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貞
」愛的悄悄話2/遭劣師霸凌恐「終身無法說話」 手語成聽障女孩與母親愛的秘密
陳博文牧師在30年前成立平安基金會關懷中心,並推動手語課程,幫助聽障者,高雄的小孟和小潔母女就是受惠者。原本遭語療師言語恐嚇霸凌的小潔,被醫生判定恐終身不能說話,小孟帶著女兒去上手語課程,不僅讓小潔找回和人相處的自信,小孟也學手語,至今上到高階班,手語成為母女倆之間「愛的秘密」。小孟(化名)8年前生下女兒,先生滿心歡喜迎來「上輩子的情人」,第3天夫婦倆帶著女兒出院返家坐月子,途經一場廟會遶境活動,當時車外鞭炮聲震耳欲聾,孩子卻睡得出奇安穩;返家後,住處鄰居正在整修建物,工地敲敲打打的聲響,一樣吵不醒小潔,當時夫婦還心想「孩子可以睡得這麼安穩,以後應該會很好帶」。後來小孟帶著女兒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檢」,沒想到小潔罹患「先天聽神經細小症」,證實女兒是聽損兒,婆婆卻無法接受,還將一切罪責歸咎是小孟「上輩子做了壞事,才生出這種女兒」,導致婆媳關係決裂,小孟則以照顧生病母親為名,帶著女兒回到娘家生活。小孟和丈夫後來花13萬多元買了一副人工電子耳給小潔,並帶她上語療課,小潔學習進展緩慢,直到2歲時才學會叫「爸爸媽媽」,原本開心上課的小潔,因語療中心換老師,新進老師言語恐嚇霸凌,導致小潔心靈受創,不僅不願上課,還連2個月不肯說一句話,醫生甚至宣告小潔「因過度害怕」,有80%的機率終身無法說話。小孟為讓小潔開口說話,找到專門學手語的平安基金會身心障礙關懷中心,才讓小潔逐漸打開心門,靠著學手語找回和人相處的自信。小孟因看不懂小潔比的手語,缺乏和女兒溝通機會,因此她也報名學手語,如今已上到高階班;小孟說,「學手語後,母女感情更加親密,母女倆若有事想溝通卻不想讓丈夫知道,彼此會用手語表達,成了母女之間的悄悄話」。多重障礙學童小倫在關懷中心在手語特教師李雅貞和姑姑的協助下,以手語和字卡學習認識這個世界。(圖/宋岱融攝)
愛的悄悄話3/先吃下去再學怎麼比 聽障生用手語說出「酸甜苦辣」
高雄8歲的小倫是個多重障礙男童,靠著手語克服學習障礙,手語特教師為了幫他建立手語詞彙,讓小倫了解什麼是「酸甜苦辣」,以及顏色如何用手語表達,先請小倫嚐各式食物口味,再比出手語關鍵字,並用字卡教導顏色如何用手語表達,讓小倫能徹底理解手語世界的無聲語言。今年8歲的小倫(化名),有個雙胞胎弟弟,小倫父母親離婚後,由單親父打零工維生,就讀國小特殊班的他,儘管身體有多重障礙,仍熱愛學習,由姑姑推著嬰兒車帶他一起上手語課。 小倫的手語特教師林雅貞用字卡教小倫如何用手語「說」出顏色,嚐各式食物口味,再比出手語關鍵字,讓小倫了解什麼是「酸甜苦辣」,藉機幫小倫建立手語辭彙,只見小倫上課不時展露微笑,開心的學習。小倫上課時,也在旁學習簡單手語的姑姑向本刊表示,小倫在上課前,因無法確切表達,很容易發脾氣,但上手語課之後,情緒較穩定,開心也全寫在臉上,「只要對孩子有幫助,我們都願意配合」。平安基金會關懷中心副主任吳秀鶴說,目前該中心學手語的孩童約有10位,採「一對一教學」,另有70名成年人團體開課,有些成員日後想當手語老師,也有人為了興趣來學習。吳秀鶴點出聽損兒的學習困境,她說,因「聽障」是看不見的障礙,不少人認為聽障的人好手好腳,比其他身障者容易找工作,但殊不知,一般人在職場遇到的工作壓力之一就是「人際關係」,良好的溝通就是靠「語言」,如何改善聽障者溝通障礙就是口語和手語並學,期盼政府能將手語納入補助項目,讓手語老師能有更多經費,將愛的語言傳承下去。平安基金會身心障礙關懷中心創辦人陳博文牧師關懷聽損者家庭,成立手語課程,造福聽損者。(圖/翻攝平安基金會身心障礙關懷中心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