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外海
」 地震 花蓮 颱風 強震 天氣4縣市大雨特報!北、東部整天有雨 週四氣溫高達30度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今(12)日上午10點10分針對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3縣市發布大雨特報,針對宜蘭縣發布豪雨特報,降雨時間持續到晚上,請注意瞬間大雨。天氣風險分析師李至晟今早在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表示,今凌晨天兔颱風誕生,也代表目前洋面上有4個颱風,按照由西到東或者是距離台灣由近而遠依序是桔梗、天兔、萬宜。今天受到桔梗颱風的外圍水氣影響,全台雲量偏多,迎風面北部、東半部全天有雨,其中北海岸到宜蘭會有比較大的雨勢,就連西半部也可能飄起毛毛雨,建議民眾出門還是帶把傘。李至晟說,今天白天因為日照少,高溫稍低,預測北部、東北部大約24-26度,中部、東南部26-28度,只有南部內陸才有局部接近30度的機會,今晚隨著桔梗颱風進入南海並遠離,水氣就會減少。李至晟指出,明後兩天,東北季風減弱,天兔颱風還在菲律賓東方海面,台灣會迎來一段較溫暖的天氣,這時除了東半部沿岸有些零星雨外,各地都是晴到多雲的天氣,週四氣溫最高,從北到南都有局部30度以上高溫。李至晟預測,今天生成的天兔颱風,會在週五接近菲律賓呂宋島後,北轉進入巴士海峽,後續可能從台灣東部外海北上。雖然這時因為環境不佳,天兔強度會逐漸減弱,但他的環流還是有可能在週五到週末為台灣的東半部帶來局部較大雨勢,另外近海風浪也偏大。影響台灣的程度跟颱風的距離有很大的關係,未來幾天的預報會隨著路徑修正而有些變動,請民眾要多留意天氣資訊。至於距離台灣最遠的萬宜颱風,李至晟預測它通過環境較差的洋面時不會完全消散,可能在下周初再度侵襲菲律賓,不過這時剛好有一波比較強的東北季風南下,屆時萬宜颱風可能會在更東邊的洋面北轉,或受到地形跟冷空氣的破壞消散,侵襲臺灣的機會較小。
康芮是57年首個11月登陸颱?這地區雨最強 粉專曝「各國路徑預測」:萬箭穿心
21號颱風「康芮」目前持續增強中,據中央氣象署最新動態,康芮恐直接撲台,在31日深夜跟11月1日清晨從花東登陸,而氣象粉專也貼出各國路徑預測,直言「暫時是萬箭穿心」。氣象署表示,29日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7.3度,東經128.0度,以每小時15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中心氣壓97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33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43公尺,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250公里,十級風平均暴風半徑80公里。氣象署指出,周四、周五北部、東半部有陣雨,尤其東部雨勢最明顯,有局部豪雨發生的機率,3日才有機會恢復正常的東北季風型天氣。天氣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在臉書發文,本周天氣受康芮影響變動較大,特別是30日到11月2日,「康芮颱風位於台灣東南方海面,由於太平洋高壓偏強且颱風結構不對稱,導致其路徑持續向西移動。預報模式也因此調整了颱風北轉的位置和角度,預測路徑從原本可能從東部外海北上,調整到可能登陸台灣並穿越後再北上。未來路徑仍有變化的可能,對台灣各地的影響程度尚不明確。」天氣風險表示,29日東北季風增強,北東部有陣雨,30日風雨逐漸增大,31日和11月1日各地風雨最明顯。各國路徑預測。(圖/翻攝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各國最新的康芮路徑預報,暫時是萬箭穿心,大多共識是從花東登陸,起碼以目前的資料看,週四~週五,颱風影響的機率是蠻高的。」「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說,「路徑當然還有調整的空間,部分模式有報出更西的走向,甚至巴士海峽通過,這都在誤差範圍內,路徑關鍵期還沒到,實際走勢還要再看,有點拖,但秋颱就是這麼難報。」「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但因為依氣象署預期,康芮最接近台灣的時候,強度可以來到中颱上限,又是中大型颱風,因此對台灣陸地影響很難躲掉。」「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在Threads發文,「歷史上11月颱非常少見,上一次是2020閃電颱風,而戰後到現在11月登陸的颱風,甚至只有一個(1967年吉達颱風),就是這麼少見。」
康芮颱風路徑不斷西修!鄭明典揭修正主因 風雨最劇烈時間曝
