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醫學
」臺大發表「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 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新里程
能夠再度流暢的彈琴,對僑居美國的唐小姐來說,是重生之後最期待的一件事情。37歲的她近一年因右上背部疼痛及右手臂痠麻,在美國進行正子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掃瞄及切片檢查,診斷右側胸壁頂端靠近肩關節處,有一顆直徑5.1公分的纖維樣瘤。腫瘤旁緊貼著通往右手的鎖骨下動、靜脈及臂神經叢。美國醫師評估此手術非常困難,且有右手癱瘓的風險,因此回臺向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教授尋求協助。陳晉興教授馬上與神經外科王國川教授合組醫療團隊,將病患的斷層及磁振造影影像組合成3D立體影像,透過電腦動畫向病患及家屬詳細解釋,並進行術前模擬,評估腫瘤的位置及與神經、血管的關係,病人術後順利恢復,不僅沒有右手癱瘓無力的後遺症,而且還能夠照常彈奏鋼琴並開車接送小孩。第二例是48歲男性,罹患縱膈腔類癌,病患腫瘤已超過10公分,且包圍住心臟旁的大血管及氣管,導致呼吸困難。外科部陳晉興教授立即與心臟外科紀乃新教授組成醫療團隊,將病患的電腦斷層重組合成3D立體影像進行術前模擬,同時也運用最新研發的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將斷層影像轉換為3D虛擬實境進行術前模擬,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結合虛擬與現實世界,提供新視角與新體驗的元宇宙概念,現在也能應用在醫療,由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教授跨領域與臺灣大學電資學院洪一平教授合作所組成的「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研發團隊,榮獲國科會與廣達電腦補助,成功執行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畫。此計畫結合了臺大頂尖臨床團隊與3D影像虛擬實境VR科技,致力於為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提供最高等級病情討論、術前模擬、醫病溝通、及教育訓練的元宇宙跨時空平台。陳晉興教授表示,目前雖已有許多醫學中心,特別是神經外科、整形外科、口腔外科、骨科等領域,在研擬手術策略和解釋病情時,會將二維影像轉換使用3D列印模型,可以同時向病人及家屬解釋手術方式和步驟,相對於傳統的影像檢查,更易於理解。然而,這種模型需要客製化製作,每套模型僅適用於一位病人,價格約在25萬元左右,並且製作需要7到10個工作天。對於病情危急或經濟壓力較大的病人來說,緩不濟急且負擔不小,「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不僅能解決這些困境,也是未來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臺大團隊積極研發「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將病人的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影像,即時轉換為3D情境,呈現出病灶及周圍構造組織的關聯性。還能夠進一步對不同的器官組織進行層層解析,或使用不同的視角觀察。相較於傳統方法,不僅節省時間和成本,更讓病人及家屬清晰理解醫療團隊如何治療病灶。此外,遠地或國外的醫師、家屬甚至可以使用手機掃描QR code,即可同步參與醫療團隊討論及病情解說,讓病人及家屬能夠安心地將生命託付給醫療團隊。
