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隱沒
」 地震 餘震 氣象局 氣象署 花蓮今年地震多不尋常!規模逾6已10起 專家:台灣恐進入新地震時代
近2日地震頻繁,繼15日宜蘭近海規模5.7極淺層地震後,中央氣象署才示警未來1周須注意餘震,16日一早花蓮外海又發生規模6.3強震,最大震度4級,全台有感,提醒3天內可能有5.5以上餘震。地震專家郭鎧紋說,今年地震多,不尋常,可能開啟新地震時代。中央氣象署昨上午原表示,這起地震深度9.7公里,判斷為菲律賓海板塊隱沒所致,位置靠近0403餘震區,但其餘震能量釋放已達一個階段,不納入餘震序列;但稍晚經完整分析後,地震深度由原9.7公里更新為19.36公里,震央略西移,並調整參數,改為納入0403餘震序列。氣象署統計,0403主震加餘震已發生408起顯著有感地震與1245起小區域地震,累計達1653起。郭鎧紋說,是否屬餘震應觀察在同個震源區,若其能量未調整完,就可能有餘震,甚至持續很久,大陸唐山大地震經30年後仍有餘震。「台灣可能進入新地震時代!」郭分析,台灣每年地震平均釋放8顆原子彈能量、規模6以上約3起,但2022年發生12起規模6以上地震,原以為平靜期將至,豈料今年又增加,已有10起規模6以上地震,累計釋放能量達47顆原子彈,若持續至年底,可能打破921大地震當年的15起紀錄。針對台灣接連2天發生有感地震,內政部昨召開海嘯整備因應作為會議,並與20個臨海縣市政府視訊,了解及模擬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可能引發海嘯的影響評估,強化減災、整備與應變機制。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因應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假想設定,將海嘯第一波影響陸地的時間、疏散所需時間、避難設施強度是否容易被大型漂流物破壞等因素納入整備考量,以降低海嘯造成的人命與財產損害;各地方政府應評估海嘯影響範圍,重新檢視地區災害防救計畫。交通部長李孟諺昨視察花蓮航站、港口時,遇上有感地震,除喊話要大家幫助推廣花蓮特色,也提到花蓮的觀光確實需要夠多的關心跟協助,因颱風天災路斷靠航運接駁發揮成效,至於未來是否能將航運變成常態性,並加入觀光有關的疏運工具,會再繼續努力。
餘震連發震到頭暈!規模5以上達14起 截至晚間6點「共167起地震」
花蓮今(3日)發生規模7.2地震,造成災情頻傳,根據中央氣象署截至晚間6 點為止,主震加上後續大大小小有感餘震,已有167起,其中規模5以上餘震有14起。中央氣象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這起在3 日發生的強震發生後,目前規模6級以上餘震共計2起,規模5級至6級餘震共計12起,規模4級至5級餘震共計80起,規模3級至4級餘震共計72起,顯著有感地震共計65起,小區域地震102起,累計167地震。對此,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起地震規模7.2,發生位置是在花蓮和平外海、菲律賓海板塊隱沒下去位置,成因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這地區是地震好發區域,主要是兩板塊碰撞,能量累積快速,發生機率相當高。這起地震在全台灣各地都有感覺震動,若是在高樓,台北盆地感覺震動會更大,主要是盆地、大樓效應,馬祖金門也有感,還記得921發生25年後最大規模地震,地震深度是15.5公里,不排除3到4天內可能有6.5至7.0餘震。根據歷史文獻紀載,1920年花蓮外海曾發生規模8.0強震,也很多地質學者曾示警東部外海可能出現規模8.0的海溝型地震,並被專家列為台灣最需要注意的四大地震帶之一。截至今日18:01,共計167起地震。(圖/氣象署提供)
7.2強震牽動中央山脈斷層系統! 專家示警:恐觸發更多地震「規模多大很難說」
