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思德
」 糖尿病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發起「健康鐵人5遠3」籲民眾遠離代謝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19歲以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34.6%,且7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達58.8% 。愈來愈多研究證實,代謝症候群有如萬病淵藪,不只三高慢性病更會提高罹癌及失智症風險!為此,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邀集中央健康保險署、國民健康署一起宣導代謝症候群並發起「健康鐵人 5 遠 3」網路活動(https://89day.1000-love.org.tw/healthy80-90/),並邀請到透明系女孩韓菲與星爸王中平共同擔任健康大使,力邀全民一起定期測量代謝症候群關鍵5指標,做個健康鐵人。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許惠恒表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高且逐年上升;根據研究,代謝症候群者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為無代謝症候群者的6、4、3、2倍 ,董事杜思德醫師也根據國內外文獻強調代謝症候群還會提高罹癌及失智風險。因此王中平與韓菲擔任健康大使提醒民眾務必實踐「健康鐵人 5 遠 3」,除了熟記腰圍、血壓、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此5項代謝症候群風險指標,還要自我測量腰圍、血壓,例如男性腰圍標準為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如果超標,每週至少量測1次,並控制飲食,配合運動,以求腰圍符合標準值。至於血壓,則遵循「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測量1次(共2次),每次量血壓,均測量2次取平均。如果家中無血壓機,醫療院所、7-ELEVEN千禧血壓站門市均設有血壓計可免費測量。此外,建議40歲以上成人每年至少進行1次抽血檢測血糖與血脂, 國民健康署提供滿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則每年1次,符合資格者可多加利用。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8月9日至22日推出「健康鐵人5遠3」網路活動,民眾至https://89day.1000-love.org.tw/healthy80-90/參加活動,即可抽10元7-ELEVEN購物金及100~2000元禮券、統一陽光低糖高纖豆漿、濃韻日式綠茶及烏龍茶、千禧20週年與日本SOU‧SOU獨家聯名8090數字捲尺、證件帶及健保署登山杖等超過63,000份豐富贈品。此外,統一集團各大通路也齊聚響應活動,自8月9日至8月13日止,全台7- ELEVEN、康是美、博客來、速邁樂加油站、家樂福、悠旅生活(星巴克)、聖娜、BEING sport、BEING fit、夢時代、統一時代百貨高雄店、統一時代百貨台北店、綺麗健康油、聖德科斯、21風味館、統一生機、黑貓宅急便、DUSKIN皆可領取SOU‧SOU聯名量尺與健康小卡。而喜愛SOU‧SOU的民眾更不要錯過8月26日上午10~12時於全台7-ELEVEN千禧血壓站門市舉辦的量血壓及腰圍的活動,量完只要到ibon登錄數值,前三十名就可免費獲得千禧20週年與日本SOU‧SOU獨家聯名8090數字捲尺(可做吊飾)或證件帶,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健康鐵人5遠3」網路活動:【活動一】:至「健康鐵人5遠3」活動網站,參加「健康鐵人教室」問答遊戲(共3題),共有3次作答機會,3題皆正確回答獲得一次抽獎機會獎項為:濃韻日式綠茶及烏龍茶、統一陽光低糖高纖豆漿、10元7-ELEVEN購物金。【活動二】:健康鐵人存摺:先量好腰圍及準備111年或112年健檢報告,使用健保署「健保快易通| 健康存摺」APP,至代謝症候群專區填寫指標數值,填腰圍即可抽獎,獎項為:統一超商禮券1000元、500元、200元、100元、統一陽光低糖高纖豆漿、10元7-ELEVEN購物金;挑戰5項代謝症候群指標全填可再加碼抽,獎項為:統一超商禮券2,000元、健保署登山杖、SOU‧SOU獨家聯名8090數字捲尺。【活動三】:健康鐵人占卜:先量好腰圍及準備111年或112年健檢報告,至國健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填寫腰圍、血壓等檢測數值,計算慢性病風險,截圖完成畫面上傳至「健康鐵人5遠3」網路平台,即可抽獎。獎項為:統一陽光低糖高纖豆漿、SOU‧SOU獨家聯名8090數字證件帶。
罹患糖尿病11年!龍劭華昏倒猝逝 醫警告糖友:恐與「傷心」有關
