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擴
」 俄烏戰爭 北約 俄羅斯 烏克蘭 瑞典「香格里拉對話」美誇印太盟友 陸質疑批:亞太版北約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1日上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簡稱香會)發表演說,他讚揚美中關係有所改善,但在演講中則大談印太地區「新的聚合」(new convergence)趨勢,細數過去3年來拜登政府建構的夥伴關係網絡,稱「我們支持台海的現狀。我們維護南海的法治」。奧斯汀提及前一天與中國大陸防長董軍面對面會談,稱雙方「進行了坦誠的討論」,而為了避免誤判與誤解,開放的溝通管道無可替代,對話是必須的。奧斯汀在問答環節提到,美中會在幾個月內恢復兩軍溝通。他說:「我告訴董部長,如因緊急情況來電,我一定會接電話,我定然希望對方也會這麼做。」奧斯汀在演講中表示,儘管歐洲和中東發生歷史性衝突,亞太仍是「我們的優先作戰區(priority theatre of operations)」,稱「唯有亞洲安全,美國才能安全,這就是為何美國長期在這個區域維持存在感。」他影射大陸在台海和南海問題上咄咄逼人,指亞洲地區的一些行動「破壞了現狀,威脅到和平與穩定」。奧斯汀說,亞洲各國圍繞「尊重主權和國際法、商業和思想自由流動、海洋和天空自由」的共同理念聚在一起,透過「對話而不是脅迫或衝突,更不是所謂的懲戒」來解決爭端。奧斯汀形容,印太地區國家如今在安全上有了「新的聚合」,這會形成更強大、有韌性、有能力的夥伴關係網。他說,美國的聯盟和夥伴關係是「最大全球戰略優勢」,並細數過去3年來在印太領導建構的夥伴關係網絡,例如美日韓三邊合作、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奧斯汀稱「我們加強了朝鮮半島的穩定。我們支持著台灣海峽的現狀。我們也一直維護南海的法治。」大陸軍方官員在問答環節詢問,美國是否尋求在亞洲建立類似北約(NATO)的聯盟,並暗示北約東擴是導致俄羅斯總統普丁侵烏的關鍵原因。奧斯汀答道,他不同意這個問題的前提,表示烏克蘭戰爭爆發的原因是,普丁想要快速翻身並吞併軍力不如俄的鄰國,但到目前為止,普丁未實現任何戰略目標。中國代表團成員、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景建鋒中將在「香會」吹風會上,抨擊美國「印太戰略」打著促進地區合作的旗號,實際上卻抱守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搞封閉排他的「俱樂部」。他稱,美方真正目的是把一個個小圈子融合成「亞太版北約」這個大圈子,從而維持以美國為主導的霸權地位。景建鋒說,亞太地區是和平發展的大舞台,不是地緣博弈的競技場。大陸軍事專家張弛受訪時也表示,美國一方面宣稱堅持地區安定繁榮發展,另一方面又繼續大力推動所謂的「小多邊機制」,這本身就自相矛盾。
瑞典正式「加入北約」成第32成員國! 結束逾2世紀「中立國地位」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於美東時間7日前往華府遞交最終文件,使瑞典正式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第32個成員國,結束其在1814年後維持超過2個世紀的中立國地位。據悉,俄羅斯2年前入侵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迫使瑞典重新考慮其國家安全政策。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收到克里斯特松寄來的瑞典入盟文件時笑稱,「好事總會降臨到耐心等待的人身上」。他表示,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一切都變調了」 ,接著他援引瑞典民調指出,該國民眾對加入北約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轉變,「瑞典人突然深切地意識到:如果普丁嘗試將鄰國烏克蘭從地圖上抹去,那他很可能不會就此打住。」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在國務院手持北約文件與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左)合影。(圖/達志/美聯社)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瑞典的加入使北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團結、堅定和充滿活力」,並補充,瑞典和芬蘭的加入意味著有「2支強大的軍隊」入盟了。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也發表聲明指出:「瑞典的加入使北約更加強大及安全,瑞典也更加安全了。」克里斯特松在華府向瑞典全國發表演說時則表示:「今天的瑞典比昨天更安全了。我們現在有盟友,可以獲得支持,我們已經在西方軍事聯盟中買了一份保險。」據悉,瑞典加入北約後,將受益於該聯盟的共同防禦保證。對北約來說,俄羅斯西方鄰國瑞典和芬蘭的加入,是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東擴。但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來說堪稱是一個致命打擊,因為他認為該軍事聯盟往東擴充,將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並對該國的首都和精華地帶產生重大軍事威脅。報導補充,雖然瑞典在過去20年與北約越走越近,但如今的正式入盟標誌著瑞典超過2個世紀的中立國地位畫下句點。過去200多年來,瑞典避免加入任何軍事聯盟,因此在一戰及二戰都採取中立立場。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歷屆瑞典政府也都致力於削減國防開支,瑞典國防部長甚至還在2021年拒絕加入北約,直到俄羅斯在2022年2月底入侵烏克蘭後,時任瑞典社會民主工人黨(SAP)政府才與鄰國芬蘭一起申請加入北約。克里斯特松與匈牙利總理奧班(Orbán Viktor)達成協議。(圖/達志/美聯社)雖然芬蘭去年就加入了該聯盟,但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土耳其及匈牙利推遲批准瑞典的加入,導致瑞典遲遲不能入盟。不過土耳其在1月份批准了瑞典的申請,而克里斯特松則在2月23日出訪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並與之達成協議,瑞典將出售4架JAS 39獅鷲獸戰鬥機給匈牙利,並延長2國現有的戰機出租與維護合約,交換匈牙利放行瑞典的北約申請。