台大打造人工智慧急診 改善壅塞「圖像式管理人流病床」
急診來診病患具高度不確定性及時效壓力:無法預知來診時間、病患疾病種類、特殊事件導致急診快速湧入大量病患等狀況。因此,於病患看診流程之各階段導入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處置,可維持一致的看診品質、減低醫護人員負擔、有效縮短病患留院時間、提高急診處理量能。台大醫院由急診醫學部與台灣大學人工智慧技術暨全幅健康照護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台大AI中心)藉由執行國科會Capstone拔尖整合計畫「智慧急診:以人工智慧改善急診病人流動及解決壅塞之全面性策略」建立智慧急診創新醫療流程,並實際於臺大醫院急診完成近萬人次初步驗證,急診流程全面智慧化,在六個急診流程關鍵,成功開發13個AI模型,改善急診壅塞問題。本計畫由台灣大學陳銘憲前副校長與廖婉君副校長,帶領台灣大學陳信希教授、傅立成教授、陳祝嵩教授、與王偉仲教授等技術團隊,以及由本院吳明賢院長,急診醫學部黃建華主任帶領近十位急診主治醫師,組成堅強跨領域團隊共同規畫進行。整合台大醫院各科部室 (急診部、資訊室、醫研部、智醫中心等)、台灣大學AI中心多個研究團隊、業界夥伴 (華碩雲端、研華、商之器科技、維曙智能科技等)投入人力、設備、軟體等,協力建置本院急診私有雲基礎算力、數據平台、以及串接院內數百項即時多模態病歷資料,開發即時AI輔助系統。目前於台大醫院內所建置的急診私有雲平台,其中有六台專屬GPU與CPU伺服主機,區分為兩個高可用叢集 (HA Clusters),以提供AI模型訓練與推論的算力資源,並能支應急診24小時穩定運作需求。智慧急診流程所需之各項服務、AI模型、數據管理平台均在此私有雲平台運行。此平台整合數據介接傳輸、模型部署更新、運算資源分配、數據分析圖像化顯示介面等功能;平台上也同時運行數項臨床服務系統,包括AI輔助系統、急診中控台即時看板、病床管理系統、病床與設備定位系統等。在急診看診流程中,選擇六個關鍵,開發對應的AI模型用以輔助醫師進行診療。模型開發階段需先向院內申請回溯性資料,並輔以國外的開放醫療資料進行訓練,多項模型效能達到世界最佳 (SOTA,state-of-the-art),並累積發表近30篇國際期刊與會議論文。成功開發13個適用於急診的AI模型。分別運用在急診檢傷、醫師問診、胸部X光檢查、管路誤置偵測、院內心跳停止預後建議、留觀離部評估、早期高危險偵測預警各階段,於病患留院期間,隨時根據當下狀況提供最新AI輔助建議:1.快速精確的電子化檢傷:用於預測檢傷等級、住院機率、留院時間,輔助醫師進行有效準確的檢傷分級分流。2.快速精準的病史分析:依據病人病史預測潛在癥狀與診斷的ICD code,提醒醫師可能的病因與處置。3.即時危險分級及辨識:對躺床病患以平躺胸部X光影像進行即時判斷,同時偵測是否感染肺結核、偵測有無氣胸癥狀與位置、及偵測是否有導管誤置情況發生。4.及早及適當安全的離部:預測三日再回診可能性、留觀期間死亡機率預測、住院可能性預測、停留超過 24 小時預測、相似病歷取回機制,輔助醫師評估病患離院風險。5.心跳停止事件的預後評估:本團隊獨創開發之技術,由腦部CT影像自動偵測與計算腦部灰白質比率,輔助醫師快速且精確評估病患後續治療規劃。6.病患手環早期高危示警:急診病患藉由戴上智慧型手環,隨時進行生理訊號監看,由模型偵測30~60分鐘後高危險狀況發生機率並即時提出警告,臨床醫護人員可提早介入處置。研究團隊與業界夥伴依據本院急診使用需求,在急診私有雲平台上,以一年半時間共同開發出智慧急診AI輔助系統,介接數百個即時病歷項目欄位與醫療影像,以每15分鐘頻率更新每位急診病患狀態與AI建議,並能同時追蹤多院區至少五百名以上急診病患。藉由使用AI輔助系統,醫師能隨時掌握負責的病患狀況,如同有位AI助理隨時提醒,不僅減輕醫師負擔也達到一致的醫療品質。