今明東北季風增強,而康芮颱風路徑則持續西修,預計會登陸台灣。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28日)也在臉書公布4張圖解釋,可見康芮颱風預報路徑因為北方槽線和高壓變化,路徑也不斷出現修正,原本預測從台灣東側往北,一路西修至往台灣而來。氣象專家吳聖宇則表示,康芮可能登陸台灣,穿越後再北上,周四、周五(31日至11月1日)颱風可能通過台灣上空,各地風雨最為明顯,颱風最快可能要等到週六(11月2日)白天之後颱風才會逐漸遠離。鄭明典今在臉書粉專上公布4張康芮颱風預報路徑圖,並表示這4張圖分別是不同時間對康芮颱風的預報,粗黑線是曹線,粗紅線是高壓脊。鄭明典續稱,左上是25日00時預報30日00時,這個預報颱風明顯受到北方槽線導引,所以路徑由台灣東側往北;右上是隔一天預報同一時段,這一報槽線稍偏快,高壓也稍偏強,槽線對陶風的導引偏弱,但最終颱風仍由台灣東側北上,只是距離更靠近台灣;鄭明典補充,左下是再後一天,仍對同一時段的預報,此時槽線和颱風之間高壓更強,槽線的導引作用已經不在,颱風延高壓邊緣往台灣方向接近;右下是27日12時對同一時段的預報,很明顯的,高壓已成路徑的主導因子,颱風更往台灣方向而來。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今也發文指出,今明東北季風增強,迎風面降雨溫度轉涼,康芮颱風路徑變化大需密切注意!又是新的一週開始,這個禮拜的天氣因為康芮颱風的關係,可能有很大的變動性,尤其是週三(30日)起一直到週六(11月2日)這段期間,先提醒大家特別注意。吳聖宇續稱,目前康芮颱風還在台灣東南方海面,過去一段時間因為太平洋高壓偏強,加上颱風結構不對稱,西側對流偏強,導致颱風路徑持續偏西移動,這也讓預報模式持續調整颱風北轉的位置、還有北轉的角度跟路徑,尤其昨天(27日)預報資料明顯的把太平洋高壓勢力預報偏強,原本可能導致高壓東退的西風槽線則變弱很多,導致康芮颱風的預報路徑顯著向西調整,從原本可能從東部外海北上,一路調整到可能登陸台灣,穿越後再北上,變化的幅度相當大,而且未來不排除還有再往西、往南調整的機會,因此預報路徑尚未完全穩定下來,仍有變化的空間,對台灣各地的影響程度也因為路徑還在變化,因此還無法完全明確。吳聖宇解釋,其實從潭美颱風路徑偏西大概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即使目前已經是深秋10月底,但是北方的西風系統強度偏弱,太平洋高壓勢力卻異常偏強,因此這次康芮颱風的路徑向西調整,可說是意外,但卻又不太意外。若是依照目前的預報來看,吳聖宇說明,今明2天(28至29日)颱風尚未影響台灣,受到東北季風增強影響,迎風面北部、東半部將有短暫陣雨,中南部地區天氣相對較好,山區午後仍有局部熱對流降雨機會,南部地區今天清晨前普遍有降雨的現象,上午之後可望隨著東北季風往南,進入背風面後而逐漸好轉。溫度方面,吳聖宇表示,北部、東北部轉涼,白天高溫將降至23至26度,中部地區以及花東地區高溫28至30度,南部地區高溫仍將在30度以上,南北之間溫差較大。夜晚清晨在中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低溫可能降到20度上下,較有涼意。另外就是沿海風浪偏強,西半部、東南部沿海地區將有強陣風。吳聖宇提醒,週三(30日)起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部、東半部風雨逐漸開始增大,中南部位於背風面,降雨還不明顯,但是沿海地區風力亦將進一步增強。週四、週五(31日至11月1日)颱風可能通過台灣上空,各地風雨最為明顯,不過颱風會從哪裡進來還不是很確定,因此對各地的影響程度都還有調整的可能性,從花蓮或是從台東、甚至更南邊進來,進來之後究竟是先穿越再北上,或是直接在台灣上空北轉,對於各地風雨的影響程度都不同,可能要等到路徑比較穩定之後才能明確,提醒大家要持續注意最新的預報資料。而颱風最快可能要等到週六(11月2日)白天之後颱風才會逐漸遠離,風雨的情況才會減小,週日(11月3日)之後有機會恢復比較正常的東北季風型天氣。吳聖宇也強調,康芮颱風的路徑變化仍大,對台灣各地的影響程度也還不明確,不過本週三之後確實有機會對台灣有頗大的影響,大家要隨時更新最新的預報資料,並且調整行程安排,有危險區域或是山區最好能避免前往以策安全。
康芮挑戰強颱!各國預測路徑「皆登陸台灣」 風雨最大時間曝
康芮颱風路徑持續西修!氣象專家林得恩提醒,颱風對台灣的影響正在增大中!預計周四、周五(31日、11月1日)康芮颱風最靠近台灣,所帶來風雨最大、影響也會最為嚴重。氣象專家吳德榮則示警,目前不能排除康芮增強為強颱的機率。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稍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康芮颱風自前日晚上起,運動路徑就開始西修,預測從原先的東部外海通過,到逼近東部陸地,到今早最新的花蓮、臺東附近登陸。主要的可能肇因:擔任環境駛流場的太平洋高壓太過強勢,西伸導引作用相當明確;再加上,原先預期北方槽線發展又不夠深,並沒有完全將康芮帶走,也使得向西分量明顯增加。林得恩續稱,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的颱風情資顯示,康芮颱風影響的時間,會落在周三至周六(30日至11月2日)之間;尤其是周四、周五(31日、11月1日),最為靠近臺灣、所帶來風雨最大、影響也會最為嚴重。由於一路過來,康芮未受地形破壞,結構相當完整,強度評估在中颱上限(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今早預測康芮未來強度會到達強烈颱風);因此,無論是康芮所伴隨可能的風、雨、浪影響,都要預先做好萬全防範!