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稅率
」 產業創新條例 立法院賺越多繳越少?260戶「收入破200萬」免繳稅 賦稅署曝2原因
財政部今年7月公布2021年綜合所得稅申報初步核定統計專冊,顯示全國644萬1966申報戶中有260戶「收入逾200萬不用繳稅」,賦稅署對此表示,此情況多因申報戶列舉高額捐贈及醫藥費等所致,但預算中心認為應精進檢討,以符合量能課稅及公平原則。該專冊數據指出,在644萬1966申報戶中,所得淨額為零的免繳稅者約有305萬戶,其中多為普通受薪階級或中低所得家戶。資料顯示,13戶免繳稅者中,有5戶年所得總額在500萬至700萬、4戶在700萬至1000萬、2戶在1000萬至2000萬、2戶在2000萬以上;如將級距擴大到綜合所得總額200萬以上,則所得淨額零者,有260戶。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賦稅署為減輕育兒、薪資所得及中低所得家庭稅負等4個方向及目標,辧理所得稅優化方案並於2018年6月29日修正發布,2021年綜合所得稅薪資所得占各類所得金額比例仍達71.251%。即便實施該優化方案,2021年之有效稅率較2016年增加較多者,為所得淨額117萬元至500萬間,而所得500萬以上,有效稅率卻減少。預算中心表示,依賦稅署資料,綜合所得超過200萬者但所得級距為零的戶數,自2011年48戶增至2017年的221戶,2018年再增為931戶,賦稅署加強核查後,雖在2019及2020年各降為260戶、217戶,但2021年又增為260戶。故預算中心認為應精進檢討,才能符合量能課稅及公平原則。
台版晶片法修法過關 陳建仁:最快8月上旬實施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週五(28日)啟用,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啟用典禮致詞時表示,有「台版晶片法」之稱的《產業創新條例》10之2已經審議通過,細則子法也有共識。可望在8月上旬前公告實施,透過投資抵減機制讓業者有更大投資誘因,在全世界競爭中保持領先。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及第72條條文修正案俗稱「台版晶片法」。為鞏固台灣關鍵技術產業鏈地位,台版晶片法祭出史上最大投資抵減租稅獎勵,財經兩部會已於5月1日預告,訂定企業申請門檻為研發費用達新台幣60億元、研發密度達6%、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設備支出達100億元,且2023年起有效稅率為12%。據悉,子法修法作業進入最後階段,財政部與經濟部正在確認細部文字工作,最快下週回函經濟部,若一切順利,有望8月上旬前實施。不過,雖然台版晶片法針對半導體、電動車、5G等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的25%,並得以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5%,且該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金額上限。但有關研發費用門檻從原本的100億元降低至60億元的規定,仍有許多公司無法達標,紛紛表示「看得到、吃不到」。對此,由於母法中已訂定有效稅率門檻,因此可促使未達到此稅率基礎的業者努力達成,穩定國家稅收;此外,如未符合前述適用條件的公司,亦可申請產創條例第10條研發投資抵減及第10條之1智慧機械投資抵減。優惠。其中,研發投資於支出額15%內抵減當年度營所稅,或選擇於支出10%限度內,分三年抵減營所稅。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貿易倡議 立院無異議通過
立法院臨時會院會今(26日)無異議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此協定是台美間自1979年以來所簽署結構最為完整的貿易協定,也代表著台灣經貿制度符合國際高標準的重要里程碑,美國國會多年來支持台美經貿合作,從2019年12月至2022年5月間,總共有超過200位,多達4成的美國跨黨派聯邦參、眾議員4度連署,支持台美洽簽貿易協定。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第2次臨時會經濟等6委員會聯席會議,於7月20日聽取各相關機關說明及詢答、24日將全案審查完竣,並決議照案通過,擬具審查報告,提報院會討論,院會討論前不須交由黨團協商,立法院臨時會院會今天討論事項第1案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立法院長游錫堃於會中宣告決議,行政院函送業經簽署之「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關於台灣與美國間貿易協定」中、英文本影本案,今天上午無異議通過。