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移
」 颱風 氣象署 東北季風 天氣 山陀兒颱風快訊/下班注意! 北北基宜4縣市豪、大雨特報
今(21日)仍然受到東北季風及華南水氣東移影響,北部、宜蘭地區及馬祖容易下雨,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臺北山區降雨時間長,且有局部大雨發生,花東地區有局部短暫雨,中部地區、南部山區及澎湖、金門偶有零星降雨。豪雨特報。(圖/氣象署)氣象署稍早發布豪雨特報,提醒民眾,東北季風影響,今(21日)基隆北海岸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宜蘭地區及台北市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注意瞬間大雨,連日降雨,山區慎防坍方及落石。
明放晴回暖!這日氣溫升至27度 下周恐有大陸冷氣團南下「全台降溫」
今(21日)華南水氣東移,桃園以北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署也指出,本周日到下周一東北季風減弱,各地氣溫逐漸回升,且降雨趨緩,但28日東北季風再增強或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氣溫再下降。氣象署指出,今日天氣仍然受到東北季風及華南水氣東移影響,北部、宜蘭地區及馬祖容易下雨,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降雨時間長,且有局部大雨發生,花東地區有局部短暫雨,中部地區、南部山區及澎湖、金門偶有零星降雨,南部平地為多雲可見陽光的天氣。至於溫度方面,氣象署表示,今日北部、東北部整天氣溫在19到22度,感受較為濕涼,其他地區低溫20到22度,高溫25到28度,中南部日夜溫差較大,馬祖整天氣溫16到19度,金門18到21度,澎湖21到23度。氣象署也提到,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明日起,北部及東北部的氣溫將較涼,不過整體溫度變化不大,其他地區的早晚也會感覺涼爽,白天則較為溫暖舒適。氣象局表示,水氣也會開始逐漸減少,北部和東半部的迎風面地區會有局部短暫降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仍可能有局部較大雨勢,而中南部的山區則會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多為多雲到晴。23日水氣進一步減少,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仍會有局部短暫雨,桃園以北及花東地區的降雨逐漸變得零星,其他地方則是多雲到晴。不過氣象署表示,從24日至25日東北季風逐漸減弱,氣溫回升,氣溫範圍為北部及東北部17至26度,花東地區20至27度,中南部19至29度,澎湖21至25度,金門18至24度,馬祖16至20度;至於降雨方面,基隆北海岸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大台北、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會有零星短暫降雨,其他地區以多雲到晴為主。直到進入下週,東北季風將再度增強,並帶來較涼的天氣,氣象署說明,26日至27日,北部及東北部氣溫再次下降,其他地區的早晚也會感覺涼爽,預計會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多為多雲到晴;28日起東北季風將再度增強或大陸冷氣團南下,全台氣溫會顯著下降。29、30日受東北季風或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
新北今低溫17.4°C!下周冷氣團報到恐下探12°C 專家:小雪小到、大雪大到
今(21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桃園以北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北部、東部、東南部地區及馬祖有局部短暫雨,中部地區、南部山區及金門有零星短暫雨。氣象署預報,今(21日)仍然受到東北季風及華南水氣東移影響,桃園以北、宜蘭地區及馬祖容易下雨,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降雨時間長,且有局部大雨發生,竹苗、花東地區有局部短暫雨,中部地區、南部山區及澎湖、金門偶有零星降雨,南部平地為多雲可見陽光的天氣。氣象署稍早發布豪雨特報,提醒民眾,東北季風影響,今(21)日基隆北海岸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宜蘭地區及臺北市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瞬間大雨,連日降雨,山區慎防坍方及落石。林得恩在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小雪小到,大雪大到,明(22日)就是「小雪」節氣了,「小雪」節氣的天氣特徵,主要是反應東北季風將會越來越強,南下緯度較低,風勢較一般來得強烈,溫度也會隨之而轉涼冷;有句氣象俗諺說「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它的意思就是說,通常烏魚群在小雪前後,就會慢慢來到台灣海峽,而到了大雪,則會匯集更多的烏魚群,來到烏魚子盛產的旺季,可以大展身手,豐富漁獲。