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權無責
」 柯文哲 國民黨國會職權修法部分違憲 國民黨團:摧毀立法監督行政的工具
立法院今年5月在國民黨團及民眾黨團聯合推動,成功三讀通過國會職權修法。民進黨團、行政院、總統賴清德、監察院先後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43條、《刑法》141條之1,共44條法律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憲法法庭25日宣告判決。其中備受外界關注的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反質詢、人事同意權、調查權及聽證會、藐視國會罪等五項,遭宣判部分違憲。針對憲法法庭之判決,國民黨團回應表示,總統國情咨文部分,判決否決總統至立法院做國情報告的義務,並認總統可自行斟酌,是總統國情報告不願常態化,也不讓立委提問,賴總統繼續當個有權無責的超級大總統,大法官的判決為賴清德競選承諾解套。國民黨指出,在調查與聽證權部分,大法官的判決重重地削弱國會立法委員對與職權相關之特定議案及事項行使調查權及調閱權,將使得立法院失去制衡行政權的武器,助長執政者恣意獨斷與不受控制。「藐視國會罪」部分,國民黨指出,雖認反質詢不違憲,但對於反質詢的定義作出解釋,且認若行政院院長或行政院各部會首長以問題或疑問句等語句形式,答復立法委員之質詢,或提問以釐清質詢問題等情形,即便言語表達方式有禮儀上之爭議,性質上仍屬立法委員質詢之答復,不構成反質詢。於此前提下,本項規定尚不生牴觸憲法問題。另外,針對國會人事同意權部分,國民黨指出,憲法法庭認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9條第3項的規定,交付審查之期間不得少於一個月,且應召開公聽會,表決之日十日前,擬具審查報告不違憲,但對於提名機關應於七日內提出被提名人提出學歷、經歷及其它審查所需之相關資料,在提供給立法院參考認無拘束力,立法委員提出書面問題要求被提名人答覆,被提名人並得衡酌自行處理,另外被提名人對於其提出之書面資料是否虛偽具結部分認為不違憲,但列席答詢說明應當場具結卻認為違憲,被提名人拒絕答復或提出相關資料,或者於書面答復時,拒絕提出結文,也認為原則上不生違憲問題。國民黨團指出,對於做為國家憲政最後一道防線大法官,本應是憲法守護者,但憲法法庭針對國會改革法案做出的判決,民進黨不演了,府、院、黨聯手憲法法庭,巧取強奪立法院制衡行政權的武器,大法官自甘墮落淪為民進黨政府的「護法」,甘為府、院、黨的「打手」,利用憲法法庭押著立法院逼迫在野黨就範,這是最大的憲政危機,更是恥辱。
彭金隆曝接金管會主委 考慮一晚就答應關鍵是「她」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1日表示,將透過金控法修法精神「權責相當,資訊透明」更清楚界定大股東能不能介入公司治理的權責範圍、揭露最終公司控制人,避免「有權無責」而達到對公司經營負責任的態度立場。他也首度分享擔任主委的轉折,「只有考慮一個晚上,太太同意就答應接下新職。」今天為彭金隆擔任金管會主委任滿一個月,與銀行局長莊琇媛、證期局局長張振山、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綜合發展處長胡則華於本會召開媒體聯訪記者會。彭金隆對於租賃業、BNPL納管範圍與法規、大型壽險公司期盼接軌IFRS17能否沿用覆蓋法等的在地化措施等態度立場與看法,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等,皆一一加以說明。CTWANT記者詢問彭金隆是如何決定接下金管會主委一職?是經由哪位師長的推薦或是哪篇文章論述受到賴總統、卓院長的邀請?上任以來一個月,從政大商學院副院長、教授的學者專家,轉換為金管會主委身分上有哪些變化?彭金隆說,就像他常舉的例子,買房是要年輕時買,要考慮多久,而他這次有機會出任金管會主委,其實最關鍵是取得太太的同意後,考慮一個晚上就答應,接著他幽默地說「如果想很久的話,應該不會來接主委」,他提到太太手藝很好,現在還是有回家吃晚飯,但時間很晚,而且這一個月來的工作量應該是以前的一年分量。彭金隆說,自己擔任教師20多年來已經接近可以「螃蟹級」橫著走的退休階段,身為知識分子,研究保險領域超過20年以前,對於這次能進入金管會出任主委,「我個人是有些理想……。」但他也體認到說「理想是個人,現實是大家」,強調金管會身為監理金融業主責單位,「如同法律人,以理服人」「依法行政」是最大原則,於記者會中多次強調「維護金融秩序」與產業界獲利、普惠金融的利潤分享普及,也就是他進入金管會之後,首揭要建立「安全與發展並進」的新金融市場的「金融安全、發展與創新」二大基礎與六大施政面向。彭金隆同時也賣關子,並未透露邀請他入閣之貴人名字,僅說「是『緣分』這個人找我來的。」彭金隆說,他在教書之前曾在財政司出任公職11年多,對於公職生態文化沒有很陌生,看公文調理脈絡的落差沒有很大,「我之前就預期來當主委之後,就沒有朋友」身為監理者,有權利義務關係;但他也話鋒一轉地說,「會有真朋友」,「認識我這位主委不重要,按規定做事比較重要。」以彭金隆宣布要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之案來說,他提到涉及到需要有充沛的專業人才、對匯率的管制、有吸引力的稅制、可溝通有彈性的組織架構環境、基金等,「很多不是金管會能成立的……,如何鬆綁法制基礎等,正與行政院等多部會討論架構中……」,「金管會不怕做事,只擔心資源,沒有武器就會很可惜。」
