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賢
」 李思賢 血糖 高端疫苗 醫師 糖尿病抹茶營養成分遠高於綠茶 醫提醒:加「這2物」抵銷益處
抹茶和綠茶都是同種茶樹,事實上卻差很大?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抹茶的營養成分遠高於一般綠茶,可以說是綠茶中最營養豐富的一種」,喝抹茶時也要避免糖或牛奶,以免抵銷抹茶的健康益處。李思賢在臉書發文,「抹茶和綠茶雖然都來自同一種茶樹,但製作方式和飲用方式讓它們有著明顯的差異。簡單來說,綠茶是用熱水沖泡茶葉,喝的是茶水,而抹茶則是將整片茶葉磨成粉末後直接飲用。因此,抹茶的營養成分遠高於一般綠茶,可以說是綠茶中最營養豐富的一種。」李思賢說,抹茶富營養素豐富,尤其有兒茶素(Catechins)、茶胺酸(L-theanine)的含量很高,「以200毫升的茶飲為例,抹茶中的兒茶素含量高達200毫克,而綠茶僅有74毫克。茶胺酸更是抹茶的亮點,含量高達28.5毫克,是綠茶的10倍以上。雖然抹茶的咖啡因(Caffeine)含量也較高,每杯(約64毫克)幾乎是綠茶的兩倍,但茶胺酸能有效平衡咖啡因對神經系統的刺激,提供溫和且持久的提神效果。這使抹茶成為許多需要專注或放鬆心情時的理想選擇。」李思賢指出,「抹茶富含強效抗氧化劑,尤其是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這種成分被證實能減少體內發炎、幫助維持血管健康並促進細胞修復。研究顯示,抹茶的抗氧化劑含量比一般綠茶高出10倍以上。」李思賢說,「抹茶中的茶胺酸不僅能提升專注力,還能帶來放鬆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僧侶在冥想前常飲用抹茶,以幫助集中精神。對於日常生活,抹茶還能幫助改善情緒、提升記憶力和專注力,是現代人緩解壓力的好夥伴。」李思賢建議,「抹茶含有較高的咖啡因和其他活性物質,建議每日飲用量不超過兩杯(約400毫升),以避免過量攝取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例如心悸或睡眠品質下降。如果咖啡因會影響你的睡眠品質,建議下午兩點以前飲用完畢。此外,由於抹茶茶葉可能吸收來自土壤的污染物,如重金屬(Heavy metals)和農藥(Pesticides),選擇有機抹茶能有效降低風險。」李思賢提醒,「喝抹茶時,建議避免加入糖或牛奶,以免抵銷抹茶本身的健康益處。如果偏愛牛奶的香氣,不妨選擇椰奶作為替代,更加健康且不影響抹茶的益處。」
長期依賴胃藥恐罹癌! 醫教「3招」改善胃食道逆流
胃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許多人會依賴胃藥或止痛藥緩解胃痛。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可能帶來多重健康風險,反而加重身體負擔。他強調,真正改善胃痛及胃食道逆流的關鍵在於調整生活與飲食習慣,如少喝酒抽菸、多運動、減重等。李思賢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不少人認為胃酸過多是導致胃痛與胃食道逆流的主因,但胃酸其實是人體消化與防禦系統的重要角色,負責分解食物、吸收營養,還有殺菌的功能,幫助我們對抗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多數器官功能會逐漸退化,胃酸分泌亦可能減少。李思賢指出,許多胃痛與胃食道逆流的案例其實源於胃酸分泌不足。他解釋,胃酸分泌不足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影響碘、甜菜鹼、鋅和維生素B群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骨質疏鬆、免疫力下降,甚至提高胃癌風險。有研究指出,6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30%患有萎縮性胃炎,胃酸幾乎無法分泌。胃酸不足還可能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干擾消化功能,出現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還可能在糞便中發現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李思賢提醒,常用的胃藥酸阻滯劑(如質子泵抑制劑,PPIs)雖然短期能緩解症狀,但長期依賴可能會引發貧血、維生素B12缺乏、胃內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甚至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胃酸不足還可能導致胃內食物長時間停滯,發酵後產生酸氣,加重胃食道逆流,讓人感覺喉嚨「酸酸的」。至於如何改善胃酸逆流的症狀,李思賢建議用以下方法改善:1.調整飲食:調整飲食與習慣:避免可能引發敏感的食物,尤其是睡前不要吃大餐。同時,嘗試抗發炎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VLCD),這對緩解胃食道逆流非常有幫助。減少飲酒、吸煙,並避免過量攝取會放鬆食道括約肌的物質(如咖啡因和巧克力)。對於一些人來說,添加少量蘋果醋(無糖,稀釋20倍)有助於改善消化。2.支持消化功能:可以考慮補充鹽酸(HCL)、甜菜鹼和消化酶,幫助胃部有效分解食物;鋅(如鋅胺基酸螯合物)和益生菌則有助於修復消化道健康。此外,像洋甘菊茶、生薑和鎂這類天然補充品也能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3.生活方式調整:減重(如果有輕中度肥胖)、增加日常運動,並在睡覺時將床頭稍微抬高,都可以有效減少夜間胃酸逆流的情況。胃藥主要用來解決急性問題。李思賢呼籲,要改善胃痛和胃食道逆流,應從根本改變生活習慣,維持健康的消化功能,才是長遠之道。
