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原海水浴場
」張翰全家移居台東滿一年 住家無遮蔽「學習跟大自然搏鬥」
金獎演員張翰近期甫以台灣國際合製電影《以愛之茗》遠赴德國,參加第七十四屆柏林影展角逐金熊獎,這次受綠色和平之邀拍攝《尋找蔚藍》,他表示:「當仁不讓!」張翰舉家移居臺東已滿一年,儼然已成「東臺灣觀光大使」的他對該片的故事特別有感,更表示拍這部片很開心,提到自己對環境保護很有心推動,「但平常以我們自己的能力,總覺得很難做到很多事。」短片女主角是自己女兒同校的學姊,張翰說在片中與她的互動最難忘,「我們是第二次合作,她進步很多 。」場景的部分,他認為知本平交道最難忘,「一條路往下就可以看到大海,我從沒去過,超漂亮的。」也不吝分享他最愛的台東海岸線,「臺11+臺9線的台東海岸線非常長。可以分成北中南三段。」從太麻里到知本屬南段是張翰口中見過最美的海灘,但因為是捲浪海不太適合下水,推薦大家適合玩的在北邊,「如都蘭『天空之鏡』、東河、都歷都適合下水、旅遊 ,包括杉原海水浴場、加母子灣,也是適合浮淺的地方。」張翰(左)介紹短片女主角是自己女兒同校的學姊(右),表示在片中與她的互動最難忘。(圖/綠色和平)張翰從小就喜歡海,小時候也常去游泳池游泳,「但我還是覺得游泳就要到大自然裡,也受好萊塢電影影響吧,電影裡的海灘都非常漂亮。」他也涉略獨木舟、潛水、SUP等多種水上運動,「衝浪比較少,本來今年夏天要學,但還沒開始,很是期待。」也希望藉拍攝以海洋為主題的短片機會教育下一代,提到有次全家去看沙雕展,「有個作者做出海龜被塑膠網纏住的作品,小孩就說要學游泳要去救海龜。」讓他深覺大人們若有機會為環境盡一份力,都該去做,讓下一代能有所啟發,「且孩子和海洋的連結是很自然、直覺的,而《尋找蔚藍》講述的正是一個人與海洋『從心連結』的故事」。對小孩教育相當重視的張翰,在女兒幼稚園畢業、搬去前一年就特別去台東看華德福教育系統的學校,「希望小孩能在小學階段,能玩得開心。家長也要參與,透過上課,認識華德福教育,認識自然,學習如何在環境生存。」他也說自己跟台東很有淵源,2022、2023時就常跑臺東,一切都很適應,唯一要學習的是跟大自然搏鬥,「我現在臺東住的地方沒有太多遮蔽,住的房子沒有鋼筋水泥,如果遇到颱風,房子會比較令人擔心,如果超過十四級的陣風,會考慮帶家人住飯店。」但他學會從氣象預報上做判斷,目前一切都還OK。張翰舉家移居臺東已滿一年。(圖/綠色和平)對於工作是否常南北往返,張翰說對演藝工作來說常隨遇而安,住在哪裡沒有太大的差別,「今年初到現在,我在臺東的日子加總不到四個禮拜,其實在台北的時間也不到一個禮拜。工作在哪裡,人就去哪裡 ,現在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切割開來。在臺東的時候留給家人,該工作的時候就認真工作。」該片劇情設定在2048年,海洋資源已近枯竭、大海不再蔚藍的未來,一名從未看過湛藍大海的女孩,穿越時空回到現代,和飾演男主角的張翰一路從城市到海邊蒐集蔚藍。除了全臺最美的海岸公路「南迴公路」,擁有無敵海景的「金崙大橋」、因牛奶海遠近馳名的「龜山島」、國際景點「三仙台」、北海岸的「潮境公園」等壯闊繽紛的自然景觀也通通入鏡,期望透過影片中的無敵海景與水下豐富生態,喚醒每個臺灣人心中被大海撫慰的記憶。
生態危機!連2年沒颱風海水溫度升高 台東沿海珊瑚白化加劇
