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 粵菜 淹水 中秋節 夏季 龍年清原果耶新劇《My Diary》 懷舊氛圍令人跌入學生時代青春回憶
秋季檔最新日劇《My Diary》由日本女星清原果耶主演,今(21)日起每週一在friDay影音全網獨播,22歲的她首度與多位年齡相近的演員合作,集合佐野勇斗、吉川愛、見上愛、望月步等新生代實力派男女演員。故事以剛步入社會的主角「恩村優希」(清原果耶 飾)為主軸,每集藉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回顧學生時代,並以五位青春男女的群像劇方式呈現,是部充滿懷舊氛圍的原創人性劇。清原果耶透露這部作品是與許多工作人員、演員們一起,用心思索著「日常的珍貴是什麼?對人的溫柔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所細膩編織出的連續劇,除了希望這部作品能成為觀眾們的護身符之外,她也強調:「在人生中,難免會遇到沮喪或後悔的時刻,但我希望大家能相信這些經歷會成為未來自己的養分,並以此信念繼續生活。」清原果耶(左)首度與多位年齡相近的演員合作。(圖/friDay影音提供)此外,清原也分享了「如果人生遇到瓶頸」的建議:「每當我在選擇上感到迷茫時,如果持續的理由比想放棄的理由多,我就會選擇堅持下去,這是我做決定的標準。」而對於拍攝期間的特別回憶,由於五位主要演員都相差不到四歲,清原表示:「之前很少有機會和同世代的演員一起拍攝,所以這次算是全新的體驗。」她還感慨地說:「每天和大家聊些無關緊要的事,卻總能聊得很開心,這樣的氛圍真的是太棒了,相信這會成為我難忘的回憶。」friDay影音即日起每週一獨家上架《My Diary》,還有松本若菜化身為惡女的《我的寶物》、鈴鹿央士與松本穗香攜手辦案的《解謊偵探少女》、遠藤憲一再次靈魂交換的《民王R》、《若草物語》、《好想把那個人渣狠揍一頓》、《旅行護理師(2024)》等最新日劇皆在friDay影音全網獨播。更多秋季檔夯日劇情報,請鎖定friDay影音官方網站、臉書專頁或APP。
中秋烤肉小心大雨突襲 氣象專家揭「各地賞月指數」
鄰近中秋佳節,不少人會選擇和親朋好友一起烤肉賞月。不過氣象專家林得恩預測,9月17日白天台灣東部及南部地區可能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林得恩也公布各地的賞月指數。林得恩在臉書粉絲專頁「林老師氣象站」透露,中秋節各地的賞月指數,中南部、金門和澎湖的賞月指數為5顆星,北部地區為4顆星,東北部、東部及馬祖地區則為3顆星,也就是說中南部將是今年最適合賞月的地區。林得恩透露中秋節各地的賞月指數。(圖/翻攝自臉書粉絲專頁「林老師氣象站」)林得恩說明,17白天由於東邊移入的水氣量增加,大臺北、東北部、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其它地區則維持為多雲天氣;午後,各地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發生的可能;到了當日晚上賞月時刻,北部地區雲量稍多,雲縫望月;東北部及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雲厚蔽月;中南部地區風清雲稀、霁風朗月,也是今年最佳的賞月地點。此外,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則表示,從明晚開始到後天中秋節(17)日,因為大低壓帶外圍所帶來的偏東到東北風有加強的趨勢,水氣逐漸增多,迎風面東半部、恆春半島一帶降雨的機會提高,降雨的情況會變得比較明顯一些。吳聖宇指出,西半部仍是山區午後會有熱對流發展、擴散帶來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會。中秋節晚間要看到月亮的機會,目前來看在東半部地區機會不高,雲層偏厚甚至有可能下雨,西半部的機會就相對大得多,午後熱對流消散後,有機會在雲層間看到月亮露臉。
基本工資明年變28K 男員工力挺「替窮人多想想」慘遭網打臉:假象
勞動部近日拍板,明年最低工資將調漲至28590元,時薪也從183元漲至190元,消息引發民怨。不過有男子力挺,因為他自己一家3口有受惠,不解為何大家都在罵,「能否替我們窮人多多著想」。原PO在《Dcard》討論區提到,最近基本工資宣布調漲,但多數人都在罵,「每個人都說只有爽到外勞」,但對他來說自己是開心的,因為扣掉加班和全勤獎金,底薪也是領基本工資,而在工廠當作業員的爸媽也一樣,都只領27K。原PO進一步表示,他看到人力銀行大部分職缺,薪水也都是介於27K~29K,發現台灣人領基本薪資的人還是很多,因此他希望月入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網友們可以將心比心,能替窮人多多著想,因為就算基本薪資不漲,物價還是會漲,「我們真的很努力了」。原PO認為調漲基本工資是好事,遭大批網友打臉。(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貼文曝光後,隨即遭到大批網友打臉,「漲基本工資受傷最重的,是薪資略高於基本工資的人」、「你不用開心啊,基本薪資漲,所有物價跟著大漲,你全家薪水能買到的東西會比漲薪水前還要少,你會過得比以前還慘,不知道你在對眼前調薪的假象高興啥」、「因為只有不到20%的人受益,幾乎80%的人會受負面影響」。另外,還有人更指出,基本工資調漲,很多店家也會跟著漲價,「實質上是大多數的人消費力下降,所以反彈的主因不是漲工資,而且物價又要上漲了」。
「超級藍月」今凌晨現蹤 民俗專家公布「招財密法」