林得恩指出,下周的北方冷空氣南下,依據今晨美國NCEP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有機會達到大陸冷氣團等級,也就是日最低溫可達攝氏12至14度之間,自27日晚間開始,一連會冷上個好幾天;大家可要預先備好防寒衣物,迎接今年入秋以來,最冷的冷空氣南侵。天氣職人吳聖宇在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表示,受東北季風帶來較涼空氣以及持續陰雨濕度偏高的影響,今(21日)清晨台灣本島最低溫比較集中發生在大台北地區,包括石碇17.1度、石門17.4度以及五股18.3度等等,台北市中心的台北站低溫則是已經回升到20.2度,整體低溫有漸漸回升的趨勢,只是因為持續降雨的關係,空氣濕度很高,雖然露點溫度緩慢上升,但是實際氣溫仍然沒有明顯往上拉的情況,體感還是相當偏涼。吳聖宇指出,溫度方面則要提醒大家注意,下周四到周末這段期間會有比較明顯降低的機會,中北部、東北部、花東縱谷內空曠地區有機會降到12-14度或以下,台北市區低溫預報也可能在15度或以下,只要台北市預報低溫可能來到14度或以下,就有機會成為這個秋冬季第一波大陸冷氣團,不過預報時間還有一週左右,仍有變化的機會,值得持續觀察。
入秋最強冷空氣這時刻南下! 桃園、新竹、苗栗體感溫度僅14度
台灣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天氣轉濕涼,根據中央氣象署表示,這波東北季風會持續到周六,包括桃園以北和東半部降雨明顯,不過周日到下周一會減弱短暫回暖,下周二東北季風增強,下周三則是有入秋最強冷空氣南下,屆時溫度下降明顯,桃園、新竹和苗栗一帶體感溫度可能來到14度。未來降雨趨勢。(圖/氣象署提供)氣象署表示,這波東北季風會影響到周六,另有華南水氣東移關係,21日桃園以北、東半部降雨較明顯,包括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和宜蘭會有長時間降雨,甚至有局部大雨的情況,花東則是局部短暫雨,中部和南部山區則有零星降雨,南部平地則為多雲天氣。不過氣象署指出,水氣周五到周六逐漸減少,但桃園以北、東半部仍會有降雨的強況,所幸雨勢較為緩和,中南部山區則是有零星降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周日到下周一因為東北季風減弱,各地天氣為多雲到晴,大台北和東半部仍有零星降雨,不過下周二有另一波東北季風,北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多雲,下周三將會遭受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南下,各地明顯轉冷,有望接近大陸冷氣團等級。針對溫度部分,氣象署指出,周六前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為19至22度低溫,北部、東北部高溫約23、24度,花東和其他地區在25至28度之間,周日到下周一氣溫較舒適,各地25到28度間,下周二受東北季風增強影響,各地會再降溫,北部、東北部低溫為18至19度,其他地區19到21度,下周三之後另一股較強冷空氣南下,低溫則會更加明顯。未來溫度趨勢。(圖/氣象署提供)
北台灣又濕又冷!下周鋒面、華南雲雨帶接力 專家:愈來愈有冬天的感覺
今(20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華南水氣東移,桃園以北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林得恩在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愈來愈有冬天的感覺,萬宜颱風一遠離,華南雲雨帶立馬接手並東移,繼續擔任環境水氣補給的關鍵角色,今(20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雲量偏多,中部以北、東北部、東半部地區及澎、金、馬均有短暫降雨的機會,其中,尤其是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以及宜蘭地區的降雨延時較長,會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林得恩指出,另一方面,氣溫變化的部分,北台灣及東北部整天濕涼,整日氣溫約攝氏18至23度,其它地區早晚亦涼,低溫約攝氏18至22度之間,觀測今(20日)晨最低溫,離島出現在連江南竿的攝氏14.8度,本島平地出現在新北石碇的攝氏16.8度,本島高山則出現在南投玉山的攝氏2.9度。吳聖宇在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提到,颱風季後直接冬季降臨,今年這個漫長的颱風季結束之後,天氣一下子就有了冬天的感覺,特別是這2天在北台灣,整個感受就是又濕又冷。吳聖宇提到,目前來看,周五(22日)短波槽通過後,會有比較乾冷的空氣南下,底層持續為東北季風,中高層則是轉變為槽後脊前的西北風,水氣大幅減少,只剩下迎風面還有些零星局部降雨的機會,這種相對穩定的型態預估可以一直持續到周末(23-24日)。吳聖宇指出,下周一(25日)東北季風減弱,下周二(26日)之後可能陸續有鋒面、華南雲雨帶、較強冷空氣會影響台灣,預報資料顯示在大陸東北到西伯利亞東部有明顯的極渦低壓建立,帶動顯著的西風帶扭曲、主槽南伸的情況,有利於冷空氣南下。
