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電力
」 日本 福島 核廢水 福島第一核電廠 核電廠付鉅額代價!韓花1.5兆處理「核處理水恐慌」 力阻謠言進一步擴散
日本東京電力2023年8月開始向海洋排放核電廠的污染處理水,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政府過去一年內執行3.8萬次檢測,僅有0.2%檢出放射性物質,可見先前針對核處理水的疑慮「均為謊言」,韓國政府卻因此付出鉅額代價,投入超過1.5兆韓元(約新台幣355億)進行檢測和水產促銷活動。報導指出,部分團體和政界人士在開始排放核處理水後提出「會吃到具放射性的魚」和「排水是日本的核攻擊」等言論煽動社會恐慌,促使韓國政府積極進行一系列檢測。然而,韓國官方對韓國和日本的水產品、天日鹽、海水進行4.4萬次放射性檢測,所有檢測結果都遠低於標準值。針對水產品的3.8萬次檢測中,99.8%放射性濃度低到無法檢出,僅有78次(0.2%)檢出放射性物質,但含量也低於標準值的50分之1。文中稱,檢測結果證實先前各種「怪談」均為謊言。慶熙大學原子核工程系教授鄭範津也表示,科學證據顯示福島帶來的輻射風險實際上「全無」。然而,韓國財政為此付出巨大代價。自2021年日本公佈排放計畫後,韓國政府在過去3年內投入約1.55兆韓元用於檢測和促銷活動。《朝鮮日報》指出,上述金額有超過90%為促銷和漁業補助經費,如果沒有核處理水可能影響漁業和水產的謠言,政府根本不須花費如此高額的資金。例如去年6月,因「氚會污染天日鹽」的傳聞引發搶購現象,導致政府動用預算統一採購天日鹽。過去「吃美國牛肉就會讓大腦產生洞」的狂牛病怪談造成3.7兆韓元(約新台幣877億)經濟損失,不同於以往,專家指出韓國社會已經較妥善應對有關福島核處理水的謠言。學界一致認為,福島排放水在安全性上沒有問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在去年7月發表報告,確認日本的排放計畫遵守國際安全標準。韓國政府也通過每日舉行記者會等方式,迅速應對,阻止謠言進一步擴散。日本的污染處理水排放計畫將持續近30年,直至2051年。專家建議,為避免類似謠言的再度出現,應繼續加強基於科學事實的檢測和宣傳工作。首爾大學地區環境科學系教授趙暘基表示,應定期對污染處理水經過的入口進行檢測,並及時向國民公佈結果,以減少社會的不安情緒。
日50歲男性員工在福島核電廠「測量輻射量」 1小時後被發現倒地身亡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4日發布公告,宣布一名任職於協力廠商的50歲男性員工,13日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內進行輻射檢測,約1小時被發現倒在員工休息室,送院搶救後仍不治身亡。據《福島中央電視台》報導,東京電力指出,該名協力廠商的50多歲男員工13日中午12時半被發現倒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休息室內,當時他已經心肺功能停止,當天下午1時半被救護車送往醫院接受治療,經過數小時搶救,仍於13日下午死亡。據報導,該名男性員工在當天早上工作前還進行過健康檢查,當時該男子的健康狀況良好。之後他戴著全套防護服與全罩式面罩,在核電廠地下進行了約10分鐘的水質輻射量檢測作業,再來就是被人發現倒臥在休息室。東京電力宣稱,經檢測,男子的死因與輻射無關,但「根據家屬的意願,我們不予以對外公開答覆。」
福廷綠能源榮獲FWD浮動式風能獎 史上第一個浮動式風能獎項肯定成就
