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配
」柯P曝自己與百年前民眾黨同樣受壓迫 反蔡就要面對網軍側翼抹紅
台灣文化協會為了慶祝百年紀念,發表「台灣人前進」紀錄片發表會,應邀出席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致詞時說,100年前「台灣民眾黨」成立後,沒兩三年就遇到軍國主義壓迫(指日本佔台)解散。他話鋒一轉說,民眾黨現在也不是沒有遇到問題,也是要面對網軍、側翼、名嘴、抹黑抹紅潑髒水、謾罵,但還好至少還撐到現在。他也意有所指的說,100年前台灣民眾黨沒有成功的事情,希望還能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柯文哲說,「台灣人前進」紀錄片紀錄台灣現代化啟蒙運動,他看完後有個感想,不論台灣內部如何有紛爭、不同黨派如何競爭,在蔣渭水高舉的「台灣精神」下繼續前進,這才是最重要的。柯文哲提到,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成立,是台灣知識分子首度集結,成立團體推動啟蒙運動,蔣渭水也一直是他的範本,他在臨床講義裡把台灣當成病人在描述,提出的解方不管是圖書館、讀報社、話劇、演講等等,最重要精神就是,如果不能改變台灣人的思想與文化,社會運動不會成功。對他而言,不管是在執政或在選舉,都當作改變社會文化的社會運動,自己也是到全台灣演講最多的候選人。柯文哲還表示,大同區的蔣渭水雕像很有意義,一手拿醫生公事包、一手抱棉被,蔣渭水平常當醫生、賺點錢就上台演講,然後被日本人抓去關,坐牢順便讀書,出來就再重來一遍。歷史總是這樣,雖然做了不一定成功、不做一定不成功,感謝歷史上有這麼多人願意為自己理想奮鬥。柯文哲還說,歷史上總會有一批人去附和當時有權有勢的統治者,台灣被日本佔據之際,當時有「全島有力者大會」,就是替日本政權辯護、甚至反對當時的議會請願運動。同樣的,在文化協會這邊就成立「無力者大會」,雖然無力者大會能掌握的資源較少、聲音微弱,但這些聲音,100年後還聽得到,反而是那些當時有權有勢者的聲音「現在都已經聽不到」。柯文哲表示,100年來台灣總是一步步民主化,不可否認,民主化有成績,但仍有些缺點。就像藍綠意識形態的爭執讓國家空轉,如果深化民主,就可以更民主自由的方式解決台灣目前自由民主的小缺點。他強調,2016年蔡英文當選當晚在講台上曾說,只要她當總統任內,沒有任何一個人必須為他的認同而道歉,但今天是,有任何人反對蔡政府,就變中共同路人。為了解決認同問題,對台灣人要有新的定義,只要住在台灣、認同台灣,就是台灣人。柯文哲表示,從實際上數字看起來,台灣陸配就38萬、東南亞配偶17萬,新出生的嬰兒超過7分之1是新住民生的,所以必須對台灣人有新的定義,才能讓台灣人平順走過目前要面對的問題。柯文哲也說,五缺、特別預算,台灣現在還是有許多問題,但不管蔣渭水或柯文哲都是醫生,醫生從政有蠻特別的風格,醫生講究正直誠信,此外,醫生不會問病人哪一黨哪一派,但在政治上分門別派很明顯,不同黨就封殺什麼一大堆。
陸配子女回家遭取消 侯漢廷質疑:防的是疫,還是防大陸人?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中,陸委會和衛福部卻政策不同調,陸委會推動陸配子女來台措施,不到一日即被衛福部長陳時中以一句「選了國籍就要承擔」,撤回該項政策。對此,新黨台北市議員侯漢廷今(13)日表示,這是赤裸裸的造謠與卸責,並質疑陸配子女回家遭取消,執政黨防的是疫,還是防大陸人?侯漢廷今天在臉書發文說明,陸配在大陸的小孩想申請台灣身分證,必須先在台灣待滿4年,才能申請長期居留,之後再待滿2年,才能取得中華民國籍身分。而長期居留有名額限制,每年只有300個長期居留配額。侯漢廷表示,這些早已在台灣生活就學幾年的小朋友,選擇要台灣籍,但因為台灣的限制規定,還沒領到台灣籍。侯漢廷表示,今天執政黨並不能證明,有居留證尚未領身分證的小朋友,都是假意要領身分證、內心鄙視台灣籍。因此,執政黨若以小朋友「沒選擇台灣籍」為由拒絕讓陸配子女回家,這是赤裸裸的造謠與卸責。侯漢廷也舉例,陸配媽媽與小孩過年在日本旅遊,結果媽媽返台,小孩回不來;但同地點的日本人可以來、東南亞配偶可以來、東南亞配偶的小孩可以來、陸配媽媽可以來,唯獨陸配小孩不能來因為會造成防疫破口?侯漢廷質疑,這邏輯何在,難道病毒傳染認身分證?侯漢廷認為,若政府今天是所有外籍地、外籍配偶子女都不准來也行,他就信任政府決心,然而此刻隔絕的標準,不是防疫優先,而是防止大陸籍優先,當然荒謬。他感慨地說,當執政者開始談選國籍、反對者動輒談大陸打壓,就知道這不是防疫問題,是政治問題。
【遺珠法案3】大學法修正東南亞配考大學有優惠 陸配不行
立院本會期遺珠法案,另一個引發矚目的焦點是《大學法》第25條修正案,該案在綠營立委主導下,完成三讀;從即日起,新住民配偶來台、在未完成歸化國民程序前,可循外生或僑生升學管道就讀大學,名額採「外加」方式處理,不影響本國學生讀大學權利,對於有心進修的外配而言,是利多;但弔詭的是,「外籍配偶」人數最大宗的陸配,卻仍不能適用該項修正案。據了解,藍委雖曾主張陸配也適用,教育部也不反對,但在綠委杯葛下,陸配權益最後仍遭犧牲。 《大學法》第25條修正案的三讀,再度凸顯「陸配究竟算不算新住民配偶」的爭議老話題,因為目前外籍配偶中,陸配人數最多,朝野口頭上雖都說陸配也是自己人,但陸配權益不及東南亞及其他國籍配偶,卻是不爭事實。例如,陸配報考國內大學科系有國安考量、部分敏感科系仍不開放陸配報考,如今,新住民外配在未入籍前可以報考國內大學,但已受「國安考量限制」的未入籍陸配就是不能適用,讓政客重視陸配權益的口號,顯得更荒謬。立委私下透露,大學法第25條有「玩文字遊戲」之嫌,因該案特別強調「依照《國籍法》規定」文字;表面上看,所有新住民外籍配偶應一體適用,但進一步研究就不難發現,陸配與港、澳配因不適用《國籍法》,須適用《大陸港澳人民條例》「在後巷被悄悄排除」。有別於綠委爭取「香港反送中事件受影響港生台生」回台以「外加名額」唸大學,東南亞配偶在未完成歸化程序前也能比照辦理,外配總數最多的在台「陸配」人權是否被公平對待,答案不言可喻。其實,《大學法》修正的過程中,教育立委林奕華已注意到該缺失,另提案修正,主張陸配也是新住民配偶,應一體適用,但卻遭綠委強烈抨擊杯葛,而當時國民黨中央也因正身陷不分區立委提名風暴被叮得滿頭包,對於林奕華的提案並未正視回應,教育部聽說扯上外配國籍爭議,也揚言有意撤案,林奕華在孤掌難鳴下,又擔心被綠營網軍套上「挺陸配、不顧外配權利」的紅帽子,也只能讓該案依照綠營版本完成三讀,等下一屆在設法修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