鄭明典揭「台北幾乎不下雨」區域 親吐原因「龜神坐鎮」
近日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部連日降雨,不過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就在臉書PO圖,「看看台北哪邊最不會下雨?這是昨天到現在的累積雨量圖,大台北地區溼答答,但是中間就是有幾乎不下雨的小區塊」。氣象署指出,今(20日)、明兩日華南水氣東移,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今日持續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加上華南水氣東移,各地雲量偏多,中部以北、東半部地區及澎、金、馬有短暫降雨,尤其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以及宜蘭地區降雨較持續,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而南部山區也可能有零星飄雨,各地降雨機率高,外出建議都攜帶雨具備用。此外,氣象署也提醒,明日受華南水氣東移,各地降雨機會高,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整天不定時有局部降雨,其中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中部地區及南部山區則降雨為零星,其他地區為多雲的天氣。鄭明典於今日在臉書PO出大台北降雨分布圖,並表示這是昨天到現在的累積雨量圖,「東北季風雨型!看看台北哪邊最不會下雨?這是昨天到現在的累積雨量圖,大台北地區溼答答,但是中間就是有幾乎不下雨的小區塊,傳說是龜神坐鎮,氣象上說是大屯山的庇蔭」。事實上,鄭明典4年前就曾發文指出,北部地區雷達回波密布,但在台北市內卻出現一個沒有回波的白色區域,這正是大屯山地形遮蔽效應的結果,「每次看到這個現象,總是會聯想起『龜神傳說』,因為小時候聽過太多次了,台北回來的親戚都會提到,士林真的比較不會下雨」。
北北基宜發大雨特報 3地區注意9至10級強風
由於東北季風影響的關係,目前中央氣象署對北北基宜4縣市發出大雨警報,當中指稱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臺北市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除此之外,由於東北風偏強的關係,氣象署也發出陸上強風警報,其中包含恆春半島及澎湖、蘭嶼、綠島有9至10級強陣風,桃園至雲林沿海空曠地區及金門易有8至9級強陣風,桃園、新竹地區及馬祖亦有較強陣風。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20日清晨平地低溫測站中,馬祖測站出現14.8度的低溫,而在本島部分,最低溫出現在宜蘭縣羅東鎮國道5號南向47.8K處,測得溫度為17.6度。由於東北季風影響的關係,20、21日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華南水氣東移,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20日臺灣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雨,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局部短暫雨,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21日北部、東半部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局部短暫雨,中部地區及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22日、23日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22日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仍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24日、25日東北季風減弱,各地氣溫逐漸回升,基隆北海岸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26日東北季風增強,各地天氣明顯轉涼,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指出,氣象預報員黃恩鴻受訪時指出,在東北季風影響和華南水氣東移的雙重作用下,20日、21日除迎風面的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會有降雨外,中部和南部山區也可能出現局部短暫雨,而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和東北部地區更有機會出現局部大雨。22日、23日在北部及東半部地區將持續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山區則有零星降雨的可能。其中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和東北部地區的降雨強度可能較大。