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臺灣東部海域,今早(3日)07:58:09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為921大地震後最大規模地震。對此,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表示,這次規模7.2強震,恐怕會牽動旁邊的斷層活動,尤其是中央山脈斷層系統,後續要特別留意恐觸發更多地震,但規模有多大則很難說。臺灣東部海域今上午發生的芮氏規模7.2強震全台有感!也是自921地震以來最大規模強震。對此,氣象署地震中心稍早也提醒民眾,後續3、4天可能會有規模6.5以上至7.0的餘震。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也表示,這次的7.2強震和2018年的0206花蓮地震無關,因為0206主震震央在花蓮北邊,但是這次7.2強震的震央在花蓮南邊,2起地震斷層系統不一樣,而這次7.2強震發生在縱谷斷層北段上面,且7.2應該不會是前震,故不至於引發更大地震。不過,陳文山提醒,必須觀察此次大地震可能會牽動旁邊的中央山脈斷層系統,因為縱谷斷層和中央山脈斷層系統是接在一起的,甚至會牽動到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進而引發其他地震,至於規模多大很難說,因為這一帶過去10到20年來,地震規模都是6點多,而且921強震後,牽動地震規模也都是6點多。台師大地科系主任陳卉瑄也表示,今天地震發生在花東縱谷最北段的近海區域,可能與可能與米崙斷層及外海延伸構造、或是隱沒板塊邊界上的錯動有關。該震央區在1951年10月22至23日間,曾發生3個規模大於7的地震,並在1個多月內,觸發玉里斷層、池上斷層和台東下方構造的活動,這個地震序列共有12個規模大於6的地震,其中包含4個規模大於7的地震。在1986年11月14日,在此次震央區亦發生規模6.8的地震,當時1個月內的餘震,亦延伸至縱谷南段(池上和台東)。因此陳卉瑄研判,今天花蓮近海區的主震後,不排除「觸發縱谷斷層其他斷層段活動」之可能性。
北市開設3級災防 花蓮慈濟啟動大傷救助機制
花蓮近海3日上午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花蓮警消表示,這起地震造成花蓮市區2棟房屋傾斜,在北濱街與康樂街口一棟房屋傾斜,一樓被壓到不見,位於中山路重慶路口,有8名民眾受困。花蓮縣政府指出,地震可能引發海嘯影響台灣,因此也發布海嘯警報,提醒沿海地區民眾提高警覺嚴加防範,注意海浪突然湧升所造成的危害。此外,花蓮慈濟醫院3日上午也啟動大量傷患救助機制。而台北市政府消防局3日上午也緊急宣布,因北市震度達4級以上,災害應變中心提升強化三級開設,工務、都發、產業及消防局派員進駐,各單位內部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並立即展開查報及救災工作。氣象署8時40分召開記者會,由主任吳健富說明。吳健富表示,這地點離陸地相當近,是極淺層地震,因此全台有感;台北因為盆地效應、高樓層的感受會更明顯。吳健富說明,地震震央為菲律賽海板塊隱沒處,也是地震好發區域;目前判斷這起地震應該就是主震,由於這個地區能量累積快速,後續3、4天可能會有規模6.5以上至7.0的餘震。吳健富表示,台灣規模6至7的地震1年約2至4個,規模7以上因為相當少,並沒有特別統計;但這起地震是在921大地震發生25年後最大規模,當年921地震是規模7.3,當時以舊制震度,最大為南投魚池7級;3日這起地震規模後續有可能會再調整,但目前看來是與921地震相近。
花蓮地牛翻身「未來3天恐有規模4.5~5餘震」 氣象署曝雙北超有感原因
花蓮縣秀林鄉今天(21日)傍晚6點49分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深度20.2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為4級,全台各地顯著有感,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該起地震與板塊運動有關,加上大樓、台北盆地效應形成共振效果,北部民眾很有感,未來3天內不排除有規模4.5到5餘震。根據吳健富指出,這起地震為花蓮外海菲律賓海板塊往歐亞板塊隱沒,花蓮最大震度4級,台北、新北、桃園2級,但因為大樓加上台北盆地效應形成共振效果,讓台北民眾感受到震度更為強烈和有感。吳健富還表示,這起地震為規模5.3,在此次地震的範圍內,過去30年內只發生過8起(含本次)超過規模5的地震,數量並不多,因此研判未來3天內還會發生規模4.5到5的地震發生,請民眾多加留意。吳健富表示,今年迄今3個月,尚未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規模5到6之間地震約有9個。根據氣象署測報資料,震度4級地區為花蓮縣、南投縣、台中市、宜蘭縣,震度2級地區為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新北市、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震度1級地區為台東縣、新竹市、台北市、基隆市、台南市。氣象署稍早指出,這起地震主要成因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有關,這2個板塊每年會以7到8公分的速度撞在一起,平時在擠壓時就會累積能量,當能量超過強度,就會產生破裂並釋放地震波,民眾就會感受到震動。
