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夢比
」 本夢比再生治療大鬆綁1/醫、藥界歧見深 病患既期待又怕被傷害
攸關國內再生治療(細胞治療)大鬆綁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製劑條例」草案已完成初審,4月21日朝野協商,由於蔡總統已多次宣示推動再生醫療法、要讓生技業成台灣下個「兆元產業」的決心,外界推測立院本會期三讀可能性極高。但醫界、藥界對「雙法」歧見仍深,包括胚胎幹細胞利用等「醫學倫理陰影」也揮之不去,相較歐美細胞治療規範嚴格,日本也開始對「鬆綁」重行檢討之際,台灣卻再次堅持大鬆綁,當醫院可設生技公司進行再生治療、還不用「臨床實驗」,是迎來紮實商機、還是又一波「本夢比」炒作?患者權益保障又何在?都是問號。再生醫療,俗稱「細胞治療」,是指將病患本身細胞(自體細胞),或別人的細胞(同種異體細胞),經過體外培養或加工程序,處理過細胞再引入患者體內,盼能達到治療或預防疾病目標。亞洲國家中,日本細胞治療起步最早,台灣則在2018 年 9月,由衛福部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修正條文,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用於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實體癌末期病人,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用於膝關節軟骨缺損等,衛福部再生醫療審議會針對醫院申請個案審查、許可,讓再生醫療「技術」可實際應用,向患者收費。細胞治療屬於醫學新領域,國內醫院及生技業者常呼籲政府鬆綁管制規定,以利再生醫療發展,不過,病患則擔憂治療會不會沒有預期效果,淪為「花大錢買希望」,圖為研究人員製作再生醫療製劑。(圖/生技中心提供)為了加速發展再生醫療產業,第九屆立院也開始審查再生醫療法,但當時醫院認為「再生醫療是技術不是藥」、盼不受「藥師法」藥品調劑規定限制,被藥界抗議嚴重扭曲「醫藥分業」原則,醫界、藥界激烈角力,審查最後無疾而終。政院之後則比照日本作法,將再生醫療法草案一切為二,改採「製劑(藥品)」與「治療(技術)」雙軌模式再拼立院審查。「製劑」有條件開放在二期臨床試驗後就能用於臨床治療;但在此同時,醫院卻能以「治療」為由,將再生醫療視為「技術」,連國際規範的二期臨床試驗「都不必做」,逕行對患者實施再生治療,也未強制藥師參與,讓外界聯想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高端疫苗研發,堅持以「免疫橋接」問世,結果花了納稅人大錢還折兵,因獲國際承認少,「行銷國際」美夢慘澹收場,倒是股票行情令人刮目相看。立委徐志榮質詢時說,即使醫院堅持再生治療是「技術」,但是該「技術」也仍涉及無菌培養環境,溫度、調劑、運送,甚至病患己身耐受能力,「再生醫療法」第10條,卻未沒有明文要求醫院內傳統醫療協力人員(例如護理師、藥師)共同參與,只規範醫師「這妥當嗎」?薛瑞元則輕描淡寫的說「會符合GMP規範(適用於製藥、食品等行業的強制性標準)」。相較於上屆立院審查再生醫療法、醫界與藥界各有堅持互不相讓,第十屆立院初審再生醫療「雙法」的過程相對平和,有爭議條文留待4月19日協商,圖為朝野立委於再生醫療法初審通過後,在立院衛環委員會,與衛福部長薛瑞元合影紀念。(圖/報系資料照)立委林維洲呼籲衛福部別模糊以對,他樂見再生醫療法儘速完成立法,但「魔鬼常藏在細節裡」,對患者而言,再生治療是陌生的領域,細節攸關權益,尤其癌末再生醫療動輒百萬起跳,爭議不應丟給醫院、病患自己看著辦。他舉例,醫師全聯會明明認為「再生製劑有別於一般藥品」,藥師全聯會卻堅持再生製劑就是藥品「絕無模糊空間」,政府應協調醫、藥界歧見,設法讓更多專業人士貢獻所長,才可能讓患者權益受到保障。一位再生醫療專家坦言,再生醫療「雙法」未禁止「異體細胞」使用,表面看商機無限,但非「自體細胞」、病患承受的風險只多不少,當再生醫療不再限癌末或罕見疾病患者,包括美容、美白甚至活化關節、以幹細胞為名義的治療都能沾上邊,再加上醫院可成立再生醫療生技公司,雖相關商機爆發可期,部分上市上櫃生技業者股票價格近來更早一步傳出「蠢動」,不過,患者、家屬是否真能慎重選擇、在撲天蓋地商業宣傳中握有主導權,不致因價昂卻不保證療效、拖垮人生?當再生醫療雙法完成立法,醫病關係、醫學倫理面臨的挑戰才剛開始。