到了周日和下周一,東北季風將減弱,氣溫隨之回升,但基隆北海岸和東北部地區仍會有局部短暫雨,大台北、東北部和東部地區也可能出現零星降雨。除此之外,黃恩鴻也提醒,26日將有更強的東北季風報到,這波冷空氣可能是今年入秋以來最強的一波,強度甚至有機會達到冷氣團的等級。不過,關於這波寒流的具體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明後天仍濕涼!新一波強冷空氣「這天報到」低溫跌剩15度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迎來濕冷天氣,中央氣象署表示,明後2天(20、21日)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區,仍有較明顯的雨勢發生,直至周四(21日)過後水氣才會減緩,不過新一波更強烈的冷空氣又將於下周二(26日)報到,屆時低溫恐降至15度以下。中央氣象署預報員趙竑表示,由於華南水氣東移加上東北季風持續影響,明、後天水氣仍較多,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南部山區也有零星短暫雨。趙竑指出,周四過後水氣逐漸減少,僅剩迎風面地區有降雨情況,北部、東半部有局部性短暫雨,中南部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則是維持多雲到晴的穩定天氣,不過周五(22日)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東北部仍需留意較大雨勢的發生,直至周六東北季風減弱,迎風面地區的降雨將更加趨緩,但受到新一波東北季風影響,下周二起北部、東北部又將轉為濕冷的天氣。溫度部分,趙竑說明,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周六前北台灣氣溫仍較涼,高溫約21至22度、低溫約18度,其他地區高溫約25至28度、低溫約20至21度,而氣溫將於周日(24日)逐步回升,只是下周二受到較強冷空氣來襲,屆時低溫恐跌剩15度以下,強度有望挑戰冷氣團等級。
東北季風影響北、東部陣雨 「這天起」各地氣溫回升
中央氣象署表示,這2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受第24號萬宜颱外圍雲系影響,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有局部短暫雨,估計未來一周也會盛行東北季風,25日東北季風減弱,各地氣溫逐漸回升,基隆北海岸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氣象署表示,19日、20日2天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今日基隆北海岸、臺灣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北部、東部、東南部地區及馬祖有短暫雨,第23號颱風(萬宜)外圍雲系影響,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有局部短暫雨;明日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其中華南水氣東移,中部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雨,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今天基隆北海岸、東半部、西南部沿海及恆春半島、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有長浪發生的機率。氣象署指出,其中20日、21日華南水氣東移,中部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雨,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22日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仍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25日東北季風減弱,各地氣溫逐漸回升,基隆北海岸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7日2時)中央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與最新(6日20時)歐洲(ECMWF)系集模式模擬顯示,「銀杏」今日貼著呂宋島北端西行,8日進入南海;9日起轉向西南西。不確定性逐日加大,個別模擬路徑亦逐漸分散。目前模擬、「銀杏」不侵台,其共伴效應亦偏弱。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下週一至三(11至13日)另有熱帶系統循「銀杏」的路徑,通過呂宋島北部,帶來類似的影響;但為末期的模擬,需再觀察。
今年氣候反常…歷史首次「11月4颱共舞」 睽違16年3颱登陸