今年首個「超級藍月」在台北時間8月20日凌晨2時26分出現。對此,民俗專家柯柏成指出,很難得能遇到這種日子,自古以來很多法術都會在這個時間進行,尤其這次藍月發生在鬼月,更增加這個特殊月相的神秘性,為此他也分享招財密法。柯柏成近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今凌晨2時26分出現年度「最大滿月」,由於地月軌道並非正圓形,總有機率地月之間的距離最近又遇上滿月,會讓月亮看起來比平常的滿月大,這次是季節性的藍月,天文界稱這是「超級藍月」。柯柏成感嘆,很難得能遇到這種日子,自古以來很多法術都會在這個時間進行,例如英文諺語:「once in a blue moon」,意思就是指發生機率極低的事情。其中有種招財祕法,就適合在這一天進行。柯柏成說明,所謂的季節性藍月,是1個有4個滿月的天文季節中的第3個滿月,每個季節(由季節至點和分點定義)有3個月份和3個滿月,但有時它會有第4個滿月。至於招財密法,柯柏成解釋,首先準備一個淺的碟子或盤子,大小可以容納以下的錢幣就可以,在盤子的中心放置6個字朝上的台幣1元硬幣,或其他金黃色的硬幣,圍成1圈,接下來在外圍上12個字朝下的台幣5元硬幣,或其他銀白色的硬幣。柯柏成續稱,之後加上乾淨的水,使其淹過硬幣,最後拿到月光下,在「超級藍月」的曝曬下靜置至少1個小時,然後將水拿去澆花或家中的盆栽,硬幣則可以放在家中財位或分送家人好友帶在身上,而在3次的滿月期間內,就可以為自己帶來財運。柯柏成還指出,這次的藍月比較特別,由於近地點的時間比較長,從8月19日起會連續3天都相似的月相,因此錯過8月20日凌晨的時間也沒有關係,3天內都可以做,這次的藍月發生在鬼月,更增加這個特殊月相的神秘性。柯柏成解釋,當藍月出現時,在歐美的民俗認為是神聖陰性力量達到最高峰的時候,這是一個能夠實現願望的滿月,在這藍月下許願的願望將會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完成,可以趁這次的藍月向天上的月亮許願,願望盡量說明清楚,雙手合十仰望月亮即可。
19日起警戒5天!第2波年度大潮即將來臨 氣象局:西部沿海低窪區慎防淹水
中央氣象署表示,第2波年度大潮即將來臨,時間從8月19日到23日,共計5日。氣象局也提到,這次大潮主要影響從新北一直延伸到嘉義的西部沿海地區,這些地方將經歷最高的滿潮水位。氣象署也呼籲,沿海低窪地區的居民和相關單位應該提高警惕,注意可能發生的海水倒灌和局部淹水情況。中央氣象署在氣象粉專「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表示,2024年的第二波年度大潮即將來臨,預計在8月19日至23日期間影響台灣沿海地區。這次大潮將主要影響西部沿海,從新北一直延伸到嘉義,同時西南部和東北部沿海的潮位也會偏高。沿海低窪地區的居民須慎防海水倒灌和局部淹水情況。內文中提到,年度大潮是一個自然現象,由月球、地球和太陽的引力相互作用而產生。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天文潮」,並進一步分為「大潮」和「小潮」。大潮通常發生在農曆初一(朔月)和十五(滿月)前後兩三天,這時月球、地球和太陽呈一直線排列,引力疊加導致潮汐變化最大。相反,小潮則發生在農曆初八、九(上弦月)和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時,此時三者呈垂直排列,引力相互抵消,潮汐變化較小。貼文中也提到,年度大潮是指一年中潮位最高的滿潮,在台灣通常是發生在秋分前後的朔月或望月,或是當月亮位於近地點時。今年的年度大潮分為幾個階段:第一波已於7月20日至24日影響了西南部(台南至屏東)和東北部(新北、基隆、宜蘭)沿海。第二波就是即將到來的8月19日至23日,主要影響西部沿海。之後,9月17日至21日將影響澎湖、金門、馬祖,同時西部沿海潮位也會偏高。最後一波在10月16日至20日,主要影響澎湖、金門、馬祖。
凱米颱風挾豪雨來襲 高雄再遇「天文大潮」慘淹水
中颱「凱米」來襲,全台21縣市於今(24日)停班課,而高雄旗津也因近日適逢天文大潮,於今(24日)上午又淹水,此外,考量到山區安全的問題,高雄市桃源區山區7個里也於今天上午撤離375人。海水倒灌導致堤岸邊淹水。(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氣象署說明,「年度大潮」是指一年之中潮位最高的滿潮,在月球、地球引力及大氣壓力多重作用下,通常年度大潮會發生在台灣「秋分前後的朔月或望月」,或是當月亮位於「近地點」時,也可能會發生年度大潮。各地的年度大潮時間略有不同,氣象署也公布了今年的年度大潮時間和區域,首波受影響的區域是西南部沿海從台南到屏東,以及東北部沿海的新北、基隆、宜蘭,預計在7月20日到24日期間面臨最高滿潮。有些民眾今天依舊出門買菜。(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然而年度大潮再加上颱風帶來的水氣影響,高雄旗津輪渡站和傳統市場今天發生海水倒灌的現象,水深達腳踝至半顆輪胎高度不等。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也提醒,今天接近中午時分適逢大潮,低窪地區、沿海地區和旗津等地需要特別注意海水倒灌的情況。他呼籲民眾在颱風季節期間避免前往沿海地區或河川周圍戲水,並遵守防颱相關規範,確保自身安全。水淹至腳踝至半顆輪胎高度不等。(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此外,因應凱米颱風來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於今日上午6時30分對高雄市桃源區的建山里、梅山里、復興里、桃源里、勤和里、拉芙蘭里及高中里發布了土石流黃色警戒,並通知桃源區公所,根據規定啟動預防性撤離機制。水利局表示,公所在上午8時30分完成了375名保全戶的撤離,應變中心將持續與中央保持聯繫,密切觀察最新雨勢狀況。除了山區警戒,市政府也提醒,今明兩天因天文大潮和颱風低壓引發的暴潮雙重影響,愛河下游沿線、茄萣、永安、彌陀、梓官、旗津及林園等地區易受海水倒灌。市府呼籲居民提前準備防水閘門或沙包,以確保財產安全。原先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原訂於7月25日,進行配合台電的電氣設備檢驗,計劃當天在高雄市鳳山、大寮、大樹3區多個里進行13.5小時的停水。但由於凱米颱風來襲,台電昨晚通知水公司將工程延期,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因此恢復正常供水,原計劃受影響的4萬戶將不停水。
年度天文大潮! 屏東東港「水漫街頭」畫面曝光