前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則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提到,不能排除康芮颱風增強為強颱的機率,而且最新各國官方的預測路徑也顯示,康芮已調整至登陸台灣。吳德榮引用最新歐洲模式(ECMWF)模擬指出,今日(28日)東北季風逐漸南下,北部、東半部轉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晴時多雲,北台轉涼,中南部氣溫微降。周二、周三(29日、30日)東北季風影響,周二迎風面北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周三康芮外圍水氣匯入,降雨時間拉長、雨量增多,背風面中南部為晴時多雲,氣溫逐日微降,北台濕涼。吳德榮說明,周四、周五康芮環流影響,對台構成嚴重威脅,應及早作好防颱準備。至於各地風雨的大小,則需視路徑的變化,再同步調整;周六、周日(11月2日、3日)康芮遠離,天氣好轉。
秋颱大爆發?恐形成中度颱風 氣象粉專曝「台灣上空10多條路徑圖」
10月秋颱來了!台大大氣科學系博士林得恩在粉專上表示,預估將會有1至2個熱帶擾動生成,並有極高機會再增強為中度以上的颱風。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也貼出最新歐洲模式路徑,指出台灣上空多出許多條路徑,也強調距離確切路徑時間還早,要民眾不要太緊張。林得恩表示,10月下旬,菲島東部外海熱帶擾動訊號愈來愈清楚,周遭環境除攝氏31度的高海溫外,還有附近海域的垂直風切小及高海水熱焓量等有利條件加持,評估應該至少還會有1至2個熱帶擾動生成,「極高機會再增強為『強度都不弱』的颱風,至少為中度颱風或以上。」昨日林得恩分析秋颱最新消息,現於關島附近的94W,有繼續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甚至成為颱風的趨勢。以昨歐洲ECMWF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向西運動,經菲島陸地後,進入南海,也是未來運動路徑的可能選項之一;此類的路徑,較易與環境東北季風在台灣東北外海附近產生共伴效應。林得恩分析秋颱預測圖。(圖/林老師氣象站臉書)台灣颱風論壇昨(19)日公布歐洲模式最新預估路徑,從圖片中可見,台灣上空密密麻麻,出現了10幾條路徑。同時粉專也提醒大家,確實需要注意天氣,但也強調目前不用太緊張,因為時間還早,至少要下周後期才會確定路徑,預報還有變動空間。目前知道颱風活躍機率高,若民眾想知道颱風的最新資訊,多多關注氣象預報就好。
秋颱大爆發?下周恐有2熱帶擾動生成 專家示警「共伴效應」產生
今(18日)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東北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各地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雷陣雨。氣象專家吳德榮也提醒,西北太平洋大致有2或3個熱帶擾動發展,其位置、強度差異很大,雖無警報條件、但可能有「秋颱共伴效應」產生,需密切觀察。氣象署指出,今天水氣偏少,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東北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雷陣雨侷限在各地山區並且較為零星;夜晚清晨各地低溫約24、25度,白天台灣各地及金門高溫30到33度,澎湖及馬祖27至29度,感受舒適微熱。氣象專家吳德榮於「洩天機教室」發文表示,根據最新(17日20時)各國模式模擬顯示,西北太平洋大致有2或3個熱帶擾動發展,其位置、強度差異很大。25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模擬的距離,雖無警報條件、但有「秋颱共伴效應」產生、美國(GFS)模式則在台灣東側北上、無「共伴效應」;各國模式持續調整中,需密切觀察。氣象專家林得恩則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以「秋颱,大爆發!」為題發文,林得恩說明,10月下旬,菲島東部外海熱帶擾動訊號愈來愈清楚,周遭環境除攝氏31度的高海溫外,還有附近海域的垂直風切小及高海水熱焓量等有利條件加持,評估應該至少還會有1至2個熱帶擾動生成,並有極高機會再增強為「強度都不弱」的颱風(至少為中度颱風或以上)。林得恩提醒,根據今晨美國NCEP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要留意菲島東部外海的這顆熱帶擾動未來的發展趨勢,評估對台灣會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不過由於時間尚久,不確定性大,仍需持續追蹤監測觀察。至於10月中下旬過後還有無颱風可能性?根據《壹蘋新聞網》的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表示,下週菲律賓東方遠海有熱帶系統發展機率,不過張承傳也解釋,由於目前預期較早,強度、路徑、中心位置等條件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要再持續觀察。
