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
」 癌症 患者 就醫 中醫 胃食道逆流知名自助餐食物中毒案疑「生魚片」釀禍 專業醫提醒:芥末殺蟲無科學根據
知名自助餐餐廳「INPARADISE 饗饗」日前傳出疑似食物中毒案,目前累計9人送醫,北市衛生局也為此勒令停業。而有部分消費者表示,身體不適的民眾疑似都吃過生魚片等生食,推測可能是生食釀禍。而胰臟科醫師林相宏也提到,坊間傳聞芥末殺菌一事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如要食用生魚片,務必要挑選有經過正確冷凍處理的食材。禾馨民權婦幼診所林相宏醫師先前就曾發文點出生魚片的危險性,一名50歲患者胃部不適數月但症狀輕微,所以一直自行服用成藥。但在進行胃鏡檢查時,發現患者胃壁有一條約5公分長的海獸胃線蟲,其吸附在胃壁上造成紅腫與發炎。林相宏醫師解釋,這種寄生蟲主要存在於海洋中的甲殼類生物內,當魚類進食受感染的甲殼類後,幼蟲進一步寄生於魚體內。常見宿主包括鮭魚、鯖魚、竹莢魚、秋刀魚、鰹魚等。如果生魚片未經適當冷凍處理便食用,可能將寄生蟲攝入體內。而海獸胃線蟲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及胃部不適,但無法在人體內繁殖,屬於「死路一條」。治療方式為內視鏡直接移除寄生蟲,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藥物。林相宏醫師也提醒,生魚片如有正確的冷凍處理,的確可以有效消滅寄生蟲,而常見的芥末、醋或醬油是無法殺蟲,所謂芥末殺蟲這事情是毫無科學根據的。而外科醫師陳榮堅也發文表示,先前就曾遇過一名30歲男性因肝膿瘍入院,經檢測發現是中華肝吸蟲感染,查證後發現患者的病是過度食用來源不明生魚片所致。陳榮堅醫師提醒,生魚片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嚴重感染,包括肝膿瘍及胃出血。此外,某些生食中還可能含有阿米巴原蟲等病原體。除此之外,營養師蔡濰安也曾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生魚片雖然富含優質蛋白與omega-3脂肪酸,但其中的硫胺酶會破壞維生素B1,過量食用可能導致維生素B1缺乏,進而引發腹瀉、水腫、疲勞等症狀。她建議每週食用不超過一次,每次約半個手掌分量,並觀察生魚片的外觀是否新鮮,例如肉質是否Q彈、顏色是否暗沉等。此外,蔡濰安也提醒,免疫力較低者、小孩、老人以及腸胃功能不佳的人群不適合食用生魚片。濰濰強調,哇沙米並無殺菌作用,生魚片應儘快食用,並搭配適當的衛生措施以降低風險。
天寒地凍氣溫急降!低溫要注意心血管疾病 有11症狀馬上就醫
近期由於大陸冷氣團影響的關係,氣溫可以說是直線下降,而在這天寒地凍之際,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真的要特別注意。而國民健康署也發文提醒,如果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或出現無法執行「微笑、舉手、說你好」此三動作之中風徵兆,應立即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國健署發文表示,衛生福利部112年國人死因統計,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位居第2名及第4名,奪走約3.6萬條生命。「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與心腦血管疾病息息相關,每當氣溫驟降與天氣濕冷時血壓易升高,增加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風風險,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年長長輩,需特別注意保暖和氣溫變化。國健署也在文中強調四大重點,呼籲民眾應盡量遵守以保身體健康:1.調整外出時間:清晨和傍晚是溫度最低的時段,建議避開低溫和溫差較大的時段出門,並結伴同行相互關照。2.穿搭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添衣物,並特別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梢的保暖,穿著除保暖外亦須注意靈活活動。3.隨時補水:儘管天氣寒冷,身體仍會流失水分,身體水分不足,可能導致血液過於黏稠,流動性不佳,造成風險,戶外活動中,建議每15分鐘飲用200-300毫升溫水,並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之飲料。4.留意心臟病或中風徵兆:民眾若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或出現無法執行「微笑、舉手、說你好」此三動作之中風徵兆,應立即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國民健康署也在文末提醒民眾,如果民眾為三高偏高或為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群,在這天寒地凍之際務必提高警覺,若有服用藥物者需規律服藥,減少寒冬帶來的遺憾。
