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豪
」 蔡治宇 即溶咖啡快訊/國際咖啡豆深夜競標 阿里山藝伎豆奪冠每磅飆破5500元
台灣精品咖啡在2021年首次登上世界拍賣舞台,創下多項拍賣平台紀錄。今年,由農糧署指導、甫成立的「台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再次與國際知名的「卓越咖啡聯盟Alliance for Coffee Excellence」合作,共同舉辦第二屆典藏台灣精品咖啡國際競標 (2022 Taiwan PCA)。本次賽事共有69件台灣國產咖啡報名,經過18位國家評審、36位國際評審嚴格評選後,最終選出15件分數86.00分以上的咖啡,授予「典藏台灣精品咖啡」的殊榮,並在6月30日舉行國際網路同步競標。本次競標吸引15個國家、超過50個買家團體參與競標,歷經3個半小時的線上拍賣,共有5件咖啡成交單價飆破每磅100美元,10個得獎批次被國際買家標下,總成交金額高達新台幣 278萬元 ($93,594.51) ,總成交生豆重量達530 kg,皆創下台灣咖啡的新紀錄,是國產咖啡登上世界舞台的里程碑。最高價由位在阿里山的豆御香藝伎莊園拔得頭籌,成交單價每磅高達183.5美元,成交金額達 12,136.69美元 ,由台灣知名生豆商「黑金咖啡Black Gold」得標。其他批次亦不乏國內外知名買家,包括蟬連多次全球最佳咖啡館寶座的「興波咖啡Simple Kaffa」、美國精品咖啡指標「藍瓶咖啡Blue Bottle」,以及培養多位美國咖啡冠軍的「ONYX Coffee Lab」。本次競標的最大買家,則是來自日本的咖樂迪咖啡農場KALDI COFFEE FARM,一口氣標下第二名、第四名以及第七名的批次。本屆亦有韓國、香港等國際買家,顯示國際咖啡競標市場,對於台灣國產咖啡品質的高度肯定。台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召集人、同時也是本次國家初複選主任評審林哲豪表示:「勤奮優秀的台灣咖啡農,用他們的專業技術與熱誠,從栽培品種、扦插嫁接、整枝修剪、採收選別、處理發酵,每一步驟都無不費心費力。」本屆國際評審團的主任評審,是來自瓜地馬拉的Eduardo Ambrocio先生,帶領14個全球咖啡中心(Global Coffee Center, GCC),在各自的國家、各自的場地,完成本屆的決選杯測。36位國際評審們來自8個不同的國家,包括美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韓國、台灣、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所代表的知名企業包括Lavazza、Sweet Maria’s Coffee…等國際品牌。本次得獎名單,共有15件台灣咖啡分數達86.00分以上,獲得「典藏台灣精品咖啡」的殊榮。包括4件水洗處理、1件蜜處理、9件日曬處理以及1件厭氧日曬處理法咖啡,展現台灣農友擁有多元的後製處理技術,不管何種處理法,皆能生產出達國際競標水準的咖啡。ACE官方拍賣頁面:https://allianceforcoffeeexcellence.org/taiwan-private-collection-auction-2022/
盲測即溶咖啡1/歷經4小時前三強出爐 「還原度」是決勝關鍵
在疫情蔓延的這兩年,台灣每年咖啡規模超過700億元,包括現磨、掛耳、即溶、膠囊、濾泡、即飲…等,即溶咖啡雖非市場主流,占有率卻逆勢提升,約占1/10,產值達70億元,其中「即溶黑咖啡」,更被視為即溶咖啡中的精品。即溶咖啡到底好不好喝?該買哪個品牌的即溶咖啡?本刊這次特別參考網路上的眾多推薦文,5月中旬從全聯、家樂福、好市多等賣場,選購11款容易取得的即溶黑咖啡,並邀請台灣咖啡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治宇等五位國際級評審進行盲測評分,供讀者做為選購時的參考。