宜蘭外海昨規模5地震!北、東部民眾有感搖晃 氣象署示警:未來2天恐有4級以上餘震
宜蘭縣東部海域昨(25日)晚間9時48分發生規模5地震,地震深度10公里,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東北東方25.1公里,最大震度宜蘭縣、花蓮縣3級,新北市、桃園市2級,台北市1級。對此,氣象署地震中心示警,預估未來2天內恐再發生規模4到4.5餘震。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顯示,宜蘭縣東部海域昨(25日)晚間9時48分發生規模5地震,地震深度10公里,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東北東方25.1公里,震度3級地區為宜蘭縣、花蓮縣;震度2級地區為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南投縣;震度1級地區為基隆市、台北市、台中市、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根據《中央社》報導,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由於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較淺,預估未來2天內恐再發生規模4到4.5餘震,不過這類地震比起深層地震,餘震次數並不多,民眾無須太過憂心。只是為何此次震度不大,許多民眾卻感覺到明顯晃動?吳健富說明,東部地震主因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導致能量釋放,從目前資料研判,此次地震成因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板塊之下,而此種板塊隱沒系統又稱為「弧後擴張」,這類型的地震特徵多為淺層地震,加上由於此次震央較靠近台灣,因此北部、東部民眾較有感搖晃。
5.4地震「震度低卻搖超大」? 氣象署揭2原因
台灣東部海域在今(26日)中午12點31分發生芮氏規模5.4地震,深度約22.4公里。氣象署研判,此次地震為10月24日發生於南澳海盆的6.2地震餘震,並說明部分地區民眾主觀上「搖很大」原因。氣象署表示,這次地震最大震度為2級,位於宜蘭、花蓮及新北,其餘縣市最大震度均為1級。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中午地震成因為菲律賓海板塊往歐亞板塊隱沒,且該地區地震多,能量累積也較多,到現在仍在釋放能量與產生餘震;另本次地震是10月24日餘震之一,所以不會說後續還有這次地震的餘震。此外,這次地震震度雖不大,但部分民眾感受到的搖晃程度卻大於實際震度,其主因為台北盆地效應、高樓場址效應等影響,吳健富提醒,台灣地震發生較為頻繁,民眾平時應做好防震準備,以應對不時之需。
蘭嶼周邊地震頻繁 氣象局:未來一週留意餘震
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統計,今(9)日凌晨到現在蘭嶼附近共出現11起地震出現,其中規模最大5.3出現在蘭嶼鄉。氣象局表示,未來1周不排除有規模4以上餘震出現。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今日凌晨3時47分於台東縣蘭嶼鄉出現規模5.3地震,地震深度12.8公里,據地震測報中心研判,該地震成因為歐亞板塊隱沒菲律賓板塊,使得前緣破碎帶釋放能量所致。之後則陸續發生規模4.7、4.6、4.3、5.2、4.3、4.5、4.2、4.0、4.1、4.3等10起地震。地震測報中心指出,蘭嶼一帶出現密集地震的情況比較少見,未來一周不排除出現規模4以上地震,要特別留意。
12:36規模5.2地震…最大震度4級 氣象局曝餘震機率