國民黨立院總召曾銘宗表示,國民黨團強力支持,過程中通過國民黨2項附帶決議,包含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提到,以後7項台美貿易談判有3點要求,第一,必須徵詢國會意見、第二,必須舉辦公聽會,第三,完成簽署後必須送立法院審查。曾銘宗表示,自己也提出1項附帶決議,包含談判過程當中必須設立專區,揭露更完整還有談判具體內容,必須主動聽取國會以及各界意見;對各產業衝擊必須有專業報告和協商方案,通過兩項附帶決議,呼籲台美必須進一步簽訂重複課稅協定,台灣企業到美國投資稅率很高,有效稅率高達44.7%,希望台美趕快簽訂重複課稅協定,來便利雙邊企業投資。此外,根據行政院跨部會評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的簽署,將鼓勵其他國家循相同模式來跟台灣談合作,對於台灣後續與其他國家或區域的經貿合作產生示範效果,也將有助於台灣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進一步推進台美雙方往發展更為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邁進。
明年綜所稅免稅額有望調升? 財長:很有可能
蔡英文總統520談話時提到加薪與減稅,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距離上一次調整綜所稅免稅額等減稅機制,至今年4月物價指數累計上漲幅度已達到4.7%,的確是很有可能再調整免稅額等減稅機制,不過仍要看主計總處10月所公布的實際數據計算。《所得稅法》規定,綜合所得稅的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以及課稅級距,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次調整年度的指數上漲累計達3%以上時,就可以按照上漲程度調整。財政部是2021年底宣布,調整2022年度的免稅額額度到9.2萬元、滿70歲者則是每人13.8萬元;標準扣除額單身者為12.4萬元、有配偶者24.8萬元、薪資扣除額則20.7萬元、身心障礙扣除額20.7萬元;課稅級距也有所調整。今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民眾「有感」減稅、負擔變輕了,而距離上一次調整免稅額等減稅機制,CPI累計漲幅超過3%,到4月已經累計達4.7%,財政部勢必得調整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扣除額、身心障礙扣除額和課稅級距等,將於適用於2024年度所得、2025年5月報稅時,民眾可再度感受到減稅的好處。莊翠雲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立委郭國文提出,財政部2018年推出稅制優化方案,調高4大扣除額包含標準扣除額、薪資扣除額、身心障礙扣除額與幼兒學前扣除額,但是比較於2015年優化方案前與2020年稅制優化後,所得500萬元以下的有效稅率不減反增;500萬元以上的有效稅率卻下降,財政部的稅制優化方案是否得宜。莊翠雲表示,2018年到2020年適用較低稅率(免稅、稅率5%、12%)的減稅金額一年超過300億元,稅率愈低降稅幅度愈大,顯示稅制優化方案確實有效。
全球「凜冬將至」政府未準備 民眾黨籲蘇內閣總辭
民眾黨立院黨團今(11)日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警告,全球將面臨「艱困的一年」,美國、歐盟和中國大陸經濟將同步放緩;主計處公布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2022年CPI年增2.95%創14年新高,除了全球經濟危機,台灣更面臨對岸與日俱增的軍事威脅,質疑政府未準備好面對2023年國際情勢、財政經濟、社會安全、居住正義與環境永續種種挑戰,呼籲行政院長蘇貞昌知所進退,率領內閣總辭,蔡總統儘速推動內閣改組,為今年的考驗做準備。民眾黨立委邱臣遠、張其祿、賴香伶與陳琬惠今天舉行記者會呼籲,2023年世界將面臨艱困的一年,全球經濟凜冬將至,但政府卻沒有明確的因應措施,行政院長蘇貞昌請辭,這個決定自去年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已經歹戲拖棚一個半月,蔡政府根本沒有積極回應民意,奉勸蘇儘速率領內閣總辭。邱臣遠直言,由蘇貞昌率領迎戰「艱困的一年」令人十分擔憂。