首場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 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唇槍舌劍
首場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20日晚上七點在民視舉辦,政見發表分為三輪, 輪依序由國民黨總統選人侯友宜、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及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上台說明自己的政見,並對其他候選人的作為及政見提出評論。侯友宜在第一輪首位發表政見,他提到,現在準備迎接民國113年的到來前,大家想想看7年了,大家日子過得很辛苦,感受痛苦指數創新高,許多民調都顯示,有六成民眾希望政黨論替,因為民進黨執政,行政、司法、立法、考試、監察一把抓,完全一黨專制、獨裁鴨霸,不僅弊病叢生,綠色執政已經成為貪腐無能的保證。侯友宜指出,賴清德說「2024是一場民主與專制選擇」,但大家看到的是,獨立機關NCC成為箝制言論自由的黑手,看到轉型正義的促轉會變成清除異己打手,「這是大家要的民主嗎?」侯友宜說,賴清德曾多次主張台獨,要選總統就髮夾彎。民進黨執政下,戰爭越來越近,和平越來越遠。他認為,這場總統大選是戰爭與和平選擇,戰爭不可以有萬一,和平絕不是沿街隨便賣的,美國也說過不支持台獨,重量級學者發文希望賴清德凍結台獨黨綱。他向賴清德喊話,問賴是否願意以蒼生為念,在此公開放棄台獨主張。賴清德接著上台發表政見,對於侯友宜對他的質疑反擊說,總統領導國家應該要團結,而不是分裂社會,但是很遺憾,選舉到現在,他的對手們不是用仇恨動員,就是用偏頗的言論抹黑攻擊他,甚至剛剛也沒有例外。賴清德說,1996年台灣第一次舉行總統直選,是台灣人民第一次當家作主,全世界都在關注,但中國發射飛彈造成台海危機,人心惶惶,有人選擇離開,但有更多人留下來,當時他37歲在成大醫院做總醫師,為了守護剛剛萌芽的民主台灣,我毅然決然追隨民主前輩的腳步,棄醫從政,近30年來,他的決心沒有改變,意志更加堅定,他決定參選總統,讓每一位支持我的父老鄉親,我將承擔起承先啟後,為國家社會人民四項重大使命。「我的第四項使命,一個國家偉大與否,不在於土地大小人口多寡或武力的強大,而是是否享有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是否不分性別、年齡、地域都能夠和諧自在的生活。」賴清德說,他要打造民主和平的台灣,還要擴大社會投資,加薪、減稅、少負擔三原則,讓每個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獲得最大的協助,讓年輕人看到希望、壯年人實現夢想、老人擁有幸福、弱勢者可以得到照顧。柯文哲第一輪第三順位發言,承諾若他當選總統將建構一個民主自由、團結和平、和諧的國家。柯文哲說,台灣應該走向共榮社會,台灣400年來是移民社會,1949年隨撤退來台的人之外,這幾年還有新住民。台灣本是移民社會,只要認同台灣,都是台灣人,因此希望透過共榮社會、團結社會。對於兩岸關係,柯文哲說,大家都各有困難之處,找出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沒有人會把國家安全完全放在對方的善意上,主張保障國防預算。他說,過去30年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藍綠惡鬥,不問是非,而且現行制度下,贏者全拿,加上不像法國有第二輪選舉,在多組人參選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少數總統,而且是威權總統,有權無責。未來總統應該到立法院國情報告,接受黨團質詢;不分區從並立制改為聯立制。柯文哲說,只要當選的人願意放下權力,在修憲之前,還是可以走向內閣制。呼籲支持者,特別是年輕朋友們,提出五五計劃,每天至少五分鐘、一個星期五天,當回說或是打電話,告訴父母、祖父母,台灣最好的選擇是柯文哲,首先,柯文哲不會貪污,光這點就比民進黨與國民黨都好。
提出國家治理六大政見 柯文哲:「並立制」改為「聯立制」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今(19)日召開國家治理政策記者會,提出六大政見,包括達成內閣制、先從「憲政慣例」做起,立委選舉由「並立制」改為「聯立制」,支持「18歲公民權、20歲被選舉權」,以及設置常設性的「司法改革委員會」。柯文哲表示,競選總統的主要訴求是共融社會、國家治理。柯文哲指出,台灣政府在制度上現有六大問題,包含一、有權無責總統制,政黨零和惡性競爭;二、國會選制圖利藍綠兩黨,壓迫中道力量;三、文官體制淪為藍綠酬庸標的,體制僵化失能;四、財政制度破洞百出;五、司法失能,犯罪氾濫;六、政府數位治理落後。他認為,現有的「威權總統制」,導致有權無責、贏者全拿,使得政治鬥爭激烈,不管是市長或總統選舉,都陷於「全有或全無」情況;現有國會選制也不利小黨發展,台灣在2000年後沒有國家長期計畫,只剩短期選票考量;雖然稅率很高,但收到的稅少,意味漏稅嚴重,同時,司法改革成效不彰;另外,台灣雖是ICT大國,但國家運作效率不好。