今(21日)各地高溫炎熱,大台北及中南部地區有局部37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晴到多雲,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中南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署預報,周三(24日)之前適逢年度天文大潮,台南至屏東及基隆北海岸、宜蘭在漲潮期間,沿海低窪地區易有海水倒灌或局部積淹水等現象,請多留意。據了解,今(21日)屏東東港居民發現,路上出現積水情形,但明明沒下雨。從照片中可以看見,低窪處積水,應是海水漫進街上。氣象專家林得恩在粉專《林老師氣象站》提醒,20日至24日,西南部沿海(台南至屏東)及東北部沿海(新北、基隆、宜蘭)預計發生年度大潮,也要留意颱風期間,更易肇致海水倒灌、積淹水事件等。至於何謂年度大潮,林得恩解答,一年之中潮位最高的滿潮,稱為「年度大潮」,在月球、地球引力及大氣壓力多重作用下,通常年度大潮會發生在台灣「秋分前後的朔月或望月」,或是當月亮位於「近地點」時,也可能會發生年度大潮。
年度大潮來臨!氣象署公布詳細時間地點 示警:小心淹水
年度大潮即將來臨,中央氣象署於17日公布了2024年度天文大潮的警戒時間和區域,提醒民眾,沿海低窪區在漲潮期間請注意海水倒灌與局部淹水等狀況。中央氣象署在其臉書粉專「報氣候-中央氣象署」指出,「年度大潮」即將來臨,氣象署說明,「年度大潮」是指一年之中潮位最高的滿潮,在月球、地球引力及大氣壓力多重作用下,通常年度大潮會發生在台灣「秋分前後的朔月或望月」,或是當月亮位於「近地點」時,也可能會發生年度大潮。氣象署解釋,科學家把「月球和太陽的引力造成地球海水的潮起潮落」這個現象稱為天文潮,而天文潮又可分為「大潮」與「小潮」,大潮是指當月球、地球與太陽呈現「一直線」時,正是海水潮汐漲落最大的時候,通常發生於農曆初一及十五前後兩三天,受到引力的疊加作用,此時滿潮水位更高、乾潮水位更低。小潮則是指當月球、地球與太陽呈現「垂直」時,星球間的引力會彼此干擾抵銷,潮汐漲落較小,通發出現在農曆初八、九(上弦月)及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時,而「年度大潮」是指一年之中潮位最高的滿潮。各地的年度大潮時間略有不同,氣象署也公布了今年的年度大潮時間和區域,首波受影響的區域是西南部沿海從台南到屏東,以及東北部沿海的新北、基隆、宜蘭,預計在7月20日到24日期間面臨最高滿潮。氣象署表示,有些地方每年總有那麼幾天,即使天氣晴朗,也會因年度大潮而造成道路積水。氣象署也公布今年的年度大潮時間和區域。(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隨後8月19日到23日,西部沿海的新北至嘉義預計發生年度大潮,西南部及東北部沿海的潮位也將偏高;9月17日到21日,澎湖、金門、馬祖將發生年度大潮,西部沿海的潮位也將偏高;10月16日到20日,澎湖、金門、馬祖的潮位也將偏高。氣象署也提醒,沿海低窪區在漲潮期間要注意海水倒灌與局部淹水等狀況。
張靜汶台北首演自曝黑歷史 對月老施壓「半年內找到對象」
馬來西亞創作女聲張靜汶9日於台北開唱,這是她在台灣的第一次個人專場演出,專輯製作團隊特地從大馬來台支持,她也因此忍不住自爆黑歷史,說到自己曾為了出道第一首單曲〈未接來電〉染了一頭紅色髮型,「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歡,但依然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只是試過就不要再試了。」過度誠實的她讓現場粉絲一陣歡笑。來自各地的歌迷在演出前三天就把位子訂光了,甚至有美國舊金山的歌迷在台北路上認出張靜汶,還特地帶著朋友到現場支持,她以專輯同名主打〈王美的一天〉開場,接連帶來專輯中的多首好歌,靠著一把吉他自彈自唱,襯托她乾淨甜美的嗓音。這次為了宣傳專輯來了台灣快一個月,張靜汶坦承已經開始想家,「這次來台北之後天氣一直都陰陰的,讓人感覺有點孤單,但聽說在我來之前天氣一直都很好,每天都有大太陽,在這邊跟台北的大家說聲抱歉,不好意思把雨水帶來了。」她之前每次來台灣都很努力早起、出門到處逛,就算晚上也捨不得回飯店,總是喜歡在路上看街頭藝人演出到最後一刻,「我現在感覺自己已經是半個台北人,最大的改變就是整天都懶得出門。」張靜汶也說自己會去拜月老,希望月老在一年內能幫她找到對象,她分享上次來台灣時跟朋友一起去了大稻埕霞海城隍廟,朋友許願在一個月內得到好姻緣,沒想到還真的在期限內的最後一天願望成真,讓她笑說:「我之前覺得朋友這樣對月老施壓很不應該,但這次我去了龍山寺,就跟月老說了半年內,一起來對月老施壓!」而演出日期正好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歌迷特地送上特色的客家肉粽給張靜汶品嚐,讓身為客家人的她非常開心,也詢問現場歌迷台灣肉粽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沒想到差點引起一場南北粽大戰,她在台灣唸書兼職擔任模特兒的弟弟也驚喜現身,令人驚訝的是,長得跟她簡直像是雙胞胎,他們也開心相約演出結束後要回家好好品嚐歌迷送的肉粽,難得一起在台灣度過溫馨的端午節。張靜汶(右)的弟弟(左 )在台灣唸書,還兼職擔任模特兒,兩人長得簡直像是雙胞胎。(圖/壹日音樂 Day One Music )張靜汶也獻唱多首她喜愛的台灣音樂人的作品,包括任賢齊〈我是一隻魚〉、理想混蛋〈不是因為天氣晴朗才愛你〉、鄭宜農〈就算我放棄了世界〉、陳綺貞〈台北某個地方〉,感謝這些歌曲啟發了她的音樂創作夢想。來台宣傳將到尾聲,張靜汶感謝歌迷陪她一起度過異鄉的端午節,也預告15日將會有另一場演出在北海岸,作為這趟台灣宣傳行的完美句點。
探亞洲最高雲台山天瀑 源頭竟是「水管放水」遊客傻眼…當地人揭原因