蘇揆在稅收超徵議題只會拔草測風向,用美化數據迷惑民眾,實際上決策過程混亂,還不守財政紀律,最後被前財政部長蘇建榮一句「有多餘的錢就該用來償還債務」打臉,變成「小蘇嗆大蘇」的鬧劇,蘇內閣施政能力明顯有問題。賴香伶指出,勞保年金對現在及未來的勞動世代絕對不公平,改革已刻不容緩,如果政府還是無所作為,勞保若非破產,就是耗費龐大國力、債留子孫。此外,2026年台灣超高齡社會來襲,2070年扶養比攀升至102,每1位工作年齡人口要扛1位依賴人口,對青壯年人口帶來沉重負擔。蘇貞昌沒有任何動作,反而把行政院當成「國家級養老院」,拒絕順應民意、賴著不走。張其祿表示,若非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執政黨有所警惕,《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恐怕還卡在委員會出不來,雖這次部分條文修正案三讀通過,不過這只是落實居住正義的第一步,熱錢無痛進入房市,主因在於房屋持有成本過低,台灣房價評定方式遠低於市價,導致實質有效稅率只有0.03%,相較國外1.03%簡直天差地遠,政府必須優先檢討房產稅制改革,提高投資客囤房成本,才能有效抑制房價,落實居住正義。陳琬惠指出,過去一年人民生活必需品百物齊漲,只有薪水不漲,雞蛋又缺又貴,不過缺蛋還只是農產供需管理問題的冰山一角,從「班班吃石斑」虛擲6億政策跳票到中國禁止台灣農漁產品應對失措,足見農委會無法建立具韌性及穩定的產銷體制,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不應戀棧,應知所進退、負起政治責任。
台版晶片法三讀通過 「研發+先進設備」抵減最高不超過50%營所稅
為強化產業國際競爭優勢,並鞏固我國產業全球供應鏈之地位,立法院會今(7日)三讀通過被稱為「台版晶片法案」的產業創新條例修法,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給與抵減租稅優惠,兩者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所稅額50%,創下我國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方案。立法院經濟、財政委員會去年12月聯席審查,今年1月5日經立院朝野黨團協商,因沒人持反對意見,結論均照行政院提案。行政院長蘇貞昌指出,此次修法對「在我國境內進行技術創新,而且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符合一定條件者,提供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的抵減,將有助促進下世代關鍵產業與技術持續深耕台灣。其他三讀條文還包括,適用對象不限產業別,只要在國內進行技術創新且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符合研發費用及研發密度達一度規模;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112年度為12%、113年度起為15%(但113年度可報行政院核定調整為12%);購置先進製程設備達一定規模,以上3要件均可適用。至於在修正條文施行期間,自民國112年1月1日起至118年12月31日止。行政院會於去年11月17日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及第72條條文修正草案。函請立法院審議。此外,修正案中第10條之2新增的規範特別提及,於境內進行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得享有前瞻創新研發投資抵減,當年度抵減率為25%;該公司購置供自行使用於先進製程的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金額合計達一定規模者,當年度抵減率為5%,支出金額無上限。二者合計的抵減稅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所稅額50%。產官學界對「台版晶片法案」樂觀其成,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並提出兩點觀察:首先,在半導體逐漸變成國力發展指標的狀況下,各國都相當關切;不僅美國推出了「晶片與科學法案」,日本、韓國也相繼推出相關優惠措施,長期來看,很可能會造成大量的投資外移。因此,台灣勢必要推出自己的法案,留住資源。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表示,修法不會獨厚特定產業,只要是國內技術創新並居於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符合要件都可申請,也不侷限於半導體,包括5G或電動車等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都有機會適用。美中晶片戰開打尚未停止,中國已針對美國實施晶片出口管制向WTO提起訴訟,台灣處於重要地位,除積極立法鞏固我國產業優勢,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昨(6日)也公告,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關鍵一環,已於1月3日以第三國身分申請加入諮商,以確保國家戰略產業健全發展,但不代表台灣支持或反對當事國任何一方的立場。