氣候愈來愈反常!今年11月4颱共舞,是紀錄以來首次,而10、11月有2個颱風登陸台灣,是歷史上首次發生。而今年登陸的台灣總共有3個,也是睽違16年以來最多的一年,上次發生是在2008年。今年截至目前西太平洋已有25個颱風生成,更是首次在11月出現「4颱共舞」。氣象署海象氣候組氣候預報科長羅資婷指出,今年至11月,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生成總數與氣候平均值差異不大,但多集中在8月後生成,特別是秋季颱風生成數明顯偏多。據了解,今年10至11月有2個颱風登陸台灣,成為歷史首次發生,而今年登陸的台灣總數達3年,成為自2008年以來最多的一年。羅資婷說明,從過去的統計資料來看,全年3至4個颱風登陸台灣的情況並不罕見,不過近10多年來登陸台灣的颱風每年均不超過2個,甚至2020至2022年間出現連續3年無颱風登陸的紀錄,與長期平均相比,颱風登陸數量的確有所減少。太平洋上有4個颱風。(圖/中央氣象署)為何8月過後颱風生成數量明顯增加?羅資婷分析,可能是反聖嬰正在發展,赤道西太平洋海溫會較暖,而今年秋天的熱帶波動活動較往常顯著活躍,赤道西太平洋的暖海溫範圍更大,造就颱風容易生成的環境,同時颱風生成區域東移、距台灣更遠,使颱風在移行過程中強度增強,形成更具破壞力的颱風。此外,今年秋天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且向西擴展,導致颱風多沿副熱帶高壓的導引氣流向西或向西北移行,增加對台灣及周邊地區的潛在威脅。
萬宜轉強颱!威力達巔峰「挑戰今年風王」 外圍水氣明起連續甩雨4天
輕颱「天兔」颱風已於今(16日)上午11時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中心在臺灣西南方近海,向東轉北北東移動,對高雄、屏東、臺東及恆春半島的影響程度降低。氣象專家透露,「萬宜」已悄悄增強為強烈颱風,成為今年第6個強颱,目前處於巔峰狀態,有機會挑戰今年的風王,雖然不會直接侵襲台灣,但外圍水氣仍可能帶來降雨。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萬宜已悄悄增強為強烈颱風,成為今年第6個強颱,目前處於巔峰狀態,有機會挑戰今年的風王,預計將朝西北西移動,明天(17日)下半天登陸呂宋島,並於週一(18日)進入南海,接著繼續朝海南島前進,直接侵襲台灣的機率很低。專家指出,雖然萬宜不會直接侵襲,但當颱風抵達菲律賓後,一直到進入南海這段期間,其外圍水氣會飄到台灣上空,從明天到下週三各地天氣不穩定,有下雨機會,尤其明天東北季風增強,宜蘭、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北花蓮位於迎風面,下雨時間長,基隆北海岸、台北東側、宜蘭甚至有強降雨發生的機會。另外,天兔颱風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中心在臺灣西南方近海,向東轉北北東移動,對高雄、屏東、臺東及恆春半島的影響程度降低;但今日臺東及南部地區,仍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降雨發生;到了晚上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及宜蘭地區雨勢逐漸增大,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
萬宜轉強颱最新路徑曝!一圖看「清晰颱風眼」 鄭明典揭強颱1特徵
受到天兔颱風及其外圍環流或熱帶性低氣壓影響,白天台灣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台北、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萬宜颱風今(16日)升格強烈颱風,未來將向西北西進行,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根據氣象署觀測資料顯示,天兔颱風已於今(16日)11時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目前位置在台灣西南方近海,向東轉北北東移動,對高雄、屏東、台東及恆春半島的影響程度已降低。至於萬宜颱風,今(16日)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2.5度,東經126.7度,以每小時21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中心氣壓91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55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68公尺,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180公里(西北側200公里、東北側200公里、西南側160公里、東南側160公里),十級風平均暴風半徑80公里(西北側80公里、東北側80公里、西南側80公里、東南側80公里)。受到天兔颱風及其外圍環流或熱帶性低氣壓影響,白天台灣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圖/翻攝自臉書/鄭明典)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分析,萬宜颱風均勻的圓對稱,清晰的颱風眼,這是強烈颱風或很接近強烈颱風的特徵。氣象署指出,第24號颱風「萬宜」,上午8時增強為強烈颱風,位於鵝鑾鼻南南東方1230公里之海面上,向西北西移動,對台灣天氣無直接影響,但是下周一(18日)起進入南海後,會間接為台灣帶來水氣。
輕颱天兔「提速」!提早明午前登台灣南端陸地 氣象署曝風雨最猛地區