大陸河南省雲台山景區的大瀑布是眾所周知的網紅打卡點,尤其在雨季時期,飛流而下的巨浪翻滾,十分壯觀。不過,1名遊客日前曬出視頻,透露自己千辛萬苦爬到雲台山瀑布源頭,滿心期待想一探「亞洲第一高瀑布」的奧秘,卻發現竟是幾根水管往外噴水,畫面引發大批網友討論。綜合陸媒報導,該遊客日前曬出視頻,透露自己千辛萬苦爬到雲台山瀑布源頭,發現竟是幾根水管往外噴水。據悉,瀑布的上遊位置隸屬山西省,下遊的風景區屬於河南省,2省份因景區分紅原因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山西省便修建水庫將水流截斷,導致雲台山瀑布只能依靠水泵往上抽水,再用水管放水來達到效果。對此,當地人表示,雲台山瀑布是水管早已不是秘密,且雨季來臨的時候,雨水充沛,景區的瀑布依舊非常壯美。景區管理部門解釋,水管是用來調節瀑布水量,乾旱季節也能保證瀑布的正常展示,主要是為了提升遊客體驗,並不影響瀑布的整體自然美感。據了解,雲台山古稱「覆釜山」,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因山脈高峻,山間常年雲霧繚繞,故名雲台山,以獨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雲台山水」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該處四季分明,景色各異,是一處以豐富水景為特色、峽谷地貌景觀和悠久歷史文化為內涵,集科學價值和美學於一身的景區。雲台山風景名勝區內有紅石峽、白龍瀑、黑龍洞、黃龍潭、相吻石、天女散花瀑布、懸石、一線天、潭瀑峽、丫字瀑、龍鳳壁、獼猴谷、峰林峽、饅頭山、小孤山、和尚頭、天官石、老君灘、天王峰、望月睡美人、駱駝峰、雲台天池、青龍峽、千年榔榆林、黃龍洞、青龍湖等。
他見行事曆這年「有2春節」喊快規劃年假 網見細節全傻眼
日前有網友翻看行事曆時,發現未來某一年將適逢「閏正月」,因此有兩次農曆新年,便興奮地表示「年假可以放兩次!」並建議大家趁早規劃年假,引起網友熱議,許多人也在見到年份是「西元2262年」時感到哭笑不得。該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1公社」,貼出行事曆截圖,興奮地表示「跟大家公布一個好消息,2262年可以過兩次農曆過年喔!也就是說,年假可以放兩次喔!趁現在趕快規劃年假怎麼放吧」,從行事曆上可見,1月21日是「農曆正月初一」,2月20日則是「閏正月初一」。然而網友們仔細一看,該年份竟是「西元2262年」,要等到238年後才會有「閏正月」,許多人紛紛留言表示,「如果有投胎的話,我要在那年當小孩」、「誰能活到2百多歲啦,烏龜喔」、「錢存到那個時候就能當富翁了」、「靠…那年要包兩次紅包給孫子」、「已經不知道投胎到哪了」、「2262年,我都不知道投胎幾次了」、「2062都不知道還在不在勒,還2262……」、「到那年地球還有人嗎?」、「首先你要先接受長生不老手術」、「2262年你可以在供桌上吃二次過年供品」,但也有網友表示,「沒有這回事,不管什麼節日,只要碰到2次,都只放第一次的,很早以前端午中秋就有碰過了」事實上,根據中央氣象署的科普,我國古代所行的曆法(農曆),月份是配合月象圓缺,12個陰曆月(朔望月)加總約354日,而氣候周而復始的1個回歸年卻有365.2422日,兩者相差11日左右,因此若只使用純陰曆12個月份為1年,則16年後農曆正月初一將會落後陽曆約176天。為了使農曆的春夏秋冬較為配合陽曆的四時節氣,老祖先們便在農曆適當的時間增加一個月來解決農曆年較短的問題,而這增加的月份就稱之為「閏月」,平均19年就須加7個閏月,如此農曆才能與氣候相配合,而上一次的「閏正月」發生於1640年2月22日,距今已經過了384年。
夏季重傷害2/中醫師曝「呷涼場合」是關鍵 打趴冰淇淋!最健康冰品出爐
「吃冰呷甜」會增加罹癌率?專家認為,精緻糖對於健康的危害十分明顯,但冰品可能是無辜的,無論中西醫,都沒有證據表明冰品會造成疾病,事實上,甚至有研究顯示喝冰水有助運動時的耐力,中醫師認為在冷氣房吃冰才是最大的問題,另外,相較於滿滿添加物的冰淇淋,專家認為剉冰可以自行選擇水果、天然食材,是最健康的冰品選擇。日本營養師望月理惠子認為吃冰會增加罹癌風險,程涵宇營養師則持不同看法。「沒有科學證據顯示冰冷的東西對人體有害,也不會因為喝冰飲或吃生食而感冒或喉嚨痛,主要還是吃進的食物成份、類型影響疾病,而非低溫。」程涵宇說。以最單純的冰水為例,除了同樣能幫助身體排出毒素、促進循環,甚至有研究顯示喝16°C的水可能是脫水運動員最佳的補水溫度,而且運動期間,飲用更冷的水可能會改善人的表現和耐力。但的確有人不適合喝冰飲,程涵宇說,一項針對669名婦女的2001年研究發現,一些人喝冰水後可能會引起頭痛。「研究顯示,在喝了150毫升冰水後,7.6%的參與者出現了頭痛。原本就有偏頭痛的人,喝冰水後頭痛的可能性更增加2倍。」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如果吃冰後會頭痛、生理痛、筋骨痠痛,那的確不適合吃冰,但若是身體健康,吃冰的確沒有甚麼禁忌。「以台灣夏天這麼熱的天氣來說,吃一點冰真的不為過!」鄒瑋倫表示,門診中有許多氣喘、過敏患者經調養後恢復健康,一樣也可以有限度的吃冰。台灣特有的手搖飲文化,讓民眾每天攝取過多的精緻糖,也影響成千上萬人的健康。(圖/報系資料照)「關鍵在於地點跟時間,例如不要在冷氣房中吃冰,而是到戶外空氣流通的地方吃冰,而且最好在早上11點到傍晚的時間,這時候全身氣血暢旺,吃冰就不會影響健康。」相反來說,在冷氣房吃冰則是冰上加冰,就很容易感冒、不舒服。鄒瑋倫透露自己非常熱愛吃冰,從冰淇淋、雪糕、雪酪到剉冰都喜歡,她認為其中剉冰是最健康的選擇。「冰本身沒有問題,但如果加入添加物或是加工物,就會傷害健康,如果是吃剉冰,就可以自行選擇要加哪些食材,例如紅龍果丁、石花凍、杏仁凍,再淋一些蜂蜜或糖水。」鄒瑋倫說,其實糖與鹽是暑熱調節生理機能的電解液,只要適量食用,並不會有問題,例如蜂蜜、砂糖、椰糖、冰糖都好。「有問題的是『假糖』,例如手搖飲中常見的高果糖糖漿、人工代糖、甜味劑等,很容易造成脂肪肝與其他疾病。」程涵宇也認為剉冰選擇性較多,「配料可選擇水果、或是天然的薏仁、燕麥、花豆、紅豆綠豆等,低卡的仙草、愛玉、白木耳、燕麥也不錯,避免選擇精製的澱粉類例如粉條、粉圓、湯圓等。」如果真的想吃冰淇淋、雪糕、冰棒,就建議先看標示,盡量選擇添加物較少的冰品。鄒瑋倫中醫師表示,「假糖」如高果糖糖漿、甜味劑才是傷害健康的真正禍首。(圖/CTWANT資料照)
夏季重傷害1/「吃冰呷甜」恐增7種癌症風險 最可怕是它!存活率僅1成