因為開發全球最大浮動式離岸風場Kincardine,貢獻卓著,福廷綠能源 (Flotation Energy) 榮獲史上第一個浮動式風能獎項—FWD浮動式離岸風能獎 (FWD Floating Offshore Wind Award) 。日前在業界旗艦型活動—浮動式風能日 (Floating Wind Days) 中,由挪威能源部國務秘書宣布獎項得主。該獎項是對積極推動浮動式離岸風能行業發展的個人、組織或倡議的肯定。由挪威離岸風能協會 (Norwegian Offshore Wind) 舉辦,此次這個橫跨12個國家,會員總數超過380名的組織,邀請了全球分析機構Green Giraffe、Westwood Energy和麥肯錫組成評審團。福廷綠能源總經理Barry MacLeod表示非常榮幸獲得獎項肯定,他說:「浮動式離岸風能產業需要持續進步,具備敏捷性與環境價值,福廷綠能源能夠脫穎而出,證明不管是我們傑出的團隊、我們與合資夥伴的堅強關係,以及強而有力的供應鏈,都能夠超越全球水準,獲得更多參與浮動式風能計畫的機會。」挪威離岸風能協會暨METCentre執行長Arvid Ness則恭賀福廷綠能源獲得這個實至名歸的勝利。他指出,這個行業依賴像福廷綠能源這樣的推動力量,能夠透過這個年度獎項表彰他們的努力,是很棒的。FWD浮動式離岸風能獎由浮動式風能日的推動者—挪威離岸風能協會發起,被提名人需要展示他們的成就,說明如何透過積極貢獻至少一項以下價值而對浮動式風能行業產生積極影響,包括:改進的經濟價值(如成本和風險減少),積極的社會價值,以及積極的環境價值。此次挪威離岸風能協會收到了超過35份提名。最終評審一致選擇了福廷綠能源作為歷史上第一個FWD浮動式風能獎的獲獎者。福廷綠能源由Allan MacAskill和Nicol Stephen於2018年在蘇格蘭創立,目的是推動全球離岸風能的巨大機遇。2022年11月,我們成為東京電力公司(TEPCO)集團的一份子,隸屬再生能源部門。團隊來自各種技術和商業背景,使得福廷綠能源能夠快速且成功地解決固定和浮動離岸風能的複雜挑戰。Allan和Nicol也因此開發了世界上最大的商業浮動風電場—位於蘇格蘭Aberdeen附近的Kincardine離岸風電場。目前福廷綠能源在英國和國際間擁有裝載容量超過13GW電力的開發專案。福廷綠能源2021年正式在台設立分公司,爭取台灣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階段中的商機,並於2021年9月與台船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推進浮動式風機基礎本土化的設計、製造組裝、風機安裝運營及維護、本土供應鏈的整合與發展等重要的相關工作。
強震不斷引發核電廠安全隱患 監察委員啟動調查
自0403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以來,台灣各地餘震仍不斷發生,累計至今已超千次。考量核一、二、三廠320公里內恐可能出現震源,有關防震能力及安全工作是否需要補強,引發外界關注。對此,監察委員田委堇、趙永清、蔡崇義深表關切,並表示已啟動調查。 監委表示,台灣和日本同處環太平洋火環帶上,斷層密佈地震頻繁,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規模9.0的太平洋近海地震,引發大海嘯。東京電力公司所屬福島第一核能電廠,因強烈地震動及海嘯規模均超過其電廠之設計基準,而導致嚴重核子事故,衝擊全球。許多發展核能應用的國家皆審慎全面體檢核能電廠之安全性,並嚴格檢視、修改相關評估、設計及審查管制規範,提出新的管制要求。另外,311福島核災後,2015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要求台電公司針對核電廠進行「地震危害再評估」,執行程序依循美國「地震危害分析資深委員會」所訂定第3層級之程序,考量距核一、二、三廠320公里範圍內所有可能震源,進行機率式地震危害評估,歷時超過4年、共花費新臺幣4.98億元,提出核一、二、三廠之地動加速度值分別為0.698g、1.272g、1.384g,遠遠超過核一、二、三廠建廠當時設計的防震係數:0.3g、0.4g、0.4g,三個核電廠防震能力堪憂。對此,監察委員田委堇、趙永清、蔡崇義針對核一、二、三廠之防震能力,甚表關切及重視,已啟動調查。監委質疑,究各核電廠之安全程度是否足夠?核電廠無論除役或延役,其後續安全工作為何?是否需要補強?若是,所需經費及工期如何等,實有深究之必要,將深入調查。