年紀增長身上出現「老人味」? 醫曝主因:喝綠茶可改善
許多人隨著年紀增長,身上會出現所謂「老人味」的情況,對此,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解釋,因為人的皮膚會分泌油脂,年過40歲以後,身體分泌對抗油脂氧化的物質會越來少,就會產生俗稱老人味的氣味。如要減少老人味,可多攝取維生素C、維生素D、多酚和硫辛酸的食物,喝綠茶就是一個最佳選擇,喝1杯就能有效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自己的Facebook粉絲專業「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中發文,表示民眾俗稱的老人味,是皮膚分泌了一種叫做「Omega-7油脂」的東西,在被氧化後產生「2-壬烯醛(2-Nonenal)」。這種氣味聞起來有點像油膩的油耗味,只會在特定的人的身上出現。李思賢指出,因為皮膚天生就會分泌油脂,來保護皮膚、隔絕外界的傷害,這些油脂在氧化的時候,會有抗氧化物質跳出來「對抗」氧化反應。不過當年紀增長到了40歲左右,身體裡分泌的抗氧化物質越來越少,加上皮脂分泌的組成也會改變,就會慢慢出現老人味的情況。這些老人味主要集中在皮脂分泌旺盛、但不容易清潔乾淨的地方,像是頭皮、耳朵後面、腋下、胸口、背部和後頸。且因為2-壬烯醛是一種脂溶性物質,光靠水分沖洗不掉,即使用肥皂也未必能完全清除,還有可能使皮膚變乾,破壞皮膚屏障。因此,李思賢透露,若是想要減少老人味,可以多補充抗氧化劑,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D、多酚和硫辛酸。像是綠茶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喝1杯能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另外,規律運動、蒸氣浴或者去桑拿,也可以幫助排出皮脂腺裡累積的老舊分泌物,讓2-壬烯醛的累積減少。如果最後還是覺得氣味不好接受,也可以考慮用一些天然精油來遮蓋,比如茶樹精油、迷迭香精油或者薄荷精油,這些精油除了氣味清新,還有抗菌、抗氧化的效果。最後,李思賢也提醒「老人味」不是因為衛生習慣不好,而是老化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所以我們真的不應該因為有人身上有這種味道,就對他們投以異樣的眼光。每個人都會老,我們遲早也會面對這樣的問題,與其排斥,不如用科學的方法去理解它、改善它,這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他吃「這種健康蔬菜」竟害關節炎發作! 醫示警:6種人小心食用
番茄、茄子等茄科植物,因為含有大量維生素、纖維以及抗氧化物,是廣受歡迎的健康蔬果。不過醫師指出,其中的茄鹼會讓少部分的食用者出現不適症狀。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就表示,曾遇一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長期服用薑黃、維生素D,本可控制疼痛,但某次因吃進大量的茄子,竟導致關節炎症狀嚴重發作。江守山在健康節目中表示,他曾經在門診時遇過一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長期藉由攝取維生素D、薑黃,3年來均能控制避免關節炎發作。但某次該名患者看診時表示,他突然關節炎發作,劇烈疼痛「痛到筷子都沒辦法拿!」江守山表示,他詢問男子的飲食情況後得知,男子在市場看見口感軟嫩、顏色鮮豔的茄子,買回家後大量食用。「這讓我想起,有動物實驗發現,茄子、番茄、馬鈴薯等茄科植物會加劇關節炎症狀。」江守山醫師解釋,因茄科植物含有龍葵鹼(Solanine,又稱茄鹼),會加劇原本易有「關節炎」體質者的疼痛症狀。因此他請患者暫停時用茄科、番茄等食物,更叮囑患者若要吃馬鈴薯,務必要削皮並煮熟才能食用。之後,患者回診時表示,關節疼痛症狀已消除,未再發作。江守山提醒,茄科植物含有植化素,有益人體健康,但可能對於總人口數中的1%者產生促發關節炎疼痛的因子,這類人務必謹慎食用。此外,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曾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茄科植物如番茄、馬鈴薯、茄子、青椒、甜椒等,都是食用起來十分健康的蔬果,但是其中含的茄鹼會讓部分族群有不適的症狀,因此建議有以下症狀的朋友「暫時避開茄科植物」。一、濕疹。二、蕁麻疹。三、呼吸道症狀。四、關節炎。五、自體免疫疾病。六、腸炎。
抗衰老、防止癌細胞轉移 醫曝茄紅素「4大健康益處」