金鐘視帝龍劭華,昨天晚間驚傳在高雄昏倒,送醫搶救無效,享壽68歲。龍劭華離開的突然,死訊震驚各界。但攤開龍劭華的健康狀態歷程,他曾對外分享過,自己於2009年確診糖尿病,過去這幾年來,雖然有服藥,但卻很少定期回診檢測血糖。醫師指出,65歲以上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風險會更高,很容易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若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心肌梗塞機率比正常人高3到5倍,必須非常小心。龍邵華是在昨晚7點25分被劇組的友人發現昏倒在房間,送到阮綜合醫院急救,但他到院時,早已無呼吸心跳,呈到院前死亡狀態,但醫師仍全力急救,不過還是在晚間8時許,宣告不治死亡,令演藝圈與粉絲非常震驚不捨。據《蘋果新聞網》報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受訪時表示,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還得注意血壓、膽固醇等問題。血糖若控制不好,容易導致動脈硬化,當動脈出現硬化,就容易導致血管栓塞。臨床發現,與糖尿病相關最大的死亡原因,就是心血管疾病;尤其65歲以上糖尿病人,像是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等大血管病變風險會更高,一旦冠狀動脈疾病發作時,死亡率高達3成以上,有約半數病人還來不及送醫,就不幸死亡。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沈峰志也表示,糖尿病患發生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三至五倍,臨床統計,約有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是死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併發症,比例並不低。
肥胖是重症關鍵!研究證實:腰圍過大染疫機率高 還影響疫苗效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新增4例死亡個案,全都擁有慢性病史,事實上,回顧過去的染疫死亡個案,也多具三高慢性病史,更有國外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體內脂肪多寡,和疾病嚴重程度相關,肥胖者不但罹患新冠肺炎機率較高,重症機率也會大幅提升,體內的慢性發炎反應甚至可能影響疫苗效用。千禧之愛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表示,從2020年至2021年間的國際醫學期刊文獻索引摘要資料庫搜尋結果來看,有6千多篇研究是關於新冠肺炎,與三高慢性病前期的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關聯性,包括腰圍過大之內臟脂肪、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其中又以血糖、肥胖指數和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最高度相關。根據國外研究與統計,肥胖者不但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較高,重症和不良預後機率也會大幅提升,且現在許多肥胖人口較高的國家,疫情嚴重程度和死亡率也較高,顯示肥胖確實為疫情傳染關鍵。另相較於BMI身體質量指數,內臟脂肪囤積之腰圍大小和肺炎嚴重程度較具相關性,研究發現腰圍超標之患者,肺部組織受損程度明顯高於腰圍正常者。研究證實,肥胖者接種疫苗後容易效用不如預期。(示意圖/王永泰拍攝)不僅如此,國外研究也發現,腰圍過大的人接種新冠疫苗後,身體內的抗體濃度會較腰圍正常者低,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杜思德醫師表示,疫苗的作用必須透過免疫細胞做出反應,但是代謝症候群患者因為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巨噬細胞、T細胞和B細胞等免疫細胞的反應、活性降低,將會導致疫苗接種後反應不如預期。蔡克嵩呼籲,台灣45歲以上人口半數以上有腰圍過大、過重、肥胖等問題,建議透過多從事中度有氧運動,如健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抵抗慢性發炎反應,飲食則以低油、低糖、低鹽和高纖為主,控制好三高指數。
每3分鐘1人罹糖尿病 年輕人比例激增令人震驚
56歲的涂女士有糖尿病家族病史,3年前因手臂痠痛就醫,意外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從此開始每天一顆降血糖藥物的生活。沒想到,規律服藥,血糖卻仍控制不佳,今年5月膝蓋痛到無法行走,影響爬山興趣,再次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大失控。幸好,涂女士後來在醫師建議下接受針劑腸泌素治療,短短3個月就讓糖化血色素指數從9%降至6.3%,不僅改善血糖,體重減輕,並且在搭配復健下,恢復每天可以走1個小時、約1萬步的健康自在生活。猜猜台灣的「糖尿病時鐘」有多快?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根據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資料,國內每年約新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相當於每3分鐘就有1人新確診,糖尿病儼然已成為新一代的國病。