接受慰留不辭了 王耀庭:會繼續為台電負責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20日請辭,遭到經濟部慰留,而王耀庭22日早上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在台電做了36年,所有的決定都是對台電最好的,他接受慰留,會繼續為台電負責,而他惡台電淪政治工具,單純問題被扭曲成缺電。王耀庭說,他要向社會道歉,而提出辭呈是要為台電負責,留下來一樣要為台電負責,「我知道接受慰留,就有民眾流言蜚語、酸言酸語,但我再次強調,所做的決定絕對是對台電最好的決定。」他在台電工作36年,總告訴大家要為台電負責。王耀庭指出,他厭惡台電淪政治工具,單純問題被扭曲成缺電,第一線人員壓力很大,而因為電送不進去數日,同仁冒風險搶修,而很多時候他們搶修停電後,都不敢看民眾,這是應得的嗎,希望大家能了解電力專業。王耀庭談到,平常所聽到的停電是最末端電線故障,3000到5000戶停電就是末端停電,東京電力公司3月分也停577件,台灣477件,東京停電數也是那麼多。王耀庭說,如果多放幾部核電廠,末端就不會停電嗎,他認為還是會停,只要故障就會停電,台灣可能停幾十分鐘到一小時,而美國可能停1天以上,台電同仁都很努力。
3萬噸「核處理水」已完成排放 日本計畫今年再排5萬噸
由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產生的含氚核廢水儲存量達到極限,日本政府於2023年8月24日正式將稀釋處理過的「核處理水」(含氚核廢水)排放至大海。而負責排放的東京電力公司於17日宣布,目前已經完成福島第一核電廠的4次核處理水排放作業,總計排放3萬1145公噸。而在2024年,東電還會分7次排放5萬公噸核處理水。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於2月28日進行第4次的核處理水排放作業,直到17日中午12點16分完成共計7794噸的核處理水。截至目前為止,海域監測上放射性物質氚的標準並未超過日本國家標準數值。報導中指出,日本東電於2023年8月24日進行首次核處理水排放作業,截至目前為止,4次的排放作業共計約排放3萬1145公噸的核處理水。雖說日本海域的含氚標準並未超過日本國家標準,但整個排放作業中還是發生一些意外,像是曾在2023年10月時發生5名作業人員遭核處理水噴濺的意外,2月7日時也發生1.5噸核處理水意外洩漏的情形。除此之外,15日時福島外海發生最大震度5的地震,核處理水排放作業一度暫停。報導中也提到,東電計畫在4月1日起展開2024年度的排放作業,預計會分7次排放5萬4600公噸的何處理水。
福島核電廠「犯低級失誤」 5.5億噸核廢水外洩…已滲入土壤
福島第1核電廠再掀核廢水爭議,東京電力公司今(7日)宣布該廠的淨化核汙染裝置發生廢水洩漏,造成約5.5億噸可能含220億貝克勒(Bq)的銫、鍶等放射性物質的水滲入土壤,目前已將漏水區列為禁區,並啟動相關措施。據《朝日新聞》報導,東電員工今天早上9點在區內發現淨化設備的大樓牆壁漏水,隨後確認是外牆用作逸出淨化過程產生氫氣的孔洞在漏水,且該設備當時已經關閉。廠區員工進一步檢查發現,16個水閥中有10個應處於關閉狀態,但由於原本應關閉的閘門開啟,導致管道內汙水和淡水的混合物從孔洞洩漏。目前廠區已對該管道注入淡水清除過濾汙垢,並將在完成作業後檢查管線。東電表示,這次外洩的處理水已滲入土壤,並在該處留下水坑,但經檢查排水渠道數值,確認沒有任何明顯變化,強調外洩處理水沒有影響附近水質或流入海洋。但東電也將漏水地區列為禁區禁止出入,並立即啟動土壤回收檢測工作,詳細報告出爐後將向日本政府報告。福島第1核電廠2023年8月起展開排廢計劃,8月首次排放7800噸核廢水;10月、11月各展開第2及第3輪,均為7800噸,東電預計今年2月下旬進行第4輪排放核廢水。
能登半島7.6強震 新潟市區噴石油民眾驚呆
日本石川縣1日發生規模7.6地震,根據東京電力公司表示,新潟縣核電廠中部分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水溢出,不過除了有放射性物質的水溢出,新潟市區居然還「噴出石油」,地方政府已經採取措施,在周邊地區設置吸附膜,藉此避免石油持續外洩。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日報導,元旦期間日本能登半島發生7.6級強震,造成滝谷町一處住宅地在一天之內發生數起5級以下的地震,並於隔天上午噴出了混有原油的泥漿。