隨著科學對健康益處的深入研究,茄紅素的神奇功效逐漸被揭示。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茄紅素能幫助我們對抗衰老、減少炎症,以及預防各種慢性疾病。同時他也列出,4個茄紅素的主要健康益處。李思賢在臉書《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指出,茄紅素(Lycopene)是一種重要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色素,擁有多種生理功能和潛在的健康益處,它以全反式(all-trans)茄紅素的形式最為常見,並因其獨特的結構和特性受到食品、營養和醫學領域的廣泛關注,不僅僅是一種天然色素,茄紅素還被認為具備強大的健康作用。茄紅素的主要健康益處包含:1.抗氧化作用茄紅素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能清除自由基,減少蛋白質、脂質和DNA的氧化損傷,從而降低氧化反應帶來的負面影響。2.心血管健康茄紅素有助於降低心肌梗塞風險,幫助降血壓,預防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的氧化,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3.抗癌作用高濃度的血液茄紅素與前列腺癌、肺癌、子宮癌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風險的降低有關。茄紅素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誘導癌細胞凋亡,並防止癌細胞的轉移。4.其他潛在的健康益處茄紅素可能還具備神經保護、肝臟保護、骨骼健康、皮膚護理和抗糖尿病的作用。此外,李思賢也提到,茄紅素是脂溶性物質,因此與脂肪一同攝取能更好地被吸收,相較於其他類胡蘿蔔素,茄紅素的熱穩定性更佳,加熱反而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而富含茄紅素的食物包含番茄及其製品(如番茄醬、番茄汁,是茄紅素的最佳來源)、西瓜、紅葡萄柚、紅甜椒、紅番石榴。
伊甸基金會早療中心疑爆虐童 市府 :若涉兒虐最高開罰60萬
嘉義市政府委託經營的伊甸基金會身障早療中心,近日疑似爆出虐童案件。家長指控有1名女教保員對6歲女童不當管教,致女童臉部及手部紅腫,基金會彰雲嘉區長洪宏錡表示,教保員管教有疏失,已調離現職、懲處,此案已由嘉義市政府、司法調查中。嘉義市府則表示,26日外聘委員將審議是否涉及兒少權法,若有違法情節可裁罰6萬至60萬元。葉姓家長指述,6歲孫女因發展遲緩到伊甸基金會嘉義早療中心接受早療教育,8月19日下午他去接孫女,孫女早上未戴口罩、下午卻戴口罩,他察看發現孫女臉紅腫、手也紅腫,追問孫女,孫女才說被老師捏臉。葉姓家長表示,他當時跟該中心反映,中心教保員卻說是「當時是擔心女童吃蘋果時噎到,才對其臉部進行『按摩』」,他再三要求調閱該中心的監視器,才發現教保人員對孫女捏臉、扭手,後來他帶孫女驗傷、到派出所報案提告。伊甸基金會則回應,事發後已第一時間啟動調查,確認教保員在服務時確實有疏失,已通報嘉義市社會處。該教保員目前已被調離現場,並依相關工作管理規則進行處分。伊甸基金會還表示,期間多次與家屬協商,遺憾的是雙方無法達成共識,目前全案已進入司法程序,該名教保員正配合檢警偵查。基金會彰雲嘉區長洪宏錡表示,該名教保員有10多年經驗,有耐心愛心,平時受家長肯定,但此案中為女童口腔按摩、訓練疼痛刺激反應,力道拿捏失當,確有疏失,已懲處、調離現職,曾幾次與家長調解未達成共識,等候司法、嘉義市政府調查。伊甸基金會進一步指出,對於女童受傷一事感到極度不捨,並已加強對全體教保員的再教育,導入外部督導資源,確保第一線工作人員提升專業能力。基金會承諾,未來將更加警惕和謹慎,避免類似的憾事再度發生,讓孩子們在安全、安心的環境中成長。嘉義市府社會處長李思賢表示,獲通報此案時就派員訪查,蒐集案發當時及案發前1個月監視器影像、家長及教保員各自陳述意見等資料,26日由外聘委員專家學者審議,評斷教保員、機構是否涉及違反兒少權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若經查證有違反上述法規,教保員依兒少權法第49條可裁罰6萬至60萬元罰鍰,機構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可裁罰6萬至30萬元罰鍰。
久坐會早死!醫曝恐怖傷害:運動也難抵消
現代上班族因為工作需要常常有久坐的壞習慣。然而,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卻示警,久坐對健康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除了會進一步引發肥胖、胰島素阻抗,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還面臨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甚至加速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發展。而且即便久坐後進行大量運動,仍難以完全抵銷其傷害,因此要有效應對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應該從生活方式的多方面進行調整。醫師李思賢昨(19日)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發文表示,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很多人習慣一次坐下來就將手邊的工作或任務完成才起身,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並且在下班後會集中安排一段時間進行運動,試圖彌補一天久坐的時間。他們相信,這種「先工作再運動」的方式,不僅可以完成工作,還能保持健康,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然而研究顯示,這種做法或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有效,尤其是對於長期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而言。