星宇將解禁1/散戶「本夢比」推升股價衝破50元 持股逾千張「大戶」再減兩人
「咱們必定永遠追隨K董!」星宇航空套牢自救會版主盤後分析文,寫得如此斬釘截鐵,是因興櫃股星宇(2646)一連三天飆漲逾五成而列處置股得「關禁閉」到明天(2日)解封,這讓40、50元進場散戶一邊哀嚎但也苦笑著說「樂當韭菜被砍」,股市老手不禁驚嘆說「星宇迷威力不可擋」。不過,根據集保中心統計,星宇「零股」股東破1.1萬人,而千張以上「大戶」則不到一周減少二人、占比達1.61%,顯示交易爆量應由大股東流出。由於星宇股價前二周短線漲幅過大遭櫃買中心列為處置股,2月22日起至3月2日五個交易日,若買賣數量單筆達10張、或多筆累積達30張以上,須預收款項。上周五24日星宇被列為處置股第三天,股價早盤最高報37.6元,最終以35.85元作收。為何星宇航空可以連續攻占媒體版面,並推升股價超越虎航,一舉拿下「航空股王」,讓創辦人張國煒身價暴增逾300億元?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向CTWANT記者一語道破說,「觀光題材助攻,散戶懷抱著『本夢比』追高!」星宇去年9月底掛牌當日開盤16.8元,最高衝到25.2元,之後跌至18、19元間,今年2月14日一開盤19.7元,連續五個交易日仿如搭「噴射機」般狂飆五根漲停板一度衝到50.5元,來到2月20日收盤價44.95元,「就是相信張國煒!」股民熱潮,讓星宇興櫃不到6個月股東衝破7.4萬人,暴增逾57.6倍。2月20日起開放港澳人士自由行來台旅遊,激勵航空股、觀光股等股價上揚。圖為桃園機場入境旅客。(圖/報系資料照)CTWANT調查,航運股這一波炸鍋行情,要從2月13日陸委會晚間宣布隔天將開記者會宣布港澳人士自由行時間表,消息傳出將落在2月20日。14日台股一開盤,「航空股」華航、長榮航、虎航齊漲,星宇股價更是「加了3倍動力」,單日跳升12.53%,衝破數月來的18、19元行情,一路攻上22元。14日收盤後,星宇一封對外宣布「插旗北美,洛杉磯航線將於4月26日正式開航」電郵消息曝光,隔天星宇股價大受激勵,再飆9.09%,一度來到25元,連續三天漲停板,追回興櫃掛牌時最高價。「星宇股價一路追過華航、長榮航,不到一周就劍指虎航的『航空股股王』地位,20日更是超音速班直飛天空躍過50元,創航空股歷史最高股價。」黃文清分析說。這也讓很多股市老手跌破眼鏡,像是財經部落客股魚、朱家泓等都曾在理財節目中說,「星宇興櫃才幾個月,數據資料有限,還未在進一步分析名單中」,黃文清就進一步說「股民對星宇的信心很大,才能一舉將股價推升到超乎市場的想像。」根據集保中心統計,星宇去年9月30日登錄興櫃時股東人數1286人,張國煒以自己與二個兒子登記的星宇投資、星威投資,合計持有星宇航空約14.11億股份,持股比例各為38.97%、38.92%共77.89%為最大股東。星宇航空持股5張以下的股民即有6萬6668人。股圖為星宇航空台北大阪航線首航。(圖/報系資料照)相較截至2月18、24日的兩次統計,星宇股東人數已經增加到7萬4040人,其中持股超過千張的「大戶」則在不到一周時間裡從16人降到14人,總持股占比也從88.29%減到86.68%;另持股1張到5張的則從4.09%股權、4萬550名股東增加到5.52%的5萬5397人;10張以下的股東(包含零股的1萬1271人)總計達7萬1010人,約當總股東戶數的95.9%。「從星宇股權結構來看,九成六股東為散戶,再看社群股友討論,有人甚說相信星宇股價可以到100元,但並未詳述預測的數據分析基礎的情況之下,可以窺探出很多人是對星宇未來股價懷抱持著很大的夢想。」資深證券分析師跟CTWANT記者說。「但也不諱言,股價就是呈現股民的『信心度』,航空類股股價是否有可能讓散戶推上高峰,都是有可能性的」,這名分析師說,「只是追得愈高價,就會有住套房機率,粉絲追明星偶像可以變心換人,但要砸錢支持個股同時,還是要考慮風險謹慎理財。」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也提醒,「星宇、台灣虎航大漲,長榮、中華航空都沒跟進,可看出市場人為拉抬,爆大交易量籌碼由大股東流出,激情追最高價後,組自救會並沒辦法爭回什麼權益,反而可把投資失利當成一個教訓。」