柯文哲表示,雖然修憲很困難,但只要執政者有意願、理想,就應從「憲政慣例」做起,如立院的閣揆任命同意權,並比照美國,任命部會首長前,由立院各委員聽證,「寧可事先協調、取代事後衝突」,同時,總統定期到立院國情報告、接受立院各黨團質詢。針對國會選制,柯文哲主張,立委選舉由「並立制」改為「聯立制」;並迎向世界潮流,推動選舉年齡下修,達到「18歲公民權、20歲被選舉權」;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分配門檻,從現有5%降至3%,以利小黨發展;並納入審議式民主、循證式原則的「公民會議」和「參與式預算」,以證據與資料為基礎,策劃與落實政策。針對司法改革,柯文哲主張設置常設性司法改革委員會以及國家司法科學委員會,並積極推動吹哨者保護法、妨害司法公正罪等等。至於財政紀律部分,主張重建「補助款與統籌款」機制;地方財政自主,均衡發展;翻新稅制,改善課稅不公;落實財政紀律,修《特別預算法》,不再胡亂撒幣。另外,政府數位治理上,柯文哲主張完善數位基礎建設、推電子身分證,提升「個資保護委員會」為二級獨立機關,以保護個資;設立「國家數位轉型會議」,完善數位相關法制,加重處罰洩漏個資公私部門;產業轉型輔導,鼓勵培育數位人才。
在野下架民進黨為第一順位 柯文哲:當然要是最強組合
藍白合陷入僵局,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22)日受訪表示,如果真的把下架民進黨當作順位第一,那在野當然是組成最強的組合,怎會不知道,如果可以符合這個條件,整合沒問題。針對藍白合,柯文哲指出,選舉不只在勝選,他一直把選舉當作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既然有心合作,他也不便在此時批評。他也表示,藍白合包括合作的「合」跟和平的「和」,起碼和平是沒問題,政黨合作除了總統選舉,還有政策綱領、區域立委選舉、立法院正副院長、立法院各委員會召委,以及組閣等層面,現在太集中討論總統位置。柯文哲認為,台灣總統有權無責,贏者全拿、毫無制衡,所以自己提出聯合政府。他說,如果在正常國家,不會還沒選完,就開始討論位子,為了國家長治久安,制度以後還是要修改。柯文哲說,想透過這場選舉,把更新的政治文化帶進台灣,至少他已證明一件事情,選總統不用花20億元,更不需要100億元,這在台灣歷史上已經是第一個突破。他感嘆,如果要準備100億元,才能選總統,台灣不會乾淨。針對只有「柯侯配」選項一途,柯文哲表示,雙方合作就是要以最強組合打贏,為什麼合作選一個比較不強的組合,不要講一大堆,講到最後還是政黨利益。他認為,如果真的把下架民進黨當作第一順位,那應該怎麼組合,怎麼選,會不知道嗎?柯文哲強調,如果在野整合,真正戰略目標是下降民進黨,當然是組成最強組合,如果可以符合這個條件,整合沒問題。他也說,有去查過關於副手的登記條件,11月24日下午5時以前要登記,自己當然有口袋名單,有準備各式各樣的組合。
藍白皆認同第三波民主改革 柯喊「不用擔心整合觸礁」:誰正誰副都接受
國民黨及民眾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柯文哲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晚「密會」。朱今(1日)表示,雙方確定會在同一張選票上;不料柯隨即打臉稱,不能先把人框在上面再討論比賽方式,堅持採全民調方式決定人選,藍白合看似破局。對此,柯文哲晚間做出最新回應,強調只要方法公平、符合程序正義,誰正誰副他都接受。柯文哲今晚在臉書表示,「六個月前,我正式宣布參選那一天,在淡水河邊的大雨中,我提出『共融社會、國家治理』、『聯合政府、團結台灣』、『台灣自主,兩岸和平』的主張。我希望藉由這場大選,改變台灣的政治文化,促進社會和諧、政黨和解、兩岸和平,我相信我說的話、也正在一步一步的實踐它。」柯文哲說明,「本周一,我和朱立倫主席進行了政黨協商,雙方對於國會席次最大化、聯合政府、國會多數聯盟等有共識,並提出4點共同聲明。但對於在野如何共推總統人選,因為侯市長不在場,無法決定,昨晚在朱主席安排下,我們三人見了面。侯市長不接受全民調,我則認為開放式初選不可行,因為時間不足,只是比賽動員,無法真實反映民意。」他直言,「為了回應主流民意,達成2024政黨輪替的目標,兩黨可以在不傷害各自主體性的狀況下合作,對於國民黨提出的『在野整合』,從頭到尾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比賽規則。只要方法公平、符合程序正義,在選票上誰正誰副,我都會接受。」柯P強調,「比賽規則需要說服的,不只是柯文哲、侯市長,還有各自的支持者。用全民調反映真實民意,找出勝選的組合,也才能避免黑箱、密室政治的疑慮。這次整合即便看似觸礁,大家不用擔心,經過幾次會談,我與朱立倫主席都認同台灣必須進行第三波民主革命,我們會協力促進憲政改革、終結有權無責的政治體制,也承諾謹守財政紀律。」柯文哲認為,「今年大選,在野領袖願意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對於國家重要議題進行討論,本身就有意義。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是中華民國的國民、我們是競爭者、不是敵人,我仍然期望2024總統大選的結局,是導向一個更團結的國家、而非更分裂。」(圖/翻攝自柯文哲臉書)
柯P再逼藍接球 提憲改七承諾 要催生「我國第一位總理」
