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言
」 教育部 台語 唐川 客語文化部背鍋2/「閩南語」改「臺灣台語」恐違法 賴政府挨批福佬沙文
教育部近期打著本土化大旗,有意將「閩南語」修正成「臺灣台語」的傳言不逕而走,政府自《108課綱》改起,希望能去除對岸因子,以「台語」正名本土化。然而,由於台灣本土語還有客語、原住民等多種語言,此例一出,引發語言學者反彈,更挨批「閩南沙文主義」的文化獨裁。本刊12日走訪新竹縣客家信仰中心、新埔鎮義民廟,擁有客語薪傳師認證的新竹縣海陸客家語文協會理事長莊萬貴憂心忡忡地表示,若官方認證把「台語」變成「閩南語」的專有名詞,讓別的語言不能使用,將會加速弱化已經逐步萎縮的弱勢語言,最後導致消滅,因此可以叫「台灣閩南語」,但不應該叫「臺灣台語」。莊萬貴指出,不只近期熱議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其實攸關車站站點播音的《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等法律中,皆是以「閩南語」來稱所謂「臺灣台語」,若教育部要在《108課綱》「閩南語認證考試」等本土語資料中,直接改稱「臺灣台語」,而上位行政法卻維持「閩南語」現狀文字,便是公然讓課綱違法。總統賴清德選前曾到新埔鎮義民廟全程以客語演講,當時感動了不少客家鄉親。左起為立委參選人曾聖凱、左二為前新竹縣長林光華。(圖/報系資料照)莊萬貴直言,客家人在面對其他強勢族群時,往往較缺乏自信,例如在客庄竹東市場就可觀察到,「金好呷」、「菜頭粿」等閩語用字逐漸取代了客語「當好食」、「菜頭粄」;外地觀光搖下車窗,在地人也往往迎合以「閩南語」回應。他指出,2021年起,新竹縣學生在本土語課上選修「閩南語」者都已正式過半,連客家人占60%人口的客家大本營都如此,難以想像其他地區的客語生態,呼籲政府為了剔除對岸地名「閩」字,追求本土化之餘,不要忘記本土的聲音不只一種。「否則根本是文化獨裁」,他怒批。莊萬貴說,其實總統賴清德2024選前到新埔義民廟,全程以「海陸客語」演說,當時讓鄉親耳目一新,不少人甚至放棄新竹子弟柯文哲與長期支持的國民黨,就是希望給賴清德做看看;如今選上了,似乎又回歸「大福佬主義」,不僅義民廟祭祀大典不見蹤影,更要透過教育部推閩語正名,讓客語和其他語言被官方帶頭一腳從「台語」行列剔除,居民真的很失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系主任羅烈師指出,其實不只客家語,各個本土語保存問題大同小異,例如撥補經費時,往往以「社團」、「課程」為補助標的,雖然能框定參加人數、時間,成果報告也比較好寫,不過語言的學習其實「不只是上課」,應該著重在「語言傳承」,在學校學的回家要開口講、在客家庄政府機關落實華語和客語雙聲道服務,最後到社區辦客語說唱與文化介紹等,讓瀕危語言走出課堂,才有望不被刨根。政府近年來花了不少經費致力於母語保存,但學者批評以「煙火式」活動為標的,續航力不足。圖為2022年「還我母語34週年」草地音樂野餐25日舉行,現場大小朋友看著大字報一同唱客語。(圖/報系資料庫)而首位客籍的新竹縣竹北市長鄭朝方則認為,目前像新竹縣受惠於科技發展,不少外來青年定居生子,而新竹縣強烈的客家底蘊還在,校園除了「本土語」選修各自精采外,學校硬體環境、共同課程也能融入客語元素,讓更多人認識、認同客家莊,「除了保存,也能拓展」,他說。莊萬貴感嘆,過去戒嚴時期打壓閩南語,現在閩南語「媳婦熬成婆」了,卻反過來吞噬客語、原住民族語等亟欲保存的本土語言,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靈魂,「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他炯炯有神,語氣堅定。對此,教育部回應,行政院早已要求全面將「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其中教育部已完成「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將其更正為「臺灣台語」認證,但《108課綱》還維持稱閩南語,會盡速召開課程審議委員會依流程修正,但也造成了過渡期間「閩南語」課學「臺灣台語」名實不同之亂。文化部20日重申,文化部2020年依據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調查結果及衡量「族群和諧」、「尊重族群使用習慣」等,於「國家語言發展報告」提出各國家語言「口語名稱」及「書面建議用語」,並在2022年7月獲行政院核定。文化部官員說,針對各部會相關政策、法規涉及語言名稱使用等,尊重各部會政策及修法規劃,文化部也已將名稱議題再次納入2024年10月辦理的「國家語言發展會議」討論,以進行社會溝通。
星談心/黃子軒堅持客語創作無奈碰壁 婚後「在音樂裡談戀愛」
黃子軒來自樂團「黃子軒與山平快」,曾兩度獲得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身為主唱的他終於推出首張個人專輯《牛騷》,加入樂團時期很少唱的情歌,「結婚後不能談戀愛了,所以就在音樂裡談戀愛,音樂是很自由的東西,結了婚以後,音樂是我想像力的寄託。」問及平時是否會寫歌給老婆?他笑說以前會寫,但後來越來越少,因為太肉麻了。在個人專輯中,黃子軒嘗試很少唱的情歌。(圖/林士傑攝)新專輯名稱「牛騷」相當特別,黃子軒解釋「牛騷」是海陸腔客語,念起來跟英文「New Soul」很像,而他是一個很愛玩諧音梗的人,所以決定拿來當專輯名稱;一直以來都致力發展母語的他從小就聽得懂客語,笑說:「爸媽平時不會跟我們說客語,講秘密時才會用客語,所以我一直想破解他們說的話。」不過要到出社會後至客家電視台工作,並開始用母語寫歌,才讓他對客語越來越有使命感。由於客語歌的聽眾較少,黃子軒坦言曾經到處碰壁。