海外置產停看聽1/兩岸軍演+日幣貶 海外置產重起爐灶「詢問翻倍」
國境一解封,沉寂已久的海外不動產業也如雨後春筍般,重起爐灶,在中國軍演及日圓重貶下,加速國人海外置產腳步,包括美國、泰國、越南、澳洲及最夯的日本。「近期海外置產詢問度翻倍!投資人關切金流及投報率。」業者多先打上警語,「有匯率風險」「再安全的國家,都有不可控的風險存在」。一個大雨平日,全台平均所得最高、科技新貴齊聚的新竹市一棟商業大樓裡,正在舉辦一場日本房產講座,約莫40個位子,投資客陸續入座,出席率約半滿。「匯率漲跌影響資產價值及租金收益報酬。」活動一開場,仲介就打上投資警語,接著細細介紹日本房地產買賣文化、流程、法規,甚至為大家試算購屋及代租代管成本。CTWANT記者現場觀察,出席者多介於30到50歲間,提問踴躍,大家相當在意貸款、購屋成本及如何收租等金流問題,希望找到高投報產物件。國境解封,增加投資人出國考察的便利性,業者建議想進場日本置產的投資人要慎選地點,以都市市中心為主,千萬別因為總價考量妥協買在郊區。(圖/翻攝自東京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臉書、新華社)業者透露,他們巡迴全台跑透透辦說明會,幾乎是場場報名額滿,出席狀況約有8、9成。類似活動近期在全台各地越來越多,不只賣日本,還有美國、泰國、越南、澳洲等,除了實體說明會,有的是線上舉辦,或是預約一對一諮詢。這一波海外置產潮,從8月初美眾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國展開軍演,挑起台海敏感神經開始。專營國內外的豪宅仲介的大師房屋董事長陳建慶(Simon)告訴CTWANT記者,中共軍演後,大家心裡感受到壓力,「前2年參加扶輪社、打球、聚會,大家都是聊台灣市場,現在都在問『Simon,最近有什麼不錯的國外地產?』」目前大師房屋打「安心置產牌」,主推國內大陸建設在美國舊金山的物件「尚芮公寓SERIF」,一戶總價60萬美金起跳,陳建慶也剛去波士頓談下一個案子,預計明年第一季推出。美FED今年暴力升息下,日圓在8月底一路重貶,碰觸24年來最低點,美元兌日圓在140上下震盪,離年初的110匯率已跌掉快3成,相當於房價打了7、8折,興起台人赴日買房風潮。「日幣降的這波,詢問度多一倍,有不少台商把大陸資產收掉,在台灣和日本置產做風險分散,目標鎖定多是大樓或飯店。」服務過吳淡如、利菁等名人於日本買房的東京房東網集團執行董事李奇嶽表示,有一組客人12月上旬準備到大阪看飯店,為了2年後的萬博會開始布局。網紅Joeman(左)上個月才開箱吳淡如(右)在日本東京的房子,Joeman認為採光通風都很好,還有挑高的空間感,如果自住很舒服,不過若是投資,此時想獲利了解可能會賠了匯差。(圖/翻攝自Joeman YouTube、吳淡如臉書)另外近期熱議台積電熊本廠預計2024年啟動,據台灣海外不動產業者透露,明年將有熊本新建案要來台灣銷售,總價600萬台幣有找。對此,李奇嶽直言,「台積電概念推案是專為台灣人設計,實際上熊本廠周邊很荒涼,未來如何,說法兩極」,「任何投資或資產配置本來就有保守型和積極型,要追求本夢比高的物件,就要承受較大的風險。」服務據點遍及全球86個國家地區的21世紀不動產海外事業部經理王斟智也說,10月13日放寬居家檢疫後,出國實地考察成本大大下降,增加許多民眾海外置產的動力與信心,「近一個月接到詢問海外置產的來電,比起去年同期達到2倍之多,其中以澳洲跟日本最多人詢問,不少是為海外留學需求。」