土耳其國會批准加入北約 瑞典僅剩匈牙利點頭就可正式入盟
目前有消息指出,土耳其國會於23日當天投票決議,同意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這也是瑞典、芬蘭兩國先前申請北約時最大的障礙國。目前瑞典還須等待匈牙利的點頭,就可以正式加入北約組織。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在這次土耳其的國會投票中,土國國會議員以287票對55票的結果,同意了2002年瑞典加入北約組織的申請,這也是土耳其首次同意該項申請案。報導中也指出,一個國家是否能加入北約組織,是要北約組織的所有成員國均同意方可加入,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鄰近烏克蘭的瑞典與芬蘭就改變過往立場,提出要加入北約的想法。結果這個想法遭到北約組織成員國土耳其的強烈反對。原來是土耳其政府不滿芬蘭、瑞典兩國對於庫德族的態度,庫德族在過去的幾十年為了獨立一事,多次與土耳其政府發生衝突,之後也被土耳其政府列為恐怖組織。而不少受到迫害的庫德族人都曾逃亡至芬蘭、瑞典等國家,其中瑞典更是接納了數十萬來自中東的難民。此舉被土耳其政府認為是「放任恐怖份子」。因烏俄戰爭爆發,芬蘭與瑞典陸續提交加入北約組織的申請。(圖/達志/美聯社)雖然雙方一度於2002年6月簽署一份聯合備忘錄,表示瑞典與芬蘭兩國將會把庫德族工人黨視為「恐怖組織」,並且承諾會阻止庫德族工人黨的行動。但中間又曾因為焚燒可蘭經事件,讓土耳其方面十分憤怒。北約組織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奧克泰(Fuat Oktay) 表示「我們支持北約東擴,以增強聯盟的威懾力量,我們希望芬蘭和瑞典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的態度,能為我們的其他盟友樹立榜樣」。報導中也提到,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預計會在數日內簽署這項法案,正式通過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而目前對於瑞典而言,他們加入北約的計畫,就剩下等待匈牙利的同意,匈牙利總理維克多(Viktor Orban)表示,目前已經邀請瑞典的外交部長就加入北約組織的事情進行溝通,而目前匈牙利國內的議會是休期狀態,預計到二月中才會開始下一次的會期。
陳建仁承諾附條件核定中捷綠線 盧秀燕:藍線更是迫在眉梢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交通部長王國材13日南下台中考察台中捷運綠線延伸,由於台中市政府多次提出「可行性評估」延伸計畫,三年三度送案至中央卻未通過,引起台中市副市長王育敏不滿嗆聲「中央卡地方」。行政院14日舉行政院會,行政院長陳建仁有條件承諾,台中捷運綠線北延大坑、南延彰化附條件一次核定。對此,台中市長盧秀燕表達感謝,同時強調捷運藍線的推動亦刻不容緩,盼整體規畫也能儘速核定。陳建仁指出,這項計畫包括將捷運綠線北延2站至大坑、南延2站至台中市、3站至彰化縣,終點站為台鐵金馬站,並與彰化市區的鐵路高架化連結,全長為9.08公里,總經費達新台幣356億元。陳建仁表示,行政院支持台中捷運綠線北延大坑、南延彰化,行政院立場是附條件一次核定,並請國發會盡速完成審查程序,行政院將盡速核定可行性報告。陳建仁提到,南延至彰化的部分牽涉到已經延宕20年尚未定案的彰東擴大都市計畫,並且在跨越烏溪後,除了金馬站外還有2個站點的位置尚未確定,因此應預留站點,確保彰東都市計畫的範圍和人口運量確定後,再進行台中綠線可行性評估報告的核定。盧秀燕回應,感謝行政院長陳建仁體察民意,希望行政院儘速簽署核定。盧秀燕也強調,「捷運藍線更是迫在眉梢」,藍線綜合規劃已獲交通部國發會通過並送至行政院審查,只要行政院長簽署同意,即可進行捷運藍線土地徵收、前置性工程、開工及興建發包等作業,因此期望行政院長也能一併核定捷運藍線綜合規劃,還是要「一併拜託」。
普丁首用「戰爭」稱俄烏衝突 國情咨文演說嗆西方:充滿詐欺和殘酷謊言
俄烏戰爭將在本月24日屆滿週年,發動侵略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則在台北時間今(21日)下午5點發表國情咨文演說,並首度使用「戰爭」一詞形容這場「特別軍事行動」,抨擊西方所稱的和平「是殘酷與詐欺的謊言」。綜合外媒報導,普丁在演說中續談俄國遭受來自基輔的納粹主義威脅、莫斯科已盡全力用和平方式解決,以及西方玩弄時間(歷史)、虐待(東正教)信徒和政治謀殺的老調,但首次以戰爭來形容俄烏戰火:「發動這場戰爭的不是俄羅斯」、「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普丁除再次高呼烏克蘭必須去納粹化,指責西方支持納粹主義,也說烏克蘭與頓巴斯地區已成為西方殘酷與詐欺謊言的象徵,北約東擴、西方退出協議是「他們的責任,這場戰場是他們的責任,我們正試圖以武力阻止(西方破壞俄羅斯)」。此外,普丁在演說中承諾會建立專責基基會,處理在烏克蘭陣亡士兵的撫卹問題,將實施國內基礎設施、農業和科技更新計畫,並盛讚俄羅斯已經挺過了西方制裁,且很快就會和「其他國家」完成新的金融體系與供應鏈。
極右翼梅洛尼正式獲任義大利總理 內閣名單陸續公布!喬捷堤成經濟部長