5旬婦高山症獨留深山!醫:應是「高海拔肺水腫」 與急性高山病有什麼不同?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日前51歲黃姓女子與另外7名山友揪團攀登南一段,不料卻因高山症發作無法隨隊繼續前行,獨自留在卑南主峰附近等待救援,所幸獲救時身體虛弱但無大礙,目前已下山就醫。根據症狀描述和發病時序,家醫科陳崇賢醫師推測黃女應是發生「高海拔肺水腫(HAPE)」,並說明其發病時間和症狀,也再次提醒民眾登山一定要注意安全!登山愛好者注意!「高海拔肺水腫」症狀、發病時間一次看登山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享受挑戰自我極限,成為許多人熱愛的戶外活動,但不要忘了登山其實具有一定危險性!人體暴露在高海拔環境,可能引發「高山症」,分為「急性高山病(AMS)」、「高海拔肺水腫(HAPE)」和「高海拔腦水腫(HACE)」三種。陳崇賢醫師說明,「急性高山病」一般暴露在海拔超過2500公尺的4至6小時後就會出現症狀,相較之下,「高海拔肺水腫」不一定會在進入高山環境後的前兩天出現,慢的話還可能在行程的第3至5天才逐漸有症狀。陳醫師也指出,缺乏登山經驗的民眾,可能因為前幾天還走得好好的,而誤以為是身體疲勞才開始走不動,因此對高海拔肺水腫的發生失去警覺。急性高山病最主要的症狀為頭痛,再合併噁心、想吐、頭暈、虛弱無力等症狀。而高海拔肺水腫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有運動能力變差、乾咳、疲倦、胸悶、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等,陳崇賢醫師表示,山友間可能還會互虧說「是不是練不夠」而一笑置之;後期症狀持續惡化,會出現休息時仍呼吸困難、有窒息感、咳嗽不止、粉紅色泡泡痰等。陳醫師特別提醒,高海拔肺水腫不一定需合併急性高山病的症狀,可以獨立出現。另外,「高海拔腦水腫」則是出現急性高山病症狀外,還會有步態不穩、意識不清等狀況。「下降高度」是高山症的黃金準則 吃了藥不要又繼續衝!陳崇賢醫師表示,根據研究,高於4500公尺,高海拔肺水腫的發生機率有0.2至6%;高於5500公尺,機率升高到2至15%,比較麻煩的是,高海拔肺水腫的再發率接近60%,建議有病史的登山客在下次登山前要使用藥物預防。任何高山症的黃金準則都是「下降高度」,也就是如果還能自己行走,要立即降低海拔高度。不過陳醫師也強調,先前曾提到,高海拔肺水腫可能發生在行程的第3天,如果是縱走,會陷入「不上不下」的困境,這時就只能對外求援。陳醫師也提到,服用相關藥物可以緩解症狀,但主要目的是讓患者有機會自行下山,切記不要吃藥後覺得已經沒事,就繼續往上衝!此外,「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也在多處山屋設置攜帶型加壓艙(PAC),緊急情況下將成為救命法寶,建議經常登山的民眾要學習其操作方法。最後,醫師也呼籲山友之間,尤其是對新手登山客,要多分享高山症的相關知識,讓大家都能更安全地進行登山活動。
她曾是「下藥弒父」終身監禁的惡女 24年後重審卻「決局大反轉」無罪釋放
南韓2003年3月曾發生一起震驚全韓的弒親事件。一名52歲金姓男子被人發現倒臥在路邊、氣絕身亡,事後南韓檢警卻認定兇手是死者23歲的女兒金信惠。她被控在父親引用的洋酒中摻入高劑量安眠藥導致其死亡,並稱金信惠為父親投保8份保險,認定她弒父的理由是為了詐領保險金。事後,金信惠雖當庭翻供,說詞卻不被法庭採信,三審以無期徒刑定讞。事隔24年迎來大反轉,金信惠在2015年申請重審後,歷經9年的漫長調查,終於在今(6)日獲判無罪。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光州地方法院海南支院刑事1部今(6)日對金信惠一案進行重新審判,針對因涉嫌殺害親屬而遭判無期徒刑定讞的金信惠,改判為「無罪」。這是金信惠因涉入生父死亡兇殺案而服刑24年後、也是此案自2015年決定重審年後,首次迎來「無罪」判決。據悉,金信惠近期將被無罪釋放。回溯2003年,南韓全羅南道莞島郡曾發生一起死亡事件。當年3月7日,52歲金姓男子被發現倒臥在路邊公車站前,已經氣絕身亡,屍檢後測出金男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303%,還驗出高濃度的抗失眠藥物多西拉敏(Doxylamine)成分。當時,年僅23歲的金信惠被警方與檢方斷定為殺人兇手,警方宣稱金信惠與她同父異母的妹妹遭到金父的性侵,金信惠為此在父親飲用的洋酒中加入大量安眠藥,謊稱是「對肝臟有益的藥酒」給父親飲用,最終導致其死亡。此外,警方還指出金信惠在父親生前,曾以他的名義購買了8份傷害保險,因此研判金信惠弒父的目的也在於詐領死亡保險金。金信惠在接受警方調查時,曾經供稱是自己殺害了父親,然而最後卻在法庭上當庭翻供,否認自己殺害父親。不過沒有得到法院採信,最終在三審以無期徒刑定讞。事後,金信惠多次申請對此案進行重審,但一直到2015年才被接受。在接下來的9年調查中,當時檢警指控金信惠的事證,陸續被找到瑕疵。包含金信惠過去的認罪證詞,是當年警方在案發後,在未持有搜索狀下強行闖入她家,抓著她的頭撞擊桌面、掌摑她,要求她在紙張上蓋指印作偽證。再比如警方宣稱的8份傷害保險,其中有3份被證明早已解約,且金信惠有對購買保險的日期提出不在場證明,而這些說法後來也被金信惠的親友所驗證。此外,法官對於金父是否是因金信惠在洋酒裡下安眠藥,直接導致其死亡一事持保留態度。因為屍檢時並未在死者胃腸內並未驗出粉狀或是藥丸等「服用過多藥物」的跡象,而死者血液內不僅有著高劑量安眠藥,同時有著遠超標準的酒精濃度,也使得安眠藥與金父的死亡有直接因果關係變得難以判斷。且在事發後,有媒體對金父體內的安眠藥劑量進行驗算,認為要達到金父體內的劑量,至少要服用100顆安眠藥,這一數字也與南韓警方在調查報告中宣稱的「30顆安眠藥」相去甚遠。在犯罪動機、自首經過、安眠藥劑量、不在場證明等證據一一出現瑕疵,且檢警方疑似有暴力強押的非法調查行為下,法院最終認定當年的判決「調查過程中存在重大程序違法和證據不足」,因此宣判金信惠無罪。據了解,今日的審判是針對金信惠最初「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的重審。如果南韓檢方對此「無罪釋放」判決有所不滿,可以進行上訴二審。如今已經47歲的金信惠,今日在走出法院時告訴在場媒體,雖然花了很長時間,但是今天能查明真相,她對此仍然非常感謝。她還表示,國家的司法系統和社會制度必須有所改變,發生在她身上的悲劇才不會再次重演,而她也將為此投身於推動國家司法改革的行動。「我的青春是在監獄裡度過的,為了不讓那些時光白白浪費,也為了不再出現像我一樣的人,我將為此鬥爭到底。」金信惠如此表示。