近幾年來台東沿海甚至蘭嶼、綠島的珊瑚白化情況明顯加劇,台東大學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段文宏表示,除全球普遍溫度升高外,近幾年沒有颱風侵襲,導致台東海底溫度升高,是造成珊瑚加速白化的原因。段文宏表示,珊瑚白化主要原因是海水溫度太高,一般珊瑚若遭遇28度以上高溫就可能白化,台灣這幾年夏天海水溫度達到29至30度,颱風襲台可調解海水溫度,而去年至今沒有颱風直接襲台,加上夏季高溫到32度,珊瑚暴露紫外線高溫環境下,即可能加速白化。段文宏指出,繼去年全台珊瑚大量白化之後,今年8月在台東杉原灣南礁處,從亞潮帶一直延伸到潮間帶都有嚴重白化現象,其中位於潮間帶的珊瑚,在退潮後露出海面,暴露在空氣中,傷害更加嚴重。因海水溫度升高,台東沿岸珊瑚白化情況加劇。(邱冠華提供/莊哲權台東傳真)他說,除了海水溫度太高以外,人為對於環境破壞也是潛在原因之一,他發現珊瑚白化周邊海岸,有不少車輛進出,載遊客進入潮間帶遊憩、玩水上摩托車,當遊客進入潮間帶無心踩踏,即可能造成潮間帶生物多樣性被破壞。長期在台東沿海記錄生態的生態導覽員邱冠華表示,多數人對台東珊瑚印像,都認為在綠島和蘭嶼,事實上台東本島沿岸,海洋生態也很豐富,像富山、杉原灣南側很多礁岩,海水退潮後,即可看到潮間帶生物多樣性及許多珊瑚。邱冠華指出,今年5月觀察杉原海水浴場南側礁岩、珊瑚都正常,但上月底發現,潮間帶、亞潮代珊瑚,都出現白化現象,立即將珊瑚白化現況告知專家學者,希望有解決方案。
公帑6.29億買回美麗灣 監察院糾正台東縣政府
監察院今(17)日舉行記者會,宣布通過監委高涌誠、田秋堇及趙永清調查報告,就台東縣政府以6.29億買回「美麗灣」開發案建物,通過糾正縣政府濫用BOT協調機制,指出法院明明已判決認定,縣府仍決議為「不可抗力及除外情事」,使業者得免除違約責任,並要求檢討相關規定及依法偵辦相關人員有無涉及刑責。監委調查,位在台東杉原海水浴場的美麗灣渡假村BOT案,因台東縣政府未監督業者於開發前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又任由業者不當擴大旅館量體,衍生環保抗爭及訴訟爭議,纒訟10餘年,台東縣政府於2020年依仲裁判斷,耗資6.29億元買回美麗灣建物,嚴重排擠地方發展及建設,實有負縣民所託,於16日通過三位監委的調查報告,及糾正糾正台東縣政府,並要求財政部檢討《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關於投資合約及協調委員會之相關規定,另函請法務部依法偵辦相關人員有無涉及刑責。田秋堇表示,美麗灣渡假村的BOT計畫有限制建物高度13公尺、房間數不得超過80間,但台東縣政府買回的美麗灣度假村卻高19.8公尺、房數達123間,買回都是以超過規範的建物高度與房數計算價格,等於浪費公帑為業者違規過度開發解套。高涌誠指出,台東縣政府在2020年依據仲裁判斷,以6.29億元買回美麗灣建物,並濫用BOT協調機制,以「不可抗力及除外情事」讓業者得免除其違約責任,台東縣政府對於協調委員對不利業者的決議與結論,也未提出異議,顯然有重大違失。趙永清說,「美麗灣」案歷經4位台東縣長,揭露政商之間不可告人的「潘朵拉盒子」,開發商跟縣府密切的關係,讓美麗灣留下來一個不可磨滅的傷痕,台東縣政府在過程中有許多需要抗議、拒絕或是迴避的作為,卻都沒有進行,反而是縣府和開發商相互配合,共同「打假球」,最後由人民用公帑買單。
【環保情報】公民參與的文化路徑
美麗灣渡假村爭議事件自2003年始,至今已17年。而美麗灣渡假村龐大的體積,對當地環境與文化帶來的傷害,顯然仍亟需解套的思維與方法。當然,我們尚且無法預測臺東縣府與縣民未來如何運用買回的美麗灣建物,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從公民參與的角度,重新理解從美麗灣到杉原灣的這一條抗爭之路,並借用文化路徑(Cultural Route)的概念,將不同立場與關注議題的民眾重新聚集起來,推動多元文化的價值討論,與在地社群一同更新杉原灣的歷史詮釋動態。美麗灣渡假村興建時貌,圖源:不要告別東海岸 臉書粉絲專頁。