天兔颱風越接近台灣越提速,根據中央氣象署表示,目前暴風圈提早觸陸,並在下午4點15分發布警報,天兔暴風圈已接觸台灣南端陸地,預估16日午間颱風中心將登陸南方陸地。輕颱天兔雖然持續減弱中,不過目前正以每小時9公里「提速」前進台灣,目前各國預報路徑總算趨於一致,認為天兔會朝北北西轉東北的方向移動,中心可能在明(16)日午間前後抵台灣南端陸地,不白除直接登陸,或者登陸出海後直接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氣象署表示,天兔在下午4點的中心位置位於鵝鑾鼻西南西方約130公里處,稍早從每小時8轉5速度,加速為每小時9公里,並向東北轉東北東推進,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28公尺,相當於10級風,7級風平均暴風半徑120公里。氣象署表示,根據最新資料顯示,天兔過去3小時強度略為減弱,中心目前在鵝鑾鼻西南西方海面,向東北轉東北東移動,其暴風圈已接觸台灣南端陸地,對高雄、屏東、台東及恆春半島構成威脅,預計此颱風有持續減弱且暴風圈有縮小的趨勢。另據氣象署簡任技正伍婉華表示,天兔颱風中心點約於明天中午在南部陸地登陸,不過登陸後強度會迅速減弱,甚至在陸地上就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不過台東和恆春半島會出現局部性豪雨,而高雄、綠島和蘭嶼則有局部性大雨,中部以北自明晚起受另一波東北季風影響,也將有明顯雨勢。
秋颱路徑難預測!他問為何今年颱風「都大轉彎往北撲台」 氣象粉專解答
今年太平洋海面不平靜,據統計今年已有凱米、山陀兒、康芮3颱登陸台灣,皆在各地造成不少災情,而第25號颱風「天兔」持續逼近台灣中,15日14時的中心位置即在鵝鑾鼻的西南方約150公里之處,向東北轉東北東移動,其暴風圈已進入台灣南方近海,預計15日深夜接觸南端陸地,花蓮以南和屏東以南越晚風雨會越明顯。對此,有網友好奇問為何最近幾次颱風的路徑都有些許類似,先從下面靠近,然後大轉彎撲向台灣,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小編則解釋,其實颱風走這種大拋物線北轉非常常見,只是前幾年拋物線上去的時候離台灣較遠而已。據氣象署最新資料顯示,第25號颱風「天兔」過去3小時強度略為減弱,中心目前在鵝鑾鼻西南方海面,向東北轉東北東移動,其暴風圈已進入台灣南方近海,對高雄、屏東、台東及恆春半島將構成威脅,預計此颱風有持續減弱且暴風圈有縮小的趨勢。然而據統計今年已有凱米、山陀兒、康芮3颱登陸台灣,其中秋颱因北方高壓會有南下的狀況,加上還有鋒面系統,都會影響到路徑,導致較難預測。對此,就有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求問,為何近幾次颱風「都類似這種從下面靠近,然後大轉彎往北撲向台灣呢?好害怕這種走向的風」。對此,「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小編則解釋,「統計上,颱風走這種大拋物線北轉非常常見,佔一半,只是前幾年拋物線上去的時候離台灣比較遠而已」。稍早,「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在臉書發文指,天兔暴風圈已經進入南部近海,稍晚就會碰到恆春及南屏東,15日深夜高雄及屏東也會陸續涵蓋,而天兔邊走邊減弱,目前仍然預估16日下午至傍晚間於屏東至恆春半島間登陸,「天兔環流雖然散散的,但還是有較強的雨帶發展,高雄、屏東、台東、花蓮還是要做好準備哦!」
天兔颱風持續逼近! 高雄宣布桃源區3里下午停止上班課
今年第25號颱風「天兔」持續逼近台灣中,15日13時的中心位置即在鵝鑾鼻的西南方約160公里之處,向北北東轉東北東移動,其暴風圈已進入台灣南方近海,預計15日深夜接觸南端陸地,花蓮以南和屏東以南越晚風雨會越明顯。對此,高市府人事處稍早宣布,桃源區梅山里、拉芙蘭里及復興里,因道路有持續性落石,桃源區公所考量居民及師生安全,宣布15日下午3里停止上班停止上課。據氣象署最新資料顯示,「天兔」15日13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1.0度,東經119.7度,即在鵝鑾鼻的西南方約160公里之處,以每小時8轉5公里緩慢速度,向北北東轉東北東進行,其暴風圈已進入台灣南方近海,對高雄、屏東、台東及恆春半島將構成威脅,預計此颱風有持續減弱且暴風圈有縮小的趨勢。氣象署表示,預計「天兔」15日深夜接觸南端陸地,花蓮以南和屏東以南越晚風雨會越明顯,並於下午2時發布大雨特報,受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15日恆春半島、台東地區及屏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瞬間大雨及強陣風,山區慎防坍方及落石。對此,高雄市政府15日上午9時將災害應變中心由昨晚擴大三級進駐,提升為一級開設,市府團隊全力投入防災、加強相關防颱整備工作。市府表示,據中央氣象署最新預報資料,天兔颱風暴風範圍不大,且有持續減弱的趨勢,評估對高雄陸地影響減低,但市府呼籲市民不可輕忽,持續關注颱風最新動態。為因應天兔颱風來襲,市府嚴加警戒、全面提升防範,已完成抽水機具整備、排水溝渠清淤、派員建築工地巡查等各項颱風應變作為,也提醒農、漁民朋友儘早因應,做好田間防水、檢修固定相關設備,務必留意最新天氣資訊,以減少災害損失;另也請廣告業者加強固著或提前拆除廣告帆布,避免掉落。稍早,高市府人事處已發布桃源區梅山里、拉芙蘭里及復興里,因道路有持續性落石,桃源區公所考量居民及師生安全,宣布今天下午3里停止上班停止上課。