天氣變冷更易胃脹氣、消化不良?3招「保養攻略」讓腸胃也能好過冬!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近日天氣持續冷颼颼,加上大陸冷氣團即將來襲,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民眾除了要注意保暖手腳外,其實還要特別留意腸胃保養!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李柏賢醫師表示,冬天是腸胃疾病的高峰期,提醒民眾務必照顧好腸胃,也為大家列出了冷天氣對腸胃健康帶來的三大挑戰以及相應的保養攻略。1. 寒冷讓胃變「懶惰」!多喝溫水暖胃助消化李柏賢醫師解釋,當氣溫下降時,人體血液會優先供應至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導致腸胃血流量減少,進而影響消化功能。即使吃得很少,民眾仍可能感覺腸胃脹得像個氣球,或是出現胃食道逆流、打嗝不止等不適症狀。醫師建議民眾,這時要避免過於油膩或難以消化的食物,多喝溫湯或溫水,像是一碗暖呼呼的薑湯,就能溫暖腸胃、提升消化能力。不過,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患者不建議吃太多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等溫補食品,以免誘發急性發作!2. 「腸胃炎病毒」冬季大活躍 記得勤洗手、用公筷母匙冬季也是腸胃炎病毒(如諾羅病毒)的活躍期!李柏賢醫師指出,這類病毒耐寒性強,常經由未煮熟的食物、未清潔乾淨的手,或共用的餐具悄悄感染人體。對於IBD患者而言,冬季常見病毒和細菌感染(如流感)可能刺激免疫系統,進而加重症狀或造成急性發作。李醫師建議民眾在吃火鍋或聚餐時,要養成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飯前飯後也要勤洗手,以預防病毒傳播!IBD患者記得要持續用藥,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同時盡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和非類固醇性止痛藥。3. 工作應酬多壓力大 恐增腸胃疾病風險歲末年初,工作和應酬繁忙,讓身心的壓力直線飆升。李柏賢醫師指出,這對胃腸來說就像是雪上加霜,壓力會刺激胃酸分泌,加劇胃痛或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除了避免攝取過多高油、高糖的食物和適量飲酒,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和胃炎的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要準備相應藥物,並在有症狀或應酬前服用。此外也要保持良好的紓壓管道,泡溫泉、散步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天冷更要顧好腸胃!醫授腸胃保暖小技巧 李柏賢醫師也分享了腸胃保暖的三個小技巧。隨著氣溫下降,腸胃變得更加敏感,照顧好腸胃,不僅能吃得更安心,也能讓身體更健康!吃慢一點:細嚼慢嚥、少量多餐有助於減輕胃部負擔。保暖腹部:多穿一件衣服,避免冷風直吹肚子。中醫強調「氣血得溫則行,遇寒則凝」,寒冷會使血液循環變慢、氣機阻滯,容易引起疼痛或對生理功能造成影響。避免冰品:雖然有些民眾會認為冬季吃冰品更過癮,但還是切記要適量,避免造成胃腸不適。
這樣吃=白吃!營養師揭5保健食品「搭配禁忌」 大蒜會害益生菌死翹翹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根據統計,每年能吃掉破百億元的營養補充品,許多人為求方便、快速,常常將各種藥物一次吞下。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就點出「5種組合」千萬不能一起吃,尤其是「薑黃素+乙醯胺酚止痛藥」,若沒有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可能引發胃潰瘍或胃出血。李婉萍在臉書粉專「李婉萍營養師」上傳影片分享,民眾在服用保健食品時,應該避免5種「搭配禁忌」,否則「吃下去等於都白吃了」:國人對保健食品的需求持續提高,尤其生活忙碌,為求方便總是與各種藥物、食物不分類別一把吞下肚。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在粉專提醒「5種組合」千萬不要一起吃,包括鐵劑與含咖啡因飲料、葉酸與維生素C、紅麴與葡萄柚、薑黃素與乙醯胺酚止痛藥,以及大蒜若配益生菌,恐讓「益生菌死翹翹」,必須間隔兩者、避免產生交互作用。1、鐵劑+含咖啡因飲料:含咖啡因的飲品會影響鐵質的吸收,本身貧血者若要喝美式咖啡或拿鐵,建議間隔2小時後再服用鐵劑。2、葉酸+維生素C:高劑量的維生素C會增加體內葉酸的排出,兩者一起服用等於白吃了。3、紅麴+葡萄柚:兩種一起吃會降低紅麴在體內的吸收效果。4、薑黃素+乙醯胺酚止痛藥(如普拿疼):一同服用會導致腸胃不舒服,可能引發胃潰瘍或胃出血,兩者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5、益生菌+大蒜:大蒜是天然的殺菌食物,一起吃會害你「吃下肚的益生菌死翹翹」,記得錯開時間吃。
劇烈腹痛就醫!驚見「大量糞便」堆腹中 腸道破裂險喪命
有許多人認為便秘是小毛病,往往選擇自行服用瀉藥或放任不管,殊不知這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危害。一名70歲蕭姓男子習慣3-5天才排便一次,因連續三週無法排便而出現劇烈腹痛症狀。經檢查發現其腸道內堆積大量糞便,造成乙狀結腸破裂,所幸經由緊急手術處置,包括切除破裂腸道、清理腹腔及裝置腸造口,成功取出多顆硬如石頭的糞便,挽救了患者一命。糞便過度吸收水分腹瀉 服止瀉藥恐致腸道破裂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直腸外科廖師賢主任指出,部分患者可能因糞便的水分被過度吸收,導致排便時僅能排出少量糞水,誤以為是腹瀉而服用止瀉藥,反而使便秘情況更加惡化。這種情況下,若未及時就醫診治,可能導致腸道壓力持續升高,最終造成腸壁破裂的嚴重後果。糞性結腸炎 及早就醫預防嚴重併發廖師賢主任指出,糞性結腸炎是因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在腸道中堆積,不僅增加腸道壓力,更可能損害消化道血管,引發缺血性結腸炎、潰瘍,甚至導致腸道穿孔。若糞便外漏污染腹膜腔,可能併發致命性敗血症。