今(22日)12時36分發生規模5.2地震,震央位於台東縣近海,最大震度台東縣4級。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該處餘震不多,但仍要留意規模3到4的餘震。地震報告指出,今(22日)12時36分的地震其震央位於台東縣近海,地震深度7.2公里,各地最大震度包括台東4級、屏東2級、高雄2級、花蓮2級、雲林2級、南投2級、台南1級、嘉義1級、彰化1級。地震造成高雄捷運、輕軌全線列車一度停駛,無災情傳出。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指出,這起地震為歐亞大陸板塊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的位置,而該處位於板塊碰撞的周邊區域,雖受到長期擠壓,但該處發生規模5以上的地震次數較少。他表示,由於該處地質較破碎,未來餘震不多,但仍要留意規模3到4的餘震,至於規模4以上餘震發生機率小。
918餘震「昨突發生4起」…氣象局示警:要注意 今規模5.9地震餘震機率曝
今(11 日)凌晨3時24分在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5.9地震,地震深度17.9公里,最大震度4級,不少人都在睡夢中驚醒。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指出,今(11日)凌晨發生的地震主要是板塊隱沒所造成,至於昨(10日)晚8時17分的地震是918餘震,今日要特別留意918餘震狀況。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在記者會中表示,今(11日)凌晨發生的地震深度為17.9公里,相當的淺、不深,在地震發生後22.7秒就針對宜蘭、花蓮發出國家級預警;此次地震主要是板塊隱沒所造成,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前緣地方上面是歐亞大陸板塊,隱沒位置上會堆積很多岩體,地震就發生在增積岩體上。陳國昌說明,此次地震與1月3日規模6.06地震發生的位置幾乎相同,而幾乎整個台北盆地都在場址放大效應內。陳國昌指出,就有統計以來,地震深度30公里內,規模5.5以上地震包括今天已有25次,規模超過6的有8次。是否會有餘震?陳國昌分析,非常少,但當然也不排除,這地區如果有餘震,一天不會超過兩天,規模不排除4.5以上,估計應該是一個都沒有,這個地方地質結構比較破碎,餘震要嘛很快一起出現,要嘛就一天過了就大概不會再有破裂、能量釋放發生地震的狀況。他也指出,昨(10日)晚間8時17分的地震是918餘震,餘震會持續一個月以上,昨(10日)次數確實比較多,本來已經慢慢降下來,忽然冒出4起,餘震一多就要注意,今日要特別留意餘震狀況。陳國昌提及,年平均規模超過6的地震是2.5個,今年已經8個,規模5-6之間的地震,年平均是24至25個,今年截至今天已經55個,比往年平均值還多,且有很多是規模5.8、5.9,今年地震活動可能還會持續、相當活躍。
國家警報響…「凌晨規模5.9地震」全台有感 氣象局說明
今(11 日)凌晨3時24分在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5.9地震,地震深度17.9公里,最大震度4級,不少人都在睡夢中驚醒,而中央氣象局也對宜蘭縣、花蓮縣發布災防告警訊息。氣象局表示,這起地震發生位置的地理構造是在隱沒帶前緣。氣象局說明,這起地震發生位置的地理構造是在隱沒帶前緣,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的位置,由於兩個板塊的擠壓,有一些比較破碎的地方,會有一些線落的情況,導致這個區域比較常有地震發生。氣象局也提及,最近一次的發生是在今年1月3日,它的位置也跟這次地震位置很接近,深度也蠻接近的,1983年以來這個區域大約偵測到8次地震,規模都達到6。氣象局地震報告指出,今(11日)凌晨3時24分這起地震,震央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7.9公里,地震規模5.9,最大震度花蓮、宜蘭達4級,台北、新竹、南投、桃園3級,台中、台東、苗栗、雲林、彰化、嘉義2級,高雄、台南、屏東1級。