選出的咖啡以烘焙程度、風味相近為原則,這11款分別是伯朗精緻濃萃、雀巢金牌微研磨、美樂家金牌、德國Eilles皇家、摩卡特賞、UCC 117、德國IDEE金牌、AGF華麗柔順、KEY特級、當代阿拉比卡、莫凡彼金牌原味等即溶咖啡。盲測咖啡依照商標上原廠建議量沖泡,沖泡溫度均為攝氏90度。(圖/黃威彬攝)評測以一般美式黑咖啡風味為80分做基準,分別從還原度、平衡感、香氣、醇度、酸苦質等五個項目評分。各款咖啡依照商標上原廠建議量沖泡,未建議者以150克水加2克咖啡為標準,沖泡溫度均為攝氏90度。經過4小時嚴謹的評審與熱烈討論,前三名分別為德國Eilles皇家即溶咖啡、摩卡特賞咖啡、美樂家金牌即溶咖啡。有趣的是,這三款咖啡的平均得分都是83.2分,比到還原度、平衡感的偏重項目才分出勝負。此次評審團的團長蔡治宇表示,盲測咖啡的分數在78.6~83.2分的區間,代表這次挑選的咖啡基本上都有一定水準,且彼此差距不大。評審之一台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召集人林哲豪則補充,評審項目中的「還原度」英文是「reality」,意思就是「像一杯美式黑咖啡的程度」。
盲測即溶咖啡2/最新「冷凍乾燥法」製造 口感不輸現煮僅「香氣略遜」
即溶咖啡真的比不上現煮咖啡嗎?本刊邀請蔡治宇、林哲豪、蔡幸蒲、劉育維、蔡治洋等五位評審,針對11款市售即溶黑咖啡進行盲測,結果發現,以冷凍乾燥法製造的即溶咖啡,無論在風味或口感上都不輸一般美式黑咖啡,但在香氣上的確略遜一籌。冷凍乾燥法是最新的即溶咖啡製造方法,原理是將咖啡萃取液以攝氏零下40度的低溫凍結,再於真空環境下加溫,使水分直接昇華,最後製成顆粒狀。甫獲得2022年第二屆黑金沖煮擂台賽冠軍的評審劉育維表示,「這種完全在低溫加工的方法,雖然標榜能保持完整的咖啡香氣,但事實上,經過加熱沖泡後,香氣仍與現煮咖啡有段差距。」即溶咖啡成顆粒狀,顆粒內部有空隙,有助於與水的溶合。(圖/黃威彬攝)「所以某些咖啡製造商還是會添加一些香味物質,以盡量讓即溶咖啡更接近現煮咖啡的香味。」評審蔡治洋如此補充,他是SCA國際精品咖啡協會的講師、考官,同時也是這回測試場地「達文西咖啡」的執行長。蔡治洋還說,冷凍乾燥即溶咖啡製程中,會將咖啡磚打碎成顆粒狀,這些顆粒內部有空隙,有助於與水的溶合,沖泡時比較不會留下咖啡渣。「平時喝不喝即溶咖啡?」本刊記者詢問五位精通烘焙、沖煮咖啡的評審,收到的回答都是「偶爾」。評審蔡幸蒲認為,即溶咖啡有其便利性與迅速性,他在疫情居家工作期間,就喝了不少即溶咖啡,「而且有些即溶咖啡的品質真的很不錯。」評審團團長蔡治宇也舉例認同,他曾在上課時未標記的準備了手沖、掛耳、膠囊、即溶四種咖啡給初次上課的學員品嚐,結果學員投票選出最好喝的咖啡,居然就是即溶咖啡。
盲測即溶咖啡3/每杯只要花8元 即溶咖啡成通膨小確幸
根據2019年的調查,台灣有55%的民眾每天都會喝咖啡,每月花費約900元。到了2021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民眾外出購買咖啡的次數減少,整體咖啡市場下滑,但花在即溶咖啡上的錢卻比過去成長。這意味著即溶咖啡雖已非市場主流,但其方便、便宜,加上愈來愈精緻的風味,仍會在咖啡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尤其許多忙碌的辦公室上班族,便是即溶咖啡的愛好者。本刊這次盲測11款市售即溶黑咖啡的目的,便在於讓消費者可依據自己喜愛的口感、風味,選擇合適的咖啡。盲測地點及沖泡,由台北市達文西咖啡協助。(圖/黃威彬攝)評審團團長蔡治宇表示,即溶黑咖啡再怎麼精緻進化,都很難比得上現磨現煮的精品咖啡。在這種先決條件下,咖啡商會利用混豆或以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來製造更多種風味的即溶咖啡,以吸引消費者。但受限於價格,即溶咖啡使用的咖啡豆通常品質也較一般。林哲豪認為老豆的氧化度較高,會影響咖啡的整體口感。(圖/黃威彬攝)「某些咖啡商在成本考量下,甚至會使用保存期限(通常為一年至一年半)快到期的老豆來生產即溶咖啡。」評審林哲豪表示,「老豆的氧化度較高,製造出來的即溶咖啡雖不致影響健康,但的確會影響咖啡的風味與整體平衡感,而且一喝就知道。」以這次盲測咖啡為例,每克咖啡粉(顆粒)的價格平均約在2元左右,沖泡一杯300c.c.的咖啡需要4克咖啡粉只需要8元,比膠囊、掛耳式咖啡都便宜。面對萬物皆漲的通膨壓力,只要選對相對便宜的即溶咖啡,仍可享受難得的小確幸。