除此之外,鄰近住宅旁的空地也湧出混有原油的泥水,周邊甚至飄散強烈的油氣味,據周邊居民的說法,這個地區曾經進行過石油開採作業,這次事件發生的住宅地點,11年前就曾經湧出含有原油的水。寶島也訪問到一住在附近的69歲男性住戶表示,「我在這裡住了近40年,以前確實有石油湧出的情況,但從未見過如此激烈的情況,感到非常驚訝」。報導也引述新潟市秋葉區政府官員的說法,新潟市秋葉區很久以前曾經進行石油開採作業,這場在元旦期間發生的強震,竟意外把蘊藏在新潟市秋葉區下方的石油給搖出來了,儘管目前仍不清楚是否與地震有關,為了防止油流入周邊區域,他們已經安裝吸附膜來吸收石油。另外,日本專家也分析了地震強度背後的可能因素,據兵庫縣立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後藤指出,這場地震是由能登半島北部海岸陸地和海洋邊界處的活斷層運動引起,活動斷層不到10條,有可能是同時移動,另外,靜岡大學客座教授石川佑三指出,該地區的地震活動一直很活躍,發生機制被認為與地下深處的流體運動有關。元旦期間日本能登半島發生7.6級強震,意外的把蘊藏在新潟市秋葉區下方的石油給搖出來了。(圖/翻攝自X)
裝置容量是台灣核三廠的4.5倍!日解除禁令 將重啟世界最大核電廠
日本核電監管機構「原子能管制委員會」27日解除東京電力公司旗下柏崎刈羽核電廠的營運禁令,經新潟當地政府批准後即可重啟運作。柏崎刈羽核電廠位於新潟縣,橫跨柏崎市及刈羽村兩地,目前擁有7座發電機組,我國尚在營運的核三廠裝置容量為180.2萬瓩,柏崎刈羽廠裝置容量則高達821.2萬瓩,是世上最大規模的核電廠。柏崎刈羽廠為東電唯一可營運的核電廠,若順利恢復運轉,有助東電填補福島核子事故設備損壞和賠償帶來的鉅額損失,對公司經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原子能管制委員會12月初透露可能解除禁令後,東電股價一度大幅上漲。東京電力長年期待該電廠能早日恢復運作,但柏崎刈羽廠的未來仍必須取得新潟縣政府、柏崎市政府及刈羽村公所批准。已知柏崎市及刈羽村大致同意重啟運轉,但新潟縣知事花角英世立場尚不明朗。柏崎刈羽廠自1985年啟用,因2007年發生火災,廠內機組一度全數停運,2009年恢復部分運作,2011年東日本震災後再度陷入全面停擺。2021年4月,委員會以職員冒用他人證件進入中控室,以廠內反恐措施不全為由,下令禁止裝填新燃料棒,此舉相當於禁止核電廠重啟運作。歷經長達4268小時的額外檢查,委員會於27日表示因安全管理問題有所改善,宣布解除柏崎刈羽廠禁令。東京電力公司社長小早川智明同日傍晚回應,稱目前尚未確定核電廠可能恢復運作的時期。福島事故後,日本一度關閉所有核電廠檢修,但如今已逐漸重啟。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境內共有33座核能發電機組,目前已通過福島核能事故後制訂的新標準審查重啟運轉者有12座,分別位於鹿兒島、佐賀、愛媛及福井。除現有核電技術外,日本也投資在新的核融合技術,日媒《JB Press》稱,日本擁有將核融合應用於發電的技術能力,技術上可謂領先全球。能源政策學者杉山大志分析,若日本立即投入2兆日圓建造反應爐,有望於2050年成功將核融合發電技術實現商業化應用。
排放核處理水引發中國仇日潮 日使館接百萬通騷擾電話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自8月24日起排放福島核電廠核處理水入海後,就在中國當地掀起一股強烈的反日熱潮。截至27日為止,日本駐北京大使館共接獲超過100萬通的騷擾電話,導致大使館日常工作運作受阻。雖然日本政府曾向中國政府尋求協助,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採取有效措施對應。根據《讀賣新聞》報導指出,東京電力公司於8月24日開始排放核處理水後,8月25日,日本駐北京大使館就開始接到騷擾電話,當天騷擾電話數量高達4萬通。之後每日的騷擾電話也持續不斷,雖然到8月底的時候,騷擾電話明顯,但截至目前為止,平均每日仍有1萬至1.5萬通的數量,整體騷擾電話數量更超過百萬通。而搔擾的內容,大多都是無聲電話,但也有其中是直接謾罵、恐嚇的,當中甚至有人揚言要炸掉大使館等明顯威脅的言論。為此,日本駐中國大使垂秀夫就在20日於北京舉辦的中日關係論壇提及此事,表示如果要推動中日關係向前發展的話,有必要「恢復理性」。而日本政府雖然曾向中國政府尋求協助,大使館甚至就針對此事向中國警方報案,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採取有效措施對應。
