加上興建公路,慢慢地不再有航運功能,但出身造船世家的國寶級匠師劉清正,卻在此專門製作龍舟,三腳渡一帶因而保存了龍舟文化。來到這裡,不妨與停泊在岸邊的龍舟拍照,也可以到一旁收容多尊落難神像的「天德宮」祈福,這可是全台唯一具備升降裝置的土地公廟呢!為了防範淹水而加裝的升降機,讓「天德宮」意外成為奇景。(圖/于魯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