建議若每週排便次數少於三次,且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應立即就醫診治。防範便祕發生 日常這樣做有幫助廖師賢主任提醒,預防便秘的方法,包括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增加日常運動量、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以及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特別是老年人或久坐族群更要注意排便習慣的改變,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早尋求醫療協助,以免釀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高山症有3種!6大症狀要注意 專業醫提醒:飲食有禁忌
近日發生一起婦人因高山症發作,隊友留下食物給他,讓他在原地等待救援的事情。此事也讓高山症成為許多人討論的話題,家醫科醫師陳宥達就表示,高山症其實有3種,而有6種症狀要特別注意。如果要避免高山症發作的話,在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陳宥達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當海拔超過2500公尺時,因氧氣濃度和氣壓降低可能引發高山症。陳宥達醫師也解釋,高山症可分為三種類型,各有不同的症狀與危害:急性高山症(AMS)是最常見的類型,通常在抵達高海拔地區1至12小時後出現,症狀包括頭痛、虛弱、噁心、嘔吐以及睡眠困難等。若未及時處理,急性高山症可能進一步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HACE)。高海拔腦水腫(HACE)高海拔腦水腫是一種潛在致命的狀況,症狀包括嚴重頭痛、步態不穩、意識模糊甚至昏迷。高海拔肺水腫(HAPE),屬於高危險類型,其進展速度甚至可能比腦水腫更快,表現為胸悶、極度虛弱和在休息狀態下仍然呼吸困難。陳宥達醫師建議,如果要避免高山症的發作,在前往高海拔地區時應採取逐步適應的策略。抵達海拔2000至3000公尺的地區後可先停留1至2天以適應環境,爾後每天的睡眠高度不宜超過500公尺。此外若計畫前往更高海拔的地點,最好提前30天到海拔2750公尺以上的地方停留至少兩天,讓身體適應當地。同時,陳宥達醫師強調,一些生活習慣也要特別注意,包括避免飲酒、戒菸、保持身體溫暖、避免服用會抑制呼吸的藥物(如鎮靜劑或安眠藥),並注意高糖低脂的飲食。此外,多補充水分能有效減少脫水風險,而避免攝取會產氣的食物(如大豆或碳酸飲料)有助於改善消化不適。除此之外,陳宥達醫師也提醒,有心絞痛、肺高壓、肺部阻塞疾病或鐮刀型細胞貧血的人群屬於高危險族群,這些人應特別注意高度適應過程,並提前諮詢醫師的專業建議。必要時可考慮使用藥物來進行預防。陳宥達醫師最後也提到,無論是登山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戶外愛好者,注意高山症的早期症狀至關重要。一旦出現相關徵兆,應立即停止上升高度並進行休息,以避免症狀進一步惡化。醫師提醒,高山症雖然常見,但通過充分的準備與謹慎的行動,能有效降低其風險,確保安全的登山體驗。
馬來西亞跨年音樂祭「4人暴斃」!死者驗出搖頭丸成分 警證實毒販混入現場
馬來西亞於12月31日舉辦「Pinkfish」跨年音樂祭,現場酷炫燈光與絢麗煙火吸引大批人潮湧入。然而在現場氣氛狂熱的跨年倒數後,卻傳出先後有多人不適倒地送醫消息,且已有4人死亡。事後馬國警方進行調查,在死者體內驗出俗稱快樂丸、搖頭丸(Ecstasy)的管制毒品成分,並取得消息得知現場有毒販以每粒50令吉(約新台幣366元)價格販售搖頭丸。目前正循線追查毒販下落。綜合馬國媒體報導,該國「PinkFish音樂祭」31日在雪蘭莪州雙威水上樂園(Sunway Lagoon)舉行,但事後卻傳出4名年齡介於20歲至40歲男女暴斃消息。對此,雪蘭莪州總警長拿督胡仙2日指出,警方事後共接獲6綜來自馬來亞大學醫學中心、吉隆坡中央醫院的通報,共有7名病患在參加跨年倒數音樂會後,出現相同徵狀,其中4人已經斃命,2人還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1人已經康復出院;且上述7人並非同行,而是各自與親友一同參加活動。胡仙透露,根據初步調查,已確認所有死者在事發當晚,都曾服用搖頭丸。至於進一步具體狀況,則需等待完整化驗報告出爐,才能確認真正死因。3日,胡仙再度在記者會中宣布,警方已調查到有不法分子混入音樂會,在現場都以每粒50令吉、3粒100令吉的價格向現場與會者兜售搖頭丸。警方將於近日招集活動主辦方、現場急救隊伍、保安人員與死者親友紀錄口供,進一步追查毒販下落。
他約砲半年後性病才發作!妻泌尿道症狀糾纏10年 意外揭尪偷吃「染披衣菌」
年底假期氛圍濃厚,也增加兩性親密關係,近來門診發現,性病患者求診有增多趨勢,台中榮總感染科醫師黃薇諼就表示,近日收治一對情侶,兩人在未採取保護措施情況下有親密行為,男方事後發現小便有灼熱感,女方發現生殖器有異味和分泌物增多,男方坦承,半年前曾與陌生網友約砲,也未做安全性行措施,感染性病又傳染給女友,醫師提醒,披衣菌感染不治療,可能嚴重影響生育能力。黃薇諼表示,男方在發生危險性行為後長達半年才有症狀,而女方也是因男方的異常情況才注意到自己的感染狀況。據了解,披衣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性傳染病之一,常見症狀包括生殖器分泌物增多、有異味,小便灼熱,下腹疼痛,頻尿以及性交疼痛等,有超過50%的患者,在感染後無明顯症狀或僅有輕微不適,導致感染難以及時察覺。黃薇諼指出,無症狀的披衣菌感染,大多因為性伴侶出現症狀或曾有不安全性行為後擔心罹病,主動就醫檢測才發現。還有一些患者則是反覆出現類似尿道感染症狀,初期服用抗生素後有所改善,但症狀持續復發,最終前往大型醫院檢查才確診。她指出,未能及時發現並積極治療的患者,可能成為無症狀帶原者,透過性行為將疾病傳染給他人。黃薇諼提醒,有發生危險性行為除了可能感染披衣菌,也有可能感染其他性病,建議出現泌尿道感染症狀並有多重性伴侶者,應前定期篩檢,及早就醫治療。另據丹麥一份涵蓋50萬名女性研究發現,曾感染披衣菌的女性,相較於從未感染者,罹患骨盆腔發炎、子宮外孕及輸卵管不孕的風險增加30%,另據2023年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不孕男性的精子和精液樣本中,披衣菌感染率較高,且感染披衣菌的男性發生不孕的可能性是非感染者的2.28倍。另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的報告,全球15到49歲成年人中,性傳染病病例達3.74億例,其中披衣菌感染佔1.28億例,淋病感染佔8200萬例。疾病管制署也呼籲民眾,要採取有效預防措施,包括全程使用保險套並搭配水性潤滑液。對於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建議定期篩檢及早就醫治療。