極右翼「義大利兄弟黨」(Brothers of Italy)在9月25日奪得歷史性勝選後,45歲的黨魁梅洛尼(Giorgia Meloni)及其他右翼盟友籌組的新政府談判終於落幕,梅洛尼也於當地時間21日獲任為新總理,成為義大利史上首位女性政府領導人。據BBC、《法新社》的報導,經常被冠上「新法西斯主義者」(neo-fascist),主打民族主義、保守主義、反同婚、反移民、反歐盟的「義大利兄弟黨」在上個月的全國大選中囊括逾25%的選票,遙遙領先左翼政黨「民主黨」的19%。而梅洛尼這次也以「上帝、國家和家庭」為競選口號,成為義大利史上首位女總理,是繼100年前的法西斯獨裁強人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之後,政治光譜最極右翼的總理。但「義大利兄弟黨」並無執政經驗,預期將與薩爾維尼(MatteoSalvini)領導的「聯盟黨」(League)、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的「前進黨」(Forza Italia)分享權利組建聯合政府。同時還將應對國內飆升的通膨和能源價格,以及與布魯塞爾尷尬的關係。由於義大利為歐元區(Eurozone)第3大經濟體,因此梅洛尼的上任對義大利本身和歐盟來說都有重大的歷史性意義。「義大利兄弟黨」的盟友,「聯盟黨」和「前進黨」都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有著密切的聯繫。現年85歲的前總理貝魯斯柯尼於上周聲稱,普丁是因北約東擴而「被迫」入侵烏克蘭,而薩爾維尼則曾公開質疑西方對莫斯科的制裁。在經歷2天的跨黨派會談後,義大利總統馬達雷拉(Sergio Mattarella)正式授命梅洛尼籌組新政府,她即將陸續公布內閣名單,部長們則會在隔天宣誓就職。目前曾效力前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政府的喬捷堤(Giancarlo Giorgetti)被任命為經濟部長。曾任歐洲央行總裁,並在2012年因拯救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而享負盛名的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因為提出的經濟政策得不到執政聯盟成員全面支持而斷然請辭,因此9月25日義大利提前舉行大選。德拉吉稍早也利用他在歐洲政治舞台的最後一天、即20至21日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峰會,提醒其他歐洲領導人以及極右派繼任者,團結的歐洲才是他們的「指路明燈」。
歐盟解體前兆?波蘭、匈牙利、瑞典極端主義崛起 墨索里尼後最極右翼總理將入主義大利
義大利於當地時間25日舉行國會大選,民調顯示,極右翼政黨「義大利兄弟黨」(Brothers ofItaly)黨魁梅洛尼(Giorgia Meloni)的支持度遙遙領先左翼政黨「民主黨」(Partito Democratico)的雷塔(Enrico Letta),可望與其他右翼政黨組成執政聯盟,迎來二戰後第一個由極右翼領導的義大利政府,並將歐洲懷疑論及民粹主義帶到歐洲的心臟地帶,對此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揚言歐盟有許多「工具」可以應付此種「困難的方向」(difficult direction),預料義大利新政府未來將與布魯塞爾當局發生更多衝突。據英國BBC的報導,曾任歐洲央行總裁的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因為提出的經濟政策得不到執政聯盟成員全面支持而斷然請辭,因此義大利提前舉行大選。外界預期「義大利兄弟黨」將在25日的選舉中出線成為國會最大黨,與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領導的「聯盟黨」(League)、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的「前進黨」(Forza Italia)分享權利組聯合政府。根據Consorzio Opinio Italia的民調數據顯示,經常被冠上「新法西斯主義者」(neo-fascist),主打民族主義、保守主義、反同婚、反移民、反歐盟的「義大利兄弟黨」預計將囊括逾25%的選票,遙遙領先左翼政黨「民主黨」的19%。而義大利兄弟黨的45歲黨魁梅洛尼這次也以「上帝、國家和家庭」為競選口號,有望成為義大利史上首位女總理,是繼100年前的法西斯獨裁強人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之後,政治光譜最極右翼的總理。「義大利兄弟黨」的盟友,「聯盟黨」和「前進黨」都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有著密切的聯繫。現年85歲的前總理貝魯斯柯尼於上周聲稱,普丁是因北約東擴而「被迫」入侵烏克蘭,而薩爾維尼則曾公開質疑西方對莫斯科的制裁。同樣與普丁關係密切的匈牙利極右翼總理奧班(Orbán Viktor)的政治主任也很快就祝賀意大利的右翼政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有共同願景和一起應對歐洲艱難挑戰的朋友。」先前歐洲議會15日才通過決議,認定匈牙利「不再是完全民主國家」,縱使該國總理奧班完全是由民選產生,被外界解讀歐盟正試圖在內部製造一個有利於西方的「政治正確」氛圍。22日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更揚言歐盟有許多「工具」可以應付「義大利選舉」此種「困難的方向」(difficult direction),她還同時點名匈牙利和波蘭的極右翼勢力。同時瑞典的反移民立場極右派也在稍早9月中的大選中勝出。義大利右翼和民族主義民眾將馮德萊恩的論調理解為,如果歐盟成員國選出對布魯塞爾當局不太友好的政客,那麼歐盟將會對其實施制裁,甚至將其歸類為專制國家,如同匈牙利的處境,因此馮德萊恩的言論無疑是火上澆油。由於俄烏戰爭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歐洲各國正面臨能源、債務、難民、匯率等多重危機,大規模極左極右派遊行,以及罷工活動此起彼落,目前又有越來越多的民選政府往極右派靠攏,恐讓疑歐、反北約情緒在歐陸持續蔓延。
英女王逝世/她在位70年締造驚人記錄 目睹英國從全球霸權衰敗到瀕臨解體