文化路徑(Cultural Route),近年來逐漸成為眾多民間團體推動之旅遊新型態,以臺灣文化路徑(Cultural Routes of Taiwan)張貼的定義 來說,文化路徑的重要性在於「突破單一治理框架」的啟示,結合在地達人、文史工作者、政府與社區營造…等單位與團體,在具備敘事主題的前提下,提供參與者深入且專業的導覽,而在各方面有適切的滿足感。若我們以此角度重新審視美麗灣渡假村周邊的文史資產(不論有形/無形),我們可以說,其環境至少有以下兩種發展的可能:一、杉原灣具備明確的歷史敘事主題。杉原灣向來屬於阿美族的傳統領域,原名為Fudafudak,意為閃閃發光;民國後作為杉原海水浴場,很長一段時間服務在地民眾,也是至今唯一合法(但尚未與美麗灣爭議解套)的海水浴場空間;而杉原灣在傳統領域/海水浴場/渡假飯店的三種文化意識交織下,也對臺灣環境開發史的紀錄有著指標性作用。二、杉原灣因美麗灣開發爭議吸引許多公民團體的關注,也有不同形態的產業可配合。文化路徑強調跨部門的參與與配合,而不同公民團體若結合在地文史達人,設計一條能引發社會反思的路徑,配合至今仍遺留的飯店遺跡與沙灘地貌,適足以呈現此一既有開發思維與自然保存思維的交錯。回顧文化路徑的發想,同樣可以從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20週年的脈絡,重探地方記憶。杉原灣在開發過程中引起的環境爭議,比如2012年借助中研院團隊調查珊瑚礁生態,便指出杉原灣珊瑚覆蓋率持續下降的困境;團隊更指出美麗灣開發案各種水泥廢棄物混和外來泥沙,因此對當地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改變,應當更加注意後續影響。 而早在2010年,環保署就曾命令開發方應清除沙灘上的大型廢棄物,也引起風波。在生態標準與環境監測技術提升的今日,美麗灣開發案也是少數在民間/政府/財團三方環境保護話語權爭奪的明確例子。在地民眾發起活動,圖源:不要告別東海岸 臉書粉絲專頁。文末,我想以在杉原沙灘上就曾舉辦過一場公民團體協力舉辦的「沙灘、海洋、fudafudak - 永遠的天堂」音樂會暨文件展,作為結語。展覽裡有各式「淨灘,沙灘露營,搭簏岸裝置,聽濤夜壇,傳統阿美族生活體驗包括竹筏教學,Fasiyaw風箏與pakpak趕鳥器製作…等」 活動,今日看待臺灣環境生態,應該看見環境與人的關聯,從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的核心精神「人與土地」,再審視文化路徑的可能,走出一條更長遠的路。
美麗灣招牌缷下 杉原海水浴場明夏啟用
台東縣政府與美麗灣公司仲裁結果出爐,縣府在取得業者的同意下,26日由縣長饒慶鈴率領相關人員,拆下「美麗灣渡假村」的招牌,宣示「美麗灣」時代已終結,重新回到杉原灣,杉原海水浴場也可望在明年夏天啟用。爭議13年的台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仲裁庭裁定台東縣政府以新台幣6.29億元買回,縣長饒慶鈴表示,縣府對於仲裁結果予以尊重。並在26日上午派員拆下美麗灣招牌饒慶鈴說,這次優先卸下美麗灣招牌,代表這棟建物將由台東縣政府100%持有,是屬於所有縣民資產。爾後主建物的使用方式,將向各方請益,綜合縣民、部落、地方代表、學者、環保專家及文史工作者的意見,在合法、合理及合情下做最妥適安排。至於後續整個杉原灣的整體利用,除了盡速依規定辦理點交作業外,縣府將優先整理沙灘環境,預計在明年夏天即能開放海水浴場使用,提供縣民及遊客安全戲水空間,後續也將規畫搭配熱氣球、最美星空等活動,重新活絡杉原灣,吸引遊客,創造在地及部落經濟效益。台東縣府表示,在拆下美麗灣招牌前,已與美麗灣公司溝通過,並取得業者同意,目前已開始進行點交,同時協商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