癌症連續4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抗癌已成全民運動,沒想到夏季陽光的強烈紫外線,竟也會增加罹癌率?專家指出,紫外線會使細胞氧化,進而增加癌化機率,而且氣溫飆升會使人想吃冰呷甜,正是癌細胞最愛的生長環境,研究證實會增加7種癌症的罹患率,其中也包含「癌王」胰臟癌,存活率僅有1成!根據衛福部最新數據,台灣一年約有12.1萬人罹癌,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前校長、具有52年治療癌症經驗的吉川敏一在《日本醫學博士打造的全面抗癌計畫》一書中,提醒夏天要注意防曬,以免增加罹癌機率。吉川敏一醫師表示,每年5~8月是紫外線最強的時期,紫外線是肌膚氧化的原因之一,氧氣在製造能量的時候會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會破壞體內細胞,除了會產生皺紋與斑點,更可能會導致癌症或動脈硬化等疾病。許多研究都指出,乳癌與攝取過多的精製糖相關,主要原因是會使體脂增加,進一步影響賀爾蒙。(圖/報系資料照)日本營養師望月理惠子認為,天氣熱易消耗體力、食慾不振,免疫力容易下降,再加上很多人夏天愛吃冰淇淋、刨冰等冰品、糖分高的食物或吃生冷食物,這些飲食習慣其實都是在給予癌細胞增生的機會,因為低溫與糖分過多,都是癌細胞絕佳生長環境,可能讓癌細胞增生的風險提高。「根據2022年國際期刊《癌症》研究指出,癌症與糖之間的確直接相關,尤其是高蔗糖或高果糖容易使身體發炎。」營養師程涵宇說,許多研究都證實乳癌、大腸癌、胰臟癌、食道癌、胸膜癌、小腸癌、子宮內膜癌都與攝取過多的糖份有關。其中乳癌證據最有力,一份法國研究從2007年到2019年,總共收集約十萬人的大型世代研究,發現常喝含糖飲料的人,得癌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18倍,得乳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2倍。「因為攝取過多的精緻糖會導致體重增加,體脂肪也會跟著一併升高,而脂肪是荷爾蒙雌激素的來源,過多的脂肪就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程涵宇說。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胰臟癌,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是台灣2022年第7大癌症死因,也是首次進榜。胰臟癌初期無症狀,影像學檢查也難看出異狀,5年內存活率僅10%,高致命率讓它擁有「癌王」封號,也被喻為「醫生也舉白旗投降」的難治之症。程涵宇說,因為高血糖會損害胰臟,而且可能會造成胰臟基因突變,增加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再以子宮內膜癌為例,研究證實,每週食用甜麵包和餅乾超過 3次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是每週食用這些食物少於0.5次的女性的 1.42 倍。由此可見,精緻糖進入體內後造成的危害,恐怕超乎你的想像。營養師程涵宇提醒,過量的糖分也會導致大腸息肉的發生,進一步增加大腸癌風險。(圖/程涵宇提供)
夏季重傷害3/遠離癌症體質!必吃4食物增免疫力 減糖9水果過癮又健康
夏季想遠離癌症風險,專家推薦4種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包括蕃茄、梅干、大蒜和薑。另外也推薦9種當季水果,包括百香果、奇異果、紅龍果、美濃瓜、西瓜、哈密瓜、水梨、水蜜桃、芭樂,它們不僅富含維生素C、A等營養素,而且都屬於低糖度水果,可以滿足糖癮又健康。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每年消費的總糖量約為60萬公噸,每人每年平均吃掉26公斤的糖,換算成每天的攝取量為72克,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糖份攝取量(25克)的將近3倍。糖癮讓人無法自拔,且會增加癌症風險。程涵宇營養師說,糖癮的可怕之處,在於讓你不停地想吃東西!「研究顯示,攝取甜食會刺激大腦的獎勵機制,即使不感到飢餓,但大腦仍然會持續渴望攝取糖份,進而增加體重以及體脂肪。」以果糖為例,進入體內就會刺激多巴胺對下視丘的作用,而增加進食量。如果想戒糖,程涵宇建議先減少液態糖、再減少固態糖。「液態糖是指任何甜甜的飲料中所含的糖,例如手搖飲、碳酸飲料、果汁、能量飲,飲料中的糖分通常高度濃縮,容易大量飲用而不會有飽的感覺,只會越吃越多。」如果想要滿足一下糖癮,低糖的夏天當季水果則是不錯的選擇。「甜度從高到低,依序為百香果、奇異果、紅龍果、美濃瓜、西瓜、哈密瓜、水梨、水蜜桃、芭樂。」程涵宇說,百香果高纖有助腸道健康,搭配無糖綠茶就能取代含糖飲料,而芭樂糖份低,既有維生素C又高纖,非常適合天天吃。可利用夏天盛產的百香果搭配無糖綠茶自製天然飲料,遠離手搖飲的糖害。(圖/報系資料照)日本營養師望月理惠子則推薦蕃茄、梅干、大蒜和薑來提升免疫力,她認為蕃茄富含的蕃茄紅素抗氧化力強;梅干則富含消除疲勞的檸檬酸,能提升代謝與免疫力。大蒜可提振食慾,且研究證實能降低乳癌、大腸癌罹患的機率;薑的強力殺菌力,可以提升因中暑而降低的免疫力,也有預防癌細胞繁殖與活性化的效果。程涵宇則提醒,台灣梅干大多含有較高的鈉,甚至含有許多添加物,建議可以柑橘類水果取代,例如柳橙、柑橘、萊姆、檸檬、柚子等,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成分,研究顯示,維生素C可以破壞癌細胞,抑制腫瘤生長。4秘訣打造不發炎體質。(圖/ 程涵宇營養師提供)
今年第2個「龍年龍月龍日龍時」 下次四龍聚首要等這天!快來接好運