面對這波又快又急的海外置產潮,陳建慶特別提醒,「海外投資有很多風險,不動產不像股票容易出售,要考慮得很全面,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匯差,還有許多無法預期的因素,例如covid-19。」尤其上一波2013~2016年的海外置產熱潮中,有不少投資者因大環境變化物件慘遭套牢,有些則是碰到管理不佳、甚至非法吸金的不肖業者,衍伸許多消費糾紛。李奇嶽則強調,要找老字號、信譽可靠的管理公司,「買是一件事、賣又是另一回事,管理不好會煩死!」王斟智觀察,這次海外置產的民眾多關注「移居」可行性,以分散兩岸局勢緊張下的資產風險,「但每個國家對外國人居留政策大不相同,購買當地房地產,不代表就保證能移居當地。」此外,往蛋黃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擠,是投資房產不變的定律,各國皆然。台積電熊本廠如火如荼興建中,預計明年下半年完工,2024年量產,已有台積電概念推案打算明年到台灣來販售周邊住宅。圖為台積電熊本工地。(圖/翻攝自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推特)
美股50年來最糟糕上半年表現 罪魁禍首是通膨
美股近期多個指數已紛紛跌入熊市,但跌勢還沒完,美股週四早盤3大指數續跌,其中標普500指數更創下1970年以來最差的上半年表現,而許多高風險資產,例如:高本夢比概念股、加密貨幣、NFT、IPO募資ETF,甚至是大宗商品市場的某些領域如今也全面崩潰。由於5月的通膨數據超乎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在6月15日一口氣升息3碼(0.75%),為1994年以來最強力升幅,違背了先前只升息2碼(0.5%)的承諾,而7月可能還會再升3碼,更激進的量化緊縮政策讓市場陷入「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的恐慌心理,利率的大幅調升也使融資和借貸壓力逐漸浮現。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一再誤判通膨情勢。(圖/達志/美聯社)「通貨膨脹是聯準會的剋星。」如同LPLFinancial首席股票策略師克羅斯比(Quincy Krosby)說的,聯準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誤判通膨只是暫時,導致目前的量化緊縮政策遠遠落後通膨形勢。通膨的基本邏輯是供不應求,因此美國通膨如此嚴重的原因得從「需求強勁」、「供給疲軟」這2個面向來觀察。首先是需求強勁,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創了美國經濟,迫使聯準會開啟了量化寬鬆(QE)時代,但當美國還來不及透過量化緊縮(QT)的手段之一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來回收市場的氾濫資金時,又遇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於是聯準會在還沒縮表的情況下又開始QE了,而這次的QE規模又更甚以往,導致熱錢過度氾濫,引發股市、房市、加密貨幣等各類資產價格的快速膨脹,使美國民眾和企業的投資收入翻倍,市場需求因此暴增。再來則是供應疲軟的問題,全球尤其是製造業大國中國因疫情封城,以及英美各國缺工等原因引發了供應斷鏈和塞港危機,更糟的是,美國為了能在新冷戰中打敗中國,還積極拉攏盟友脫鉤中國,試圖建構自身的關鍵領域供應鏈,但這種反全球化分工、反市場經濟秩序和邏輯的結果就是推升生產成本,例如:美國發動的關稅戰和科技戰。事實上美國在2008年啟動QE後之所以沒有迎來通膨壓力,就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廉價商品向全球輸出了通縮的力量。最後,極端氣候災害、印尼和巴西等原物料大國興起資源民族主義、OPEC和美國國內的能源業不積極增產,以及俄烏戰爭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等眾多因素,導致最容易推高各種商品價格的能源和糧食通膨迅速飆升,其中俄烏戰爭又是短期通膨狂飆的關鍵因素。