福島核電廠「廢水輸送管脫落」廢水噴到5人 2人輻射超標送醫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又發生意外,負責營運的東京電力公司(TEPCO)表示,25日有5名工作人員在清洗核汙水處理設備時,因為臨時設置的軟管脫落,導致所有人被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廢水潑到,所有人員當時都穿著防護服,但其中兩人在經過去污作業後,輻射劑量仍然高於標準,需送醫進一步觀察。根據日本《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5名協力廠商的作業員25日上午10點30分左右,在清洗處理污染水淨化裝置的管線內部時,因為輸送含輻射性物質廢液的軟管脫落,導致約100毫升的廢液噴出,5名作業員均被濺到,其中4名作業員的皮膚沾到了廢液。根據東電表示,作業員均穿戴防護衣及防毒面具,據稱他們沒有將放射性物質攝入體內。東電當時用水讓他們清洗身體,但是有兩人即使經過9小時,輻射量仍未下降到一定的水準以下,因此被送至福島縣立醫科大學持續接受去污治療,據了解,其中一名20多歲工人全身接觸到放射性汙染,而40多歲工人則是雙手、下半身接觸到放射性汙染。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011年3月11日因為東日本大地震遭海嘯侵襲,引發爐心熔毀,因此引入大量海水冷卻,而這些受污染的核廢水經處理後貯存在電廠內,日本自今年8月24日開始排放福島含氚處理水入海,引發國際關注。東電指出,5名工人中有4人的皮膚接觸到核廢水。(圖/翻攝自推特)
日本排核廢水遭中國抵制海鮮進口 庫存滯銷日農林水產大臣要民「幫忙多吃5隻扇貝」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在當地時間5日上午10點18分,進行福島核電廠第2次核廢水排放,自日本排放核廢水後,中國方面就嚴禁日本海鮮的進口,日本也因而失去龐大的市場,日本農林水產大臣近日甚至呼籲日本民眾,每人每年幫忙多吃5隻扇貝,以解決海鮮滯銷的庫存。日本預計在未來10幾年內排放130萬立方米的核廢水至海洋,因此引發不少爭議,身為周邊國家的中國對此更是表達強烈抗議。自日本第1次排放核廢水以來,中國政府就嚴令禁止日本的海鮮進口,日本也因此失去龐大市場。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於當地時間5日上午10點18分,第2次排放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據日本媒體報導,部分水產加工企業的倉庫內,扇貝等海鮮庫存及將堆到大約8公尺高的天花板。對此,日本農林水產大臣近日更呼籲日本民眾每人每年幫忙多吃5隻扇貝,以解決外銷受阻的海鮮庫存。面對因核廢水排放導致生意受挫的海鮮業者,東京電力公司自10月2日起開始接受業者們的賠償申請。有業者在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因庫存堆積,導致倉庫保管費用每天都在增加,公司能否撐到獲得賠償的那一天,仍是未知數。
福島核處理水排入海中惹爭議! 東電收300件商家索賠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繼8月第一次將核處理水排入海中後,在5日啟動第二輪作業。而因為這件事損及日本部分商家形象,負責營運該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透露,目前已收到約300件索賠的諮詢電話。根據《東京新聞》報導,東京電力公司指出,截至3日為止,公司電話中心和聯繫窗口已經接到約300件商家索賠諮詢。而其中有50件已經發送索賠所需文件,並對於幾件要求盡早賠償的諮詢,已經支付了賠償金。