今(22日)上午7時至9時,迎來本年度第2個「龍年龍月龍日龍時」。據悉,今年共會出現3次「龍年龍月龍日龍時」,分別在4月10日、4月22日和5月4日的上午7時至9時,這是使用傳統干支和生肖紀法來標記年、月、日、時形成的有趣現象,民眾不妨在特別的「四龍聚首」時刻迎接好運。大陸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表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天乾,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地支,它們排列成60個干支組合,例如甲子、乙丑、癸亥等,以此記錄年序與日序,如此循環往復。農歷至今仍沿用干支紀年、紀日,農歷年按干支紀法和生肖紀法命名,比如今年為甲辰龍年;農歷日按數序紀法和干支紀法命名。王科超說,現在的農歷以朔望月作為劃分月份的標準,用數字來定月序,但在2000多年前,古人已採用十二地支來標記月份,並以冬至節氣所在的農歷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丑月、正月為寅月,以此類推,並配合天干使用。事實上,中國古代同樣也用干支紀時,即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以十二地支循環紀時。對應到一天的24小時,每2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子時為23時至1時、醜時是1時至3時,亥時則對應21時至23時。「我國古人又以十二生肖對應各個地支,今年為甲辰龍年,所謂龍月、龍日、龍時即為辰月、辰日、辰時。」王科超說,2024甲辰龍年的龍月裡有3個龍日,因此將出現3個「龍年龍月龍日龍時」,分別在4月10日、4月22日和5月4日的7時至9時。了解干支紀年和天干地支的搭配方法,就可以推算出龍年龍月龍日龍時;而排在第五位的龍和辰對應,每60年有5個龍年。龍月就是在中國傳統歷法中一年也分為12個月,但是這個月是以朔望月作為標準來劃分。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確定以冬至節氣所在的月為子月依次排序,至下一年冬至所在月再為子月,閏月不計。秦漢以來,中國傳統的農歷將寅月作為正月即一月。所以冬至所在的子月是農歷的十一月,因此將月份地支與生肖相配的話,一年中農歷三月為辰月就是龍月。龍日是怎麽回事?中國古代排列日期除了用123這樣的數字計日,也使用干支計日的辦法,這樣每60日就有5個辰日,也就是5個龍日。2024甲辰龍年的龍月裡有3個龍日龍時,分別在4月10日、4月22日和5月4日的7時至9時。
知名粵菜餐廳再推力作 主廚自製蠔豉做鵝掌煲 「鴻圖蟹粉帶子」來自港人喜宴前必吃菜色
技法多元、以調味突出食材風味的粵菜,向來備受大眾喜愛,而位於新北地標百揚大樓48樓的粵菜餐廳「望月樓」,每年都會有一次菜單調整、加入多道風味新菜。從4月起推出的年度新作中,坐鎮掌杓的港籍主廚蘇權暉再度解構經典,於傳統風味中注入新意。「酥炸日本生蠔」一口咬下粉漿並不致太厚,而且保留燙口噴汁的口感。(680元+10%)現年44歲的蘇權暉,擁有超過30年的深厚功力,原來他出身香港餐飲世家,父親專擅燒臘、母親則是酒樓老闆千金,其少時從大排檔入行,之後更來台跟隨多位香港名廚和米其林星廚習藝。此次推出的新菜之一「酥炸日本生蠔」,源自主廚從4歲起跟著在香港擁有兩間酒樓的外公到處吃喝的記憶,他從長輩口中知曉新界流浮山以養殖品質優異的「香港蠔」聞名,而當時現開生蠔拿來酥炸或以蔥薑焗,是香港最流行的吃法;來台後蘇權暉發現台灣民眾亦愛蚵仔酥,這次嚴選特大稀少2L等級的日本廣島生蠔酥炸,一個個生蠔裹上加了鹽與油的完美比例麵漿,趁熱咬下薄脆外殼,多汁飽滿的蠔肉風味便在口中噴發而出。「髮菜蠔豉鵝掌煲」在以莧菜鋪底的砂鍋中放入鵝掌、蠔豉、髮菜與香菇,澆上鹹甜的勾芡鮑魚汁煮滾而成,風味十分濃郁。(980元+10%)同樣與「蠔」相關的還有一道「髮菜蠔豉鵝掌煲」,其源自有著好意頭「發財好市」的經典老菜「髮菜燴蠔豉」,傳統蠔豉常採用將生蠔加入大量粗鹽、日曬製成的做法,但蘇權暉捨棄市售的現成蠔豉不用,自己花兩天時間自製蠔豉。他選用2L超大日本廣島生蠔先汆燙、烘乾再風乾而成,過程不加一粒鹽,保留原始飽滿的鮮味又減輕腥鹹度,讓大眾更容易接受。另將進口大鵝掌拆骨後炸過,再用經典鮑魚汁煮製,膠質豐厚的鵝掌更添口感與香氣。中西合璧的「西班牙伊比利火腿蒸龍虎斑球」,將魚肉斜刀切出第一刀不斷、第二刀斷的蝴蝶雙飛片,口感滑嫩、鮮味十足。(980元+10%)另外還有兩道老菜新作的海鮮菜色,其一「西班牙伊比利火腿蒸龍虎斑球」源自懷舊老菜「麒麟斑片」,最初做法是將魚片、火腿、香菇片層層排列,看似麒麟身上的鱗甲,整道菜蒸熟後,再用上湯勾芡添味。此次主廚選擇用現殺的整隻龍虎斑,貼著背骨取下魚身二面帶皮的厚實魚肉,並為了食材品質穩定性,將原本的金華火腿改以伊比利火腿片替代,還加入添了南瓜泥的久燉老母雞金湯與自煉雞油,不僅配色勾起食慾,還有海陸食材交融的鮮美風味。另一道「鴻圖蟹粉帶子」則發想自20多年前在香港流行的「鴻圖窩伊麵」,由於港人吃喜酒有先打麻將的習慣,通常晚上8點才入席,來賓為了壓餓會先點用這道菜,酒樓廚師便煮製湯麵並加入蟹黃、蟹肉芡成。而蘇權暉使用來自彼岸價格昂貴的大閘蟹粉(含蟹黃與蟹肉),再加碼調入以在地青蟹的母蟹生拆的蟹黃,以薑米炒香、上湯調味勾芡,並擺上日本鮮干貝、以魚子點綴,充滿對比的色彩宛如畫作。有趣的是,主廚分享若粵菜菜名有「鴻圖」二字,必是加了蟹黃與蟹肉芡,翻閱望月樓歷年菜單亦可略窺粵菜命名一二,例如「百花」是蝦膠(漿)、「荔茸」意指芋泥,「鴛鴦」則是雙拼等。「XO醬豉油皇鵝腸」口感肥嫩爽脆,因再調入望月樓自製XO醬,使香氣口感更升級。(480元+10%)以整隻波士頓龍蝦入菜的「龍蝦海鮮泡飯」,上桌時會再將炸米下鍋,吸飽湯汁精華的炸米酥脆、香綿兼具。(需3天前預訂,1,800元+10%)還有兩道菜則是望月樓曾推出過的菜色回歸與再升級,「XO醬豉油皇鵝腸」來自去年推出後大受歡迎的「豉椒炒鵝腸」,由於某些饕客敲碗想吃豉油皇版本,蘇權暉便從善如流。每位粵菜師傅都有自己獨門的「豉油皇」醬汁,簡言之就是偏甜的醬油,蘇權暉的版本用了香菜頭熬出的「香水」加生抽、美極鮮味露、泰國魚露、冰糖和老抽混調而成,他以此與經汆燙的鵝腸大火猛炒,再用自製XO醬增加風味層次,吃來鮮中帶辣、鑊氣十足。另一道「龍蝦海鮮泡飯」則是望月樓在數年前曾快閃推出的菜色,主廚將龍蝦頭及大量蝦殼費時熬成高湯,並將分切的北菇、絲瓜、帶子、雞肉和整隻龍蝦肉依序下鍋,煮成料多味美的龍蝦海鮮湯;同時取用風乾的泰國香米飯,下鍋油炸成鼓脹飽滿的脆米。上桌前,再由服務人員將金黃炸米倒入滾燙湯鍋裡,霎時湯汁翻騰、吱吱作響,加上充滿海派精華的的湯頭與龍蝦肉,更是華麗醇厚。「雪花脆皮叉燒包」外層有著近似炸饅頭的口感與香氣,裡頭包覆鹹甜適中的叉燒肉餡。(160元+10%/3個)「苦瓜芝麻球」是港點主廚莊信恆的私房點心,將苦瓜肉與汁混入糯米粉中調製,但整體不會太搶味,僅於咀嚼後留下淡淡苦韻。(160元+10%/3個)除了各式費工又蘊含巧思的菜餚,望月樓的港點向來造型奇巧、口感細膩,像是銷售長紅的天鵝蘿蔔酥餅、刺蝟奶黃包都備受好評。此次換新菜單,亦推出維妙維肖的「黃金玉米素餃」、鹹甜適口的「脆皮叉燒包」、晶瑩剔透的「鮮蝦莧菜餃」、軟糯回甘的「苦瓜芝麻球」,與椰香芳郁的「大理石紅豆糕」等。隱身幕後的台籍港點主廚莊信恆與蘇權暉同齡,入行也有30年,二人更共事超過20年,從風味到外觀擺盤,一同致力呈現粵菜進化升級的風貌,以及滿足挑嘴饕客的好滋味。