行政院拍板晶片法案修正草案 祭出史上最高優惠
行政院會17日拍板俗稱台版晶片法案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各給25%、5%投資抵減租稅優惠,兩者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所稅額50%。蘇揆說,政府以行動支持半導體產業,這可說是史上最高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法案。預計明年元旦上路,台積電及聯發科等大廠可望受惠。經長王美花指出,雖然台灣半導體技術在全球已經居於領先地位,但面臨許多競爭者進入,仍要保持領先並再突破,發展下世代關鍵技術,例如美國晶片法案每案提供30億美元補助建廠或半導體設備,予建廠及設備25%投資抵減租稅優惠、日本半導體復興計畫提供6,000億日圓補助建廠及設備費用50%、韓國K半導體戰略予最高40%研發投抵及10%設備投抵等,因此政府勢必要拿出可行方案。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說,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半導體,當前除美國提出晶片法案,日、歐也提出租稅優惠以重建半導體產能,為此我國也修正產創條例,是奠定我國未來半導體競爭很重要的基礎,有利鼓勵先進製程留在台灣。他說,台灣的半導體製程已領先全世界,我們要站穩這個利基,持續發揮優勢。據經濟部提出產創條例10條之2修正草案,鎖定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25%抵減當年度營所稅額,另購置先進製程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予5%投資抵減率,且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上限,兩者當年度抵減上限不得逾30%,合計抵減總額不得逾當年應繳營所稅額50%。未來適用要件,主要指凡符合研發費用、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及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均可申請適用。至於所謂的「一定規模」,則將參考國內重要公司研發經費及研發密度,並在子法訂定。據悉,研發經費50、70、100億版本都會提出討論,研發密度(研發支出占營收淨額比率)則應會從逾5%起跳,6%~7%可能性居大。至於有效稅率,將參考OECD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稅率15%訂定,龔明鑫在審查時保留二項彈性,一是有效稅率須達一定比例以12%為基礎;二是實施時間採「1+1」彈性做法,也就是說,雖要接軌OECD,2023年為12%,2024年起為15%,但保留延後1年彈性,2024年度可審酌國際間施行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情形,由行政院核定調整為12%。
行政院今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 最快明年元旦上路
行政院今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之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得適用新的租稅優惠,經濟部表示,後續將積極與立法院朝野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盼能在明年元旦上路。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這次修法對我國境內進行技術創新,而且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符合一定條件者,提供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的抵減,這將有助促進下世代關鍵產業,跟技術持續深耕台灣,鞏固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整體產業鏈韌性,以及國際競爭優勢,這對台灣的國家安全及經濟安全都有實質助益。