【血汗咖啡6】 專家斷言:不一定更好喝 一定會變貴
未來的咖啡會變貴,似乎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遺憾的是,我們花了更多代價,卻不一定能喝到更好喝的咖啡。除非短期內能找出在風味上取代阿拉比卡的新品種。其實,近10年來咖啡產業對新物種研發沒有停止過。例如世界咖啡研究機構(World Coffee Reserch)利用基因標籤技術,縮短開發雜交品種所需的時間,研發出更多適應環境挑戰的新品種和作業模式,如哥倫比亞的castillo,columbia 、肯亞的batian等新品種。歐洲精品咖啡界元老、德國籍的舒瓦兹醫生(Dr. Med. Steffen Schwarz)因為有醫學背景,在品種改良方面頗有研究。他在受訪時表示,「當務之急;是推廣種植更適合低地生長的品種,譬如坎特佛拉(Coffea Canephora)、賴比利卡(Coffea Liberica)等品種。」德國籍的舒瓦茲醫生是歐洲精品咖啡界的元老,對咖啡品種改良研究頗有心得。(圖/舒瓦茲提供)國內最大烘豆商朱茂亨說:「每一種咖啡豆適合品飲的烘焙溫度、方式都不同,目前這幾種咖啡豆雖然種植技術沒問題,但要找出最適飲的烘焙法,還需要更多人和時間來印證。」為了消彌市場端獨尊阿拉比卡的觀念,今年4月初在東馬來西亞舉辦的「婆羅洲咖啡論壇」,特別舉辦「賴比利卡咖啡品種烘焙賽」,透過杯測來推廣其他高品質咖啡品種。大型咖啡企業每年也都提撥幾千萬美元進行研究,星巴克甚至已在澳洲成功種植出阿拉比卡咖啡樹,不過,澳洲工資昂貴難成為新產地。台灣人很愛喝咖啡,每年進口的咖啡生豆最多不過4萬公噸,市場規模不夠大,沒本錢去談契作,也沒辦法大量囤積生豆,且咖啡期限有限,且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耗費的電費相當驚人。台灣也有小量種植咖啡,年產量僅1,000公噸,不過台灣烘豆技術具備國際水準,年年都有年輕烘豆師嶄露頭角。對於咖啡的未來,「(台灣)最多是在新品種的烘焙研究上盡一點心力。」蔡治宇說。林哲豪則不惜成本創辦《咖啡誌》雜誌,「台灣有很成熟的消費文化,有機會作為咖啡技術或文化中心影響全世界」。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咖啡不見得會消失,但賣得更貴,且不一定更好喝。台灣的咖啡豆烘焙技術,在全球名列前茅,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圖/報系資料庫)
【血汗咖啡5】 供需失衡主因 大陸人開始喝咖啡
中國雖然在海南、雲南等地也生產咖啡,但過去大陸人並不太喝咖啡,還是以茶為主要飲料。記者在十多年前到湖南長沙採訪時,唯一的咖啡來源是三合一沖泡咖啡,如今就算偏僻的三線城市,也有精品咖啡店。除了受到在大陸廣開4,000多家店的星巴克影響外,去年成立的大陸品牌瑞幸咖啡,也預計在今年底開出4,000間店,更是擴大大陸的咖啡風。經常前往大陸教授咖啡烘焙的咖啡達人蔡治宇說,「去年大陸的咖啡豆消耗量約22萬公噸,是台灣的7.5倍,依人口比例及每年20%的成長速度來看,還有極大成長空間,足以威脅目前的供需狀況。」與此同時,印尼、越南等咖啡產國的內需量,也因為精品咖啡的推展而逐年增加。「當精品咖啡成為一種品飲文化後,必然也會帶動這些發展中國家人民對咖啡的需求。」7年級的台灣咖啡研究室創辦人林哲豪說。台灣咖啡研究室創辦人林哲豪認為,解決黑金危機的當務之急是盡早培育出新物種。(圖/戴世平攝)也是國際級的咖啡講師的林哲豪認為,「咖啡產業目前最大的困境,是如何改變人們的口味習慣,如果能夠盡早培育出能取代阿拉比卡的新品種,對於供需失衡的危機,也許可以不必那麼悲觀。」中國咖啡豆銷耗量(資料來源:中國智研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