今年是96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登基的70週年,她不但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還締造了許多驚人的數字,例如全球君王在位時間第3長、出訪國家超過100個等。同時她還見證了幾件歷史大事,包括二戰同盟國的勝利、象徵英國霸權式微的第二次以阿戰爭、蘇聯解體,以及大不列顛脫歐後醞釀的分裂危機。紀錄1:長壽伊莉莎白二世出生於1926年4月21日,並在25歲時,於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在位至今已70年又3個多月,締造英國歷代君王在位最久紀錄,也是現今全球最高齡的君王與虛位元首,同時她還是歷史上在位時間第3長的君王,僅次於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的72年又110天,以及泰王蒲美蓬(BhumibolAdulyadej)的70年又4個月。紀錄2:出訪國家1952年至今,伊莉莎白二世曾出訪超過100個國家,這在英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同時女王訪問大英國協的國家次數更超過150次。她出訪最多次的國家是加拿大,至今去了22回;歐陸國家則以法國居冠,至今13次,女王也通曉法語。紀錄3:寄發賀卡的數量寄發賀卡也是英國女王的日常事務之一。在位70年來,伊莉莎白二世寄給百歲人瑞的賀卡大約有30萬張,更有超過90萬對結婚60周年的夫妻收過女王的賀卡。紀錄4:肖像逾200幅伊莉莎白二世首度成為肖像畫人物是在7歲那年,至今累計200幅以上,絕大多數作品都是傳統風格。見證歷史1:同盟國在二戰贏得勝利1945年,英、法、美、蘇、中華民國等組成的同盟國在二戰中擊敗了由納粹德國、大日本帝國為核心的軸心國陣營,但世界沒有平靜太久,美蘇冷戰展開,鐵幕降臨歐陸。而英國這個全球霸權也因為在戰爭中積欠美國大量債務,而逐漸喪失其全球經貿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最終英鎊霸權被美元霸權取代。伊莉莎白二世也在二戰結束後7年登基為女王。見證歷史2:第二次以阿戰爭(蘇伊士運河危機)1956年英國、法國及以色列派兵攻打掌握蘇伊士運河的埃及,因為該運河對英法兩國來說有著極高的經貿和戰略價值,而以色列也需要打開運河,讓船隻得以通航。但美國最後出面介入,透過其石油貨幣體系和美元霸權逼迫英法兩國撤軍。蘇伊士運河危機後,英國艾登(Anthony Eden)政府正式垮台,並促使之後的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政府加快英國的非殖民化進程,進而導致該國的帝國殖民體系遭到毀滅性打擊。該事件象徵了美國完全取代英國,正式奪下了全球霸主的地位,世界正式從三強鼎立變成美蘇兩強的對抗,而英國則從全球性霸權衰敗為一個地區性強權。見證歷史3:蘇聯解體美蘇兩強的代理人戰爭在二戰結束後不久於世界各地展開,包括國共內戰、越戰、韓戰、蘇阿戰爭等等,中間還經歷了柏林危機、古巴飛彈危機等人類最接近核戰爭的歷史關鍵事件。而後隨著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向西方妥協,1989 年,東歐的民主運動展開,導致柏林圍牆倒塌,同時美國則以「北約不東擴」換取俄羅斯同意,使東、西德能夠重新統一。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和俄羅斯領導人葉爾欽(Boris Yeltsin)宣布雙邊進入新時代關係。近年來,美國則因為違背了北約不東擴的承諾,試圖在烏克蘭部署核武器,誘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該國再次與西方發生衝突。見證歷史4:大不列顛脫歐後醞釀的分裂危機日裔美籍學者福山(Yoshihiro Francis Fukuyama)在冷戰結束後,將民主制度視為歷史的終結,但隨著川普上台、英國脫歐,以及中國和東南亞的崛起,英國和美國的民主價值和制度優越備受考驗,尤其老牌民主國家英國民粹式的脫歐,引發了蘇格蘭及北愛爾蘭的不滿,使得那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大不列顛在接下來5年可能解體成只剩英格蘭和威爾斯。或許伊莉莎白二世在此時逝世對她來講是一種解脫,畢竟看著自己心愛的母國由盛轉衰,一天一天的凋零,絕對非常難以承受。大英帝國解體後,大英國協以英國君主作為國家元首的成員國也從伊莉莎白二世登基時的70個萎縮到現在只剩15個。戈巴契夫和英女王的逝世,或許象徵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以及新世紀的開始。
俄羅斯「脫歐入亞」!與烏國斷交後金正恩、普丁續發賀電 將擴大雙邊關係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為慶祝朝鮮半島對日抗戰勝利77週年,在8月15日「祖國解放日」(南韓稱光復節)這天互發賀電,並強調俄朝2國將加強更具綜合性與建設性的雙邊關係。而此前,平壤才因為承認烏克蘭東部2個親俄共和國獨立而被基輔斷交,這明顯與如今還未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的中國產生鮮明對比,也顯現出北韓比起與西方有經貿關係的中國和印度,更能夠明目張膽的支持莫斯科。根據《朝中社》的報導,金正恩與普丁在「祖國解放日」77週年互發賀電,同時公開了2位領導人的賀電全文。金正恩除了在賀電中強調,北韓與俄羅斯因為對抗共同敵人而結交為緊密友邦之外,還稱「即使進入了不同世代與不同世紀,雙方的關係仍然堅定不變且持續發展。」金正恩還提到近日緊張的國際情勢:「為了摧毀敵對勢力近日在軍事能力上的威脅與挑釁、強權與專橫,2國之間的戰略合作與支持將會持續上升到新的階段。北韓與俄羅斯的友好合作關係,將會在新領域更有活力地發展,為2國人民的繁榮與福利作出貢獻。」普丁則在賀電中指出,「在嚴峻的日子裡建立的友誼與合作的光榮傳統,今日也將成為發展俄羅斯與北韓之間睦鄰關係的基礎。希望能持續努力推動更具綜合性與建設性的雙邊關係,因為這樣不只是為2國人民帶來益處,還能加強朝鮮半島與東北亞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此前,平壤才因為承認烏克蘭東部2個親俄共和國獨立而被基輔斷交,且俄媒近期還聲稱北韓將派遣10萬「志願軍」支援俄烏戰爭,也顯現出北約東擴的步步進逼讓俄羅斯的外交政策被迫「脫歐入亞」,也使得俄羅斯未來將與印度、中國、北韓有更多的互動和經貿關係,尤其已被美國和西方國家徹底制裁的北韓,可以更明目張膽的支持俄羅斯。