李思賢也援引2016年由Ulf Ekelund及其團隊發表的一項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登載於《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這篇研究探討了長期久坐對死亡率的影響,並分析運動是否能抵消久坐帶來的風險。這項研究規模龐大,統合了來自16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數據,涵蓋超過100萬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參與者,並追蹤了他們長達2至18年不等的健康狀況。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長時間久坐與早逝的關聯,並檢視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是否能夠減少久坐的健康風險。李思賢解釋,這項研究使用了多個運動時間與久坐時間組合的劑量反應模型,將參與者分為4個不同的運動強度組別,從最低活動量(例如,每天少於5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到最高活動量(每天60至75分鐘的中高強度活動,如快走、慢跑或騎自行車)。研究結果顯示,長時間久坐(例如每天超過8小時)與早逝風險呈正相關。尤其是那些每天活動量不足(少於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且久坐時間長的人,面臨著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而進行大量運動的參與者(每天60至75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其久坐對健康的影響明顯減少。然而,即便是高運動量的群體,若每天久坐時間依然超過6小時,某些健康風險仍然存在。李思賢示警,久坐不動對健康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當久坐時間超過6小時以上。研究顯示,久坐會導致新陳代謝率下降,身體能量消耗減少,這會進一步引發肥胖、胰島素阻抗,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此外,長期久坐還會影響血液循環,特別是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增加心臟病風險。骨骼肌肉系統也會受到影響,長時間保持靜止姿勢容易導致肌肉僵硬、腰背疼痛等問題。最嚴重的是,久坐與慢性發炎有關,李思賢表示,這是一個潛在的促進器,會加速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發展。因此,久坐的健康風險並不僅僅是體重問題,而是全身性的負面影響。雖然這項研究指出運動可以部分抵消久坐帶來的傷害,但李思賢認為,單靠運動並不足夠,要有效應對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我們應該從生活方式的多方面進行調整,「首先,儘量避免長時間保持靜止姿勢,每隔30到60分鐘就應該起身活動幾分鐘,可以簡單地做一些伸展運動或走動。此外,將日常活動融入生活,例如使用站立式工作桌、步行或騎自行車上班、選擇樓梯而非電梯,都是有效的策略。」對於那些難以避免久坐的工作者,李思賢建議在1天中規劃固定的運動時間,並確保運動強度達到一定水準(如快走、跑步等)。最後,保持動態的生活方式,將活動分散到整天,而非集中於1天中的某個時段,這將有助於改善整體健康狀況,並減少久坐對身體的長期損害。
醫揭「1類植物油」危害遠超過糖 恐罹癌症、失智、黃斑部病變
日常食用的油種類繁多,主要可以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又進一步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家醫科李思賢提到,傳統觀念中,大家最想避開的是飽和脂肪,但實際上有一種脂肪比飽和脂肪更需要避免,那就是多元不飽和脂肪中的Omega-6脂肪酸。李思賢在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表示,常見的Omega-6脂肪酸亞油酸(Linoleic acid, LA),在體內可轉化為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如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參與炎症反應和維持細胞膜結構等生理功能。李思賢指出,生活中常見的植物油,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花生油、菜籽油和棉花籽油,都是富含Omega-6的種子油,過量的Omega-6脂肪酸會促進身體發炎,而且這些油的提取過程也並不簡單(不像橄欖油和酪梨油可以通過物理壓榨獲得),需要高溫和有機溶劑的參與,導致製作過程中產生大量氧化自由基,對粒線體造成傷害,自己習慣稱這些為「精煉植物油」,以區分健康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椰子油、酪梨油)。美國眼科醫師Chris Knobbe認為,現代飲食中高含量的精製糖和種子油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驅動因素,這些飲食成分與慢性炎症、代謝失調和氧化壓力的增加有關,進而導致多種慢性健康問題。