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011年311東日本大震災中受損後,為了冷卻熔融核燃料塊而產生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質「氚」的處理水。由於廢水已經達到儲罐容量的約98%,因此日本政府規劃分批將廢水排入海中,引起許多爭議。儘管日本政府在排放廢水前,宣稱輻射廢水已經稀釋淨化處理,但仍引起國內民眾及鄰近國家的疑慮,中國政府更因此宣布,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日本今排放第2批核廢水…東電:連續排放也安全 核安會回應了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今(5日)啟動第2批含氚福島核廢水排放,預計排放7800噸並耗時17天。東電表示,該批核廢水經排放前檢測,氚濃度低於安全標準值,即使連續排放也能確保安全;我核安會則指出,嚴密掌握日本第2次排放動態及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測數據,以及持續透過跨部會平台因應。東電9月21日的第2批核廢水放射性核種分析指出,氚以外核種濃度與標準值上限之比值總和為0.25,符合小於1判定值;IAEA於22日公布的報告也指分析具高可信度、數據沒高於日本管制限制。東電4日再確認經1200噸海水兌1噸處理水稀釋後,氚濃度每噸約63至87貝克,遠低於日本國家安全標準40分之1每公升1500貝克要求;5日確認天氣及海象後,於當地時間上午10點20分開始排放,其排放總量與第1批相同。東電表示,自首批廢水8月24日至9月11日排放以來,每天都經目視、設備方式確認,排放後定檢也沒發現問題;第2批則有多個機構對核電廠周圍海域海水、魚類進行監測,其中與環境省每日、每週檢測一次,跟水產廳每週4次公布魚類檢測結果。(圖/翻攝自核安會)但即使有IAEA與科學數據背書,以及所有核電廠都會排放含氚核廢水、部分電廠核廢水氚濃度遠高於日本福島核廢水,但太平洋國家對人類首次有7級核災核廢水排放海洋有疑慮。我核安會就指出,將持續嚴密掌握動態、數據,並透過跨部會平台採取相關配套因應。核安會表示,第1批排放的最外圍(氚濃度為背景的千萬分之一)目前已擴散至日本本州東部海域,氚濃度影響為安全的綠燈,且遠低於背景變動範圍,對環境輻射影響可忽略。農業部水試所2日已完成北太平洋公海的秋刀魚漁場海水與漁獲取樣,完成分析後將公開在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另目前每日預報已納入第2批排放的日本源頭資訊,綜合評估排放至今擴散影響。核安會指出,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增設「跨部會輻射監測整合儀表板」、「一周擴散預報概述」及「排放資訊即時看」,提供最新監測動態資訊,並與農業部、衛福部、海委會持續嚴密監控,對漁產、日本進口食品、海水及環境生態樣品取樣檢測,迄今均無輻射異常。
日本啟動第2批福島廢水排放「釋出7800公噸」 時間點曝光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在8月24日首次釋放核廢水,約7800公噸的含氚廢水,已經排放完成,至今已經1個多月。日方決定在下個月進行第2批排放,時間點也確定了。據《福島中央電視台》報導,關於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後的廢水排入海洋問題,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定於10月5日開始進行第2批排放。排放計畫本年度分4次進行,第1次是8月24日至9月11日,為期19天,約7800噸排放入海。到現在為止,周圍海水和魚類中氚濃度,並未測出超標,對釋放設備的檢查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日方決定在10月3日開始進行第2次的準備工作,並在5日開始排放廢水,計畫和第1次一樣,也是釋放7800公噸處理水。
驗出微量放射物質「仍符合規範」 日本第2波核廢水預計9月底排海