民眾黨主席、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天再出招,提出「憲政改革七大主張」,包括總統赴立法院報告、恢復立院閣揆同意權、凍結考監兩院、高階文官及國營事業董監事公開遴選、特別預算不再常態化、18歲公民權、以及終極目標推動內閣制入憲。柯文哲還說,他的「終極目標」就是推動內閣制入憲,把國家還給人民、產生中華民國第一位總理,媒體追問,七大憲改主張,是否就是藍白合談判基礎?柯文哲回應,他就是先提主張,再看國民黨如何回應,並未說明國民黨是否非要照單全收不可。媒體追問,若明年選舉後,三黨國會席次不過半,導致閣揆同意權一直難以獲得立院表決通過,怎麼辦?柯文哲回應,這就是為何他主張,閣揆要找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選,至少是「執政聯盟」要能接受的人,讓台灣各政黨學會「妥協」。柯文哲說明,民眾黨要做的,有些要修憲,有些要用行政命令,還有一些,總統如果願意做就能改掉,比方下屆考試院、監察院不再提名,這就屬於總統職權。總統到立法院國情報告也得看總統本人想不想做,至於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則比較容易,因為是非對錯大家其實都已經曉得。柯文哲表示,18歲公民權就真的要修憲,但這也讓他思考到,目前修憲門檻真的太高,中華民國已經歷經七次修憲,變成「鳥籠憲法」,真的很難動,所以他認為「可以動的應該要先動」。柯文哲今天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終結有權無責獨裁總統制/把國家還給你」記者會,在會中提出四大主張,包括,廢除民選皇帝制,閣揆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閣員須經立院各委員會聽證後任命、總統須赴國會報告,受立院黨團質詢。其次,凍結考監兩院職權回歸三權分立、高階文官與國營事業董監事公開遴選。第三,選制公平保障多元,選舉年齡下修迎向世界潮流,包括18歲公民權、20歲被選舉權、立委選舉由「並立制」改為「聯立制」、 不分區立委分配門檻降至3% 。第四,全力推動「內閣制」入憲、盡速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召開國是會議啟動修憲工程。柯文哲同時介紹他的七大承諾,內容是四大主張「精簡版」,包括總統到立院報告、立院行使閣揆同意權等等。柯文哲說,台灣民主成就仍要肯定,30年來台灣推動民主化,但不應制度發展到最後,變成有權無責的威權或獨裁總統,他看更像是民選皇帝制,因為一但當選根本無法制裁,應該要把國家權力拿回來,重新交給人民,他主張廢除民選皇帝制。柯文哲說,他主張三權分立,過去民進黨說要廢考監兩院,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民進黨一開始說要廢考監兩院,但有一天執政時,過去主張卻都不做,選前信誓旦旦,一但選後發現考監兩院可以做酬庸就不做了。柯文哲說,如果凍結考、監兩院職權不難,只要現任考委監委做完,下屆總統不提名,自然就會職權暫停,銓敘部審查與調查權,就移到行政院與立法院。他還說,在他做北市長期間,意識到一定要建立公開遴選制,而不要用一道命令決定,這會讓公務員覺得自己不須努力,只需巴結某個人就行。建立公開遴選制度,不僅能達到公平,最大好處是公務員會意識到個人升遷是需要爭取許多人認同,就不會去巴結單一人。至於「特別預算常態化」也必須解決,因為蔡總統任內,他最看不慣的就是此事,包括前瞻計畫、防疫特別預算、軍火等,但蔡英文很難監督。他還說,民進黨常自詡最有財政紀律,收支平衡,但那是因為「特別預算」不列在正常預算內,若包含在內一定會出現財政赤字,他因持堅決主張廢除「特別預算常態化」,重振財政紀律。
立委指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合法有意義 籲賴清德別亂扯違憲
國民黨總統参選人侯友宜拋出當選之後將赴立法院國情報告,接受監督;對手賴清德卻批評此為違憲作為。立委洪孟楷今日強調,憲法及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都明文規定,確實有總統國情報告的明確規範,絕對合法也有其意義,賴清德不敢承諾的事項,也別亂扯違憲,民進黨違憲的事不少但絕對沒有這條。他指出,我國制度是雙首長制,但一般國人普遍認為總統選舉贏者全拿,也因此造成行政院長無權有責(要看總統授權多少、且無民意基礎),而真正的民選總統卻是有權無責(不受任何機關監督),如果總統未來能夠慣例到國會做國情報告,這就是向全民負責的最好表現。此外,立院職權行使法明白規定,總統可主動提出要求國情報告、也能受國會提案邀請前往;照我國目前總統立委共同一起選舉的制度來看,執政黨及國會多數很有可能都是同一政黨,只要總統有意願,國會幾乎沒有拒絕的理由。洪孟楷指出,過去國民黨團因為疫情的嚴峻、萊豬的開放,都曾要求蔡英文總統到立院做國情報告,但被國會多數的民進黨團給阻擋,國會多數應該是站在人民這邊,而不是總統的護衛軍。他表示,2024如果侯友宜擔任總統、我順利連任,一定也會要求侯友宜貫徹現在的政見承諾,向國人報告、絕不逃避!洪孟楷還說,2020年,民進黨都有委員自行提案,要求國情報告時程化,看得出來總統向國人負責這樣的概念,無論是在民間、立院、朝野,都有一定的共識,賴清德真的應該好好的向人民說清楚,敢不敢承諾這樣的提案,還是要繼續逃避監督?