(圖/林士傑攝)與華語歌相比,客語歌的聽眾比較少,被問到有沒有因此碰壁的經驗?黃子軒坦言:「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比較難的是如何突破藩籬,就算唱華語,唱得不好聽還是很難生存,我已經算很幸運的人,還有很多努力的人沒被看見。」他也提到國中時本土意識抬頭,每個樂團都在唱台語歌,「但後來別國音樂文化風靡台灣,大家似乎開始有點不屑本土音樂,不過這幾年年輕人開始在找自己是誰,本土語言又被重視。」剛開始做音樂時黃子軒經濟拮据,一天不能花超過200元。(圖/林士傑攝)黃子軒也透露剛做音樂時幾乎存不到錢,一天規定自己不能花超過200元,「在台北那幾年特別苦,當你還沒有名氣時,會有很長的時間看不到成果,那個累積的時間辛苦又漫長,我的出口到底在哪裡?」直到在客家原創音樂大賽拿到名次,才讓他覺得這條路終於活起來,每次回想起那段時間,在與現在的時間對比,總讓他相當感激。對於刻板印象,黃子軒認為客家人能以自嘲方式帶過。(圖/林士傑攝)談到外界對客家人「小氣」的印象,黃子軒表示自己很愛跟朋友開政治不正確的玩笑,「大家一起去吃飯,我說我客家人出30!」雖然是開玩笑,但他認為客家人應該更有智慧地去自嘲,表示:「客家人不太懂得怎麼把節儉的美德變成現在的說法,很多不是客家人的人也很省啊,而且大多數的客家人是對自己很省,但很好客。」黃子軒曾客串《市井豪門》,飾演一位歌手。(圖/翻攝自黃子軒臉書)黃子軒的小兒子去年剛出生,大兒子則已經8歲,提到媽媽特別重視孫子的母語教育,大兒子也跟他一樣喜歡唱歌,曾參加客語歌謠比賽得到冠軍,問及未來若兒子也想走音樂路是否會支持?他表示:「當然支持啊,我對小孩子沒有設限,也不會特別希望他們走音樂路,只要他們覺得開心就好。」除了歌手身分,黃子軒去年客串八點檔《市井豪門》,飾演一位歌手,但他認為就是在演自己,所以沒有很過癮,他的好友薛仕凌及楊大正在戲劇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績,讓他更想嘗試演戲,開玩笑說最想演床戲,「常常想像如果我接到戲,要怎麼去模仿別人,很期待有劇組來找我。」
楊麗花推廣台語再獲獎!笑曝獎狀太多...用了兩間倉庫存放
楊麗花今(21日)出席教育部「表揚推廣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領取終身奉獻獎,徒弟陳亞蘭陪同領獎,她拿著「聖旨」造型的小抄講感言,楊麗花提到,在媽媽肚子裡就聽台語,身為台灣人,講台灣話、演台灣歌仔戲自然無比,「台灣人有責任要保護這文化和台語,不然就白活了。」楊麗花在愛徒陳亞蘭陪同下領獎。(圖/焦正德攝)楊麗花貴為國寶,領過無數獎項,這次獲鼓勵仍讓她很開心,還打趣稱:「獎狀是太多,我有兩間倉庫專門放獎狀。」楊麗花今年將迎來80歲大壽,她坦言愛熱鬧:「看到人多就歡喜,很愛聽掌聲。」但陳亞蘭在旁憂心忡忡指出,楊麗花早上略有頭暈,讓她很憂心,楊麗花本人倒不擔心,因她每半年健檢一次,健檢報告都沒有什麼大問題。麗花很注重形象,為了美美登場還塗了指甲油。(圖/焦正德攝)談到以往農曆年,楊麗花總會打牌訓練腦力,也預防老人痴呆症,如今不再上牌桌,但會插花,並跟老朋友聚會吃飯,當然少不了愛徒陳亞蘭厚厚一大包紅包,她開心稱徒弟的紅包是「逐年遞增」,陳亞蘭則笑回:「互相沾喜氣啦!」
新北哈客五股館啟用AI機器人 共同推廣客語
新北哈客五股館於今(5)日正式啟用,哈客五股館是新北市府繼四年五館政策後,在新北市所成立的第六座優質客家聚點會館,陳純敬副市長表示,客家聚點的建置政策是侯友宜市長上任來推廣客家文化非常重要的政策,目的是希望新北市除了三峽客家文化園區之外,能夠在其他都會行政區域建置優質的客家聚點會館,就近提供客家鄉親聚會話家常、上課研習相互交流分享的場所,延伸新北客家文化觸角,串起新聯結,深耕新北客家文化。今日很開心與大家一起啟用新北哈客五股館,客家聚點將持續於新北都會行政區域規劃建置,讓在地的市民朋友及客家鄉親可以有更深入認識客家文化的機會,感受新北客家文化之美。新北市擁有67.2萬客籍人口、56個客屬社團,五股地區的客家人口有1萬200人,在地活動的客屬社團為社團法人新北市五股區客家協會,於當地耕耘多年、積極推展客家文化。建置客家聚點可以帶動五股區更多市民參與客家文化,哈客五股館為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與教育局及新北市五股區成州國民小學跨局處共同合作建置,展現市府團隊重視客家的行動力。歡迎市民朋友到新北哈客聚點交流分享、話家常、學習客家語與各種客家技藝,體驗客家文化美好。美江民族舞蹈團專業舞蹈現場演出(圖/新北哈客五股館提供)。今天的哈客五股館啟用活動,開場由成州國小鼓獅隊帶來精彩的舞獅表演給大家,成州國小鼓獅隊是五股地區唯一之獅隊,常參與各種賽事、屢獲佳績,亦常出席大型活動演出,促進學校與社區間良好互動交流,舞獅表演最後由陳副市長給舞獅紅包,象徵招福避邪的好彩頭。陳副市長與貴賓一同以冰雕啟用新北哈客五股館,慶祝新北市第六個客家聚點建置完成。場館內陳副市長與貴賓一起欣賞成州國小學生帶來的客語讀者劇場,讀者劇場活動以生活化、趣味化方式營造真實的語言使用情境,對於推行本土語學習有相當的助益。另外還有AI機器人凱比以客家語歡迎陳副市長及眾貴賓,並偕同成州國小學生帶領眾人配合牆上簾布上的客家語教學,操作黑板上的觸控螢幕數位學習客家語,現場充滿溫馨與此起彼落的歡笑聲。新北哈客五股館作為多功能語言學習中心,除了提供客家鄉親互相交流分享、辦理客家文化推廣課程外,更是在校師生學習客家語、原住民語等多種本土語言學習場域、亦提供新住民學習華語文,使彼此發揮各自特色與所長、共榮共好。 