經濟部表示,近年一連串全球重大事件干擾供應鏈運作下,各國為實現關鍵產業自主化,紛紛就其關鍵產業祭出鉅額補貼及擴大租稅優惠,例如美國晶片法案提供補貼並針對建廠及設備投資給予25%抵減率的租稅優惠、日本提供建廠及設備補助、韓國給予抵減率最高40%的研發投資抵減及抵減率10%的設備投資抵減等。經濟部指出,本部借鑒各國獎勵措施並盤點現行法規,提具「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第7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之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2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並得以購置用於先進製程之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且該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金額上限,二者合計的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50%。經濟部表示,適用本租稅優惠的對象不限產業類別,凡符合研發費用、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及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要件,均可申請適用。其中研發費用及研發密度,考量台灣產業要在國際供應鏈中持續保有關鍵地位,必須不斷投入資源進行開創性、突破性的研發創新。而一定規模,將參考國內重要公司的研發經費及研發密度,於子辦法訂定。另有效稅率部分,為兼顧租稅優惠及繳納合理稅負之政策目的,參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之稅率15%訂定。鑑於國際間推動期程不一,給予產業適當緩衝期間,112年度有效稅率之比率訂為12%,113年度起為15%,其中113年度得審酌國際間施行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情形,由行政院核定調整為12%。經濟部強調,後續將積極與立法院朝野黨團溝通協調,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盼如期在112年1月1日起施行,至118年12月31日止。期望引導企業積極投入前瞻研發與先進製程,強化我國產業鏈韌性及競爭優勢,進而鞏固並提升我國關鍵產業在國際供應鏈的地位,讓我國產業成為保護臺灣國防經濟安全的堅實後盾。
台版晶片法今拍板!研發投抵25%營所稅 台積電、聯發科可望受惠
號稱台版晶片法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之2條修正草案,行政院今將排入院會議程審議,預計拍板定案後明年元旦上路,對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提供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其中前瞻研發支出抵減率高達25%,為產創最高抵減,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大廠將有望適用,也被外界視為「護國群山條款」。草案中,明訂三大適用要件,要求研發費用及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外,有效稅率也須達一定比率。抵減率部分,前瞻研發支出當年度抵減率25%;購置先進設備當年度抵減率5%,且「無投資抵減支出金額上限」。官員指出,兩抵減各自上限不得超過當年度營所稅30%,兩項合計不得超過50%。經濟部官員指出,研發費用規模、密度仍待財經兩部會協調,在子法中訂定。其中有效稅率已達共識,擬配合OECD最低稅負制調整期程,亦即明年上路,有效稅率以12%為門檻,2024年隨OECD國家施行最低稅負15%配合調整,若屆時有變數,保留政院可延後一年的緩衝彈性,最遲2025年需達15%。據悉,研發費用與研發密度尚未定案,研發費用規模擬就50億元、70億元、100億元三種版本研商,研發密度(指研發支出占營收淨額比率)目前製造業平均為3.2%,國際關鍵地位企業勢必要更高,很可能落在6~7%,但不會到10%。至於先進製程設備投資門檻也以100億為思考起點。官員說,規模門檻越高、適用企業越少,若門檻訂在100億元,台積電、聯發科、聯詠都符合適用條件,但若門檻降低至70億元,聯電、日月光、南亞科、群聯、瑞昱等大廠都可進入安全名單,若降為50億元,適用業者會更多。面對美國晶片法案、日本半導體復興計畫、韓國K半導體戰略逐一出爐,為鞏固台灣半導體技術居全球領先定位,經濟部6月預告這項草案,特別鎖定符合「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企業,雖未限制產業類別,但以半導體等跨國高科技企業較可能符合適用門檻。