天兔慢速前進!暴風圈深夜觸陸 「這些區域」越晚風雨越明顯
受到天兔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今(15日)至明(16日)白天台灣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陣雨,屏東及東部地區有短暫陣雨,基隆北海岸、南部、東北部地區、大台北、中部山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天兔颱風今(15日)上午11時的中心位置在鵝鑾鼻的西南方約160公里之處,以每小時8轉5公里緩慢速度,向北北東轉東北東進行,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30 公尺,相當於11級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38公尺,相當於13級風,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120公里。預測路徑。(圖/氣象署)根據最新資料顯示,天兔颱風中心目前在鵝鑾鼻西南方海面,向北北東轉東北東移動,其暴風圈已進入台灣南方近海,對高雄、屏東、台東及恆春半島將構成威脅,預計此颱風有持續減弱且暴風圈有縮小的趨勢。高雄、屏東、台東、恆春半島應嚴加戒備,另台灣海峽南部、台灣東南部海面、巴士海峽、東沙島海面航行及作業船隻應嚴加戒備。氣象署表示,天兔颱風將慢速朝台灣西南方近海前進,今(15日)深夜接觸南端陸地,花蓮以南和屏東以南越晚風雨會越明顯;氣象署稍早發布大雨特報,提醒民眾,恆春半島及台東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瞬間大雨及強陣風,山區慎防坍方及落石。
天兔週五開始北上!「暴風圈恐觸陸」雨從南下到北 詳細風雨分析出爐
今年第25號颱風「天兔」今日上午8時增強為中度颱風,位於鵝鑾鼻東南方1100公里之海面上,朝西北西進行,週四(14日)將移動至巴士海峽,隨後由臺灣東南方海面北上的機率較高。氣象署預估,天兔週五將轉以偏北-東北方向前進,通過臺灣東南部海域,北上過程中暴風圈可能觸陸,對東南部影響較明顯。氣象署說明,天兔颱風明天(14日)持續朝西北移動,通過呂宋島東北角後,晚間進入巴士海峽,15日、16日轉以偏北-東北方向前進,通過臺灣東南部海域,暴風範圍將掠過東南部。由於天兔環流較小,暴風範圍外區域風雨影響有限,但暴風範圍內的強風豪雨,仍有相當威脅,代表風雨影響區域和路徑高度相關。氣象署分析,明天環境偏東風、水氣少,西半部多雲到晴,東半部、恆春半島局部雨,北部山區零星雨,東半部、恆春半島浪高增大;15日至16日清晨,颱風通過東南部進近海,恆春半島、臺東、蘭嶼、綠島防強風豪雨,花蓮降雨漸增,有局部大雨,西半部及宜蘭局部地區亦有間歇降雨,東半部、西南部浪高增至2米,尤其綠島蘭嶼達6米以上。(圖/氣象署)氣象署指出,天兔颱風預計16日白天起於臺灣東方海面往東北東移動,屆時綠島蘭嶼、恆春半島、臺東漸過高峰,但仍有間歇風雨,花蓮持續降雨,基隆北海岸、宜蘭及雙北山區降雨增多,有局部大雨,西半部仍有間歇降雨。下週日(17日)白天颱風遠離,整體風雨有緩和趨勢,但天氣仍不穩定,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東北部天氣轉涼,迎風面桃園以北、東半部、恆春半島局部雨,晚起基宜、雙北山區有較大雨勢,沿海風、浪仍大。氣象署提醒,各地降雨區域、程度與屆時颱風位置有關,目前預估恆春半島、臺東、綠島蘭嶼影響最顯著,若颱風路徑越接近臺灣,對其他地區影響也就越大,仍須注意。(圖/氣象署)
北北基大雨特報 恐4颱共舞!準「天兔颱風」影響台灣機率曝
今(11日)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桃園以北、台灣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東北部山區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氣象署預報,今(11日)東北季風增強,桃園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中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台北山區降雨較為明顯,東北部山區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東南部及恆春半島也偶有零星降雨,新竹以南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早晚天氣偏涼,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低溫約21到23度,白天北部、東北部、東部及澎湖、金門仍稍有涼意,高溫25至27度,其他地區29至31度,中南部日夜溫差大,早出晚歸請適時增添衣物以免受涼,至於馬祖整天氣溫約21、22度。氣象署指出,第23號颱風「桔梗」,清晨2時位於鵝鑾鼻南南東方740公里之海面上,朝西北西轉西北方向前進,今(11日)會通過呂宋島,周二、周三進入南海,直接影響台灣機率低,不過其外圍雲系周二至周三清晨會讓台灣附近水氣增多;至於關島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未來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向西北西方向移動,短期內對台灣天氣沒有影響,後續動向不確定性大;位於南海的第22號颱風「銀杏」,未來朝越南移動,而位於關島東北東方海面的第24號颱風「萬宜」,未來移動到關島附近後將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這兩個颱風對台灣天氣都沒有影響。