若進一步分析,可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是糖尿病的最好發族群,平均每2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除了患者「高齡化」之外,國內糖尿病也因患者年輕化而面臨「病齡長期化」的問題。研究資料顯示,台灣第二型糖尿病的年輕族群新確診者變多,以40-64歲患者占比59%為最高。而且,可能受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和精緻化飲食等影響,近年20-40歲年輕族群確診糖尿病的比率也快速上升,令人震驚。糖尿病不單純只是糖尿病,還會侵犯身體的大血管和小血管,提高併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心臟衰竭的風險。因此,國內外糖尿病管理專家一致認為,正確的糖尿病控制,除了讓飯前血糖、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都達標之外,也要早期控制三高,以降低心血管共病的風險。杜思德理事長表示,要達到理想的控糖目標,健康生活形態的飲食和運動絕對不能少,適當的藥物治療則可發揮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臨床使用的抗糖尿病藥物眾多,各有不同的機轉,像是磺醯尿素類藥物(Sulfonylurea)能促進胰島素分泌,雙胍類藥物(Biguanide)能避免血糖高時繼續釋放肝醣、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第2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類藥品(SGLT2 inhibitor)能促進腎臟排出糖份 3 。其中腸泌素(GLP-1 RAs),研究證實可幫助8成病友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共病風險,有助減輕體重,因此被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列為控糖達標的好幫手,建議合併心血管疾病者優先使用。家庭醫學科醫師陳宏麟是前述涂女士的主治醫師。他也提到,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不佳。WHO資料顯示,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近5成未達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目標,因此併發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且高達9成體重過重或肥胖。而腸泌素則可透過4種不同機轉,幫助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糖達標,並且做好體重管理。陳宏麟醫師解釋,腸泌素的4大機轉,包括:(一)作用於肝臟,可降低肝臟葡萄糖新生,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二)作用於胃,延緩胃排空速度,減少飢餓感;(三)作用於胰臟,在人體需要胰島素時分泌較多胰島素,需要量較少時減少分泌,避免低血糖;(四)作用於中樞神經,抑制大腦的食慾中樞,產生飽足感,避免飲食過量。糖尿病對人體的危害大,杜思德理事長與陳宏麟醫師共同呼籲,患者務必做好血糖管理,其中有體重困擾的第二型糖尿病病友與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留意。如果本身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可優先考慮使用腸泌素。另外,腸泌素有不同選擇,包括健保給付的新藥在內,已有每週1次、每天1次和每天2次等多種的不同選擇,建議病友與醫師充分討論,找出個人的最佳控糖之道,翻轉血糖人生。
33歲全職媽媽累癱了 原來竟是早餐出問題
糖尿病又被稱作萬病之源,若管理不佳將提升心血管病變、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風險。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解釋,血糖的劇烈波動除了與併發症風險相關外,近年醫學研究更指出,急性和慢性的血糖劇烈波動等都將導致「糖尿病疲勞」產生,而疲勞也與發炎、情緒低下、體力相關,恐造成糖尿病患者全身無力、容易疲憊或睡都睡不飽等現象,使糖尿病患者無心力落實糖尿病管理,生理與心理的交互影響下產生惡性循環、加深糖尿病管理難度。根據2020糖尿病疲勞大調查顯示,有超過8成糖友因疲勞而影響工作、運動、或社交狀況,杜理事長提醒:「一旦出現糖尿病疲勞症狀,例如無法透過睡眠緩解疲勞、情緒低落、記憶力下降或全身無力等,千萬不能輕忽,及早落實適當『醣』量、血糖平『穩』、兼『顧』運動的醣穩顧原則,更有助擺脫糖尿病疲勞症候群。」由調查顯示,曾出現疲勞症狀的糖友中,9成以上都有吃早餐習慣,常選的中西式早餐有三明治、麵包、土司、飯糰、米粉湯等,多屬精緻、高醣量的食物型態。在飲品調查中則發現最常選擇奶茶,劉香蘭營養師點出:「一般早餐店的奶茶,不只含糖量高(約30公克/330c.c.),所用的奶精粉含反式脂肪,更不利身體健康。」