日本自8月24日起開始向外海排放福島核廢水(核處理水,ALPS)7800噸,引起全球矚目。而雖然目前第2波核廢水被檢驗出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質,但由於仍然符合政府標準,所以預計最快於9月底正式排海。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東京電力公司官網公布第2波核廢水檢驗結果,他們針對C區水槽進行分析,從中檢驗出微量的碳-14(每公升13貝克)、銫-137(每公升0.45貝克)、鈷-60及碘-129等微量放射性物質。由於日本政府所規定的排放標準,每公升水中的碳-14含量必須低於2000貝克、銫-137的含量必須低於90貝克,第2波核廢水依舊處在政府規定的安全範圍內。也因為如此,第2波核廢水預計最快於9月底、10月初進行排放。
福島首批核廢水排放近1個月 最新沿海「氚濃度」數據曝光
福島第一核電廠於8月24日首次排放核廢水,而日本環境省每周也會對周邊近海進行氚濃度監測。據悉,環境省於21日公布第4次海水採集抽樣的結果,報告顯示,11個樣本中的濃度都低於最低標準值,符合規定,與前3次的報告結果相似。環境省於9月13日至15日在核廢水出水口附近至福島第一核電廠離岸約40公里,共11個地點進行了第4次的海水採樣,以進一步分析其氚濃度。環境省也於21日公布,11個地點的氚濃度均低於標準值,沒有水質異常的現象,且也與8月27日的第1次監測、9月1日的第2次監測、9月11日的第3次監測結果相似。而環境省在每周監測後,也會立即將結果公布在其網站和社交媒體上。此前,東京電力公司於9月11日指出,從8月24日開始排放以來,設備和操作都沒有出現重大問題,海水和魚類中的氚濃度也沒有超過安全標準。環境署當時也承諾,在排放後的3個月內每周都會在半徑50公里海域內採集海水進行檢查。
傳日方水產品擴大出口 南韓政府駁斥:將毫無例外的全面禁止進口福島水產品
東京電力公司11日指出,福島第一核電廠首批7800公噸的含氚廢水已於10日排放完成,此外,在確認完處理水中放射性物質的濃度以及在檢查設備後,預計將於10月上旬開始第2輪作業。而日前也傳出,日本正準備對南韓擴大水產品出口,對此,南韓海洋水產部次長朴成訓駁斥消息,也承諾將持續全面禁止進口福島等8個縣的日本水產品。此前,據1家韓媒報導,日方正由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主導,正準備對南韓擴大水產品出口,朴成訓13日則在記者會上表示,南韓政府從未接到日方的相關提議,也承諾將持續全面禁止進口威脅到國民安全的水產品,並強調「政府將毫無例外的全面禁止進口來自福島等8個縣的水產品」。他也公布了南韓政府自8月28日起執行的「第二次民官聯合進口水產品原產地標記特別檢查」的相關結果,其中顯示有9384家單位在受檢後,有47家虛報產地,因而違反原產地標示規定。事實上,韓國政府自2013年起就已禁止進口來自日本福島縣、茨城縣、千葉縣等周邊縣區的水產品,也禁止福島縣產的稻米和菇類賣到韓國。
日本首批7800噸核廢水排放完成 東京電力公司公布第2波排放時間
東京電力公司11日指出,福島第一核電廠首批7800公噸的含氚廢水已於10日排放完成,從8月24日開始排放以來,設備和操作都沒有出現重大問題,海水和魚類中的氚濃度也沒有超過安全標準。根據《產經新聞》報導,東京電力公司11日表示,福島第一核電廠首批7800公噸的含氚廢水已於10日排放完成,也將於11日進行以淡水沖洗管道內殘留處理水的相關作業,此外,在確認完處理水中放射性物質的濃度以及在檢查設備後,預計將於10月上旬開始第2輪作業,而第2次的排放量也約為7800公噸。據東京電力公司的計劃,含氚廢水會用大量的海水稀釋至低於每公升1500貝克的濃度,為國家標準的40分之1,也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飲用水水質標準規定的每公升1萬貝克。此外,東京電力公司、環境省、水產廳和福島縣正在繼續分析,在核電站周圍收集到的海水和魚類中的氚濃度。東京電力公司也於8月31日在排海口附近收集海水,以檢測海水氚含量濃度,發現每1公升的海水僅檢測到了10貝克的氚,對此,東京電力公司也再次強調並沒有安全上的疑慮。