龍年吉時「四龍時」10日登場! 禁忌、意義一次看
許多人都會想在「龍年」拚個寶寶,在龍年生小孩也會看時程,而今年會有3次「龍年龍月龍日龍時」,也就是最吉祥的時刻「四龍時」,本年度首次最佳產房備戰日為10日7時至9時。但小孩在「龍年龍月龍日龍時」出生真的好嗎?事實上,「龍年龍月龍日龍時」各有其需要注意的禁忌,也有正面意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是使用傳統幹支和生肖紀法來標記年、月、日、時形成的有趣現象。大陸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天幹,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地支,它們排列成60個乾支組合:甲子、乙醜……癸亥,以此記錄年序與日序,如此循環往復。王科超解釋,農曆至今仍沿用乾支紀年、紀日,農曆年按幹支紀法和生肖紀法命名,例如今年為甲辰龍年;農曆日按數序紀法和乾支紀法命名。而現在的農曆以朔望月作為劃分月份的標準,用數字來定月序,但在2000多年前,古人已採用十二地支來標記月份,並以冬至節氣所在的農曆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醜月,正月為寅月…以此類推,並配合天干使用。依照這種幹支紀法,今年的正月十五也可稱為:甲辰年丙寅月戊午日。王科超表示,古代同樣也用乾支紀時,即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以十二地支循環紀時。對應到一天的24小時,2小時為一時辰,子時為23時至1時,醜時為1時至3時…亥時對應21時至23時。王科超說,「古人又以十二生肖對應各個地支,今年為甲辰龍年,所謂龍月、龍日、龍時即為辰月、辰日、辰時。」2024甲辰龍年的龍月裡有3個龍日,因此將出現3個「龍年龍月龍日龍時」,分別在4月10日、4月22日和5月4日的7時至9時。但小孩在「龍年龍月龍日龍時」出生真的好嗎?在此時出生的人,其本命年具有特殊意義,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小龍的吉祥物或圖案,以防止辰辰自刑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自刑可能導致個性偏向苛刻、要求高、糾結,甚至偏執。然而,龍年龍日龍時出生的人也被認為會有大吉大利的好兆頭,事業和健康方面都有積極的預示:龍年:本命年較為特殊,應避免使用小龍的吉祥物或圖案,以防辰辰自刑帶來的負面影響。龍月:如果生日在清明之後、立夏之前,即為本命月,應注意上述提到的刑問題。龍日:在龍年龍日出生的人,被認為會有大吉大利的好兆頭,事業和健康方面都有積極的預示。龍時:同樣,龍年龍時出生的人也被認為會有幸福如意的好開頭,財源滾滾,事業更上一層樓。
2024甲辰龍年僅354天 專家揭「少12天」背後原因
2024年國曆為閏年,2月出現4年1次的29天,全年共366天,但農曆甲辰年(龍年)卻是平年,全年僅354天,2種曆法整整相差12天。對此,專家也解釋背後原因了。根據《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說明,目前國際通用的國曆,是依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即1個回歸年的運動周期來制定的,1個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天,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由於回歸年不是整數,所以規定國曆每4年設定1個閏年。凡國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份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366天;除不盡的年份為平年,2月有28天,全年365天。2024年能被4除盡,所以是閏年。但如果是整世紀年(如1800年、1900年、2100年)可以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仍為平年。至於農曆是以月相盈虧和太陽周年視運動2個自然周期為依據制定的,全年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整年有354天或355天,比國曆年(回歸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0至12天。國曆和農曆的計算方法不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為了調節12個朔望月與1個回歸年的時差,古人採用設定「閏月」的方法,農曆「置閏」方法是「19年7閏」,意味每隔2到3年增加1個月,增加的月就叫做「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叫「閏年」,包含13個農曆月,年長384天或385天,反之沒有閏月的年份稱為「平年」。據了解,「置閏」是依據24節氣而定,農曆以12個中氣分別作為12個月的標誌,即每月都有1個中氣,如果沒有該月份就稱為上1個月的「閏月」。而即將到來的農曆甲辰年沒有閏月,因此是平年,對應國曆日期為2024年2月10日至2025年1月28日,總共354天。