服藥2壞習慣「超傷食道」 30歲女做胃鏡驚見大範圍潰瘍
服藥時記得搭配足夠的水,且保持身體直立一段時間。醫師近日分享,有1名30歲女子因為吞嚥困難就醫,事後做胃鏡檢查才發現,她的食道有大範圍的潰瘍,研判是典型的「藥物性食道炎」,醫師也提醒,民眾服藥時要搭配200至250c.c.的水,服藥後也要保持身體直立至少30分鐘。胃腸肝膽科醫師張靖近日在臉書粉專《張靖醫師 胃腸肝膽。靖心靖力 守護健康》發文分享,上述女子因吞嚥困難到診所就醫,耳鼻喉科醫師先安排喉鏡檢查,但沒有發現異樣,又再仔細詢問病史後發現,病人因皮膚問題,最近有在服用抗生素doxycycline,醫師也相當有警覺的高度懷疑是藥物導致的食道灼傷,隨即聯絡張靖醫師,幫這位病人安排胃鏡。果不其然胃鏡在中下段的食道就發現了大範圍的食道潰瘍。張靖續稱,這就是典型的「藥物性食道炎」,「在胃鏡結束後我立刻開立藥物幫助這位病人,同時衛教她最近飲食上需要注意的部分,以減少對食道潰瘍的二度傷害。」張靖補充,藥物性食道炎是因為藥物黏在食道黏膜上造成食道發炎,甚至產生食道潰瘍,常建原因是吃藥時水喝不夠多,或者吃完藥後沒保持身體直立而馬上平躺,而常見造成藥物性食道炎的藥物,有像是抗生素doxycycline、消炎止痛藥NSAIDs等,「通常在停止使用這些藥物,加上制酸劑和胃乳的幫助後,在幾天內就會逐漸緩解。」張靖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服用到藥物,但好好把握一些關鍵原則,其實可以有效預防藥物性食道炎的產生,例如服藥時搭配200至250c.c.的水,服藥後也要保持身體直立至少30分鐘,「希望大家在服用藥物時可多加留意喔。」
失控「撞進傳統市場」害1死12傷!南韓7旬翁遭逮喊:我有老年癡呆
南韓首爾市跨年當天驚傳死亡車禍,一名7旬金姓老翁昨(12月31日)下午駕車外出,怎料卻失控撞進傳統市場,導致1死12傷的悲劇。對此,金姓老翁遭逮後向警方供稱,他是因罹患「老年癡呆症」才不慎釀禍。綜合韓媒報導,位在南韓首爾陽川區的一處傳統市場「木洞市場」,昨天下午近4時發生汽車衝撞人群事件,一名74歲的金姓老翁不知何原因,突駕駛一台黑色自小客車衝進市場內,車輛直到撞到路人和商店招牌後才停下,現場一片狼藉。南韓首爾市跨年當天驚傳死亡車禍,一名74歲金姓老翁突駕駛一台黑色自小客車衝進傳統市場內,導致1人死亡、12人輕重傷,不過肇事的金姓老翁卻向警方供稱,自己是因罹患「老年癡呆症」才不慎釀禍。(圖/擷取自X)這起事故也造成1人罹難、12人輕重傷,其中死者為一名40多歲的男子。當地警方獲報後立即趕抵現場處理,當場逮捕肇事的金姓老翁,經初步調查,金姓駕駛並無酒駕或毒駕等非法情事。不過,金姓老翁接受警訊時供稱,他大約2年前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並曾服用過藥物,而事發當時他正在閃避前方的車輛,只記得自己在市場攤位前踩了剎車,但後續發生什麼事他已記不清。目前警方正展開調查,以確認金姓駕駛當天是否服用藥物,詳細肇事原因仍待進一步釐清。
碰!淡水客運司機休息室內驚傳槍響 男子頭部中彈同事報警已來不及
新北市淡水區31日上午發生一起悲劇,1名41歲的淡水客運司機疑似因情緒困擾,在公司休息室內舉槍自殺,據了解,該名男子在2樓休息室內休息時,突然傳出一聲槍響,幸好同事及時發現並報警,但警方到場後發現死者已經沒有生命跡象,此事件引發警方及社會高度關注,當局已封鎖現場進行詳細調查,並著手追查槍枝來源及自殺原因。據警方初步調查,死者為許姓男子,目前仍無法確定其自殺的具體原因,早上8時許許男正在休息室內休息,當時樓下的同事聽見上方傳來槍聲,隨即前往查看衝上2樓時,發現許男倒臥在床上,頭部血流不止,旁邊有1把手槍,隨後該同事立即報警,警方抵達後發現許男頭部有明顯的槍傷,左、右太陽穴部位各有傷口,顯示為自戕,並無其他外傷。警方表示,現場並未發現外人干涉的跡象,已將死者的手機、相關物品及現場進行鑑識,並開始調查許男的生活狀況,包括是否有服用藥物或近期的健康問題,並了解其私人交友及過往經歷,警方表示,將會採取各種途徑釐清死因並查明槍枝的來源,若有他人涉入,將依法處理。目前,警方仍在繼續調查中,並將進一步了解許男近期是否有顯示出任何自殺的傾向或情緒異常,案件進展將會持續更新。◎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天冷「腸」受寒 醫曝3腸胃保暖小技巧:照顧好它
天氣變冷小心「腸」常受寒,林口長庚醫院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直言,天氣冷不只手腳需要保暖,腸胃也需要,而冬天是腸胃病的高峰期,因為冷天氣會給我們的腸胃帶來3大挑戰。李柏賢在臉書粉專《Dr.Le 李柏賢》表示,天氣一冷,血液會優先供應到重要的器官(心臟、大腦),導致腸胃的血流減少,消化功能跟著變差,就算吃得很少,卻有可能感覺腸胃仍然得像個氣球,或者老是胃食道逆流、打嗝不止,因此避免吃太油膩不好消化的食物,多喝溫湯或溫水,像是一碗暖呼呼的薑湯,就能幫助胃腸暖身,提升消化能力,但IBD患者不建議吃太多溫補的食物,像是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因為可能造成急性發作。李柏賢指出,冬季病毒很「狡猾」,冬季是腸胃炎病毒(如諾羅病毒)的大好時機,常透過未煮熟的食物、未洗手的手或共用的餐具偷偷進入體內,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冬季病毒和細菌感染(如流感)更常見,感染可能誘發免疫系統反應,導致IBD症狀惡化或急性發作。