稅制不公貧富差距擴大 年所得500萬以上有效稅率減少
稅制不公貧富差距擴大!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顯示,2020年度最高所得淨額的2個級距「有效稅率」,較2016年呈現減少,其中所得淨額級距1000萬元以上有效稅率甚至從35.53%降至30.64%,大降4.95個百分點;反而中產階級的有效稅率卻提升。所謂有效稅率,是指應納稅額除以綜合所得額(收入),而財政部賦稅署以綜合所得淨額分為8個級距,立院預算中心指出,2020年相較2016年從低到高的各級距,有效稅率分別增加0個百分點、0.17、0.32、0.53、0.63、0.14個百分點,最高2個級距減少0.14個百分點與減少4.98個百分點。如第5級242-453萬元的社會中產階級,有效稅率11.62%,增加0.63個百分點。2020年度綜合所得各級距統計。即使2018年度實施稅制優化,中產階級的3個級距有效稅率卻增加較多,最高所得淨額2個級距500萬到1000萬元、1000萬元以上者,有效稅率卻減少。且以立院預算中心報告顯示,所得淨額1000萬元以上者,平均所得總額(年收入)高達2949萬元,將近3000萬元,較5年前相當。年收入超過200萬元以上,所得淨額為0者還有235戶,相較於2016年仍增加154戶,其中年收入超過2000萬元者,竟然還有2戶不用繳稅。財政部賦稅署說明,這些高所得卻不用繳稅的申報戶,多為列舉高額的捐贈和醫藥費,財政部官員表示,未來會加強查核,剔除不合規的醫療費用抵減,如美容、保險已給付、無單據等,落實稅負公平。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所施行的稅制優化,主要目的是要降低育兒、薪資所得和中低家庭的稅賦負擔,所以提高標準、薪資所得、身心障礙以及幼兒學前等4大扣除額;但同時大舉將綜所稅最高稅率45%調到40%,反而有利高所得者。立院預算中心指出,行政院前院長陳冲曾提出,在兼顧稅收和公平下應該積極檢討稅制,對薪資所得者,尤其是年輕人酌量寬減,但是各類的交易所得應該檢討。
馬斯克再槓美稅改大將 稱「我將成為美國史上繳稅最多的人」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再為稅制問題與政治人物隔空交火,他在推特上宣稱「只需張眼2秒,就能知道我今年繳納的稅金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美國人」,藉此抨擊試圖推動「超級富豪稅」的民主黨籍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馬斯克甚至還翻出對方2019年的原住民血統風波來諷刺她。綜合外媒報導,馬斯克日前被《時代雜誌》選為「2021年年度風雲人物」,遭華倫發推暗酸:「讓我們一起改變被操縱的稅制,這樣『年度風雲人物』就能真正的納稅,不再從其他人身上揩油。」並分享「美國稅收公平協會」(ATF)的揶揄P圖,圖中寫著「馬斯克2018年繳納的聯邦所得稅為0美元」,「馬斯克在疫情期間資產增加2,400億美元(約台幣6.7兆元),且幾乎不用繳稅」、「馬斯克的平均有效稅率為3.27%」。馬斯克再度槓上稅改大將華倫。(圖/翻攝自推特)對此,馬斯克在推特上回嗆:「只需要張開眼睛2秒鐘,就能知道我今年繳納的稅金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美國人。」還翻出過去一篇說華倫是血統騙子的新聞回敬她,隨後又更新推文大酸:「你讓我想起小時候朋友的媽媽生氣時,對每個人胡亂吼叫的樣子。」馬斯克諷刺對方是血統騙子的緣由,是華倫自稱有美國印地安血統,被質疑是為拉攏少數族裔所說的政治謊言,前總統川普還曾嘲諷她是「寶嘉康蒂」(Pocahontas)。雖然華倫後來進行DNA檢測,證實她真有印地安血統,但來源要追溯到6至10代以前。另據《CNN》報導,馬斯克2021年需繳納至少76億美元(約2,130億台幣)的稅金。若根據他目前出售的股票數量,今年的納稅金額可能高達150億美元(約4,200億台幣)。若華倫與民主黨力推的超級富豪稅在國會通過,馬斯克在頭5年就需繳納最多500億美元(約1.4兆台幣)的稅金。
綠委強力主導文獎條例闖關 恐成新洗錢管道?兩年後檢討