大雨特報。(圖/氣象署)氣象署也發布大雨特報,提醒民眾,東北季風影響,今(11日)基隆北海岸及台北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瞬間大雨,山區慎防坍方及落石。氣象專家林德恩在《林老師氣象站》表示,見證歷史的時刻,2024年11月,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同時有4個颱風並存,將會再創歷史的新紀錄(過去在11月份,從來沒有過同時有4個颱風並存的紀錄),關鍵觀察點就在今天,預估它們分別是銀杏、桔梗、萬宜與準天兔颱風,目前最新,銀杏颱風快掛了,TD29也正在努力蛻變成天兔中。林德恩指出,由於這4個颱風距離實在是太近,會不會有藤原效應發酵,也是後續追蹤觀察的重點。(圖/翻攝自臉書/林老師氣象站)林德恩指出,對台灣最可能造成影響的準天兔颱風,研判在14日抵達呂宋島附近後,可能會有轉向的趨勢,主要影響的2個環境變化因子,一是太平洋高壓東退或減弱,讓天兔有著更多向北分量;另一個是北方高空槽線的東移,並南壓至較低緯度,也會拉著天兔朝台灣東方不遠處北上,另一方面,由於這4個颱風距離實在是太近,會不會有藤原效應發酵,也是後續追蹤觀察的重點。
天兔颱風將生成!氣象專家曝:路徑恐北轉 對台影響「這天是關鍵」
今天(10日)上午8時在關島南方海面形成的熱帶性低氣壓,未來有發展為輕度颱風「天兔」的趨勢,向西北西方向移動,短期內對臺灣天氣沒有影響,後續動向不確定性大。專家預測,天兔形成後未來5天,大致沿著太平洋高壓邊緣朝西北西移動,趨向菲律賓呂宋島,但週五(15日)路徑可能轉北,更靠近台灣。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第25號「天兔」颱風即將形成,未來5天大致沿著太平洋高壓邊緣,朝西北西移動,趨向菲律賓呂宋島,但週五抵達呂宋島後,可能遇到北方高空槽線東移,加上太平洋高氣壓東退、減弱,天兔有可能在抵達呂宋島附近時轉向,而從台灣東方不遠處北上,但後期變數很大,目前討論路徑還言之過早。根據日本氣象廳分析,今天上午生成的熱帶性低氣壓94W,目前位於關島南方的海面,預估24小時內有機會發展成颱風,預測它將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持續朝北西前進。從路徑圖上來看,週五時颱風外圍環流有機會擦過台灣南部。另一方面,第22號中度颱風「銀杏」,上午8時位於鵝鑾鼻西南西方870公里之海面上,向西南移動,對臺灣天氣沒有影響;第23號輕度颱風「桔梗」,上午8時位於鵝鑾鼻東南方1020公里之海面上,朝西北西的方向往呂宋島前進,直接影響臺灣機率低;第24號輕度颱風「萬宜」,上午8時位於臺北東南東方3700公里之海面上,向西移動,距離臺灣遙遠,對臺灣天氣沒有影響。
還沒完!太平洋出現4擾動 下周推估「再生2颱風」
雖然立冬已經到來,但11月的西北太平洋依然熱鬧非凡,目前海面上同時存在4個熱帶系統。FB粉絲專頁「觀氣象看天氣」表示,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因為在菲律賓以東、北緯20度以南的洋面,海水溫度依舊適合熱帶擾動的發展。要等到真正的寒冬來臨,太平洋高壓南退至北緯15度附近,這些熱帶系統的活躍期才可能告一段落。FB粉絲專頁「觀氣象看天氣」發文表示,目前至少到下週為止,還未見到明顯的冷空氣南下,副熱帶高壓勢力依然存在。因此海面上其他3個擾動系統都有形成颱風的機會,時間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天之內。其中,擾動92W預計會直接通過呂宋島,相對來說比較值得關注的則是93W和94W。未來到下周後期,這些擾動預計會順著副高的氣流西移,接近菲律賓東方近海。若此時有西風槽東移或者冷高壓南下,這些擾動就有可能被往北勾引,並朝著台灣方向靠近。但「觀氣象看天氣」也強調,這一切都要等到熱帶低壓生成後再進一步觀察。而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隨著銀杏颱風遠離及東北季風減弱,今明(9日、10日)兩天各地迎風面的降雨強度將趨於緩和。不過基隆北海岸及東北部地區仍會出現局部短暫雨,而桃園以北、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則有零星降雨的機會。在下週天氣的部分,主要會因東北季風增強而有所改變。14日至15日清晨將受到一波較弱的冷空氣影響,預計造成各地高溫下降3至4度。其中北部及東北部地區的最高溫將降至攝氏25至28度之間,最低溫則維持在22至23度。降雨分布方面,桃園以北及東半部地區將出現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則是多雲到晴的天氣,中南部山區在午後可能出現零星陣雨。在未來颱風動態方面,林定宜指出,目前在菲律賓東方及關島西方海面上已觀測到新的熱帶擾動發展。大部分預測路徑顯示這些系統可能朝菲律賓呂宋島方向移動,僅少數預測顯示路徑稍微偏北。此外,在關島東南方海域也發現兩個相鄰且正在整合中的熱帶擾動。由於預測時間超過一週,變數仍大,氣象單位將持續關注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