【 第156號 #顯著有感地震 #地震報告 】發震時間:111年10月11日03時24分42秒震央位置:北緯24° 東經122.2°震源深度:17.9公里芮氏規模:5.9相對位置:花蓮縣政府東方 59.3 公里 (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各地震度級:● 花蓮縣地區最大震度4級 4級:和平 3級:太魯閣、西寶 2級:花蓮市、鹽寮、水璉、銅門、磯崎 1級:秀林、西林、光復、紅葉、玉里、富里● 宜蘭縣地區最大震度4級 4級:宜蘭市 3級:澳花、武塔、南澳、蘇澳、冬山、內城、南山、頭城 2級:牛鬥、大同、龜山島● 新北市地區最大震度3級 3級:五分山、新北市、新店 2級:雙溪、萬里、五股、淡水、石門 1級:三貂角● 臺北市地區最大震度3級 3級:臺北市 2級:木柵、陽明山● 新竹縣地區最大震度3級 3級:關西 2級:五峰、竹東、峨眉、竹北市● 南投縣地區最大震度3級 3級:奧萬大 2級:合歡山、日月潭、玉山、信義鄉、竹山 1級:埔里、國姓、魚池、名間、南投市● 桃園市地區最大震度3級 3級:桃園市 2級:三光、中壢、新屋● 臺中市地區最大震度2級 2級:梨山、德基、烏石坑、霧峰、臺中市、梧棲 1級:大甲● 臺東縣地區最大震度2級 2級:長濱、東河 1級:成功、海端、池上、利稻、鹿野、綠島、蘭嶼● 基隆市地區最大震度2級 2級:基隆市 1級:彭佳嶼● 苗栗縣地區最大震度2級 2級:南庄、鯉魚潭、三義、苗栗市、竹南● 新竹市地區最大震度2級 2級:新竹市● 雲林縣地區最大震度2級 2級:草嶺、古坑、斗六市、土庫、麥寮、四湖 1級:水林● 彰化縣地區最大震度2級 2級:員林、彰化市、大城● 嘉義縣地區最大震度2級 2級:番路、民雄、太保市 1級:阿里山、義竹● 高雄市地區最大震度1級 1級:桃源、六龜、旗山、楠梓、壽山● 嘉義市地區最大震度1級 1級:嘉義市● 臺南市地區最大震度1級 1級:楠西、善化、佳里、新化、永康、七股● 屏東縣地區最大震度1級 1級:三地門、九如、屏東市
花蓮6.0地震餘震不斷 氣象局:2天內恐有規模5以上餘震
不少民眾一早就感到地牛翻身的狀況,20日9點05分花蓮縣光復鄉發生規模6.0的淺層地震全台有感,隨後更連續發生了四起餘震,其中9點39分的餘震來到規模5.0的震度,搖晃最明顯而最大震度是花蓮縣的4級。此次地震震度最大發生在花蓮縣光復鄉,地震強度達到5弱。(圖/翻攝自氣象局)中央氣象局表示,09:05發生芮氏規模6地震,地震深度6.8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光復縣,最大震度為花蓮光復鄉的5(級)弱,本次震央位於兩個板塊交界處,屬於板塊隱沒造成的地震,該處地震數量多,次數也較頻繁。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估計2天內恐有規模5以上餘震,一週內有規模4以上餘震,一個月內有規模3以上餘震,陳國昌表示,該區雖然不是地震好發區,但長年累積的能量多,加上靠近花東縱谷西邊,地質結構剛性高,累積能量與釋放能量的時間都較長,所以會導致餘震不斷,而今年規模6以上地震已發生過6次,為長期平均值的兩倍之多。氣象局也公布主震以及後面4起餘震規模與強度。(圖/翻攝自氣象局)根據氣象局報告顯示,在9時5分、9時6分、9時17分,在附近區域又發生規模4.8、4.0、3.5的餘震,9時39分再發生規模5.0餘震,地震深度6.5公里,最大震度花蓮4級。而這次地震搖晃嚴重,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在粉專貼出監視器畫面,可以看到監視器上下搖晃,湖面也有些許波瀾,而知名觀光景點鯉魚潭和赤科山也有相同景象,監視器搖晃相當嚴重。
「海溝型地震」百年周期屆滿 學者示警:恐有規模8.0以上強震
台灣3日傍晚17時46分許,於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達6.0地震,中央氣象局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在記者會中說明,該起地震屬於淺層地震、發生於板塊隱沒帶的前緣,而板塊隱沒帶型的地震近兩年較為活躍,氣象局亦持續關注中;另外,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則表示,「海溝型地震」週期為100年,距上次1920年發生後已超過百年,未來不排除發生8以上規模地震的可能。根據《ETtoday》報導,陳國昌指出,3日發生的今年第一起地震,是因菲律賓海板塊推擠歐亞大陸板塊,並於交界前緣處堆積出海脊,隱沒帶逐漸向下深入後拉動增積岩體所產生的陷落,稱之為弧前盆地,地震就是發生在這兩個弧前盆地之間。