而美國若想要讓通膨回落,除了聯準會激進加息和縮表來抑制需求之外,拜登政府其實還可以透過許多方法來改善供給疲軟的問題,但來自國內的阻力,以及過多的選舉考量,使拜登難以化解此次危機。例如:原油供應的問題,拜登可以解除針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在伊朗核協議上做出讓步,以及尋求OPEC領導國沙烏地阿拉伯的增產援助,但美國民主黨黨內卻因為這些國家的「人權劣跡」和「專制體制」向拜登施加壓力,導致原油供應的問題難解,而拜登政府又無意扶植美國的能源業,導致國內的能源商不願增產。再者,拜登其實可以取消川普時期針對中國的關稅大棒來減緩國內進口商的壓力,使進口商品的成本不會轉嫁給美國民眾,但因為北京目前態度強硬,就算美國取消懲罰性關稅,中國也不見得會跟著取消報復性關稅,因此為了避免被川普批評對華軟弱,不利期中選舉,拜登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打關稅戰。拜登目前只剩下唯一的解方來壓制通膨,那就是採取更為激進的量化緊縮政策回收熱錢,使各類資產價格跌落,才能抑制強勁需求,讓通膨回落,但副作用是美國可能會陷入經濟衰退。目前聯準會和拜登政府面臨了2個難題,那就是到底要採取激進的QT政策來壓制通膨,但同時導致經濟衰退?還是為了避免陷入經濟衰退,而採取溫和的QT手段,但放任通膨繼續飆升?而美國的期中選舉馬上就要來臨了,所以拜登就會為了選舉考量來制定政策,例如:中下階層和少數族群是美國民主黨的大票倉,他們通常沒有投資行為,但卻非常難以忍受通膨之苦,也因此聯準會目前已把「壓制通膨」當成首要之務。上述政策的調整就會提高投資人對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疑慮,美股跌勢恐怕還不會那麼快落幕,在加密貨幣領域,對沖基金三箭資本的風險資產拋售和清算也引發投資人恐慌,擔憂美國經濟可能會因為流動性枯竭而引爆金融危機。
國產高端疫苗二期沒過政府就買500萬劑 朝野立委齊喊「查炒股」
國內疫情爆發,國人關注疫苗何時到位,國產高端疫苗今日宣布,已與衛福部簽署500萬劑疫苗採購合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亦證實此事。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時力立院黨團、民眾黨立委張其祿皆表示,此舉恐有炒股之嫌,政府高層應盡快調查是否有相關人士持有高端股票,金管會應快對外說明。高嘉瑜表示,外界現在有陰謀論者認為,政府設下各種採購國外疫苗障礙,是為了保護國產疫苗,甚至炒股,政府高層應盡速清查並公布是否有相關人士持有或投資高端股票。時力指出,高端連第二期實驗都還沒完成,就急著發布簽署合約,也沒揭露採購價格,對此質疑恐有炒股之嫌,金管會應立即調查並對外公開說明。時力表示,高端現在急著發布消息告訴外界,已經和衛福部簽疫苗採購合約,容易引發外界遐想,而進場投資高端股票,金管會應就此事進行調查並對外公開說明。張其祿指出,高端疫苗的股價近一年來已漲4倍,但卻未見完成各階段藥效臨床實驗,如今更發布訊息宣稱,指揮中心必將採購500萬劑尚未完成三期臨床實驗的疫苗,顯示這已經不叫股票本益比,而是「本夢比」,金管會應盡速主動調查是否有內線交易,避免特定人士借國難炒股。PTT網友juang1985也揭露,高端疫苗母公司基亞,在2014年炒作肝癌神藥,股價翻倍,結果三期數據出來,效果成笑果,股價連續跌停19根,連帶害台灣生技股全面崩盤,基亞因此被稱為台灣生技核彈。網友更指出,高端前身為基亞公司旗下的基亞疫,在2017年風頭過了就改名「高端」,現在跑來做新冠肺炎疫苗,5月12日才剛徵65歲以上的受試者,二期試驗都還沒做完,完全沒做三期,5月28日衛福部就直接簽1千萬劑的訂單?衛福部不要全球公認最好的BNT,要護航沒三期、沒國際認證且有前科的國產疫苗,中間到底有何利益存在?