配合今日新北哈客五股館啟用活動,亦同辦理「美述客─哈客館巡迴開展」,結合已經建置完成的六座哈客館以及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將展覽作品分布在不同哈客館共同展出,展覽作品包含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毛寶貝義家親兒童著色比賽得獎作品、插角國小藍染團隊的藍染工藝作品以及范姜明華老師油畫與粉彩作品,匯集老中青三代不同年齡層、不同種類的客家藝術作品辦理巡迴展出,以美感敘述客家,推廣客家文化,展期自112年12月5日起至113年6月28日止,第一階段在哈客新店館及板橋館展出,展期自112年12月5日起至113年3月1日止;第二階段在哈客中和館及新莊館展出,展期自113年3月5日起至113年5月3日止;第三階段在哈客淡水館、五股館及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展出,展期自113年5月7日起至113年6月28日止,歡迎在地市民朋友至作品展出之客家聚點欣賞這些精緻且充滿童趣的客家藝術作品。陳純敬副市長於新北哈客五股館啟用典禮致詞(圖/新北哈客五股館提供)。陳純敬副市長進一步表示113年已規劃建置新北哈客蘆洲館,至115年建置10座客家聚點,客家聚點將持續於新北各行政區建置哈客館,延伸新北客家文化觸角,以貼近在地、深入市民生活、增進在地參與,以利新北客家文化永續發展,希望透過哈客五股館的建置啟用,將新北客家文化推廣給更多市民朋友。
正國會發布共同政見 推動3語、國家碳權銀行
民進黨正常國家促進會(正國會)多位立委及立委候選人今(27)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就社福、產業經濟、教育、永續環境、農業、交通、國防與人權等8大面向,提出13項政見主張,包括推動「3語教育」、建立國家級碳權銀行、物種基因資料庫。彰化縣立委黃秀芳指出,未來將推動在全台灣設立500個銀髮運動據點,以保有強健的身體、足夠的肌耐力;對於有長照負擔的家庭,應該推動互助喘息服務;每個孕產家庭能接受至少12小時的生產教育課程;並研議補助月子津貼、推動「孕產婦心理健康諮商」,並補助每一位產婦2萬4的心理諮商補助,陪伴產婦走出產後憂鬱的低谷。宜蘭縣立委參選人陳俊宇表示,台灣從2019年提出觀光立國願景,即以落實觀光主流化為目標,持續推動台灣成為優質旅遊觀光國家。下一步應整合台灣交通服務與各地特色觀光圈,促進地方創生產業發展,創造出從文化、商品及在地品牌、服務到行銷的完整供應鏈,提升觀光品質,讓觀光立國的效益回饋地方。新北市立委吳琪銘強調,台灣要成為世界的科技島,除持續強化半導體產業的AI晶片研發及異質整合封裝技術外,亦同步發展以低軌衛星和6G為基底的次世代通訊技術產業,配合軍工產業的無人機技術應用,全面佈建關鍵基礎設施安控系統。彰化縣立委陳秀寳認為,未來應結合母語、英語和程式語言教育等「3語環境」。在各級學校規劃程式語言相關教育內容;為深化母語學習環境,也推動一縣市一間母語實驗教育亮點學校,並將新住民語加入本土語言,除了本土化,也要國際化,強化雙語教學實用性、推動雙語生活化使用。高雄市立委林岱樺表示,台灣應建立「經濟物種及保育物種」種源及基因資料庫,選定台灣潛力農產品,從物種基因保存及改良,種植及養殖到加工行銷,整合產銷資源與流程、建立品質認證制度、並透過具效益的行銷資源,如同紐西蘭奇異果、夕張哈密瓜、青森蘋果等國際知名農產品為目標,於國內外打造台灣農產代表品牌,促使台灣農產躍上國際。新北市立委參選人李坤城表示,正國會主張應在《國土計畫法》中,增設「氣候變遷與永續國土專章」,在面對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時,政府應協助中小企業轉型,整合政府與國營企業的所有資源,建立國家級碳權銀行,將多餘的碳權販售予需較長時程轉型的中小企業。在其完全達成淨零目標前,先透過國家碳權銀行購買足夠碳權,同時接受政府輔導。桃園市立委參選人彭俊豪認為,未來應推動全國人本交通建設規章,從交通建設推動人本交通,改善道路的標誌、標線,配合調整道路速限、統一道路設計規範,搭配施作易肇事路口全面智慧示警化工程,創造安全的行人通行空間,達成2030行人零死亡的目標。桃園市立委參選人劉仁照認為,台灣應增加國防部常態預算,提高國防預至GDP 3%標準線,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投注足夠的經費與資源在國防科技工業上,整合民間技術,擴大國防工業產製規模,加速武器裝備生產與部署,特別是飛彈、國艦國造、無人機等重點發展項目,積極建立國防自主能量。
2023宜蘭國際綠色影展盛大展演 呈現環保與自然之美
今年的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已經邁入第13屆,這是一場集結了國際生態環境紀錄片以及本土生態環境紀錄片的視覺盛宴,於2023年11月4日在羅東文化工場盛大開幕。此影展吸引了超過400名觀眾參與,包括宜蘭縣長林姿妙、環保局長許嘉琦、策展人王誠之、以及導演陳祥豪等重要嘉賓,共同揭開影展的序幕,並欣賞開幕片《未聞鳥啼》。現居宜蘭的紀錄片創作者陳祥豪所執導的《未聞鳥啼》,講述了有關農地與鳥類棲地的感人故事(圖/宜蘭縣政府提供)。《未聞鳥啼》是由現居宜蘭的紀錄片創作者陳祥豪所執導,他同時也是一位友善耕作水稻小農。影片講述了有關農地與鳥類棲地的感人故事。在宜蘭縣深溝村,賞鳥人余遠猛、吳俊德與老農陳榮昌發現,隨著農地逐漸消失,彩鷸的族群數量正在減少。然而,林哲安從小在塭底賞鳥,他成立了田董米,透過生產農產品以及消費者的支持,來保護鳥類的棲地。另一部影片《綠色星球:人類世界》由英國BBC製作,少見以植物為主題的大型系列製作。影片中,中央氣象局前局長鄭明典在映後座談中深入探討了人類如何應對全球暖化的影響,並從氣候變遷的角度剖析人類因應之道,並建立面對變局的價值觀。此外,影展還介紹了宜蘭在地藝術家何華仁的《鋒中有鷹》、本土語言發音的《暗時挽花》以及原住民狩獵議題的《Ndaan Mpmaduk 入山》,這些影片都受到了觀眾的熱烈迴響。