李思賢提到,許多專家和學者甚至認為,植物油對代謝疾病的危害遠超過糖;Chris Knobbe醫師引用了一些數據,在1890年代,糖尿病的盛行率僅為0.0028%,而到了2016年,糖尿病的盛行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3%,這是一個126年間4643倍的增長,同樣,肥胖症的盛行率也從19世紀的1.2%增加到2018年的42.4%;Knobbe醫師認為,這些驚人的增幅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無關,反而與上述植物油的普及有密切關聯,從其他疾病的角度來看,增幅也相似,如癌症、黃斑部病變和失智症。李思賢直言,作為一名低醣飲食的支持者,相信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也可以治療糖尿病,關鍵在於精煉植物油的攝取,不健康的油脂會損害粒線體,導致代謝問題和各種代謝疾病,像沖繩這樣的「藍色地區」,他們的飲食中90%是紫地瓜,這顯然不符合低醣飲食的邏輯,但他們卻異常長壽,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吃了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但精煉植物油的攝取很少,讓他們的粒線體保持健康,能有效代謝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從而達到長壽。至於外食族群應該如何做,李思賢表示,外食中最大的敵人不僅僅是澱粉,還有植物油,餐廳幾乎不可能用冷壓初榨橄欖油來做唐揚雞或炒菜,外食中使用的基本都是精煉植物油,這是他這些年來認為導致代謝疾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過水可能是一個好方法,或者盡量選擇少油的健康餐廳,這樣才能把精煉植物油的攝取降到最低。
便宜貨大健康2/「雞蛋富翁」6類人不能當 15種平價蔬果補營養缺口
端午節後雞蛋買氣不佳,國內蛋價近2個月來5度調降,產地價砍到每台斤27.5元為近2年新低,超商盒裝平價蛋一盒只要47元,不少民眾當起「雞蛋富翁」拼命做各式蛋料理,專家提醒膽固醇高、心血管病史等6類人,一天最好只吃一顆蛋,專家並推薦15種營養滿滿的平價蔬果,例如金針菇具有豐富膳食纖維,一包最低只要9元,以及平價蔬菜天王地瓜葉,一大包頂多20元!蛋價創下2年來的新低紀錄,回想過去全台大缺蛋時的天價,許多消費者如今買蛋更完全無心理負擔。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雞蛋含有豐富蛋白質,有助於組織的修復、肌肉生長,而且研究證明攝取雞蛋可以顯著提高運動後肌肉蛋白質合成率,是適合一家老小經濟又營養的食物。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成年人一天以攝取2至3顆蛋為主,且建議民眾食用全蛋,尤其是蛋黃,因為其中含有維生素A、D、E,以及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對於眼睛和身體健康都有極大助益。另外應以吃熟蛋為主,因為以水煮蛋而言,其營養吸收率高達99%,遠勝於生蛋的50%,不但營養豐富,且相對更加衛生。其他如炒嫩蛋、煎蛋、蒸蛋、荷包蛋等,吸收率也都在80%以上。程涵宇解釋,水煮蛋吸收率較高原因在於蛋白質的變性,加熱過程可以減少雞蛋中存在的不同胰蛋白酶抑制劑的作用,所以溫度最高的水煮蛋吸收率最高。程涵宇提醒以下6類人最好一天吃一顆蛋為上限,包括膽固醇超標者、族性心血管病史、肥胖、脂肪肝、脂肪肝、血脂異常、天生代謝膽固醇能力不佳或合成膽固醇量偏多者。「對這些人來說,還是盡量攝取少一點膽固醇比較好!」程涵宇說。另外,程涵宇也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推薦15種平價蔬果。「地瓜葉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鉀、鈣、鐵、維生素A等營養素,營養CP值很高,其他還包括金針菇、黃豆芽、板豆腐、豆漿、豆干、雞蛋、秋刀魚、鯖魚、胡蘿蔔、地瓜、香蕉、空心菜、木瓜、鳳梨,都是非常推薦的蔬果。」地瓜葉堪稱平價蔬菜的健康天王,一次能攝取到6種營養素,CP值相當高。(圖/報系資料照)程涵宇說,上述15種蔬果大多含有豐富蛋白質、膳食纖維、EPA、DHA、鈣、鉀、鐵、維生素C,都是國人較為缺乏的營養,其中金針菇既便宜又具有豐富膳食纖維,可說是很好的配菜之一,而一大包才20元左右的地瓜葉,不但價格便宜,還能一次攝取蛋白質、高纖、高鉀、高鈣、高鐵、豐富維生素A等營養素,具有促進消化、穩定血壓、骨骼健康、增進皮膚與黏膜的健康等優點。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同樣認為各式菇類的健康益處極多,可說是「超級食物」,包括增強免疫力、抗發炎、穩定血糖、抗癌、改善腸內菌叢、預防失智、延長壽命等。「它們可能是最接近藥物的食物之一。」李思賢也建議以大火、短時間的方式烹飪菇類,因為菇類90%都是水分,如此可以避免過多水分流出和營養流失。至於最近漲價最驚人的水果,目前西瓜一台斤甚至可達40元,程涵宇則推薦木瓜、香蕉、鳳梨這些相對較為平價的水果,例如木瓜目前每台斤大約僅18元,但擁有豐富維生素C,抗氧化能力極佳,建議民眾可以多選擇這類水果品嘗。家事達人楊賢英曾分享如何吃得健康又省錢,她認為要把握3個原則。第一,購買當季盛產的蔬果,一定健康安全又便宜;第二,要妥善保存食材,例如白花椰菜可以直接冷藏,但綠花椰菜就要保持濕度,可以用紗布巾濕敷包裹冷藏,就能延長賞味期;第三,平時烹飪時可以將昂貴、便宜的食材混合使用,這樣就能降低每道菜餚的單價。