台灣燈會安平燈區打頭陣 無人機、煙火空中震撼展演 多元族群創作講述建城400年
「台灣燈會」睽違16年又回到歷史悠久的古都台南舉辦,此次共有「安平燈區」與「高鐵燈區」兩大展區,其中打頭陣的安平燈區已於2/3登場,為台灣燈會揭開序幕,而且運用安平地形水域特色,特別規劃多場結合無人機、煙火、雷射及燈光秀的空中展演;而將於2/24亮燈的「高鐵燈區」則將有「主展區」、「城里有光展區」、「綠能展區」共三展區,由藝術家彭力真操刀的主燈《龍來台灣》也位於高鐵燈區,以台南大天后宮殿前石柱飛龍神韻及型態為靈感設計,燈會展期將持續至3/10止。色彩繽紛的《甜甜圈》作品傳達族群融合與團結的意象。《被移植的生命》。游文富的作品《無限圓》以眾多的圓與球體來呈現年節的氣氛,也有團圓、圓滿、和諧、完美的意義。已開展的安平燈區設置在安平區的林默娘公園、安平遊憩碼頭及安平運河沿岸,並且規劃了「台南400」與「河光往事」兩展區,展出共30件以上作品。其中「台南400」展區特邀請了原住民、客家、漢族、新住民、日本、荷蘭、印尼以及台灣在國際享有聲譽的藝術家,於林默娘公園創作族群共融與文化永續的歷史想像。例如藝術家林侑正作品《興城記》採用互動光雕投影方式,以原初之境、興城及映月等三大主題,呈現台南400年來的地貌變化與族群軌跡;藝術家黃美惠及吳彥宏創作的作品《甜甜圈》,則圍繞著樹形成一座島嶼,象徵著族群融合與團結的意象,而台南為文化與美食之都,希望透過「甜甜圈」傳達美好的食物與生活的甘甜;桃園龍潭客家子弟饒愛琴與卑南族伊命‧瑪法琉的作品《被移植的生命》,透過一棵被移植的樹跨越文化、種族及思想的兩個時空,象徵台南古都豐厚的文化扎根。除了藝術創作,草地舞台區也特別規劃16組客家展演節目,邀請Misa米莎、陳孟蕎Ciao、MiT即時享樂室內樂團、霓好樂團、Vuize王鍾惟、生祥樂團、王喬伊及南園客家箏樂團等在地表演團體輪番上陣;元宵節(2/24)則將舉辦客家音樂晚會,邀請包括金曲歌手羅文裕、彭佳慧,還有靈龍舞蹈團、彤溫岑二重唱及Jhall等客家音樂人現場表演。「台南400」展區作品之一《海洋的訊息》,希望大家注重因地球暖化與人類予取予求而日益惡化的海洋環境。黑川互動媒體藝術《裂變再造》。《往事河光》藉由光線穿過作品投射出柔和光暈,喚起觀者對於過去回憶的思考和感懷。而在「河光往事」燈區,則由新世代科技藝術家將為台南的美麗河岸帶來嶄新面貌。作品沿著運河從安億橋至望月橋,結合當紅科技新趨勢AI演算,增添民眾與作品的互動趣味。主要策展團隊黑川互動媒體藝術為「河光往事」燈區打造4件亮眼作品,包括《無限光景》、《河光流影》、《重光陣列》、《裂變再造》,並規劃1小時各設有2場約3分鐘的燈光秀展演,透過燈光交錯和重疊,讓觀眾從中體會歲月流轉的變遷和消逝;另一創作團隊動物信號則創作2件作品:《河光往事》、《往事河光》,以河流象徵時間、光線象徵記憶,交織成富有詩意和情感的場景。此外,藝術家盂施甫也創作互動裝置、《說『嗨』!》邀請觀眾揮動發光的大手打招呼,凸顯台南年輕活力;藝術家吳騏的《時光廊道》作品猶如1條乘載著這座古城底蘊的潛龍,在安平運河中舞動著生生不息;藝術家林書瑜的《粼粼》則轉化風力、潮汐、船隻等能量,向岸上運送粼粼波光。另外假日時段也安排結合無人機、煙火、雷射及燈光秀的空中展演,刻劃出屬於台南建城400年的故事。空中展演以「回眸大員(歷史)」、「府城詩畫(文化)」、「夢迴台南(多元生活)」三部曲形式,在燈會期間輪番演出,包括具台南海洋意象的帆船、現存最古老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去年甫完工的青鯤鯓扇形鹽田生命之樹、擁有全台最美的西洋古典建築外觀的奇美博物館等,都是展演的靈感來源。接下來的展演日期為2月10~13日(大年初一至初四)、2月17~18日、2月24~25日、3月2~3日、3月9~10日,皆為晚間7點45分上演。相關詳情可上台灣燈會官網(https://2024taiwanlanternfestival.org/)查詢。
「覽月橋」挨轟淪動物棲身處 故宮南院回應了
公共藝術推動25年,相關弊病近日隨著監察院調查報告糾正文化部而備受關注。關心故宮南院的文化人于璣銘指出,故宮南院則已淪為巨大的公共藝術,如院內造價9000萬的景觀橋,美其名為「覽月橋」,公共工程由內部自行決定,猶如壟斷且為裝置而裝置,對民眾入館參觀文物並無幫助,甚至成為流浪動物棲身之所。故宮南院則回應,指一切設計與施工均是經過公開競圖、評選,依新故宮計畫完成。故宮南院新建的景觀橋又稱覽月橋,增添夜間窺月情趣。(圖/故宮南院提供/李怡芸台北傳真)文化人于璣銘指出,監委既注意到國內公共藝術問題,也應查核藝術與文化類的各種標案,如故宮南院2021年開始興建,2023年10月完工開放通行的景觀橋,全長80公尺卻造價9000萬元,以「覽月」為主題又美其名為「覽月橋」。故宮南北院參觀人次統計。于璣銘表示,「覽月橋」在興建之前並沒有專業報告,也未必與原始設計理念相符。最初設計是讓參觀者透過步行領略南院的建築之美,如今卻只能在管中窺月?所謂望月玩月之說未免流於附庸風雅,夜間的「覽月」也對於民眾入館參觀文物並無幫助。于璣銘也進一步指出,南院採購了多件大型的公共藝術,每一座都是500萬元起跳,未必符合場館和園區所需,卻是由納稅人埋單,儼然已是把故宮南院視為巨大的公共藝術,並由主事者的意志所壟斷。對此,故宮南院回應指出,行政院106年所核定的新故宮計畫原已規畫跨湖橋梁,以縮短南部院區北側入館的動線。景觀橋於民國108年完成先期規畫報告及經費概估,並在108至111年間逐年提出該橋梁設計監造及工程採購相關工作計畫書,經南院核定後,才於新故宮計畫及預算內執行相關作業,並非所謂「沒有專業報告」。故宮南院強調,景觀橋「設計及造型」依採購法辦理經公開競圖、評選,共8家參與投標,後由廖偉立建築師的「立建築師事務所」脫穎而出,景觀橋銜接五分車車站及北側大門,大幅縮短入館距離,也提供遊客遮蔭避雨的功能,成為北側入館主要動線,確實達到預期功能及效益。至於南院設置的公共藝術,8座公共藝術品係於民國105年於園區內建置完成,並依法編列預算,由文化部公共藝術審議通過後設置,並非由館方壟斷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