宜蘭縣長林姿妙說明,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初衷是推動「環保識讀」的概念,這也是宜蘭人一直堅守的價值觀(圖/宜蘭縣政府提供)。宜蘭縣長林姿妙表示,宜蘭國際綠色影展是台灣最長壽的環境議題影展之一,它的初衷是推動「環保識讀」的概念,提倡環境永續的重要性。這也是宜蘭人一直堅守的價值觀,希望透過不同題材的電影,讓人們更珍惜自己成長的土地與環境。2023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將於11月4日至12月16日舉行,為期43天,共有60場次的放映活動,每場次都免費,觀眾無需索票入場。影展包括國際視野單元、在地觀點單元以及小綠芽影片,總共有46部精彩的影片,其中包括金鐘獎、金馬獎以及英國Wildscreen國際影展入圍和得獎影片,大家可以把握機會,踴躍參加。影展還將在不同場地進行放映,包括羅東文化工場棚架廣場、羅東鎮立圖書館、宜蘭市立圖書館,並以移動電影院形式前往各鄉鎮市進行放映。觀眾還可以參與集章送好禮的活動,觀賞任何一場次後都可蓋章,集滿3場次,可兌換紀念卡套1個;集滿6場次,則可兌換收納網袋1個。紀念卡套跟收納網袋只能擇一兌換,數量有限,送完為止!集章送好禮:集滿3場次,可兌換紀念卡套1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圖/宜蘭縣政府提供)。集章送好禮:集滿6場次,則可兌換收納網袋1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圖/宜蘭縣政府提供)。2023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將成為一個難忘的環保與自然之旅,將觀眾帶入精彩的紀錄片世界,並喚起對環境保護的深思。這個影展是宜蘭縣的驕傲,也是台灣環保影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吸引了來自全台的影迷和關心環境議題的人們。讓我們一同參與,看電影、愛環保,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更多資訊請上宜蘭國際綠色影展粉絲頁查詢。臉書:www.facebook.com/yilan.giff。
賴品妤新募款小物限量上線 傳達價值不放選舉標語
立法委員賴品妤昨(30)日公布最新一波募款小物,推出「台灣妤會」系列小物,包括T-Shirt、「音樂祭必備!漁夫帽+毛巾組」、「妤你同行識別證套」以及「2024雨過天晴!台灣妤(雨)傘」。特別的是,小物上皆未有競選語言,而是印上「台灣妤會」的台羅文字,傳達守護台語文化的價值。賴品妤表示,因為她的選區跟海很有關係,漁業是極為興盛的產業。所以選擇用名字中的「妤」,創造出新的識別「台灣妤會」來彰顯選區漁民、漁會的貢獻。賴指出,她擔任立委近四年非常重視教育文化資源,在台語文化保存、推廣工程上也是不遺餘力。不但爭取到文化部在今年辦理200場以上的本土語言推廣活動,同時她也持續推動提升台語教師資源。「2024雨過天晴!台灣妤(雨)傘」上皆未有競選語言,而是印上「台灣妤會」的台羅文字,傳達守護台語文化的價值。(圖/賴品妤辦公室提供)賴品妤補充,她的第二波募款小物中,使用了台羅文字,而且沒有放上選舉標語、形象照、姓名的符號。她認為,選舉應該是一場闡述政策理念的行動,而募款小物更可以成為傳達價值、塑造美學文化的標的。賴品妤笑著說,這次推出的「T-Shirt」、「漁夫帽毛巾組」、「識別證套」都是深受年輕族群喜愛的小物;而「雨傘組」是因她的選區常下雨,許多民眾紛紛「敲碗」希望推出雨傘組。她也希望使用者都可以「雨過天晴」,正如她為選區爭取建設的用意一樣,共同讓地方越來越好。賴品妤競選辦公室補充,第二波募款小物將在10月30日傍晚九時在官網上線,捐款即可獲得相應的點數並再行兌換。500點兌換「識別證套」、1000點兌換「T-Shirt」、1280點兌換「漁夫帽+應援毛巾組」,1450點兌換「台灣妤傘」,而這四項小物加上第一波的「乾洗髮」、「貼紙飯友組」及賴品妤的親筆簽名海報,則可用6000點一次換到,請有興趣的朋友依據《政治獻金法》規定儘速兌換。
點出偏鄉教師3大困境 范雲:持續推動偏鄉教育改革
今日是教師節,立委范雲發文指出,過去曾在花蓮服務,深刻感受到偏鄉老師的辛苦,也點出偏鄉教師遭遇的3大困境,也承諾會在立法院最後一個會期持續推動偏鄉教育改革。范雲坦言,過去3年來,因為服務花蓮,在與第一線老師們的對話中,深切感受到偏鄉教師的苦、累與心酸,少子化及課綱雙重壓力下,偏鄉老師還得面對教育部一視同仁的行政與報表要求,但其實資源遠遠不及需求。范雲也點出偏鄉教師所面臨的3大政策困境。第一,超高比例的代理教師,偏遠地區和原住民重點學校難以聘足正式教師、流動率高。教育部規定,代理教師比率不得超過8%,目前一般學校約13%;但依全教產統計,原住民重點學校共308所,就有近九成五的294所代理教師超標,「我義務服務的花蓮縣高達36.7%,台東縣26.7%,苗栗縣則高達54.2%。」此外,偏鄉老師們一人身兼多職,偏遠學校交通與生活機能不便利,雖然目前有薪資加給和服務年限,鼓勵老師到偏鄉。但實際上,常出現加給算法不符現實以及其他因素,導致招聘困難,老師們只好身兼身兼處室行政、採購、校安管理、午餐秘書等。第三,原住民老師人數不足,即便《原住民族教育法》已有規範教師比率,但許多原住民重點學校,仍面臨原民教師不足。許多人關心的本土語言教育,也因為師資供不應求,造成偏鄉學生被迫放棄母語課。偏鄉學校孩童缺乏老師、學習不穩定,沒有平等的受教機會,是非常不公平的現狀!范雲坦言,2021年,就已針對偏鄉教育質詢教育部,要求改善亂象,讓老師能專注在教學。「偏鄉教育,不能只靠老師燃燒熱情,更需要教育體系的支持,才能接住每一個孩子。立法院最後一個會期,我會繼續堅持,推動偏鄉教育改革。」
出席漢詩吟唱賽決賽 游錫堃盼繼續討論如何稱呼「台語」