陳國昌表示,板塊隱沒帶的地震近兩年頻發,1980年以來僅發生過四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最大規模為6.8,而台灣年平均規模6的地震約2.5個,去年地震規模6以上的就有四個,預估昨(3日)的地震是延續去年地震頻繁的現象。此外,針對此次地震,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則分析,數百年來地震週期都是在陸地先發生「中大型規模地震」後才會有「大型隱沒帶地震」。「海溝型地震」因為錯動距離大,地殼變動後一般會有長達數十年的中大規模地震,然後恢復平靜期,再來就是活躍期。李錫堤說道,「海溝型地震」的週期以百年計算,按照時間推算,上次發生規模達8.0的地震是在1920年,再上一次規模7.6的地震則是在1815年,大約都是經過百年前後,會有一次大地震,而從1920年到現在已經過101年,未來有可能將發生規模達8以上的強震,需多加觀察。
今年第一震規模6.0 氣象局:不排除兩天內還有餘震
今天稍早17時46分花蓮縣外海出現規模6.0地震,為今年第一起有感地震,幾乎全台有感,許多民眾大喊「搖超大」。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指出,不排除兩天內有規模4-5餘震。根據地震測報中心資料指出,本起規模6.0地震震央出現在花蓮縣政府東方56.7公里 ,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9.4公里。震度方面,宜4、北4花3中3竹3桃3彰3投2東2苗2嘉2雲2高1南1屏1澎1。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該起地震不算是隱沒帶地震,但起因卻受板塊隱沒引起,是板塊隱沒過程推擠上方板塊造成破裂與變形,因此出現地震,在該地區並不少見。陳國昌指出,該起地震為今年編號01地震,第一起就達到規模6.0,不排除兩天內有規模4到5餘震,但數量不會多,民眾不必太擔心。
21:05規模5.3地震台北有感狂搖 氣象局警告:未來一周恐有餘震
地牛翻身!台灣今(14日)晚間21時5分發生中型有感地震,台北明顯有感,預估震度3級以上。(圖/中央氣象局)根據中央氣象局,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東南方 24.6 公里,地震深度66.7公里,芮氏規模5.3。以下為各縣市最大震度:宜蘭縣3級新北市3級台北市3級台中市3級桃園市3級花蓮縣2級新竹縣2級南投縣2級苗栗縣2級雲林縣2級嘉義縣2級新竹市 2級彰化縣2級基隆市1級台東縣1級嘉義市1級對此,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技正林昭儀解釋,今晚的地震是屬於板塊隱沒型的地震,是菲律賓板塊向北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所引起的地震,初步判斷是10月24號規模6.5地震的餘震,因為震源深度和位置相當接近,未來一周不排除還有會震度3到4級的地震發生。
一圖看「台灣3大地震帶」 這區發生地震「易有嚴重災情」
台灣地震頻繁,主要地震帶分為3處,包括東部地震帶、西部地震帶、東北部地震帶。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貼出一張圖指出,大家最熟悉的地震帶是東部地震帶,而最容易出現嚴重災情的地震帶為西部地震帶。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分析,東部地震帶地震大多都是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碰撞直接造成的,範圍包括台灣東半部,北起自宜蘭東北方的海底,涵蓋花蓮、成功、台東等地,南端幾乎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遙指呂宋島,寬度大約為130公里;此地震帶特徵為,震源較深,尤其是花蓮以北區域,因板塊隱沒作用,震源深度可達到300公里左右。至於西部地震帶是容易出現嚴重災情的地震帶,地震主要來自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範圍包括台灣西半部地區;此地震帶特徵為,震源較淺,約10餘公里左右。由於西部人口密度高,有許多大都市,一旦發生大地震,常常傳出嚴重的災害。而東北部地震帶有地熱、火山活動,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表示,此地震帶成因受沖繩海槽的擴張作用影響而造成地震,範圍包括從蘭陽溪上游附近開始,經宜蘭向東北延伸到琉球群島,其特徵震源較淺,且因為來自弧後盆地的張裂行為,大多呈現正斷層的樣態。