糖尿病患靠「戒2食物」一個月後大幅好轉! 胰島素也免打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有名43歲的男性糖化血色素高達14%,且同時又合併膽固醇異常的問題,到診所尋求診治後,被告知要打胰島素治療,後來他則戒掉了2類食物,在短短1個月內病況竟大幅好轉。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於日前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發文分享,一位43歲的男性在偶然的體檢下被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4%,同時又合併膽固醇異常的問題,到醫療診所尋求診治被告知一定要打胰島素,患者得知後不知所措,於是來找他尋求第二意見。李思賢表示,在經過了剛好一個月的調整,患者戒掉了加工食品和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糖化血色素從13.5%下降到9.6%,三酸甘油脂從空腹598mg/dl下降至130mg/dl,其他膽固醇數據和胰島素水平也都有改善。對此,李思賢說「所以你問我,從需要打胰島素的狀況回到不需要打,需要多久,我會說,只要夠努力,一個月就夠。」他表示,這位患者的目標是糖化血色素小於6,還有一小段路需要努力,但今年絕對能達到。李思賢坦言,「43歲開始打胰島素,絕對不會是個快樂的人生,一般人可能不了解這樣代表什麼,但是對我來說,一天看到一個這樣的案例,就足夠滿足了」。
外送餐點「血糖陷阱」多 專業醫曝:喝碗湯30分鐘血糖飆升65%
在這外送行業興盛的年代,其實許多食物雖然看似健康,但是其中卻隱藏著「血糖陷阱」,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就自曝自己曾喝了一碗市售的濃湯,結果血糖在短短30分鐘內飆升75%,遠超過飯後正常血糖值,推斷其中應該是加入了玉米澱粉或太白粉所致,提醒一些需要控制血糖的患者不得不注意。李思賢醫師日前在FB發文,內容中表示,即使減少了明顯的澱粉主食,外食還是有很多看不到的地雷陷阱,像是烤肉醬、調味料、火鍋料、丸子、勾芡等等。李思賢醫師也提到,他自己就實際測試了外送常見的地雷「濃湯」,濃湯每個人的煮法不同,所以不一定會影響血糖,但是外食常見的濃湯為了濃稠度,就會加入玉米澱粉或是太白粉。才半小時就從105上升到了174,上升幅度高達66%。李思賢醫師推斷,這碗濃湯看來是比粥更容易吸收的澱粉型式,本來沒有要測試的,猛然一看還是有點被嚇到了。不少網友在看到這篇貼文後,紛紛留言表示「外食對我來說,只有涮涮鍋比較沒有地雷」、「我好愛喝玉米濃湯,我已經很克制了,盡量不去喝」、「牛肉、豬肉乾,老人家愛吃的肉鬆魚鬆類」、「目前看起來只剩火鍋的沙茶醬還沒有真正戒掉」。
「這蔬菜」富含纖維又能降血壓 醫:對減重非常有幫助
有些人可能很討厭吃芹菜,不過,芹菜可以說是有益健康。對此,醫師表示,芹菜富含纖維,還能降發炎、血壓,還是減重聖品,她都會打成汁來喝,但也不能吃太多,因為在中醫上算是比較寒性的食材。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粉專分享,「芹菜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富含『纖維』。纖維可以增加我們的飽足感,改善血脂,餵養我們腸胃道的菌叢,對某些人來說可以改善排便狀況,但是對一些消化纖維不良的族群,可能不會有改善便秘的好處,反而還會有脹氣或是便秘更嚴重的問題。」李思賢表示,「因為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加上芹菜又是『極低熱量』的食物,對『減重』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很推薦用芹菜條沾健康的醬料(像是芝麻醬、酪梨醬、自製美乃滋)當作零食食用。」李思賢談到,芹菜還能降低發炎機率,因為有胡蘿蔔素、維他命C、E、K等,「改善發炎就可以減緩許多的慢性疾病問題。但是因為維他命K有促凝血的作用,所以如果因為心血管疾病有在服用抗凝血劑的人,就不適合吃太多芹菜。」李思賢解釋,「芹菜有『降血壓』的效果,因為其含有一種特殊的化合物叫做『phthalides』,能夠放鬆我們的血管平滑肌。芹菜也能促使一氧化氮NO生成,此外,芹菜中含有豐富的『鉀』,以及相對較低的「鈉」,鉀對於血管來說有放鬆的效果,可以平衡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高鈉」。在腎臟健康的人身上,鉀離子其實有保護腎臟降低腎臟血管壓力的功能,但是對有『腎臟病』的患者來說,高鉀的食物就有腎臟以及心血管風險,應該要避免過量攝取。」李思賢說,芹菜中有芹菜素,「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抗腫瘤、促神經生長的功效,可能會有抗癌症的潛力,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證實這個功效。」至於要怎麼吃芹菜?李思賢說,「我自己食用芹菜習慣的方法是打成汁,我自己在打芹菜汁的時候會把纖維也一起打進去,不會把纖維濾掉。儘管芹菜有上述好處,但我認為好的食物也不宜過量,畢盡芹菜在中醫屬於比較寒性的食材,吃太多也是會有消化道或是皮膚過敏等副作用的。」
午睡可助腦力恢復、提升工作效率! 醫公開小睡前多做「這1事」效果明顯
不少人都會有睡午覺的習慣,但如何在醒來時不會昏昏沈沈,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則需掌握訣竅,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要將午睡「睡得好」也是門學問,他也分享了在小睡前的多種好習慣,其中因為咖啡因的作用時間為20至45分鐘,所以在睡午覺前喝咖啡,剛好可以在睡醒時讓腦袋保持清楚。李思賢在臉書發文指出,睡眠分成「淺眠的N1和N2」和「深眠的N3」3個階段,注意在睡午覺時,應維持在N1和N2的淺眠階段,盡量不要進到N3的階段,因為進入到N3腦中的腺苷adenosine會增加,睡醒的時候會昏昏沈沈的,避免進入N3的方法則為讓午睡的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至於想要補眠或是增加工作的效率,睡眠的時間則最好能夠涵蓋一整個睡眠週期,也就是90分鐘,雖然這對大部分的上班族而言不太可能,但即使有少量的補眠,也是能夠稍微改善記憶力和緩解一整個早上的疲勞感。李思賢也提醒民眾,如果常常想要午睡,可能要注意午餐吃了哪些東西,因為不只是高GI食物,速食油炸物也會傷害我們的粒腺體,讓人想睡覺。他說,在睡午覺前喝咖啡,或許聽起來很矛盾,但是因為咖啡因要作用需要20至45分鐘,這剛好可以在你睡醒時讓腦袋保持清楚,另外,戴個眼罩和耳塞也有額外幫助。