蛋肉雙缺2/雞豬鴨供需失衡亂調 農委會升格獨漏畜牧處
台灣消費市場缺蛋掀起一波波民怨,除雞蛋價格高到咋舌外,雞肉、豬肉近期價格也開始蠢動,生活越來越不容易。但目前在立法院審議中的「農業部」組織法,農委會轄下「農林漁牧」四大業務,卻僅有與民生緊密相連的「畜牧司」,未比照「農林漁」主管機構升格,讓立委大呼離譜,質疑政府不重視畜牧產業發展管理,才導致產銷失衡,消費者受害。進口豬飼料近日頻傳上漲,小型養豬戶傳出棄養、影響豬肉產量,清明、端午節需求卻大,為免像蛋價「一發不可收拾」,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簡稱畜產會)邀養豬團體,研議清明市場公休3天抑制肉價。但豬農也叫苦,指夏天養豬風險高、飼料貴,休市沒錢賺,請政府也要想想豬農生計。進口豬飼料頻傳上漲,小型養豬戶傳出棄養,影響豬肉供應,但清明、端午節豬肉需求量卻增加,外傳繼蛋價之後,豬價也蠢蠢欲動,讓消費者大喊吃不消。(圖/趙文彬攝)「為何喊休市的是畜產會,豬農卻喊話政府手下留情?」立委吳怡玎認為,長期以來,農委會畜牧業務都委由畜產會處理,後遺症已經陸續發酵,農委會組改卻仍拒絕畜牧處升格,畜牧處編制永遠都46人,沒有獨立財務會計系統「有責無權」。反觀畜產會編制高達972人,所有與公權力相關畜產管理都參一腳,還不受立院直接監督「有權無責」,如此奇怪的結構,也難怪畜產業屢成「風暴中心」。本刊調查,畜產會在2000年,由農委會捐助7.2億(超過財務結構6成以上)成立,除執行農委會委辦、補助業務,董座多由農委會卸任主委出任,現任董座是農委會前主委林聰賢。在此之下,農委會畜牧處要監督畜產會前主委,辦不辦得到?屢受質疑,也讓畜產會被酸是「酬庸單位」,藍綠共業。但畜牧業「產銷調節」、「種畜禽發展」、「畜禽生物安全」、「價格溝通」,目前皆由畜產會負責是事實。以雞蛋產銷為例,「蛋雞進口」、「防制雞流感」、「與蛋農協調蛋價」,「外國雞蛋進口後分配」、「補助改建雞舍」,畜產會全都扮演吃重角色。但其網站上對承接農委會補助相關資訊卻付之闕如,立法院無法監督,立院預算中心也曾在110年度預算報告就已示警,防治禽流感未見成效,如今引爆蛋慌,禽流感防治未見成效,責任究竟歸屬農委會?還是畜產會?迄今無解。蛋荒未解,凸顯雞蛋產銷結構失衡的問題,但立委吳怡玎卻質疑,農業部組織法草案中,只有管理雞鴨牛豬產業的畜牧處未能升格為「署級單位」,也相當違常。(圖/報系資料照、黃鵬杰攝)農業專家、筆名「您北好油」的林裕紘曾在臉書上PO文,以「台灣豬標章」說明農委會、畜產會的難解關係。他說,陳吉仲曾宣示,豬販貼台灣豬標章,若賣的非台灣豬,被農委會查到,將依標示不實開罰4萬到400萬元罰鍰,但「台灣豬標章」核發單位畜產會卻委婉回應,該標章僅是計劃、無法源,業者違規,頂多請他拿下標章,是否違反食品標示法,需由衛福部判定。林裕紘說,農委會要推台灣豬標章當然行,只是畜產會自知是民間財團法人,無公權力,反觀畜牧處雖有權,卻沒推修法,成為陳主委慣以「計劃」應付外界質疑的例子。他說,畜產會中很多農委會昔日官員都深知「眉角」,但礙於上下關係也只能對農委會點到為止,結果就是讓「台灣豬標章」的虛實沒答案。如今,國內畜牧業明明眾多難題待解,難道農委會真想堅持維持現狀,不徹底調整組織架構因應嗎?
批總統躲在行政院長後面 柯文哲:若當選一定去立法院備詢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近期積極備戰2024總統大選,他表示,若當選總統,一定會去立法院備詢,這樣才符合三權分立。柯文哲昨(3)日上網路節目《下班瀚你聊》接受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專訪,在節目中指出,立法院未恢復閣揆同意權,不過行政院長必須是立法院最大黨可同意、接受的人選,所以如果現行總統不需經立法院同意就可自行任命行政院長,那總統就應該赴立法院備詢。總統不能有權無責。柯文哲表示,台灣的問題是總統有權無責,總統每天都躲在行政院長後面。這概念就像校長可以指定總務主任、學務主任,但校長卻不用參加校務會議,這不是很奇怪嗎?所以自己一定會去立法院備詢或恢復「閣揆同意權」。柯文哲強調,自己若當選一定會會去立法院備詢,因為這才是符合「三權分立」,上任後也擬召開「兩岸關係國是會議」來解決國內對於兩岸關係的共識。
海納百川》非綠聯盟不是誰配誰(張亞中)
在南投立委補選後,民進黨止跌,賴清德民調上升,藍營更顯焦慮,對「非綠聯盟」或「藍白合」感受更為急迫,惟目前說法只是局限在誰最強?「某某配」?誰當主、誰為副的討論。2024年的大選不僅對國家的未來很重要,對中國國民黨的未來更是關鍵性的一戰,但是從「參選人資歷、黨的好感度、調動選舉所需資源、支持者的團結度」等四項結構性力量來看,藍營目前並沒有取得優勢,反而落後於綠營。藍營目前最大的訴求就是「下架民進黨」,但是賴清德已開始與蔡英文做適度區隔,在學術倫理、台南黑金等問題上做出讓綠營選民有感的作法。南投立委補選的勝利,使得民進黨已開始止跌。另外,民進黨也在兩岸論述上做出調整,反觀國民黨卻仍無前瞻性的兩岸論述與政策。如果「非綠聯盟」或「藍白合」,只是以「人」或「黨」為合作主體的思維,那麼格局太狹窄了。這種只是建立在「下架民進黨」的認知上,不僅無法感動人,也難以如願贏得大選。非綠聯盟或藍白合不應只是「誰配誰」,而應是理念政策的合作;目標應該不只是為下架民進黨,而是要為國家能更好。如果「非綠聯盟」或「藍白合」所提出的主張能夠感動人、為國家好,人民自然就會支持。反之,如果只是滿足參選人或黨的當選,效果就有限了。「非綠聯盟」成「藍白合」的存在,應推動以下四大任務:第一、即刻修憲,廢民選獨裁。