大咖瘋砍329億 散戶哀號 台股跌破月線收15,415點
大咖瘋砍 散戶哀嚎 台股破月線收15,415外資等3大法人周四賣超台股329.54億元。包括外資與陸資大幅賣超325.27億元;投信法人買超14.96億元及自營商賣超19.25億元。美股周三大跌,打壞台積電與台股架構短期底部區企圖心,台積電終場雖力守600元與月線關卡,但短期源自外資調節賣壓不斷,不排除將一再測試月線597元的支撐韌性。台股則在收盤跌破月線,且受制農曆年封關在即,市場抱股過年意願因美股變數風險大增而降溫,致下檔不排除再向季線尋求支撐。美股周三雖大跌,但拜登上台後將祭出1.9兆美元振興方案,對市場而言,仍具本夢比之期待;不過,受制在野共和黨的抵制與部分民主黨議員可能反對,使該龐大紓困金暫使投資人望穿秋水。另外,美股短線投機味超濃厚,也使市場老手心生警愓,係美股短期是否拉回時,在低檔見撐無撐最大變數風險。台積電今開市暫報600元,盤中始終在平盤下游走,最高價一度來到608元,最低價則觸及598元,上下僅10元的差距卻激出逾9.6萬張巨量,顯示短線籌碼愈趨凌亂,不排除中期整理時間將拉長,唯公司在晶圓代工領域之高階5奈米、3奈米等製程領先全球,仍係後市不必過分看淡主因。台股方面,集中交易市場周四開低之後欲振乏力,包括外資、壽險、大股東、主力群與地下丙種結帳等市場大咖賣壓不斷,使小散戶哀嚎不已,加權股價指數最低點一度來到15,367點,終場雖仍力守15,400點,唯仍重挫285.57點,報15,415.88點,跌破月線,單日跌幅1.82%,成交3,593.29億元。重量級集團股方面,短線長榮航、華航、長榮、仁寶、友達、股王大立光、統一、和碩與台灣大等,力挺多方陣營;餘台積電帶頭的半導體族群包括聯發科、南亞科、聯電與日月光投控等,皆臉色鐵青;另外,台塑四寶、中鋼、台泥、國泰金、富邦金、兆豐金、第一金及中信金等傳產金融龍頭股,也演出疲軟,係盤勢下探短期底部區,卻見撐無撐主因。櫃買市場方面,短線僅小股本之觀光類股指數逆勢收紅,餘生技、電子、紡纖、化學、電機、鋼鐵、營建及航運等類股,悉數下挫,盤勢開低之後始終在低檔狹幅游走,終場指數大跌1.95%,報183.09點,成交642.25億元。業內人士指出,大盤前波前自2020年11月初以來,一直延著5日線強勢攻堅,短多氣勢不可一世,期間即便一度跌破5日線,但月線之前即有守,因此本波自今年1月25日正式跌破5日線,迄今再失守月線,顯示技術面的短多架構遭破壞,不排除將進一步向低檔季線尋求支撐。不過,大盤波段仍隱存生機關鍵,係台積電基本面長多格局未變,且前波率先破今年低點的不少傳產、金融等股票,已逐漸在低檔展現抗跌韌性,加上半導體景氣持續看俏,短期只要國內新冠疫情不再惡化,持續受控,且世界新冠疫苗大廠,將陸續授權量產,則初估全球新冠疫情有機會在首季予有效監控,使本波盤勢拉回適度整理後,可望在農曆年後,再現轉機契機,後市不必過分悲觀。
台積電強拉尾盤 空頭哇哇叫 台股又創新高15,557
台積電開低震盪走高,強拉尾盤,加上聯電、日月光投控、聯發科、國巨、元大金、南亞、長榮與陽明等重量級集團股助陣,使台股同樣開低震盪走高,收盤指數15,557點,與台積電終場報584元,再度雙創歷史新高。值得注意者,係權王台積電拉回即有買盤等著低接,使該波段高點仍暫勿預設立場;事實上,台積電的潛在買盤,除美股投資人也注意ADR相對便宜外,公司KnowHow(核心技術)站在世界頂端,於高階晶圓代工領域,迄目前幾乎無人能敵下,使台積未來上看四位數,似也非夢想。周一表現相對弱勢權值股,包括鴻海、中鋼、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南亞科、長榮航、華航、台塑化、亞泥、遠東新、統一、和碩及台灣大等,唯跌幅並不大,顯示市場看多心態濃厚,殺低意願並不高。