食物順序是穩定血糖關鍵? 醫:先吃「這個」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吃不同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同,他去吃到飽,先吃2盤青菜,再吃很多披薩、義大利麵等精緻澱粉,血糖一路都是92mg/dL沒波動,「先吃纖維,穩定血糖效果非常出色。」李思賢在臉書發文說,他去吃速食吃到飽,想試看看血糖機,「在吃飯的開頭先吃一些蔬菜,纖維對於血糖有卓越的緩衝效果」,開場他先吃2盤青菜,之後吃了披薩、義大利麵、燉飯等,還有很久沒吃的酥皮濃湯,「在鹹食結束之後,又吃了一大盤甜點,這盤甜點是我和思太一起吃的,最後最後又嗑了一隻巧克力甜筒冰淇淋,才結束這一餐。」李思賢強調,「這原理其實一點都不複雜,因為相較於一開始直接丟糖類給身體,先給身體一些纖維(蛋白質、脂肪也有效果),糖類就不會直接被人體快速吸收,而是排隊進入腸道循環中,影響血糖的上升也就比較緩和」李思賢說,「血糖從開始的92,就一路沒有波動,如果你要說3個半小時後的110是波峰也行,但我認為意義不大。這應該是我從實驗初期到現在最讓我感動的結果,代表我的觀察大致上是對的,也代表我們不必放棄生活中的所有甜蜜美食,只要我們懂得怎麼吃」李思賢也強調,「這個實驗不是說我們可以吃那麼多精製加工食品和甜點,而是指我們可以改變少一點,健康多一點。」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那天吃吃到飽,也是先一大盤沙拉後生魚片海鮮,最後甜點哈根大使豆花烤布蕾,血糖波動一樣很小,真的差蠻多」、「沒想到只要吃對順序對血糖影響這麼小」、「年紀大的長者適合先吃蛋白質,因為可以刺激胃酸分泌接下來再吃纖維。年輕人先吃纖維或蛋白質都可以」。
爆米花會讓血糖飆升? 醫師實測解答:其實相對健康
看電影除了是視聽的饗宴,也總會想搭配一包爆米花來解解饞,而近日家醫科醫師、生酮飲食專家李思賢就做了實驗,原以為這是相當不健康的食物,但在吃完一整包爆米花後,卻發現血糖只微微上升了10,讓他驚呼「我的宇宙觀崩塌了」。李思賢醫師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分享,他為了釐清不同食物對於血糖的影響力,自費購買了CGM血糖偵測儀來檢驗,吃的食物包括珍珠奶茶、鹹餅乾、碗粿、漢堡、蛋黃酥等等,觀察自己血糖隨著時間的變化。在日前,李思賢醫師決定來實測爆米花,沒想到的是,這個普遍以為會讓血糖飆升的零食,卻只讓他的血糖微微從110上升至120,而他也發文感嘆,「但就在剛剛,我的宇宙觀崩塌了,MUJI的爆米花整包吃完,我的血糖居然沒什麼波動。」不過,李思賢醫師也推測了幾項造成該結果的可能原因:首先,爆米花屬於密度較小的零食,即使整包吃完也只有57克;其次,他吃的是MUJI的鹽味起司爆米花,並沒有焦糖或是其他添加物;最後,他是於餐後才吃,並非直接空腹吃,對血糖的衝擊不會太迅速。對此,李思賢醫師稱讚道,MUJI的爆米花是用椰子油製作,而不是常見的芥花油或是葵花油,對身體來說是相對健康的,但各種裹著糖的爆米花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另外,他也提醒,他自己的血糖變化不代表所有人,爆米花偶爾吃是可以的,以後看電影時就能吃,但有血糖問題的民眾還是要注意一下個人的血糖變化。
「這食物」吃完血糖飆高 醫急喊:不適合有血糖問題的病人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為了解不同食物對血糖的影響,近日實測各種食物,包括便當、泡麵等。他分享,吃完這樣食物後,血糖從102mg/dL上升到190mg/dL,因此不建議有血糖問題的病人食用。李思賢在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表示,吃了碗粿後,血糖從102mg/dL上升到190mg/dL,漲幅有88之多,從最低到最高花了大約1小時,再過一個半小時回到原點。李思賢指出,碗粿是簡單便宜方便的美食,很多老人家都愛;但他認為,碗粿真的不適合有血糖問題的病人,尤其是每天都吃。李思賢說,碗粿測完,蘿蔔糕應該就不用測了,因為是類似的東西,「以前我自己在戒糖初期,曾經以為蘿蔔糕是白蘿蔔做的,常常宵夜吃蘿蔔糕,現在想想也是蠻逗趣的。」
醫實測吃「2款鹹餅乾」當消夜 血糖竟整晚沒低於100「逼近糖尿病」
很多人都知道肥胖跟疾病最大禍首,就是飲食中的糖分,但有醫師透過親身試驗告訴大家,造成血糖波動不是只有甜食,連吃包括「洋芋片」和「蘇打餅乾」這類的鹹餅乾,也會吃出「高血糖」,血糖飆高的程度還逼近糖尿病的診斷範圍,不可不慎。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提到,自己在某天晚餐後,只是吃了一點吃了一點洋芋片跟蘇打餅等鹹的餅乾,沒想到血糖竟一口氣飆升到175,且平常半夜血糖約為80幾的他,吃了洋芋片、蘇打餅等鹹餅乾後,「整晚血糖都沒有低於100過」。(圖/翻攝「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臉書)除了血糖「整晚」沒低於100,早上起來量的「空腹」血糖,還有測到125。李思賢醫師說,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之一,就是「空腹8小時血糖大於126」,他大嘆,「這樣的宵夜連續吃幾天,我可能就落入糖尿病的範圍了,以後看電影建議大家找別的零食來吃」。李思賢醫師並說,他個人的身體體脂率10%、平常空腹血糖值為85,半夜血糖約為80幾,光吃洋芋片跟蘇打餅這兩樣零食,就足以讓他血糖居高不下,讓他直呼這兩樣食物真的是「太恐怖了!」。網友看完醫師的「親身實測」後,也大表驚訝,直言:「原來餅乾消夜好可怕喔」、「這下要跟洋芋片、蘇打餅分手了!」。