他建議,吃火鍋或聚餐時,筷子別直接伸進共用鍋裡「搶菜」,養成公筷母匙的習慣,飯前便後勤洗手,徹底打擊病毒,IBD病友記得要維持用藥,若有不適症狀,記得隨時聯絡各館師,提早回診就醫,至診所看診時,記得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和非類固醇性止痛藥使用。第三,李柏賢提到,年底忙碌加上節慶應酬喝酒,身心壓力直線飆升,這對胃腸來說就像雪上加霜,壓力會讓胃酸分泌增加,導致胃痛或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更嚴重;除了減少高油、高糖的應酬食物和適量飲酒,容易胃食道逆流和胃炎的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準備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有症狀時或時應酬前服用,然後記得保持良好的紓壓管道,泡泡溫泉,甚至散步一下,都是冬天不錯的好方法。李柏賢也提出3個腸胃保暖小技巧,包括吃慢一點、保暖腹部、避開冰品。李柏賢說,「天氣冷的時候,腸胃也變得更敏感,照顧好它,不僅讓你吃得更安心,也讓你的身體更健康。」
全台約200萬人患憂鬱症! 專家曝「6大誤解」:愛笑並不是憂鬱的反面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造成人類失能的3大疾病為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而台灣衛福部統計,台灣人憂鬱症盛行率為8.9%,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憂鬱症絕不是矯情、多愁善感,而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健康管理平台《百度健康》就整理了憂鬱症的6大誤解,當人們正確地認識這個病症,才能適時為他們提供幫助。誤解1:「憂鬱症?我身邊很少聽到啊」憂鬱症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5%的成年人患有憂鬱症,而且受其影響的女性比男性更多,這代表著憂鬱症並不少見,更可能就在自己的身邊。然而,由於「病恥感」和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憂鬱症普遍未被正確地診斷和治療。許多患者因憂鬱症引起的胃痛、頭痛等症狀就診,無法得到明確的憂鬱診斷,自然也無法獲得針對憂鬱的治療。誤解2:「憂鬱症不就是心情一直低落?」憂鬱症絕非矯情,它是一種疾病,憂鬱不僅會引起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和疲勞感,還可能出現非器質性身體疼痛,例如頭頸部鈍痛、胸悶氣短、臉部疼痛、慢性腰背酸痛等等症狀。「心中的憂鬱就像隻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對憂鬱症這樣形容。許多憂鬱症患者都有自殘和自殺企圖,甚至因此失去生命,而憂鬱症更是引起患者殘疾和死亡的「殺手」,不容輕視。誤解3:「他/她那麼愛笑,怎麼會是憂鬱症呢?」事實上,愛笑並不是憂鬱症的反面。「微笑型憂鬱症」和普通的憂鬱相比,更難以被人察覺,這類「微笑型憂鬱」的患者,他們內心深處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和喜悅,但在社會互動中依然保持禮貌性的微笑。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看起來時時刻刻心情都非常好,其實內心很孤獨,一個人常常感到悲傷、空虛和無望。「愛笑」的他們同樣需要關心和幫助。誤解4:「隱性憂鬱?憂鬱還會隱形?」「隱性憂鬱症」的患者沒有明顯的憂鬱症核心症狀,他們表面若無其事,內心卻早已「風起雲湧」,例如常懷疑自己得病、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緩慢等。除了情緒症狀外,他們更容易被身體症狀困擾,像是睡眠障礙、腸胃不適、呼吸困難、頭暈、心慌、疲倦、全身無力、全身痠痛等不適,但是去醫院做各種檢查卻沒有什麼異常。誤解5:「為什麼不能樂觀一點呢?要學會自救!」憂鬱症不能只靠「樂觀」克服,因為它改變的不僅是情緒,更可能是大腦結構。有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的「前額葉皮質」與健康人相比大大減少,而「前額葉皮質」與情緒產生、認知、訊息處理和記憶等大腦功能密不可分。因此,「前額葉皮質」一旦減少,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影響的不僅是情緒,人的食慾和處理看待事情的能力也可能改變,「人如何僅靠意念,就反抗這些實質的改變,完成自救呢?」誤解6:「憂鬱了看醫生,不就是陪聊天?」憂鬱並不是無藥可治的絕症,如果懷疑憂鬱,請一定要就醫。專業的心理治療絕不僅僅是「陪伴聊天」,而是發現、確診、治癒疾病的治療技術之一,根據疾病程度,醫生也可能開立藥物。目前針對憂鬱症開發的藥物中,大多數的原理都是改變腦部相關神經傳導物質的含量及活性,以此維持腦部情緒相關腦區的正常活動,是能夠真正幫助改善疾病的。有研究發現,雖然長期憂鬱中,大腦會產生結構性變化,但在接受治療後,這些大腦變化是可以恢復和逆轉的。很多人覺得憂鬱症是對世界失去興趣,其實這只是一方面,它的可怕之處是讓人產生對死亡的嚮往,覺得死亡是件美好的事情,並且思考並不受大腦控制,所以很多憂鬱症都會不斷想逃離,不斷嘗試死亡。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以嘗試這樣做1、向對方表示你想給予幫助,主動傾聽他們的想法,不隨意做出判斷。2、學習憂鬱症的相關知識,關注他們病情的動態,必要時陪伴他們尋找專業醫師的協助。3、當他們需要服用藥物治療時,請務必耐心,一般需要幾個星期,病情才會有所改善。4、鼓勵他們參與運動和社會活動,恢復規律的飲食和睡眠模式,若發現他們有自殘或自殺傾向,請隨時陪伴他們,避免他們接觸尖銳器具,並及時與專業人員聯繫以便取得幫助。◎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虎航副機師落地後失去意識 運安會調查報告出爐