週末「高壓壟罩」高溫飆36度 下週恐有2到3個低壓中心發展
近期台灣天氣炎熱,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指出,台灣附近仍然是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因此整體大氣環境穩定且水氣偏少,不過下週就要留意低壓擾動發展,可能有2到3個低壓中心同時存在,有機會形成熱帶性低氣壓或是颱風。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表示,週末這兩天台灣附近環境風向大致是西南到偏西風,雖然在地面天氣圖上沒有明顯的高壓系統存在,但如果往更高空看,其實在台灣附近仍然是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因此整體大氣環境穩定且水氣偏少,各地上午天氣晴朗,午後時段仍會有熱對流雲系發展影響機會,區域會比較偏向山區附近,但也不排除可能影響南部近山平地的位置,粉專提醒民眾,如果有進行登山活動或是在靠近山區的溪谷河床戲水,還是要留意下午時段的天氣變化。粉專說明,由於雲量相當稀少、午後對流雲系發展也有限的關係,各地氣溫普遍偏高,預估週末期間大多數地區都可能達到33至35度的高溫,在大台北地區、中南部內陸近山區、花東縱谷等通風較差、海風調節不明顯的位置可能有36度或以上的極端高溫發生,因此戶外活動或工作務必要做好防曬,並適時休息補充水分,以免遭受熱傷害。粉專也提到,下週的天氣可能會有些變化及不確定性出現,台灣東方海面將形成一個大範圍的低壓帶,其中可能會發展出一些獨立的低壓系統,目前預報下週一、二有低壓接近東部外海,預估發展環境不佳、水氣偏少,所以在台灣附近活動時沒有進一步增強機會,但他靠近時會改變台灣附近的環境風向並帶來水氣,造成天氣上的小幅變化。至於降雨方面,粉專表示,屆時中南部地區晨間到上午時段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午後各地山區、南部地區仍有熱對流雲系發展影響,降雨規模有擴大的趨勢,不排除有局部大雷雨發生。北部地區目前看天氣仍然相對較穩定,但是也可能偶爾會有雲系自海上發展移入帶來零星短暫陣雨。整體而言這個低壓對台灣的影響不大,後續仍要追蹤觀察。此外,粉專也表示,目前日本南方海面為一大低壓區發展中,預測下週此低壓區有往台灣東部海域靠近並滯留的趨勢,這可能會使台灣附近的大氣狀態變得較不穩定,下週初台灣的氣溫將持續炎熱,但午後熱對流降雨的趨勢可能會逐日增多了,預測下週後期西南季風有往台灣附近延伸的趨勢,屆時迎風中南部降雨可能有增多機會了,未來需持續觀察。
凱米颱風「恐升成強颱」 氣象專家示警:1情況新竹以北陸警機率80%
今年第3號颱風「凱米」於20日下午生成,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目前循環境駛流場導引下,「凱米」繼續往台灣東部外海北上,7月24日將是個關鍵的轉折點,「整個颱風路徑往西北方向調整,不但宜蘭以北及新竹以北地區發布陸警機率提高至80%外,大台北及西北部地區的降雨也會顯著增加」。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今年第3號颱風凱米目前在循環境駛流場導引下,繼續往台灣東部外海北上,7月24日將是個關鍵的轉折點,「如果這時候的太平洋高壓稍微再多西伸一點,整個颱風路徑將會明顯往西北方向調整(廣義的西北颱路徑),不但宜蘭以北及新竹以北地區發布陸警機率提高至80%外;大台北及西北部地區的降雨也會顯著增加」,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防範。林得恩也指出,西北颱狹義上是指颱風中心從臺灣東方海面向西北方行進,並且通過基隆和彭佳嶼之間的海面,同時引進西北風造成嚴重積淹水災害的颱風;但在廣義上,所有符合中央氣象署定義的第一類路徑颱風,即自東南往西北運動,都可以被歸類為西北颱。根日本據氣象廳最新的預估路徑圖顯示,凱米颱風於21日上午6時位於菲律賓以東海域,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持續向西北方移動。颱風中心氣壓為998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為每秒20公尺,瞬間最大風速達每秒30公尺,中心半徑440公里範圍內會出現每秒15公尺以上的強風。日本氣象廳也指出,凱米有可能升級為「強烈颱風」(日本定義:最大風速大於等於44公尺/秒、小於54公尺/秒),根據路徑圖,凱米颱風預計於26日凌晨3時左右從台灣東北部外海通過,屆時僅台南、高雄和恆春半島不在其影響範圍內,依照目前的模式,凱米很可能不會登陸台灣。氣象署指出,凱米目前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21日清晨2時中心距離鵝鑾鼻東南方約870公里的海面上,導引氣流稍弱,移速稍慢,朝西北轉北北西的方向進行,週二至週五受凱米颱風或其外圍環流影響,天氣不穩定,各地都有可能降雨,並有大雨或局部豪雨發生的機率。氣象署表示,預計週三及週四中心最接近台灣,屆時將對台灣的天氣造成影響,至於影響的程度還要視其路徑偏轉角度、暴風半徑及強度發展而定,仍具有預報不確定性。而另一個位於南海的熱帶性低氣壓,亦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未來則朝向海南島方向前進,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