「百年大地震」快輪到台北?專家示警:震度恐破5級 氣象局回應了
宜蘭外海昨(10日)晚間發生芮氏規模6.7強震,最大震度達到4級,全台有感,加上地震搖晃時間長達15秒,嚇壞不少民眾。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指出,這次地震屬於隱沒板塊內陸型地震,而此類地震的週期約為百年一次,推測下次震央可能位於台北、宜蘭地區,且震度恐達5級以上。中央氣象局表示,10日晚間的地震芮氏規模達6.7,為今年最大地震,震央在宜蘭縣政府東方27.2公里,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76.8公里,雙北、宜蘭、花蓮、桃竹苗、南投、台中、雲林、嘉義震度均達4級,連屏東、澎湖都有2級震度。李錫堤透露,台灣位於菲律賓板塊及歐亞板塊間,而菲律賓板塊又從花蓮外海延伸到歐亞板塊底下深處,接近台北、宜蘭時深度約7、80公里,顯示本次地震為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他進一步提到,上次板塊隱沒型地震發生在1909年,芮氏規模為7.3,深度80公里,震央位於新北市中和,再上一次則是1815年。專家強調,大型板塊隱沒型地震週期約為百年一次,因此北部今年很可能出現強震,屆時台北、宜蘭地區的震度恐達5級以上。針對學者說法,氣象局說明,現今科技還無法預測地震,加上台灣地震科學觀測史僅100多年,因此以歷史文獻推測是否會發生地震,並沒有科學根據,類似說法只能做為參考。
宜蘭外海芮氏規模6.7強震!連澎湖都有感... 氣象局:還會有餘震
北台灣今天(10日)晚間9點19分發生中型有感地震,劇烈搖晃逾15秒,中央氣象局並發布國家級警報。據氣象局訊息,此次地震芮氏規模達6.7(921大地震為7.2),為今年最大地震。震央在宜蘭縣政府東方 27.2 公里 、位於臺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76.8公里,雙北、宜蘭、花蓮、桃竹苗、南投、台中、雲林、嘉義震度均達4級,連屏東、澎湖都有2級震度,目前各縣市已啟動災情查報機制。此次地震東北部的民眾先是感到上下跳動,但震度不大,不到10秒的時間,忽然劇烈左右搖晃,國家級警報紛紛大響,讓民眾大驚失色,劇烈的搖晃約維持15~20秒,震度變小後,地震仍持續約10秒左右,臉書各種社團也在同一時間遭到大量洗版,PTT甚至因此被瞬間流量塞爆,導致無法登入。也有馬祖網友表示感受到輕微搖晃約20秒,「上一次感覺到地震是921欸」。高鐵各班列車當下也全面緊急剎車,停駛約13分鐘後才重新啟動。淡海輕軌則是在地震發生後全線暫停營運, 行駛中的列車以時速20公里的速度巡視軌道到下一站,並執行清車作業。而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有民眾表示地震發生當下原本準備要離站的捷運突然開門,讓車上的乘客能夠疏散,行駛中的捷運則開始緩慢行駛。(圖/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此次地震為台灣2020年最大地震,為歐亞板塊隱沒帶發生錯動,且未來一周內還會有規模3以內餘震,事實上,在此次地震發生8分鐘後,宜蘭縣政府東方 26.0 公里、臺灣東部海域就再度發生芮氏規模4.8的餘震。陳國昌並指出,今年台灣的中型地震(規模5至6)已有25個,遠高於年平均18個,規模6以上的地震也有4個(本次為第4個),所以並不如其他資訊所言「今年板塊能量釋放少」,但氣象局仍無法做到地震的預測,因此並不能表示之後不會再有大地震的發生。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則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此次地震為歐亞板塊推擠所造成,所釋放的能量約5.6顆原子彈,且近年來板塊能量釋放少,因此此次地震有助台灣地區免於巨大地震的威脅。目前各地尚未通報重大災情,目前僅北市有大樓外牆龜裂、有賣場酒類從貨架上砸落等零星小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