台灣虎航去年一架從日本飛返台灣的航班,在桃園機場降落時發生副機長失能事件。當時飛機落地後,副機長突然出現失去意識,導致無法履行職責,機長緊急向塔台宣告「Pan-Pan」情況,並要求救護車協助處理。後續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運安會)在歷時一年多的調查後,於近期發布報告,指稱未有足夠證據確認造成副駕駛員意識喪失之可能原因,但調查報告中仍建議虎航應持續精進疲勞管理。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2023年8月7日,當時航班搭載175人,其中包含2名飛航組員、4名客艙組員、1名隨機機務人員及168名乘客。而當航班降落於桃園機場23R跑道後,機長在滑行過程中向塔台通報副機長身體不適,需要緊急醫療協助。在飛機停妥後,副機長也被送往醫院。後續運安會報告指出,在飛行過程中,該名副機長無異常表現,但在降落後,該名副機長出現意識喪失,時間約為7分鐘左右。如此情況導致其無法監控機長操作飛機。後續經由醫學檢查與專科醫師的評估,並未發現具體病因。而兩名飛航組員事發前未服用藥物,酒精檢測值也是零,因此排除了酒精或藥物因素的影響。但在調查中,運安會發現虎航現行的疲勞管理制度並未充分考慮個人睡眠需求、睡眠品質以及生理時鐘調整能力等因素。再加上虎航的營運特性,紅眼航班、早航班、跨夜航班比例較高,可能加重飛航組員的疲勞風險。運安會因此認定,虎航的疲勞評估模組是無法有效預測和預防疲勞帶來的危害。報告同時提到,目前我國針對航空人員體檢標準,其實並不遜於美國、英國或澳洲,但在腦部及心臟功能的檢查方面,尚有進一步改進空間。運安會也在報告中建議,虎航應進一步強化疲勞管理措施,針對跨夜航班、紅眼航班及早航班進行特別的風險管控,並提升飛航組員的作息調整能力。同時,民航局應蒐集飛航組員執飛過程中發生健康失能的案例,分析可能的誘因及潛在風險,為未來風險管理提供依據。
20歲女赴非確診瘧疾重症「返國再發」 疾管署籲:前往流行地區前1個月先至門診諮詢
疾病管制署2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20多歲本國籍女性,她於2024年11月上旬曾至非洲盧安達,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到了11月20日在杜拜當地醫院診斷瘧疾重症,經治療後症狀改善,並於11月30日返國,12月21日因出現發燒,伴隨寒顫、骨痛、肌肉痛且無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至醫院急診,經診斷為惡性瘧再發,個案經治療後狀況穩定,目前在家休養中,衛生單位將追蹤個案健康狀況及後續檢驗結果。對此,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12月24日共計9例瘧疾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較過去5年(2019至2023年)同期2至7例略高,分別為5例外國籍及4例本國籍,發病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檢出病原體為5例惡性瘧、3例間日瘧及1例三日瘧,感染國家為非洲安哥拉、喀麥隆、奈及利亞、衣索比亞、尚比亞、馬拉威、盧安達及亞洲緬甸及印度,其中1例死亡。國內近10年(自2015年起)累計63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年齡以21-50歲為多(占71%),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疾管署指出,國際間瘧疾疫情持續,且於我國發生境外移入病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年報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有2.63億病例及59.7萬例因瘧疾死亡,約94%病例及95%死亡病例發生在非洲區域,超過一半的死亡病例發生在4個國家: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尼日及坦尚尼亞,其中,剛果民主共和國於近期爆發不明原因疫情且已導致近600人罹病,大部分是兒童,致死率約6.2%,亦研判與瘧疾及營養不良有關。另盧安達今年迄今累計逾51萬例,已高於去年同期。此外,亞洲今年疫情部分,印度迄今累計逾20萬例,高於去年同期,泰國及韓國亦分別累計4000及700餘例。疾管署表示,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大多數人感染後,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症狀,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主要為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間日瘧跟卵形瘧可能潛伏在肝臟數星期或甚至數年後再復發,所以在治療完血液瘧原蟲之後,必須再服用primaquine 14天做根除治療,以避免間日瘧或卵形瘧復發。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旅遊期間請穿著淺色長袖長褲,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儘量安排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的瘧疾預防藥物等資訊,以做為診斷與治療參考。
男子有痔瘡「排泄就噴血」 怕痛不開刀!拖3個月慘變重度貧血