劉香蘭提醒:「一日之計在於晨,除營養要豐富外,早晨更是血糖管理的關鍵點,要注意醣量控制來讓血糖平穩。」一位33歲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退役空姐,除全職媽媽的家務、採買、照料家人等工作外,也積極到大學進修。但最近常感到疲勞難以緩解,甚至造成無力持家、學習表現不好的狀況。經檢查後發現,雖固定回診、規律服藥,但由於生活忙碌、經常購買現成的高澱粉早餐組合,造成血糖波動劇烈因而產生疲勞。調查中也發現9成病友早餐是購買現成的,劉香蘭營養師叮嚀:「現代人忙碌,外食比例高,飲食份量不易控制;糖尿病專用營養品為均衡營養、低升糖指數且熱量控制的產品,可以幫助飲食控制,可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後搭配使用。」黃彗倫醫師說明:「根據國際臨床實驗結果顯示7,早餐搭配糖尿病專用營養品,並配合生活型態介入能顯著改善血糖變異度相關評估項目,且愈早接受醫學營養介入,糖化血色素改善幅度越大。」在接受醫師與營養師建議後,33歲退役空姐調整早餐,並搭配糖尿病專用營養品做輔助,數周後回診測試發現,餐前餐後血糖雙達標!疲倦症狀明顯改善,不再苦惱無力顧好家庭、以及完成進修理想。
糖尿病控制好 共同照護網功不可沒
調查顯示,糖尿病血糖達標率大幅提升,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表示:「台灣糖尿病患者治療成效在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與衛教推廣等多方面支持下大幅成長,完善的醫療制度與衛教系統功不可沒!」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1996年起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醫事人員認證基準,組成跨專業團隊,透過專業的醫師、護理人員、營養師、藥師組成的團隊提供糖友共同照護,並於2001年起配合「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政策全面實施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以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至今,全台已有22縣市推行,糖尿病標準化死亡率亦從2002年至2018年整體下降42%。截至2018年,已有高達10,808名醫事人員通過專業認證,同時,糖尿病衛教學會亦訓練超過5,285位衛教師通過認證,使台灣在糖尿病的專業照護資源上領先亞洲。此外,於糖尿病健促機構就醫的病人,加入「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醫療支付服務」比率亦逐年上升,2018年度已達62%,各層級醫療院所中,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的照護比率皆超過五成,顯示在學會及各單位積極推行下,已有效改善治療缺口。
糖尿病控制3指標 達標率提升6成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今(22)日公佈台灣最新的糖尿病ABC品管調查結果,針對5,855名糖尿病患的糖化血色素(A1C)、血壓(Blood Pressure)及膽固醇(Cholesterol)等ABC三大指標及糖尿病併發症等進行調查。該項調查曾分別於2002、2006及2011年執行,而依據2018年最新數據,台灣糖尿病患的ABC總達標率達12.9%,相較於2011年總達標率大幅提升近六成。且自2002年至今,除了ABC總達標率呈現持續成長趨勢,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如「大血管病變」的冠心病、中風或「小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腎病變、足部潰瘍等發生率亦皆有顯著改善,顯見ABC三指標的同步達成,有助於降低併發症發生風險。糖尿病患合併併發症風險高,可能罹患心肌梗塞、截肢與失明等疾病,甚或提高死亡率,儼然成為影響糖尿病患治療成效的一大殺手!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呼籲,「有效管理糖尿病,掌握糖尿病ABC是關鍵!」根據研究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若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症狀,引發大、小血管與神經病變併發症的機率大幅提升。因此,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自2002年提出「糖尿病ABC護心運動」,呼籲應掌握糖尿病ABC三項指標,以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包括「A1C(糖化血紅素)應控制在7%以下」、「Blood Pressure(血壓)應低於130/80mmHg」,與「Cholesterol(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應低於100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