北約東擴的最大受害者! 德國今年冬天恐因能源匱乏陷入經濟崩潰
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導致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暴漲,通膨不斷飆升,德媒近日就表示,目前買不起食物的德國人不光只有低收入家庭,連不少中產階級也去救濟中心領免費食物。更糟的是,莫斯克近期因渦輪檢修的問題將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的供給量減到只剩正常氣量的20%,讓外界憂心德國今年下半年恐因能源匱乏而陷入經濟崩潰。據《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受到俄羅斯減供天然氣的影響,德國經濟學家佛斯特(Clemens Fuest)指出,將有許多依賴便宜俄國能源的德國企業因此倒閉,國內的能源進口成本也將增加2倍,家庭帳單則會成長3倍,且該舉措將進一步推升2%的CPI年增率,更會使德國損失2861億歐元。近幾個月來,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瘋狂飆漲,導致德國4、5月的CPI年增率接連突破新高,5月的通脹率更高達7.9%,創下了東西德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達到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的水平。糟糕的經濟表現和成本上升不只反映在德國政府呼籲民眾減少每天洗澡次數、調暗路燈光線和關閉游泳池等舉措,如今德國有越來越多家庭陷入能源和糧食貧窮。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走訪柏林塔菲爾救濟中心後發現一個極為驚人的現象,那就是新加入排隊行列領取救濟糧的人幾乎都是「中產階級」,還有一些「年輕人」。而英媒《每日郵報》則把德國的經濟崩潰怪罪在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過度依賴俄國能源的頭上。但事實上,沒有俄羅斯的便宜天然氣供應,德國就不可能實行廢核政策,也不可能讓德國製造業保持競爭力,使其呈現過去十多年輝煌的經濟增長。美國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就認為,西歐在二戰後亟需美國的援助,因此交出了軍事防務等重要主權給予美國,但北約屬於冷戰時期對抗蘇聯的軍事集團,若俄國不再向西方輸出共產革命,歐俄也因為能源貿易的供需關係,變得不像以往一樣彼此對立,那北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因此為了繼續透過北約支配歐盟的軍事、外交和戰略主權,美國就有必要挑起「歐俄對立」,並將中國與俄羅斯送作堆,使他們受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孤立,導致透過全球化崛起的中國能夠因為「類冷戰時期」的陣營分化而降低其在全球的政經影響力。但美國需要讓「歐俄對立」,歐洲需要嗎?放任美國拉攏東歐以操作「北約東擴」驅逐俄羅斯,可能是歐盟領導國21世紀最致命的地緣戰略失誤。其結果就是導致歐洲與軍力強大的核大國俄羅斯關係惡化,歐洲大陸將永無寧日。且普丁別無選擇的去回頭擁抱中國,形成一個中俄結盟的巨大麻煩。若東歐不隨著美國的北約東擴起舞,不在俄羅斯周圍部署中程導彈和美軍,莫斯科也不會因為國家絕對安全的需求和戰略縱深受到威脅而那麼反西方(北約在巴爾幹半島和中東的軍事介入,已反映出它不再是個以防務為主的軍事集團),那如今中國就不會受到俄羅斯在經濟、軍事和地緣戰略上的援助而如此強大,歐洲也不會受到戰火波及,還能獲得俄國低價的能源供應。但歐盟的窘境就在於缺乏一支「歐洲軍」,沒有軍事防務自主,歐洲就沒有真正的戰略獨立性可言。如今隨著俄烏和談不見進展、歐元區通膨飆升且陷入能源危機、歐元貶到與美元平價,以及德國和南歐國家的國債殖利率利差再度擴大,歐洲可能將再次迎來新一波的歐債危機和經濟崩潰,歐洲文明或將因為美國的地緣戰略安排重新進入「黑暗時代」。
防止俄軍將戰爭長期化 烏克蘭希望在「冬季前」奪回失土
俄烏戰爭發展至今,坐擁全球1/6大宗商品資源的俄羅斯似乎並不急著速戰速決,若美國、北約不願讓烏克蘭割地求和,俄軍還會繼續打下去,甚至到了冬季,普丁還可以威脅斷供歐洲天然氣來與北約談判,因此烏克蘭總統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也於當地時間19日表示,烏軍必須盡快在冬季前奪回失土,防止俄軍將戰爭長期化。據《路透社》的報導,葉爾馬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勝利。」為此西方盟國應該提供更多武器,才有機會讓烏軍在冬季來臨前奪回失土,否則俄羅斯若將戰爭長期化,將會有更多時間鯨吞蠶食烏克蘭國土,且戰況恐變得更加艱辛。此外,葉爾馬克補充烏國正在透過聯合國居中協調,與俄羅斯討論如何向全球輸出烏克蘭穀物的問題,但相關會談並未提及終結戰爭一事。由於美國和北約遲遲不願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還想繼續透過代理人戰爭削弱俄羅斯,莫斯科當局近來也在地緣政治上動作頻頻,不但揚言要在委內瑞拉建設軍事基地來回應美國的北約東擴,還跟北韓進行秘密交易,使其承認烏東兩共和國的獨立,也隨即引來烏克蘭與其斷交。近日普丁還跟伊朗、土耳其領導人於德黑蘭舉行三國峰會,外界也預期普丁將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進行交易,使伊朗核協議更難通過,以此打擊美國欲壓低國際油價的企圖。普丁(Vladimir Putin)於當地時間19日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後也表示,莫斯科沒看到烏方有任何意願去履行雙方在3月初步達成的和平協議,「戰爭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取決於締約各方是否願意履行協議,今天,我們看到基輔並沒有這樣的慾望。」普丁此次出訪伊朗期間,也會見了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Tayyip Erdogan)。兩人談到了恢復黑海糧食出口的協議,普丁對此表示,俄方將會為烏克蘭出口糧食的主要航道提供便利性,但也希望西方取消對俄國糧食出口的剩餘制裁。