菲東低壓增強接近中!最快六、日可能接力形成「雙颱」 預測路線出爐
即將進入颱風季,不少民眾都在關注台灣是否會有颱風經過,氣象署指出,目前菲律賓東方海面和南海有一大低壓區,並有兩個低壓系統在發展中,最快在週六或週日可能形成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並可能在下週二、三通過台灣東部外海,屆時不排除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氣象署19日傍晚發布預告,提醒菲律賓東方的低壓正在增強接近中,下週注意雨風浪。氣象署指出,此前的記者會上曾經提醒過大家,今年受到反聖嬰現象影響,颱風可能在台灣近距離的地方生成,一旦生成,將不會有太多可以準備的時間,因此提醒民眾預先做好防颱準備。若是未來低壓增強為颱風後,其路徑更為接近台灣,則有發布颱風警報的可能性,請民眾留意氣象署發布之最新天氣動態。氣象署19日傍晚發布預告,提醒菲律賓東方的低壓正在增強接近中,下週注意雨風浪。(圖/翻攝FB/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此外,氣象署指出,下週二至週五(23日至26日)受到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各地預計將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由於熱帶系統未來形成位置、路徑有不確定性,雨勢大小及降雨熱區可能隨最新氣象資料而有所變動。而受到接近的熱帶低壓影響,下週可預見剛會出現長浪、風浪、大潮。週一到週三(22日至24日)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含蘭嶼、綠島)及恆春半島有長浪,週四(25日)西南部及馬祖亦有長浪。週二起各沿海風浪將逐漸增強,民眾前往海邊請注意安全,海上航行及作業船隻應特別注意。週六至週三(20日至24日)適逢年度大潮,台南至屏東及基隆北海岸、宜蘭在漲潮期間,沿海低窪地區易有海水倒灌或局部淹水等現象。
72小時內恐有颱風生成!北行路徑明顯偏東 下周這2天風雨顯著
今(19日)各地為晴到多雲,高溫炎熱,大台北、桃園及中南部地區有局部37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台灣各地及馬祖、澎湖為晴到多雲,東南部地區、恆春半島及金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今日午後西半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嘉義以南地區及各地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署預報,今(19日)台灣持續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上午晴朗穩定、高溫炎熱,高溫普遍為34至36度,尤其大台北、桃園及中南部地區有局部37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環境吹東南風,迎風面東南部及恆春半島不定時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在各山區及西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嘉義以南地區及各山區要留意可能有短延時大雨、雷擊及強陣風等較劇烈天氣,午後外出請注意天氣變化。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太平洋高壓在過去幾天稍微向北退縮後,西南季風就進入南海到菲律賓東方海面,連成一片的低壓帶形成了「季風槽」,也就是低壓和颱風容易發展的區域,目前預報資料指出,這個低壓槽中至少有2個熱帶系統會形成,其中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系統,可能會隨著高壓邊緣往西北移動,在下周三(24日)、四(25日),並有進一步發展為颱風的機會,由於目前低壓還未成型,預報變數大,但周末過後,可能就要來關心颱風或熱帶低壓的動態。氣象專家林得恩則於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根據今晨美國NCEP最新系集數值預報結果顯示,92W在72小時內,有機會增強為颱風;未來北行路徑明顯偏東修正調整,從台灣東部外海通過的機會增大。由於太平洋高壓東退的相當徹底,環境駛流場導引緣故,評估22日、23日會最靠近台灣,風雨影響也較為顯著。天氣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兩大主流模式預報看法大分歧,雙方在下周初之前的路徑算有共識,但之後北轉的角度就分歧非常大,歐洲模式認為北轉角度大,會從台灣至沖繩這個區間通過,美國模式的北轉角度小,甚至沒什麼轉,大致是朝台灣方向前進。
13縣市高溫警戒! 專家曝7月颱風「一個接一個」