為確認臨床效益,並兼顧病患隱私,整個急診創新流程撰寫嚴謹的IRB計畫書經台大醫院倫委會審核同意,所有病歷與影像資料以即時去識別化的方式進行臨床試驗,已有近萬名案例進行驗證。為使各地區均能運用創新智慧醫療工具,台大醫院規畫於今年2月起陸續在雲林分院及新竹分院導入試用。不僅能平衡城鄉醫療資源差距,也能依據不同區透過院內定位系統,準確定位總院急診場域內一百多張病床與數百項設備;嘗試調整臨床流程,使用病床管理系統以掌握病床位置與使用狀態(如空床、使用中、待清床、維護中等)。急診醫師與護理師可使用診間電腦,或行動式平板手機,透過連接急診中控台即時看板頁面快速掌握現場病患與資源的全面狀況,以快速因應緊急狀況。智慧急診創新醫療流程可說是台大醫院啟動智慧醫療最好的範例,為持續加速轉動這個創新循環,除了擴大應用持續營運優化之外,也將台大醫院過去十年的急診病歷資料,清理建置為「急診特色資料庫」,交由醫學研究部管理,開放供本院未來醫學研究使用。
健保部分負擔調漲明公告 農曆年後上路
延宕多時的健保部分負擔調漲案預定明天公告,農曆年後上路!改變較大的是,現行民眾到醫療院所做檢查均免部分負擔,未來都要收取10%~20%不等的部分負擔,另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原都免部分負擔,也改第一次領藥時要收取,上限200~300元,加上此次藥品及急診部分負擔也有調動,預計影響1100多萬人,將為健保挹注120多億元。健保部分負擔調漲,原預計去年5月上路,但受到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衝擊,遲未能實施,去年底新冠肺炎疫情趨穩,衛福部長薛瑞元在上任後表示,調漲方案預計今年第1季上路,不過須視經濟復甦情況而定。九合一選舉重挫民進黨,外界認為部分負擔恐更加延後實施,但近來超徵稅收,行政院決普發民眾6000元現金,有利沖淡民眾調漲負面觀感,為部分負擔調漲上路踢了臨門一腳。此次部分負擔調漲,在門診藥品方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收取上限將從200元增至300元,其餘則維持現行200元。慢箋藥品的部分負擔,第一次比照門診藥品收費,第二次起則免收。另在門診檢驗檢查費用部分,基層診所跟地區醫院做微調,為落實使用者付費,經討論後決調整為超過1000元收20%,上限200元,若到區域醫院以上層級做檢查,則依轉診與否收取。如此一來,民眾未經轉診前往醫學中心就醫,若接受電腦斷層檢查,加上門診部分負擔及掛號費,可能就要掏出一張千元鈔票。而為減少輕症民眾動輒往急診跑的習慣,急診的部分負擔也一併做調整,未來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的急診重症將少收100~250元,輕症則增收250~300元。根據健保署試算,部分負擔調整後,重大傷病、經濟弱勢等仍維持免部分負擔,這部分約占3成民眾,另外3成民眾每年影響金額將落在200元以下,合計有6成民眾負擔不超過200元。
君綺醫美竹北館開幕,鳳小岳與VIP貴賓互動,現場引發尖叫騷動
君綺醫美於10月26日舉辦竹北館開幕活動,並歡慶品牌邁入20周年。邀請鳳小岳出席竹北館開幕活動,除了恭喜君綺醫美20周年外,鳯小岳也表示十分認同女性藉由醫美療程讓自己更有自信。參與剪綵活動後的鳳小岳,更和現場的貴賓們進行近距離的互動遊戲及合影留念。同時也提醒在選擇醫美診所時, 「安心、暖心、專業」這三件是缺一不可。鳳小岳蒞臨君綺竹北診所開幕活動現場(圖/君綺醫美提供)。君綺竹北館鄰近新竹高鐵站,館外有著一片綠意盎然的庭園,映襯著雪白的兩層式獨棟簡約建築。館內250坪的舒適空間,色彩以暖色調為基底,深藍色的圓型拱牆與沙發點綴出整體空間的奢華質感、佐以金色大吊燈則呈現出輕奢而又氣派的氛圍。館內空間設計也提升顧客最在意的隱密性,讓顧客們來這裡變美的同時,也能在這樣美麗的環境拍照留下美好的回憶。