從幣圈看俄烏及兩岸 謝金河:反向力量無所不在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14日)發文指出,AI專家杜奕瑾先生在臉書上寫下一句話:「反美金寬鬆而起的幣圈,結果2022年最穩定的是美金」!其實金本位結束後,現在已經很少用「美金」,改用美元,不過,已經是意思到了!謝金河說,這個現象讓我想到我在東亞所讀黑格爾的辯証法,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到馬克思結合這兩人思想,成為辯証唯物主義最核心的「正,反,合」,我常常被這些哲學思想弄得團團轉,最後得到一個結論:力量總是往相反的方向穿透!大家看衰美元,現在美元最強。謝金河指出,每一段金融市場最後段的修正都是虛擬貨幣來完成。最近比特幣、乙太幣等崩跌,比特幣從最高的68993美元摔到25430美元,作為第三大穩定幣的TerraUSD也重挫,和Terra連結的LUNA短短幾天重摔99%,虛擬貨幣跌得四腳朝天,市值蒸發至少8000億美元。這個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也在這回抗通膨的殺戮中倒下。謝金河直言,杜奕瑾的意思是,這些圈幣崛起,原來是對抗美元大量寬鬆而崛起的,最後仍然是美元最強。話鋒一轉,謝金河指出,這種反向的力量無所不在,例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各國制裁俄羅斯,照理說,盧布會崩潰,結果盧布現在成為強勢貨幣,從154.965升值到62,盧布成為3月以來升值最多的貨幣,原因是俄羅斯要求使用盧布買石油,天然氣。4月的數字出來了,中國4月進口2225億美元,和3月持平,但從俄羅斯進口88.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56.61%,中國是支撐盧布最大推手。另一個反向力量是普丁入侵烏克蘭,最大的理由是防範北約東擴,現在普丁成了歐洲團結的重要力量,瑞典,芬蘭冒著俄羅斯斷油,氣,甚至核武攻擊的威脅,都強力表態要加入北約。過去歐洲國家,歐盟,北約成員國各自有自己的算盤,現在普丁把大家團結起來!這也是反向的力量!謝金河說,台灣經濟這些年大好,其實最大的推手是習近平,范疇説:台灣在習近平幫助下成為全球風雲國家!
烏克蘭停戰協議內容曝光 澤倫斯基:不加入北約換俄國停火撤軍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日前也傳出兩國代表在停戰協議的談判上有所進展。而目前也有消息指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正準備商討,是否能以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為條件,換取俄羅斯軍隊停火與撤軍。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21日接受烏克蘭電視台訪問時表示,目前計畫以「烏克蘭不加入北約」作為籌碼,希望以此換取俄羅斯軍隊停火並且撤出烏克蘭。澤倫斯基解釋,會拿出籌碼,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種妥協。對西方國家而言,對於烏克蘭是否要加入北約目前仍未有明確的態度。而對於烏克蘭而言,以此為條件可以換到安全保障,而對俄羅斯而言,則是完成了不希望北約進一步東擴的目標。而澤倫斯基也呼籲,希望能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碰面進行會談,因為澤倫斯基認為,如果無法與普丁碰面,自己其實也無法確定俄羅斯是否真的有想要停止戰爭的打算。對於克里米亞與烏東地區,澤倫斯基則表示,烏克蘭這邊正在討論,在俄羅斯停火後,要以何種態度來處理親俄的克里米亞與烏東分裂地區。
烏俄另類觀點2/民眾揚言抵制華碩 台灣盲目醞釀仇俄情緒?
烏克蘭副總理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貼出一封給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的公開信,呼籲華碩終止俄羅斯業務,華碩對此要求暫無回應,立刻引來輿論撻伐,台灣政治人物與民眾紛紛要求華碩退出俄羅斯,否則將發起抵制。一位從白俄羅斯來台研習外交關係的D同學認為,台灣在烏俄戰爭上太過偏重來自美國為主的西方觀點,完全忽略俄羅斯的訴求,有可能導致判斷偏差,對台灣並不是件好事。「我不贊成戰爭,我身邊的朋友、其中包括俄羅斯人,也不喜歡戰爭,但看問題要全面性,如果看法主觀、不科學,你後來的行為會發生很多問題。」D同學說,烏克蘭國內的情況比一般國家更複雜,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已存在多年,台灣人沒有必要一頭栽進去、無條件支持烏克蘭,更不需要因此仇視俄羅斯。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女留學生原本要向CTWANT分享自己對烏俄衝突的觀點,卻在受訪前臨時喊卡,僅透過友人表示,現在這個話題太敏感,考量台灣目前的氛圍,不宜發表意見。友人轉述,俄羅斯女留學生隱約感受到台灣社會開始醞釀一股仇俄的情緒,感到相當無奈。來自白俄羅斯的F同學說,俄羅斯出兵固然不對,但也應該要了解它的訴求與理由,才能解決問題。他說,白俄羅斯是單一民族國家,有95%以上人口都是白俄人,國情相對單純;但烏克蘭是多元民族國家,其中俄裔多集中在烏東,烏東的俄裔分離主義近年遭受政府及武裝民兵強力鎮壓,「我不想用『屠殺』這個詞,但我找不出其他的中文來形容。」