今(12日)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晴到多雲,午後各地山區及大臺北、東北部、東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清晨至上午中南部地區及澎湖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氣象專家也指出,最快下周一(15日)出現熱帶擾動發展,將一個帶著一個,往西朝海南島走的機率較高,對台灣直接影響不大。中央氣象署指出,明(13日)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晴到多雲,午後西半部、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清晨至上午中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此外,氣象署今早7時23分還針對13縣市發布高溫警戒,其中臺東縣有焚風發生的機率,且臺東縣為橙色燈號,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臺北市、新北市、雲林縣、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請加強注意。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臺南市、宜蘭縣為黃色燈號,請注意。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7月有颱風生成,一點也不意外!」今日起,太平洋高壓開始減弱北抬,菲島東方外海、臺灣東部外海、巴士海峽及南海海域讓出一片淨空,再加上海溫明顯偏高,正在靜候熱帶擾動粉墨登場。林得恩續稱,首映會最快會在7/15、7/16(下週一、下週二)前後生成,一個帶著一個,「目前,初步研判,往西朝海南島走的機率較高,對我們直接影響不大。希望,我們只是觀眾,而不是實際參與的演員。」
13共機6共艦「4面環台」!山東艦現身呂宋島外海
國防部今(2日)表示,從昨上午6時至今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13架次,其中有10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中部、西南及東部空域,共艦6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解放軍山東號航空母艦近日現身菲律賓呂宋島外海,因此解放軍輔戰機與無人機首度在整個防空識別區的西南空域「飛好飛滿」進行護航。中共解放軍進入臺海週邊空域活動示意圖。(圖/國防部提供)根據國防部2日公布的「中共解放軍進入臺海週邊空域活動示意圖」顯示,共軍昨上午11時50分至11時54分,有主戰機1架次在臺灣北部海域活動,距離基隆約80海浬。另共軍昨上午7時32分至晚間21時24分,有主、輔戰機及直升機8架次在臺灣海峽中線附近活動,其中有5架次逾越中線,最近時距離台中51海浬、距離基隆47海浬。臺灣西南外海昨上午8時25分至下午14時39分,則有共軍輔戰機及無人機共3架次侵擾,最近時距離鵝鑾鼻僅有約48海浬。與此同時,國軍昨下午14時49分至17時18分,還發現1架中共直升機在臺灣東部外海活動,最近時距離鵝鑾鼻約95海浬。綜上所述,共機在北部、中部、西南及東部空域活動,呈現「四面包夾」的態勢,嚴重壓縮我方空防。此外,大陸航母山東艦這2天也現身菲律賓呂宋島以西,將呂宋島北部納入航母編隊的打擊範圍,而這也是山東艦今年首次通過巴士海峽、進入菲律賓海演訓。接下來可能會通過巴士海峽穿越第1島鏈,並進入西太平洋及第2島鏈。對此,《南華早報》引述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倪樂雄的說法指出,山東艦透過相關海域目的是對美菲形成威懾,並強調中國在仁愛礁緊張局勢中「捍衛領海主權的決心」。他補充道,山東艦巡邏也可能是為了回應6月27日拉開序幕的美國主導之「環太平洋」軍演。
共軍聯合戰備警巡!41共機、7共艦「四面環台」今年最多
國防部昨(21日)晚指出,自當天晚間19時起,陸續偵獲中共殲-16、運-8及無人機等各型主、輔戰機計30架次出海活動。其中17架次逾越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我北、中部及西南空域,以及一架無人機進入東部海域,配合共艦執行「聯合戰備警巡」。中共解放軍進入臺海週邊空域活動示意圖。(圖/國防部提供)國防部今(22日)又指出,從昨上午6時至今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41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西南及東部空域32架次)、共艦7艘次,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根據國防部提供的「中共解放軍進入臺海週邊空域活動示意圖」顯示,共軍昨下午15時38分至晚間22時30分,有輔戰機及無人機共2架次在臺灣北部海域活動。另共軍昨上午7時54分至晚間23時59分,有主、輔戰機及無人機30架次在臺灣海峽中線附近活動,其中有23架次逾越中線,最近時距離鵝鑾鼻87海浬、距離基隆41海浬。臺灣南部外海昨上午7時59分至今凌晨1時33分,則有共軍主、輔戰機及無人機共7架次侵擾,最近時距離鵝鑾鼻僅有約31海浬。另東沙外海昨晚間21時09分至22時14分,有共軍輔戰機1架次活動。與此同時,國軍昨上午8時50分至11時06分,還發現1架中共直升機在臺灣東部外海活動,最近時距離鵝鑾鼻約85海浬。綜上所述,共機在北部、西南、東部空域活動,呈現「四面包夾」的態勢,嚴重壓縮我方空防。