遭學者批評「替富人減稅」的文獎條例修正案,在綠委強力主導下,昨日完成朝野協商,今日可望完成三讀。此次修法最大爭議在於,藝術品拍賣交易所得改採分離課稅,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賴士葆等人強烈質疑,該作法將讓「藝術品買賣」成為有心人新洗錢管道,明顯有「替富人減稅」之嫌。但主導該案修法的教育委員會召委、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強調「政府能收得到的稅才是稅」,在現行稅制下,有錢人都跑到稅捐較低的香港、中國大陸拍賣收藏品,還不如調整稅制,讓有錢人願意回台灣拍賣。曾銘宗。(圖/報系資料照)曾銘宗今天指出,財政委員會藍委雖對藝術品拍賣交易所得改採分離課稅很有意見,但是一來民進黨黨團堅持要立即完成二、三讀,另方面,民進黨黨團及文化部都主張藝品拍賣所得收入分離課稅條款「不訂落日條款」,藍委擔心若表決失敗,該案案「沒有落日、永遠有效」,將成為立法史上的惡例,藍委最後同意退讓,交換綠委及文化部點頭訂定「為期10年」的落日條款,拍賣收藏品收入分離課稅稅率,也維持財政部的底線1.2%,由於朝野都同意立法,今天可望完成三讀。動輒破數十億的藝術品拍賣所得究竟該如何課稅,是此次文獎條例闖關最大的爭議。儘管一般民眾手中多無價值數十億、可以拍賣賺大錢的藝術品,該項修法過關對民眾實質影響有限,但卻牽涉「稅制的公平正義」。政大財稅系教授陳國樑就曾多次投書媒體,直言「分離課稅」已經導致台灣所得稅制的種種不公平,而且創作藝術品的藝術家適用的稅制,都未必能像收藏藝術品的拍賣家「如此優惠」,批評該案根本就是「找理由替富人減稅」,畢竟對財力雄厚的富人、企業家而言,收藏數十億的藝術品,未來將更能享受「增值」的好處,而且不必再與投資的房地產、股票收入「累進課徵所得稅」,藝術品買賣很有可能成為富人的新避稅工具。拍賣業者也曾對本刊表示,鄰近的香港、中國大陸因為與台灣的稅制不同、採分離課稅,導致台灣拍賣家在精打細算下,近年若想拍賣收藏的藝術品,都選擇到香港、北京拍賣,「用腳投票」抵制台灣的稅制,拍賣公司生意也一落千丈,才逼得業者強力遊說立院修法。雖然過去因財政部及立院財委會都不同意而踢到鐵板,但此次「降稅案」改轉進立院教育委員會主審的「文獎條例」著手,教委會綠營召委吳思瑤及綠委積極主導,終於闖關成功。曾銘宗指出,不少綠委原本主張分離課稅稅率要低至0.6%,但朝野協商結果,藍委「勉強守住」政院版有效稅率1.2%。他個人原主張,稅率應加碼,否則一個「明朝汝窯瓷器」,拍賣動輒破10億元,難道也只課1.2%的稅嗎?此外,藝術品的價值不易精確衡量,若有人以一幅抽象畫喊價上億,只要有人願意幫忙拍、有人願意出價買,會不會成為有心人利用的新洗錢管道?但曾銘宗也坦言,現實情況是藍委人數不如綠委,若藍委堅決不同意要求表決,民進黨主導下「文獎條例修正案」恐將完全沒有落日條款,十分荒唐。在權衡現實考量及危害輕重後,藍委決定只要民進黨立委願同意增訂落日條款,國民黨就不杯葛該案完成立法。文化部日前曾為了「文獎條例修正案」拜會國民黨團,針對國民黨立委要求比照「促參條例」「獎勵生技發展條例」等法案,在文獎條例修正案中增訂落日條款,但遭到民進黨立委及文化部官員強硬反對,理由是「扶植文化產業需要很長的時間、不用落日」,朝野最後不歡而散。昨日立委賴士葆在財委會質詢時,再度問財政部官員,為何獎勵民間投資生技業、製造業的相關法律都訂定落日條款、預留檢討空間,但鼓勵拍賣家回台賣藝術品卻不用落日?財政部官員為之語塞,下午朝野再度協商時,文化部及綠委為了儘速讓該案完成協商,態度也有退讓,在國民黨立委要求下,最後達成「藝術品拍賣所得改採分離課稅」有效期限為10年,而且每兩年財政部、文化部必須給立院檢討報告,以便隨時檢討。
打炒房產學界意見分歧 專家:囤房稅調至50%才有感
行政院這回打炒房,不擬修正「囤房稅」,產學界意見分歧。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楊宗憲估算,就算囤房稅提高到10%,也不見得有效,依據有效稅率1%國際水準來看,囤房稅恐怕要調高到50%才有效。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張金鶚、台北商業大學會計財稅研究所教授黃耀輝等認為,囤房稅應與房地合一2.0一起修正,才可使多屋者釋出空屋,房地合一稅2.0才能達到政策效果。也有學者認為應審慎研議,楊宗憲以在台北市大安區屋齡30年的住宅大樓估算,依照大數據即時房價估算系統來看,該房總價為2461萬元,2020年房屋現值49.7萬元,按自住稅率1.2%計算,房屋稅僅5964元。若是3戶以上,非自住最高稅率3.6%來計算,該屋的房屋稅一年也只有1.79萬元;就算將房屋稅率調高到10%,一年要繳的房屋稅也僅為4.97萬元。「但是想想,擁有在大安區市價2000多萬元房屋的屋主,會因為房屋稅多幾萬元而出售嗎?」楊宗憲認為,且該房屋的地價稅僅2461元,在地價稅不調整、有效稅率國際水準1%計算,囤房稅至少要調高到50%才能發揮效果,應通盤檢討持有稅制,包含房屋稅、地價稅與其稅基一起討論。楊宗憲指出,加上現行房屋稅差別稅率各地方施行不一致,貿然實施囤房稅未必能達到效果。