立法院長游錫堃院長今(27)日出席「2022蔣渭水台語•客語漢詩吟唱賽決賽」,並擔任頒獎貴賓。他除了對今年參賽者的人數及表現優異程度表示感動與欣慰外,也表示,現在大家習慣稱「台語」,好像代表了台灣的本土語言,或許對客語及排灣語、泰雅語等原住民族語不公平,盼望各界能繼續交流、討論,未來能形成對台灣各種語言更適當的名稱。漢詩吟唱賽今年為第二屆,增加台灣本土詩及客語項目,歷經初賽與複賽,脫穎而出的20位選手今日進行激烈的決賽,除了游錫堃外,立院秘書長林志嘉、教育部次長蔡清華、文化部次長李靜慧次長、公視台語台台長呂東熹及義美文教基金會蔡寶來顧問也受邀到場。游錫堃致詞時讚揚學生表現都非常出色,咬字文雅標準,進步很多。他提到今年除了報名人數更多之外,比賽項目增加客語及台灣詩,對於了解台灣可歌可泣的民主奮鬥史很有幫助。他說,台灣詩內容藏有台灣史,吟唱台灣詩不但有助於母語傳承,更有助於了解不為人知的歷史。林志嘉表示,今年參賽者都非常優秀,得獎選手不但吟唱用心,以台語及客語發表感言也很順暢,令人非常感動,他也表示這個比賽除了讓下一代更加了解語言的運用外,也能同時了解台灣前輩追求民主的心路歷程,是很成功有意義的活動,希望能繼續舉辦下去。
台大學生會迎新傳單「僅英文、台語版」 成員回應:99%台灣人是文盲
台大學生會發給今年新生迎新傳單,僅有英文版與台語版,台大學生會的回覆竟是「99%的台灣人是文盲」,引爆論戰。(圖/翻攝自Dcard)台大學生會發給今年新生迎新傳單,僅有英文版與台語版,有台大新生在Dcard台大版發文,表達無法理解,結果台大學生會竟回「99%的台灣人是文盲」。台大學生會長孫語謙則回應,回文者是上一屆成員,並非擔任幹部,其個人發言不代表學生會官方立場。台大學生會日前在網路上公告迎新傳單內有中文、台語、英文、客語等版本,但在寄發給新生的宣傳單內,卻只有英文版與台語版。台大學生會日前在網路上公告迎新傳單內有中文、台語、英文、客語等版本,但在寄發給新生的宣傳單內,卻只有英文版與台語版。為此,有台大新生Dcard台大版發文,抱怨看不懂,感覺像文盲,但學生會幹部竟回應「99%的台灣人是文盲」,引發不滿,變成網路大亂鬥,也引發網友熱議,「學生會這個組織到底在幹嘛,除了定時在信箱投放多種語言的垃圾郵件之外」、「在小圈圈自嗨吧,用文化道德綁架新生」。台大學生會長孫語謙表示,選擇在實體文宣中使用本土語言,是希望本土語言能夠在正式的書面文字中也享有與華語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受限於版面大小,既然兩種語言的地位一樣重要,就沒有必須要先有華語存在才可以放入本土語言版本的問題。孫語謙提到,放置本土語言版本的目的,並沒有也不可能達到強迫學生學習本土語言的期待。實際上,文宣背面的學生會各部門簡介都是用華語介紹,讓多數同學都能理解,就算不理解「會長的話」的內容也不影響新生對於學生會的基本認識。至於回文者,孫語謙說,留言的同學是上一屆學生會文化部本土語言小組成員,他並非擔任幹部,其個人發言不代表學生會官方立場。
豆花妹超美彈琴畫面曝光 為台語一哥重拾過往才藝
主播郭于中日前拍攝新版台語形象宣傳影片,親力親為的他連腳本也是自己撰寫,影片主旨希望透過台灣童謠的旋律,用有趣接地氣的方式包裝,讓更多民眾體會並學習台語語言的美好,而郭于中也邀來才女主播周璟瑜一同入鏡,在影片裡周璟瑜大秀鋼琴才藝,演奏童謠〈天黑黑〉,她緊張的說:「差不多20年沒彈了,前一天還緊急惡補。」郭于中則安慰說:「沒關係、放輕鬆,即便妳彈錯音,我們也不會發現。」一來一往鬥嘴展現兩人好交情。為了彈奏的特寫鏡頭,周璟瑜抓緊拍攝空檔不停練習,希望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圖/台視提供)郭于中將台語八聲調結合鋼琴的七個音階作為引子,透過鋼琴彈奏知名台灣童謠「天黑黑」旋律的高渲染力,傳達台語就像一首歌,有高有低相當悅耳的音調,而有著台視豆花妹之稱的周璟瑜也特別現身力挺,郭于中感謝透露:「為了效果,原本想要找鋼琴老師來拍攝,後來想到璟瑜會彈琴,試圖問問沒想到她一口答應。」而美女主播周璟瑜彈琴畫面也首度在宣傳影片曝光。為了彈奏的特寫鏡頭,周璟瑜抓緊拍攝空檔不停練習,希望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她也透露自己好久都沒碰琴,從幼稚園一路學到國中,後因課業繁重漸漸練琴時間也少了,透過這次拍攝再次重拾過往才藝,也讓周璟瑜直呼:「感謝台語一哥給我這個機會。」郭于中推廣台語不遺餘力,更榮獲教育部111年度推展本土語言傑出個人貢獻獎,教育部長表示,「聽到郭于中說台語,會覺得台語是真的很文雅。」甚至連歌仔戲國寶楊麗花也大讚,郭于中台語新聞播得很不錯。
拚雙語國家 閣揆否認教育部續推
行政院長蘇貞昌28日出席全國文化會議時強調,《國家語言發展法》並不是要讓台灣成為「雙語國家」,最重要的是46種國家語言都能夠生生不息。對此,外界好奇行政院核定百億預算投入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就此打住,教育部回應,政策會持續執行,並採分年分階段穩健推動。蘇貞昌致詞時強調:「大家一直誤會說台灣要成為雙語國家,沒有!台灣沒有要成為雙語國家」他表示台灣要提升英語的能力是為了外交、外貿,外事,國際溝通此需要。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國家語言的保存發展,「國家語言包含原住民族語就有46種」他表示都應靈活推動,要真正讓語言多使用,能夠生生不息。文化部長李永得指出,此次文化會議是《文化基本法》通過後第一次舉辦,「四年一次制度性的會議,可比奧運一樣重要!」並表示此次的主題「文化。生生不息」其核心就是創造力,「創造力不管是財經、科技、文化對於國家相當的重要。」他也指出,過去談文化比較強調創造面、供給面,這次也強調產業面,創造產業面也是文化政策的重要面向。針對行政院長蘇貞昌稱,政府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並非要讓台灣成為「雙語國家」,教育部說明,在執行方式上,依據目前國家語言推動的政策,一方面落實國家語言保護與推廣,推動規畫國家語言教育,同時致力提升英語能力,讓未來國內專業領域能力者更具備國際競爭力。另在提升英語能力部分,教育部也提到,將於各級學校透過「普及提升」、「重點培育」,分年分階段穩健推動,像是推動國中小英語教學時,以學生於英語課程中提升英語能力為基礎,並重視英語環境的營造,希望學生有機會於真實的生活環境中使用英語;而大學階段除普及提升外,亦補助大專校院結合國家政策及重點產業領域,設立專業領域雙語標竿學院及雙語標竿學校。教育部強調,行政院已成立「國家語言推動會報」,推動各種本土語言保存工作,並投入預算、充實師資,讓學生有多元學習母語的機會。