核廢水入海3/汙染恐持續!吃海鮮勿踩「2大地雷」 專家:半年內避開福島漁獲+「鍶-90」最糟恐永存體內
日本於8月24日開始排放含氚廢水入海,預計最快要到2051年才會排完所有的核廢水,整整28年,海洋生態將會發生什麼事?國際環保組織認為日本淨化核廢水的技術有瑕疵,將近7成的廢水都需要再處理,且不只含有氚,還包含碳-14、鍶-90和碘-129等輻射物,恐危害海洋食物鏈的根基,專家也建議未來若要吃海鮮,最好避開喝湯、魚骨,否則部分輻射物進入體內後,無法代謝恐危害健康。日本排放福島核電廢水入海,此舉引起許多國家恐慌,擔心海水中的放射物質,將造成海鮮等水產品的食安問題。日本政府表示核廢水在排放前已稀釋氚濃度在每公升1500貝克,遠低於國際標準,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為其背書,但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質疑日本淨化核廢水的「多核種除去處理系統」(Advanced LiquidProcessing System,簡稱ALPS)技術失敗,其中約70%的水需要再次處理,也認為IAEA未能調查ALPS的運作,完全忽略了每隔10天就會產生約1000立方米的高度放射性燃料殘餘物,這些殘餘物每天都在持續污染地下水。由100家海洋科學機構組成的美國國家海洋實驗室協會也強調,日本核廢水的輻射風險尚未得到充分評估,除了氚之外,其中還有碳-14、鍶-90和碘-129,對食安、人體健康的風險仍不可知。綠色和平組織認為,日本排放這些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根本就是蓄意污染海洋,放射性物質可能隨著海洋洋流傳播,並且會讓在海洋中長期遷徙的海洋生物(如浮游植物)長期攜帶,而浮游植物是所有海洋生物食物鏈的基礎,無疑是摧毀海洋生態。經過2年檢測,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認為日本核廢水安全無虞,但國際環保組織認為IAEA忽略放射性燃料殘餘物的汙染。(圖/東京電力公司提供)國立清華大學原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董傳中受訪時表示,日本政府雖然宣稱ALPS可以過濾掉氚和碳14以外的62種放射性物質,但實際上並不是百分之百徹底去除,而是將放射性濃度稀釋至符合日本法規為止,若不斷強調「氚水」等於核廢水,會讓大眾忽略其他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元素。舉例來說,核廢水中的另一個放射性物質「鍶90」,一旦進入人體後會累積在骨骼中,不容易代謝排出。董傳中說,食用福島地區的海產還是存在一定風險,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建議至少半年內先避開來自福島的漁獲。若民眾真的無法割捨日本海鮮,董傳中建議至少避免食用海鮮生物的骨頭,例如魚骨、魚頭,因為像鍶90這類型的放射性物質,比較容易累積在骨骼中。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也認為,雖然目前科學證據顯示,日本所排放含氚的核廢水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在沒有更多研究證實無害之前,民眾盡量少吃黑鮪魚、旗魚、鯊魚等魚類。一般來說,養殖魚會較為安全,但仍要避免使用大量含有抗生素或其他化學物質添加的養殖魚類,所以建議選擇合格業者較有保障。食藥署也提醒,對於嗜吃魚類的民眾,建議「多樣化選擇」飲食,例如今天吃石斑魚,明天吃鯛魚,後天吃海鱺等方式,避免長期、高頻率食用同一魚種。另外,若選擇減少食用海鮮,也可多吃豆類食物取代,同樣富含優質蛋白質。另外,由於氚為水溶性,所以最好不要喝海鮮湯或魚湯。營養師程涵宇說,氚可直接或間接誘發多種生物效應,包括DNA鏈斷裂、細胞壞死或凋亡,所以建議多吃抗氧化食物來修復DNA損傷,包括藍莓、葡萄等富含多酚的食物,或柑橘沙拉這類維生素E、維生素C的組合,既能有效保護細胞膜,又能增強細胞的抗輻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