經過多次修憲,目前憲政體制已是「超級總統制」,形成「民選獨裁」,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已成為「行政局」的亂象。非綠力量應儘速推動「總統對行政院長之任命應經過立法院同意」之修憲案。如果修憲案能夠在明年一月大選時公投通過,即可以明年520總統就職時實施。第二,重大政策、議題共同立場。「非綠聯盟」或「藍白合」 首要之務應是以議題合作為前提。沒有理念的合作只不過是權力分配而已,難以感動人。國民黨為目前最大在野政黨,應主動邀請在野力量共商國是,在一些極重大政策上,形成共識,並做為在野力量的共同政見,並對外宣示,日後無論執政或在野均應共同合作,以落實共識。第三、兩岸溝通、尋和平之路。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如何去從?是台灣未來的重中之重,也是藍綠陣營最大的不同所在。國民黨應與非綠力量協商討論,形成共識論述,使2024年的大選成為一場如何才能確保國家安全與促使兩岸和平的選擇。選舉過程中不畏懼共同與北京進行政治對話溝通。第四、政治清明、掃老鼠蟑螂。民進黨執政以來,開民主倒車,貪贓枉法、社會公義受損;司法不公、資訊不公開更是令人民厭惡。非綠力量可以共同聯手凸顯民進黨的執政惡行,並對外宣示,無論彼此能否形成政治聯盟,在掃除政治老鼠蟑螂上,一定全力合作。要能夠感動人,而不只是打倒誰;要為國家更好,增加選民對換黨執政的期待,而不只是為了讓誰當總統,才應是「非綠聯盟」或「藍白合」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張亞中警告「非綠聯盟」若僅止於下架民進黨 選民難感動
已表態爭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今天指出,正參選總統的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已與蔡總統切割,其論述已從昔日的「抗中保台」走向「和平保台」,國民黨若不能在兩岸論述上,提出更完整政策與民進黨區隔,超越民進黨,將像「非綠聯盟只建立在下架民進黨認知將難感動選民」,對國民黨選情相當不利。張亞中建議,國民黨應與所有非綠力量結合,但「非綠聯盟」或「藍白合」的目標,不該僅限「下架民進黨」,他建議聯盟共同推動修憲,恢復立院閣揆同意權,明定總統任命行政院長必須經立法院同意,並趕在明年1月13日總統大選投票時,一併進行修憲公投,明年520新總統就職後就能適用。他分析,民進黨選情在南投縣立委補選後已止跌,賴清德民調上升,讓藍營焦慮,黨內對「非綠聯盟」或「藍白合」也感到更急迫,只是目前討論重點都放在「誰與誰配」,「誰當正、誰當副」,僅從政黨與個人角度思考利弊得失,對國民黨並不利。張亞中說,賴清德曾任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現在又是民進黨主席,國民黨台面上可能參選者的行政、黨務資歷,都難與賴抗衡,國民黨的好感度與信任度也遠低於民眾黨,但民進黨同時掌握黨政軍與媒體資源,國民黨調動資源能力又不如民進黨,更因路線理念模糊,國民黨支持者團結度也遜於民進黨。國民黨若仍無法提出兩岸完整政策,與民進黨做區隔,恐難勝選。張亞中指出,台灣目前選制其實是超級總統制、總統有權無責、超級獨裁,行政院淪為行政局,調整總統制,就是一個區別政黨份際的點,他建議國民黨即刻修憲,廢除民選獨裁,整合非綠力量共推修憲,恢復閣揆同意權。非綠聯盟也應坐下來談共同政策立場,形成論述共識,承諾執政後,恢復與對岸協商、對話,降低兩岸緊張局勢,爭取選民認同。
美意淪分贓2/節目成效未知就先埋單 文化部遭疑標準何在?
文化部補助兒童節目製作的亂象不止一樁,業界人士透露,2021年獲百萬元補助製作的兒童節目「叫我野孩子」,今年第一季都還沒開播前,第二季的補助已經到手,兩季合計補助金額上千萬元,遭質疑播出成效都還是未知,文化部竟草率補助廠商,到底核發補助金標準何在?一名業界人士透露,文化部兒童節目補助案的審查過程,評審委員採不記名投票,也沒有審查意見,評審有權無責,正好讓有心人可以上下其手。不僅如此,就連補助案的執行成效也備受質疑。業界人士指出,2021年5月20日「叫我野孩子」第一季獲補助金額750萬,直至今年5月14日才首播,但在第一季播出前,今年4月12日已再度獲得第二季補助560萬元,是今年兒童節目最高額補助案件,遭質疑節目連個影都還沒看到,如何知道製播成效和收視率?補助標準何在?本刊調查,根據文化部「中華民國110年度兒童電視節目製作補助要點」規定,「節目應於與本局簽訂補助契約之日起12個月內完成製作,並應首次公開發表( 包含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經本局審核通過之完成帶至少一集。但補助契約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也就是說,該廠商確實在簽訂補助契約12個月內完成公開發表,然而補助要點未明定,第一季播出前無法獲得第二季補助,因而引發爭議。事實上,近年兒童節目製作有多個部會提供經費補助,監察院去年五月的調查報告就指出,兒童電視節目製作有三個單位投入補助,分別是文化部、教育部國教署以及科技部,盤點各部會在補助兒少節目上合計超過2.7億元。投訴人曾向文化部檢舉兒童節目補助的評審有嚴重違失,卻遭不讀不回,文化部主管機關的公正性受到挑戰批判。(圖/周志龍攝)其中,文化部自2018到2020年底共計補助7千3百餘萬元;教育部國教署及體育署補助公視基金會製作兒少節目,2017至2020年間共補助3千5百餘萬元;科技部補助學術研究機構與媒體業者合作製播科普影片,2017年及2019、2020年共補助1億6千6百餘萬元;另國家教育研究院每年投入1千餘萬元製播兒少節目及購買公播權的兒少影片放在教育平台「愛學網」。