老師好忙!教課之餘還兼1922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批「政府應提供奧援」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於今(19)日舉辦「520蔡政府施政總檢討-疫情下基層教師的無奈與無力」線上記者會,由教文體育組陳學聖召集人主持,邀請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孟琳、臺北商業大學資訊與管理決策研究所教授張瑞雄、臺灣教育人員產業工會理事長楊益風,以及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政策顧問、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前局長賴金河與會,共同為當前陷入無援困境,概括承受政策與現實壓力的基層教師發聲,並呼籲蔡政府應即刻為基層教師提供奧援,積極解決基層教師的困境。我國約有417萬名學生,佔總人口數的18%,代表有百萬個家庭與學校的作息息息相關;若無基層教師相挺,家長將十分無助。近年來,蔡政府頻推雙語國家、本土語必修、108課綱…等新政策,疫情下又新增混成教學、線上教學,以及相關匡列、造冊、填報、聯繫、分送關懷包與快篩試劑等任務。然而,新政策及疫情所需資源與配套措施等並未到位,亦未新增資源,導致基層教師難以喘息。陳學聖指出,在「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及後續4次追加中,教育部主管業務的總金額僅佔4%,尤其在第2次追加預算時,教育部主管業務的金額僅佔0.3%,而每位師生分配到金額最少的一次,每人僅有130元。陳學聖呼籲,蔡政府應正視並面對基層教師的困境,讓基層教師能有靠山。高孟琳理事長表示,在疫情來襲前,高中職已因108課綱上路,承受最大變動的衝擊。108課綱最重要的精神,是「降低必修、增加選修」,但《國家語言發展法》卻修正將本土語言列為必修,導致108課綱需再度調整,全國500多所公私立高中職,亦陷入缺乏本土語師資的困境,但教育部卻無視基層教師負擔,要求基層教師需修本土語言作為第二專長。而在疫情來襲後,基層教師又必須負責疫調、填報居隔單、發送關懷包等防疫物資,負擔遽增。此外,在停課的決策方面,中央政府授權各地因地制宜,但反造成亂象,學校難以承擔停課的責任,改以Google表單調查學生及家長的停課意願,並據以施行。高孟琳指出,疫情來襲之後,更加凸顯國家教育政策一團混亂。張瑞雄教授表示,教育部推動許多新政策,但卻未提供足夠的配套措施,教師負擔沈重。檢視防疫紓困預算可見,整體紓困預算8,400億,教育部僅編列340億、佔4%,其中還包括運動事業、社區大學、留遊學補習班等,許多項目並非用於學生及中小學教師的相關事務。張教授指出,教育部或許認為中小學屬地方政府的責任,然而在疫情衝擊下,經費應該對中小學階段有更多重視。張教授亦強調,教育部不應指揮學校,因為每所學校所面臨的情況不一樣,建議授權地方政府、學校,因地制宜。楊益風理事長指出,中央政府在疫情的指揮調度上,出現極大問題。衛福部把自己當成過去的新聞局;而衛福部該做的事情,卻由教育部承擔,導致教師、警衛、工友等教學現場人員工作量大增,甚至還需要當起1922的角色,承接家長的擔憂與抱怨。但基層教師並未受過相關訓練,也未被告知相關轉介服務等資訊,教育現場已承受不住。此外,大學校院也面臨需負責提供居隔住所的窘境,教育部亦不准大學校院因嚴重疫情停課。在教育現場,每天都有確診學生拉下口罩對教師咳嗽,教師不敢抱怨,主管機關也刻意忽略。據此,楊益風建議,一方面,中央政府應宣布全國停課2週,並提出家庭照顧假方案,相關成本由政府補助或免稅處理;另一方面,教育部應比照衛福部對醫療人員的支援,充足教育現場所需的相關經費,並備足相關防疫物資與設備,讓基層教師在衝第一線時,能有足夠的支援。賴金河顧問則表示,教育部不應成為衛福部的下屬。目前中小學正面臨包括:快篩試劑取得不易;教師忙於填報疫情相關表格,影響教學;代課教師聘請不易;防疫政策反覆,導致學校無所適從等困難。賴顧問建議,中央政府應儘速宣布全國停課,兼顧師生安全;而在疫情之後,亦應為學校兼任行政職的教師,調升職務加給。
告別金鐘視帝唐川 帥氣遺照曝光留存影迷心中