大陸福建一名90後(西元1990年後出生)男子,上廁所時發現會噴出血,就醫後確定罹患痔瘡,醫師建議他開刀治療,他因為怕痛找各種理由拖延長達3個月,先服用藥物治療。最近痔瘡男走路搖搖晃晃又臉色發白,檢查才發現嚴重貧血,如今已住院接受手術。根據陸媒《映象新聞》報導,來自福建一名30多歲男子發現上廁所時噴血,3個月期間到醫院看了4次,從第1次就醫時,醫師就建議男子住院接受手術治療,但他怕痛又拿工作繁忙,請醫師先以藥物的方式治療他的痔瘡,只是沒有顯著效果。直到第4次檢查時,醫師注意到痔瘡男臉色發白,走路不穩又搖搖晃晃,原來是他因為痔瘡噴血,血紅素從之前的10克多掉到剩下5克,已經屬於「重度貧血」。醫師苦口婆心勸他,長期肛門周圍出血不僅會導致貧血,嚴重還可能引發心臟病、腦血管病變等,最嚴重恐危及生命。最終痔瘡男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聽從醫師建議住院,並接受手術治療他的痔瘡。除此之外,醫師呼籲民眾,上廁所看到血便的話,或伴隨其他不適症狀都應該及時就醫,也能儘早發現其他可能疾病像是結腸癌、直腸癌等。醫師也透露,民眾預防痔瘡的關鍵在於改善生活習慣,注意均衡飲食且確保每日飲用充足水分,預防便祕,如果可以也要避免長時間久坐,培養運動習慣,減少熬夜,都能有助維持整體健康。
路過也會中標!診所示警「病毒界葉問」:恐1傳10人
疾病管制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而且皆是日前越南境外移入個案40多歲男性,就醫時陪病的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以及同班機的另一名40多歲男性。對此,有診所也發文示警,麻疹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疾管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案1)、30多歲女性(案2)及30多歲女性(案3),分別為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中部40多歲男性)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境外移入之40多歲男性(案4),為指標個案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對此,「新莊波力親子診所」昨(23日)晚間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由空氣、飛沫、鼻咽分泌物傳染,麻疹病毒能在空氣中維持2小時的感染力,且傳染力強大,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至於麻疹症狀有哪些?診所說明,麻疹感染初期症狀如同感冒,會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症狀;發燒3至4天後,口腔黏膜上會出現柯氏斑點;感染7至18天後,從耳朵開始發疹,並擴散至臉和全身,持續4至7天,而且「嬰幼兒罹患麻疹可能併發耳炎、肺炎與腦炎,致死率高達5%至10%!」診所續稱,麻疹患者應 隔離,避免傳染給家人。除了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也可以多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增強抵抗力。雖然得過麻疹的人具有終身免疫力,「但接種MMR疫苗是最好的預防!」疾管署也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曾被川普提名司法部長人選!他涉未成年性交易 美眾院發布調查報告
剛辭去佛州眾議員職務的馬特蓋茨(Matt Gaetz)被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提名為司法部長的人選,然而近日他卻遭指控涉及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交易、非法使用藥物以及接受不當利益等行為,並因此受到眾議院道德委員會調查。根據《CNN》的報導,美國眾議院道德委員會近日發佈了一份爆炸性報告,揭示前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眾議員馬特蓋茲(Matt Gaetz)涉嫌在國會任職期間多次支付女性性交易費用,並涉及非法毒品使用。根據報告,委員會認為,蓋茲至少20次向女性支付了數萬美元,並在2017年支付一名17歲少女以進行性交易,違反了佛羅里達州的法律,這些指控已引發廣泛關注,尤其是在蓋茲辭職後仍然選擇公開報告的情況下。委員會的調查重點包括蓋茲經常透過PayPal和Venmo向多名女性進行金錢交易,並特別聚焦於2018年一次前往巴哈馬的旅行。報告指出,這次旅行違反了眾議院的禮物規則,因為蓋茲接受了私人飛機和住宿等超過規定限額的饋贈。調查顯示,他在此行中與多名女性發生性行為,其中一名女性表示,這次旅行是一種性交易的「報酬」。此外,目擊者稱,蓋茲在旅行期間服用了搖頭丸。報告還引用多項證據,包括財務記錄和短信,顯示蓋茲利用SeekingArrangement.com等網站進行性交易安排。委員會記錄了一名17歲少女的證詞,她說明自己在2017年與蓋茲發生兩次性行為,並接受了現金報酬。然而報告也指出,沒有足夠證據證明蓋茲在商業性行為中使用了武力、欺詐或脅迫手段,也未發現他違反聯邦性販運法。委員會調查進一步揭示了蓋茲多次使用非法毒品的行為,目擊者稱他曾使用可卡因、搖頭丸和大麻。調查還發現,蓋茲在眾議院辦公室設立化名電子郵件帳戶,用於購買大麻。對此,蓋茲否認任何非法藥物使用的指控。雖然司法部在2023年結束了對蓋茲的調查,並未對其提出任何指控。然而眾議院道德委員會重新啟動了對他的調查,並最終決定公開其報告。這一決定引發爭議,包括委員會內部部分成員和眾議院議長麥克約翰遜的反對,他們認為不應在蓋茲辭職後公佈報告,不過也有一些議員認為蓋茲的辭職是為了掩蓋調查結果。事實上,議員離開國會後才發佈道德報告的情況很少見,不過過去也曾發生過幾次。。面對指控,蓋茲否認與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並聲稱他對所涉指控無罪。他於本月早些時候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試圖阻止報告的發布,但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