他形容,這些俄裔的處境像是伊拉克、土耳其等國境內的庫德族人,只是庫德族人沒有另外一個庫德族大國可以保護他們,烏東的俄裔居民則尋求俄國的幫助,在長期談判未獲實質改善的情況下,終於爆發不幸的軍事衝突。烏克蘭副總理費多羅夫貼文要求華碩退出俄國市場,包括微軟、PayPal、Intel、全錄及中國銀聯等國際大型企業都曾被他點名。(圖/翻攝自費多羅夫推特)「如果你站在俄羅斯的立場,就被貼成你贊成戰爭,但事情不是這麼簡單。」D同學說,他是以一個旁觀者的立場分析烏俄的關係,如果繼續忽視俄國的立場,就沒有辦法解決紛爭,也是不負責任的作法。他希望戰爭趕快結束,不再有更多人死亡,他身邊有很多烏克蘭人的朋友、也有俄羅斯友人,之前白俄羅斯發生大規模反政府的抗議,烏克蘭朋友也曾傳訊息來關心他跟家人。現在情勢下,在台灣的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關係開始惡化,希望台灣人不要加入這樣的仇恨中,也別在一旁助長在台灣雙方人馬的敵對情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指出,俄羅斯、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同為東斯拉夫人,在歷史上共同起源於基輔羅斯,後來因為被蒙古征服,各自為政,烏克蘭一再被異族瓜分,終究被帝俄蠶食鯨吞。在俄國大革命時期,烏克蘭短暫獨立,後來加入蘇聯,在1932年的大饑荒有數百萬人餓死,當時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為了安撫烏克蘭,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國。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內部親俄與親西派相持不下,後者主張加入歐盟、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自保,但無力阻擋烏東的克里米亞、頓內次克及盧干斯克獨立,造成長期的武力衝突。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四方安全對話」的領導人召開視訊峰會。白俄羅斯留學生認為,台灣對於烏俄戰爭的認知太依賴來自美國為首的西方觀點。(圖/翻攝自拜登推特)政大民族系教授、俄羅斯研究所兼任教授趙竹成指出,烏東當地近300萬居民中,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取得俄羅斯護照,在法理上是俄羅斯公民,但當初烏國雖在2014年與烏東的頓內次克人民和共國及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代表簽定「明斯克協議」,承諾停火並同意給予東南部兩州的自治權,但8年來完全未履行該協議,不斷有攻擊烏東的行為。基輔想採取軍事手段進攻烏東,又擔心俄羅斯介入,所以爭取加入北約,想把美國和北約一起綁住,並使用在北約改造下的武裝力量,解決烏東和克里米亞問題;而由極右民兵團體改編為政府軍的亞速營、艾達爾營等部隊,基本上政府很難管制,極有可能是在基輔未下令的情況下,自行前去攻擊烏東,結果釀成無法控制的後果。「幼小學生的世界只有好人跟壞人。」施正鋒說,過去俄國人不承認烏克蘭民族,現在烏國政府打壓境內的俄裔,這些都是冤冤相報,台灣實在不該斷然把複雜的國際問題簡化成「好人」跟「壞人」,甚至還有親綠媒體在社論指控「俄羅斯編造了北約東擴謊言」,但事實上,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維尼亞等波羅的海三小國以及波蘭、羅馬尼亞等國明明就加入了北約東擴。當年「古巴危機」時,美國不惜開戰,也要阻止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同樣的,俄羅斯也無法坐視烏克蘭加入北約,為什麼新聞媒體可以用錯誤訊息來帶風向?「查核事實中心在混什麼?人民可以用《社維法》檢舉嗎?當側翼也要卡差不多一點。」
芬蘭有意修改「不加盟北約」策略 俄外交部嗆:將承受嚴重後果!
俄羅斯總統普丁以維和名義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引發歐洲高度緊張,最新衛星照片更顯示俄軍在波蘭邊境部署上百架武裝與運輸直升機,令外界擔憂普丁是否會以武力實現他「復興蘇聯」的夢想。曾遭蘇聯侵略並在戰後採取中立政策至今的芬蘭,面對擴張欲更強烈的普丁,也傳出有意修改中立政策,引發俄國強烈反彈,俄羅斯外交部長更揚言「如果芬蘭企圖加入北約,將承受嚴重的軍事及政治回應」。綜合外媒報導,俄羅斯外交部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透過官方推特表示,芬蘭軍事不結盟政策是確保北歐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基礎,若芬蘭加入北約可能產生有害後果,並面臨嚴重的軍事和政治回應。蘇聯在1939年自導自演「曼尼拉砲擊事件」,並以此為藉口向芬蘭宣戰,開啟為期1年的「冬季戰爭」,儘管蘇聯戰勝並迫使芬蘭割讓11%領土,但蘇聯不僅沒達到最初「征服芬蘭全境」目標,蘇軍荒謬的表現更讓希特勒嗅到對蘇聯宣戰的機會,並間接讓芬蘭倒向納粹德國,進而在1941年爆發「繼續戰爭」。隨著納粹德國戰敗,芬蘭再度割讓領土並租界港口予蘇聯,並因難以獲得西方援助而採取自我檢查、壓制國內反蘇聲浪的「芬蘭化」(Finlandization)政策尋求自保。才在今年1月表示「任內不太可能加入北約」的芬蘭總理馬琳(Sanna Marin),眼看「俄羅斯以類似劇本入侵烏克蘭」和普丁展現出更勝蘇聯威脅的姿態,已透露芬蘭不會加入北約的政策,可能會有所改變。這份談話雖然引來俄羅斯的激烈回應,但諷刺的是,強烈反對「防禦組織」北約東擴的普丁,卻因為入侵烏克蘭導致前蘇聯成員國對俄羅斯更加忌憚、中立國不加入北約的立場動搖,形成普丁「還未重現蘇聯榮光,就先重回蘇聯遭西方孤立和反對」的時期。
嗆「不會在對峙中退縮」 兩俄舉行聯合軍演回應北約演習