花蓮東部外海再次地牛翻身 規模4.9「最大震度4級」
18日上午11點46分發生有感地震,根據資料顯示,台灣東部海域於18日上午11點46分發生規模4.9地震,震央位置在北緯24.16度、東經121.75度,為花蓮縣政府東北方22.2公里處 ,位於花蓮縣近海。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這起地震震央深度10公里,花蓮縣各區最大震度為4級。宜蘭、南投最大震度為3級、台中、新竹、雲林等地最大震度為2級。
國軍偵獲20共機、7共艦騷擾臺海週邊! 中共直升機東部海域出沒
軍事新聞通訊社報導,國防部今(18日)指出,自昨(17日)上午6時至今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20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西南及東南空域12架次)、共艦7艘次,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根據國防部提供的「中共解放軍進入臺海週邊空域活動示意圖」,主、輔戰機及無人機昨在臺灣海峽中線附近活動,共有15架次,其中有7架次逾越中線,最近時距離臺中約56海浬。臺灣西南部外海昨則有主戰機3架次侵擾,其中1架無人機還飛到臺灣東南外海,最近時距離鵝鑾鼻僅有約39海浬。與此同時,國軍昨還發現1架中共直升機在臺灣東部外海活動,最近時距離臺東約60海浬。對此,國防部表示,針對共機、共艦侵擾,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颱風「艾維尼」下周一、二離台最近 專家曝發海警機率
今(25日)鋒面逐漸遠離,水氣仍偏多,台灣中部以北、東半部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山區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艾維尼」颱風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的機會相當相當低。林得恩在氣象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TD01,正朝無害模式逼近,根據今晨美國GEPS系集模式最新颱風路徑預測結果顯示,最快在今天,於菲島東部外海的熱帶性低氣壓TD01就會增強為今年西北太平洋第1號颱風「艾維尼」。林得恩指出,初步研判,在下周一、下周二(27、28日)前後,颱風中心會距離台灣最近;由於運動路徑非常靠近菲島陸地,結構受到破壞,颱風強度維持在輕度颱風的機會最大。至於對台灣的影響,林得恩分析,「艾維尼」颱風運動路徑將循環境駛流場前進,以拋物線方式至日本南方海面,在最靠近台灣的時候,至少也有500至600公里,直接影響並不大,因此,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的機會相當相當低。林得恩也提醒,預測自明天起,東半部、東北部及東南部沿海近岸的風浪就會逐日增大,海上活動要特別小心注意。
陸海警在台灣東部外海演練 官媒曝「3大突破」:對台灣本島明確執法權
今天(5月24日)大陸海警2304艦艇編隊在台灣島以東海域開展綜合執法演練,重點開展查證識別、警告驅離等科目訓練,檢驗聯合巡航、應急處置能力。在大陸海警執法現場,台灣本島清晰可見。據大陸官媒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獨家披露消息,本次海警在台灣島東部的行動有三大突破,意味著大陸海警對台灣本島明確執法權的開始,台灣當局徹底失去該海域的控制權。突破一:這是大陸海警首次公開台灣島東部行動。實際上,這不是大陸海警部門第一次從台灣島東部抵近台灣本島。今年2月,台灣當局就觀測到了大陸海警在台灣島東部海域行動,但大陸海警並未公開這次行動。如今,大陸海警首次公開其在台灣島東部附近海域的行動,意味著大陸海警對台灣本島明確執法權的開始。大陸海警在台灣東部外海進行演練,大陸官媒「玉淵譚天」稱,意味對台灣本島明確執法權的開始。(圖/微博玉淵譚天)突破二:海警發佈的行動說明配發了三張圖片。其中一張圖片畫面中央,可以清晰地看見台灣本島的中央山脈,這說明此次行動的大致位置離台灣本島非常靠近。最近兩天,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戰巡演練同樣抵達了台東非常靠近台灣島的位置,如此近的位置傳遞的信號非常明顯,即阻斷「台獨」分子外逃,長期以來「台獨」分裂分子認為台灣東部可能是能夠躲藏逃逸的一個相對安全和舒適的空間,現在戰區和海警在台東聯合行動,更加凸顯了對台灣島全方位的威懾,以及有效封打、封控和斷援。突破三:這次演練中還包含登檢科目。值得注意的是,過往大陸海警在執法海域,大多是以喊話方式警告,現在隨著海警接連進入金門島、東引島、烏坵嶼所謂「限制水域」,在台海的執法行為順勢而動,自然將更進一步。相關專業人士分析,大陸海警船登檢台灣船隻,意味著台灣當局徹底失去該海域的控制權。
今年首颱「艾維尼」預計明日生成 未來路徑有望閃過台灣