因此,監察院調查報告認為,兒少節目涉及跨部會事務,行政院應整合相關部會及公視的兒少節目資源,以提升兒少傳播權的保障。針對補助標準遭質疑,文化部表示,兒童節目補助由評選小組就規定之評選項目(包括規劃之創意性、啟發性、是否有助兒童體驗及探索在地多元文化、價值及與自身發展相關之議題、融入兒童觀點、對產業提升以及經費配置合理性等)進行評選,經全體評審四分之三以上出席,且出席評審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作成補助建議。文化部影視局則說明,「叫我野孩子」為以紀錄片形式製作的兒童實境節目,申請單位分別依2021年2022年補助要點提出不同企劃書,並經由各年度評選小組評審後提出補助建議。申請單位於獲補助後均須依據要點及契約書規定提出結案成果報告(包含節目播出成效),經當年度評選小組審查通過後,始撥付該期補助金。
台農發5年虧58% 民眾黨批「到底讓誰發大財?」
民眾黨今(20)日指出,農委會2016年輔導成立的「台灣國際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台農發 )目標擴大新興出口市場,但近5年台灣仍有多種水果9成都銷往中國大陸,且成立至今已虧損58%,成效不彰,民眾黨批評「毫無作為比貪汙更可怕」。民眾黨指出,2016年農委會成立台農發的核心任務為「 農產品進出口 」、「 技術輸出 」及「 海外投資與資材外銷 」,然而5年過去,這次鳳梨風暴凸顯台灣農產品出口情形,原來我國農產品主要出口國,第一名仍舊是中國大陸,包括蓮霧、鳳梨釋迦等多種水果,更是幾乎9成都銷往中國大陸,台農發「擴大新興市場」完全不及格。此外,台農發由台肥、外貿協會、中盈投資、兆豐銀行、CAS協會、國合會、雜糧基金會、全國農業金庫等共同投資,2016年成立時,原始資本額為2.4億元,但去年淨值僅剩9865萬元,至今虧損58%。民眾黨質疑,台農發大多由官股公司投資,農委會想將其設計成民營公司,卻又不從民間徵才,而是由原在農委會國際處長的洪忠修擔任,而他也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辦公室秘書的丈夫,不免引發聯想:「台農發的存在,真的是想讓農民發大財嗎?」民眾黨批評,面對營運績效不佳,台農發卻因當初投機的民營公司設計,至今仍刻意規避國會監督,面對立委調閱相關資料時,農委會甚至拒絕提供,有權無責成為政府黑機關。立委蔡壁如18日質詢時指出,台農發三大核心任務之一是「技術輸出」,現在又說要「限制品種權」,兩者之間顯然出現了矛盾,但對於這個問題,備詢的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卻答不出來,民眾黨批評,毫無作為比貪汙更可怕,台農發績效不彰,呼籲農委會能正視問題,告訴大家台農發到底做了什麼?是否仍有繼續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將問題公開透明攤出來檢視,才能有效率地解決問題,讓台灣農業行銷更進一步。
康友KY自救會提3訴求 簽證與主管機關負責及國賠
康友KY掏空案自8月發生至今已經2個多月,面臨公司恐將下市,投資人求救無門,由800多位投資人組成的康友KY自救會,今(10)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提出3點訴求,並由立法委會蔡璧如主持,提出3層防弊措施,不要讓台灣變成全球詐騙中心。康友KY自救會在立法委員蔡壁如陪同下一起召開記者,提出多項訴求。(圖/張文玠攝)約有100位康友KY自救會成員今天齊聚集在立法院為自己發聲爭取權益,投資人提出康友KY掏空案發生至今,主管單位沒有積極做為,僅對簽證的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停業2年,面臨康友KY董事長黃文烈人間蒸發,展延半年提出的財報無法如期提出,公司將下市而股票變成壁紙,投資人血本無歸的狀況,自救會提出3點訴求,包括簽證會計師事務所勤業眾信必需實質賠償、主管機關金管局、證期局不能有權無責,要負地相關主管之責、公務人員因怠忽職守提出國賠。康友KY自救會認為政府主管機關與簽證會計師事務所都必需負起責任。(圖/張文玠攝)蔡壁如認為,康友KY掏空案讓220億元市值變成史上最貴壁紙。台灣不能變成全球詐騙中心,要保障投資人權益,金管會必須負起責任,建立海內外投資人對台灣資本市場的信心,才符合小英政府要打造台灣為亞洲金融中樞優良的投資環境。對於大陸KY股提出3層防弊,包括直接打假,進行舞弊鑑識查核(Forensic Audit)、限制大股東內部人賣股,3個月內不超過股本1%,6個月後才能匯出,每年限額美金500萬元的防止掏空、資金逃逸、透過跨國司法互助、反洗錢。今天出席的自救會成員,不少位投資人表示當初會買康友KY的股票,就是看到他跟台積電用的是同一間會計師事務所,康友自救會會員唐後隆表示,這絕對不是單純的投資失利,而是蓄意詐騙,政府必需改革證交所,扭轉有權無責的制度,才能杜絕惡意詐欺掏空。康友KY一度股價高達538元,目前股東人數有1萬1千多名。康友KY掏空案爆發後,眾多投資人在救助無門下,由幾位熱心投資人發起組成康友KY自救會LINE群組,籌備一個多月後,自救會成員一早從全台北、中、南各地齊聚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提出訴求,為自己發聲。
改革引爆中常委反彈 蔡正元籲中常委由黨員直選才有希望