俄羅斯一週前在烏俄邊境集結大量部隊,引發東歐局勢緊張。白俄羅斯30日宣布,將與俄羅斯在毗鄰烏克蘭的南部邊界舉行聯合軍演,讓軍事衝突危機再次升級。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Anatoly Antonov)更聲稱「俄羅斯不會在與北約的對峙中退縮」。截至目前為止,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皆未公開演習時間與管制區域。綜合外媒報導,白俄羅斯國防部長赫瑞寧(Viktor Khrenin)表示,該國將在「中期」與俄羅斯進行聯合演習,赫瑞寧聲稱此舉是對西側和南側各國在近期的兵力部署所做出的回應。赫瑞寧在國防部官網指出,鄰國軍事化的行為只會令白俄憂心,「這(聯合演習)就是我們不得不策劃應對措施的原因」。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30日也公開表示,如果烏克蘭東部出現衝突或在俄羅斯邊界與西方爆發戰爭,「白俄羅斯將不會坐視不管」。此外,在駐美國大使館於29日遭拜登政府驅逐27名外交官後,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仍不改高調作風,於30日宣稱俄羅斯不會在與北約的對峙中退縮,他接受「Soloviev Live」YouTube頻道訪問時也指出,若烏克蘭或「武裝分子」試圖考驗俄羅斯的防禦能力,並以為俄國不會有所回應,「我必須強調,這是非常危險的錯覺」。俄羅斯與白俄羅斯近期引發區域緊張的行為,已引起前蘇聯附庸國、現為北約成員國的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高度關注,拉脫維亞國防部長帕布瑞克斯(Artis Pabriks)呼籲北約必須調整對白俄羅斯的態度,因為白俄軍隊與俄軍正逐漸「一體化」,他更希望美軍能永久駐紮該地,並取得愛國者飛彈加強國防,以嚇阻俄羅斯入侵。目前北約正出動1,500名部隊,在拉脫維亞境內進行防衛該國首都里加(Riga)的演習,以回應俄羅斯在烏俄邊境增兵的行為。自掌權以來,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即對北約東擴,吸收前蘇聯附庸國加盟表達不滿,認為西方試圖將俄羅斯包圍並「屯兵於家門前」,直到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俄羅斯才在歐洲打出突破口。儘管美國在歐洲多國駐軍,但數量不足以阻擋俄軍,且雖然歐盟考慮組成一支不須仰賴美國的「歐盟快速部署能力」(EU Rapid Deployment Capacity)三軍聯合部隊,但人數僅有5,000人,預定成軍時間更遠在2025年,加上當前歐洲僅有英國、法國具備完整的自主作戰能力,假如西方真與俄羅斯發生衝突乃至戰爭,依然需要美軍救援。
雨區擴大往北東狂炸 北北基14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
受到滯留鋒影響,氣象局今(22日)多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稍早雨區開始往北東擴大,全台共有14縣市都有豪、大雨發生機率。其中,高雄市及屏東縣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台中至台南、南投、宜蘭、花蓮、基隆北海岸地區及大台北山區,有局部大雨,請民眾注意雷擊及強陣風。氣象局表示,今天到周四滯留鋒面持續影響,今明兩天的不穩定天氣最顯著,今天下雨比較明顯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屏東、南投、彰化、台南及高雄最劇烈,現在雨區開始朝北部與東部地區擴大,提醒民眾注意大雨帶來的威脅。
這裡很重要!《富比士》專文介紹 稱台為「近代的地理樞紐」
美國商業雜誌《富比士》(Forbes)近日開闢專文介紹台灣,指稱台灣在歷史與地理上有極高的重要性,同時也介紹台灣在歷史上與現代的戰略地位,也引述英國地理學家的言論,認為台灣是「近代的地理樞紐」。文章開頭就引述英國地理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的「大陸戰略優勢論」與美國歷史學家、海軍軍官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權論」,認為隨著時代、技術的改變,「海權論」比較經得起考驗,但同時也強調,世界上有些地方,在軍事、經濟上都有非比尋常的重要性,甚至重要到當地的立場改變,就有可能導致一個時代的結束,或是一個新秩序的開始,該文作者認為,台灣就是一個這樣重要的地方。文章中提到,台灣是日本與菲律賓中最大的島嶼,許多美國戰略家認為,台灣所在的位置,是足以抑制中國大陸的軍事力量,同時也提到,中國大陸非常重視「第一島鏈」,由於中國大陸一直希望中共海軍能成為太平洋的主力,但是位處第一島鏈的台灣,卻是實質意義上的戰略障礙。華府為了避免中國大陸持續擴張太平洋海軍,因此計畫利用第一島鏈抑制中國大陸。時常拿出來與台灣比較的沖繩島,該文作者認為,沖繩島雖然是第一島鏈中第二大島,但其實無險可守,一旦戰爭爆發,很容易遭到敵軍破壞,相較之下,台灣面積是沖繩的30倍之多,可以為軍隊提供更多隱蔽機動空間。文章中強調,如果讓中國大陸取得台灣,那就可以確保中共海軍取得像東擴展的空間,這樣會嚴重壓迫到美軍與盟國在西太平洋的控制力,甚至會影響到附近島嶼的安危。目前美國的戰略是,為台灣提供足夠的本土防衛能力,用來阻止、抵擋中國大陸的攻擊,這也是美國向台灣出售66架F-16V多用途戰鬥機的理由,今年夏天又同意升級愛國者防空系統、出售M1艾布蘭戰車、魚雷、阿帕契攻擊直升機、戰術火箭等軍備武器,為得就是ˋ協助強化台灣的自衛能力。雖然近年川普政府處處針對中國大陸,但其實早在歐巴馬時代就將重心從歐洲轉移到太平洋,華盛頓的戰略分析公司Capital Alpha Partners,著名分析師拜倫‧卡倫(Byron Callan)曾在9月20日的報告中指出,「無論誰贏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台灣都會是中美之間的激烈爭論點。」該文中也強調,美國方面應該考慮出售更先進的軍備給台灣,只有給予台灣有效的裝備,不僅是確保台灣的自由,對美國來說,也是杜絕中國大陸進入第一島鏈,進而影響西太平洋地區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