氣象署指出菲律賓東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也表示,預計今年首颱「艾維尼」明(25)天生成,未來預測路徑也曝光。賈新興表示今年第一個颱風將於26日至27日成颱,機率超過9成,日本氣象廳則預估會在25日清晨5點左右,至於路徑方面,會先朝西北,於呂宋島東部近海再轉東北方向移動,朝琉球群島東南方外海的方向移動。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根據今晨日本JMA最新颱風路徑預測結果顯示,位於菲島東部外海的熱帶性低氣壓TD01最快在明天就會增強為今年第1號颱風「艾維尼」,初步研判,在下周一、下周二前後,颱風中心會距離台灣最近;颱風強度則維持在輕度颱風至中度颱風之間。至於「艾維尼」對台灣的影響有多大?林得恩說明「艾維尼」颱風運動路徑將循環境駛流場前進,以拋物線方式至日本南方海面的機會最大,評估對台灣的直接影響並不大;但由於時間尚久,不確定性仍存在,需持續追蹤關注。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指出,雖然這個熱帶性低氣壓結構仍然不是太好,不過有緩慢發展的趨勢,有機會在24至48小時內增強為今年第1號颱風「艾維尼」,預測今、明兩天會逐漸靠近菲律賓東岸然後開始北轉,周日來到呂宋島以東之後進一步轉向東北移動,下周一到周二之間經過台灣東南方遠海,並加速向東北離開。吳聖宇表示,雖然預報資料仍然認為它的範圍較小,離台灣也有一段距離,因此它本身對台灣周圍或陸地上的天氣並沒有明顯的影響,不過等到它轉向離開後,太平洋高壓的位置也會跟著轉變成比較偏東、偏南,可能讓後續梅雨鋒面的位置持續停留在台灣附近或以南的地方,西南季風也沿著高壓邊緣往南海移動,間接構成梅雨鋒面建立的條件,仍然對於大氣環境的改變具有一定的作用,後續變化如何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多加注意。
今年首颱「艾維尼」恐生成!下周逼近台灣時間曝
受到梅雨鋒面影響,雨彈接連4天炸全台,明天(22日)將是雨勢最強時間點,各地慎防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不過隨著這波鋒面周六(25日)遠離,緊接著又有熱帶擾動來攪局,且不排除生成今年第一號颱風「艾維尼」,影響台灣機率曝光。「熱帶擾動也來攪局!」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21日)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根據今晨歐洲ECMWF最新系集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周六(25日)前後在菲島東部外海有一熱帶擾動93W生成,初步研判後續增強為颱風的機會大。林得恩指出,該熱帶擾動中心最接近台灣的時間將落在下周一、周二(27日、28日)前後,而運動路徑將循環境駛流場前進,以拋物線方式至日本南方海面的機會最大,不過由於距離尚遠,推估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並不大,但仍需持續追蹤關注。至於是否有機會成颱?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表示,根據最新歐美模式預估,本周後期或下周有機會生成熱帶低壓,雖然後續發展有望成颱,但目前低壓訊號較不穩定,未來走向仍需觀察。
403強震規模大於池上大地震! 「地面卻沒破裂」學者曝主因
花蓮403強震規模比2022年的918池上大地震還強,但卻未出現地面破裂的現象。對此,台大地質科學系副教授王昱指出,7.2強震斷層帶位置很可能在東部外海,主震震央離陸地較遠,且地震深度較深,故花蓮港沿海地面最大抬升高度僅有約45公分左右,遠低於2022年池上地震的1公尺高度,所以沒有地表破裂,算是不幸中的大幸。4月3日花蓮外海發生規模7.2強震,至今主震加上有感餘震逾900起,但這起強震的發生原因至今未明,也無法確認是哪一條斷層帶造成,對此王昱認為,實際是哪一條斷層破裂導致這次的地震,還有待進一步確認,從目前的資料研判,403強震應是海岸山脈下的一條斷層破裂所導致,該斷層從花蓮鹽寮村附近外海往北,延伸到花蓮和平村外海一帶,地下主要斷層破裂則集中在花蓮市到立霧溪以北的區域,估計長約45公里以上,但和米崙斷層無關。王昱進一步解釋,403強震的震央最近20年地震規模都在6到6.5左右,沒有發生7以上的大規模地震,而且更特別的是,這次7.2強震並沒有發生地面破裂,反觀2年前池上地震有超過30公里的地表破裂;0206花蓮地震也有造成米崙斷層與嶺頂斷層沿線地表破裂。王昱也分析,原因很可能是7.2強震的斷層帶位置在海上,離陸地較遠,加上震央深度較深,所以就沒有造成陸上的地表破裂,只有花蓮港沿海地面出現40到45公分抬升,往南延伸到鹽寮附近,往北到花蓮和平附近,而且45公分的地面抬升並不大,以921為例,沿斷層出現2到3公尺以上的抬升;2022年918池上地震的抬升最高也有超過1公尺;甚至今年元旦的日本能登半島大地震,海岸抬升更達到4公尺,因此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至於海底的地表抬升多少,以及是否有海底海床上的斷層破裂,則需要進一步的海上調查與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