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瑋
」 雲林之光 馬光國中 林玉彬 青少棒 胡振利【雲林之光6】U12少棒國手胡振利 未來想進軍職棒
受到台灣近年來「少子化」影響,馬光國中青少棒隊的新生招募也出現問題,像今年國一生原本招考32人進球隊,現在只剩下15人。校長林玉彬說,這些小朋友可能看到大通舖住宿環境有點嚇到,發現生活所有一切都要自理,馬上就打退堂鼓了。但是留下來的都是對棒球真正有興趣的,而且已經打下根基。有些隊員甚至從小四開始就住校,對於團體住宿早已習慣。像是褒忠國小畢業的雙胞胎兄弟胡振義、胡振利曾在去年入選U12少棒國手,並在亞洲少棒錦標賽奪冠;胡振利在對韓國一役中打下超前分,獲得個人MVP最有價值球員獎。進入國中之後,他的打擊功力有增無減,在今年8月底的新北市主委盃以打擊率AVG.0.541拿下個人打擊獎,在澎湖舉辦的菊島盃也拿下打擊獎項。胡振利從小學時期就確定自己未來要走棒球路,打擊的爆發力已經吸引到其它青棒名校的關注。林子瑋總教練認為胡振利生來就有棒球天賦,他有原住民血統,是「上天賞飯吃」的那種人;再加上後天的練習,未來的成就指日可待。胡振利說自己未來想當職棒球員,目標不只是五成打擊率,還要更高。投球部份則是要讓球速更快,準度也要加強。由於他在褒忠國小時經常投球,因此進入馬光國中後,教練就讓胡振利免去投球負擔,改以打擊為主,因此他在打擊的表現也更有Power。棒球隊宿舍整理得相當乾淨,但因位處鄉下,有時會有隱翅蟲出沒,造成小球員們的困擾。(圖/宋岱融攝)
【雲林之光5】比賽經費不足 馬光棒球隊亟需企業贊助
馬光國中青少棒隊的招募來源包括縣內少棒隊以及樂樂棒球隊。總教練林子瑋說:「棒球是一種燒錢的運動,你看得到的球具包括手套、釘鞋全都要花錢買。」然而這些球具也很容易損壞,大概使用一年多就要換新的。球隊成立20年下來,至少小球員們的球具都已經有了。「最花錢的其實是去外縣市比賽。」林子瑋說,每次出去比賽都很艱辛,像是菊島盃因為位在澎湖,光是船票就要花上四、五萬元,其它縣市的比賽也需要交通費和住宿費,這些都要去募款。校長林玉彬也曾幫忙去找土庫鎮農會或地方人士捐助,但目前經費還是不夠。球員出外比賽時通常是住在教會、廟裡或是其它學校。因此目前棒球隊亟需雲林縣媒合企業長期贊助,解決到外縣市比賽經費不足的問題,才是棒球隊長久存活之計。林子瑋說,以前一個盃賽通常打個兩天就被淘汰回學校,還感受不到覺得經費不足的窘境。現在愈打愈好,常常一個盃賽要打到一個禮拜之久,相形之下,球員住宿就變成了問題。話鋒一轉,林子瑋教練又提到桃園已經做到了四級棒球的等級,像是大勇國小少棒隊,再來是新明國中青少棒隊,以及平鎮高中青棒隊,還有大學成棒隊,甚至到Lamigo桃猿職棒隊。而雲林就只有三級棒球,目前馬光國中棒球隊成員畢業以後,大多進入麥寮高中就讀;未來或許可藉由運動績優學生招考管道進入嘉義大學就讀。林子瑋甚至向在地企業:「台塑」喊話,希望未來台塑能在六輕成立一支成棒隊伍,讓在地的子弟兵畢業後不但可以繼續打球,而且有薪水可領,這也是雲林縣棒球員的一種出路。去年,馬光國中青少棒隊在菊島盃奪下全國冠軍,這是如何辦到的?林子瑋分享他們每天練習的菜單。「球員們每天上課到下午兩點,然後開始做體能、守備和打擊練習,晚上還有夜訓及課輔,最遲10點就寢。」馬光國中有三位專任教練,對各種層面的訓練都能面面俱到。林子瑋教練進一步指出,這些球員有的在少棒時期就已經把基礎打好,進國中之後,會帶給他們更好的觀念包括打擊、跑壘、防守等等。「棒球是一個金字塔型的運動,一定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才能獲得甜美的果實。」林子瑋如此下了結論。(待續)馬光國中青少棒成員畢業後,大多會進入麥寮高中就讀。(圖/宋岱融攝)
【雲林之光4】青少棒隊成立滿20年 練球環境超克難
校長帶我們走出管樂社社團教室,又領著我們去操場看棒球隊練球,因為退化性關節炎的緣故,在穿梭校舍、上下樓梯時,他的腳步略顯吃力,一步一步慢行。操場上,29個棒球隊隊員正在練習打擊,剛進來的國一同學身形較為矮小,而國二、國三的學長個個人高馬大、皮膚黝黑,有一種把棒球練到骨子裡的感覺。馬光國中棒球隊在民國88年成立,今年剛好滿20年。總教練林子瑋說:「今年棒球隊算是人數最少的一年,因為受到少子化影響;大概四、五年前有50~60人的規模,那時整個宿舍都是滿的。」棒球隊大約有一半左右的球員來自弱勢家庭,像是單親、外配、隔代教養等等。馬光國中是雲林縣內唯一的棒球體育班,也是縣內棒球重點培育學校,因此可獲得縣政府贊助的運動績優獎助學金,包辦小球員們每天四餐(含宵夜),每人每月可獲得將近3,000元的補助。「棒球隊先打出了成績,才能獲得這些實質補助。」總教練林子瑋如此說著。所謂的「成績」就是全國等級盃賽拿到前三名,像之前的菊島盃、主委盃皆是如此。試想一下,各個縣市的青少棒好手齊聚一堂,想要拿到前三名有多麼不容易。仔細端詳這台放著幾百顆球的整籃推車,裡面有不少脫線的、或是整顆已經蹦開的球,教練和球員們再重新用膠帶捆起來,讓這些圓滾滾的棒球得以重複使用。林子瑋教練說:「如果不捆起來,球的縫線就會整個散掉,無法繼續使用。」這支成立已經超過20年的球隊是在如此克難環境下練習的,球隊剛成立時,甚至連手套、釘鞋、球衣都沒有,甚至還要撿外面的球回來用。(待續)球車裡有著幾百顆球,裡面有不少脫線的、或是整顆已經蹦開的球,他們用膠帶把球捆起來,讓這些圓滾滾的棒球得以重複使用。(圖/宋岱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