君綺醫美總經理林湘誼表示:「一直以來,君綺醫美秉持高品質、高規格、高安全的經營理念,多年來在醫美領域屹立不搖,這20年不斷的淬鍊與進步,造就了無數人的美麗心願,帶給大家賓至如歸的美麗體驗,安全、安心的變美是君綺企業的指標。」林湘誼總經理更強調:「君綺在各方面極致要求,堅持傳遞安心、暖心、專業,提供專業醫師團隊的技術、完善的服務人員訓練、並打造竹北最美的醫美院所環境,造就無數人的美麗心願,未來也會繼續朝亞洲頂級醫美之路前進,成為大眾心目中優質的安心醫美品牌。」君綺醫美竹北館王樹偉院長表示:「「後疫情時代來臨,相信也許再過不久,就開放可以卸下口罩了,許多人都越來越重視『外在投資』,甚至做過醫美療程的年齡層也有下降的趨勢。相信一間值得信任的醫療院所,與擁有專業技術的醫師,才會是每位想提升外在人們首要考量點。君綺醫美在進行任何手術前絕對與顧客充分溝通,再根據每個人的條件不同,進行客製化打造,才能讓顧客擁有最適合的美麗與自信。」君綺醫美全台已有14家據點,於2000年開始,就以安全健康為基底,創造「完美」為藍圖、先後成立美容纖體、醫學雷射、奢華spa、頂級健檢中心,成功跨足瘦身、整型、時尚醫美及健診領域,提供多元且全面的美麗服務,也是第一個以國際精品理念經營的頂級醫學美容中心,集結了全台最頂尖的醫療團隊、占地200坪以上的醫美診所,同時擁有技術與應用之實力,結合現代技術與未來醫學,讓每一個消費者踏入君綺,都可以輕鬆主宰自己的美麗。
健保部分負擔將調漲 規畫方案曝光⋯健保署長:預計挹注121億
健保門診藥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檢驗檢查及急診部分負擔都將調漲!依健保署研擬方案,現行免部分負擔的檢驗檢查,未來改為要付費,民眾未經轉診前往醫學中心就醫,若接受電腦斷層檢查,加上門診部分負擔及掛號費,可能就要掏出一張千元鈔票。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調整方案、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調整方案慢箋領藥目前免費,未來第一次慢箋領藥時,將有部分負擔,最多收200至300元;輕症就衝到大醫院急診,將比過去多付100至200元。新方案最快預計5月上路。到醫學中心做CT 一趟下來恐破千全民健保與民眾相關的部分負擔制度已多年未調,健保會下周五(25日)將就部分負擔調整方案進行討論,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證實,調整方向已定,細節仍待健保會搜集各界意見後決定。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健保1995年開辦以來,藥品、檢驗檢查占健保支出比重逐年增加,其中藥品支出由1996年26.1%增至去年的28.9%,2021年花費達2245億元,檢驗檢查費則由3.4%增至12.7%,2021年花費為985億元,站在使用者付費及珍惜醫療資源的立場,並顧及推動分級醫療與醫藥分業,部分負擔有其調整的必要。據瞭解,依目前規畫方案,在門診藥品的部分負擔調整方面,仍以藥費的20%為收取的標準,但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收取上限將從200元增至300元,其餘則維持現行200元。慢箋首次收費 第2次起診所免收慢箋藥品的部分負擔,第一次比照門診藥品收費,第二次起,民眾如果到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領取,則收100元,但到診所、地區醫院及藥局領取則免收,希望民眾領慢箋藥品多多利用附近診所及藥局,不要動不動就跑到大醫院,讓大醫院可以專心收治重症患者。另外在門診檢驗檢查費用部分,民眾到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如果單純檢驗,費用在100元以下,則免收部分負擔,如果超過,則收檢驗檢查費用10~20%,上限200元,在區域醫院、醫學中心上限分別為300、400元。