金鐘視帝唐川於去年3月因二次中風入院,並因肺部感染持續治療,中間有一度狀況好轉,本期待能在4月歡度70歲生日,但仍於13日不敵病魔辭世,享壽69歲。今(24日)於台北第二殯儀館舉行告別式,現場除了擺出總統贈褒揚令外,場內以白色、紫色為主相當莊嚴也溫馨,家屬為唐川選用客家電視台節目《日頭下月光光》的「日頭哥」作為遺照,感念他生前為客家文化及影視的奉獻。《大崎下》李鼎導演、方文琳、徐韜至告別式送唐爸最後一程。(圖/焦正德攝影)今與唐川曾合作《大崎下》的方文琳、徐韜以及導演李鼎一起來送前輩最後一程,方文琳難過表示,雖然與唐爸在戲中對戲少,但在配音時,唐爸卻陪著一句客語都不會的她錄音到半夜一點,「唐爸一個字一個字的教我,陪我六、七小時,感謝唐爸花時間教導我。」徐濤則說:「當文琳姐跟我說噩耗,拍攝當天的回憶就浮現,當時在唱客家山歌,唐爸在現場不會給我壓力,很輕鬆教我怎麼哼唱給我信心。」導演李鼎感嘆失去唐川就像失去一位「很重要的父親角色」,他表示,「因爲唐爸橫跨三時代重要的人,能夠演客家男人、有趣父親。」此外,文化部長李永得、視帝吳政迪、導演温晴、《茶金》製作人湯昇榮等人也到場致意。為感謝唐川為客家文化的貢獻,特頒發總統褒揚令。(圖/焦正德攝影)本名曾均崧的唐川日前甫獲得教育部111年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個人獎,1952年出生於苗栗縣南庄鄉的他,20歲時參加中國電視公司演員訓練班結業,從此投入劇場、廣播、影視表演及製作長達近半個世紀。他長期關注客家語言及文化推廣及傳承,在口語藝術節目《日頭下,月光光》打嘴鼓、說相聲的日頭哥形象深入人心。視帝吳政迪至唐川告別式致意。(圖/焦正德攝影)他生前戲劇表演更是精彩,先後在2008年以《神祕列車》獲得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2010年以《討海人》獲男主角獎,2021年並再次以《窩卡》入圍男主角獎項,其他作品如《大崎下》、《陂塘》、《雲頂天很藍》等也甚獲好評。去年底熱映的《茶金》中唐川飾演的伯公一角雖然戲份不多,卻令人印象深刻。家屬為唐川選用客家電視台節目《日頭下月光光》中的照片作為遺照。(圖/客台提供)唐川家屬也對外發表謝詞:「感謝各界對唐川的關心與厚愛,也感謝這段時間對家屬的體諒與慰問,這一切都來自唐川一生所積累的各種善緣,承蒙大家。唐川在世的時候曾表達,希望自己「出境」時大家能夠保持歡笑,他想用最後一秒鐘逗大家開心,一如他半個世紀的演藝生涯帶給觀眾的各種感動。謝謝今天大家陪同我們,完成唐川最後一場的人生演出。」「唐川長期參與客家語言與文化的保存與推展,也關心台灣的演藝生態,現在他的任務告一段落。承蒙總統頒發褒揚令肯定唐川的努力,也謝謝文化部、客委會及教育部的鼓勵。期待未來有更多後生人接棒,讓一切變得更好。」
温昇豪合作唐川10年嘆「生命無常」 郭子乾透露拍《茶金》時身體無恙
69歲視帝唐川昨(13日)晚間11點10分去世,他生前在夯劇《茶金》中演出,劇組人員得知噩耗都相當難過,而該劇主演温昇豪也感嘆:「跟唐老師工作也超過10年了,以前跟客台工作常常合作到,他也算是我的客語指導,最近發生很多事,包含前幾天發生意外的攝影師,也都是老朋友,滿難過的,希望大家保重身體,生命無常,珍惜。」温昇豪除了表示「希望唐老師好走」外也透露:「拍完《茶金》知道他身體不舒服,大家都很關心。」唐川在劇中飾演郭子乾的大伯,稍早郭子乾受訪時也感概生命無常,「去年進錄音室配音時就知道(唐大哥)中風,但因為疫情也不好到醫院打擾。」他表示,唐川在拍攝時都自己開車到現場,身體看似無恙,沒想到就這走了,令人不捨。客家電視台14日在臉書證實唐川的死訊,「深受大家所敬愛喜愛的日頭哥唐川(曾均崧)先生,已在昨晚11:10遠離病痛,出境到另一個國度。被後輩稱為川哥、川爸的唐川先生,長期為客家的語言傳承、表演藝術、影視傳播奉獻心力,甫於日前獲得教育部111年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個人獎」。
視帝甫獲傑出貢獻獎 69歲唐川中風一度好轉不幸過世
69歲視帝唐川2010年以《討海人》榮獲第45屆金鐘獎電視電影男主角獎,近年在夯劇《茶金》中飾演伯公。不料他因兩次中風住院,昨(13日)晚間11點10分去世,客家電視台14日在臉書證實唐川的死訊,「深受大家所敬愛喜愛的日頭哥--唐川(曾均崧)先生,已在昨晚11:10遠離病痛,出境到另一個國度。」客家電視台在臉書發文表示,「深受大家所敬愛喜愛的日頭哥唐川(曾均崧)先生,已在昨晚11:10遠離病痛,出境到另一個國度。被後輩稱為川哥、川爸的唐川先生,長期為客家的語言傳承、表演藝術、影視傳播奉獻心力,甫於日前獲得教育部111年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個人獎」。唐川2019年拍民視八點檔《多情城市》時演出藍葦華的爸爸。(圖/民視提供)客台因幫唐川報名最佳貢獻獎,因此和唐川太太有聯繫,電視台表示,唐川臥床一年中風兩次,期間一度好轉,但昨晚不幸去世,目前家人急辦後事,希望外界要給家屬空間。而同在《茶金》演出的郭子乾目前因正在拍戲,經紀人代為回應表示還不知道消息,晚點會再回覆。唐川2019年拍民視八點檔《多情城市》時演出藍葦華的爸爸,劇中是位老實又認真的礦工,跟藍葦華有不少對手戲。
金鐘視帝「去年2度中風入院」…昨不敵病魔辭世 享壽69歲
資深男演員唐川2008年以《神秘列車》拿下第43屆金鐘獎的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演技備受肯定,不料14日傳出去世消息。客家電視台證實,唐川於昨(13日)晚間11時10分遠離病痛,出境到另一個國度,享壽69歲。唐川(曾均崧)被後輩稱為川哥、川爸,長期為客家的語言傳承、表演藝術、影視傳播奉獻心力,甫於日前獲得教育部111年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個人獎。唐川的影視作品極為豐富,曾先後以《神祕列車》、《討海人》獲得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男主角獎,去年並再次以《窩卡》入圍男主角獎項;其他作品如《大崎下》、《陂塘》、《雲頂天很藍》等也甚獲好評,於去年底熱映的《茶金》中飾演的伯公一角雖然戲份不多,卻令人印象深刻。客家電視台表示,唐川在去年3月因二次中風入院,並因肺部感染持續治療,中間有一度狀況好轉,但在昨晚仍不敵病魔辭世,「他留下的身影及諸多精彩作品,讓我們無限懷念。」
不滿國中每周必修1節本土語言 課審會4委員閃辭