又是家暴!小一生遭狂毆連「生殖器」都瘀青 老師通報狠心繼父下場曝
嘉義市一名小一男童今年年初被繼父以掃把、衣架、拳頭施暴,造成男童全身傷痕累累,連陰莖、陰囊都出現瘀傷,學校老師看不下去,向嘉義市政府通報後,男童已被安置,而這名出手狠心的繼父近日被嘉義地方法院依成年人對兒童犯傷害罪,處有期徒刑4個月。嘉義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書指出,男童出生就由外祖父母照顧教養,去年8月要上小學,才由母親、繼父接回同住,但繼父卻以男童偷東西、說謊為由需要管教,陸續在今年1月25日晚間、2月9日上午及下午,持掃把、衣架和以拳頭等方式毆打男童。繼父下重手施暴,導致男童全身傷,嘉義基督教醫院的家庭暴力驗傷診斷書顯示,男童左額頭圓形傷口、雙下眼瞼瘀血、臉頰挫傷、左肩抓傷、右肩陳舊傷口、胸廓擦挫傷、腹部挫傷、後背挫傷疑似棍棒傷、左、右臀挫傷、左、右上臂瘀傷、雙大腿疑似指甲痕、瘀傷及疑似棍棒傷、雙下肢多處瘀傷、陰莖、陰囊瘀傷。檢方依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的傷害罪嫌,又是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罪,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同法第112條規定,要求法院加重其刑2分之1。法院審理時,繼父經傳喚未出庭,但已在安置裁定審理程序中坦白承認,加上有通常保護令、家庭暴力驗傷診斷書、被害兒童傷勢照片等佐證,法院合議庭裁定簡易判決處刑成年人對兒童犯傷害罪,處有期徒刑4月,但不得易科罰金,可服社會勞動、可上訴。嘉義市社會處長李思賢表示,男童家暴案是半年前的事,當時一接到學校通報,社會處馬上啟動緊急保護安置,期限後又向法院申請繼續安置,目前男童由親屬安置照顧中。◎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久坐糖尿病機率大大提高⋯特定癌症發生機率也增 醫建議1事
我們都知道「久坐」對身體不好,但是到底是為什麼?家醫科醫師李思賢透露,根據統計研究,久坐會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包含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癌症。李思賢在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指出,如果你的工作是勞力活多的,那你的平均壽命會大於一整天都坐著的上班族,太久的坐姿也會影響心理狀態,較久的久坐也與憂鬱症有較高的相關,人的結構是為了站立和行走設計的,並不是為了長時間久坐。李思賢表示,久坐時會壓縮腸胃道,讓腸胃的功能變差,消化功能變差會使得更容易囤積脂肪,因為活動量變少,減少代謝能力,使得得到糖尿病的機率大大提高,然而久坐對身體的影響,不一定能夠靠其他時間的積極運動彌補回來。此外,久坐也會弱化身體許多大肌群,造成肌肉流失,像是大腿肌群和臀肌,除了臀肌和大腿肌群外,背肌也會久坐也會因為久坐而被拉長,失去原來的張力,導致駝背或是其他脊椎問題,久坐標配的滑鼠和鍵盤,則會讓你肩頸過度使用,處於緊繃僵硬的狀況。李思賢提到,根據統計,坐較久的人心血管和肺部功能似乎也比較差,比較容易有心血管問題,比較輕微的像是靜脈曲張,比較嚴重的像是靜脈栓塞、心肌梗塞或是中風;上述原因,可能就是連結久坐與癌症的線索,久坐會提高特定癌症的發生率,像是肺癌、子宮內膜癌和大腸癌。李思賢也說,WHO提供的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80%的青少年活動量不足,全世界有接近25%的成年人沒有達到建議的活動水平,活動不足會增加20%至30%的死亡風險;要改善久坐的風險,WHO提供了一些建議,像是通勤時多走路騎腳踏車,減少被動交通,「我會建議坐著1小時就起來活動5分鐘。」
嘉市公托爆用過期鮭魚餵幼兒 承包協會今晚道歉
嘉義市東區社區公共托育家園遭爆料用過期鮭魚煮食給幼兒吃,市府今晚開說明會,承包公托家園的「希望種子協會」向家長鞠躬道歉,但多數家長質疑採購流程不透明、食材及內部人員管理不當、缺乏專責廚媽,也有家長肯定梁姓主任對孩子的照顧。家長們質疑為何會買即期食品,月初買的鮭魚分次使用到月底已過期還用?缺乏基本食安觀念,有沒有監督機制?家長還認為,這問題恐非1、2次,幼兒又不會說話反映出來,身體是否有異樣也非短時間內就會出現,很擔心。家長們認為,業者要從制度面全面檢討、改善,要建立餐廚管理、食材採購、製餐供餐等的SOP,家園教保員流動率高顯示內部管理有問題,應做好人力調配、工作規範,最好有專責廚媽或中央廚房,才不會像這次梁姓主任還要採購食材兼做廚媽,球員兼裁判,以致即使家長曾對餐食提出意見、離職護理師監督無效的情況再發生。希望種子協會執行長張安琪並提出改善措施,食材由廠商統一送貨,絕不用過期食品,每日備餐拍照上傳到家長群組,不定期抽查,加強教保員食安衛生教育。嘉市府社會處長李思賢表示,市長非常重視幼兒食安,指示「從重從嚴」處理,以後社會處會加密稽查次數、每3個月會同衛生局抽查1次,本周內對全市的公私托稽查,也會舉辦食安講座,請家長留意幼童最近的身體狀況,必要時市府已請嘉義市醫師公會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