相對看多的具題材的類股,包括被動元件、矽晶圓、電動車供應鏈、二極體、PCB載板、MOSFET、航運、造紙、機器人(電機股)概念、5G概念、比特幣之挖礦概念及IC設計等,仍多在盤面上輪動爭艷,也係盤勢在高檔看回不回遠因。集中交易市場加權股價指數終場報15,557.3點,上漲93.35點,單日漲幅0.6%,成交3235.97億元。櫃買市場方面,短線除生技、營建兩類指數拉回外,電子股受惠半導體族群領軍大漲,帶動盤勢開高之後欲小不易,加上化學、電機、紡纖、鋼鐵、航運及觀光等類股也紅光滿面,使指數終場大漲1%,報188.89點,持續改寫波段新高,成交926.59億元。令人側目者,係生技類股指數近期盤跌居多,或與生技股本益比與本夢比相對偏高,而某檔生技股日前發生大火,使生產線全面停擺,營運陷入困境,讓人對生醫股僅具單一工廠者,大幅提高風險意識。另外,歐美與大陸等地新冠疫苗陸續量產,並開始接種,使現下變種新冠病毒疫情雖再起,唯一旦人體適應疫苗製劑後,預期疫情將逐漸遠颺。使生技股波段想像空間相對縮水,且去年上半年同期的比較基期相對偏高,或也是市場追價意興闌珊主因。業內人士指出,台股自元旦開紅盤後,持續強勢登高,技術指標包括KD值、RSI都位居高檔,雖有過熱疑慮,不排除拉回整理;但台積電拉回就有人搶著要,使盤勢欲小不易,也讓技術指標有機會在高檔鈍化,致極短線的軋空手、軋融券走勢方興未艾,在台積多頭動力未明顯收歛前,盤勢高檔不必過分看淡。
台股新戲 「聯發科上 鴻海下」
聯發科27日股價大漲53元,漲幅7.85%,達728元創高,市值達1.15兆元擠下鴻海,居台股第二大市值,鴻海受累大陸立訊搶單疑雲,27日市值降至1.08兆。台股上演著「聯發科上、鴻海下」基調,奠定IC設計為台股強勢股的地位。聯發科27日市值躍居台股第二,寫下上市以來新紀錄,累計今年漲幅逾67.15%,帶動IC設計群聚吸金效益。台股前十大企業市值排行榜中,高達六檔為電子股,除台積電、聯發科及鴻海外,中華電、大立光及台達電亦以4,896~8,378億元擠進前十大名單,另外四檔非電子股公司,則台塑化以7,954億元拿下市值第五名排名,台塑、南亞及國泰金也持續力保前十大寶座,市值4,956~5,844億元。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聯發科市值居台股第二,其背後最大推力是華為禁令效應,大陸企業實施去美化,轉向台廠採購5G晶片,使得其第二季業績走強,未來訂單能見度更高。蕭乾祥表示,除了聯發科外,世芯-KY、立積等也是去美化、去中化的受惠股。聯發科帶來的資金群聚效益,有助於拉抬IC設計的本益比,甚至進入傳統旺季拉貨期間有望上演「本夢比」的想像空間。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27日台股半導體市值創高,主因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完整、技術領先、中美關係緊張下具有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不但台積電訂單滿檔,IC設計族群更是受惠者,尤其第二季合併營收繳出年增及季增的個股是去美化、去中化的兩大趨勢的漁翁得利者。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美方禁令效益發酵,世芯-KY大客戶飛騰(Phytium)成為大陸製造ARM架構伺服器CPU的選項,推升世芯-KY訂單暢旺,預料將看到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