急診的部分負擔也做調整,為減少輕症民眾動輒往急診跑的習慣,將急診量能留給重症病患,未來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的急診分類,重症少收150~200元,輕症則增收100~200元。調整過後 預計對健保挹注121億李伯璋指出,部分負擔調整後,估計對健保挹注121億元,而重大傷病、經濟弱勢等仍維持免部分負擔,這部分有3成,另外3成民眾每年影響金額將落在200元以下,合計6成民眾負擔不超過200元。但是國民黨立委徐志榮認為,健保費率今年才剛調漲至5.17%,現在又要漲部分負擔,恐加重民眾的負擔。徐志榮說,現在民生物資、餐飲都在漲價,萬物飛漲之際,健保又調整部分負擔,時機並不適宜,但行政部門又評估非漲不可,建議調漲的幅度越小越好。徐志榮並呼籲所有的國人以及醫界,健保資源非常珍貴,大家一定要共同愛惜,病患不要拿藥之後卻不吃、醫院方面檢驗檢查如非必要則可不要做,希望共同達到健保永續的目標。
中醫抗癌3/西醫自豪幫患者延命 殊不知老祖宗也助一臂之力
基於「藥食同源」的概念,生基生技透過科學化的過程,推出相關的抗癌中藥食品,由於營養成分皆具有科學數據佐證,陳博聖中醫師便依據患者需求,將這些中藥食品用於癌症患者上,但不免仍遇到許多質疑。「其實大多數西醫都反對!」陳博聖分享一位癌症末期的患者,因為免疫療法效果不佳而前來求診。「這位患者是一家醫療器材的老闆,所以一直很相信西醫,若不是走投無路也不會找上中醫。」原本治療患者的西醫知道後破口大罵,但是當他知道中藥食品的成分是β-葡聚醣後,沉默一會兒後才說「恩,這可以吃」。這位患者後來仍不幸病故,但已經比當初預期的存活期延長好多年,有一次陳博聖偶然在社交場合巧遇那位西醫,兩人聊起這位病人,西醫自豪自己幫助他延長存活期,殊不知直到最後,患者一直都搭配中醫的治療。陳博聖說,相較於台灣,許多歐美國家反而更積極研究中醫。「2年前,知名的《未來醫學》雜誌上用了非常長的篇幅探討中醫,顯見它們有多重視。」陳博聖說,他覺得中國、台灣的中醫師一定要更努力,否則未來恐怕會輸給西方國家,舉例來說,近年就有國外藥廠針對黃耆的成分進行臨床試驗,未來若是研究完成、申請專利,未來中醫使用黃耆就會有更多限制,未來希望中醫科學化的腳步能夠加快,獲得更多人的認可,也能進一步針對部分藥材進行臨床研究、申請專利,將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完好保留。已有國外藥廠針對黃耆成分進行臨床試驗,若研究完成、申請專利,未來中醫使用黃耆就會有更多限制,這不是華人所樂見的。(圖/報系資料庫)
全美首隻確診新冠肺炎寵物「巴迪」 7月中旬紐約去世
先前就有寵物感染新冠肺炎的例子,而美國首支確診新冠肺炎的德國牧羊犬「巴迪」(Buddy),已經在7月中旬時病逝,其主人馬宏尼(Robert Mahoney)表示遺憾,醫學界沒有對新冠病毒造成動物影響展開研究。根據《CNN》報導,主人馬宏尼表示,在今年4月中旬自己已經有新冠肺炎症狀數周,且採檢結果呈現陽性,當時巴迪剛滿7歲,也出現呼吸困難症狀,接著還有鼻涕濃稠等症狀。馬宏尼提到,當時他們一家人耗時長達1個月,才找到願意幫巴迪進行新冠肺炎檢測的獸醫,而在這求醫期間巴迪健康狀況也持續惡化,除昏昏欲睡之外,就連體重也直線下降。巴迪的新冠肺炎檢測結果呈現陽性,牠先是使用抗生素治療,接下來又因為心臟雜音使用類固醇,第2次檢測時結果呈現陰性,且體內已經沒有新冠病毒,但狀況並沒有好轉,行走也出現困難,7月11日時,巴迪甚至出現咯血症狀,也因此馬宏尼決定將牠安樂死。最後馬宏尼也遺憾表示,沒有人好奇巴迪的死因,而關於新冠肺炎的研究目前只針對人類進行,但對動物的影響卻沒有太多相關資訊,希望未來醫學界也會對此展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