《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要將國家語言在國民基本教育階段納為部定課程,教育部召開課審會審議大會調整108課綱,不過國中分組有4名委員不滿國中3年每周必修1節本土語言,將影響到其他彈性學習課程的教學,無預警辭去課審委員職務,導致課審會運作大受影響。教育部表示,全體課審會共有48名委員,10月25日舉行的課審會審議大會中討論國中課程架構時,4名委員中途離席,隨後遞出請辭書,故往後數次課審會審議大會,只進行意見交流,暫不作成決議。11月24日以後,課審會重新組成,將接續完成課綱修訂草案之審議。不支持國中3年納必修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自111學年起,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目前本土語言在國小是必修、國中選修,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本土語言除了原先的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外,手語及閩東語(馬祖及桃園人使用)也納入。教育部召開課審會審議大會調整108課綱,國家教育研究院規畫7至9年級每周1節本土語部定課程,但國中分組不支持國中3年都要必修本土語言,決議提出「不通過」意見,並自行提出「將本土語文/台灣手語,7年級納入部定課程,8、9年級納入彈性學習課程。7年級部定課程本土語文/台灣手語一學年規畫每周1節」的案子,但未獲支持。國中分組的主張未獲支持,有4位委員因此辭職,導致課審大會代表性不足,暫時無法運作。一位辭職的課審委員表示,108課綱上路之後,英文課就被減了,政府嘴巴上是說2030雙語國家政策,餅畫得很大,最後卻是給本土語言1節。同樣是課審委員的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國中每周的彈性學習時間是2至5節,但有些縣市會拿去做其他用途,因此實際可能只剩2至3節。《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要將本土語言納入部定課程,目前看來只有彈性學習時間可以用。家長盟反對占彈性時間謝國清說,為了安排本土語言課程,甚至有委員提案,將每周5節國文課挪1節給本土語言用,不過目前未做成決議。108課綱實施以來,國中老師非常努力準備彈性學習課程,新課綱才上路1年多,不宜有太多變動,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反對將彈性學習時間挪給本土語言使用。
108課綱挪英文課時數上本土語言 引4委員不滿爆辭職
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要將國家語言在國民教育階段納為部定課程,教育部召開課審會調整108課綱,不過課審會國中分組有4位委員不滿國中三年每周一節挪去教本土語言,將影響到英語等語言的教學,因此辭去課審委員職務,導致課審會運作大受影響。教育部表示,10月25日召開之課審會審議大會109年度第5次會議,針對國民中學之課程架構部分進行討論,會中有4位委員中途離席、隨後遞出請辭書;由於4位委員請辭,故往後數次會議,將持續進行意見交流,但暫不作成決議。在今年11月24日以後,課審會將重新組成,將盡速接續完成課綱修訂草案之審議。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自111學年度起,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目前本土語言在國小是必修、國中選修,但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施行,本土語言除了原先的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外,手語及閩東語(馬祖及桃園人使用)也納入。教育部召開課審大會討論調整108課綱,國家教育研究院規畫7至9年級每周1節本土語部定課程,國中分組決議後提出「不通過」意見,並自行提出「將本土語文/台灣手語,7年級納入部定課程,8、9年級納入彈性學習課程。7年級部定課程本土語文/台灣手語一學年規畫每周1節」的案子,但未獲支持。國中分組的提案未獲支持,因此有4位委員因此辭職,導致課審大會代表性不足,暫時無法運作。一位辭職的課審委員表示,政府說要推動雙語國家政策,但這次調整108課綱,國中9年級每周要上1節本土語,可能排擠到英語課,她無法接受。教育部說,尊重課審會之民主運作機制,課審會11月24日重新組成後,將持續依法進行課綱審議程序。
魯冰花作者辭世 賴神臉書推崇鍾肇政無私風範
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辭世,準副總統賴清德今天表示,鍾老出身龍潭,是戰後第一代的本土文學家。「謝謝他留下一生的精彩,照亮台灣文壇,無私的風範,將永存大家心中」。賴清德今天在臉書表示,我們最敬愛的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在昨晚辭世,心中萬分不捨。鍾老是戰後第一代的本土文學家,創作出《魯冰花》、大河小說《濁流三部曲》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最令他敬佩的是,在那個毫無本土語言生存空間的年代裡,鍾不只是自我創作,更為台灣文學拓荒,組織本土作家,讓荒蕪的台灣本土文壇日漸茁壯。賴清德指出,他在擔任行政院長時,力推以「客家文學」元素打造成浪漫台三線的亮點,而龍潭就是領頭羊,他曾當面告訴鍾老「龍潭有如龍潭虎穴,必定是臥虎藏龍,而令人最敬重的龍就是鍾老」。如今,鍾老回歸主的懷抱,「謝謝他留下一生的精彩,照亮台灣文壇,無私的風範,將永存大家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