國民黨大敗選後,該如何改革莫衷一是,黨內甚至已經出現互打局面。黨中央日昨公布,先組成改革委員會討論後,再決定中常會改造方式, 暗示黨主席補選與中常委改選可能脫鉤,立即引發部分中常委反彈,揚言將在週三中常會中一次講清楚。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則認為,國民黨黨內部不改革,改選哪個職位都沒用。蔡正元在臉書上貼文指出,國民黨改革真的比改選重要,目前中常委已淪為黨代表換票集團代理人,既無民意、也沒黨意,更不像民進黨的中常委,被賦予具體的財務募款義務。國民黨的中常委純粹有權無責,改革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中常委分區由黨員直選,讓「黨代表換票集團」立即瓦解,同時明訂中常委每年募款責任,未達標者即解職。蔡正元認為,有募款責任的中常委對黨主席才有能力分擔責任和分享權力,才不會又和黨主席搞成換票集團,黨主席提名不分區立委中常委才會有參與權,中常會也才有黨務功能。國民黨中常委選舉已經不只一屆傳出有「換票聯盟」的消息,財力雄厚的中常委只要籠絡為數不多的黨代表,就可以輕易選上中常委,將人數更多國民黨黨員長年要求黨員直選的呼聲充作耳邊風,黨內也批評,中常委根本就是讓黨主席一意孤行的「禁衛軍」,名嘴趙少康甚至曾經公開點名,國民黨這套學習舊蘇聯體制的「中常委」制度早就應該廢除,否則無法讓中常會廣納民意。國民黨代理主席林榮德、代理祕書長曾銘宗昨召集一級主管、新北市黨部主委李乾龍開會,討論改革委員會成立草案,待明天中常會報告後,儘速成立改委會。國民黨後來發布新聞稿表示,「主張改革之蔣根煌等多位中常委建議,將中常委選舉暫緩舉行,待未來改革委員會結論出爐後,再依結論進行黨內改組工程,黨中央對此表達贊同,待周三中常會討論通過。」欲將黨主席補選、中常委改選脫鉤。國民黨代理主席林榮德、代理祕書長曾銘宗昨日召集一級主管、新北市黨部主委李乾龍開會,討論改革委員會成立草案,待明天中常會報告後,儘速成立改革委員會。國民黨後來發布新聞稿表示,「主張改革之蔣根煌等多位中常委建議,將中常委選舉暫緩舉行,待未來改革委員會結論出爐後,再依結論進行黨內改組工程,黨中央對此表達贊同,待周三中常會討論通過。」欲將黨主席補選、中常委改選脫鉤。但新北市議長蔣根煌卻否認曾提出該建議,痛批黨中央想要他當壞人,他認為中常會既已經通過3月7日合併選舉,就應該如期完成,他也要求林榮德、曾銘宗把話說清楚,也讓外界推測明日召開的國民黨中常會「可能不會太平靜」。
《無色覺醒》羅智強:外交慘淪權貴禁臠
台灣現在的外交系統可以說是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怎麼說呢?對外方面,我邦交國接連丟失,甚至台灣被包括國際民航組織、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拒於門外;內部方面,近來一連串人事問題,都實實在在打擊了外交官的士氣。舉個最近的例子,管碧玲的女婿林子揚遭爆料,他先占了外交部長的機要缺,然後被派到泰國當諮議,引發不小爭議。輿論認為,此人就是倚仗特權,才能輕易坐領每月15萬元的高薪。然後,駐泰代表童振源馬上出來反駁,說沒有領那麼多啦,只有領13.6萬元,而且還是外館裡的最低薪資。發明新職 蒙騙社會 此話一出,震驚所有國民,本俸13.6萬元,還沒加上零零總總的補助費喔,這算什麼低薪?這要叫現在許許多多還在領22k、33k的年輕人情何以堪? 進一步說,如果林子揚真的符合任用資格又精通泰文,那讓他去擔任泰國諮議也沒啥好說;但事實上,林子揚既沒有通過外交特考、也並非精通泰文,他唯一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其岳母名叫管碧玲。這也讓不少網友戲稱,原來除了「靠爸族」、「靠媽族」,還可以「靠岳母」。更可議的是,外交部自己對權貴政治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搬出一堆法令試圖蒙騙過關,但卻沒辦法解釋:中華民國什麼時候可以任用具有機要性質的諮議?一般而言,諮議通常都是外館任命專精駐在國語言,或是對當地政經情勢熟稔之人,以便於輔助外館推展外交。這樣的諮議,雖然領的是比照駐外人員的待遇,但卻不是駐外人員。顯然,今天這位仁兄是來魚目混珠的!外交部卻創造出「具有機要性質的諮議」這樣的奇妙職務,為林子揚的任職護航,明顯是外交部的失職。權責不分 嶄傷專業 第二個例子,就是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自殺一事,我們的駐日代表謝長廷竟可以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甚至直指大阪辦事處該負責,造成蘇啟誠輕生的悲劇。這邊衍伸出一個問題:不專業的特權人士進入台灣的外交系統,直接壓迫長期耕耘的職業外交官。上述所謂的特權份子,這些人「有權無責」,職業外交官則是「有責無權」。如果有功算政務官的,如果犯錯算事務官的,當外交職務成為酬庸的禁臠,而職業外交官卻成了外交風波的代罪羔羊,這樣的外交系統還會有鬥志、有士氣可言嗎?還能期待這樣的外交體系,能夠為台灣的外交奮戰嗎?這也解釋了為何台灣近年來外交的推展出現了種種障礙,長此下去,我們還能對台灣的外交有什麼期待?口述/羅智強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中央通訊社副社長,專長是兩岸關係、國內政治、社群網路及選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